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到李广本人,满足了他自己的好奇心就足够了。

    原因嘛……

    现在的李广,就是一个自负甚高,桀骜不驯的将军。

    李广才气无双,没人能否认这一点。

    他年少成名,二十多岁就做了汉室的武骑常侍,还得到了太宗孝文皇帝的看重和栽培,委以陇西都尉之职。

    以此时的社会背景来说,能在二十多岁就出任一郡都尉执掌一郡军权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陇西这种重兵集结,面对匈奴作战的第一线边郡都尉!

    但是,天才总是有着种种毛病和缺陷的。

    譬如此时的李广……

    以刘德前世听说过的许多事情和故事来看,现在的他,根本就驾驭不了李广。

    “末将也没别的事情,就是想来拜见一下殿下……”李广低着头,恭敬的答道:“另外就是末将听说殿下搞了个考举……”

    “嗯?”刘德笑道:“将军有何见解?”

    “末将觉得,殿下的考举之中没有为末将这等武人设置一个武考,颇为不公……”李广低着头,大着胆子的道。

    站在李广的立场上来说,一个没有给武人留下位置的考举,确实是有些歧视武人了。

    但这话说出口后,李广也觉得有些不妥了,语气太生硬了,没给殿下留什么台阶和面子……

    只是,他向来自负惯了,因此也觉得不以为意。

    刘德笑了笑,也没在乎李广的语气里有什么问题。

    他是皇子,是要做储君的人,怎么可能去计较这些小问题,何况,李广说的对!刘德觉得文武就像一个人的两只脚,无论崇文偃武,还尚武抑文,都是不好的。

    “将军的建议,我知道了,下次再行考举,定会设置武举……”刘德点点头道。

    其实,此时的汉家天子,对于自己的枪杆子的重视程度,是远超其他之后朝代的。

    在此时,汉家基本在关中和边郡建立起了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基本的成年男子每年都会接受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在上谷等匈奴入侵的重灾区,基本上就是军民一体,一旦匈奴入侵,几乎人人都能上阵。

    前世作为一个诸侯王,刘德自己也曾经参与和指挥过封国百姓进行军事训练的事情。

    对此,他还是有发言权的。

    事实上,因为自建国以来,汉室就承受着匈奴的强大军事压力,能在有朝一日,匈奴人大举入侵时,能保证战胜,而不至于再发生白登之围那样的悲剧,自刘邦起,汉室上至天子,下至诸侯王,就奉行了‘士非教不得征’的国策。

    简单的来说,在汉代想要当个大头兵,吃军粮,第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是接受过三年以上军事训练,表现合格的成年男子。

    像汉家的南北两军,就全部是从良家子里筛选出来的优秀兵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保证了汉家军队的战斗力,始终能保持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是以,史书上说:历代皆以弱亡,独汉以强亡。

    这是制度造就的成果。

    李广听刘德答应下来,立刻就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的道:“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刘德挥了挥手道:“卿若无事,就先回去吧……”

    “诺……”李广低头拜道,也知道自己方才的举动似乎有些不妥。

    “李都尉……”等李广的脚走出殿门,刘德忽然叫住他,道:“听我一句劝,以后少喝点酒,自古名将没有酗酒之人,当年先帝,可是曾期许将军能功封万户侯的,不可因喝酒误事啊!”

    李广的脸顿时红的厉害,尴尬的低头拜道:“诺,末将谨记殿下教诲!”

    “也不知道他听没听进去……”等李广走了刘德叹息一声。

    谁能想到,李广这个在青史留名的名将竟是个瘾君子呢?

    前世之时,刘德听说李广酗酒,无日不饮,还常常喝得烂醉如泥时,还有些不相信,但他方才接近李广时,却在他身上闻到了浓烈的酒味,毫无疑问,前世的传言是真的……

    他连来拜见刘德,身上都带着酒味,就别说平时了!

    李广究竟是否能戒酒呢?

    刘德想了想,摇了摇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酗酒这个毛病一旦染上,想要戒断,真是无比艰难!

    作为一个曾经的老烟枪,戒过几次烟的刘德很清楚,戒烟戒酒,没有强制的外力,都是一句空话。

    但刘德不知道,当李广走出他的宫殿时,心中却是极为惶恐的。

    “连深宫之中的殿下都知道我酗酒了吗?”李广越想越后怕。

    酗酒,无疑是他最大的一个毛病,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只是一直以来,他都没将其放在心上,对李广来说,不喝酒能算个男人嘛?

    然而,比起喝酒,还有一件事情,对李广的诱、惑力更大。

    那就是打仗!

    “看来我得戒酒了……”李广心中想着。

    现在,李广最怕的就是刘德跑去告诉天子,他是个瘾君子,然后,天子就不再放心让他统领大军,镇守陇西,而是换一个人,譬如……程不识……

    没有仗打,就是泡在酒坛子里,那又有什么意思了。

    “马上戒酒!”李广在心里发誓道:“决不能让程不识占了我的位子……”

    ……………………………………

    抱歉,晚了这么久,咳咳,么有存稿了~所以要码字,而这一章特别难写~

    嗯,李广确实是个瘾君子,这个史记里记得很清楚~当然,稍稍的美化了一下-0-

    等下还有一章~去写,今天写3章,存一章先~

    ;

第一百一十八节 改革的计划() 
五月下旬,长安的天气越来越热,白天的时候,太阳晒的人都不敢出门,也只有到了晚上,才稍稍好了一些。

    鉴于天气实在太过炎热,九卿衙门的头头们都找了个借口跑去了甘泉宫,说是给天子请安,其实是避暑。

    但刘德却不能去甘泉避暑,享受温泉的滋润。

    天气这么热,他必须要留在长安。

    “绿豆买了多少了?”刘德问王道。

    天气这么热,留在长安的士子们,倘若家境好的,自然有的是地方消暑,像彻侯家族,长安城外一般都有着庄园,庄园之中什么山林、水池,应有尽有。

    有钱人家,也可以大把的金钱撒下去,自然能找到好地方消暑。

    但那些家境一般,只能借住在长安一些民居甚至贫民窟里的士子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这么热的天气,万一中暑挂掉两个,就不太好了。

    在这个时代,能消暑的东西真不多!

    唯一的好消息是绿豆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了,在关中也有着栽种,因此,刘德就让王道去市场上尽量多买一些绿豆回来,准备拿去分发给在长安生活困难,消暑不便的士子们。

    王道苦着脸道:“市面上的绿豆很少,奴婢已经竭尽所能,但还是只买到了几百斤……”说着他就跪下来道:“奴婢办事不力殿下责罚……”

    “起来吧……”刘德淡淡的道:“此事怪不得你……”

    绿豆虽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并且在关中有了栽种的记录。《吕氏春秋》中也记载过绿豆的栽培技术。

    但是,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异端,不被关中人接受,绿豆这种舶来物,更是异端中的异端,而且比起大豆,绿豆在产量上也有着劣势,错非,在绿豆传入中国后,就被人发现,其有消暑的功效,估计,早被关中人民淘汰了。

    即使如此,它的栽种面积都不会很大,一般也就只有小地主阶级或者有钱人家才会栽种一些小面积的绿豆,作为每年夏天的消暑汤,故此,市面上很少能见到有绿豆出售。

    “你拿着我的令符,去少府拿三千斤绿豆回来罢……”刘德无奈的道。

    现在,假如不是万不得已,刘德已经不愿再去挖少府的墙脚了。

    正所谓,决定脑袋。

    如今,他的身份地位,跟开始都已经完全不同了,少府等于就是他将来的钱袋子了,他还想着将来登基后,对少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使其尽可能的不那么容易被人挖墙脚。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倘若他自己都不断的挖少府的墙脚,又怎么要求别人不去挖?

    所以,假如不是实在没办法,刘德不愿意去少府打秋风了。

    “诺!”王道一听,顿时就高兴了起来,去少府?这不就是给他跟他哥哥相聚的机会吗?立刻就兴高采烈的拿着刘德的令符去了少府。

    至于少府会不会也没有这么多绿豆?

    刘德从不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少府跟民间的商人,农民是两个概念。

    少府就相当于是汉家天子自己的超大规模国有企业,这个机构它的办事目标从来不考虑盈利,更不会去思考有没有用。

    这个机构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服务汉家天子。

    因此,少府储备的物资,多如牛毛,基本上,只有中国大地上有的,它都必然储备了一定的数量,以备天子不时之需。

    毫不夸张的说,汉室的少府,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后世天朝国企的一些职责。

    譬如,汉家军队的武器,都是少府制造的。

    秦代的直道与长城的维护和修缮,也是少府在负责。

    关中的河流与渠道,也是少府在负责维护和开凿。

    汉家的宫殿与历代天子陵寝,也是少府修建和维护的。

    而这些事情,每一件,都是毫无疑问的亏本买卖,每年少府开支的大头都是在这些上面。

    正因为如此,尽管少府都成了一个监管黑洞,被皇亲国戚们不断的打秋风,挖墙脚,历代天子却都能容忍。

    不过,刘德却觉得,少府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

    尽管目前来看,少府这个机构对国家社稷的贡献依然利大于弊,但,这么一个庞大的机构,这几十年的纵容和默许,已经使得少府的职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了,各种挖空国家墙脚,贪污舞弊,简直都快蔚然成风了。

    正如后世天朝改革铁道部一般。

    功劳肯定有,贡献也肯定有,但功是功,过是过,再不改革,就要出大问题。

    “等我做了天子,就将少府一分为三……”刘德想着:“军械制造与武器研发独立成一个部门,工程建设与皇室事务独立成一个部门,再将租税、官田收益独立成一个部门……”

    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就是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还能给一大批加官进爵许多一辈子都是个八百石的官员,一下子就成了千石级别。

    但坏处嘛……

    自然也是有的。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要断了许多贵族和外戚的财路,难免有人要跳脚。

    而且少府本身也会抗拒改革。

    所以,就算刘德成了天子,想改革少府,需要魄力和胆气,更需要智慧和谋略。

    像傻子一样上来就说要拆分掉它?

    那外戚们岂能善罢甘休?

    就是馆陶估计也会去找窦太后哭诉了。

    想着这些事情,刘德就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谨记,谨记!”

    他的野心很大,他的抱负同样也很大。

    但他永远都不会忘记后世所看到的那些血淋淋的例子。

    譬如杨广……

    ………………………………………………

    下午的时候,王道就领着几十个人赶着十几辆马车,运着绿豆回来了。

    刘德见了,立即吩咐王道叫来剧孟剧孟带着他的手下,去将的绿豆,按人头数,平均分配给在长安有困难的士子们。

    这种事情,剧孟来做最是合适。

    他在雒阳当了那么久的游侠头头,最是擅长感染人心。

    看着剧孟领着手下们忙碌。

    刘德笑了起来:“可惜,我不能亲自去挨家挨户的慰问啊……”

    在后世的时候,每次看新闻联播,刘德都会很羡慕那些被深入基层慰问的大佬们所慰问的对象,当然,后来他知道了,被慰问的对象都是被挑选出来的……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屁民们看了新闻后,被感动的一愣一愣的……

    ;

    1

第一百一十九节 送温暖() 
明天就是考举的第二轮了。

    主父偃拿着从朋友那里好不容易借来的一卷《九章算术》,一个字一个字的反反复复的诵读和研究着。

    天气实在是太热了,看了一会书之后,主父偃就不得不走到屋子中间,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清水淋在自己身上,借此消暑。

    “钱不多了啊……”主父偃掏出兜里剩下的几十个铜钱,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在蓟城启程的时候,他身上还有着三千多钱的积蓄。

    然而,在长安这短短十几天,就将那三千多钱,花的差不多了!

    好在,这些钱花的值!

    即使考不上考举,只要能考过第二轮,有了这个资历,以后的路就宽敞许多了。

    这几天,主父偃就听说了,有好几个来自河东郡的士子,已经得到了他们家中的家书,这些士子的家族长辈,在信里面都是要求他们一定要考过考举的第二轮,河东郡守已经放话了,河东籍的士子,只要能考过第二轮,倘若最后没被录用,回到河东后,直接可以被举荐!

    这就是一个信了!

    虽然目前为止,只有河东郡计划如此做。

    但只要智商正常一点的,都能想到,很快,全国的郡县甚至诸侯国都要跟风了!

    原因,主父偃也能猜到。

    当年先帝在位时期,给朝廷补充更多新鲜血液,曾经下诏给地方郡县强制规定了举荐人数,达不到标准的郡县主官,就会影响其政绩的考核——每年的十月,地方郡县都要上计中央,将过去的一年辖区内的人口、户数、田亩、盗贼、刑罚以及赋税收入上报朝廷,称为上计,上功称最,下功是殿,评为‘最’加官进爵,拿了个‘殿’的,不止要被责罚,甚至还可能丢掉乌纱帽。

    事关乌纱帽,谁敢松懈?

    特别是汉家历代天子对于考核官员之事极为重视,常常都是天子亲自主持,丞相辅佐,九卿百官共同审议。

    但是,举荐人才这种事情,不是地方官随随便便找个阿猫阿狗就能凑数的。

    当此之时,举荐者必须先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名声,起码要全郡上下都有威望,其次,本身还得是个知识分子……

    这样的人,一郡之中,能出几个?

    符合条件的,早被举荐了,不符合条件的,都在拼命刷声望。

    如此一来,不知道多少郡县的郡守,本来按照政绩,妥妥的能混个‘最’,但就因为举荐上丢了分,于是落到了次一等上面,跟加官进爵说再见了,更有一些倒霉蛋,本来政绩应该是合格的,但因为举荐上面不给力,结果给贬到了‘殿’上,然后被各级上司叫去骂个狗血淋头,运气不好的,直接丢了乌纱帽,赶回老家种田去了。

    现在已经是五月末,临近六月了,距离新年也就四个月时间。

    显而易见,又到了各地郡县准备上计的时候。

    但,同样很显然的是,许多郡县注定要完不成规定的举荐任务了。

    这个时候,考举就像一跟救命稻草出现在了各地地方官的视线中。

    更妙的是,对于地方来说,紧跟中央政策变化,无论怎样,都不算错!

    主父偃知道,河东郡只是因为离长安近,所以第一个做出反应,等考举的事情扩散下去,接下来的两个月,只要脑子不是太呆板的地方官就都会跟进。

    故而,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几乎在长安的士子都沸腾了起来!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天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考举?

    就算有,谁又知道下一次在什么时候举行?

    况且,官场上论资排辈现象很普遍,早两年被举荐,总比蹉跎几年后再被举荐有前途!

    因此,等身上稍微有了些凉意后,主父偃立刻再次坐到案几前,捧着书,研读着。

    “主父先生可在家?”刚坐下来,门外就传来了陌生的声音。

    主父偃连忙穿上被他脱下来的衣服,整理一下衣容,就道:“尊客稍等片刻,某马上来开门!”

    等他把门打开,就见到了几个似乎有些熟悉的面孔。

    主父偃想了想,貌似前几天就是这些人跑来他家门外恭贺他通过第一轮,结果他一时太过欣喜,竟然撒了两百多钱的赏钱,害的他这两日连荤腥都不敢吃了……

    想着这事,主父偃的脸就稍微有些抽搐,还好,他修养还行,问道:“诸位所来,有何贵干?”

    “我等奉刘德殿下之命,来给先生送些消暑之物……”领头的一个男子满脸堆着笑容两个手下将一包大概几斤的东西放在主父偃脚下,拱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