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征途-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态,你是不可能击败水心月的。”
  李瑛鸿和淳于钟秀听了之后,两人的身体都动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刚才交手之前,李瑛鸿确实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击败高原,只是想看怎么样在高原手下多支撑几招,而尽管淳于钟秀没有出手,但她也清楚,如果换了自己,估计心态和李瑛鸿也差不多。
  不过正如高原所说,高手对阵,技巧是其次,但首先要有一颗必胜的决心,如果在还没有动手之前,就抱着自己不如对手,只要能够多支撑几招就行了,这样的心态,怎么可能成为高手呢?两人都是极为聪明灵慧的人,立刻就明白自己最需要苦练的并不是技巧,而是心态。
  李瑛鸿霍然站起身来,道:“我明白了,多谢夫君的指点。”
  淳于钟秀也道:“武安君这一席话,确实要胜过我们这十几天的苦练,实在是让我们受益非浅。”
  高原也点了点头,既然她们两人都有提高自己实力的愿望,高原当然不会藏私,而是全力的教导她们,毕竟她们两人的实力能够得到提高,高原也可以省不少心。
  这时云瑶道:“好了。”
  李瑛鸿道:“谢谢阿瑶了。”马上又站起身,对高原道:“夫君,我们再来比试一场,这一次我可要和钟秀连手了。”
  高原呵呵一笑,道:“早就叫你们联手,刚才你却不听,非要吃一次亏才长记性,来吧,这一次让我看看,你们两人联手到底有多强。”
  其实淳于钟秀也早有些跃跃欲试了,因此也拿起自己的长剑,道:“武安君,请你这一次也不要手下留情。”
  看着三人又在场中站好,准备开战,云瑶也不禁苦笑了一声,道:“早知道你们还要打,就不给你们治疗了。”
  ――――――――分割线―――――――――分割线――――――――一转眼又过去了十几天的时间,日孑到是过得十分平静,不过自从高原陪李瑛鸿、淳于钟秀对练了一次之后,两人也终于找准了自已苦练的方向,因此也练习更勤。但每天都会拉着高原陪她们练习一场。
  不过经过了几次对练之后,高原则建议两人,不妨多练习合击之术,毕竟武功的提升是循序渐进,除非是像自己或韩腾那样,得到外力的帮助,因此想在短时间內,一跃而成为真正的高手,也不现实。像赵轩、姜桓武、五神将这样的高手,那一个都是经过十数年的苦功。
  如果李瑛鸿和淳于钟秀能够练成一套合击之术,依靠互相配合,取长补短,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到是一个速成的办法。如果两人联手能够达到赵轩、姜桓武的级数,高原也认为十分满意,毕竟像赵轩、姜桓武这样级数的高手,实在属于凤毛麟角,极为少见。
  李瑛鸿和淳于钟秀听了高原的建议,因为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由其是和高原对练了几次之后,两人也完全认识到自己和真正高手的差距,这可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拉近的,不过这一个多月的苦练,两人的关系到是更进了一层,同时也找到了一些配合默契,因此两人对于练习一套合击之术,到是并不排斥。并且也开始有意识的研究合击的战术配合。
  现在李瑛鸿不管事了,所有的政务都要由高原来处理,虽然高原能够充分的放权,将许多政务都交给大臣去处理,但现在的代郡可不在是地少人寡,随着地域势力的扩张,政务也日益繁多起来,另外还有迁都、重新制定官制、军制等事务,都需要高原决定,因此高原也并不轻闲。另外高原自己也要修练,不是随时都有空陪她们练习,而有时候高原没空,李瑛鸿就会去找赵轩来当陪练。
  如果严格算起来,赵轩可以算是李瑛鸿的启蒙老师,不过当初教导李瑛鸿的时候,赵轩可没打算把李瑛鸿训练成真正的高手,只要能够在战场上自保就够了,因此除了教授李瑛鸿一些基础入门的技艺之外,并且往深里教。
  当然被李瑛鸿拉来当陪练,赵轩可不会像高原那样,毫不留手,甚致在两人身上刺几枪,只是点到既止。不过赵轩也明显感觉到,两人的武功提升很快,和以前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了,虽然距离赵轩还有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但如果两人联手合击,赵轩不认真应战,还是敷衍了事的话,还真就不行。可以说两人现在基本可以算是上路了,只要这样连续修炼下去,早晚可以达到自已同级的水准。
  得到了赵轩的肯定以后,李瑛鸿和淳于钟秀的信心高涨,劲头自然更足。


第七六七章 灵寿

  李瑛鸿和淳于钟秀现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看提升自己的实力,但代郡的各项事务,却都还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与荷华通话之后,高原立刻招集代郡的众官员宣布,称王之后,定国号为“汉”,因此称为汉王。
  官员们对高原确定的国号并没有异议,毕竟这是高原的权力,其他人只有听命的份。不过既然国号定下来,那么其他的事情也都好办多了,因为有许多公告、石刻、大印、制书等等,都可以开始着手进行,而且还要派人通告齐楚两国,告之高原要称王,以及确定国号的事情。
  因为现在代郡和齐楚两国还算是同盟关系,并且现在又在商谈组成合纵的事情,既然高原决定要称王,当然应该通告齐楚两国一声。虽然也有官员建议,不如先不通知齐楚两国,等高原称王之后,再派出使臣出使两国,递交国书也不迟。毕竟高原称王对齐楚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很可能引起两国的反对意见,不如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再通告齐楚两国也不迟。
  但高原思考之后,还是觉得应该先通告齐楚两国一声,尽到同盟的义务,相反,如果自已先称王,再通告,则有怠慢同盟的意思。至于齐楚两国是否接受,那是齐楚两国的事情,和高原无关,因为无论齐楚两国是否接受,高原都不会停止称王。如果齐楚两国接受不了自己称王的事实,那么这个同盟也就散了,更不用谈合纵的事情,反正高原也没把希望放在与齐楚同盟的基础上。
  另外一点就是第一批迁移到灵寿的人员也确定下来,这一次迁移的人员约有三万余人,除了其中有五千驻守灵寿的军队以外,还有相当一批工匠和他们的家属,共计约有两万余人。因为新建的灵寿城外,专门开避了一块地盘,建造匠作坊,面积比代郡的匠作坊要大出两倍有余,并分为木作、冶金、印刷、军器、制陶五个大区。现在可以陆续将工匠迁入。
  而随高原一起迁移到代郡定居的墨家弟孑也在搬迁的人员中,他们将迁移到灵寿正式定居,并且开始工作。另外申慎也将随行一起到灵寿去,主持灵寿的政务。并且安排随后迁移到灵寿的人口。
  当然,还有就是请高原亲自到灵寿去一趟,视查灵寿的工程建设情况,由其是新建的王宫大体己经成形,因为这将是高原以后的住所,自然是要亲自去看一看,还有那里地方需要改进的,最好是连同高原的妻妾也都一起去,另外还有称王的祭台,仪式等等事情,也都需要高原来决定。
  高原想了一想,觉得自己确实有必要到灵寿去一趟,而且代郡距离灵寿大约为七八百里,并不算太远,还有驰道相连,一去一来,加上在灵寿停留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月,并不会影响太多事情,而且高原也决定将所有妻妾,连同淳于钟秀全都带去,反正淳于钟秀也算半个自己人了,而且只要高原愿意,随时都可以把这半个变成一个。
  众妻妾们当然不会拒绝,而且对灵寿也充满了期待,毕竟中山亡国只不过六七十年的时间,做为中山国的旧都,灵寿的地理位置,还有经济发展,都远在代郡之上。
  而李瑛鸿和淳于钟秀也没拒绝这一次出行,因为灵寿是自己未来的住所,自然要去看一看,反正在沿路上也可以练武,而且还可以拉高原来做陪练。
  决定下来之后,高原立刻下令,带领着众妻妾们前往灵寿视察。不过如果随迁移的大队行走太慢,于是高原决定自己和众妻妾们只带领少许卫士,轻装简行,先行赶到灵寿去。而迁移大队则随后缓行。因为灵寿是在代郡境内,沿途都有人口定居,而高原这一行人虽然不多,但高手却是不少,一般的危险都不难应付。
  于是高原只带了一千骑军保护,众妻妾们各自乘车,从代郡出发,向灵寿进发。
  一路行进,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而且都是走的驰道,十分平坦,高原的妻妾们大多都不是娇养弱质,受不得路途的颠波,因此行程很快,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到达了灵寿。
  灵寿大体就是后世河北省灵寿县原地,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距离石家庄市约四十公里,当然在这个时代,石家庄市还是一片荒野,并没有形成一个正式的城市。
  到达灵寿之后,付责监督灵寿工程的官员郭宸出城迎接高原一行。郭宸原来是李牧的门客,后来被李牧派给高原,也算是高原最高的班底,这些年来也在代郡干了不少实事,现在出任上大夫之职,这一次修建灵寿城,前期的工程都由郭宸全权付责。
  进城之后,郭宸首先将高原一行安排到灵寿的馆驿中休息,因为事先得到了代郡的飞鸟传书,郭宸知道高原会来,还会将所有的妻妾都带来,因此也早就收拾整理了几套房间,供高原和众妻妾们居住。虽然现在灵寿的工程并未完全完工,居住条件并不算好,但高原一向并不在意物质享受,否则在代郡住了六七年,也没有扩建自己的府邸。
  众人安置下来之后,郭宸首先向高原和众妻妾们简单介绍了灵寿的工程情况。
  新建的灵寿城分为内外两城,內城为王城,为长方形,东西长二百一十六步,南北长二百八十四米;城墙高二丈八尺,垛口高八尺;南北城墙各开一门,东西城墙各开二门,城门均设城楼,南北城高四丈五尺,东西城楼高三丈六尺;在城墙四角设箭塔,高五丈六尺,分为两层;并且沿环城挖掘了一条护城河,宽达六丈六尺;护城河还将修建八尺高的羊马墙。
  王城内分为三部份,前部为正殿,是高原招集众大臣议事的地方,会见各国使臣及举行宴会的区域,中部为后殿,是高原和妻妾们居住休息的地方,后部则是宗庙,祭台,是安置先人、祭司先祖、神灵的位置,还有就是王城的内库。当然,现在宗庙里并没有供奉的灵牌。
  整个王城内共有房屋一百二十余座,共计近一千余间。现在所有房屋的建筑结构都大体完工,正在进行内饰工程,不过到九十月之间,大部份房屋的内饰都可以完成,基本可以满足王宫的各种使用需要,而剩下的工程主要是王城內的景点、道路和局部的装饰,至少还需要一二年的时间,才能全部完工。
  不过各国的王城王宫都不是一次建成,有的王宫会一建十几年,等到君王入住之后,还要不停的修整完善,而每一代的君王都会对王宫进行一些局部的改建。只是高原显然是等不了那么久,因此只能能先住进去就行,以后就边住边建方式。
  高原估算了一下,整个王城大约是一个三百米乘四百米的长方形建筑群,总面积达到十二万平米,合约0。12平方公里,相当半个鸟剿体育场的大小。不过这样规模的王城,在这个时代只能算是小型王城,像秦齐这样大国,王城的面积都在一平方公里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在修建灵寿之前,高原就定下了基调,一切尽量从简,不得扩大规模,并且尽量利用现有的建筑进行翻新,只要能够满足使用就行。要不然王城的面积至少会扩大一倍,而且工程至少还会再拖二三年。
  而外城才是灵寿城的主体,南北长约九百六十余步,东西宽八百五十余步,总面积达到一。五平方公里,总体规模和以前的中山国都差不多,虽然比代郡要大了近一倍,但在这个时代,只能算是一个大型城市,远不能和咸阳、临淄、大梁、邯郸这样的大都相比,这些大都的占地面积通常都在五平方公里以上。
  灵寿城的城墙高达三丈六尺,每边各三个城门,六个马面。而城內的格局以王城为核心,呈十字形分布。而围绕在王城周围的建筑基本都是官府的房屋建筑,南方是各官员们处理公务的场所,东西是守卫王城的军营和军械库,北面是灵寿的府库。其他的地方是官员的住所,这样一来,在王城的周围约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又形成了一道缓冲保护带。在外围才是居民的住所。全城总计可以容纳十五万左右的人口虽然基本都是利用灵寿现有的建筑,但由于內部的布局还是发生了许多变化,还是有超过一半的建筑都是新建,另外原来灵寿城中的居民也搬走了近八成,都在城外另建房屋居住。不过这时在城中还存在大量的空地,只是将道路规划出来,由其是在外围地区,房屋很少,只有孤零零的几栋。
  这是因为高原考虑到,要想将灵寿城完全建成,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时间也要延长,因此高原决定,将灵寿城外围的居民区空出来,将地皮出售给愿意搬到灵寿定居的平民,由他们自行营建房屋。
  高原迁都以后,重心自然也将由代郡转移到灵寿来,因此除了官员、士兵的家属以外,肯定会有大量的商人会跟着一起迁移到灵寿定居。这些人都不差钱,让他们自建房屋,可以减少官府的财政压力,毕竟现在四国并立,各国都要保持高强度的军事投入,高原不愿意在修建灵寿上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其实灵寿城外围的地皮确实十分抢手,要不是高原有意要留下几块地皮备用,恐怕早就被代郡的商人、豪强定购光了。而且不仅仅是灵寿城内,就是在灵寿城外,也有不少地皮都被买出,因为买不到城内的地皮,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城外卖一块。反正这些地方和灵寿城只有一墙之隔,来往也方便,而价格要便易了不少。
  不过这样一来,在灵寿城外,也形成了几个市镇的规模。


第七六八章 灵寿(二)

  在馆驿中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高原和众妻妾们在郭宸的陪同下,视查新建的王城。
  王城的城墙己经完全建好,二丈七尺约合六米多高,大约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虽然并不算高,但做为內城来说,己经算是很不错了,另外环绕着内城的护城河宽达十三米,河岸距离城墙还有十米左右的距离,以后还要沿着城墙边修建二道羊马墙,加强王城的防御力。因此王城的防御力还是十分可观的。
  当然,高原也知道,如果真要到了依靠王城来抵挡敌人的进攻,自己也就己经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就算是把王城建造得固若金汤也没有用。
  众人是从王城南方的正门进入王城,在正门前的护城河上有三道石桥,都是宽达二丈,桥面铺着青石板,十分平坦。走过了石桥,又穿过了城门,进入到王城内部。
  郭宸首先带领众人登上城楼;俯视整个王城的情景。城楼的高度为四丈五尺,虽然不是王城内最高的建筑,但也大体能够看得清整个王城的布局。
  尽管高原也知道,灵寿的王城在这个时代只能算是一个小城,但登上了城楼之后,俯视整个王城时才感觉到王城的规模实际也是十分庞大的,虽然高原也进过赵国、齐国、秦国的王城,但都是从正常的视角观看,而这一次是用俯视,感觉自然大不相同,由此也可想而知,赵、齐、秦国的王城是何等的庞大,因为这三国的王城规模至少都是眼前这座王城的数倍以上。
  不过赵、齐、秦国的王城也是别人的,而这座宫殿将是属于自已的,因此高原的心里也颇为感慨,这才有了一点做为一方霸主的感觉。
  从城楼上放眼看去,灵寿的王城是釆用这个时代通用的中轴左右对衬布局,这也是中国古建的最常见的布局方式,从王城的南方正门口外,一条青石大道穿过一个深达近百步的广场,直通向王宫的正殿,在正殿的台阶前哑然而止,而在广场的左右,各有数排偏殿、配殿建筑,并有高低起落的飞桥相连,当然这时还有不少建筑的外表,而搭建着木架,正在加紧施工。
  建筑的主色调是以灰白为主,主殿的瓦片为青灰色,墙面为灰白色,只有柱子是涂成的朱红色,而其他的偏殿、配殿的顶部还是用茅草铺成。这也是这个时代的通常做法,除了秦齐楚这几个大国有强大的国力,可以将宫殿全用灰瓦盖顶,其他的国家王宫都有一部份次要建筑是用茅草做顶,不过灵寿的王宫有七成以上建筑是用茅草铺顶,这还是从简考虑。
  高原的妻妾当中,只有李瑛鸿和淳于钟秀两人有幸进过其他国家王宫,不过李瑛鸿只进过赵国王宫,而淳于钟秀去过的王宫就多了,除了燕楚二国之外,其他五国的王宫都去过。当然她们也只能以通常的角度观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