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风韵-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等阿都剌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大枪再次挂着劲风,向他的头顶狠狠地砸下。

    阿都剌也是一个猛人,直接来个硬碰硬,狼牙棒上扬以猛力挡开大枪,两马相错间,趁着叶开来不及抽回大枪,忽然弃去狼牙棒,拔出马刀拦腰斩去。

    毒辣的刀锋,几乎一击必杀,叶开大惊怒吼,来不及回枪,便用枪梢向侧头砸去,完全是两败俱伤的拼命打法。

    阿都剌官居万户长,自然珍惜自家性命,急忙收刀俯身躲过呼啸的枪杆,却被扫中头盔,知觉脖颈剧痛,灰缨被枪杆一击斩落,两骑错开后,他大为惊怒,吼道:“我誓杀你。”

    叶开也松了口气,因他的拼命打法,阿都剌的刀锋减弱,从护甲肋部划过,精良的瘊子甲救了他一命,仅留下一道浅浅的刀痕,皮肉一阵刮痛。

    他调转马头,二话不说又是一记,阿都剌亦是回马抡刀斩杀,却不想叶开躲过一刀,并不用枪攻击人。

    (本章完)

第573章 碧血苍天() 
    就在阿都剌感到有些诧异时,却听战马嘶声,马臀的皮甲被大枪划开尺许血口,战马疼得咆哮又蹦又跳,让他一阵手忙脚乱,控制不了战马。

    叶开一阵阴笑,大枪横扫,击中阿都剌左臂披膊,但听喀嚓”一声,皮甲上的铁叶碎裂,阿都剌惨叫落马。

    就当阿都剌挣扎起要起来时,叶开已再次调转马头,以一个雷霆压顶之势,大枪当头砸下。

    阿都剌尚未反应过来,便眼睁睁看着大枪砸在头盔上,眼前一黑,顿时失去了所有的知觉,脑浆都出来了!

    “万户长。。。。。。”

    叶开又击杀两名跟随骑兵,才知道杀了对方万户长,不禁大喜,吼道:“虏人万户长被本将杀了,兄弟们,冲上去,狠狠的杀。”

    宋军重骑兵和轻装步跋子士气大振,呼啸着奔涌挺进,蒙古军重骑兵闻万户长战死,顿时丧失战斗的勇气。

    此时,蒙古军迂回马队,展开对宋军左翼的进攻,从战术上说,蒙古军完成完成迂回,正面战场宋军虽形成优势,却未将蒙古军击溃,形势万分危急,一个不慎将遗恨千古。

    “后面,就是千万蜀川父老,我们退无可退,唯有死战,杀出一线生机。”李易脸色沉凝,传出这道彰显千古的军令。

    处于左翼的是八千步跋子和云骑军,由吴天佑节制,六千蒙古军骑兵突然在背后出现,虽宋军有心理准备,甚至部署了警戒部队,却还是无法遏制蒙古军的冲杀,毕竟是六千骑兵。

    一旦左翼被攻破,将会造成全局被动,蒙古军在人数上占据主动,又随时可从兴元府调动万骑参战,宋军必败无疑。

    “却不知此时,东方先生到何处了!”李易做好了最后出击准备,一切都在预料中。

    但是预料是预料,实战是另一码事,战场是充满偶然的领域,预料再准确,计划再严谨,或许是一个失误,也或许对方一个恰巧,将会断送整个战局。

    李易与叶知秋预料到塔海的战术迂回,却认为对方要袭取阳平,少部牵制他,所以才留重兵于阳平,当然也未曾放松给两翼的警戒,却还是遭遇重兵袭击,形势不容乐观。

    该用的战术,都用出来了,已经到了他必需亲自出战的时候了,成败维系谁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可惜他已无兵可调。

    为此,他决定一旦左翼有变,中军剩余数千人,组成防线挡住蒙古军骑兵,右翼全部压上,奋力一搏,他将亲自披挂上阵。

    大军主帅,率队冲锋,只能是到了最危急时刻!

    左翼,一场艰难的血战不可避免,云骑军已分出三营前伸,担任全军游击,驻守左翼仅两千骑。

    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蒙古军马队,吴天佑并未有畏惧,虽然他性格豪爽,举止粗狂,却不是傻子,左翼的崩溃将导致大军和营寨失去联系,全军将被向南压缩,被蒙古人分割歼灭。

    判断形势后一面组织马队,一面向李易示警,他要组织一场强有力的反击,稳住步军阵线,完成军阵的变向。

    “跟我来。”吴天佑索性抛弃头盔,率骑兵迎头冲上。

    云骑军乃李易原从九大主力之一,有着自己的骄傲,面对数倍的蒙古军骑兵,必死的冲锋,他们仍然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天地间巨雷滚滚、声若雷霆,大有风云突变、天地惊恐的意味。

    由于宋军反击委实犀利,一点前奏也没有,出乎蒙古军万户长阿儿浑的意料,根本来不及让出空间,保持本军的机动性,被宋军一拥而上,乱战一团。

    两支轻骑兵又违背作战原则,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厮杀。瞬息间,两股疯狂涌动地洪流狂暴地撞击在一起。弯刀互斫,金戈交错,有若千万道光轮急旋;长缨奔腾,有若无数怒龙咆哮,到处是鲜血怒溅、残肢纷飞,惨叫声不绝于耳。

    吴天佑飞马冲入蒙古军人群,一把精钢长刀,闪过一道有力的弧线,将一名蒙古军百户长连人带甲劈成两段,引的四周蒙古军骑兵个个惊秫,惊恐万状。

    他大声高呼,不断突进,长刀挥动,一时间银光乱闪,刀气纵横,所遇蒙古军骑兵无一合之敌,纷纷被锋利绝伦的刀刃,无情地斩落马下,个个都是衣甲尽裂,残肢断臂,死状异常惨烈。

    不消片刻,他的黑漆山纹甲,被便鲜血染成了紫褐色,护臂上、刀面上,丁丁点点地沾满了内脏碎屑,犹若地狱阿修罗。

    蒙古军骑兵肆意冲杀,宋军骑兵顽强突击。蒙古军要击溃宋军马队,尽快对宋军左翼发动攻势,以配合主力歼灭宋军中军,宋军骑兵绝无退路,他们身后是八千正在变阵的步跋子,一旦坚持不住,蒙古军骑兵蜂拥而上,势必造成大溃败。

    只有用自己的头颅,为袍泽争取时间,很悲壮,又极为无奈,两千对六千,他们不是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以四百打八千。但是,战争永远充满偶然性,当担负游击的三千云骑军,正从东向左翼赶来,仍不足以改变战局,偶然性还是发生了。

    吴天佑一边厮杀,一边怒吼,锐不可挡地突入相当的纵深,他抬头看时,却见蒙古军万户长旗号,不禁大喜,环顾左右十余骑,道:“随我断他帅旗。”

    言罢,策马咆哮着杀过去,一把被染血的长刀,尽情收割沿途的生命。

    阿儿浑很憋屈,哪有这种打法,轻骑兵利在机动,以弓箭射杀敌人,面对面贴身肉搏,也只有率队冲锋的宋将,才能想得出来,真他娘地蠢蛋。

    眼看一名披头散发的红袍大将,策马向他杀来,不禁吓了一跳,对方竟打到他帅旗百步内,简直在打他的脸,当即也手持长枪迎了上来。

    双方激烈地碰撞,钢刀和大枪剧烈摩擦、撞击迸射出炽烈地火星,发出令人牙酸的异响。

    “再吃我一刀。”吴天佑见阿儿浑接下他一刀,胸中战意大起,????不由分说长刀翻滚、旋起一团炽热的劲风,带起一道精光四射的光弧,劈向阿儿浑胸膛而来。

    (本章完)

第574章 兄弟重创() 
    阿儿浑哇哇怪叫,毫不示弱挺枪急刺,骄阳下枪尖寒光闪闪,犹如吐信毒蛇。

    “嘡啷”一声巨响,却见长刀急旋,卷在大枪枪杆上,顺势向对方斩来,劲头是相当的浑厚有力。

    长刀还能这么玩!阿儿浑惊讶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不得不放弃大枪,腿上用力夹动战马,一边又去抽刀,减小至慌乱到了尴尬的程度。

    “纳命来。”吴天佑大喝一声,长刀力道不减,对着脖颈斩下。“扑”地一声利刃割肉声,在蒙古军那些马军将士目瞪口呆中,阿儿浑的脑袋飞向半空,划了一道完美的弧线,重重滚落在马蹄下,无头的尸体仍在马鞍上,断颈的鲜血喷出尺许高,任由战马带走,左右的人都惊呆了!

    吴天佑并不理会眼红的蒙古军骑兵,他的目光放在了帅旗上,只要砍倒帅旗,蒙古军马队将陷入无人指挥的尴尬境地,最终各千户长只能各自为战,现在可是大好的机会,绝不容许错过!

    他不待身后马军跟上,便自催马向数十步外的帅旗而去,一把长刀那是一个光轮四射、刀风纵横一丈半之内,蒙古军那些骑兵无不尸横滚滚,残肢断臂漫天飞舞,端地是凶悍无比,如同天神下凡。

    数十步,仅仅几个呼吸,吴天佑如同一道惊虹,蒙古军挚旗尚未回过味来,便被连人带旗一刀斩成两断,血雨顿时溅了他的满身赤红,尚未等他回过身来,身前身后又有数十名蒙古军骑兵围将上,这些都是真正的勇士,最早醒悟过来。

    吴天佑左右开刀,大杀特杀,直杀得血雾弥漫,连孔武有力的中军千户长,也被他从头到裆劈为两片,血淋淋的尸体让滕触目惊心。

    蒙古军帅旗轰倒,号角手也被斩杀,失去了统一指挥,宋军的马军将士士气大振,纷纷高呼着奋勇而上。

    却不想,“噗嗤”,一支流矢电射般正中吴天佑胸口,撕裂他胸前的重甲,十余步距离强弩射击,即便是瘊子甲也无能为力。胸口绽放出一朵血花,如其来的剧痛令他摔落马下,是右胸,还好是右胸!

    最近的宋军骑兵还有二十余步,眼看他们的大帅被弩箭袭击落马,却又是那么的无能为力,无奈地看着十余名蒙古军骑兵蜂拥而上。

    战斗仍在继续,但蒙古军几乎大势已去,三千羽林由右翼杀出,蒙古军再也坚持不住。塔海放出剩余的数千骑,养他惊诧的是,三千羽林如三千猛虎,打的蒙古军骑兵节节败退,几乎溃不成军。

    “什么?你再说一遍。”李易简直不敢相信,吴天佑重伤不知生死!他惊的身形晃了晃,险些摔落马下,好不容易扶住马鞍。

    吴天佑的英勇,斩杀万户长阿儿浑,六千蒙古军精骑失去指挥,无法快速退出战场,让回援的云翼军协同阆州都统制司步军实施了合围,好一场惨烈厮杀,云骑军激愤于吴天佑被袭击生死未卜,下手毫不留情,一个俘虏也不留,六千蒙古军骑兵陷入混战死伤惨重。

    “学士,时下非痛心之时。”李慕白知李易重义,吴天佑不知生死,此时却非悲痛之际。

    李易强忍一口闷气,闭目咬牙低吟,旋即懵睁双目,恨恨地道:“全军出动,拿下虏人营寨,有敢退后者,斩。”

    宋军全线出击,步跋子以营为单位,相互掩护,交替进攻,神机军在后进行火力支援。

    数万蒙古军竟被宋军打的节节败退,云骑军以气壮山河之势,直接击溃蒙古军右翼阻拦,完成了对其后背的迂回。至此,塔海意识到败局已定,他已无力回天,只能下令总退却,希望还能守住及个营寨,为撤退到鸡冠隘争取时间。

    但李易岂能善罢甘休,陈敏率羽林军马队,直接越过蒙古军首夺中军营寨砍倒帅旗。

    眼睁睁看着宋军迎面扑来,塔海被惊的魂飞魄散,根本就稳不住阵脚,不得不率军退入回回寨,蒙古军有组织的大规模作战,已经不可能实现,各万户队只能各自为战。

    这一刻,人的生命就像稻草一样,真的是一文不值,战争之惨烈和无情得到充分展现。

    惨烈地战斗,一直打到傍晚时分,才算基本停止,小小的大安谷地尸横枕籍数以万计,到处都是一摊摊地血迹,一断断的残肢,那可怕而血腥的景象,即便是最可怕的地狱亦不过如此。

    夕阳斜照中的余烟袅袅,刺鼻的血腥气四处飘荡,无数失去主人的战马,兀自还在主人的尸体旁恋恋不舍的留连,似乎在期望着主人能够重新醒来。

    夜间,双方的军事行动仍未结束,攻伐不断,宋军是趁胜绝给蒙古军喘息之机,蒙古军马队被击溃,残余部队短时间无力汇集,只能困守营寨,等待援兵。

    “这场仗打的蹊跷,完全出乎我意料,若非四哥勇猛,今日败亡是我。”望着抢回来吴天佑,那斑驳的刀痕,用粗麻线缝起来的伤口,整个人是昏迷不醒,却不知是生是死!这个时代可没有抗生素,只能凭借身体素质硬抗,李易心情是沉重的,忽然转身望着李慕白,厉声道:“要加紧攻势,决不能放过其残部。”

    夜色茫茫中战场,战斗与救治伤患同步进行,这一仗太惨烈了,马军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尽管李易有心理准备,也心痛不已,有些接受不了。

    才刚刚开始,十三兄弟便已折了两人,不论吴天佑是兄弟,仅论地位是蜀川大军的猛将,核心集团的主将可谓惨烈。

    李慕白点了点头,沉声道:“各军森然,正由陈都校节制,轮番攻撼,虏人如惊弓之鸟。”

    不错,塔海遭到惨败,精锐的马队被打散,重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其他骑兵不是被围歼,就是散落各处无法短时间汇集。出战的几个步军万户队,回来不到三成,仅剩下六万余人,却在三四万宋军的猛攻下,龟缩在营寨里惊惶不安,被一个又一个地吃掉。

    完全再现当年,阔端被曹友闻攻伐的场景,却毫无还手之力,明明兵力具有优势,却不得不忍气吞声,被人按着头皮打,当真的憋屈万分。

    (本章完)

第575章 同室异心() 
    能有什么办法?两万马军损失三四成,其余的被打的七零八落,到现在还无法收拢,一些千户队甚至向东逃窜,完全丧失了斗志。

    更可惜的是,昆布哈、汪世显被呼延信所阻,不可能轻兵抵达大安,解救他于危难之中,塔海相当的憋屈。

    李易点了点头,叹道:“当年,我初来蜀川,适逢虏人南侵。大安一战,在鸡冠隘以三十九骑薄阵,生还十三人义结金兰,生死与共,却不想短短数年见,去了三哥,四哥又生死未卜!”

    李慕白体味李易内心痛苦,丧失结义兄弟,他也无法劝慰,只得道:“上官将军殉国,却虽死犹生,吴太尉力战重伤,他却拯救了蜀川大军,千万黎民由他而生。”

    李易惨然地笑了笑,是啊!逝者已矣,活着的人仍需奋斗,至于吴天佑只能看天意了!如今,蒙古军虽败却仍保持很大的优势,蜀川局势并不明朗,若对方主动退却,他反倒不好办了,禁不住眉头紧蹙。

    “学士,可是在担忧行兴元府?”

    李易怔了怔神,沉吟半响方才慢慢颔首。

    李慕白脸色阴沉,双目闪烁,似乎在滴水。

    夜,皎月当空,依稀烟尘滚滚,大安的谷地内,到处是奔腾的马蹄声,到处是厮杀的呐喊声,到处是悲惨的哀嚎声。

    蒙古军袭击阳平的四千骑,在饶勤严阵以待下,撞了个头破血流,最终不得不返身进攻李易。却不想,塔海早已兵败,严阵以待的羽林郎和背嵬军、云骑军给予这支蒙古军马队致命一击。

    丑时,宋军上万步跋和数千骑完成合围,直接让两个千户队下马投降,其余人众分路突围,要么战死,要么逃脱生天。在狭小的大安谷地内,汇集十余万大军,几乎没有马队的回旋余地,这些蒙古军的马军颇为悲剧,尚未发挥应有作用,便早早地谢幕。

    黎明时分,整个战场渐出分晓,蒙古军骑兵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塔海意识到事不可为,若再纠缠下去,数万步军将被宋军分割吃掉。仅一天便毁去数月的准备,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再不走就分文不剩了。

    他还也很光棍,立即组织撤军,残余的蒙古军马军组织一次又一次的反击,掩护主力向鸡冠隘撤退。

    出人意料的人,李易对塔海并不感兴趣,而是组织兵力围剿蒙古军马军,任由其数万残兵与刘嶷会合,一同撤入兴元府。

    李易得到军报,仅淡然地说了句:“知道了。”

    是日,云骑军前军北上沔州,归王柏节制,李易率背嵬、羽林、神机三军并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州郡兵及十三指挥预备军,共计三万余人缓缓开进,由鸡冠隘进驻兴元府。

    按竺迩撤去对中梁山的围困,收缩兵力至褒城一线与塔海会合,蒙古军兵力恢复到七万余,其中马军近两万余,声势倒是复震。

    当然,孟珙和忠孝军并未毫无作为,当按竺迩退却之际,孟珙与南玥发动一场攻势,歼灭五千蒙古军,却都是些汉军。

    西线,呼延信进取不足、守成有余,昆布哈、汪世显数次寻求决战,宋军却谨守关防,时时以小队袭击蒙古军辎重,令近八万蒙古军将士疲于奔命,师老无功。

    一支未曾参战的云翼军并三千汉州军,并未作为生力军,而是直驱中梁山,进驻南郑县境内。

    宋军主力拿下西县,兵抵沔水与蒙古军对持,战局似乎处于僵局,让人看着有点奇怪。

    就在宋军主力大军后方,李易率文封的宿卫并八百羽林浚将士,结成一个不起眼的小营寨。

    “学士,数万大军留给饶勤、陈敏二人,似乎有些不妥。”不显眼的小军帐内,李易盘膝而坐毡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