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6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不像汉朝人,会对瀚海望而生畏,不敢前进。

    相反,他们跟匈奴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知道怎么穿越浩浩瀚海,知道怎么寻找食物和水源,知道怎么辨别方向。

    这样一来,麻烦就大了。

    原本,放弃幕南,只是消耗和浪费汉朝人的力气匈奴获得安全和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时间。

    但,现在,汉朝有了且之这个傀儡,完全可以在幕南,建立起由且之控制的秩序。

    等且之稳固下来,他肯定会带领汉军,跨越瀚海,杀到幕北来。

    今年弃河间,明年弃幕南,后年弃什么?

    幕北吗?

    幕北再丢了,匈奴就只能西迁到西域诸国这样的狭小地域生存。

    而且,汉朝也不可能不追杀。

    最终,匈奴难道要跟月氏人一样,远逃数千上万里,离开自己的故乡和草原,前往远方的世界?

    这对一个现在的匈奴贵族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结果!

    但在另一方面,却有很多贵族,都在心里动摇了。

    这也是且之的背叛,必然带来的连锁反应。

    毕竟,右贤王都投降了,那我们也投降,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当然,嘴上没有人会说。

    但,却有很多人都在心里面为之心动,尤其是幕南贵族。

    “这单于庭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许多人都在心里琢磨着:“我们得为氏族的存续考虑”

    对游牧民而言,氏族或者部族的存续,才是最终极也最迫切的问题。

    存续,他们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见此情景,即使是方才居心叵测,想要搞个大新闻的亦石,也慌了神。

    且之的背叛,终于让他知道,匈奴帝国已经走上了悬崖,随时都可能要粉身碎骨。

    他想要的是匈奴帝国的单于之位,可不是一个被人拆成了碎片,当成奴隶驱使的单于。

    于是,他悄悄的收起自己心里的那点子心思。

    至少,在匈奴渡过危机之前,他不会再乱来了。

    “大单于”右大将,须卜氏族的须卜呼难出列抚胸道:“不如,我们派个使者去汉朝,跟汉朝人谈谈?汉朝若愿意交出且之,那我大匈奴就承认汉朝对河间地的占领,如何?”

    这个建议,自然只能由大臣提出,而不能由单于自己,或者挛鞮氏的王族提出。

    不然的话,单于就会被认为软弱。

    而须卜呼难的地位,也足够提议这样的事情,而不必担心被人指责。

    须卜氏族强大的骑兵,足以那些敢于叽叽歪歪的家伙闭嘴。

    在须卜呼难后,狐涉鹿也道:“大单于,臣以为右大将所言,甚为不错”

    这也确实是目前匈奴最好的选择了。

    拿一个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河间地,换来危及自己生死存亡的且之的性命。

    这个交易划算的很!

    倘若汉朝人答应了,那就可以借此斩断汉朝伸向草原的手,更可让诸部族都知道:投靠汉朝,就是这样的下场!

    让其他人,从此以后,在投降的时候,都要考虑考虑:汉朝可是有着出卖投降者的记录的!

    在未来的汉匈战争中,为匈奴取得一定的优势。

    即使汉朝不答应,匈奴也没有损失不是?

    更可以借着和谈和使者往来,给匈奴部署和战略以及扩军备战,训练军队,争取弥足珍贵的时间。

    军臣听着,装出一副犹豫的样子,说道:“可是,汉朝背信弃义,撕毁和亲条约,悍然夺我河间地,本单于不去向汉朝复仇,却还要跟汉朝人委曲求全,这让本单于实在难以接受!”

    “请大单于为大局考虑!”

    “请大单于为大局考虑!”许多贵族都出声符合,这些人多数都是幕北部族的首领。但也有幕南部族的首领。

    毕竟,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整体虽然愚昧落后。

    但其最顶层的贵族,却都具备着一定的眼光和见识。

    他们都清楚,现在对匈奴来说,当务之急是什么?

    “可汉朝,十之**,不会答应”军臣却是犹豫。

    作为单于,他必须保持对外强硬的态度,决不能软弱,特别是涉及到河间地这样的匈奴重地时,他决不能留下话柄给人。

    否则,说不定哪天,匈奴在汉朝人面前再吃一次亏,愤怒的匈奴士兵,就可能自己发动政变,将他的脑袋砍下来了。

    “大单于,我们并不需要汉朝人真的答应”须卜呼难说道:“我们只是要迷惑和迟滞汉朝人,为除掉且之,争取时间!”

    须卜呼难道:“奴才,已经有一个计划了,一旦汉朝人拒绝交出且之,那么,奴才就立刻发动,在汉朝内部,刺杀且之!”

    听到须卜呼难这样说,军臣这才顺驴下坡,道:“既如此,此事就交给右大将了!”

    反正,无论如何,这个事情,跟他这个单于是没有关系的。

    不过,见到这一刻,有数位从老上单于时代走过来的匈奴大贵族,都感觉有些心灰意冷,甚至倍感凄凉。

    老上单于在位的时候,他雄才大略,从不用阴谋诡计,也更从不像这样瞻前顾后。

    他总是果断而明确的下达命令,要求诸部族服从。

    反观如今的单于,却连这样是匈奴本身的计策,都要避嫌,都要将责任和后果,推诿给臣子。生怕自己沾上麻烦,成为其他人攻仵的目标。

    老上单于若泉下有知,恐怕已经在坟墓里打滚了!

    甚至,他连已经死掉的尹稚斜,也都比不上。

    尹稚斜至少不会跟军臣这样,都这个时候了,还在顾忌自己的名声和地位。

    要不是如今匈奴面临危局,这些贵族甚至都有了换一个单于的想法。

    但军臣对此却茫然不知,他甚至还觉得自己干的非常漂亮,完美的保住了自己的单于名声以及威望,更得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他得意洋洋的说道:“诸位,再商讨一下,兰陀辛应该怎么处置吧?”

    兰陀辛被他骗到单于庭后,本来应该是立刻杀死的。

    但,因为须卜呼难以及狐涉鹿等人求情,兰陀辛得到了一个获得公开审判和给自己辩解的机会。

    “将兰陀辛那个罪人,给本单于押上来!”军臣对左右吩咐一声。

    立刻就有武士,拖着被五花大绑的兰陀辛,来到这大帐之中。

    诸位部族的首领和贵族,纷纷将视线,投注到兰陀辛身上。

    对于匈奴人来说,在他们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父杀子,也曾经发生过子杀父。

    至于其他什么兄弟相残,叔侄互博等等事情,更是数都数不清楚。

    而大臣贵族的叛乱和政变,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两次。

    然而,一个贵族,带兵龙城,逼死母阏氏,杀死一位德高望重的氏族老人,这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无数人都着此事的结果。

    荣誉与忠诚的力作席卷天下!

    敢写五胡乱华时代的很少,而能写出汉人在逆境之中,奋发图强,驱逐鞑虏,雪耻复国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之。

    。。。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节 匈奴的战略调整 3() 
兰陀辛此刻的神色憔悴无比,这些天来,他一直被严格关押在单于庭的某个穹庐之中。

    在被关押的这些日子,他想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现在,他望着那些曾经熟悉的朋友或者敌人,已经非常坦然了。

    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要死的。

    他不死,单于难以服众,国家难以团结。

    所以,他很磊落的望着单于和其他的贵族,跟以前一样,跪下来,拜道:“奴才拜见伟大的撑犁孤涂,愿天神永远庇佑着您!”

    军臣却是鼻孔哼了一声,以示不屑。

    虽然,兰陀辛逼死母阏氏,其实作为儿子,军臣是很高兴的。

    因为,他的母亲,一直埋怨他杀死右贤王!

    而且,一直以来,他的母亲喜爱和宠爱尹稚斜更甚于他。

    军臣知道那是为什么。

    匈奴早期混乱的王族生活,早就了无数的悲剧和喜剧。

    他与尹稚斜,名为堂兄弟,实则是亲兄弟。

    这种狗血的宫廷闹剧军臣不厌其烦,他甚至也有过干脆杀了母阏氏这样的念头。

    但,他杀自己的母亲,和别人杀他的母亲,这是两个概念。

    更何况……

    无数人都在他耳边,说兰陀辛现在可以带兵杀死母阏氏,将来可能就要带兵逼宫了,即使兰陀辛摄于自己的威慑,不敢反抗,但未来,左贤王于单即位,万一于单控制不住怎么办?

    所以,兰陀辛这样的臣子,不管他多么能干,多么忠诚,都是留不得的!

    但,想要兰陀辛死的人,跟想要他活的人的数量,几乎都差不多。

    尤其是左大将呼衍当屠右大将须卜呼难,都为兰陀辛求情。

    尤其是前者,甚至派人来单于庭,说什么‘奴才可死,兰陀辛不能死’。

    这让军臣非常怀疑,也非常疑惑。

    什么时候,兰氏的这个宗种如此了?

    这才让军臣决定给兰陀辛一个机会。

    “兰陀辛,你可知罪?”军臣冷冷的问道。

    “回禀大单于,奴才不知罪!”兰陀辛望着军臣和其他熟悉的贵族,挺直了胸膛说道。

    他知道自己生还的机会,几乎为零。

    除非天神显灵,不然他是活不了的。

    这就像中行说曾经跟他说过的那个故事。

    汉朝的吕后死后,群臣发动政变,诛灭诸吕,杀死少帝兄弟,结果新君即位后,立刻疏远和放逐了那些杀死少帝兄弟的大臣,至于那些在杀死少帝兄弟过程中予以配合的宦官,更是一个都没跑,统统被赐死。

    他如今,与那些汉朝杀死少帝兄弟的大臣相比,所做的事情,更加严重。

    他带兵龙城杀死呼衍氏族的上代族长,逼死母阏氏。

    在单于眼里,肯定已经跟叛逆和贼子没有区别。

    不过,兰陀辛不后悔。

    匈奴想要救亡图存,就必须团结。

    而母阏氏是破坏团结的罪魁祸首。

    她若不死,挑拨下去,挛鞮氏将无法团结对外,其余三大氏族和诸别部,也会出现精神错乱。

    在汉朝步步紧逼的今天,匈奴再不团结,要不了几年就要做亡国奴了!

    匈奴,也为兰氏,他必须那样做!

    因为心知必死,所以,兰陀辛无所畏惧,更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他直接看着其他人说道:“正如汉朝的一句古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母阏氏亦然,她若不死,诸位贵人单于都将寝食难安,匈奴更有倾覆之危!所以奴才斗胆,杀了她!”

    说着,兰陀辛就是一叩首。

    然后,他抬起头,接着道:“但奴才自知,奴才这样的行为,将获罪先祖和神明,所以,奴才不敢求生,之所以坚持至今,还未去死,只是想要告诉大单于以及诸位贵族……”

    他看着军臣,看着自己那些恨不得他马上去死的兄弟以及敌人,还有那些他奔走的朋友,道:“如今,我大匈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如不再团结起来,冒顿大单于和老上大单于创立的基业,就要毁于一旦了!”

    “请大单于与诸位贵人,在奴才死后,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汉朝的挑战匈奴的霸业,能够匈奴能够存续!”

    “临死之前,奴才,有一语,想要告诉大单于:被老上大单于羁押在浚稽山的故若鞮王,有着绝高的智慧,足以为大单于出谋划策,与汉朝作战,决不能缺了若鞮王的智慧!”

    “另外,奴才还带来了若鞮王为大匈奴出具的一个战略:请大单于率部西征,但不要再是劫掠和破坏,而是在所过之处,尽立大小渠帅以及部族王,能骑田,则以奴隶骑田;能放牧,则以部族居之!而汉朝若来攻,则放弃汉朝所攻之地,汉朝难以长久的维持跨越数千里的远征,所以,只要撑过去,他们就必然撤退,待汉军一撤,我军复又卷土重来,而且,草原辽阔,可以通过拉长汉朝的补给线,然后打击他们的补给线,摧毁他们的后勤,使得汉朝军队无法远距离的远征,如此只要拖上数年乃至于十数年,汉朝必然支撑不了如此漫长的消耗战争,必然求和,届时,战和之权,就在大匈奴之手了!”

    这个战略是兰陀辛在若鞮王的战略的基础上补全而来,更有效,也更全面。

    但兰陀辛将功劳全部推给若鞮王。

    因为,他不需要!

    而兰陀辛的话,立刻就在许多贵族心里引发了共鸣。

    确实,现在的匈奴,完全不是汉朝人的对手!

    高阙之战甚至证明了,哪怕汉朝没有神骑,匈奴骑兵占据绝对兵力优势,都打不过汉朝的一支偏师!

    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必须想个办法,扬长避短。

    而兰陀辛转述的若鞮王的战略,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在匈奴人眼里,却如同高屋建瓴一般的宏伟和详细。

    而且,还清楚的指出了在如今情况下,匈奴应该采取的对策和办法。

    最的是:极具可行性!

    就连军臣,都颇为意动起来,问道:“若鞮王现在何在?”

    军臣是记得自己的那个姓刘的幼弟的,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回禀大单于,奴才在来单于庭时,已经将若鞮王带来,就在帐外!”

    “马上传!”军臣立刻吩咐下去。

    现在的匈奴帝国,已经到了即使军臣都知道,他必须抓住一切可用人才来为他策划与汉朝的战争!

    找不到对付汉朝的办法的话,那匈奴的灭亡,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节 封神() 
回到长安,元德六年正月丁丑初七。

    巍巍灞桥,一片肃穆。

    一位又一位,黑甲红袍的士兵,全副武装的林立在道理两侧。

    他们组成了一个绵长而庞大的队列,几乎从灞桥,一直延伸到渭桥。

    足足一万名军人,挺身肃立,面容肃穆,望着那些躺在棺椁之中,被三军将士抬棺而归的英雄灵枢。

    身被孝服,全身缟素的妻子,拉着儿女们,抽泣不停。

    空气中弥漫着哀伤的气氛。

    围观的百姓也都触景生情,许多地方都传来了哭声。

    这次高阙会战,关中父老将他们最优秀最杰出的子弟,送上战场。

    这些子弟兵,没有辜负关中父老的殷殷期盼,他们面对三倍于己的匈奴精锐,勇敢作战,宁死不退,奋勇杀敌,取得了汉室历史上,甚至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大胜。

    但代价也是沉重的。

    灞上军和棘门军残废,至少有三千关中子弟,永远长眠在河阴的平原中。

    三千个家庭,从此失去了丈夫、父亲、儿子以及兄弟。

    第一个棺椁,被郅都和汉军的将军们抬着,走下灞桥。

    棺椁上覆盖着黑龙旗,一个校尉捧着灵牌,走在前方。

    举着灵幡的太常官员低沉的吟唱着指引英灵魂魄回归故里桑梓的诗句,这是屈子著名的《招魂》:“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邪?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详邪……”

    少府的乐师们也奏响了著名的诗之出车与南仲。

    激扬向上的乐曲,带着丝丝的悲壮与哀伤,如泣如诉。

    刘彻顺着这些乐声,走下撵车,提着天子剑,走到灵枢之前,望着那一排排的神主牌和一具具棺椁,以及被装载在马车上,盛在搪瓷瓮中的战士骨灰。

    他缓步向前,走到当先的棺椁前,先看了看抬棺的郅都以及将军们,然后再凝视着棺椁前方的那块神主牌上铭刻的文字:汉灞上军骑都尉张氏讳威公。

    刘彻沉默一会,然后忽地拔出那柄汉天子的象征,高帝斩白蛇剑,指向那棺椁,道:“灞上军骑都尉张威,朕命尔永为朕臣,值守朕躬,永永无穷,懋及子孙,咸于万世!朕封尔为博成侯!命为茂陵城隍,永享后世血食祭祀!”

    说着,刘彻的天子剑,就在其棺椁之上轻轻一点,发出清脆的响声。

    城隍神,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中的一种神职。

    古称水庸神,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是正神,享受香火祭祀,但彼时的城隍,更像一种宗教神,而非守护神。

    直到,楚汉争霸,局面得到了改变。

    楚汉争霸前期,项羽吊着刘邦打,尤其是彭城之战,刘邦几乎输光了一切,差点连自己的小命也丢在彭城。

    刘邦能活下来,要感谢两个人。

    一个就是郑当时的舅祖父,那位在彭城外围,养寇自重或者别的原因,抬了刘邦一手的丁公。

    而另一位,就是刘邦的亲信大将纪信。

    正是纪信伪装成刘邦的模样,假意出城投降,给刘邦争取到了宝贵的逃生机会。

    而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