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子昕听的糊涂,下意识的反问:“什么学校,晚生倒是上过几天的县学,连个廪生都没混上,读书不成,赶上家父病逝,只好弃学从商。没想到经商也是一事无成,还得考小妹混迹风尘苟活,惭愧至极。”一听这个话,陈燮就放心了,不是穿越就好。

    “林先生不必妄自菲薄,陈某人对八股也是一窍不通,甚至极为反感。八股最大的坏事,就是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同时只靠四书五经这一套,也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总体来看,这个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拿两千年以前的孔孟之道放在现在的社会来用,根本就是违背常识的做法。当然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有的,就是对君主的集权有利。”陈燮敢说,林子昕听着头上冒冷汗,这个陈公爷,真是胆子大。

    接下来的会谈就简单了,一点都不精彩。无非就是陈燮说了一下街头偶遇的事情,引发了这一次突兀的拜访。林子昕听完感慨不已,没想到自己的妹妹一个无心之举,竟然引来了当今大明的头号权贵,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在开玩笑。

    “公爷,大明宪政格局初定,千头万绪有待理顺,然则要紧之事,还在教化二字。”林子昕果然是有本事的人,一开口陈燮就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大明眼下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但是不稳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教育啊!你得让这个政治体系深入人心。

    陈燮微笑点头,鼓励他继续说,林子昕来了精神,继续道:“余有三年在兴海城,当地教育以华夷之辨为首重,对症下药。在大明,则应根据需要进行教化,窃以为公爷已经在做这个事情,江南的义务教育,正为此来。”

    明白了,这家伙别看八股不行,但是对政治的敏感性很强,属于那种喜欢读杂书,喜欢读史书的人。加上自身的经历复杂,倾家荡产买条船出去跑海,头一回就遭了风暴,飘到兴海城呆了好些年才辗转回国。可惜他的技能点长歪了,在大明也好,在兴海城也罢,都很难被社会承认。加上身体出了问题,谋生艰难也就是一个自然的事情。

    “林先生,眼下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加入在下的幕僚涂团队,我需要一个你这样的人帮忙宣传推广宪政。第二,你去辽东或者江南,从一个县议员做起。第三,去南洋,眼下那边本质上还是军管,我需要一个人去改变这个局面。三个选择,最难的是去南洋,理由很简单,没有多少人才给你用,你的自己想法子解决各种问题。”

    陈燮干脆的令人发指,在大明能找到这么一个思想开放的家伙真是太难得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了再说。也不指望他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有的事情必须要有人去做,以前没搞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现在摆在面前的,做好做坏都不要紧,关键是有人去做了。

    林子昕稍加沉吟便道:“公爷厚恩,子昕铭感五内,在下选南洋,只是不放心舍妹。”

    陈燮一听这话就乐了,淡淡道:“知道刚才跟在我身边的是谁么?放心吧,你妹妹的事情,交给他就行了。”陈燮这么说了,那就一点问题都没有,谈话很自然就结束了,前后不到两个小时,真是干脆利落。陈燮对于林子昕选择去南洋可谓乐见其成,原因很简单,这个人有野心,也有想法。在大明,他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束手束脚,但是在南洋不会。南洋缺人才不假,但是南洋那边是陈燮的地盘,筚路蓝缕又如何呢?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总比在一张涂满了各种颜料的画上修改要来的容易。

    这个活也不是那么好做的,陈燮还是有要求的,告辞前交代林子昕,拿出一个南洋政务改良的体系报告来,说穿了就是让他去从无到有的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到底该怎么说,陈燮不说,你得自己先想明白了,拿到报告看看再说。总不能任他去胡搞吧?那也太不负责了。

    林子昕也是个很现实的人,吃过亏,摔过跤,这样的人不可能好高骛远。天大一个机缘摆在面前,只会去尽力做好。至于朱慈烺和花魁女之间的事情,陈燮根本就不管。也不会像老夫子那么啰嗦,说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屁话。但凡整天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自己的好事一点都不耽误,该娶妻的娶妻,该纳妾的纳妾。反正就是拿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则无限的降低标准,还很会给自己找借口。

    类似的人,哪个时代都不缺,在现代基本上就是忽悠傻子,忽悠一个算一个的那种。在大明嘛,则非常的有市场,当然是说一套做一套,表面是个人,暗地里是个鬼。

    无论古代现代,大抵如此。吃亏上当的都是没什么社会阅历的年轻人。

    陈燮走了,朱慈烺却没有走,不过短暂的接触,就五迷三道了。宫里的女人,哪有这种风情啊。将来如何,朱慈烺现在也不担心,已经都宪政了,你还管皇帝老子寻花问柳么?

    三日之后,林子昕交出一份精心炮制的政改方案,一上来他强调的不是什么改革,而是宣传。用他的话来说,百姓皆短见,素无远虑。其所信者当由我导之!什么意思啊?老百姓都是没什么深谋远虑的,他们关心的不是什么国家大事,关心的是自家的米缸,还有老婆孩子穿戴的衣服,邻里之间的那点攀比和面子等等琐事。所以呢,他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改由我们来引导。一句话,谁的嗓门大,谁能忽悠,百信就会听谁的。

    这是实话,也很残酷。社会现实往往残酷的一面,都在这短短的一句话内。用一句现代的话来总结,占领宣传阵地。用陈燮的话来说,谎言说一千遍都是真理。看到这个话的时候,陈燮就对这家伙放心一半了,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发现他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初,不过这不要紧,陈燮有信心,让这个家伙在未来的事件中慢慢的成长起来,不仅仅是他一个,还有很多类似的人,都会在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成为今后海外联盟的政府骨干力量。

    这一点,当陈燮以刺刀为后盾,进行了一次刺刀宪政之前,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他这一套,就算把利益让出去,最终也不为大明所容的。陈燮不想继续让暴力手段作为大明政治的主流的时候,离开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大明有了现在的体制,慢慢的自我完善吧。只要军队不乱,大明的未来就可以期待。

第七百二十九章北大西洋的浪() 
第七百二十九章北大西洋的浪

    相比陈燮的忙碌,朱慈烺的生活变得清闲且丰富多彩了起来,当一个不管事情的皇帝,其实还是很爽的。虽然会有很多人对他失望,但是对他自己来说,每天眠花宿柳,跟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的生活,其实也很不错。

    陈燮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本来把国家交给一个青少年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很不负责的事情。但凡那些对年轻人说,国家的未来是你们的,你们要如何如何之类的,拯救世界就交给你们了。这一类人,大家千万要当心了,因为能这么说话的人,一准是忽悠。

    一个国家的未来,交给一群没什么社会阅历的年轻人这种事情,可能么?历史上年少得志,身居高位的,哪个有好下场的?跟一群老狐狸斗,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千万别信什么甘罗之类的励志对象,相信这个的年轻人,往往没啥好结果。一准被人当枪使,绝对的!

    林子昕已经过了被人当枪使的年龄了,拿出来的东西比较实际,看问题也比较清晰。这是陈燮欣赏他的地方,当即丢给他一份表格,让他去填写。林子昕看了一眼,迷糊了,这是啥?陈燮呵呵呵的笑了起来,耐心的解释道:“这是一个组织,我把这个东西叫做政党。广义的来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的同志。狭义的来说,这是今后海外联盟政治主体。大明的情况,不会在海外联盟复制,任何一个团体长期执政,都会滋生很多问题。比如官僚主义,比如贪污**,等等。所以,在海外联盟,我主张的是选举政治,也是政党政治。当然现阶段这么搞不现实,循序渐进吧,这是个大趋势。”

    陈燮也没多讲,复兴社本来就是一个粗糙的政治团体,很多东西还不能拿出来。作为今后的主要执行者之一,陈燮才有耐心跟他解释一下。其他的复兴社成员,信仰的都是民族主义和陈燮主意。不管什么主意,都是根据需要诞生的。现在的陈燮,需要的就是对外扩张,绝对不能错过这一轮时间长达五百年的掠夺时代,这个时代的侵略和掠夺,根本就毫无忌惮。

    这么说吧,陈燮不愿意多留在大明,很大的程度就是大明内部太复杂了,要全力去理顺的话,太耽误时间了。只能让大明自己去完善自己,陈燮安心在外面推动他的政策。到时候看见了好处,自然就趋之若鹜了。同时海外联盟还是一个政治上独立的区域,就是名义上大明的国土,这一点陈燮绝对不会放弃。

    林子昕稀里糊涂的在填完表格后,陈燮笑着接过表格道:“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复兴社的一员了。我们这个群体内,大家都是同志。我们的宗旨,你可以理解为扩张,不断的对外扩张,只要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的领地。”

    这一块大饼画的,直接给林子昕砸晕乎了,感情自己要做的事情如此的伟大。

    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大明建新六年的政治改革,在陈燮的主导下,被动的往前缓慢的推进。但是另外一群人则无法缓慢,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北大西洋。

    风高浪急的北大西洋是最为海军的地方,冰冷的海水随着浪花飞舞,落在舰队司令李恒的脸上时,这个年龄还没到四十岁的海军少将,脸上的表情刚毅冷静,不断的下达一道一道的命令。整个远征舰队,高级指挥官全是华人,一个欧洲人都没有。不是陈燮搞歧视,而是一种必须。没有自己的新鲜血液,帝国海军的霸图就是一句空话。

    “从海图上看,再有两天就能抵达葡萄牙的里斯本。然后穿越英吉利海峡,进而是多佛尔海峡,最后抵达荷兰,完成这一次远征。”奈特作为货主,一直在旗舰兴海号之上。下水不过三年的兴海号,看上去跟一般的军舰没什么两样,都是风帆战舰的造型。

    在这艘战舰上一路跟着到了欧洲,奈特才真切的体会到大明海军的特别。排水量两千五百吨的兴海号,居然只有十门火炮,说出去谁会信?为什么会只有这么点大炮,奈特怎么问都每人回答他,甚至他和其他欧洲人都不能接近那些大炮的位置。

    因为大炮少了,战舰的舒适性大大的提高了,这一点倒是令人欣慰,但是他还是很迷惑。根据他的仔细观察,一共有十条战舰装备都跟兴海号一样,都是十门炮,分别不止在前后两端,而不是传统的侧舷开炮的结构。

    这一路也算是顺风顺水,只有一两次不大的风雨,对舰队的考验不算太严重。唯一对舰队起到考验的,还是长期航海带来的枯燥无味等等难忍的生活节奏。所以,每到一个补给的地方,舰队都会休息一周的时间,让水兵们分别上岸去发泄。奇怪的是,这些水兵从来都不得那些脏病,这是奈特最难理解的事情。

    “前方发现船队!右舷十五度!”电话铃声响了,来自桅杆上的信号兵的消息。

    李恒这一路没有收到太多的考验,这支舰队太过于强大了,别说海外的殖民地,就算是在欧洲,也是能灭国的武装存在。进入大西洋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风浪都是小事,关键是这个地方是别人的地盘,不是那些落后的土著,是相对先进的欧洲,是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地方。李恒的任务三个,第一个任务是沿途建立补给点,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则是到欧洲来看看,顺便炫耀一下武力。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比大炮更有说服力了。第三个人物才是护送货物,在李恒这些是最次要的任务了。

    可以说整个舰队都憋的难受,都想找个不开眼的家伙收拾一顿。这一路上没人敢招惹舰队,到了欧洲就不好说了。英荷关系放在一边不说,单单是船上带来的货物,就足以让整个欧洲的海盗发疯了。

    “左舷也发现船队!”又是一个好消息传来,李恒龇牙咧嘴的乐了,总算是等到不怕死的主,真不容易啊。望远镜里看见的可不是一条两条船,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很远就能看见鼓足的风帆,正在不断的逼近。

    打头的飞剪船已经迎上去,这种船速度快,舒适性就不要想了,装备的火力是两门75毫米退架炮。大明的工业化在辽东结出了硕果,海军已经在不断的更换落后的大炮。就兴海号而言,一共是十门炮,六门75退架炮,四门105口径的大炮。现阶段而言,这种大炮还是比较原始的后装炮,但是装药不同了,不是黑、火药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炸、药,硝、酸、甘、油,还是诺贝尔版本的。这玩意一开始很不稳定,但是开了金手指的大明科技人员,不用费心去自己寻找稳定剂。加上工业化的发展,解决了金属弹壳的问题后,其他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飞剪船上打出的旗语,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这时候渐渐的看清楚了,一共来了一百多条海船,从左右两端,扑向整个舰队。到底来的敌人是谁呢?旗号上看到的只有骷髅,毫无疑问是打着海盗旗号的舰队。

    整个欧洲的海军,不是海盗出身的没几家,没有客串过海盗的海军,你也好意思说自己是海军么?一看这个阵势,李恒开心的不行,立刻下令挂起战斗旗号,准备作战吧。

    奈特很安静的看着整个战舰上到处都在忙碌的场面,根本就不说话,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今天的天气很好,海盗们似乎要倒霉,这一点不难从李恒的笑容上得到一个判断。

    前甲板上安置的两门大炮,这个时候炮衣被揭下来了,站在十几米开外看这两门大炮,怎么都觉得特别的很。炮管很长,看上去,口径不是很大,居然没有发现火盆,难道说不是点燃引信的模式么?

    “敌舰距离两千米,进入射程。”舰队司令的参谋长赵广德提醒了一句,李恒啧啧两声道:“有点远啊,不过敌舰太多了,不要冒险。下令开火吧!”

    身边带着中文翻译的奈特,已经直接听傻掉了。以前跟大明海军打过仗,知道他们的大炮射程远,但是没玩过这么远开火的事情吧?怎么也是在五百米至八百米之间。现在怎么在两千米之外就开火了,实际上大炮的射程远远不止这点,关键是打得远没用啊,你打不中目标都白搭。装备了新式后炮之后,整个舰队进行反复的演练,得出的结论是105口径的大炮在两千米这个距离,命中率能有百分之五六的样子,这还得是老手。75炮的射程也不止两千米啊,但是最合适的距离,还是在一千米左右。

    海盗船队气势汹汹的继续往前冲,这个时候前方的飞剪船巡逻队做出了反应,没有开炮,而是调转方向,从一侧兜了一个弯,快速的往一边逃走。一共才十条飞剪船,自然不是用来打正面的。风帆时期的海战,往往一打就是两三天,这是由战舰和火炮决定的。

第七百三十章这还打个屁啊() 
第七百三十章这还打个屁啊

    “乔治,明帝国舰队的反应太奇怪了?”英国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放下望远镜的时候,表情非常的怪异。这一次海上行动,已经谋划了快一年了,从舰队离开大明开始,英国人就已经在筹备这一次海盗行动。并且以亚洲利益的重新瓜分为引子,成功的打动了荷兰之外的其他航海大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三个国家也搀和了进来,这个时期的法国还不算航海强国,但是也有初具规模的海军了。

    这是一次冒险行动,也是一次一旦成功收获巨大的行动。根据英国人情报,越过好望角之后,明帝国的船队不算快速的飞剪船,战舰数量只有四十艘,武装商船为五艘。为了完成这一次行动,英国人在这一片海域,一共出动了六十六艘战舰,其他三个国家一共投入七十三艘战舰。在其他的海域,整个英吉利海峡的范围内,还有不下二百条风帆战舰,在等待和寻找这支舰队的出现。

    英国人独立支撑起一侧的战斗,并且前期发起攻击,不是他们的风格高,而是不主动一点,其他三国肯定会持观望态度。

    “是的,阁下,他们的舰队反应不和常理,我想是准备牺牲突前的十条战船,保证其他战舰和货物的顺利逃脱。只要坚持到天黑,他们的机会就来了。现在是上午九点,我们还有将近八个小时,如果一切顺利,最多两天就能彻底的消灭这支明帝国的舰队。”副官乔治的回答充满了信心,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也是错误的。正确是建立在对欧洲海军实力的了解之上,作为欧洲最强悍的海军,英国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