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然,他的皇位,马上就要不保!

    当然,这只是一个预防性的策略和保障。

    要真出个类似宋钦宗那样的奇葩,再怎么保障和预防也是没用。

    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脑残,能做出什么有智商的事情出来。

    人家硬要作死,你也无奈不是?

    所以,关键还是在自身,在于教育,在于传统。

    秦国七代君王的教育,刘彻看来,就很有必要学习学习。

    所以,刘彻现在来到了槐里县的茂乡。

    这个他未来的安息之所。

    虽然,视察自己的陵寝这样的事情,看上去怪怪的。

    但这却是汉室每一个皇帝的必修课。

    帝陵在汉室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一个非常的地位。

    帝陵的规格和制度,能直接反应出,当政的皇帝,对天下的态度和治政的思想。

    太宗孝文皇帝的霸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整个霸陵工程,尽量俭朴,尽量的没有加重人民的负担。

    甚至连霸山本身的地理地貌,太宗孝文皇帝,都禁止官员和后来者破坏。

    原因就是,他不喜欢也不想加重百姓的负担。

    到刘彻这里,帝陵工程,就开始承担更多的东西了。(……)

    p

第五百七十九节 视察 1() 
刘彻的茂陵,刚刚开始破土动工不久。

    陵墓选址跟后来小猪的茂陵略有不同,但大体方向基本一致。

    这个工程规模非常浩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

    仅仅是陵寝的边墙,就足足有差不多两百米,高度则将超过四十米。

    这等于是人造一个城市了。

    而这个工程所需要的资金,也是非常庞大。

    仅仅是开工至今,刘彻拨付的资金,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万钱,相当于汉室去年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调集了少府三千名精干工匠,出动了五千军队,还征发了七千人的民工。

    站在陵寝之工地之前,刘彻抬头仰望这个浩大的工程,心里面也是纠结的很。

    将如此多的,投入到坟墓里,对一个穿越者来说,简直无法接受。

    只是……

    没有办法!

    这是刘家的传统,也是汉政权维系统治的政策之一。

    晋书就曾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一为宗庙,一为宾客,一为陵。

    换句话说,刘彻的这个工程,已经很节俭了。

    真要按照制度和传统,茂陵工程,每年都要吞掉汉室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当然了,耗费如此巨大。

    若仅仅只是给皇帝死后享受,这样的蠢笨政策,早就执行不下去了。

    老刘家的陵邑政策,并非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

    首先,庞大的陵邑工程,必然会带动陵邑所在地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

    如此庞大的,堆砌在一个地方,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后世的魔都和深圳,已然说明一切。

    举全国之力,养一县。这个县想不牛逼都不行!

    另外,陵邑工程,通常会附带迁徙工程。

    老刘家会不遗余力的将那些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官府很难制衡或者无法监督的豪强家族。迁徙来自己的陵寝所在地。

    这就是强本弱末。

    来自汉室天下三十六郡,十余国的地方豪强、巨贾大族,被迁来陵邑所在地。

    这些人,有着庞大的财富,家族和人才。

    一位家产千万级别的大户人家。怎么会没有知识分子呢?

    这等于,将地方上的英雄豪杰,弄到长安,充实关中的人力物力。

    这样,关中就永远能碾压其他一切地方郡国——不管是从人才还是财富、经济、技术各个方面。

    更关键的是,通过迁徙,汉政权,能强行的人为在关中制造一个经济人口热点。

    史载,小猪的茂陵工程完工之时,茂陵城中人口。达到了将近三十万!

    西元前,一个三十万人口的城市,基本上不比后世的三千万级别的都市差。

    当然,弊端也是很多的。

    首先,就是当地肯定要迎来通货膨胀,各种物价飞涨。

    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被刘彻解决了。

    有关民生的基本需求的粮食、盐与铁,少府和大农令平价供应之下,很难出问题。

    其次。陵邑工程,势必会大发徭役,而且是徭役中最可怕,最恐怖最残忍的城旦。

    在汉室的徭役种类中。修陵跟修城墙一样,是死亡率最高的种类。

    基本上,被征调来此服役的民众,不是赘婿,就是有案底的无赖,或者干脆就是在押的犯人。

    这些人。没有人权,死了也是白死。

    但给自己修个坟墓,要死几千甚至上万人,作为一个穿越者,刘彻多少有些于心不忍。

    所以,工程开工后,刘彻几次三番下诏给少府,要求优待民众和工匠,工程进度慢一点也无所谓,总之是要求尽量减少工人的死伤。

    在另一方面,刘彻则把最近从各个渠道弄来的各种夷狄野人奴隶,塞到了工程队里,充足消耗品。

    反正,危险的活,繁重的活,统统都交给这些奴隶去办。

    刘彻这次来视察,也是想要给少府的官僚们施加些压力。

    这些家伙,必须要给些压力,才会知道怎么做事。

    但,这些不是主要目的。

    在陵寝工程地,粗略了看了看,留下几个亲信侍从在工程中巡视后,刘彻就驱车离开工地,前往在茂乡东南方的茂城。

    这同样是一个新兴的城市。

    在刘彻决定了自己的陵寝地址后,就被建立起来了。

    现在,这个城市的规模还很小。

    连城墙都没有。

    占地面积,甚至还比不上长安城的九市中最小的一个。

    大约也就相当于一个长安随便哪个县的集市的规模那样,从头到尾,只有一条街道,全长都不过一里。

    但矗立在街道两侧的建筑,却是一点也不简单!

    汉室最高学府:太学。

    汉室武将的摇篮:武苑!

    还有汉室未来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兰亭阁。

    最后是汉室功臣名将纪念馆:凌烟阁。

    全部集中在这条街道上。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未来的大学城。

    刘彻甚至都不需要去想太多,用都能知道,这里未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变得价比黄金。

    这条街道附近方圆百里的地区,将成为汉室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望子成龙的天下地主,希冀自己能更进一步的列侯子弟,还有那些钱多得没地方花的商人们,会用他们自己的财力,将这个地方,彻底变成一座黄金城。

    在侍从们的簇拥下,刘彻漫步在这条刚刚完工不久的街道上。

    街道两侧,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现出了轮廓。

    恢宏的武苑之中,有完整的演武场,完备的武库中储存了目前汉室现役和还停留在实验室的武器装备,还有一个能容纳五百匹战马的马驷,几百个可以推演历史上各种经典战役的沙盘模型,也已经制作完毕。

    更的是,武苑的老师们,将星璀璨。

    韩颓当、俪寄、李广、义纵、栾布、灌夫、窦婴,基本上现役或者退役的汉室大将,都挂名其中。

    甚至就连丞相周亚夫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至于太学,更了不得了。

    被收编的各博士官以及天下闻名的诸子百家巨头们全部在列。

    法家巨头张恢更是以八十高龄出山,担任太学的律法祭酒。

    儒家那边派出了包括董仲舒、胡毋生在内的豪华阵容。

    诸子百家,对于话语权和未来政坛影响力的竞争,白热化。

    但真正让刘彻关心的还是那个被命名为兰亭阁的国立公共图书馆。(。)

    PS:  状态不好,明天补~

第五百八十节 张苍去世() 
兰亭阁位于这条街道的中轴。

    向前是太学和武苑,后面则是规模宏伟的凌烟阁。

    与刚刚破土动工不久的其他三座建筑不同。

    兰亭阁早在今年的夏天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建造了。

    现在,整个兰亭阁的基本轮廓已经初具雏形。

    它的规模并不大。

    占地面积也就几百平,分为三层。

    每层预计将藏书超过一千卷。

    这个数字看上去好像很可怜,后世随便一个新华书店,估计都能轻松吊打。

    但考虑到目前的时代,其实这个规模,已经很可怕了!

    著名的《道德经》五千言,已是煌煌巨著。

    当代的文学标杆《诗经》就算版本加起来,可能也就几万字。

    有史以来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杂家经典《吕氏春秋》全部十二卷,也不过二十余万字。

    当代,多数著作,可能也就千把字,两千字的样子。

    诸子百家,目前还有传承的文字加起来,撑死了也就几百万字的样子。

    这还是大水B兵家和农家还有杂家,用各种数据灌水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字数。

    换句话说,这些书籍,全部印刷,集结出版后,可能连这兰亭阁的一层空间都塞不满。

    好在,每样一套,肯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的书籍,需求量肯定也很大。

    譬如《诗经》《易经》等。

    好在,有了雕版印刷术,可以大规模的批量印刷书籍。

    不然,要光是靠抄写,刘彻就是用十年时间,也估计凑不齐兰亭阁所需的书籍数量。

    即使如此,少府方面报告,兰亭阁最少也要明年才能初步形成规模。

    因为雕刻的印刻速度太慢了。

    少府到现在,也只完成了一百余部书籍的雕刻工作。

    至于吕氏春秋……

    现在连第一卷都没完工……

    但即使如此。刘彻感觉,兰亭阁现在的规模,也已经够大了。

    因为,虽然说是‘公共’图书馆。

    但实际上。哪里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兰亭阁开放后,除了太学和武苑的学生和老师以外,只有公乘以上爵位或千石以上官员,凭本人身份证明,方可入内。

    而且。还只能在第一层翻阅藏书,不得借阅。

    想上第二层,甚至第三层,那要求就更高了。

    而能自由出入兰亭阁,且可不受限制借阅藏书的人,除皇室成员外,也就只有九卿各衙门主官以及三公了。

    就连列侯,都不享有这个权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兰亭阁就这么大,显然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

    封建社会的特质,也决定了。不可能存在什么真的没有等级的地方。

    不过,即使这样,当兰亭阁的动工的消息传出去后,天下舆论都是齐声赞美,使劲拍马,认为是当代文坛一大盛事。

    而且,出乎意料的,刘彻都还没发话呢。

    诸子百家和朝野各方,就已然开始争夺起兰亭阁的阁令一职。

    甚至坊间有传闻,九卿中的某位巨头。私底下放话说:宁舍九卿,必为阁令。

    舆论居然还很赞同这样的论调……

    让刘彻都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话又说回来,兰亭阁的阁令。确实可能有着堪比九卿的影响力。

    旁的不说,守在兰亭阁,就意味着,能跟来自诸子百家各派的头面人物以及朝野上下的巨头,平等交流的地位。还能跟各派的未来新星,拉上关系。

    未来。不管谁上台了,都要给兰亭阁的阁令一个面子。

    而且,更的是,谁当了兰亭阁的阁令,就很有可能,一下子就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大贤!

    这对于那些埋首故纸堆,研究了一辈子学问的老人们,尤其有诱惑。

    而那些喜欢装逼,想要给自己脑袋上按一个‘当世大贤’名头的列侯,更是对此欲罢不能。

    只是……

    刘彻早就有了兰亭阁阁令的人选。

    太史令司马谈!

    原因很简单,司马谈为人低调内敛,没有野心,也没有政治企图,生平唯一的愿望就是完成祖辈的希望,编出一部史记。

    这样的人,是兰亭阁阁令的最佳人选。

    巡视了一下兰亭阁的工程进度,询问了一下少府负责这个工程的官员几个问题后,刘彻就来到了凌烟阁所在地。

    前少府令岑迈早早的就在那里等候刘彻了。

    岑迈在上个月卸任了少府一职,专心将精力投入到了凌烟阁工程之中。

    在岑迈看来,他年纪大了,能不能更进一步,甚至青史留名,就全看凌烟阁这一战了。

    所以,这个前九卿,现在干脆是吃住都呆在了凌烟阁工地上。

    一则是表明决心。

    二则,却是逃避那些络绎前来当说客的家伙。

    自从凌烟阁的消息传出去后,天下列侯和燕楚齐等诸侯王,就都开始围攻岑迈起来。

    谁都想给自己的祖宗脸上多贴几个金。

    特别是那些还活着的太宗功臣,更是丢掉节操,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直接堵门了。

    岑迈不胜其烦,也不好拒绝,所以干脆就躲到凌烟阁的工地里来了。

    但即使如此,也还是常常被人直接找到了工地。

    让岑迈真是幸福且快乐着。

    但实际上,岑迈也知道,其实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能做主的。

    他只是一个具体的实施者。

    那位功臣,应该有怎样的评价和描述,只能由天子决定。

    甚至,某些人的地位和评价,还要上朔望朝讨论,才能定下来。

    跟武苑与太学一样,凌烟阁,也才刚刚开始动工。

    刘彻也就没有进去看,只在御撵上问了岑迈几个问题,然后就离开了。

    他也不需要进去看。

    这些事情,自然有专业的的专家操办。

    身为皇帝,只要知道工程进度,表示一下关心,做做样子就可以了。

    在返回甘泉宫的路上,刘彻接到了一个噩耗。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汉室政坛上最的角色,主持了汉律的全方位修订以及制定了汉室官员考核制度和上计制度的前丞相,北平侯张苍,在三天前撒手人寰。

    享年一百零四岁。

    刘彻问询,身子都颤抖了一下。

    张苍的离世,代表着战国时代,彻底落幕了。

    他是最后一位在世的荀子门徒,也是最后的一位见过秦始皇的人物。

    他的离世,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同时也是最辉煌的一个年代,永不再见。

    战国,在今天,终于成一个历史名词。

    再也没有了见证者和描述者了。

    同时,张苍还是汉室历史上功劳最大的功臣之一。

    在刘彻看来,他的功劳,完全能与萧何、曹参比肩。

    他奠定了汉室的政治基础,完善了汉室的律法系统,建立了汉室的官员考核制度。

    他秉政十五年。

    他上台之时,汉室千疮百孔,经济疲惫,民生艰难,府库一贫如洗,官场弊政丛生。

    他去职之时,汉室社会稳定,人口恢复到了秦末战乱之前的水平,府库堆满了铜钱和粮食,长城的防线,基本稳固。

    除了政治功劳外,张苍在数学、音乐、文化和天文方面的建树也非常多。

    他几乎就是一个全才。

    刘彻闭上眼睛,对左右近侍道:“北平侯薨,朕甚哀之,其令,天下郡国致哀,汉军各部军旗降半旗,命燕王刘定国,登门代朕致哀,发骑兵一千五百人,自未央至北阙,分列而陈,以像北平侯秉政十五年,赐金缕玉衣、黄肠题凑各一具,以诸侯王礼下葬,命有司商议北平侯之谥,以美其功!”

    这就是要国葬的架势。

    而北平侯张苍的功劳,绝对当得起这样的哀荣!

    甚至,可以说,再怎么追崇,张苍都配得上!

    刘彻不想,后世史书上,这位真真正正,埋首干实事的大臣,再次得到与他的功绩不相匹配的评价甚至是侮辱了。(。)

    PS:  这两天腰疼的厉害,抱歉了~

第五百八十一节 为难() 
降旗致哀,始自张丞相——史记《张丞相列传》。

    张苍的去世,其实早就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

    毕竟,张苍已经一百零四岁了。

    在十年前,他的牙齿全部掉光了,只能靠喝人奶续命。

    他能撑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但,张苍死后的哀荣之盛,却是超乎了人的想象。

    他得到了堪比萧何、曹参,甚至超越萧何、曹参的礼遇。

    军营降半旗致哀,天下郡国衙门裹素半日,一千五百名骑兵,披麻戴孝,自未央宫陈列至北阙张苍故居之前。

    至于赐黄肠题凑,金缕玉衣,特许以诸侯王的规格下葬。

    更是让许多人瞠目结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