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成为出色领导者:掌控力-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秀的品质,那就是在任何时刻都能保持冷静,处变不惊。
  领导者是群龙之首,是一个群体的核心和中坚,各项工作何去何从均操纵于其手,系于其身。领导者的情绪与思维状态,绝非只是个人感情变化之事,而是与全局和整体息息相关的。因而他又常常是部下效法、看齐的基准。群众进行各项工作与活动,除了听从领导者的号令外,还常常观看其神态。也许领导者有时很微小的一言一行就可能引起很大反响,一句怒言,一阵悲喜,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这就如同一个人重心不稳,走起路来就会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失去平衡。
  古语说:“君心摇而臣心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非常时期,领导者只有用理智驾驭感情,不失常态,才能做出明智的决断,避免指挥上的失误。任何惊慌失措都只能使失败的厄运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好比舵手驾舟于大海之中,在风平浪静、风和日丽之时,要做到从容不迫地前进后退、左转右拐并不是很难,也显不出本领与水平;只有到了风急浪涌、惊涛骇浪之时也能如此,那才是真正的好舵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身处危局要懂得求新求变(2)
有的领导者平时处事灵活、果断,但一到急乱的关键时刻就茫然惶恐,手足无措,跟换了一个人似的,结果不仅与胜利无缘,也暴露出自身的不成熟。他们好比水鸭,只会在晴朗之日的河边嬉戏啄饵,一旦气候有变,就不知所措,甚至被河水吞噬。
  1995年的日本,以阪神大地震(位于日本关西的大阪、神户等地区)为开端的天灾人祸接踵而至。
  大阪、神户大地震、东京地铁沙林事件的袭击,再加上空前的日元升值,金融机构大批倒闭……这一系列不测事件使日本人引以为自豪也令世人羡慕的“安全”“发展”乃至“经济不败”的神话随之接连土崩瓦解,同时引发了政坛震荡,在苦苦支撑了漫长的一年后,心力交瘁的首相村山富市于1996年1月5日辞去了首相职务。
  政坛风云变幻莫测,村山辞职固然有多重因素,但阪神地震,日本政府处理不力却是村山辞职的先兆和不容忽视的因素。
  1995年1月17日,一场大地震袭击了位于日本关西的大阪、神户等地区。仅仅20秒的震动,就夺去了5000多条生命,20万栋楼房倒塌,一直被认为万无一失的高速公路断裂。公路和铁路高架桥崩塌,港湾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交通一度陷入了瘫痪。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大国,积累了丰富的防震经验,高速公路和铁路的抗震构造和技术在世界上更是首屈一指。以多震著称的日本防震抗震的措施是世界一流并建有专门的反应迅速、处理有效的预警机构和抗震机构,但这次大阪神户地震却粉碎了日本防震安全的神话。
  这次大震使按照抗强地震建造的高速公路多处断裂,几米粗的钢筋水泥柱倒塌。日本人一向以做事井井有条著称,但是这次灾后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无力、脆弱暴露无遗。
  其实在这次地震之前,日本和美国的防震机构均已向村山政府发出预报,但是由于日本当局对防震建筑和措施深信不疑,因此并未予以重视,日本政府反应冷淡。直到地震之后,美国救援船只开到了日本海港,当局政府才得到阪神地震的确切消息。
  可见,在现代社会,不及时掌握信息,无异于一个聋子或者瞎子,而信息发达的日本恰恰扮演了这么个角色。地震后,日本政府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在号称防震、抗震经验丰富、设施一流的情况下却因为危机管理不完善而导致手足无措、行动迟缓,由此造成受灾地区一片混乱,导致灾情扩大、人身伤亡惨重。在此之后,村山由于缺乏领导力,逐渐失去国民支持,因此,村山辞职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由此可见,领导者如不善于处理危机事件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受损失,政权受动荡,而原因则在于处理危机以及对突然事件应变的领导能力不足。
  而与此相反,如果领导者能够以冷静、理智对待突发的事件,坦然处之,不慌不乱,在陷于可怕境地的时候,才能反败为胜。
  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上的大腕,与可口可乐几度争抢霸主地位。但在激烈竞争过程中,一次突发的“针头事件”险些使百事可乐陷入被挤出市场的危机。
  有一位名叫威廉斯的女士从超级市场买了两筒百事可乐给孩子。回家后,喝完一筒,觉得味道不错,无意中将罐筒倒扣于桌上,竟然有枚针头被倒了出来。威廉斯太太大惊失色,立即向新闻媒体捅出了这件事。可口可乐公司也趁机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一时间,百事可乐变得无人问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身处危局要懂得求新求变(3)
而百事可乐公司一得到“针头事件”的消息,立即采取了措施,一方面通过新闻界向威廉斯太太道歉,并请她讲述事件经过,感谢她对百事可乐的信任,感谢她给百事可乐把了质量关,并给予威廉斯太太一笔可观的补偿金以示安慰。还通过媒介向广大消费者宣布:谁若在百事可乐中再发现类似问题,必有重奖。
  另一方面,在公司的可乐生产线上更加严格地进行质量检验,并请威廉斯太太参观,使威廉斯太太确信百事可乐质量可靠,并赢得了这位女士的赞扬。
  可乐罐中居然有针头,这是百事可乐从未遇到的,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件,发生得如此突然,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信誉和市场占有率、竞争力。
  百事公司获取“针头事件”信息后,及时、迅速、果断地推出上述一系列措施,显示出巨大的创新精神,灵活机动地把决策权极大限度地放到事件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变化,进行随时决策,缓解了矛盾,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刺激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不仅没有使销量下降,反而使消费者不断增加。百事领导者处事沉着、冷静,有谋略、有能力,紧要关头,出色地发挥出了领导水平,履险如夷,百事可乐得以反败为胜。
  常言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但稳坐的基本前提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对风浪的规律与危险有一定的了解,对如何应付、过渡有一定的方法。有恃才能无恐。否则,就很难坐得稳,能坐稳也很容易受命运的摆布。谋略与能力犹如冷静的双脚,领导者只有借助它的作用,才能迈开理智的步伐走遍天涯海角。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杰出的领导者有着敏锐的眼光和果断行动的能力,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时机,在平庸中脱颖而出。因此领导者必须习惯在行进中学习和进步,因为这一刻的迟疑和停顿,将造成下一刻的滞后和倒退。
  这是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发现和发明的速度之快,充分向人们显示着奇迹的力量。我们学习得越多,就越是认识到过去的愚昧无知,就越是想要发掘更多的东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变革都是进步的,不是所有的变革都是科学上的突破。变革不是建设性的就是破坏性的,但是那种破坏性的变革只是存在于暂时,无用的东西很快会被这个世界排除,进步的东西会得到最好的促进。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没有什么动力的人,他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当你将一块砖头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它不会有任何变化。然而,如果你观察一个珊瑚虫,就会发现珊瑚虫在慢慢地生长变化。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珊瑚虫是活的,砖头是死的。生命的唯一标志就是生长发展。如果一个人在发展,他就具有了生命力;如果停止发展,他就失去了生命力。
  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发展不只是物理上的发展,同时还有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进步。
  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有本领的人,一个在社会上受到别人尊敬的人,他是否发展,就是以他在这个社会上所占有的物质财富有多少、精神财富有多少而言。他有资产,那就是人生的发展,是发展的成果与标志;有学问,就是发展,也是人生的成就;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喜结良缘,这也是人生的发展与成功。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万事万物随时而变,随地而变,随社会的发展而变,随人的生理、情感、观念而变,处处在变,时时在变,人人在变,没有不变的道理。

第二节 身处危局要懂得求新求变(4)
南怀瑾先生经常说:“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都走过去了他在后边骂:‘格老子你变得那么快,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三字经六字经都出口啦,像搭公共汽车一样,骂了半天,公共汽车已经走到中途啦,他还在骂。这一类的人到处都是,竞选失败了,做生意失败了,都是这样,一直在骂别人。所以大家都要做第一等人。知道怎么变,等它变到了,你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做人应当这样,你必须想着法子变出新花样,想出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玩意儿,也就是说,人生必须不断创造和创新,否则没有发展。不发展,别人进步了,就意味着你落后,意味着你被社会淘汰,意味着被人超过去,甚至意味着被人家“取而代之”!
  中国有句老话:不进则退。不求上进的人势必要被后来者超越。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如果不求上进,也势必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
  因此,领导者要尽量追求进步方可进步。在每一行中只有精益求精的人才能升迁。真正的领导人其实非常缺乏,人们的惰性以及安于现状的心态时常出来阻碍前进的脚步。想要加入领导者的行列,就必须要有上进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激烈的角逐和竞争使社会变化迅速异常。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于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断。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能最及时地正确洞察社会的变化,并能最迅速地做出反应,谁就将走在前头。而头脑封闭、反应迟钝、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会一再地坐失良机。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轻率地追随变化潮流的人,也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造成决策的失误。
  在时势变化时,你不能跟不上“节拍”,应当以变应变,寻找出路,不然你会处于被动地位。所以,领导必须能顺应时势,善于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这是领导适应现实的一种方法。当今社会,各种事物都是飞速发展变化的,因此深处其中的人,也应审时度势,顺势而变才能取得成功。
  那么怎样做才是适应多变的社会形势呢?
  首先,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对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新的生活潮流如同长江之水一浪推一浪,滔滔不绝。如果以迟钝的、保守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生活,就势必会被不断向前的生活新潮流远远抛在后面,从而成为一个“不识时务”或“不合时宜”的人。
  其次,在心智上要有高度的灵活性,不拘泥于任何程式、习惯和经验,不受任何既定的思路和方案的束缚,随时拿出新的招数来应付新的情况,以快速的心理反应来对付快速变化的形势。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沿着自己的思路全面思考,立体钻研。锲而不舍是传统社会的成功经验。在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目标的追求也需要锲而不舍,但方法、途径却不一定非要锲而不舍不可。过分强调“锲而不舍”,就有陷入呆板和僵化的危险,“一条道走到黑”。

第二节 身处危局要懂得求新求变(5)
有时候灵活转移却比锲而不舍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深钻,钻得越久,离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距就有可能越远。
  当然,这里并不是提倡见异思迁,做一件事三分钟热度,频繁地转移目标。我们主张的是志向和兴趣的战略性转移,也就是说,应当根据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新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条件,发挥个性所具有的自我调节的能动作用,不断地重新校正和确定方向,选择途径,以顺应新的社会现实。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跻身于强者行列的,多数并不是固执己见、撞了南墙不回头的人,而是思路灵活,知其不可便赶快转向的人。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真正灵活应变的人,不是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做灵丹妙药,到处套用。而是坚信经验只能说明过去,不能完全适用现在与未来。他们不会忘记经验的参考价值,但决不拘泥于它。
  事实上,经验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环节之一,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同时也应看到,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要受到个人智慧和实践活动的广度及深度的限制。而且,人们的行动总是面向未来,而经验却只属于过去。生命之树常青,万事万物都在变,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方法也在变。
  今天适用的方法明天不一定适用,此地适用的方法,彼地不见得有用。时代要求人们的思维、行动要不断变化,而人们的变化带来了时代的前进与进步。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网络日益升温的今天,如果每天不学习,不充电,那么很快就会落伍,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作为领导者,掌控全局的人来说,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这样不但不利于自己生意的发展,还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最终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界,个人必须随时充实自己,奠定雄厚的实力,否则难以生存下去。一个有干劲的人,时不时地给自己充电,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常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并非每一位都充满干劲,都勤奋好学。例如宰予虽然有一副绝好的口才,但却怠于学习。对于宰予,连孔子也不禁摇头叹道:“朽木不可雕也。”这种人若不改变,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一个人愈能储蓄则愈易致富。若愈能求知,则愈有知识。能多储一分知识,就足以多丰富一分生命。这种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益,日积月累,可以在日后发挥巨大的效用。孜孜以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优越的标志和胜利的征兆。
  比尔· 盖茨有一句激励自己的格言是:“我应为王。”对他来说,第二,是不可忍受的。他的进取精神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现。
  盖茨在读四年级时,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要学生写一篇四五页长的关于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结果,盖茨很快就写了30多页。
  又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短故事,而盖茨却写了100多页。
  他的一位小学同学回忆说:“比尔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要弄它个登峰造极,不到极致,他绝不甘心。”很多朋友对他的评价是“比尔没有干不成的事”。

第二节 身处危局要懂得求新求变(6)
他的一位朋友布莱特曼说:“他总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绝不轻易放手。他的决心就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玩扑克与研究软件,比尔都做得很好,他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在进入了哈佛以后,比尔的表现还是很突出的,尤其在数学上。他在数学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提出了解决一个数学难题的方法。
  那是刊登在数学杂志上的一道难题:一个厨师做了一叠大小不同的煎饼,他要不断从上面拿起几个煎饼翻到下面。假设有N个煎饼,厨师需要翻动多少次,才能完成这个排列?比尔给出了这道难题一个绝妙的解答。他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数学教授克里斯托斯·潘帕莱米托。潘帕莱米托教授很是惊喜,他将比尔·盖茨的方法记录下来,发表在《非线性数学》杂志上。
  当时比尔的这个解法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性进展。其影响至少可以在数学领域持续15年之久。
  按比尔·盖茨的天分,如果向数学方面发展,无疑可以成为一名很优秀的数学家。但他发现还有几个同学在数学方面跟他不相上下,于是他放弃了专攻数学的打算。因为他有一个信条:在一切事情上不屈居第二。今日的盖茨能成为软件霸主,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我应为王”的志向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