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风韵-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挫。

    不过,忽然又传来最新消息,孟珙坐镇李易的制置使司行辕,对武卫军发出官塘,为了形成统一的前线指挥,武卫军纳入四川路缘边都统制司,服从都统制呼延信的调动,这可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武卫军前方的几位重要将领纷纷质疑,要求立即停止攻势作战,大军返回求见孟珙,形势顿时不妙起来,略阳的蒙古军得到了些许喘息之机。

    战场上有暂时休整时间,那是何等的珍贵,塔海、八都鲁等人岂能放过。

    就是形势诡异万变之际,武卫军得到几个军令,放在众人眼中完全是孟珙风格的作战方式,大家才稍稍放心,没过几天刘全和爱里八都鲁抵达前线。

    相对于火爆的爱里八都鲁,刘全倒是颇为稳重,这厮是受了伤不假却不致命,勉强能够骑马奔波,他抵达就召集踏白军、左右军的统制官,解释了谣言的真实性,郑重地说道:“宣抚自愿和制阃达成谅解,全是为了抗击蒙古人大局,我们必须服从呼延都统制帅令,齐心协力击败虏人。”

    “归属都统制司,他们牺牲我们如何是好?”

    “难道制阃挟持宣抚有恃无恐?”

    “既然归属四川缘边都统制司,那为何还是我们孤军奋战,不见他们进入沔州?”

    “为何宣抚不来前方节制大军?”

    “制阃还要服从宣抚的节制。”

    问题相当的尖锐,大家都是统制官级别的大将,风里来雨里去,个个都是老狐狸,岂能看不出里面的道道。

    刘全颇为头疼,他对李易也是恨之入骨,更是惧怕到非常,想到临行时孟珙的谆谆告诫,不得不虎下脸面,厉声道:“宣抚为制阃所制,他们却还是为了大局,有令,呼延都统制有意偏袒,你们可以据理力争,却不得不擅自违抗军令。”

    “那败了虏人之后,该如何是好?”

    这是最尖锐的问题,外患结束就是清除异己的时刻,李易能容忍武卫军驻扎蜀川?能够让孟珙依然是宣抚使压他一头?蜀川大军人多势众,真的发生冲突如何是好?这些人自然能想到,不然也不配在武卫军成为统制官了!

    刘全不能不承认这些威胁的现实性,他却无法去回答,现在连孟珙都在李易手上,你又能泛起什么浪花?只能强硬地说道:“现在当务之急是打退虏人,不是说内讧的时候,至于你们那些担忧,宣抚早就了然在胸。”说着话,双目盯着众人,一字一句地道:“战时,齐心协力。”

    话说到这份上,众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既然大方向定下来,李易算是基本完成对蜀川力量整合,以宣抚司和制置使司名义发出联合官塘,下令全军进入反攻阶段,数万宋军将士气势汹汹,从不同战线向褒城扑去。

    西线,蒙古大将昆布哈和汪世显寸步难行,师老无功不得不向西汉水集结,希望能牵制利州西路的宋军。

    凤州也传来捷报,王柏率军奇袭梁泉成功,一举击溃近万蒙古军,斩首三千级,占据梁泉县城获得大量军资,并展开对黄牛堡的攻势,一旦拿下关城,将对沔州形成关门打狗的局面,引发蒙古军决死反击。

    沔州境内也是热火朝天,呼延信亲自靠前节制,云骑军主力和宣毅军进入战场,背嵬军主力也开始进入。

    蒙古军并不十分担心,仙人关通道还掌握在手,他们就不会担忧退路,大不了凭借强悍力量冲出去,他们这个信心。

    最帅的是云骑军奔袭,王孝仁率两千六百骑通过崎岖的山路,突然出现在石门,让守军绝对没有反应过来,结果是相当想当然的,粮草大半被焚毁,冲天大火造成了狂风肆虐,让人连靠近都不能。

    马军也趁着大火再次发动追杀,蒙古军军心散乱,再也没有恋战的心思,伴随几个千户长的相继战死,士卒根本就没有抵抗信心,再也无法遏制云骑军的汹涌气势。

    粮草的被焚毁,造成汇聚沔州蒙古军的惊慌,塔海与按竺迩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不怕宋军对沔州形成合围,那样正好能够捕捉对方主力,可是粮草被焚毁那事就大了,没有吃喝人怎么打仗?古往今来多少惨败无不是断粮造成的,他们可不是纵横天下的十余万马军,大量步卒需要粮草供给。

    既然无法相持下去,蒙古军只能选择决战,还是在不利形势下的反扑,双方爆发了前哨战。

    李易敏锐地把握到机会,采纳孟珙建议再次前移,几乎抵达了略阳城下节制大军,甚至抽调了神机军全军和阆州前军主力参战,连当地的民众也被武装起来,忠孝军自然也投入了战场,作为侧翼掩护的存在。

    蒙古军实在有些发憷,剩余的粮食不多了,蜀川大军的战斗力,给他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再加上令人畏惧的京湖大军,连塔海与按竺迩都有些挠头了,只能命令八都鲁死战。

    连续十三天来,两军历经六场血战,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双方死伤累累,无论是塔海还是李易,都进了最大的努力,各自抵达前线指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无论是李易还是呼延信,都没有把武卫军当成炮灰,而是正正经经地安排战事。

    武卫军是伤亡不小,孟璋、刘全等人也毫无怨言,毕竟是两军主力的血战,呼延信的配置并无不妥,将士伤亡很大那是职责所在,必须要和蒙古军血战,还是要遮断马军作战,没有伤亡那简直就是扯淡。

    那么多天的作战让他们相信,李易是真心实意和孟珙配合,至少没有拿他们当炮灰使用。

    “明天,将是我们最后一战,给各军将士传令,人人都有酒肉,大家吃个饱好好厮杀。”李易下达了军令,让终将是扫除恐惧和哀伤。

    (本章完)

第607章 请宣抚回去() 
    同时,塔海也做了战前动员,宣布全军说道:“生死存亡关系此战,诸位多努力。”

    双方是利马坚兵蓄势待发,各部营寨灯火连天,不少人都在磨利兵仗,准备明天的战事。

    这些天来,经过近距离的接触,李易对孟珙的军事指挥才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不能不由衷叹息名将非浪得虚名,每个青史留名的人必然有其长处。哪怕是所为纸上谈兵的赵括,不能不说换成当时综合国力而言,赵军不进取也只能等死,悲剧的是对方遇到了白起。

    “老六,明天我将率军支撑三个时辰,放心。”王孝仁吸了口气,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按照作战计划,他将率三个叠阵坚守正面战场,把蒙古军主力死死拖住,这就需要承受马军疯狂的冲击,三个时辰是绝对艰难的,或许会全军覆没。

    “二哥不必气馁,或许用不到三个时辰。”李易自然不会让王孝仁战死,就算正面坚持干系全局。

    叶知秋看了眼李易,沉重地道:“学士,有得必有失,生死存亡就在天意,断不可强求改变。”

    李易沉默良久,逐渐意识到叶知秋的意图,要顾全大局,着眼整个战场的态势,决不能为了照顾兄弟安全,擅自修改大军作战,王孝仁能否坚持得住,就看对方对策运气了,哪怕全军覆没也是值得的。

    历史上被称为褒水之战的战役,终究是打响了!

    李易把蜀川大军分成五个进攻阵地,旋即对蒙古军发动大规模反击,两军首先在褒水东遭遇,王孝仁率七千余人迅速扎下阵脚,形成三个叠阵相互配合死守。

    蒙古军两个万户队不断冲击,试图拿下这三个叠阵,把李易整个阵地的正面撕开。

    蜀川大军相继投入战场,连背嵬军也以三千骑投入战斗,形成了某个肚里的战场,就在褒水西牵制大量蒙古军。

    李易坐镇中军大寨,始终掌握羽林军未投入战场,哪怕前方频频告急,他也没有把这支部队投入战场。

    武卫军负责独立的战场,万余人结成连环军阵,他们打的较为轻松,因为在略阳县城附近,蒙古军相对处于防御状态,主要是防备武卫军和忠孝军会合。

    双方激战一天一夜,竟然不分胜负,夜半时分依旧在作战,当然很多部队就地休整,只是那些偏师相互进攻。

    到了第二天,两军都打的颇为疲惫,双方都有生军投入战场,塔海更是在正面投入两万余正规军,外加汉军和那可儿两三万人,给王孝仁造成极大的压力。

    开始就是当头炮,上万步跋正面推进,不断挤压宣毅军主力的活动空间,马军也开始两翼包抄,不断斩断宣毅军和外面部队的联系。部分步跋不断渗透三个军阵中间,竭力建立隔断性阵地。

    上官昭却遇到了极大的危险,忠孝军出动了五千人,遭遇蒙古军数千马军的轮番冲击,他想要和武卫军会合,却哪里能够冲的出去!步军军阵被马军所压制。

    从昨天到今天毫无休息,八都鲁铁了心要先灭宋军一部,恰当好处地选择了最弱的存在。终于,在外无援军内伤惨重的绝境下,这支忠孝军再也无力坚持下去,几处阵地相继失守,上官昭再也不能有效控制全军,不得不下令各部自行突围,军心溃散到了极点。

    当上官昭全军覆没消息传来,对于宋军的打击相当严酷,武卫军也显得力不从心,只有蜀川大军依旧在坚持,李易、呼延信、王孝仁、在各自阵地上奋战。

    “难道官人还不发兵,坐视我们全军覆没不成。”忠孝军分成两个部分,上官昭率主力参加会战,南玥节制三千余人支援,她数次要杀进去营救上官昭,却被蒙古军所阻拦,当听到全军溃散的消息,真的对李易恼怒了。

    阆州右军六千将士形成正面战场的后方,他们也遭遇蒙古军的压力,同样宣毅军一部在右翼支撑,让王孝仁能够放心后方,保持能够得到物质援助。

    云骑军则在战场左翼活动,支持背嵬军的战斗,同样钳制蒙古军精锐的马军,李易仍然不投入羽林军。

    “学士,我觉得也是时候了!”当忠孝军上官昭部全军覆没消息传来,铁石心肠的叶知秋悠悠地叹息。

    李易面无表情,依旧通观着战场,淡淡地道:“虏人可曾疲惫?”

    “现在是谁占先机,谁就能取得胜利时刻,学士断不可犹豫不决。”叶知秋知道李易等待蒙古军的颓势,却并不能全然认同,只要有镇压级别的生军迂回,蒙古军也无法抗拒,友军是可以牺牲的,却不是随意牺牲的。

    “不知道老十现在到哪里了!”李易仰望烟尘滚滚的战场,王柏能否及时赶到,的确干系战事的成败。

    叶知秋没有回答,按照计划来说,在黄牛堡一线的王柏、明皓在梅殷留驻情况下,率主力回援沔州主战场,算算时间也应该到了,难怪李易有些心急气躁。

    “并非忠孝军无能,虏人也是经验老道,知道柿子捡软的捏。”李易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是巧合而已,还有武卫军在侧翼坚持,正面还不至于崩溃,现在是羽林军迂回的时候了,就算南下大军不到,也能扭转战局。”叶知秋坚持地道。按照计划来说,王柏到达石门一线时,羽林军出动迂回蒙古军侧翼,在石门和略阳之间会合,切断蒙古军前后军之间联系,奠定胜利的基础。

    现在,王柏尚未抵达,就现在战场态势来看,羽林军出动也能扭转战局,最起码能够继续相持下去,两害相权取其轻,起码在王柏抵达前能够稳住局势。

    “先生还是认为羽林军出击?”李易转首看向叶知秋。

    叶知秋轻轻颔首,坚定地道:“出击。”

    “也罢,羽林军分成两路,千人加强南尚言的后方,避免忠孝军崩溃,四千骑按计划出击。”李易说话时稍加犹豫,决然道:“请宣抚回归本军,务必给我守住。”

    闻言,叶知秋脸色稍变,很不悦地看向李易。

    (本章完)

第608章 形势危急() 
    “学士要考虑好了。”叶知秋慎重地说道。要知道孟珙实际等同软禁状态,真的放归本军入龙入大海,想再次拿下就难上加难了,还有可能被对方反手打击。

    “先生不用多虑,我自有主张。”李易选择了用孟珙节制武卫军,也只有身经百战的孟珙,能够为他争取时间。

    战场上,随着忠孝军上官昭部的溃散,南玥的处境也相当危险,武卫军兵多将广却战场太独立了,几乎相当于孤军,蒙古军摧毁上官昭的主力,自然把矛头对准了武卫军,要真的武卫军溃散了,当王柏还未赶到的情况下,他真有可能被击败。

    把羽林军分兵出击,也是万般无奈的选择,随着局势的恶化,不能再苛求胜利了,先稳住阵脚争取平局为上,放归孟珙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失败的话连蜀川都没了。至于对方不会不会反手,他还是有相当自信的,外部压力大于内部矛盾,孟珙绝非三心二意的小人,他们之间的争斗要放在击败蒙古军之后。

    很显然,叶知秋也深明其中道理,并没有刻意的阻拦,而是默默无语地紧张算计利弊。

    孟珙显然是很意外,尤其是面对不在意的李易,甚至生起了淡淡地疑惑。

    “宣抚,忠孝军上官昭部被重创,南尚言现在陷入危机,武卫军和大军联系几乎被切断,还要宣抚支撑大局。”李易没有任何的掩饰,三言两语就把严重性说了出来,这就是他们再次合作的基础,没有半点讨价还价余地,大家是一根线上的蚂蚱,失败了谁也跑不掉。

    孟珙立即察觉形势不妙,按照战前的会战兵力部署,恐怕试下态势急转直下,骇然道:“南尚言部若溃退,我武卫军将被彻底孤立,制阃就算当机立断,也要失去大安。”下面的话没有说出口,要真的被击败了,恐怕蒙古军会直抵剑阁扣关,到那时可真是不妙了!

    李易不免苦笑,武卫军要真被击溃了,就算他能抗住蒙古军的打击,徐徐撤离战场,也是无法阻挡对方南下的势头,放弃大安势在必行,有可能要退到剑阁一线防御,甚至可能受不住剑阁。

    孟珙也不墨迹,利害得失他是明白的,现在正是合力破敌的关键时刻,绝不能以内部利益得失来衡量,立即说道:“备马。”

    “我以羽林千骑护送。”李易相当大气地表态,既然要增援南玥,顺带着保护孟珙也是人情。

    孟珙自然没有拒绝,武卫军的形势很危险,几条通道随时都有可能被切断,没有武装护卫是极度危险的。

    自马队卷着烟尘而去,叶知秋忽然细声说道:“羽林军沿着褒水逆流而上。”

    李易听在耳中咧咧嘴,颇为吃惊地看了眼叶知秋,稍加沉吟才面色犹豫地点了点头,正色道:“现在,要维系战场态势。”

    “学士所言甚善!”叶知秋满意地笑了。

    孟珙不愧是机动防御战大师,他抵达忠孝军的战场,并没有直接去武卫军,而是直接面见南玥陈述利害。

    “形势危在旦夕,尚言要火速聚兵向武卫军靠拢,才能得到一线生机。”

    南玥相当的犹豫,她要是真把兵力向东转移,将会把阆州右军的暴露给蒙古军,两军还会被彻底的割裂。

    “现在,尚言无论如何挡不住虏人,于其再次败亡不如你我合兵,汇集力量牵制虏人,为制阃争取转进时机。”孟珙的眼光很犀利,乱局下敏锐地察觉机会,就算两军被蒙古军切断,只要能够保住忠孝军会合武卫军,他们依然有自保的能力,李易也不会轻易被蒙古军打垮。

    稍纵即逝的战机,往往就在进退之间,既然不可避免的危局出现,何不主动收缩力量伺机再动。

    南玥沉吟片刻,总算是清晰看到危机局势,再不撤退必然会引起忠孝军全军覆没,这点家底子真心不容易啊!他的目光转向郑臣,决然道:“独眼,你要怎样?”

    统率这支羽林军的正是郑臣,他也算是李易的次等核心人物,自然能够战时节制某部。他本就在忠孝军潜伏,自然对南玥有某种精神上的压迫感,再想孟珙说的也不错,忠孝军留在要冲承受对方孟珙,不如何武卫军会合自保,当下谨慎地说道:“二姐,宣抚之言甚善,事不宜迟。”

    南玥深深看了眼郑臣,感触地说道:“跟我们一起。”

    “不用,我要牵制虏人,减轻阆州右军的压力。”郑臣赞同南玥和孟珙合兵,却不代表他会跟随,毕竟上千羽林骑,放到战场上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要没有机动力量骚扰蒙古军,恐怕阆州右军承受的压力巨大,搞不好会被敌人击溃,直接让主力侧翼遭到危险。

    南玥不由地摇头苦笑,沉重地道:“你倒是忠贞不二。”

    郑臣老脸微红,躬身作揖道:“二姐,各为其主,那年多有得罪了!”

    “无妨,只要你为家国。”南玥很大度地摆了摆手,有些事早就放开了,再多计较显得小家子气,又看向孟珙说道:“宣抚,可以了。”

    孟珙对郑臣留下也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