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平日子久了,很多事情都会被淡忘,实际上大明真正太平也没多少年。

    朱慈烺默默的走了,回到宫中就把陈燮的奏折以邸报的形式加印后发往天下。一个上午刚过去,下午就开始热闹了。首先跳出来的是国子监,祭酒孙从渡带着一群监生,在宫门外站着,举着一个大横幅,上书“请诛国贼”。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谁。

    内阁大臣们都被惊动了,意外整齐的来到了陈燮的办事房内,就算是姜逢元也没有落下,不过他的嘴脸无疑是在幸灾乐祸。陈燮笑眯眯的一一拱手致意,众人沉默不语的坐下之后,看了一眼闭目养神的周延儒,还是礼部尚书洪承畴开口道:“思华,你怎么想起来搞这个什么义务教育?大明中兴之时,还是少生事端吧。”

    陈燮还是一脸的微笑道:“大道理我就不说了,邸报上大家都看的到。我也知道大家反对的理由。但是我要强调一点,陈某人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就算是与天下人为敌,我也在所不惜。民怨可以有,但是必须要按照我说的去做。今天当着各位的面,我再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不要逼我动粗。”

    众皆愕然,卢象升拍案奋起,指着陈燮怒喝:“陈思华,你难道要杀光天下的正人么?”

    陈燮面带微笑,淡淡的回答:“鱼肉草民,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建立在草民吃糠咽菜的痛苦之上的所谓正人,我倒是不介意杀的干干净净。卢建斗,这个答案你满意么?对了,你也是做过外官的,我就想知道,在你的治下,士绅巧取豪夺百姓土地的时候,你管不管?我还想知道,先帝时大旱那几年,无数百姓易子相食,你治下的士绅救了几个?最后在说一句,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在剿贼的时候,多杀几个鱼肉乡民的无良士绅。”一句话,如同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瞬间整个办事房内的温度似乎就下降到了零下。

    一直在装哑巴的周延儒,瞬间把眼睛睁开了,死死的盯着陈燮看了一会才道:“思华,慎言。”陈燮拱手道:“周相,抱歉。”周延儒闭目仰面,长久不语,室内众人眼珠子都红了,都在等着他说话。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敢主动撩拨陈燮了,只有等周延儒来说话。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陈燮始终面带微笑,不紧不慢的喝茶。室内的气氛几乎凝固的时候,周延儒总算是把眼睛睁开了,看着陈燮道:“何必呢?”

    陈燮依旧微笑的拱手:“我答应过先帝,要让大明江山一直传承下去,有的事情就算天下人都反对,我也要去做。说句不好听的话,实际上大明一度就要毁在你们这些人手里,所以我很客观的说,你们治理不好大明。”

    “陈燮,你凭什么这么说话?”姜逢元怒起,脸上又气又急的责问。陈燮看都不看他,低头吹了吹茶叶,淡淡的回了一句:“因为你们有私心!人都会有私心,我也一样会有。但是我跟你们不同的是,我首先想到的是大明的江山永固,其次才是个人的利益。而你们中的大多数,不会在乎大明江山是否姓朱,换个人来做皇帝,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照样能过的很好。哪怕是给异族当奴才,也不会有人在乎这个。”

    这还是陈燮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说出如此诛心之语。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陈燮又继续道:“我知道你们不服气,但事实就是这样。正因为如此,大明江山在被流贼和建奴肆虐的时候,你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战斗的勇气。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每一句话都是一把锐利的尖刀,一次一次的捅在大家的心头。陈燮说的这些,是不能说出来的事实。大家都知道他说的对,但是没有敢说,因为会得罪天下人。

    陈燮说了,根本就不在意跟天下人为敌,实际上这个天下人是要加双引号的。

    现场再次沉默,周延儒叹息一声道:“思华,不能以和为贵么?”陈燮笑着拱手道:“周相,要不是以和为贵,我就不会单单在江南推行这个事情。”

第六百七十一章正面刚不动,那就迂回() 
第六百七十一章正面刚不动,那就迂回

    内阁一帮人心里此刻除了悲哀,再无其他情绪。陈燮在把爪牙露出来的时候,没有人敢于像当年大礼之争那样,以死抗争。没有勇气了么?非也,而是没有底气!大义上他们就输了一筹,以为陈燮办的是教育。这种事情,你怎么去拦啊?大家都知道,陈燮办教育,教的肯定不是四书五经,这不是事情还没开始么?就算不是四书五经为教材,真的操作起来,在江南那个地界上,谁能说什么?谁敢说什么?陈老爷是会杀人的!

    周延儒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完全没有站出来跟陈燮死拼的勇气。洪承畴则是听到陈燮说的“死敌”二字,立刻就怂了。这种事情说大不大,管教育的礼部尚书本来应该理直气壮的,但是脑子里闪现的是当初自己被吓尿的一幕,再也没有勇气开这个口。

    杨廷麟倒是可以玩命的,卢象升也不缺勇气,问题是他们俩被陈燮说的没话应对,无颜再说什么。而且这是礼部该管的事情,他们说多了就是越权了。史可法张嘴要话说,想想又闭上了嘴,脑子里浮现的是当初饿殍千里的河南。人家说的对啊,过去的一套不行了,得改!

    “思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姜逢元不肯就范,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这话是孔老二说的,圣人的教诲,你得听吧?

    陈燮听了呵呵一笑道:“姜大人,这是圣人在两千年前说的话,姑且不说是不是适合这个时代,单单就理解来说,你说的意思未必就是对的。”

    这话算是激怒了姜逢元,你说别的无所谓,说我学问不精,这个不能忍。当即便冷笑拱手道:“还请指教!”这一幕搞的大家都有点不敢置信,陈思华,你老老实实的摆弄自己的长处就是了,跟姜夫子比什么学问啊。经史子集,哪一样都玩死你好吧。问题是,大家在短暂的发愣之后,立刻都觉得不对了,陈燮这货别是武臣出身,书也是不少读的。难不成还真的有别的理解么?这事情真的不好说啊。

    但见陈燮不慌不忙的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上面写了起来,众人看将过来,发现陈燮写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加了两个逗号,意思正好反了过来。话说,这是后来某些鸟人,为了美化孔老二曲解的招数。实际上孔老二搞的就是愚民政治,“不可,使知之。”就是一个笑话!还有人拿有教无类来说事,孔老二杀少正卯的时候怎么不提这个。

    总而言之,就是双重标准,历史这玩意就这德行,私货太多。

    拍拍手,陈燮笑着看看姜逢元,淡淡道:“这么理解,我看更合适,圣人还说过有教无类,难不成姜大人还有别的解释不成?”说完陈燮自己都乐了。

    姜逢元脸色青白不定,其他人也都是哭笑不得,大家都知道陈燮在胡搅蛮缠,漫漫历史长河,那么多先贤,一本论语都被读烂了,也没见过人这么解释这句。为什么?很简单,立场问题,一直以来文人的立场就是这个。不存在什么理解错误,孔子就是这个意思,他要的就是这种政治,不然哪来的克己复礼?陈燮就是在曲解孔子的意思,问题是大家没法反驳。

    明朝是个很有意思的年代,朱元璋搞八股取士,这招可谓公平。因为就那么几本书,考试内容都在里头。一次两次的科举就算了,这两百多年下来,这几本书都给考烂了。考官们也是绞尽脑汁,各种奇葩的考题都出过。断章取义真不算啥,人都玩断字取义了。还有就是朱元璋这货很不地道,孟子很多言论在他看来就是大逆不道,为了老朱家的江山万万代,朱元璋就下令搞孟子的删节本。还有就是理学的没落和心学的崛起,王阳明算是当代圣人了,问题是他老人家搞学问厉害,教学生的水平真不咋地。心学直接被后人玩坏了,一帮大儒,对于国家大事除了请皇帝加强个人的修为之外,剩下的的招数就是亲贤臣远小人了。至于国家大事,什么建奴打来了,什么流贼不灭,都是这两招丢过去。“等闲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恩。”然后呢?没然后了。

    所以呢,在八股文考了两百年之后吧,陈燮这种加标点符号的做法,真是太厚道了。没人敢说他理解的不对,你敢说圣人不对?说句不好听的,孔老二写的那么几本书,加起来才多少个字?翻来覆去的被后人琢磨,早就琢磨的面目全非了。后人琢磨所谓的圣人言论,无非就是往里头掺点私货,多少而已。还有就是儒学这个东西,一帮儒家的人物,自己就互相摆不平搞不定的岁月相当的长。什么理学啊,心学啊,说白了都是私货的产物。

    王阳明开创心学,自己是个文武双全的主,上马能指挥打仗,下马能做学问。他的继承人呢?呵呵,有一个算一个,你能找出第二个王阳明之类的大能么?没有!那就是黄鼠狼下崽子,一窝不如一窝。

    说的更难听一点,明朝书呆子是不缺的,真正能做事的文臣少的可怜。掰着指头算,崇祯朝有数能臣,熊廷弼、袁崇焕、杨嗣昌都算上,加起来真正能扛事的,不到十个。关键还是绝大多数文臣不能扛事就算了,坏事那是个顶个的高手。

    众人无言以对,陈燮自然不会落井下石,耍无赖这种事情偶尔为之就是了,多了就没意思了。现在就是一个谈判的进程,先漫天要价,等着对面落地还钱。什么立法的形式来决定义务教育制度,在明朝根本不现实。说的不好听一点,农村孩子七八岁就得去打猪草了,女娃娃十六岁家人那都是晚婚典型了。凡事不能脱离实际。

    “思华,你等等,我们还是再谈谈的好。”最后站出来说话的,还是周延儒。

    陈燮笑眯眯道:“那就谈谈吧!”周延儒看看众人,都没有说话的意思,只好硬着头皮自己上,首辅嘛,关键时刻不给力,你怎么服众?

    “江南一省年入八百万,半成都是四十万,这么大一笔银子,用在什么义务教育上,很难服众。你不能让陛下和户部同仁为难。”周延儒倒是找了个不错的角度,正面不能刚,那就迂回吧。一句话,这钱太多了,我们没法答应你。

    你还别说,周延儒这么一说,大家的心思都活络了。对啊,正面刚不过,那就零敲碎打吧。大家都是这方面的高手,给你把事情搅合掉呗,找麻烦谁不会啊?

    “思华,你的心思是好的,不过这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洪某在为官多年,深知民间百姓之事。远的不说,女娃娃上学这个,百姓很难接受。家里的男娃娃都去上学了,地里的活谁来做?还有男女同校这个,有违大防。”洪承畴缓过劲来,小刀子也是玩的很麻溜。

    不就是挑毛病么?大家一看有人带头了,心里都在转悠了,就等陈燮这么答复,只要他回答的有点不对,立刻就咬死他不松口。周延儒这个头一开,众人的斗志都起来了。不像之前那么慌张了,当时都是气昏头了。嗯,一定是!

    这些东西,陈燮早就想过了,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想过了,每一个细节都有应对之法。不过他不能立刻就回答,而是做出沉吟的样子,让大家先高兴高兴。让各位大佬觉得吧,陈燮想的没那么周全,被大家抓到把柄了。

    大概想了那么四五分钟的样子,在众人跃跃欲试的眼神中,陈燮这才朝周延儒拱手道:“四十万既然多了,那就二十万好了。一边让一步,这事情我还得继续做。”陈燮的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周延儒捏着胡子在暗暗得意,突然被陈燮闪了一下。下意识道:“那就!”等等,不对,这不是单纯的银子问题。好在老夫反应快,差点被这小子忽悠了。

    “这个,银子的事情,等最后再说,先听大家说说。”周延儒一个转移大发,陈燮还得继续往下说。不过这也是预料之中的,陈燮朝洪承畴拱手道:“亨九兄言之有理,大家同殿为臣,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着办,这才是好态度。不像某些人呢,言之无物,就知道戴帽子打棒子。”一句话,先给姜逢元挤兑的面色通红,挑拨离间之下,姜逢元把洪承畴也恨上了。根本就不需要讲什么道理,有的人就是这鸟样。

    “好,那就一条一条的说。”洪承畴心知陈燮这货太坏,但是这会没法子去说啥,只好回归正题,我们还是谈谈几个问题吧。

    “先说男女同校的问题,既然不能同校,那就设单独的女校好了。再说女娃娃是否合适接受教育的问题,我看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问题,读书三年,识字识数,嫁人后管家都方便许多。再一个就是是否合适读书的问题,这样吧,女校就读全凭自愿,父母同意了,就可以来读书,不强迫,这样如何?”陈燮回答了两个问题,洪承畴一听这个态度不错,满意的点点头。除了姜逢元,大家都觉得可行,这事情不是不能商量,办学是好事嘛。

    众人在迂回,陈燮何尝不是在迂回?大家表情如此,陈燮心里窃喜。什么跟整个天下为敌,说说而已,大明现状如此,别说他陈燮了,就算是太祖时期,义务教育制度有了,百姓家里觉得女孩不用读书的还少么?不送去读书,老师真的按照法律去报官抓人么?不可能!

第六百七十二章意义重大() 
第六百七十二章意义重大

    陈燮是个很怕麻烦的人,做事喜欢直接碾压的风格在这个问题上改变了很多,不是陈燮良心发现了,而是把义务教育写进法律这个事情,意义实在过于重大。这也是陈燮有耐心跟几位内阁大佬周旋的原因。简单粗暴的那一套,这个时候真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

    所以,说服皇帝,跟内阁妥协,都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不管最终谈出一个什么结果,一旦达成协议,内阁这些大佬不找陈燮的麻烦了,事情操作起来就简单多了。到了江南,有内阁的认可,谁再跳出来阻挠,那就真的要上简单粗暴的一套了。

    作为礼部尚书,洪承畴当仁不让,一条一条的跟陈燮掰扯起来。面对陈燮,洪承畴内心的情绪颇为复杂,一方面是他这个礼部尚书内阁大臣的位置跟别人还不一样,他没进过翰林。也就是说,陈某人不煽动先帝搞内阁制度的改革,他是没机会入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阁里头的洪承畴、卢象升、史可法,都得感谢陈燮。另一方面,洪承畴对陈燮的畏惧之心,一直都没消除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

    看上去洪承畴代表大家跟陈燮讨价还价,实际上这个火候的掌握好了,既不能让大家看出他对陈燮的畏惧,又不能过分的激怒陈燮。内阁要有自己的态度,不然变成陈某人的一言堂,这内阁还有啥存在的必要呢?

    一对六,内阁大佬们玩起了车轮战,洪承畴刚端起茶杯喝一口,姜逢元便跳出来道:“按照陈大人的说法,这八岁以上的娃娃都得上学,否则就是犯法,窃以为不妥,强人所难嘛。”

    陈燮的目的就是立法,但是也得强硬的一条一条的细节去扣,不然就太假了。当即把茶杯往桌子上重重的一搁,看着姜逢元,冷笑道:“姜大人,按照你的说法,这义务教育就别办了。还是陈某人退位让贤,你来办?”陈燮这一番做派,立刻把大家给惊着,这货之前一直态度还凑合,突然发飙估计是之前让步心里不爽的原因。

    周延儒立刻开口灭火:“思华,不要激动嘛,都是为了公事。姜大人总归是管着礼部教谕这一片的,说两句也是分内的事情。”洪承畴不动声色的看他一眼,心里骂了一句“老不死的挑拨离间。”姜逢元一听这话,心道这还算是公道话,点出本人才是管教育的。

    陈燮冷笑的看看众人,淡淡道:“要不这样,在下奏请陛下,增设一个教育部?姜大人可以去做这尚书,那就没那么多麻烦了不是?”陈燮这家伙也坏,一句话就给大家说的脾气了。现在这个礼部,实际上的工作都是洪承畴在负责,姜逢元就是在国子监还有点权利。洪承畴是谁啊?能在权利上做让步么?想都不要想啊,尤其是恩科的事情确定之后。

    “呵呵,恩科在即,就不要节外生枝了,还是继续说思华的事情。”杨廷麟站出来打圆场,陈燮这才笑道:“好,别说陈某人霸道,既然姜大人说了话,在下就让一步。每一户人家,二丁抽一,八岁以上,十四岁一下,必须给我进学去,不然就是违抗朝廷法度。”

    把二丁抽一放在这个地方,众人听着也是醉了。这个陈燮,你能正经一点么?这又是什么朝廷的徭役,哪有这么干的?问题是陈燮就是做出让步了,谁敢在继续纠缠?不要早撩拨这货了,免得他再次摆出流氓的嘴脸,大家都奈何不得。

    有了这么一段插曲,这个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