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

    “这你放心,辽东有完整的工商和农业管理体系,收税的事情不用你担心,保证一分不少。”陈燮笑眯眯的说完,看看卢象升在那思索,上前道:“别想了,跟我去京营看看,新军操练的差不多了,等你去检阅之后,一起向陛下汇报,请陛下安排个时间去看看。”

    “我不去!”卢象升很果断的拒绝,理由很简单,新军是示范部队,走的是内库的银子。对此,卢象升是有抵触的,为何有抵触?原因很简单,新军的后勤系统自成一系,兵部根本就说不上话。既然如此,他这个兵部尚书还凑个什么热闹?一支军队,脱离了文臣的掌控,卢象升心里是很不高兴的。要知道,这不是以前的登州营,这是京营啊。

    陈燮也不强求,笑道:“不去就算了,我自己去。”说着要求,却被卢象升拉住道:“思华,你别走,今后这朝廷兵制改革完了,兵部的这帮官员,你打算怎么安排?”一直没有冒出来的矛盾,终于浮出了水面。这个问题,必须正视了。朱由检当初坚持的原因,不就是觉得文臣驾驭武将的格式不合适了么?所以想改,但是怎么改呢?新军是个模范。

    京营新军不算骑兵的话,一共编成了两个镇,都是直隶招募的良家子。自己有后勤系统,装备系统,完全脱离了文官的控制。现在只有两个镇,将来呢?所以卢象升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他真的很担心一旦失去文臣的控制,武将会出现藩镇。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陈思华。

    陈燮非常了解他的想法,但就是无法认同。可惜,这个事情还真的绕不过去,既然要问,那就坐下来好好谈一下。干脆端起茶杯坐下道:“建斗,以文驭武的危害性,你应该最清楚。”

    卢象升很清楚,但是他还是反驳了一句:“不要忘记了藩镇之祸。”

    陈燮笑了笑,淡淡道:“还记得左良玉么?你敢说我斩他的时候,他不是藩镇么?听调不听宣,这不是藩镇?战场上,熊文灿的命令,他能都听么?杨嗣昌的命令,杨嗣昌又如何,落到后来,左良玉不就是个活藩镇么?不然,你以为我为何要下那么狠辣的手段?藩镇之祸,我比你清楚的多。知道是什么根本原因造成大明军队快速的糜烂么?”

    卢象升楞住了,这个问题太大,他一时半会真答不上来,就算是以前想过很多,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什么叫根本原因?站在他现在的角度和视野,根本就想不到上面去。

第六百六十五章军队国家化() 
第六百六十五章军队国家化

    卢象升是个倔脾气,想不明白就问,不耻下问嘛,再说陈燮这家伙太狡猾,在内阁里平时除了新军的事情,一律当哑巴。难得他肯说点真货,卢象升自然不肯放过他,非但如此,还给经过门口的洪承畴也招来了。

    “陈阁部说的好啊,在下也听听。”这家伙进来就拱手,然后自己给自己找椅子坐下。不等他坐稳,史可法也进来了,笑眯眯的也是一拱手,客气两声,他也坐下了。感情,这俩刚才就在门口,都听一半了,这会忍不住进来听了。

    陈燮看看这俩,心说一只羊是赶,一群也是赶啊,那就给他们科普一下。其实大明这帮文官不是不想变,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变,同时担心变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引起剧烈的动荡。历史上的变法,都是有教训的,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还有很多本意是好的,事情办坏的,比如王安石的变法,好好的青苗法变成了害民之法。这些年的变革,因为朱由检的强势推动,得以实施,实际上在下面的进程不快,给大明带来的动荡不算太大。

    现在谈到军队的变革,这几位自然就上心了,这事情太要命,军队是有家伙的,搞不好就是兵变啊。大明这些年,兵变的时候可真不少。尤其是崇祯年,兵变就跟玩似得。

    所以说,变革的念头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迫切的,但是到底该怎么变,会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动荡,进而印象朝局的稳定,作为国家实际的管理者们,不关心那都是扯淡。

    这俩进来一折腾,耽误了几分钟,坐下之后大家都看着陈燮,等着他的惊人之语。陈燮面如沉水,一概之前的懒散之态,竖起一根指头道:“大明军队的弊端太多了,究其根本原因,无非两个字:私兵。也就是说,兵为将有,这是造成大明军队战斗力落后的根本原因。也是藩镇滋生的温床。”

    一句话说的现场沉默了,在座的诸位,都是跟军队关系不浅的文人,卢象升更是亲自操家伙上阵的猛人。陈燮这么一说,大家心里都明白了,但是没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当是洪承畴就道“思华,没那么严重吧?一群武夫,。”说一半就闭嘴了,后面的话不敢说,后面是啥呢?“灭之不过翻手之间”。陈燮就是武夫出身哦,这话当面骂人了。

    陈燮能猜到他的话,没往心里去,不改颜色道:“洪大人不要小看这个现象啊,袁崇焕之后,关宁军实际上就是军阀,接近藩镇了。为啥我要杀左良玉,因为他也是个军阀,而且还是一只脚迈进了藩镇行列的军阀。”

    说这话,一点都不心虚么?在场诸位,心里都是这么想的。但是没人说出来就是了,明朝最大的军阀,就在大家的面前,居然还说别人是军阀,岂不可笑?问题是,陈燮这么说的时候,大家真的没有觉得可笑,而是觉得这事情有点怪异,一个靠军队起家的军阀,在谈军阀对国家的危害性,这个感觉太不对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在场诸位的表情都不对了,就算是门口再次进来人,大家都没注意到。都在思索,都在彷徨,问题是明白的,怎么解决呢?陈燮不紧不慢的,朝进门的周延儒拱手致意,其他人还在那里苦思冥想,周延儒朝陈燮摆摆手,自己找地方坐下,意思不要打扰大家。陈燮也不着急,安坐不动,就等他们自己去想。现场一片安静,巧的是,门口又来了人,朱慈烺在前,姜逢元和老周在后。进来的时候,姜逢元还想喊一嗓子,被现场气氛镇住了。朱慈烺笑眯眯的表情,看见这一幕都给吓了一下。

    陈燮只好站起来拱手:“陛下!”一句话把大家都被叫回魂了,纷纷起身见礼。朱慈烺一一招呼后,好奇的问:“各位爱卿,这是上什么课呢?都那么入神?”众人一看,可不是么?陈燮一个人对着门口坐着,其他人都是背对门口朝着他。

    办事房里有点小,施展不开的意思很明显,周延儒咳嗽一声道:“陛下来的巧了,相请不如偶遇,大家不妨移步,就当是一次经筵日讲。”

    朱慈烺附和,众人移步议事厅,这里不是国子监,自然没有那么多人,在场的都是阁臣,唯一的外人就是朱慈烺和太监老周。

    陈燮说不得把之前的话重复来了一下意思,让朱慈烺明白过程后,这才继续道:“各位都想了很久了,我看你们都没想明白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既然陛下来了,那就不要浪费时间,各位都很忙,我直接说答案了。”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怎么才能解决军队不至于沦为私兵这一现象呢?”陈燮顿了一顿,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慢慢的吐出:“军队国家化!”

    “军队国家化?”所有人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个国家化法?朱慈烺可是没少听东宫那帮人念叨,什么藩镇啊,什么以史为鉴啊。盛唐快速的倾覆,转折点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就是藩镇之祸的一个典型代表。这帮人都是熟悉历史的,很自然的想到从宋明两朝,一直在努力的避免这个问题,文臣们都头发都掉光了,也没想明白该怎么办才好。

    宋朝的做法,大家看的很清楚,熬时间长一点而已,明朝的问题,大家心里有数。看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个概念,一个国家很大,问题很多,发现了问题提出来,这事情好办。但是要去解决这么问题,那就太复杂了。牵一发动全身!这可不是科举改良,在年龄和考试内容上动刀子,虽然闹腾的也不小,实际上没伤及现任官员的利益,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大明那么多军队,打仗不行,兵变都拿手的很。而且这个兵变,一直都是很好用的一招。没粮饷,兵变,待遇不好,兵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孔有德的吴桥兵变了。就是因为受了气,一怒之下就祸害了半个山东。

    如何去限制军队,这是文臣们素来最关心的事情。压制武人,限制武人,是每个文臣视为己任的事情。除了陈燮这种没法压制的特例,大明朝的武将,说到真正意义上的失控,那的到南明弘光之后了,因为借助四镇之力登基,南明朝对江北四镇就不存在什么控制力度了。加上一个左良玉,整个南明大一点的军事集团,没一个听朝廷招呼的。这就是藩镇!比起关宁军的性质还严重,毕竟关宁军还是听调遣入关打仗的,而且还算卖力气。

    还有一个问题,这个话题谁来谈都不合适,只有陈燮来谈,才不会引起太大的误会。客观的说,谁都没指望陈燮主动提这个问题,也得罪不起他。但是站在陈燮的立场看问题,中国历史上的私兵现象,一直在延续,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私兵都没有消亡。

    兔子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千万不敢小看这一招啊,因为这一招,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倍增,党对军队的控制力是绝对的。

    毫无疑问,在大明玩不了这个,那么该玩什么呢?陈燮习惯性的走到议事厅的中间,墙上靠了一块黑板,拿起粉笔写了五个字“军队国家化”。在大明,玩这个都勉强啊,陈燮觉得自己真是太苦逼了,但是也只能这么玩了,利用这个改革来推动别的改革。

    “这是一整套的军事改革计划,这里只能大概的说一下。”说着画了个三角形,指着上面的角道:“这是最顶端,也就是整个国家最高军事机构,所有的军国大事,都将在这个机构内做出决定。这个机构,就是内阁会议。任何军国大事,都将由内阁会议做出决定,即便是陛下要发动战争,也要得到内阁半数以上的成员的支持和认同。陛下是圣人,但就算是圣人,也会有错。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错误的发生?进而导致决策错误呢?那就是群策群力,人多了,想的就多,考虑的就更全面,综合之后出来的结果,可能未必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坏的。只要不是最坏的,那就有余地,不会出现最坏的结果。这就是御前会议的作用。”

    “第二层,有两个组成部分,兵部、总后勤部,这两个部门的作用,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关于新军如何打仗,大家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实际上则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新军作战之前,必须要根据作战目标和战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我对军事行动的计划要求就两个字:严密。战前就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进去,这其中就包括后勤。大家不要去想什么兵法,读过几本兵书的人,打不好现在的战争。大明朝对外对内战争的屡屡失败,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带兵的人不专业,自以为读了几本兵书,就是孙武在世了,这样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祸害。”

第六百六十六章彷徨() 
第六百六十六章彷徨

    陈家的人很客气,并没有因为冲突,而在礼数上怠慢了两位前来道歉的举人。礼数没问题,不等于就会热情欢迎,下人们都很克制,脸色不太好看,眼神里全是冷漠。两位在会客室如坐针毡,喝茶等待的时间很难受。

    主人不在家,道歉的对象柳如是不肯出来,他们只好继续坐着等。好在主家没有赶人的意思,就耐心的等待就是了。来的时候,搞忘记了陈阁部要上朝的,早知道晚一点来好了。

    陈燮回来的时候,显得有点兴奋,讲了整整一个上午,包括朱慈烺在内的所有人,至少面子上当时没有人站出来反驳陈燮的意思。这就够了,这就为军事制度的改革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了。实际上这个时候,不是每个人在考虑这个制度对国家的影响,而是各有立场。

    朱慈烺回到宫中之时,姜逢元就来了一句:“陛下,臣以为一国之君,岂能出让对外用兵与否之大权?实在是不妥的很!”言下之意,御前会议的模式,不符合皇帝的利益。说起来也确实是这样,我要打谁,还要大家来决定么?这皇帝当的还有啥意思?

    朱慈烺听进去了,但是还在犹豫之中。为什么?因为陈燮说的方法,确实对大明有利,有利于避免藩镇和军阀的出现,同时还能解决对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度。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将陈燮手里的军事力量,纳入朝廷的机制呢?这个问题可不好解决了,南洋的利益太大,牵扯太多,搞不好就是一个南华帝国的诞生。到时候,以大明现有的海上力量,根本就奈何不了人家。

    陈燮主导的军队,虽然给大明打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站在君王和朝臣的角度看,这支军队的问题一天不解决,大明的统治就有如鲠在喉之感。但是这个问题,谁都不敢碰。就算是朱慈烺,也只能私下里想想。陈燮是什么人?是先帝都得忌惮三分的人物,为何托孤陈燮,不就是用这个来拿住陈燮么?朱由检学的就是刘备,要打造第二个诸葛亮。

    说的更严重一点,陈燮具备了废立君主的势力。这个太可怕了,现在朱慈烺没觉得问题有多严重,那是因为跟陈燮比较亲近。换个人试试看?晚上想到都睡不着吧?这就是实力带来的产物,谁都无法逃避的问题。

    打发了姜逢元之后,朱慈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必须要想明白陈燮今天谈这个话的意思。与朱慈烺一个心思的,还有一干内阁大臣们,散伙之后就关门去苦苦思索了。

    陈燮倒是很轻松,下车之时见朱媺娖等在门口相迎,便笑道:“家里没事吧?”

    “有事,来了两个举人,说是登门道歉,让人带会客厅去候着呢,都一个早晨了。”

    听了这个事情,陈燮皱眉不语,少顷道:“怎么才来了两个人?”

    朱媺娖很及时的补了一刀:“这就是不把老爷放在眼里的意思。”

    陈燮笑道:“少在这里煽风点火,举人们死要面子而已。呵呵,既然要面子,那就是不要里子咯?很好,很好。”这事情,要说的严重一点,确实是不把陈燮放在眼里。陈燮其实是认可了朱媺娖的说法,但是不会放纵她今后继续这么干。

    朱媺娖被说了也不在意,低头笑笑,陈燮对她从不说重话,自小在宫中长大的女人,当然分的出来轻重。柳如是在一边面无表情,陈燮对她笑了笑道:“上你那换衣服去。”

    “人还等着呢?”柳如是笑了,陈燮不屑的摆摆手:“让他们回去吧,再看看。就说我不舒服,不想见客。”朱媺娖心里有点酸,没敢露出来,陈家子嗣不旺,她可不敢背妒妇的骂名。后院里一个安静的小院,地方不算大,胜在安静。

    门口丫鬟列队相迎,陈燮大步进去,看都不多看一眼,搞的好些有想法的心碎了一地。陈燮的下人,管理的很严,一旦过了十八岁,就放出去嫁人。什么丫鬟小厮之间的拉郎配,陈家没这个规矩。陈家就一个规矩,是个从陈家走出去的女子,嫁人的时候,得她自己心甘情愿,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就不顶事。曾经有人不信邪,结果双腿被打断就老实了。

    院子里都是十五六岁爱做梦的丫鬟,谁不想飞上枝头变凤凰。这屋子里的女主人,说的不好听一点,两个姨娘都往三十边上靠了,人老珠黄了,怎么比的了年轻娇柔的身段?

    抱着这个希望的女子不少,可惜至今没有一个人得逞。陈老爷在家里,书房内能进去的女性就三个人,夫人和俩姨娘,别人擅自进入,那就得打发出府,这是铁律。

    会客厅里等了一个上午,总算是出来一个说话的人,不过这俩看见这位,肝颤了一下。来的是韩山,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淡淡的对二人道:“老爷身子不适,让二位先回去。”说完就走了,韩山在这个家里地位超然,除了陈燮,谁都使唤不了。平时看不到他的人,真是有啥事情,就能看见他的身影。

    刘魁和程飞都不想走,来一趟不易,见不到正主,这就回去算什么?可是看看韩山那身板,高出他们一个脑袋还饶一肩膀,一点想法都没了,客客气气的拱手告辞,丝毫不敢摆举人老爷的架子。韩山很礼貌地做个手势,把两人送出大门,目光看着他们的背影,一直到他们消失才转身。这俩算是受罪了,心里发虚啊,很自然的就得后脊梁发凉。别看这天气暖和了,他们照样觉得颈子那凉飕飕的,似乎被什么盯上了。

    是个陈家人都知道,老爷最宠的女人是柳姨娘。一年到头,只要在家,十天至少五天在她屋里,别的时候才是其他两位。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