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帝师-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志龙一郎一看见江夏,立刻起身站起来,嘴里飞快咀嚼吞咽着食物,左腿单膝跪下。
左手握着左腰上的武士刀刀柄,右手放在右腿的膝盖上,恭敬行礼道:“平志龙一郎,参见前辈。”
“一别好几年,一郎你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江夏笑着说道。
当然,这话是一句纯粹到了极致的客套话。因为平志龙一郎身上的变化其实巨大无比。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容貌的变老,也有身上气质的转变。
阴流元香的剑术,讲求的是一种意境。如今平志龙一郎身上散出的气质平静如水,冷若寒冰。给人感觉就好像冬天富士山上的雪潭一般。
江夏道:“平志龙一郎应该已经领悟到斩怒的奥义了吧?”
平志龙一郎点点头,道:“是的前辈,一郎领悟了斩怒,但却无法斩情,一郎想要效仿柳生流主那样,杀掉自己的妻子完成斩情。但是一郎下不了手,一郎没用。”
“八嘎!”江夏忍不住愤怒地骂了一句。
“嗨!”一郎一句也没反驳,垂着头应了一声。
江夏道:“阴流元香的剑术,讲求七斩。分别是忧、惧、悲、喜、憎、怒、情。
斩情,并不是要让你无情。柳生千原野杀了自己的妻儿父母,看似完成了斩情,但是剑术却只能提高一段时间而已,之后就会逐渐后退,你知不知道为什么?”
平志龙一郎抬头看向江夏,他已斩断忧、惧、悲、喜、憎、怒,所以脸上的表情就好像凝固不化的冰山一般,一点波动都没有,唯独眼神里面跳动着激动的神色。
平志龙一郎单膝下跪的姿势变成双腿跪在地上,然后整个人匍匐着对江夏说道:“请前辈赐教。”
江夏道:“中原汉人有一句话,叫做物极必反。无情到了极致,就是有情。比如像柳生桑,虽然狠心杀了自己的妻儿父母,看似做到了斩情,一时间剑术威力提高。
但是之后的每一天都会在愧疚和自责当中,剑术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后退。他让出流主之位,闭关修炼,原因就是无法克制自己心中的心魔。
而你若要修炼斩情道,真正的方法是将情做到极致。如果你疼爱你的妻子,对她深爱不移。
那么即便她离去了,你也不会再爱上其她人,也不会觉得愧对于她。这样,你自然就斩断了情,修炼成斩情道。”
平志龙一郎一听,顿时流露出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一直为了斩情一事而苦恼,所以宁愿在大明呆着,也不愿意回到日本见自己的妻子。
如今听了江夏的一番话,他顿时觉得江夏说的这个才是真理。
平志龙一郎猜测,江夏之所以会明白这个道理,肯定是因为他看过上泉移香斋,《七绝斩》的秘典,所以才会明白。
想到这里,平志龙一郎看向江夏的眼神蕴藏着浓浓地感激之情,他对着江夏叩道:“多谢前辈指点。”
在他看来,江夏肯不顾上泉移香斋的门规,主动告诉他《七绝斩》的秘密,这份情谊跟教他剑术的师父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现在江夏在平志龙一郎的心中,不止是尊贵,更加是尊敬,感恩。
江夏道:“好了,我本来不该给你说这些,你听过就算了,不要外传出去,站起来吧。”
“是。”平志龙一郎从地上站起身来。
江夏问他:“现在足利将军的情况怎么样?”
对于江夏知道足利信源,平志龙一郎并不觉得奇怪。毕竟上泉移香斋等于就是足利信源幕后的最大助力。
江夏作为上泉移香斋的人,理应知晓。
平志龙一郎摇了摇头道:“足利将军三个月以前被守护大名织田家围攻,损失惨重,上泉移香斋和阴流元香也损失了好几个上剑。”
江夏点了点头,正考虑着自己该怎么跟平志龙一郎谈,让他去帮自己收服福建沿岸倭寇的事。
平志龙一郎倒是先问道:“前辈,你很久没有回国了吗?”
江夏点了下头,道:“我十六岁从高元野出来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现在我在大明当官,并且官职很高。”
“纳尼?”平志龙一郎一直以为江夏是上泉移香斋里的大人物,却没想到原来他只是上泉移香斋以往的一个弟子而已。
不过江夏却又淡淡地说了一句:“想当初,宫崎善本老师教我剑术的时候,还曾经夸过我天赋极佳。可惜宫崎善本老师之后被神道流的人所害,提前去见了八岐大神。”
“前辈您是宫崎流主的弟子?”平志龙一郎再次被惊呆。
宫崎善本,那就是上泉移香斋的灵魂人物,也是一手创出《七绝斩》秘典的人。
每一个宫崎善本的弟子,都可以说是上泉移香斋的核心。只可惜宫崎善本曾经带领十二个弟子去和神道流当时的流主决战,惨被伏击身亡。
十二个弟子只回去了三个,其余全都下落不明。
平志龙一郎的心“咚咚”地跳着,他明白,自己很可能是见到了传说中的十二上剑之一了。
江夏抬头对平志龙一郎道:“一郎,我想要见一面羽崎俊,你能不能安排一下?”
“前辈可能有所不知,羽崎流主三年前已经生病过世了。”
“什么?”江夏故作惊讶,其实心中却撇着嘴道:“我还不知道他已经过世吗?没过世,我这冒牌货敢见他?”
“那现在阴流元香的流主是?”江夏问。
平志龙一郎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头,低声说道:“前辈,是我”
“纳尼?”江夏这下倒是真的惊讶了。
按照他的记忆,羽崎俊的后面应该是山本冢才对,怎么会是眼前的平志龙一郎?
难道,因为他的到来,历史连这个也变了?
靠,原来自己人在大明,影响却辐射了全世界。
第四六五章 海外贸易之序
海外贸易,这里面蕴含了多大的财富潜力,其实从西班牙、英国曾经相继获得“日不落帝国”之称就能看得出来。
所谓日不落帝国,其意就是国土已经覆盖南北半球,无论太阳是落下还是升起,总会照耀到自己的领土。
凭借着成为海上霸主,西班牙和英国国力展度远一般国家,即便是在一战和二战中,两国遭受不少的损失,但也在事后凭借着强大的底蕴重新崛起,一直至今也算强盛。
当然,当初西班牙和英国对于海上财富获取,使用的是武力侵略,大肆扩张殖民地,掠夺当地资源的手段。
这样的手段可能更加直接有效,但势必容易引起反弹。
所以相比之前,江夏即定的手段要更加温和一些。他以脱于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经济体系,资本手段来进行海外贸易,其结果必定能将其他国内的财富掠夺于无形无影之中。
海外贸易和边关贸易,这在江夏看来是保证他大明宝钞,全新经济体系不会崩溃的根本。故而,海外贸易是势在必行的。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这边只不过还处于准备当中。什么都没开始做呢,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居然联名上了奏折,上至左右布政使,下至检校、理问,凡是七品以上官员,全都上了奏折。
奏折里面无一例外,全都言辞恳切地希望江夏不要开放海外贸易。
甚至在奏折之中他们要若有意,若无意的提及。
福建沿岸倭寇肆掠横行,若不是全靠他们一方面拼死抵御倭寇,另一方面又和倭寇打好关系的话,福建恐怕早已经是倭寇的天下了。
如果朝廷开放海外贸易,那么势必会有更多的倭寇登岸,届时他们恐怕将无力再抵御倭寇,如果因此出了什么问题,还望朝廷能够予以谅解。
什么叫“届时恐怕将无力再抵御倭寇?”。
如果是官员们正常说话,顶多会说开放海外贸易,会引至更多倭寇登岸。以福建先有实力,尚且不足抵御之后可能会当来的倭寇,所以希望朝廷早作打算,及早派兵增援云云。如此之类的,决计不会是什么“无力再抵抗,望朝廷能予以谅解。”
这句话跟,“你如果开放海外贸易,我们就任凭倭寇横行,你自己看着办吧。”这样的话,有何区别?
江夏看完所有从福建呈来的奏折以后,最终将奏折一收,眼神变得有些冰冷。
他没想到,时至今时今日,竟然还有人胆敢如此跟他说话。
江夏潜心考虑了一下,此事该当如何应对。
区区几个福建官员,最大的不过从二品而已,他要弄死他们再简单容易不过。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在。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既然敢向朝廷出这样的奏折,那么他们肯定是有所依仗的。
如今现在江夏将他们里面的谁进行调任,或者是抓捕。很可能整个福建会出现变故。
倒也还真别说,这福建若是出了变故江夏还真会有些头疼。
福建临海,而官员们说不定又和盘踞在福建的各个倭寇团伙有勾结。如果他们联合造反,朝廷即便是兵平乱,他们也大可坐着船先出海。
等到朝廷大军回撤,他们又坐船回来,再度祸害福建。
如此,江夏也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想到这里,江夏倒是觉得此事需要好生处理了。毕竟开设海外贸易,是他改变大明经济体系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也许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福建的官员会反对开设海外贸易。
其实联合起大明的历史,这就很好理解了。
与大明的边关贸易一样,大明的海外贸易也是政治色彩,远远大过于经济贸易的。
从明初开设,大明就实行了海禁,严禁民间私下进行海外贸易。
但是大明历朝历代的皇帝又认为四海仰慕,遣使来朝,是“盛世”的标志,皇帝们一向将其视作自己的荣耀。
所以大明的皇帝不仅仅对边关推行的是“朝贡贸易”政策,对海外诸国亦是如此。
为了吸引海外诸国遣使来华,大明在中外贸易中从来都只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经济实惠。
以往的大明不但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金钱接待外国贡使,而且对其带来的贡品一律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价值更高的大明礼品,例如锦缎、纱罗、金银、铜币等。
在大明优惠政策的招徕下,太祖时期就有东洋、南洋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来华通好,并进行贸易。
当然,他们全都是冲着大明要“薄来厚往”的“朝贡贸易”政策而来,怀的是占便宜的心思。
不过那个时候大明国力日渐昌盛,所以也没在意这些。
但偏偏咱们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弄了一个“郑和下西洋”。
其实抛开历史意义和文化礼仪的意义来说,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一个白痴到无聊的行为。
同样是船队出海,寻访海外国家。
人家西班牙和英国就是武力掠夺,大肆展殖民地,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而咱们大明呢,则是运送着数额巨大的大明物品,走到一个地方就赠送一个地方,压根儿没想过要武力掠夺的事儿。
当然,这从另外一方面也彰显了咱们大中华民族是善良的,爱好和平的,文明的种族
不过说实话,这样的行径跟现如今那些土大款赚了钱,走到夜场便胡乱给服务生小费,以彰显炫耀自己的财力,似乎区别也不大。
永乐以后,随着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广泛外交活动,海上贸易的范围扩大到西亚及非洲东海岸,前来进贡通好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数十个,朝贡贸易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由于只重政治而轻经济,明初政府从朝贡贸易中所得经济好处有限,而财政负担却不小。
贡使前来,不仅口岸及进京沿途的地方官府都要负责接待、护送,到京师后的接待及赏赐礼物也花费巨大。
尤其郑和下西洋以后,随着各国贡船及附舶商队人数大量增加,明朝廷每年接待贡使的花费也不断增大,且有应接不暇之感。
为减轻财政负担,自永乐时起,大明便渐对朝贡的国家和地区实行认定资格,颁给“勘合”的制度。
“勘合制度”即给允许来华朝贡的国家或地区特许凭证,没有这种凭证的外国船只不许入口。
到了明中期以后,大明更对贡期、贡船数目、随船人数、进境路线及停泊口岸等也都做出限制性规定。
如日本,定例十年才能一贡,人数不能过过三百,舟不能过三艘。
大明这也做,海外诸国自然朝贡的热情消退。
但是众所皆知,中原的丝绸、瓷器、香料等物品一直在清朝以前都是很吸引外国人的。
那些海外国家只需要购入大明的丝绸、瓷器,运回自己国家转手就能以十倍的高价卖出去。
鉴于这样大的利润,所以大明一直都存在着私下的海外贸易。
经过这么多年,私下的海外贸易早已经运行成熟,在福建形成了一条完正的利益链条。
福建的官员们和当地富商相互勾结,控制整个私下的海外贸易。一些小的,外来的势力如果想要分一杯羹。他们就指使倭寇去杀人夺财,而官员们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富商们把贸易所得的巨大利润和官员们分摊,官员们得到银子以后就往上头打点,希望上头不要把他们调离福建。
长此以往,福建的官员们在福建根基威固,势力根深蒂固。朝廷若是调离一些福建官员,派新的官员去管理。
不出半月,必定福建会出大乱子。倭寇多多少少会联合攻打一次福建。新的官员多半会被杀,然后朝廷迫不得已,只能又把调离的官员调回去,让他们去稳定住局势。
可以说嘉靖年轻,倭寇的势力会展那么大,祸害宁波、福建、广州沿岸那么严重,其根本原因就在此处。
所以福建的官员说什么也不会愿意朝廷开放海外贸易,那等同于朝廷把原本属于他们一些人吃的一锅饭给端走了,然后分给了很多人吃。
江夏想了想以后,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他立刻出了皇宫,到千门总坛找到了耿中秋。
江夏先写了一封信,然后写下一个名字递给耿中秋,道:“耿叔,早点替我找到这个人的下落,然后把我这封信交给他。”
耿中秋接过那名字看了看,忍不住问道:“这是名字吗?不是咱们中原人吧?”
“不是。”
耿中秋见信没有打漆封,这证明他是可以看的。于是他好奇地抽出信看了看,忍不住抬头对江夏道:“大人,这是信吗?怎么像鬼画符?”
江夏笑了笑道:“你放心吧,只要你把这封信交给我要找的那个人,他自然会明白的。
事情要赶快,这人可能多半在福建、宁波或者广州沿岸,找到了就立刻通知我。另外,去吏部把有关福建官员的所有资料都拿给我看看。”
第四六四章 施政措施
早朝。
江夏是第一次感觉上早朝有些累,原因无它,昨晚的确是有些。。。。。。纵欲过度。
未免一些人羡慕或者自卑,就不提江夏昨天究竟有多么纵情声色了。只需特别强调一点,江夏最终也没有碰乌图雅。
不是江夏不想,也不是乌图雅不愿。
而是乌图雅的身份非比寻常。
作为鞑靼的公主,她若是嫁给大明的一个平民可能还没什么,顶多是让鞑靼的人扼腕叹息,让大明的文人士子传作一段佳话。
但是若是鞑靼的公主嫁给了大明的宰执,那这不仅仅是一个私人事件,而是一个国与国之间的事件。
这件事必须得好生处理,处理好了,两国情谊更加牢固。
处理的不好,那恐怕两国外交会进入冰点。
当然,现在还不是想这件事的时候,毕竟这件事需要的是从长计议。
已经当了宰执,那么江夏在早朝时所做的位置就有些不同。他的位置仅仅在四方台下,最是靠近皇位。
不过位置虽然在哪儿,但江夏却没有坐着,而是选择了站着。
等到一众大臣把自己要上奏的事奏毕,所有人都看向江夏。大家都想看看,刚刚登上宰执之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