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命郅都为河南郡郡守,可以有效的加强汉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虽然在后世看来,从中央九卿到地方郡守,这属于贬嫡了。

    但在汉室,当过九卿,又被任命为地方郡守的例子有很多。

    因而,郅都出任河南郡郡守,并不属于贬嫡——尤其是他的中尉官职是临危受命得来的。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此次去河南郡当一任地方郡守,回到长安。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出任九卿乃至于三公了!

    郅都这一卸任,想当中尉的人。自然就会开始钻研。

    只是……

    刘彻看了一眼韩颓当,抿了口酒道:“将军就不用多心了,朕已经给将军安排了出路,辽东郡郡守!”

    韩颓当闻言,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了起来。

    辽东郡?

    那可是个比上郡还苦逼的地方啊!

    一年四季,据说大雪是下个不停的。

    刘彻转着酒盏看着韩颓当的神色,不动声色的道:“将军勿忧,朕命将军去辽东,是要大用!”

    “梁王已经将他麾下的张羽、韩安国所部五万军卒。交付了丞相,卿此去辽东,就是要帮朕,将这五万军卒,收归朕心!”刘彻慢慢的道。

    这其实只是表面上的理由。

    更深层次的理由和担心是:韩颓当、俪寄等将军,去年跟着周亚夫平叛,几十万大军听命于周亚夫一人旗。

    刘彻虽然不相信周亚夫会干什么黄桥兵变一类的戏码。

    但是,军权长久把持在某个人手里,皇帝晚上做梦都会被吓醒。

    虽然现在周亚夫已经不是太尉了。

    但是。他对军队内部的影响,却依旧根深蒂固。

    刘彻不想学朱重八,用血来清洗,就只能是将那些周亚夫用惯了将军、心腹。打散,分别安置。

    不止韩颓当,等封赏之后。就要被刘彻派出去。

    其他如俪寄、栾布等将领,也都会如此。

    说到底。这都是因为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

    在没有参谋本部跟无线电的时代,只能用轮换将领来保证皇帝对军队的掌控力。

    听了刘彻的解释。韩颓当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既然连皇帝都表示‘我很看好你’,身为臣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韩颓当拜道:“一切唯陛下之命是从……”

    然后,他就又笑着问道:“不知道陛下听说过了没有?”

    “什么?”刘彻看着韩颓当,感觉,这个家伙的笑容有些怪异,于是问道:“将军有话,但请直说!”

    “曲周候俪寄欲娶粟长君,此事,陛下可有听闻过?”韩颓当禀报着。

    刘彻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韩颓当说的是谁。

    粟长君,不就是他那个死去的老妈粟姬的姐姐吗?

    今年好像差不多四十岁了吧?

    刘彻回过头,对身后的王道问道:“可有此事?”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不过,以奴婢所知,此事,乃是两位国舅在宴请曲周候时的酒后戏言,尚未有的说法,因此,奴婢就没禀报陛下……”王道恭身答道。

    像这种类似黄段子或者起哄的酒后之语。

    汉室的贵族们年年说天天说,真个落到实际的是很少很少。

    所以,王道也就是将之当成个笑话来听了。

    但刘彻听完以后,脸色立刻就拉了下来。

    曲周候俪寄,那可是出了名的除了打仗,其他事情样样脑残的货色啊。

    尤其是政治上,他向来以幼稚闻名。

    别人可能是酒后戏言,但俪寄和刘彻的那些舅舅们可就未必了!

    对俪寄来说,娶一个皇帝的姑姑,似乎是个很美妙的事情。

    对粟家来说,与列侯结亲也能显示他们的逼格。

    只是,他们都没考虑刘彻这个皇帝会怎么想!

    比起这个事情来,曲周候俪寄更玩火的事情都干过!

    前世,这货居然就提出来了要娶王娡的老妈……

    真是想不通他的脑子到底是个什么构造。

    他也不想想,他要娶了王娡的老妈,那他成了什么了?国丈爷?呵呵,皇帝会许可吗?

    今生,虽然俪寄没干出前世那样疯狂的事情。

    但,这事情真要成了。

    那刘彻就坐蜡了!

    以后见了俪寄,该喊什么呢?

    还有,这事情真成了,就会牵扯出另外一个事情:刘彻的生母粟姬的历史定位问题。

    粟姬要不要追封皇后?要不要迁入阳陵与先帝合葬?

    若是几十年后,薄太后都已经了,这个问题还好解决。

    但现在,东宫的薄太后还在,这个问题一不小心,就要引爆党争,还会引申出许多其他的麻烦。

    譬如粟家的外戚,要不要封侯?

    刘彻现在连面都不见粟家的人,很明显就是要拖着这个事情。

    俪寄这个时候跑出来捣乱,刘彻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了。

    想了想,刘彻觉得,既然韩颓当都郑重的将这个事情告诉他,那么,很有可能,这是俪寄的试探。

    谁不知道,俪寄跟韩颓当关系很好呢?

    恐怕,假如他现在沉默或者不置可否的话,俪寄回头就会去提亲了。

    刘彻于是板着脸,对王道吩咐:“去,告诉曲周候,军人,就该有个军人的样子,别有事没事,就跟外戚来往!”

    “诺!”(。。)

    ps:  感冒好难受~

第四百零五节 贿赂() 
出了这么档子事情,刘彻也就无心再寻欢作乐了。£∝頂點小說,。。

    他站起身来,对韩颓当道:“今天也不早了,朕还有些事务要处理,就不打扰将军了!”

    说着,就径直起身,领着侍卫大臣出门而去。

    韩颓当这时候脸上的表情真是要有多就有多。

    “俪寄啊俪寄,我可算被你害惨了!”韩颓当后悔的想着。

    同时也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就提起这茬事情来了?

    现在可好,马屁拍在马大腿上了!

    没办法,韩颓当只能领着自己的家人,一路恭送刘彻出了家门。

    目送着天子上了銮车,韩颓当这才悄悄的拉着王道的袖子,媚笑着道:“王公,您看,今天这事情,真是本候多嘴了,还请您多担待!”

    说着韩颓当就不动声色的塞过去一块玉佩。

    王道见状,连忙推回去。

    开什么玩笑!

    今上最恨身边的吃里扒外了!

    即位半年,就已经杖杀了三个收受宫外贵族贿赂,通风报信的宦官。更定下了规矩:敢有私泄禁中语者死!

    虽然,这并不能制止宫中早已泛滥的贿赂之风。

    但对于王道这样级别的宦官,却是再好不过的震慑了。

    好不容易才爬到这个位置,点小钱就载了,那就真真成笑话了!

    行贿被拒绝,韩颓当以为自己算是踩了老虎尾巴了。

    为求补救,韩颓当只能舔着脸巴结着道:“王公。本候听说,公之子。正欲求一名师教导?”

    王道闻言,本欲转身离开的脚步。生生的止住了。

    对一个宦官来说,最的事情就是过继一个族侄为子,其次就是为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请一个大家,海内知名的学者,教导和传授文化知识。

    只是……

    当今之世,但凡稍微有些节操,有点水平的文人,都是拒绝收宦官后代为子弟的。

    甚至,就连跟某宦官稍微搭边一些的人。在舆论界都是被歧视和打击的对象。

    文人们动辄一句:吾辈羞于阉竖为伍。

    能把人给活活气死!

    王道前不久才借了天子恩典,过继了一个族侄为子,王道对这个儿子,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不止为他单独购置了宅邸了仆役和奴婢伺候其一切享受与待遇,都如贵族公子一般。

    可是,那孩子还小。

    今年才八岁。正是进学的时机。

    然而,他找遍了长安,求遍了朝野,就差没拉下脸皮去求天子、太皇太后恩典了。

    可依然没有人愿意收一个宦官之后。列入门墙。

    哪怕是记名弟子,人家都不乐意!

    因而,对王道来说。现在,再没有比他儿子入学这个事情更让他着急的了!

    看到王道停步。韩颓当连忙接着道:“不瞒王公,这个……鄙人与黄老先生有些交情在。若王公信得过鄙人,贵公子又心向黄老,那此事,就包在鄙人身上了!”

    王道闻言,黄老先生?

    当世黄老学的巨擘,姓黄的足有三五人之多。

    但在长安的,却只有两位。

    一位是东宫太皇太后的座上宾,朝廷的道德经博士黄丞。

    这位老先生年已八十,身份高贵,名望颇重,而且早就不收弟子了。

    剩下的就是这位黄老先生的师弟黄迁了。

    这位老先生虽然身份没有他师兄那么显耀,但也是当世黄老学公认的巨擘之一,更关键的是,这位老先生还是开门收徒的!

    只是……

    王道看着韩颓当,有些不太相信,道:“君侯这话当真?”

    韩颓当这时候是骑虎难下。

    还好,当年,朝野闹得沸沸扬扬的张释之去职案中,他卖过一个人情给那位黄老先生。

    再加上俪寄也还有些情分在,厚着脸皮去恳求,应该还是能搞定的。

    于是,韩颓当重重的点了点头。

    王道见了,嘿嘿一笑,道:“既然如此,那君侯就等着咱家的好消息罢!”

    天子生气了吗?

    以王道看来,其实并没有,至少没生韩颓当的气。

    因此,这个事情,他连嘴巴都不需要动一下,只要保持沉默,就能达到目标。

    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韩颓当闻言却是大喜,忙不迭的拍着胸膛道:“还请王公,多多美言!请王公转告陛下,臣颓当誓为陛下效死,粉身碎骨,以报汉家厚遇!这次臣自吴楚归来,特地为陛下选了数位东南佳丽,陛下若是有空,不妨再来臣府上坐坐……”

    在汉室,献给皇帝,确实是臣子进步的最快途径!

    所以,才有了幸臣这么个称呼。

    韩颓当想得清楚,身为匈奴降人,祖上还是跟高祖正面干过的叛臣后代,这辈子,他注定是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朝堂的九卿序列。

    只有拼命拍马屁,逢迎才有那么一点可能!

    …………………………………………

    刘彻回到宫中,不多时,俪寄的谢表就递了进来。

    刘彻翻着看了两眼,心中基本确定了,俪寄就是通过韩颓当来做的试探。

    将俪寄的奏疏隔到一边,刘彻知道,现在,俪寄刚刚立了大功,责罚都不好责罚。

    因此,只能拿自己的那帮外戚出气了。

    刘彻思量了一会,这一次,只怕是只能给粟家封个候,打发掉他们了。

    再拖下去,难保这帮逗比,又玩出什么花样来。

    找个借口,封个列侯,把他们打发得远远地,眼不见心为净地方官去头疼好了!

    于是,刘彻对王道吩咐道:“王道,你去长乐宫面见太皇太后,就说,朕欲封粟氏为列侯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商量商量,看看封个什么候比较好,朕,觉得清远候,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这就差直白的说,老子想把这帮逗比送到齐国去了。

    清远县,在齐国与胶东国的交接处。

    地方挺大,就是穷了点。

    “诺!”王道连忙恭身答应。

    正欲离开,却听天子又道:“你等会回来,替朕去趟石渠阁,将历代天子乡饮大秿的诏命,给朕找来!”

    所谓乡饮大秿,其实就是周代的乡饮酒礼的进化版本。

    马上就要举行考举了,这乡饮大秿礼,作为嘉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诺!”(。。)

    ps:  抱歉了~我这身体真差劲,一感冒就必然会引起支气管咳嗽,一咳起来就没玩没了,今天咳一整天,人都咳煞笔了~擦~在熬中药,明天应该不会这么咳了吧~

第四百零六节 诏书与三老() 
乡饮酒礼,是化传统。

    最早能追溯到夏商时代,但有明确记载和制度仪式的乡饮酒制度,始于西周。

    《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乡饮酒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这里的所谓豆,并非指的豆子,而是西周的一种用于盛放肉酱与腌菜的器物,造型类似高足盘,中部是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简而易之,乡饮酒礼最初可能是我们的先人庆祝一年丰收,犒劳一年辛苦的原始礼仪。

    至西周时,成为一种的政治礼仪。

    《礼记:王制》中就说的很明白乡饮酒礼习射上功,习乡上齿。

    同样是礼记中的另一个篇章《地官》中的《党正》篇中说的更为详细: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说白了,乡饮酒礼在周室属于统治者借此强化自己统治地位,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政治礼仪。

    就跟后世天朝的党校,年年都要强调学习xx同志讲话精神,深入贯彻xx精神,xx目标而努力奋斗,但其实与会众人大都只是来嗨皮的……

    但是,时代在变化,礼仪也相应的开始了变化。

    经历了春秋战国后,到秦代,乡饮酒礼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秦作为一个古典军国主义制度的政权,痛恨一切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秦律无所从不包,连老百姓吃饭睡觉喝酒交朋友都想管!

    譬如秦律规定:无故三人以上群饮者。罚金四两!

    在这样的局面下,周代的乡饮酒礼。在秦短暂的统治时期内,只办过一次。连马甲都换了,变成了所谓的大酺。

    所谓酺,通布,大酺的意思,就是王者布德于天下而令吏民合聚饮食之令。

    这样一来,乡饮酒礼就彻底的从之前的民间行为变成了国家的政治活动。

    汉承秦制,所谓汉律其实就是把秦律改了个名字换个记录的木头规格和行文方式,其他在最初大体完全就是一模一样的。

    因而,实际上。最初的那十几年,刘邦与吕后的执政时期,对民间的私自聚会饮酒,是实现极为严格的管控制度的。

    即使到了今天,刘彻上台后,许多地方,对于民众私自聚会,依然十分敏感,动辄就是出动郡兵予以抓捕、处罚。基本上就跟后世的派出所抓赌抓嫖一样,在汉室,抓小老百姓小地主阶级私自聚会饮酒,也是大多数地方官府的创收项目之一。

    刘彻前世在河间为王。对这个现状是很了解的。

    要说普通百姓最痛恨的律法是那一条?

    这条禁饮令至少可以列入前三甲!

    当然,汉室天子不是秦代的那些榆木脑壳,不懂变通。

    有秦一代。总共只实行过一次大酺那还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统一天下的那一年秦始皇下令庆祝统一四海而特许民间大酺。

    除此之外。一次也无。

    而汉室,则是每有嘉庆。

    譬如说皇帝登基。千秋,立后、立太子、太后寿,都会下令民间大酺,与君同庆。

    现在,摆在刘彻的面前,就是这些历代天子下令天下大酺的诏令和法令。

    从这些藏在石渠阁中的诏令和法令上就能看出来,汉室实现的大酺的传统,源自刘彻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即位的那一年。

    当年,这位从代王变成天子的新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在政治上开始展示他的声音。

    这道‘大酺令’可以算是这位天子早期政治举措的典范。

    刘彻审视着这道记载在竹简上的诏命。

    边看边点头,对他这样的新皇帝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学习素材。

    将这些诏书看完,刘彻就对王道吩咐:“去丞相、御史大夫入宫议政!”

    汉室实现的制度跟后世略有不同。

    后世,尤其是宋明的皇帝,几乎天天要上朝,但汉室的皇帝不用如此。

    一般来说,假如没有突发的事故,是五日一常朝,每逢朔月一大朝。

    剩下的时间,皇帝可以充分利用,游山玩水也好,嬉戏也罢,没人会有意见。

    前两天刚刚开过常朝会议,因此,今天并非上朝日,大臣们基本都在官衙处理政务。

    “诺!”

    王道领命离开后,刘彻就命人拿来一张纸,在其上草拟起了诏书,一边写,他还一边看自己祖父的那道诏命,进行参考。

    半个时辰后,当周亚夫与晁错出现在刘彻面前时,刘彻差不多将诏令的琢磨好了,初步写出了个条程。

    “陛下!”周亚夫与晁错联袂鞠躬,然后问道:“不知陛下唤臣等入宫有何差遣?”

    刘彻将手中的白纸命人递给周亚夫和晁错,道:“两位爱卿先看看朕的这道诏书草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