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大唐-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元昌说道:“殿下,我一直听你说要对付李恪和李泰,那个梁王李愔,我可是听说他威信很高啊,你打算怎么对待他?”

    李成乾说道:“我之所以说只对付李泰和李恪,是因为大家对梁王都有些好感。他和李泰他们不同,以前一直都支持我,我要是直接对付他,会让大家感到寒心的。

    至于梁王,他的确威信很高,我即位后,再想办法对付他,他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必须是要除掉的。”

    李元昌说道:“殿下考虑得是,作为臣子的,威望怎么能够超过皇帝呢?我以前一直担心你不够果断,现在我放心了。”

    (最近身体不适,只有两更,见谅。)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幕拉开() 
就在李成乾准备谋反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太子詹事于宁志感觉东宫里有些诡异。他隐隐约约地猜到了东宫里要有大事发生。

    于宁志是大唐著名文臣,后来担任过左仆射。

    于宁志也算是太子的老师之一,对于以前那个仁厚聪明的太子很有感情。他想要救太子,于是他上书弹劾太子,说太子又在宫中模仿胡人生活,搞胡人打仗的游戏。

    其实,在被李世民训斥过后,李成乾已经放弃了胡戏。他现在一心一意地要造反,言行十分小心。

    于宁志太了解李成乾,他知道劝说太子,太子是不会听的。于宁志故意说太子仍然没有悔改,意在提醒太子要收敛,不要走上邪路。

    李成乾和李元昌风等人,知道于宁志已经看破了他们的图谋,只是碍于多年的感情,没有揭发他们而已。

    李元昌提议杀掉于宁志,李成乾也担心自己的图谋会被于宁志泄露,同意了他的意见。

    这天夜里,天上下着小雨,黑漆漆的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

    于宁志府上。

    暗夜中,一条黑影模模糊糊地翻上了墙头,接着消失不见了。

    不久,黑影来到了于宁志的卧室,他是直奔这里的,看来和于宁志很熟悉。

    他到了窗户外面,拔出匕首,伸进了窗户的缝隙,轻轻地撬开了窗户,跳了进去。

    他慢慢地接近了卧室里的床铺,看到上面有一团黑影躺在那里。

    刺客举着匕首,犹豫了一会儿,将匕首放下,他来到了桌子前面,用匕首在桌子上刻上“快走,离开长安。”然后来到窗户前面,准备跳窗而出。

    突然,他听到了窗户外面有动静,听声音,至少有近十人,而且各个身怀武功。他情知中了埋伏,不敢从窗户出去了,他就来到门边,轻轻拉开门闩,准备从这里冲出去。

    就在这时,他的身后响起了于宁志的叫声:“是纥干承基吗?”接着,里间的一扇门打开了,一盏灯笼伸了进来,接着就是于宁志走了进来。

    与此同时,从大门和窗户涌进来了一群大汉,手持着明晃晃的兵器,将刺客围住了。

    刺客正是太子的侍卫纥干承基。他拉下了脸上的蒙布,尴尬地拱手说道:“于先生。”

    于宁志先坐下了,然后说道:“坐吧。”

    纥干承基扔掉手中的匕首,坐下了。

    于宁志问道:“是他让你来的吧?”

    纥干承基不说话,等于默认了。于宁志脸色苍白,痛心疾首。他长叹一声,摇摇头。

    良久,他说道:“纥干承基,你良心未泯,我给你指条明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走呢?”

    纥干承基知道事情已经泄露,他素来敬佩于宁志,说道:“请先生指点。”

    于宁志说道:“太子谋反,暗影已经掌握了证据。现在,你只有争取主动,揭发太子殿下。只有这样,你才能保全自己,也才能保全太子殿下。

    一旦太子殿下真的行动了,那就一切无可挽回了。”

    纥干承基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

    原来,梁王从百度上反复研究了太子李成乾谋反案,对于其中的关键人物,都有了详细的研究。历史上就是于宁志上书弹劾太子,太子派纥干承基谋杀于宁志。结果,纥干承基不忍心加害于宁志。

    后来,也是这个纥干承基告发了太子谋反的。

    这一切都是梁王安排的。负责保护于宁志的是飞虎军的人。

    这件事情,梁王李愔考虑了很久,决定还是让它按照历史的轨迹继续。告发太子的人只能是纥干承基。他是太子身边的人,这分量就足够了。

    还有一个原因,十分重要。告发太子谋反,是一件大功劳。可是,李世民爱子心切,对于告密者心中难免怨恨。因此,李愔不能参与此事,也不让周攀去告发此事。

    这件事的里面,他只是改动了一点,让纥干承基告发时,不要提起阳城公主。历史上她是嫁给了杜荷的,因此,一定要保全她。

    当天晚上,于宁志和纥干承基连夜进宫,告发了太子谋反。

    杜荷带着飞虎军的人,暗中监视太子党徒。他们没有动手,只是防止犯人逃走。当他们看到大批的武警和皇宫卫队出动以后,杜荷等人悄悄撤走了。

    不久,太子李成乾、汉王李元昌等人全部落网了。

    太子谋反,朝野震动!

    太子垮了,这只是决战的开始,真正的较量刚刚开始。

    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几天,李世民都没有上朝。

    长孙皇后昏倒了,哮喘进一步加重了。她一醒过来,就去求见李世民。李世民硬着心肠,没有见她。

    太子倒台了,储君的位置被废黜是必然的了。谁是下一任太子,立刻成为了焦点。朝廷争斗的大幕拉开了。

    长安城暗流涌动。

    树倒猢狲散。太子倒了,他手下的人惶惶不可终日。李恪和李泰都忙着搜罗太子党的人,

    梁王李愔在干什么?

    梁王府。

    李愔写好了奏章,递给了李孝恭等人传阅。

    侯君集看完后,不解地问道:“殿下,这是犯忌的事情,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李孝恭说道:“君集,你不要着急,让他把事情解释一下。”

    李愔说道:“我父皇迟迟不发布太子谋反案的审理结果,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侯君集说道:“是啊,为什么呀?”

    李愔说道:“你们跟随我父皇多年,知道他的秉性。他是不忍心处置李成乾,想给他留下一条活路。不然,他也没法面对皇后娘娘。

    可是,李成乾是谋反案,大家都怕和他沾上关系,因此没有人敢替他求情。而且,李恪和李泰等人一定会落井下石,绝不会给李成乾翻身的机会的。

    我所料不错的话,主张处死他的的奏章,已经堆满了中书省。

    我父皇在等,等有人出来说话,给他一个台阶下,好保住李成乾。

    咱们要做的就是给他这个台阶下。”

    李孝恭点点头说道:“不错,你说得很有道理。”

    侯君集说道:“臣明白了,殿下这时要反其道而行之,即为皇上解决了难题,又令皇后娘娘和长孙无忌等人无法反对你。高,实在是高明。”

    李孝恭问道:“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

第二百七十六章 做你的兄弟真好() 
李愔说道:“什么也不干,静观其变。我父皇现在正是在最敏感的时候,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引起他的思想变化。再说了,太子还没有明确废黜,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有些为时尚早。”

    侯君集说道:“臣明白了。”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这些天来,整个人精神都有些委顿。太子会谋反,对于他这个自认为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来说,打击太大了。

    他连续很多天不上朝了,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奏章,都懒得看了。不用看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些天,长孙皇后多次求见,李世民也没有答应。他不用见她,也知道她是要为李成乾求情的。他也没法见她,因为他不能够给她一个肯定的答案。

    李世民上火了,嘴上都是燎泡,牙也疼了起来。这几天脾气格外的大,就在昨天,一个小太监犯了一个小错,平时李世民都懒得理会,可是他却大发雷霆,让王德将他杖毙了。一时间,皇宫里人人自危。

    此刻,他正靠在椅子上发呆,岑文本走了进来。他说道:“皇上,梁王殿下有奏章送来了。”

    “哦?拿过来我看看。”梁王李愔有直接觐见权利,除了他在外地,是不会上奏章的。李世民虽然没有看到奏章呢,他的心里却隐隐感到了一丝希望。这个儿子从来都不会让他失望的。

    果然,李世民看完了奏章,心中大喜,眼角不禁湿润了。他喊道:“王德,王德!”

    王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急忙走了进来。他说道:“皇上,您有何吩咐?”

    李世民把手里的奏章递给他,说道:“你去把这个交给皇后看看,她自然知道怎么办了。”

    立正殿。

    长孙皇后坐在床上,面色苍白,她没有流泪,这些天她的眼泪流得太多了。长孙无忌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着。

    长孙皇后说道:“哥哥,皇上这些天,就是不见我,他就这么狠心?成乾啊,我的儿啊。”

    长孙无忌说道:“妹妹,你想多了。皇上不见你,是因为他无法面对你。中书省收到了要处置成乾的奏章至少有上千份。他也是没有办法,他和你见面,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你啊。”

    “可是……哥哥,你就不能够替成乾说情吗?”长孙皇后说道。

    “妹妹,我是他舅舅,能够为他求情,我当然会了。可是,正因为我是他舅舅,按照朝廷的体制,我必须避嫌的。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啊。”长孙无忌无奈地说道。

    “成乾,我苦命的儿啊。”长孙皇后几近哀嚎地说道。

    就在这时,侍女进来说道:“皇后娘娘,王公公来了。”

    长孙皇后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站起来说道:“快快有请。”

    王德进来后,长孙皇后不等他行礼,就急忙问道:“王公公,是皇上让你来的吗?”

    王德不敢废了礼数,他给长孙皇后行礼后说道:“皇上吩咐了,他叫老奴把这个交给您看看,说您看完后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长孙皇后接过他手里的奏章看后,心中狂喜,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她把奏章交还给王德,激动地说道:“你回去替我谢谢皇上。”

    王德告辞走了。

    “哥哥,成乾有救了。”长孙皇后急切地喊道。

    长孙无忌丛里间出来,望着狂喜的妹妹,问道:“王德说了什么?”

    长孙皇后说道:“梁王上奏章,保成乾了。皇上的意思是,让我去找梁王求情。”

    长孙无忌欣慰地说道:“对呀,咱们只顾着难过着急了,竟然把梁王殿下给忘了。妹妹,你赶紧派人去叫梁王殿下过来吧。”

    长孙皇后摇摇头说道:“不,我要亲自前往梁王府。”

    长孙无忌说道:“好,这样更好了。”

    长孙皇后立刻吩咐道:“来人啊,备车,我要前往梁王府。”

    梁王府。

    长孙皇后来到梁王府,却发现他不在府上。杨康急忙去研究所找他。

    契苾乌云等人陪着长孙皇后聊天等候。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梁王李愔赶了回来。契苾乌云等人知道他们又要事,于是就告辞走了。

    长孙皇后说道:“愔儿,你的奏章,你父皇给我看了。谢谢你啊,你一向对成乾很好,这次他犯了大错,你要帮助他度过难关。”

    李愔说道:“太子哥哥为人仁孝,他这次犯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他的压力太大了,加上周围的人的怂恿,一时转错了念头,情有可原。

    再说了,他是有意犯错,可是毕竟没有行动,也没有造成什么恶果。儿臣以为还是可以挽回的。”

    长孙皇后感激地说道:“还是你公正。成乾的事情,就拜托你了。我不想其他的了,只要成乾平安就行了。”

    李愔说道:“母后放心,儿臣一定能够保下太子哥哥的。”

    送走了长孙皇后,李愔派人叫来了杜荷。

    李愔对杜荷说了一番话后,杜荷先是惊愕,随即感激地说道:“愔哥,我替我的父亲感谢你。”

    李愔笑道:“说什么呢?自家兄弟。哎,阳城你是见过的,你喜不喜欢她?”

    杜荷笑道:“阳城公主美丽大方,我自然喜欢,可是,她能够看上我吗?”

    李愔说道:“只要是你愿意,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杜荷说道:“愔哥,做你的兄弟真好。”

    第二天傍晚,莱国公府老宅。

    莱国公杜如晦死后,他的长子杜构继承了这座宅院。

    吏部侍中杜构是从魏王府回来的,他们刚刚举行了一次会议。太子李成乾倒了,魏王李泰十分兴奋,他认为自己上位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召集死党们庆贺了一番,并且布置了夺嫡的行动计划。

    眼看着魏王要上位了,杜构作为魏王的死党,就有从龙之功,今后前程似锦。他心情很好,一回到府里,就吩咐家仆摆上酒宴,他要和妻妾们畅饮一番。

    “构儿,你来一下。”这时,他的母亲周氏叫他。

    “母亲,您找我有事?”杜构恭敬地问道。

    “你看看谁来了。”周氏说道。

    “你,你怎么来了。”杜构看到平时从不往来的杜荷,吃惊地问道。

第二百七十七章 长孙无忌的突袭() 
太子李成乾谋反一案,结果公布了。

    汉王李元昌、东宫侍卫贺兰楚石、武警长安总队长李安俨、开化公赵节、太子卫队副队长师进,皇宫卫队长薛同山、刺客张师政等人,一共154人,被斩首抄家。

    太子李成乾因为他的三位老师孔颖达、于宁志,还有已经辞官回乡的张玄素,都替李成乾求情。李世民顺坡下驴,将李成乾废为庶人,发配丰州。

    明眼人都知道,丰州看似是塞外边瘴之地,实则是富饶丰腴之所,是梁王殿下的根据地。李成乾有这样的结果,明显是梁王殿下在起作用。

    不久,李成乾离开长安,前往丰州。梁王李愔秘密派出一队飞虎军,进行护送。

    太子被正式废黜了,立太子的事情就上升到朝廷的第一要务了。

    李成乾的事情解决了,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都松了一口气。长孙无忌现在满脑子都是要扶持李治上位的念头,他分析了目前的几个敌手:

    李恪在朝中有一定的势力,他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李泰的拥护者甚多,看上去势力是最大的,可是,长孙无忌已经察觉出了李世民对李泰的不满,尤其是李泰对李成乾所做的事情。他知道,李世民选择李泰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即使李世民有这个念头,长孙无忌也有把握说服他不选择李泰。

    对于梁王李愔,他拿不准。这位梁王平时不上朝,看似十分闲散。也没有拉帮结派争夺储君之位的迹象,按说,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梁王应该主动要求上朝,增加自己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可是,他仍然埋头在研究所活动,似乎对朝堂上的事情漠不关心。

    而且,这次梁王替废太子出头,明显的是冒着被株连的嫌疑的,也得罪了不少废太子的对头。这不像是要争位的表现。

    长孙无忌决定先对付蜀王李恪。

    不久,机会就来了。

    早朝,太极殿。

    刚刚处理完李成乾的事情,李世民的精神好了一点,他开始正常上朝了。对于立太子的事情,他现在不表态,也不谈论此事。

    作为千古一帝,他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知道立新太子,是目前所有人的重点关注之处,他所要做的,就是故意不表态。他要看看所有人接下来的表演。

    李世民正在听取商业部关于调整商业税收的报告。就在这时,殿值侍中转来了中书省收到的奏章——河东道黄河上游突降暴雨,河水决堤,17县地区受灾,请求朝廷救灾。

    李世民把奏章内容对群臣们说了,问道:“关于河东道水灾的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

    魏征首先站出来说道:“皇上,救灾的事情刻不容缓,必须马上组织救援。”

    长孙无忌说道:“魏大人的意见,臣附议。”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都没有什么疑问。朝堂上一阵附议之声。

    这时,谏议大夫褚遂良(贞观后期宰相之一)说道:“这次水灾规模巨大,救灾的结果,直接影响朝廷的威信,臣建议,要派出得力人物负责此事。”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你有什么人选吗?”

    褚遂良说道:“大家都知道,对于救灾,大唐最有经验的就是蜀王殿下了。大家还都记得吧,贞观9年,永通渠漏水,官道堵塞。当时蜀王殿下,果断处置,疏通了官道,修好了永通渠。确保了长安城百万百姓的生活物资供应。

    蜀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