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5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譬如……

    卢候部族!

    刘彻抬起头,看着那个被标注在地图上,已经换防到了高阙的卢候部族的大名。

    嘴角发出一丝冷笑。

    二十几年前的汉匈河南大战的导火索,就是这个卢候部族!

    汉与卢候,可谓是老朋友,老冤家,老对手了!

    卢候部族在从汉室的视线中消失了二十几年后,再次回来了。

    这次……

    刘彻打算找他好好算账。

    而这个卢候部族,在历史上,以善于筑城著称。

    大汉奸赵信、卫律,的所谓赵信城、卫律城,都是这些家伙建造起来的。

    除此之外,现在的高阙城、龙城以及休屠人的姑臧城,也都是这些家伙的手笔!

    你若以为,他们只是善于筑城,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刘彻眼里,卢候部族的危险级别,是仅次于匈奴的单于庭本部的主力精锐的。

    它甚至比折兰人还危险!

    在历史上,霍去病的一生之中,真正给其造成了麻烦的匈奴部族很少。

    其中,就有这个卢候部族。

    在决定性的皋兰山战役中,霍去病与匈奴的卢候、折兰两大精锐正面相撞,两军白刃冲锋,赤袒肉搏,杀的昏天暗地。

    此战,霍去病虽然全歼了匈奴的折兰与卢候部族,但自身损失也非常惨重。

    甚至是他一生中损失最大的一次会战。

    但,正是在皋兰山全歼了折兰和卢候两部族。

    霍去病才有了封狼居胥山的壮举。

    霍去病大军征战一万多里,深入瀚海,封狼居胥山,匈奴人只敢旁观,而不敢捋其虎须。

    这是因为,皋兰山,彻底打垮和撕毁了匈奴人的一切幻想。

    从此,幕南无王庭。

    而卢候部族,是匈奴诸部之中,最善于山地战和防御作战的部族。

    要啃下它所防守的高阙要塞,甚至在啃下高阙之前,还要强渡北河。

    刘彻很清楚,这究竟有多难。

    更何况,高阙之前,还有一个若卢人驻防的梓岭防线。

    若卢人,刘彻没听说过。

    这个部族,据说是从西方调来河套的。

    对这个陌生的敌人,汉室了解不多。

    所以……

    “就让了解的这个部族的人去处理它吧!”刘彻冷笑着。

    他手里,可是捏着乌孙残部,以及两万多的匈奴战俘和投降的匈奴楼兰部族,总共加起来,是接近三万的作战力量。

    汉家,不养废物,也不养米虫。

    现在,这些归附的也好,俘虏的也罢,都到了他们为汉室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的时候了。

    刘彻真正要对付和解决的,就是盘亘在高阙要塞的卢候部族,以及为卢候部族侧翼掩护的那两个匈奴部族。

    “启动密使,朕要知道,这个卢候王的喜好和性格以及其兵力!”刘彻淡淡的下令。

    “诺!”身侧,一个宦官的身影悄悄退下。(。)

    p

    <;/br>;

第九百七十八节 准备战争 1() 
走出清凉殿,刘彻抬头就看到了种在殿前花园里的两颗枣树。网

    此时,枣树上已经挂满了青色的小果实。

    再过两个月,它们就要成熟了。

    “今年上林苑的枣树结果情况怎么样?”刘彻回头,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汲黯问道。

    “回禀陛下……”汲黯严肃的回答:“根据上林苑苑监报告,今年上林苑的枣树,预计能获得丰收,有上万株枣树挂果,当可产枣千石!”

    刘彻听了,顿时就将心放回肚子里。

    可能,有人要奇怪了。

    堂堂一国之君,为何会有这样的闲工夫去特地关心和了解枣树的结果情况。

    其实,这很好理解。

    你把枣树想象成后世中东的油田就可以了。

    当今天下,有四种货物,永远不愁销路。

    第一,当然是粮食。

    不管在什么时候,粮食总是能卖钱的。

    第二是布帛,哪怕直到现在,布帛也是汉室的硬通货和等价物之一。

    上到国家,下到百姓,都愿意收纳布帛,也认可布帛可以作为货币,参与商品经济流通。

    所以,现在,关中才会出现那么多的织户和织造作坊。

    第三,则是盐铁。

    盐铁贸易和利润,甚至就是现在汉室王朝的第二大财税收入来源。

    而第四,就是很多人根本想象不到的枣……

    去年,依靠卖枣,上林苑上缴内库两百万钱!

    请注意,这是扣掉了墨苑的开支,也扣掉了上林苑里庞大的作坊群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后的净利润。

    虽然说,上林苑的收入来源很多元化。

    假田税和铸钱之利,加起来,足有数万万之多。

    但,其维持费用,也是无比庞大的。

    哪怕扣除掉生活在苑内的百姓以及水利设施的投入,单单是那数以十万计的少府工匠以及上林苑上上下下,数千名官吏、将卒,他们本身的花费,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刘彻即位五年来,上林苑年年亏损。

    年年都需要刘彻自掏腰包去补贴。

    但在去年,上林苑去破天荒的实现了盈利——虽然只有不过两百万!

    而这,要归功于现任的少府丞司马安,也就是汲黯的表兄。

    司马安在上林苑当了差不多四年苑监,头三年,他在上林苑除了听从刘彻的命令,进行各种工作外,就干了一件事情——种枣树!

    他将上林苑的荒山和沙地,统统种满了枣树。

    同时,从民间请来了许多有经验的老农来嫁接那些上林苑本来就有的枣树。

    结果就是,从去年开始,上林苑的枣树结果越来越多,一到些地方,几乎漫山遍野都是挂满了枝头的枣子。

    这些枣子,被摘下来,或是趁着新鲜出售——价钱贵的要死,一斤就要卖二十钱!

    两三斤枣子,就能顶一石粟米了!

    而且,某些极品的,个头比较大的枣子,甚至能卖掉五百、六百钱一斤!

    而其他的枣果,则被晒干,加工。

    然后卖到了关东的三河和齐鲁地区。

    一斤干枣,在盐铁衙门标价一百钱!

    结果是供不应求!

    天下的商贾、贵族、士大夫,甚至中产阶级,纷纷抢购!

    这让刘彻在吃惊之余,也注意和观察到了枣,这个一直被他忽略的两汉最的经济作物。

    后世的人,是无法理解两汉贵族士大夫对于枣的推崇和追捧的。

    自春秋以来,枣,就跟神仙,跟长生不老,挂上了钩。

    早在战国时期开始,枣,就成一种极为的经济作物。

    战国策列举燕地时,就说:并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

    《韩非子》之中,也记载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灾荒,应候建议昭襄王五苑之中的枣给百姓作为赈灾物资的记载。

    由此可见,枣在战国,就已经很了。

    至少,是一种可以卖钱的果实。

    这是诸夏民族的传统礼仪与饮食习惯所导致的必然。

    自春秋以来,诸夏的士大夫和卿大夫贵族的嫁娶礼仪里,有一个的环节,叫贽。

    贽,从字面理解,就是手持宝贝,拜见长辈。

    是晚辈,尤其是新妇,拜见公婆和舅姑时的礼仪。

    既然是礼,那就需要礼品。

    而枣、栗,就是贽礼所执的宝贝。

    除此之外,枣还是一种的调味品的必要原料。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缺糖。

    甜味的甜品,都会引卿大夫贵族的追捧。

    而战国时期最佳的甜点,贵族们餐后的甜品‘糗’,就是米麦煮熟加入枣类制成的甜点。

    所以,礼记说:枣栗贻蜜以甘之。

    到了汉室,枣类的地位,在数十年的历史演化和人为推动下,越的高涨起来。

    这也是刘彻自己不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所以压根不这些八卦所造成的盲区。

    实际上,自秦始皇开始,枣,就跟神仙,就跟长生不死,有了密切联系。

    历史上的汉家巨骗,带起了方士术士进献长生不死药或者长生不死术的那位李少君,就曾经忽悠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连仙人也爱吃枣,也能被枣收买!

    至于在民间……

    托方士术士们几十年持之不懈的带节奏的功劳。

    枣在地方,在此时,就已经神化了。

    此时,天下的士大夫贵族和诸侯王的铜镜铭文,用的最多的就是:尚方做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浮游天下翱四海……

    一群被忽悠的列侯公卿,富商地主,天天吃枣。

    结果就是纷纷拉稀。

    但,这反而助长了贵族士大夫和富商地主们对枣的追捧。

    纷纷以为吃下去,自己就能辟谷了……

    另外,传统的经典和著作之中,尤其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里,枣的地位很高。

    左传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在春秋之时,桃木和枣树的荆棘,就被视为辟邪之物。

    方士术士神棍们,驱邪和驱鬼,就经常用桃木为弓,枣棘为矢。

    在普罗大众眼里,吃枣,不仅仅能与仙人靠拢——说不定就能成仙,还能辟邪。

    于是,枣在两汉,就具备了特殊的经济地位。

    以至于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故事。

    依然是司马相如的好基友王吉担当主演。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

    一株枣树,传说中能点石成金,排场阔气的王吉,竟然产生了妒忌!这妒忌情绪居然严重到了要休妻,以休妻为要挟,逼迫自己的邻居砍树!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假如穿越到西汉,想要财,最佳途径,就是种枣树!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拥有一千株枣树的山林主,财富堪比‘千乘之家’。

    所以,刘彻在一年前,知道卖枣居然能卖出这么大一片天地后,就将种枣树,定上林苑的战略。

    直到今天,整个上林苑,拥有了挂果枣树近万株,幼苗数万株!

    加上鹿皮、牛羊的养殖和租赁。

    今天的上林苑,靠种树和养殖,岁入数万万!

    于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变成了现实!

    而今年的枣果收成,尤为。

    刘彻需要这样一笔可观的稳定收入,来充实自己的国库,来犒赏和激励军队。

    若没有这笔收入,刘彻很可能不得不增加上林苑的假田租税。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笔可以预期,同时非常稳定的收入。

    哪怕现在要策划一场规模空前,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战。

    刘彻也不用加税。

    打仗不加税,这在中国是很。

    假如,战争需要加税,那么,负担被加重的农民,就不会那么战争了。

    而倘若不需要加税?

    那普罗大众,对于战争的看法,当然是——!

    当然,也不是说,卖枣的收益,就能支撑一场如此规模的战争。

    实际上,上林苑今年的枣子,能卖个几千万钱,刘彻就要笑死了。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稳定的可靠的几千万收入,使得刘彻和汉家的国库,有底气,使劲的花钱!

    一年,几千万,十年就是几万万!

    而整个河套攻略,丞相和少府预估的总花费,也不过二十万万!

    这包括了大军的军饷、武器装备的损耗以及战后的赏赐。

    除了种枣之外,刘彻还现了,此时,另外一个经济作物,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它的市场没有枣类这么大,但效益,却比枣高。

    这个东西就是香瓜子。

    诸侯王列侯最爱的零食。

    后世的出土墓葬里,香瓜子是列侯、诸侯王的陪葬零食里最多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刘彻想着也有些搞笑。

    “吃枣药丸,吃瓜群众……啧啧啧……”刘彻微微笑着,走向前方。

    两千年后的讽刺挪掖之语,几人能知,在这个西元前的时代,是贵族士大夫们的日常呢?

    向前走着。

    没走多远,少府卿刘舍,就已经带着他的六丞恭候在走廊一侧了。

    “大军所需酱料与醋布,准备的怎么样了?”刘彻对着恭身跪在地上的刘舍问道。

    现在,高阙战役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了高潮。

    每天,都有过五万石的粮食和干草以及的武器装备,运抵了在长城之后的北地郡和陇右郡。

    而,新化方面,的鱼干、肉干,都被抽调。

    用着楼船舰队,运抵辽西的秦皇岛,然后通过驰道,运往云中郡。

    但,大军出动,不仅仅是粮草器械要做好保障。

    酱料和醋布这样的调味品,也需要保障供应不断。

    自秦以来,中**队,就是统一由中央政府,进行配给酱料和醋布。

    而且,酱料与醋布,在军队中的消费量非常大。

    大到什么程度?

    凡米两斛,给酱二斗。

    这是秦制!睡虎地秦简记载

    而在汉代,这样的酱料配给更加细化了。

    以羽林卫为例,一个士卒,每餐的标准供给是:米半斗、牛肉半斤、酱,四分之一升,鱼干二两,咸肉一块,给韭葱。

    而细柳营虽然没有羽林卫这么奢侈。

    但标准供餐,也是米半斗、肉、鱼以四两,酱,四分之一升……

    其他主力野战军团,标准都各有不同。

    但,米半斗和酱料四分之一升,却是铁律。

    米,很好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

    但酱料跟米同一等级,却能很形象的说明,大汉帝国的战车,离不开家乡的酱料的驱动。

    让士卒吃上好吃的放心的酱料。

    这是关乎军心和士气的大事!

    而酱料,特别是秦汉的酱料,种类繁多。

    但,基本都是以大豆为原料,佐以鱼、肉而成。

    视地方习俗和习惯,而口味清寡不一。

    所以,这种酱料的保质期,最长也就两三年。

    是以,汉军每次出征前,都会由少府统一制作各种酱料,以供给军队。

    这是大事!

    皇帝也要亲自关心和询问。

    这也是诸夏的传统了。

    早在商朝之时,君王就非常关心自己的军队的酱料供给了。

    周书就说:伊尹受命于汤,赐椣侧之酱。

    椣侧,是一种鱼制成的酱料。

    “回禀陛下,臣已经使使者,广下郡国,平贾诸般酱料!”刘舍跪下来说道:“至于关中籍士卒之酱,臣已经督促太官、汤官及内者、宦者诸司曹,日夜营做,保证大军之供给!”

    刘彻听了点点头。

    汉军的士卒,有许多都是来自天下郡国。

    这些地方的口味,与关中是不同的。

    少府派员去地方郡国,平贾购买当地的酱料,作为军需品,这是常态。

    而宫廷的宫女和宦官,投入到军需生产中,也不奇怪。

    自太宗开始,就是这样了。

    “九月之前,必须将酱料与醋布准备妥当,归仓入库!”刘彻吩咐道:“在此事上,少府不得有差池!”

    “诺!”刘舍与少府六丞都是深深一拜。

    他们知道,这个事情的轻重。

    办砸了,是要掉脑袋的!

    甚至要杀全家的!

    但同时,刘彻的话,也让他们知道,今年,汉匈大战是打不起来了。(。)8

    <;/br>;

第九百七十九节 准备战争 2() 
今年当然是打不起来了。

    因为,匈奴的主力,今年没有西征。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尤其是那位特大匈奸且渠且雕难的情报。

    匈奴今年没有西征,主要是去年在大宛吃的太撑了。

    这个可以理解。

    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

    甚至可以说,他们从出生到死亡,大半时间,都是在马背上渡过的。

    一下子吃下几十万奴隶,尤其是还有十几万的育龄女性。

    这对匈奴帝国的肠胃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哪怕是奴隶,也是需要来养活的。

    匈奴人固然是将一切看做工具和财产,根本不会有慈悲之心和怜悯。

    但,就算是中国的老百姓,对自己的农具,也是很珍惜的。

    坏了要维修,烂了会心疼。

    就更别提奴隶这种比工具要稍微高级和昂贵一点的财产了。

    辛辛苦苦的抢回来,总不能是看着他们饿死吧?

    奶酪和肉食不能给奴隶吃。

    那奶酪的副产品和骨头总得丢几根去填饱奴隶的肚子他们有力气帮忙放牧和干活吧?

    就更别提,那么多的适龄女奴了。

    女奴虽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