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风韵-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系到大儒韩愈,他们可不好说话,总不能说儒家先贤说的不对。相反,他们是推崇佛门不假,却大多是利用统治天下,对韩愈的铮铮风骨相当佩服。

    不过,余天赐还是觉得李易太孟浪,区区小道士就在天子面前侃侃而谈,还引用孔门大儒的典故,实在有些投机取巧,当下慢吞吞地道:“佛门能大兴,总归有他的道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佛法也可解释道德经。”

    乔行简设了个套套,还是流传的佛道源流争辩,李易翻个白眼,压根就不进圈套,正色道:“道德经乃圣人之作,岂能用沙门浮屠来比,要说能想通的话,儒门倒是可以。”

    郑性之嘴角上翘,他是和南霁云经常接触,对李易的观点也有所了解,这小子肯定是要坑人了,貌似乔行简还不错。

    乔行简是抬举佛门不假,却仅仅是利用而已,本质上说他是程朱一脉的大儒,非常反感道门说孔子求道的典故,很不悦地道:“相互印证也是寻常。”

    李易自然明白乔行简意图,分明把儒门分离出来,撇清和道门的关系,自然不能让其得逞,沉声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这话,乔行简和郑性之都能听明白,李易在说上古三代没有文字,大道流行世风很好,春秋时代就乱套了,周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互相征伐不休赤裸裸第,弱肉强食,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希望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大同世界”,经过不断地发展儒家横空出世。这就是说,大道被人们抛弃,天下就乱套了,只能用仁义来约束世人,聪明人越来越多,各种大奸大伪的人也出现。无论怎样去说,老子当先提出的仁义,还引出了儒家传承的核心理念,这是儒门子弟不能回避的。

    “何为大道?”

    “大道是变化无方、润物无声的,不着痕迹间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大道。”

    “儒能尚贤。”余天赐见赵昀有了兴趣,急忙插话打乱对话,笑话,官家本来就对道门感兴趣,要真被你蛊惑了,那还不知能做出怎样事,李易这个人太锋芒毕露了。

    李易明白余天赐点出的是儒家经典,似乎和老庄相悖,却被历代统治者推崇,选用贤德嘛!哪个君王不热心?至少在丹青史册上能有美誉。

    不过,按照老子的观点,选贤能并非最理想的社会,不尚贤、民不争的的社会更好,先秦战乱不休,正处于时代的变革时期,诸侯国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选用贤能之人,这就让各种学说纷纷雄起,各领风骚数十年。

    就像是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赵国平原君门客公孙龙的白马论,说是白马非马。把马与白马两者完全割裂开来,并加以绝对化,最后达到否认个别只承认一般,使一般脱离个别独立存在,把抽象的概念当成脱离具体事物的精神实体。

    按照他的看法就是我曰,连七八糟的学说层出不穷,白马非马?难道白马不是马是你二大爷,真是信口雌黄。不过,能博取眼球的就是人才,这些人才以奇谈抬高身份,才拿出真正的底蕴实现生平抱负,那才是真正的才略。

    按照后世的说法,尚贤那就是不出事孔繁森,出事王宝森,关键牵扯到利益的争夺,老子的朴素思想很明确,不尚贤,使民不争就是顶级智慧,说出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说白了,余天赐站在孔儒的立场上,尚贤理解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李易确认为富贵如烟云。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李易有些痛心疾首地道。当然,他并不认为人们不接受教育是对的,却从另外的绝对去看,关键是你怎样去培养自己的思想。

    孔圣人主张仁义,读书人也都讲仁义,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多了去了,前唐的白居易和先朝的朱熹,哪个不是为了女色不择手段。

    可见,仁义首先是个名声,能不能付诸行动华为大德,就得看人心善恶了,圣与智就更不用说了,高智商人总是少他们耍心眼骗下面的人,智商比他们低的人绝对吃亏,无论是接没接受过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下你不可能占便宜。

    不要不服气,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阶级固化的先决条件,不以任何人的意愿为转移。

    他稍加沉吟,又淡淡地说道:“南华真人的胠箧,可道尽一切,还望相公多读读。”

    有些话是不能随意说的,胠箧是庄子的名作,盗亦有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都是出自其中,正所谓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也就是说不要追求虚名,才能长治久安。

    “难道太乙宫妙虚之名,不也是小小流传临安。”余天赐见李易引用道家先贤典故,妹妹击中要害,让他不好进行辩驳,好不容易抓到机会立即反击,你不是说不求名嘛!

    郑性之颇为感慨,无论怎样说李易都是俊杰,哪怕是输给余天赐也无妨,今天之后必然声名鹊起。

    李易脸色毫无表情,心中却紧张的计较,余天赐的反击非同小可,搞不好自己会灰头土脸。

    (本章完)

第219章 骂人还引用典籍()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李易深深吸了口气,双目坚定地看向余天赐,沉声道:“如今天下如何?”

    这可是绝妙的讽刺,孔子以富贵如浮云,现实却相当的讽刺,自己还周游列国,每每食粟六万锺,正如书中自有颜如玉,正是治国平天下,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说白了还不是追求享乐。

    郑性之目光有些复杂,有些事情大家都明白,却不能公开拿出来说,就像是承载理学发展的学派,明明是融合了道门、佛门和儒家的学说,甚至有原始道家的思想,形成相对独立的新学说,却不得不依旧传承儒家。

    就像是儒家弟子打着“仁义”的大旗,暗中追求功名富贵,到了今天,仁义这套名的东西都立不起来了,义是什么?义就是别人的利益,看到别人的利益受损而勇于站出来,讲仁义就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努力,现在人不讲仁义了,只讲利益,这事对我有什么好处?没看到连天子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那点遮羞布都给揭去了。

    余天赐暗中警惕,也逐渐改变对李易的认识,这个道士名不虚传,很会利用先贤的典籍,让别人畏手畏脚的不敢尽兴反击。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李易不待余天赐反驳,再次引用道德经典故。

    “圣人早就坦言世道变迁,上古有道、中古惑道、今古无道,正所谓大道废,有仁义。孔圣对大道亲而誉之,要求三千弟子对大道畏之,后世儒生不屑以名压人,成就衣冠禽兽大行其道,这是对道的辱之。”

    “胡言乱语,大宋之开国文质彬彬,你竟敢说衣冠禽兽大行其道。”余天赐顿时火大了,李易的话对孔子尚且客气,却对孔儒子弟有极大的羞辱,这可不是他能忍受的,就算理学实际成为新学问流派,却还算是脱胎儒家。

    不要说郑性之脸色不愉,连赵昀也觉得李易过份,士大夫的那点破事,他倒是没有计较,甚至抱着些许看热闹的心情,只是涉及了真宗和仁宗皇帝,这就让他不太高兴了,大行皇帝也是寻常人能议论的?

    “陛下,正如圣人云‘智慧出,有大伪’,自从上古崩坏,看看天下出了多少名士,出了多少旷古大作?圣人西行才有道德经,而今士人浮华不堪,不断标新立异。。。。。”赵昀沉默了,郑性之和余天赐也无语,李易说的并非完全毫无根据,而是恰中当今时弊。如今,多是夸夸其谈的士人,不是争名就是夺利,整天算计来算计去,反倒不如什么都不懂的黄口小儿。要说读书是为了求知,却没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志向,无外乎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说到底还是个贪欲罢了。

    想想,似乎老子的绝圣弃智,更加有先见之明,每人敢轻易羞辱先贤,就算是当今大儒也不行。

    “看看现在的佛门寺院,哪个不是良田千倾,大和上们个个肚满肠肥,闹出的笑话还少?简直就是摩罗子孙”李易相当的愤慨,某些寺院盘剥佃户早就是公开的了,甚至出现强买强卖的事情。

    “卿家是要尊崇道家圣人,无欲无为。”赵昀颇有兴趣地问道。

    “无为而无不为,圣人并非要愚夫愚妇,而是要世人遵从自然,顺应天道。所谓蛮夷猪羊,不懂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只懂得征服和屠杀,逆天道而行,凶悍是暂时的,衰微才是长久的。”李易这句话才是重点,完全符合当今人心,面对凶悍的蒙古人,大家只能从心理上鄙视。

    赵昀很满意地笑了,三京兵败的阴影始终存在,压的他实在透不过气来,现在需要找出某种心理上的安慰,李易从开始就不断契合他的心意,某种意义上说给他找借口,提供了各绝妙的理论基础,不由地道:“卿家说天道循坏,又有怎样的说法?”“陛下,圣人书中说的很明白,‘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世间的一切都是道生出来的,要想有就成就,就必须顺着道的方向,逆道而行不过是笑话。”李易对那些动不动逆天而行说法,是相当的不齿,区区蝼蚁敢和天道放雷子,说的再好听也不过为了一己之私,要在仙侠小说里面,天道一个紫霄神雷就灭了你,你还逆哪门子天。

    “那群猪羊不过是顺应天道循环,却不知体恤上天深意,肆意屠城略地,一而再再而三,最终终究会逆天而行,为天道所不容。行朝历经诸位先帝励精图治,早就渐渐走出弱入了兴,虽说还会有些许波澜,却无法阻拦天道大势。”

    这话根本就不用再说了,连郑性之和余天赐都听出来,李易是在鼓舞赵昀,免得天子从此颓废下去,虽说里面难免有奉承阿谀,却也是把握了大势,他们也就默认了。

    赵昀显得格外兴奋,难得展露发自内心地笑,温声道:“卿家说的不错,些许波澜无妨,天道大势才是正理。”

    虽然,余天赐赞同李易对赵昀的奉承,却对天道大势不以为意,用对方的观点来说现在是人道昌盛,让他隐隐感觉有种危机感,这泼道用心颇为不善,当即沉声道:“天道循环是正理,却要人道来维系。”

    李易翻个白眼,话说到这种程度,他早从开始稍有拘束放开了,发觉执政也就那么回事,你不可以用言论来罪责别人,既然是道理的争辩那就好说,当下正色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历代先贤无不如此,可惜现在真的少了。”

    历代先贤,从他嘴里说出来那就是道家的先贤,还没有别人的什么事,现在少了更有味道,分明是说你孔儒子弟把持朝政,天下大局搞成了这样,汉家屡屡退让,以至于即将退无可退,还那么贪心不足。

    余天赐德尔脸色顿时沉下来,这泼道骂人还带引用典籍的,他还不好去反驳,当真是可恨啊!

    (本章完)

第220章 归心似铁() 
说实在的,李易有相当的认识,历代真正力挽狂澜者,无不是具有道家思想的名士,当然和现今的道门是两回事,有人说道门硬把人家拉入自己神仙谱,也不是太离谱,毕竟道家和道门还是有相当去别的,决不能混淆而论,长生和金丹完全两个概念。

    不过,当今道门高真依旧传承朴素道家思想,正如先秦孙武汉代张良甚至唐代李泌,那都是妥妥地道家人物,甚至不远的长春子推动止杀,也是老庄思想体现。正所谓孙子兵法处处老庄思想。

    郑性之见余天赐吃瘪,不由地暗自好笑,说道:“好了,学问争辩而已,陛下自有论断。”

    话说的委婉,赵昀知道该散场了,要是长时间接见李易,恐怕御史谏官又要说话,对李易也不见得是好事,只是这个顺眼的家伙要西行,委实有些舍不得,却说道:“卿家不如把家眷接到临安,何须千里劳顿。”

    这话,可以说是圣眷恩宠,不仅让郑性之和余天赐稍加吃惊,连李易也变了颜色,剧本,似乎有点写偏了啊!

    当夜,刘斐在湖上设宴,为李易庆贺蒙受天子接见。

    这场酒宴端地豪华无比,动用湖上最大的一艘画舫,并用快船传送酒菜,歌舞女伶就有数十。

    美酒佳肴不能用山珍海味来形容,只能说是穷凶极奢,让李易不得不摇头苦笑,却不能绝了刘斐、贾似道好意。不得不摇头,苦笑道:“若被御史知道,恐怕明日会被弹劾。”

    “子明入宫面圣,竟然被封赏,天子御赐的经师,那可是恩宠少有,哪个不长眼的敢唠叨。”贾似道大笑,仿佛他加馆阁贴职一般得意。

    李易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道:“师宪兄要是登龙飞榜,必在小弟之上。”

    贾似道心中咯噔一下,记起李易先天易数,心里痒痒到了极点,却碍于众人不好问。

    “今宵有酒醉今宵,二位当真是大、煞、风、景。”刘斐拿筷子指着李易、贾似道玩味地大笑。

    李慕白却古怪地看着李易,颇有兴趣地道:“子明,初次蒙天子召见,你却还是要走?”

    相对而言绝对是机会,能够得到天子的垂青,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到机会,要是走了情分生疏了,就算回来也得不偿失,可惜,实在是太可惜了!

    李易莞尔笑了,不由地想起白天的情景。

    当时,对于赵昀提出留下的委婉要求,他当真有些心动了,却就是那瞬间的犹豫,转瞬间就被决然所替代,鉴定地道:“贫道离家多年,也不知家中生死变故,还是回去看看亲人可在。”

    这话说的倒是很有理,连郑性之和余天赐也连连颔首,少年离家再返乡,却不知亲人可在,怎能不亲自回去看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连赵昀也觉得自己多说了。

    “贫道父母早不在人世,就有个大哥在家,可惜平素体弱多病。。。。。。”李易说到这里就无法再说,已经是半真半假,再说下去恐怕自己也不爽利。

    “卿家也是性情中人,要是家人还在,却要接到临安居住,朕自然会赏赐太乙宫道田。”

    余天赐听的眉头微蹙,赵官家亲近道士也就算了,上次赐给道观道田三千,惹的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认为天子对道门封赏太过,这会又许诺李易回来的待遇,难道真是这道士很符合口味?

    郑性之却老神常在,在他看来李易观点偏激不假,却还算是倾向于儒道,更兼非常贴合赵官家心思,让兵败颓废的官家有了些许的振作,只要能振作起来比什么都好,些许赏赐恩宠是小节,不足让他们激烈抗争。

    “对了,南卿家何时启程?”赵昀似乎想起了什么。

    “三日后启程。”郑性之淡淡地回答。

    “嗯,卿家跟随南卿家东来,倒是出了不少力,这次再相随西行,也是个缘分,到了成都府看看就回。”赵昀显得颇为上心,能不上心嘛!这么了解自己心情苦楚的道士,放在身边随时召见多好。

    李易算是松了口气,总算能如愿地回去,结果比自己预想的要好,有了赵官家这层虎皮,谁还敢说三道四,现在想想不由地笑了。

    “子明,在想些什么?”李慕白初入仕途较为敏感,总觉得李易言犹未尽,发觉这厮诡异地笑了,不由地大为奇怪。

    “没有、没有,诸位吃酒。”李易总不能把老底子说出来,那就不是兄弟义气,纯粹是傻不拉几的。

    “来,满饮一杯。”

    席间,谢婉清、薛若碧双双歌舞,,一时间‘西子双骄’同聚,画舫丝竹不绝,美人起舞,引人瞩目。

    席间,薛若碧频频给李易媚眼,刘斐那是大是吃味,毕竟是时常的入幕之宾,也相当于外室了。

    也怪,薛若碧风流美人,虽为金钱,却不过是看破世情,趁着年轻美貌,艳名正隆之际,大肆赚取金钱,防备人老珠黄,晚景凄惨过活。

    李易得天子青眯,更兼湖上殴打蒙古使臣名头,文质彬彬兼有刚猛之气,岂能不让她心动。

    尤其李易吟西子美景,随口出: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令她的美眸,再也离不开李易,敬酒之际,轻轻耳语:“妾残花败柳,不敢有非分之想,却愿服侍道长一夕。”

    最难消受美人恩,李易却不好直接拒绝,伤人体面,低声道:“多谢行首垂青,下次见面,必奉千金讨一夜酒吃。”

    拒绝却不拂人颜面,留下三分余地,薛若碧失落之后,自是欢喜,轻声道:“千金却免了,妾定扫榻侍奉,望君切莫失约。”

    李易实在有点难以消受,决定还是退避三舍,此美人美味让给临安名士品位算了。

    闹了半宿,贾似道喝的大醉,卧船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