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风韵-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

第498章 入夜() 
    南玥也是经历良多的女子,绝非那些所谓才女能比拟,立即明白了李易的意思。

    不错,李易是曾经投奔蒙古人不假,那也是形势所迫,说到底是保护了近千万蜀民,这点任谁也不能否认,哪怕是让朝廷损兵折将,那叫不得已而为之。如今,以数万大军驱逐蒙古人,收复了四路数十军州,可以说是震动了整个朝野,这个时候朝廷还真不好用强。

    你说人家拥兵自重,没有重兵怎能驱逐蒙古人?要说各地武官都拥有重兵,光是鄂州都统制司就有八万大军,你要敢给裁撤了,拿什么抵抗蒙古人的狂澜?

    话又说回来了,朝廷真的动李易,不仅会让各地大将心生忌惮,还会让那些豪杰心灰意冷,忍辱负重数年的结局,竟然是狡兔死走狗烹,这比当年岳飞事影响还要大,足以让朝廷失去天下豪杰之心。

    “你愿意失去所有?”她也是冰雪聪明,很快意识到可能的结局,哪怕吴蓝山咬牙切齿,也不可能让朝廷杀人。

    “我本来就一无所有,谈何失去?”李易风淡云轻地笑了,再次斟满酒昂首喝下去。

    南玥黛眉紧蹙,不免被这句有着沧桑凄凉风韵的话触动,深深看了眼李易低声道:“难道你愿束手待毙?”

    “做个道门闲散道人也很不错,呵呵。”李易抬首看了眼南玥,发出了真挚地微笑,眼角深处却掠过些许苦涩。

    城内,普济寺外胡同里一处,月光洒下,格外阴森。

    文封阴沉着脸,浑身上下透着逼人的杀气,面对身穿玄衣的韩老三,冷冷地道:“做的很不错,今晚还要加把火,做一场大买卖,定要彻底分散临安府注意力,明日兄弟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责。”

    韩老三嘿嘿一笑,不以为然地道:“放心,干这行,轻车熟路。”他在市井草莽间结交不少豪杰,再说这年月日子不好过,铤而走险的人越发多了,只要有钱赚谁不去干。

    “嗯,越乱越好。”文封向韩老三投去赞赏目光,稍有犹豫,又道:“有没有希望,把监舍中的兄弟一并救出。”

    那韩老三沉默五六息功夫,神色决然道:“如此,二哥出城机会将会少三成。”

    文封摇了摇头,眼角闪过痛苦之色,转身向巷内走去,道:“我也去杀杀人。”

    是夜,临安府、临安县的公人,简直是风声鹤唳,连续三家大户被人打劫,甚至连杀三名赶到的公人,大户的细软被劫掠一空,盗匪真是猖狂至极,敢在天子脚下肆意为害。

    临安府缉捕使臣判断,这绝对是流民所为,而是有组织的大盗行径,应调集铺卒严加防范,驱逐流民出城。

    赵与勤正为李易事发愁,却又摊上这档破事,哪有心情去深思,索性连夜写了奏章,打算明日禀报,请赵昀许殿前司派兵,协助临安府把城内流民迁出城外。

    次日,赵昀传旨召见吴蓝山,并对南玥进行嘉奖,显然发出了明确信号,李易之事要做定论。明眼人立即意识到,无论如何李易都过不了这关,至少要被留在临安。

    “官家此举太过份了,好歹,李易也是忍辱负重,一举光复蜀川。”

    “说你不读书,还真不冤枉。李易隐瞒兵马,欺君罔上又包藏祸心,你想想,若是你手握雄兵十万,占据天府之国,朝廷令行不止,任谁还能让你活下去。”

    “狗屁,我只知道,当年大安惨败,蜀川必将千里赤地,李易却与虏人周旋,让两路免于屠戮。岂不闻,蜀川传出的消息,成都府得李易力保方才免于屠城,各军州大半保下休养生息,不少人家感恩,甚至给李易立长生牌位。”

    “真乃愚不可及,正是因李易手握重兵,又得到蜀民拥戴,这才是他取死之道。”

    “如此忠臣义士,难道朝廷又要出风波亭冤案,朝廷今日大张旗鼓封赐吴蓝山,李易却被看押临安府,亦无理由,也无罪名,要真是莫须有,也见怪不怪。”

    “如此,朝廷失去豪杰之心。”

    “你二人都是屁话,李易虎狼之心,不除之,蜀川将不复朝廷所有。”

    “你放的才是屁,虏人南侵在即,蜀川大军若无李易,如何节制御敌,难道为了莫须有,真要再现风波亭,再出秦家事。”

    “你以为朝廷两府诸公,都是无所事事,诸位相公哪个不是当世俊杰,岂能不知其中猫腻。李易看是大忠,实乃大奸大恶,试问十余万私兵在手,对朝廷仅报万五千人,居心何在?”

    “我看你才是孟浪无知竖子,听临安府传出,李易宅心仁厚,以随军仆从虽历经血战,却不曾编入军中,李易许诺,放他们归田。,可见并未有所欺瞒。”

    “红口白牙,还不任由他说,谁又能知他战后,不会扩充兵马,不会封闭道路,朝廷所做不过是未雨绸缪。再说,老弟说风波亭,我看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朝廷未将李易下狱,说明为他留下一线生机,日后留在行在,也能出入将相。”

    “太不像话了,蜀川大军乃李易一手创建,李易滞留行在,他人前去抢夺,必会引起所部将校惊疑,新任大将也不一定熟悉蜀川形势。如此,将帅离心军情不明,蜀川如何防御虏人?”

    “简直一派胡言,臭不可闻。”

    几日来,李易的大起大落,实在太有戏剧性,让很多人大摔眼镜。民间乃至太学都纷纷传言,各种各样的留言满天飞,有对李易同情的,有对李易嗤之以鼻的。

    但是,不可否认朝廷做的很不地道,刚刚给人家加封官爵,便给软禁在临安府,连随身卫士被用刑也传了出去,让御史台一些御史很义愤纷纷上书,要求朝廷拿出李易罪名。

    李宗勉很为难,赵昀的意思很明白,乔行简态度也明了了,从李易身上却暂时找不到可被证实的罪名,总不能再来一次风波亭,让莫须有罪名重现一次,万一蜀川有失,他还不得被士人骂死,秦家事例在前,他不得不引以为戒。

    (本章完)

第499章 被定了命运() 
    想当年,秦桧为高宗皇帝,担当了莫须有的名声,秦家满门在士林中,始终抬不起头,遗臭万年是跑不掉的。

    无论如何,李易收复了蜀川,人家未曾做出任何谋逆举动,若真的行了永绝后患事,他真的要青史留恶名了!

    人,有时候真的很矛盾,总是看李易不顺眼,为朝廷考虑要把李易留在行在,让朝廷接管蜀川,却不想那夜,赵昀的决然,乔行简的果断,让他大吃一惊,不想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余天赐又横插一杠子,把他彻底逼到了死角,李易事由他全权负责,这不是害人嘛!

    “官家做事果断,却有明主之风,然此事过于仓促,恐于天下不利。”李宗勉头疼不已,私下有所抱怨。

    余天赐仅淡然一笑,道:“陛下所思,乔公所谋,岂是你我所能知,强父当自勉。”

    对于余天赐而言,为李易说话,也不过是出自朝廷利益,如果李易的生死,能够让朝廷得到巨大利益,他绝对会毫不犹豫,让李易去死。

    此次,他之所以未劝谏,便看到了其中的厉害,赵昀的非常手段,虽有违祖宗法度,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蜀川。

    乔行简曾做过分析,即便蜀川各部有所反抗,但需解决李易,还是有机会在蒙古军进攻前,稳住局面的。一切希望就寄托在孟珙身上,随孟珙火速率军入蜀,然后紧急调遣各处三万人跟进,让孟拱强力控制利州路局势。

    按照乔行简的设想,以孟珙的才能,再加上数万兵马,应该有八层的把握,控制蜀川局面。一旦无李易其各部主要将校定然各怀心思,容易被分散瓦解,朝廷至少能掌控半数之上蜀川大军,即便是不太稳定,守住道路还是勉强可以的。

    由此,赵恒当机立断,做出了对李易最严厉的处置,彻底断了蜀川将帅的念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兵行险招方能挽救天下。”无人时,余天赐长长一叹,摇了摇头,显然信心不足,却又充满了挑战激情。不过,激情终究代替不了理智,恍惚间,他并不认为除去李易是唯一上策。

    在这场充满讽刺意味的闹剧中,还有一个小小插曲,当吴蓝山得到朝廷封赐,大为兴奋下,不可自己起来。

    就在东华门外,吴蓝山向乔行简说起南玥,感叹其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乔行简何等老辣,闻音而知雅意,吴蓝山对南玥有意。不过,他虽用吴蓝山打击李易,却并未把其放在眼中,不过是一个末吏出身的小人,岂能配得上朝廷节臣女儿。

    时下,还是要用得上吴蓝山,其面皮不太好驳斥,只好语焉不详,模模糊糊地称,二人算是郎才女貌,不过吴蓝山刚刚入行在,不宜过于招摇,给天子不好的印象。待李易事过后,朝廷理顺蜀川关系,吴蓝山立下些许战功,再由朝廷赐婚不迟。

    吴蓝山岂是乔行简对手,被三言两语说的大为欣喜,立即拜谢不已,恨不得当即给乔行简跪下。

    高兴之余,想到在大宋君臣的合力下,李易是插翅难飞,立即想顺势而发,把心下埋藏怨恨一迸发出,当即道:“相公,阆州之战,若非上官昭勾结李易,忠孝军也不会惨败,此人早与李易相识,被李易因为心腹,不可不防。”

    用心端地狠毒,若非上官昭,他吴蓝山早被李易斩尽杀绝,上官昭在利州路,虽与李易交好,却竭力维护忠孝军利益,李易也是看在南玥和上官昭面上,没有对残余忠孝军下手,让其独立形成一军,并给了战马三百匹,骡马五百匹,甲仗千套。

    乔行简却不知这些,愕然道:“上官昭何人?”

    “上官昭乃忠孝军三首领,当年投效军中,小有能耐,却不想这厮与李易勾搭。此人,狡诈万分,又残忍嗜杀,断不可留。”

    乔行简心下明了,这是吴蓝山公报私仇,看吴蓝山能力平庸,估计忠孝军事多有南玥、上官昭主持。若论李易与南玥说法,吴蓝山背盟是定论,上官昭必不满吴蓝山所为,如此以来,事情就好解释了,对吴蓝山的人品颇为鄙夷。

    若非为了朝廷,把割据之势硬生生扼杀,他还是比较欣赏李易的,年纪轻轻,有如此手段,文可治理大路,无可决胜千里,能为朝廷所用,能实天下之幸。

    可惜,就在南玥如实讲述,确定李易所为,他心下已作决断,在赵昀面前,放言:李易羽翼已丰,纵然无悖逆之心,他人却有将相之志,恐黄袍加身时,不得不从之。

    “如此说,此人倒是难缠。”

    吴蓝山点头,阴森森地道:“相公说的极是,此人桀骜难驯,孟太尉若取之,必要一击必杀,否则其必投奔虏人。”

    既然,乔行简明了,也不再多言,只是宽慰吴蓝山几句,也就径直离去。

    吴蓝山却喜上眉梢,从来未曾感到如此舒坦,曾经让他屈辱的人,终于被他踩在脚下,他认为背叛他的人,也将被朝廷收了兵权。忠孝军即便被朝廷改变,对他而言又有何损失,他本是微末小吏,起于乱世,本无大志,那些金戈铁马,饱一顿饥一顿的野外生活,想想令人不吝而寒。

    “李易,你终究还是败于我手下。”吴蓝山狰狞一笑,能求得一官半职,抱得美人归,整日在风景秀丽的西湖,此生足矣!

    南玥那颗波澜不惊的心,一阵涟漪,她名义上是忠孝军的首领,仍是住在驿馆中。吴蓝山回来后,竟然公然对她一阵纠缠,虽并无僭越无礼,却令她好不烦闷。

    从吴蓝山得意的口吻中,她已知李易的命运,不仅在惊讶中有些许愤怒。无论李易如何攻伐蜀川军州,但他的目地是好的,造成朝廷吏士大量死亡,却拯救了更多的生民,蜀川的恢复,不能不说李易居功丰伟。

    朝廷竟不顾蜀川大局,蒙古人磨刀霍霍之际,要至李易于死地,实在太不像话,完全拿数百万蜀民性命玩笑。

    (本章完)

第500章 小人() 
    李易完全不知其中的阴谋,他认为朝廷为了顾全脸面,就算是罢了他的兵权,也会对他优容有加,至少会给他富贵安康,可惜为了彻底断绝蜀川将帅的念头,风向开始转变了。

    有些可笑,却非常的现实!

    正如宫中景象,赵恒在小西湖畔,悠闲自得地休息,心下却没来由地慌张,对一旁侍立的董宋臣,淡淡地道:“朕杀李易,可对?”

    “官家,奴臣以为,官家为天下计,赐死李易并无不妥。”董宋臣小心翼翼,说的中规中矩,不敢有半点僭越,毕竟他曾为李易进过美言,很是担心赵昀想起来,引来无聊的猜忌就麻烦了,必须要划清界限才行。

    作为内侍,一切权力都来自天子,被赵昀抛弃的命运是可怕的,他简直不敢去想象。

    “话虽说的不错,只是,李易毕竟有收复蜀川之功,恐天下士人悠悠之口。”赵昀仍不免有几分担忧,不住地叹息。

    董宋臣明白赵昀在担忧什么,是怕丹青史册记重重下一笔,纵然正史不见,也逃不过士人私下传播,数十年乃至百年后,恐怕会有人拿来说事。想高宗皇帝杀岳飞,大家心里跟明镜一样,虽说高宗皇帝为杜绝割据之势,却还是留下恶名,今朝难以翻案,难不保百年后不被记在史册上。

    他艰难地吞了口唾液,低声道:“官家,李易纵有盖世奇功,却也是拥兵自重,欺君罔上,有寻死之道。官家为祖宗法度,断然处置,少了日后生民流离之苦,此古之圣皇德*******道友不死贫道,董宋臣本就不是君子,当断则断,绝不让自家受一点牵连,至于李易的命运被赵昀定下,那就听天由命吧!反正不是他能挽救了。

    赵昀脸色仍不轻松,徐徐道:“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官家权且宽心,有两府相公在,孟太尉轻兵入蜀,内柔外患一并解决,善莫大焉。”董宋臣小心翼翼地道。

    “哦,你倒是颇通政务。”赵昀转首看了看董宋臣,语气颇为玩味。

    董宋臣吓了一跳,脸色瞬间苍白,急忙跪在地上,惊恐万分地道:“官家,官家,奴臣满嘴胡言,岂敢说通政务。。。这个。。。。这。。。。。。。”

    大宋历朝天子虽重用宦官,甚至让宦官典兵征战,但内侍省与入内内侍省制度,却限制了宦官权力,与汉唐相比,宦官纵然手握兵权,却无法真正威胁到皇权,从其量不过是赵家的奴臣,如李宪、童贯等赫赫有名宦官,无不执掌雄兵十万,节制一方行营,哪个不是在一纸诏令下,成为孤家寡人,甚至被天子派出使臣斩杀。

    是为,大宋的宰辅制度和台谏制度,两省受两府节制,宰相虽也与宦官交好,事先得到宫内消息,却掌握宦官的生死大权,若宰相、枢密使较真,宦官就算被封为节度,也不得不请辞。

    至于台谏更不用说,那可是连两府重臣,也要顾忌三分的疯狗,御史中丞或殿中侍御史当庭弹劾,连宰相也不得不避罪廊下,这群宦官又哪里敢惹他们。

    让董宋臣最忌惮的是,不怕赵昀说他通晓军务,就怕说他知政务,两者天壤之别,他又岂能在赵昀心中,落下一个阴影。

    不料,赵昀却落落大方地笑了,淡淡地道:“好了,起来吧,不过一句玩笑。”

    董宋臣可吓的不轻,急忙爬起来,用袖口拭去额头冷汗,道:“奴臣胆小,只能为官家办事,却哪敢撂诸位相公虎须。”

    “呵呵。。。你啊!”赵恒很满意董宋臣态度,也很喜欢其风趣,说实在的,董宋臣办事能力不错,话说的也乖巧,颇是深得他心,刚才不过是帝王敲打之术而已。

    董宋臣放下心来,为加深在赵昀心目中份量,稍加沉吟,才阴森森地道:“官家,奴臣有一言,不得不说。”

    “说。”

    “官家若要留李易性命,可给他几日牢狱之灾,若不然,则要快刀斩乱麻。”

    赵昀怔了怔神,慢慢看了眼董宋臣,蹙眉不语。

    董宋臣亦是心下惶惶,他也是经思虑后才有所发,凸显自家作为奴臣,一心为天子着想。但是,赵昀能不能无所想,他却无十分的把握,可谓孤注一掷,置李易于死地博取信任。

    “朕实在是累了,你去传李宗勉入宫。”赵昀长长一叹,似乎很疲惫。

    董宋臣遽然松了口气,他是赌对了,赵昀并未说其它,传李宗勉入宫,显然认可他的说法。以他长年对赵昀的了解,恐怕要对李易赐死的时间,做最后定夺。

    却在城北瓦子一家小酒肆中,来往两三人吃酒,都是些赚了些臊铜的赌徒,久输偶赢狂喜下,买上几杯水酒,点上一荤一素,自娱自乐。

    角落里,用一张屏风隔开的小间,也算是雅座,李慕白与文封对面而坐,无外乎一壶浊酒,四碟荤素小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