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风韵-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事,学士等好消息就是。”叶知秋见李易顺利答应,心情是相当的不错,轻松地说道:“如此,后方可保无忧,就看前方的征战了!”

    “嗯,先生打算调用多少力量?”李易知道他们商议是大纲,却要在召集众人决断前,必须要和叶知秋达成一致。

    “有多少用多少,绝不能低于十万大军!”叶知秋神情颇为凝重,现在谈到了关键阶段,自然不能草率言论。

    在他看来此战征伐荆湖南北路,甚至有可能深入淮南西路,几万人征战的可能性是笑话,十万人倒是勉强

    李易歪歪嘴不以为然,十万大军不算少,能够供应这些人征战,后方的民夫绝对有几十万,蜀川的人力物力还能支撑,只是要针对进攻临安的话,还是无以为继。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无论人多人少都必须要打,否则他江北困死在蜀川这方天地,眼睁睁看着别人不断削弱他。

    如今最强悍的机动力量背嵬军主力正在北方,羽林军也有任务执行,除了必须留下的可信任部队,能够抽调的战兵并不多。神机军必然要抽调,可以动用四千人,宣武、宣毅两军可以全军出征,羽林军可以抽调千人,云骑军最多能够调动两千,其它部队只能在各大统制司调动。

    “人力不足啊!”他摇了摇头很为难,不要看蜀川号称接近二十万大军,能够抽调兵马实在不多。

    叶知秋何尝不明白其中道理,无论是居中的威慑力量,还是北方战事的兵马,都需要大量的将士和资源,所幸他们早就有了准备,大量战备物质集结在夔州路沿江。

    “学士,制置使司直属兵马,可以调用两万人,夔州、阆州都统制司兵马也可用,南平方面大可抽调番军。。。。。”叶知秋心里显然有了计较,说是来那是如数家珍。

    李易揉了揉太阳穴,疲倦地道:“蜀川近千万人口,兵员倒是不用担心匮乏,只是精兵不能白白消耗,还要有个计较才行。”四川五路经过战乱,剩下的也有近千万的人口,精壮劳力绝对在二三百万,可以说人力资源并不匮乏。

第681章 可恶() 
    关键是打仗并不在人多,有时候上万精兵就能纵横天下,当年女真人不满十万,也能把大宋百万禁军打的满地找牙。他的精兵也有数万人之众,却要用在北方战场部分,还要有人镇压各处要害,能够征战的不过两三万人,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浪费有限的资源。

    “学士要起的太高了,好在我们占据上游,顺流而下势如破竹。好在荆湖、江南各地依旧饥荒,大好的机会啊!”叶知秋是信心满满的。

    李易歪歪嘴也没说什么,既然资源有限底蕴浅薄,只能依靠现有力量相搏,心中浮现出某朝某个经典战例,如果能够实现的话,他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当下谨慎地道:“还要仔细议论才行。”

    却说,孟璟的败绩,直接导致赵昀大发雷霆,余天赐授资政殿学士,浙东安抚使兼知绍兴府,乔行简在第十八封乞颌骨奏请后,也彻底的离开决策核心,算是告老还乡了。

    史嵩之和孟珙二人,被召入行在应对,历史步伐被改变,或者说是提前了。

    垂拱殿

    史嵩之心情颇为激动,孟珙上任京湖,他总算功德圆满,乔行简的离去,朝廷最有威望者,舍他与谁?他入朝拜相的志向,总算得以实现。

    他能取得今日成就,并非靠他的伯父史弥远的提拔,相反因史弥远的专权,他还经常遭到非议。此番,完全是他凭真本事,稳固大宋中线和东线,战略也与赵昀不谋而合,进入都堂已成必然。

    “李易猖狂至极,竟然越境进攻归州,是可忍孰不可忍,二位卿家有何良策?”赵昀心下恼怒不已,他无法在忍受李易的强大。

    史嵩之与孟珙二人,几乎同时感叹,赵昀太冲动了,以至于把李易逼上对抗的道路。当时,若在临安对李易优容有加,何至于此,但他们只能在心里想想,断不能说出来。

    史嵩之心里并不认可,嘴上不得不说道:“陛下,李易在蜀川势力已成,短期内难以撼动,当谋长远。”

    赵昀对史嵩之的才能还是认可的,但他无法忍受,口气生硬地道:“李易以敢于朝廷对抗,难道还要坐视他壮大?”

    史嵩之轻轻叹了口气,他何尝愿意李易壮大,这等于上游掌控别人手中,生死全不在己手。

    孟珙见史嵩之为难,急忙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否。”他作为史嵩之一手提拔的大将,有着知遇之恩,决不愿看到史嵩之尚未登上相位,便被赵昀不喜。

    史嵩之又岂能不知孟珙心事,他虽眼里容不得沙子,但对自己人还是很贴心的,又岂能让孟珙独支,心下酝酿好的办法,至少让赵昀满意。

    “陛下,李易看是气势汹汹,实则以坐在火盆上,其却尚不自知。”

    “这又如何说?”赵昀总算来了些许兴趣,实在是没有办法拿下李易。

    孟珙心下暗自侥幸,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李易靠着虏人力量得到成都府和潼川府路,又夺取利州二路,势力发展可谓迅猛,麾下将校如云。”

    “但是,他以区区数年猛烈发展,全无底蕴,又公然占据夔州路,虽表面恭敬朝廷,但天下士人心知肚明,国朝养士数百年,天下士人归心,李易又岂能得到蜀川士人支持,没有士人支持,他不过是无根浮萍,迟早疲于奔命。陛下只要耐心等待数年,利用李易与虏人争斗,慢慢收拢蜀川人心,坐收渔人之利即可。”

    不能不说,孟珙说的有道理,他看到李易当前的困境,更看到朝廷策略的失误,屯兵夔门,只能让蜀川各种势力暂时联合,共同应付外部危机,毕竟蒙古人的残暴,令蜀川士庶胆寒,大多数人还是会采取,依附李易抗击蒙古人。

    如此,只能让李易一步步收拢人心,逐渐加固对四川五路的统治。若朝廷罢兵,采取怀柔政策,暗中拉拢士人,不仅彰显朝廷优容,更能借刀杀人,让李易与蒙古人拼命,朝廷慢慢对蜀川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赵昀看了眼史嵩之,并不置可否,他知道枢密院密谋在蜀川兵变,却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也没有必要给对方说。

    史嵩之作为从底层一步步上来的官僚,并非一般官僚子弟可比,把他说成军国柱石也未尝不可。短暂的考虑后,认为孟珙的策略得当,至少是朝廷目前能采取最佳策略,当即道:“陛下,此策身为得当,驱虎吞狼,陛下坐观,待其力竭,一举可下。”

    赵昀虽有些不甘心,但李易展现强悍的实力,也让他心有忌惮,连他认为最有能力的史嵩之、孟珙也如此,看来不妥协是不行了。正要说话间,心念闪动间玩味地道:“不是还有忠孝军吗?”

    孟珙双眼亮堂,却又有几分犹豫地道:“上官昭态度暧昧,恐怕难以拉拢过来。”

    “养不熟的狼崽子。”赵昀恨恨地吞了口气,想想朝廷几次派人前去联络,上官昭态度极为恭敬,到了办事的时候却推诿扯皮,近来还听到对方到了成都府,显然并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又或许持兵自重漫天要价,这种人当真是可恶至极。

    “陛下,不怕上官昭待价而沽,他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史嵩之对上官昭很不感冒,认为这厮三心二意,并不足以笼络,收复蜀川还需要靠朝廷的耐心。

    当然,他在潜意识中还把李易当成吴家兄弟,认为朝廷必须要徐徐图之,把蜀川当成抗击蒙古人的屏障,自然会慢慢地收复过来。当年,吴家兄弟也是相当强势,掌握六大将最雄厚的力量,连岳飞也望尘莫及,还不是最终要靠着朝廷才能维持统治,关乎这点他半点也不担心。

    正说着话,董宋臣轻轻疾步来到赵昀身边,低声道:“官家,四川那边来了消息。”说着话,把奏章递上上去。

    赵昀不经意打开了奏章,待看了几行脸色阴沉下来,忽然啪地把奏章扔在桌上,厉声道:“可恶、当真可恶。”

    a

第682章 朝廷的失策() 
    史嵩之看了奏章,脸色也是非常难看,沉声道:“陛下,这是何人主持,竟然敢欺瞒陛下侥幸军功,当斩。”

    赵昀眉头微蹙,此事是游似建议并主导,他也是非常的赞同,由枢密院四川房主持,却没想到被史嵩之断言侥幸,不免惊讶地道:“卿家为何如此说?”

    “李易是根基浅薄,却是刚刚兴起不久,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刻,更兼他在城内外驻扎重兵,岂能是寻常所能破解?那些人什么都不懂,竟敢贸然行事,正所谓打草惊蛇,今后再行事千难万难,更让对方找到撕破面皮绝好理由。”史嵩之痛心疾首地道。

    赵昀显然没有想到,打草惊蛇意味着机会不再,撕破面皮倒是无所谓,目瞪口呆地看向孟珙。

    孟珙也觉得相当棘手,不用看奏章就明白,绝对是愚妄透顶的兵变,既然史嵩之给予否定,他却不能不跟进,当下沉声道:“李易狡诈万分,非万全准备不能成事,看来他们仓促行事,却不想被李易翻盘,恐怕对方早就有警觉了。”

    赵昀沉吟良久才长长叹息,看来真是操之过急了,把大事给耽误了,不由地把游似给恨上了,帝王心性还是发挥决定性作用,压根就没有反思过自己,是他不断催促举兵拿下李易,才造成了准备不足仓促起兵。

    “那该如何是好?”他有些慌乱没有了主张,当真是桶破了窗户纸不好办,就算他不怕李易翻脸,却怕麻烦不断,最可怕的事情是。。。。。。。

    “陛下,恐怕事情不妙,李易必然恼羞成怒,他可是占据大江上游。”史嵩之忧心忡忡地道。

    赵昀也不是傻瓜,明白最后那层遮羞布的意思,李易将毫无顾忌地展开报复,要是和蒙古人息兵罢战,甚至双方联手,那可就太可怕了,失声道:“难道他要联络虏人?”

    “陛下,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史嵩之果断地判断,他并不认为李易做不出来,任谁从大局上考虑问题,首先就是自保,为了成功绝对不择手段。

    孟珙脸色微变,似乎有些许的不忍,想要说话却看到史嵩之眼角余光,立即把到嘴的话硬生生咽下去。

    “那该如何是好?”赵昀脸色大变,可以想象李易和蒙古人联合,会给朝廷造成多大的困窘,甚至是覆灭的危机。

    史嵩之双眼精光闪烁,淡淡地道:“不过是跳梁小丑,陛下但可放心,臣必然不能让他得逞。”

    孟珙恍然大悟,这就是待价而沽,史嵩之打的个小算盘,把李易作为上位的筹码,不能不说是精明。不过,他和李易是打过交道的,甚至这位主的厉害,恐怕会弄巧成错。

    赵昀脸色稍稍好看,他也知道史嵩之的才略,当下欣慰地道:“卿家有何良策?”

    “李易有可能联系虏人,难道陛下不能暂时罢战?”史嵩之信心慢慢地道。

    赵昀闻言脸色不予,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孟珙却相当的吃惊,没想到史嵩之竟然持南北罢战,当真出乎他的意料。

    “陛下,天下事不过是夺势,罢战不过是权宜之计,打来打去谈来谈去。”史嵩之意味深长地道。

    赵昀恍然大悟,当真是龙心大悦,连兵变失利的沉闷都被扫光,看着史嵩之温和地笑道:“卿家真是中流砥柱,不错,果真不错。”

    “陛下,时下灾荒连连,恐怕虏人再次犯境。”孟珙并不看好南北罢兵,那不过是史嵩之的策略而已。

    赵昀也是不白痴傻瓜,虽说有罢兵言和的意思,却也不敢放松军备,当下说道:“武卫军分兵淮西,如何?”

    孟珙丝毫没有犹豫,朗声道:“陛下调迁,自当应命。”

    赵昀相当满意孟珙的态度,这等猛将控制在手的感觉不错,他也知道武卫军分兵淮西很为难,却也是试探对方,结果是让他满意的,至少孟珙回答的毫不迟疑。

    当孟珙陪着史嵩之出来,他隐忍到东华门才说道:“相公,朝廷做的过分了,李易并不可能联合虏人。”

    “一切皆有可能,断不可有任何大意,李易也是糊涂了,竟然敢反攻归州,哼哼。”史嵩之冷冷地笑了。

    孟珙没有再说话,只是觉得赵昀错的很离谱,史嵩之也有些高估了自己,恐怕真是进入多事之春了!

    季春时节,万物茁壮,江南大地却是一片惨淡,因蒙古军连番入侵,造成沿江军州生产的破坏,再加上天灾水患,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大规模的饥荒,终于蔓延开来,正如李易当初所断,连临安内外都发生吃人现象。

    史嵩之如愿以偿成为左丞相,接替了乔行简,赵昀为此罢黜监察御史王万,为他扫平道路,大宋朝廷形成史嵩之主内,孟珙主外的割据,甚至连叶知秋也有几分慎重。

    行在临安一片萧条,赵昀头疼不已,也顾不上蜀川了,他倒是谋划南北罢兵,哪里想到蒙古军又有集结的趋势,立即密诏孟珙火速调兵淮西加强防御,生怕蒙古人趁虚而入,暂时放弃了对蜀川的威慑,对孟璟的失利也不了了之,只是吩咐好生防御荆湖北路,不要让李易找到任何的借口。

    他却因惊慌不定没有注意,蒙古人下令动员,主要是为了对付蜀川,只是但凡征战都要正奇结合,或者是三路并进,并非专门针对朝廷。

    不过,朝廷诸公也没有办法,就算明白蒙古人针对李易,他们也没有办法,毕竟蒙古人实实在在的准备南下,往年也是年年如此,他们真的已经麻木了。

    恰当好处的是,出川的蜀川大军突然撤退,毫无迹象地放弃了巴县,更没有掠夺当地的生民和物资,这就给了别人某些瞎想,认定李易并不想和朝廷决裂,甚至正在和蒙古人作战,无法公然挑衅朝廷的尊严。

    赵昀是相当的振奋,无论是李易迫于压力主动退让,还是别的原因不甘肆意妄为,都代表着对方不愿意撕破脸,尤其是公然宣称清剿扰民盗匪,这就给了他某些脸面,正当蒙古人大军压境之际,有了缓冲的机会,让他有时间勾画。

    很可惜,赵家一贯的御下之道,给了李易一次绝佳机会,让自己失去了一次良机。

第683章 自毁长城() 
    就在李易主动示好没几天,蒙古人的行动缓慢不堪时,

    知宁国府杜范首先发起,他是谏官出身,已两任御史台监察御史,在入京述职时,当朝进谏:“陛下外有好谏之名,内有拒谏之实,天下岂有虚名可以盖实哉?”

    这是干什么?那是公开指责赵昀是个虚伪的两面派,这还了得?也就是大宋养士,赵昀脸面再挂不住,只能硬生生地忍下来,先不说只能在肚子里慰问杜范的女性先辈,面上还得温言解释。

    杜范绝对是合格的御史,绝不啻于把吐沫星子,喷了皇帝一脸的老包,他根据当下形势指出干旱,歉收,天下生民连饭都吃不上,纸币贬值严重,物价一天一个样,连行在临安内外都遍布饥民,饿死在路上的不计其数,成群结队的强盗,都公然白天在城门劫掠。

    蒙古人更是剽悍善战,京湖南路,两淮都被洗劫一空,蜀川也不被朝廷掌握,那些地方节臣制造假情报欺骗朝廷,妄图得到更大的权力,矛头直指史嵩之。

    最厉害的杀手锏,直接砸在史嵩之头上,他的枪口对准了史嵩之伯父史弥远,说史弥远阳进妾妇之小忠,阴窃君人之大柄,以声色玩好内蛊陛下之心术,而废置生杀,一切惟其意之欲为,以致纪纲陵迟,风俗颓靡,军政不修,边备废缺,凡今日之内忧外患,皆权相三十年酿成之。

    让史嵩之总揽三省枢密之印,政令不出自中枢,不出自陛下,只他史嵩之一个人说了算,这足以蛊惑天子、蛊惑天下,实在是应该罢黜的小人。

    赵昀一下子被打动了,这话恰好击打在他的软肋上,史弥远专权三十年,现在史嵩之又独当大任,哪里还有赵家天下?更何况,史嵩之坚持认为李易退却并非好事,应该针锋相对予以铲除,这就让他非常的不舒坦。

    他立即升杜范为吏部侍郎兼侍讲,走出了第一步。七月份又下了罪己诏,升杜范为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是很玩味的职务,责起草诏书,史嵩之虽可以总揽军国重事,可命令还是要形成公文,偏偏要杜范担当职事,这不明摆着狗扯羊皮闲扯淡嘛!就算你宰相,哦左右丞相再牛叉,人家中书舍人和门下给事中,说不鸟你就不鸟人,该不草诏就不,该封驳的就封。

    史嵩之本要大展手脚,制定对内安抚地方,发展农商,对外夺取蜀川,稳住防线策略。却不想平地风起,赵昀给他安置了个杜范,当真郁闷不已,锐气顿时灭了大半。

    关键是时间,朝廷的君臣不合矛盾激化,给予李易充分的时间,那就是无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