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通鼓响过之后,敌军发出排山倒海的喊杀声,像潮水一般向着城下涌来。

孙礼守在东面城墙上,高声鼓舞士气:“兄弟们都不要慌!别看城下敌军人数多,城头就这么宽,他们挤成一堆上不来,上来的也就是给咱们送人头!”

守在南门上的慕容平对士兵们喊话:“弟兄们,把稳你们手中的弓,等敌军靠近之后再射击!记住我在训练营内教给你们的射箭窍门,一定要保持呼吸均匀,不要管身边其他人的动作,你们只要将箭矢瞄准敌兵的面目和胸口,稳定地射完一壶箭矢就可以!”

守在西门上的李严一张嘴格外厉害,只听他说:“兄弟们,大家这两月在训练营内一定憋坏了吧?今日便是检验大家训练成果的时候到啦!想一想各种丰厚的奖励吧,只要你们奋勇作战,拼命杀敌,不必等到年底,便可以拿到赏钱,晋升军职,分到土地,得到精良的装备!”

北门上没有重要将领鼓舞士兵斗志,但一样有人在做着战前动员。只见那位当初曾经在马城给刘和当过上司的北门军司马,此时正手持一柄长枪站在统领位置,扯着嗓门大喊:“兄弟们,当初大公子可是亲自在咱门营内当兵锻炼过的,今日若是不奋勇杀敌,以后还有何面目再见公子?”

善于进行临战动员,这是刘和给所有参训的从上到下的军官们定下的一个标准,如今看来似乎已经有了成效,大家在接敌之前都使尽各种手段来鼓舞麾下士兵的斗志,激发士兵们的求胜之心,将临战动员当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城下进攻的士兵分成三拨,其中一拨手持弓弩向着城头守军进行压制性的射击,另外一拨骑着马来回奔跑,将整袋整袋的砂土包丢向城下,最后一拨则守着临时赶制的登城梯,随时准备蚁附攻城。

城上的守军暂时被箭雨压制的无法抬头,只能躲在女墙和盾牌后面等待与蚁附攻城的敌兵展开近身肉搏,善于远射的弓兵为了保存体力,暂时也不与城下进行对射。

渐渐的,泥土口袋被堆积了起来,眼看要与墙头持平,公孙越于是立即下令蚁附攻城的士兵们向城头发起攻击。

一场无法避免的残酷肉搏终于展开……

阳乡城西桃水岸边一处密林中,赵云已经率军在这里秘密埋伏了两天,等得就是公孙越和邹丹率军攻城的这个时候。当他听到负责侦察的游骑传回敌军开始蚁附攻城的消息之后,便立即率领麾下四千名骑兵向东疾驰而去。

为了确保这次将公孙越和邹丹拦在桃水以东,李严率军六千守在城内,赵云则藏在城外伺机歼敌,构成了“双保险”。当初也有人提议赵云趁夜袭击公孙越的营地,却被赵云否定了。他觉得夜里袭营虽然会有斩获,但公孙越和邹丹也不是草包,一定会将营盘扎的十分严密,轻易不会让骑兵冲杀进去,只要对方躲在营寨内不出,趁夜袭营不但容易暴露己方实力,还会增添不必要的伤亡。

毕竟赵云麾下的四千骑兵当中只有一千精锐,其余三千的训练水平并不算高,打顺风仗或许可以,但硬着头皮冲营就难以胜任了。

六里路程对于奔行的骑兵而言,不过盏茶功夫就可赶至。

当激烈的攻城战开始不久,赵云领着援军如神兵天降一般赶到了阳乡城的西门外!顷刻之间,西门外攻城的部队便乱成了一团!

且不说下马步战的士兵如今全都背对着城下,就是第一拨负责向城头发射箭矢的骑兵们,此时已经力尽箭绝,面对赵云率领的这四千骑兵时,只能抱头鼠窜。

很快的,攻打西门的两千多敌军彻底溃败,赵云则率领部队黏着逃命的敌兵向南门上杀过去。城头上李严见战局扭转,于是立即命令城内一直未曾现身的四千部队冲出西门,与赵云的部队反向而动,绕到北门上攻打那边正在进攻的敌军。李严本人则率领城头守军冲出西门,抓捕尚未来得及逃命的战俘。

南门上亲自指挥士兵作战的邹丹忽然看到数百骑兵惊慌失措的冲了过来,正欲赶上前去制止,却看到一员全身黑色铠甲的武将率领大军杀了过来!

邹丹于是率领数百骑兵迎战赵云,结果被赵云一枪挑起,狠狠地丢在马蹄之下……

邹丹一死,南门上的敌军彻底混乱,他们像受惊的羊群,拼命地沿着城墙向东门方向逃命。

守卫在南门上的慕容平见赵云出现,立即率领城头步兵冲下城头,开始在南门外四处捉拿战俘和战马。

北门上的敌军忽然遭受腹背夹击,顿时斗志全无,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东逃命,因为西面是大股的敌军,北面是蓟城的方向,南面是城门,只有东面是公孙越昨日扎营的地方!

遭受攻击最为猛烈的东门,此时守城的士卒已经有了四成伤亡,若非孙礼勇猛作战,身先士卒,此时恐怕城头已经失守。孙礼手持两柄大斧,砍瓜切菜一段将冒出头来的攻城敌兵的脑袋砸个稀烂,此时他的身上和脸上溅得全是红色的鲜血和白色的脑浆,看上去十分恐怖。

忽然,孙礼看到南门的敌军像潮水一般朝东门这边涌了过来,他心里咯噔一下,以为是敌军改变了攻城策略,想要重点攻击一个方向。

不等孙礼回过神来,赵云率领的骑队绕了过来,紧跟在逃命的敌军身后猛打猛杀!

正在擂鼓的公孙越,忽然看见攻打南门的部队涌到了东面,心里顿觉不妙,急忙下令:“全军速速撤回营内!”

不等公孙越这条命令传出去,北门上的部队也像丢了魂一样绕了过来,在他们的身后同样出现了一支追杀的大军。

公孙越慌乱之中从鼓架上飞身跃下,从亲卫手中抢过马缰,头也不回地朝着安次方向逃命。他一边逃,一边喊:“敌军有伏兵,大家速速跟我撤往安次城!”

正文 第一五六章 插翅难逃

公孙越带头逃跑,结果就是更大规模的混乱在东门上发生,除了少数眼尖的骑兵紧跟着公孙越逃往东面的安次方向,剩余的大批士兵最终都成为了俘虏。

赵云眼看着公孙越向东逃命,却无法冲开拦在面前的大群降兵,只得指挥麾下士兵抓紧时间抓捕战俘,清理战场,为继续追击公孙越腾开道路。

城头上已经战至力竭的孙礼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嘴里还不忘骂上一句:“狗娘养的公孙越,这次却不能亲手宰了这厮!”

已经清理完西门战场的李严骑马奔至东门,见到赵云之后说道:“此战真是出乎预料的顺利,实在要感谢公孙越下达的这条四面围城的命令!”

赵云笑曰:“当公孙越下达四面攻城命令时,便注定了这一战会输得很惨,甚至是全军覆没!”

李严说:“能否全歼公孙越,现在就看太史司马的了!”

赵云说:“这里的事情便有劳正方兄了,我这就率军从三面包抄过去,彻底将公孙越逼进太史司马的车阵之中!”

赵云说完这话,立即率军启程,沿着公孙越逃亡的方向追赶而去。

此时,公孙越已经一口气逃到了十五里之外,他转头四顾,发现敌军并未追至,于是赶紧收拢身后的残兵,一番清点下来,发现仅剩八百多骑,不由得悲呼道:“此战真是败得冤枉啊!让我有何面目再见兄长!”

公孙越说完这话,抽出腰间长剑,便要自刎,结果被身边的亲卫死死拦下。亲卫劝说公孙越:“将军此战虽败,却是中了敌军的伏兵之计,如今最紧要的是赶紧前往雍奴向奋武将军汇报此事,免得同样的事情发生第二次!”

公孙越觉得亲兵说的有理,于是收起长剑,翻身上马,继续向东逃窜。

又向前行了十里,公孙越来到了一处两边高中间凹的地方,忽然心头警兆顿生,正欲撤离此地,却听到身后响起了隆隆的马蹄声。

赵云率领的追兵赶上来了!

公孙越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向前奔逃,结果走不出三里,便看见不远处出凹口的地方有一道绵延低矮的墙壁立在空旷的荒地之上。

公孙越有种大白天见到鬼的惊恐,因为他从安次前往阳乡时,走过这里,当时根本就没有见过这道矮墙!公孙越向前再走数百步,终于看清楚面前的矮墙其实是一道紧密的车阵。

这道车阵,便是太史慈布给公孙越的。

一直未曾露面的太史慈,带着三千兵马守在了阳乡通往安次的道路上,数百辆战车紧密地一字摆开,就像一道城墙,彻底切断了公孙越逃命的道路,五百名手持钩镶的步兵则堵在车辆衔接的部位,确保不给公孙越和他身后的逃兵一丝缝隙可钻。

太史慈身后两千以逸待劳的骑兵虽然不是精锐,但用来阻拦公孙越的溃兵却已足够。

看见溃兵已至,太史慈催马从车阵中走出,毫无惧色地迎着公孙越而来。

“某乃东莱太史慈,来将通名!”太史慈大喝一声,远远地传了开去。

公孙越从未听说过太史慈这号人物,此时见他竟然一骑就来威逼自己,顿时大怒,心中生出鱼死网破之心,于是催马挥矛来战太史慈。

当三流杂鱼单挑超一流武将时,结局一般只有两种。

第一种,被瞬间秒杀。

第二种,被瞬间活捉。

公孙越还算幸运,或者实在不幸,因为他还未靠近到太史慈身前十步,便被太史慈掷出的短手戟砸中了头盔,结果咣当一下跌落马背,昏死过去。

太史慈不急于活捉公孙越,而是驻马立在八百多骑兵面前大喝一声:“公子仁慈,不杀俘虏。想活命者,速速下马跪地投降!”

车阵后面的骑兵于是同声高呼:“想活命者,速速下马跪地投降!”

八百多逃兵面对太史慈一骑,却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决心,他们扭头看看远处渐渐围拢过来的追兵,再看看前方那道无法逾越的车阵,终于彻底崩溃,纷纷下马跪地讨饶。

太史慈只出一戟,便活捉了公孙越和八百多骑兵,威武壮哉!

后方追上来的赵云命令大军停了下来,静候着太史慈麾下士兵将俘虏全都捉拿干净,这才催马上前与太史慈汇合。

方才在阳乡城外,赵云枪挑邹丹,率军斩杀敌兵无数,活捉敌军五千,这样的战功已经无人可及,此时他非常善意地将这份活捉公孙越和八百多骑兵的功劳拱手让给了迫切需要战功的太史慈。

太史慈已经看见了赵云和他身后的大军,虽然隔着一段距离,却感受到了一种渊渟岳峙般的气势,他在心中暗道:赵子龙果然英雄了得,单就这份沉稳和内敛的气度,远非常人可及。

太史慈的军职低于赵云,便主动打马过来向赵云走过来。

“卑职太史慈见过赵司马!”太史慈恭敬地向赵云行礼。

赵云现在的职位为护乌桓校尉府别部司马兼宁城都尉,太史慈为太傅卫队统领,兼任训练团戟字营统领,职级为军司马。两人的职位中都带着一个司马,但此司马却非彼司马。

赵云作为护乌桓校尉府的别部司马,统兵的数量是上不封顶的,甚至可以将整个校尉府辖下的部队都统领起来,而太史慈的军司马职务比都尉还要低一级,所以算起来太史慈比赵云要低两级。下级军官见到上级军官,自然是要首先行礼的。

“早就曾听公子谈及子义兄,今日一见,果然是当世之壮士!”赵云年龄比太史慈略小几岁,所以称呼太史慈为兄,显得十分自然和亲切,仿佛两人早就相识一般。

刘和手下两员虎将终于在沙场相见,貌似效果不错,彼此都给对方留足了面子。

赵云与太史慈汇合之后,立即率军进驻安次,然后将阳乡大捷的消息火速传往蓟城。

李严在收拢了公孙越麾下的降兵和伤兵之后,忽然发现队伍人数急剧扩张,竟然从入城时的六千激增到了一万两千多人!

阳乡一战,公孙度和邹丹率领的一万兵马尽数覆没,其中战死者近两千四百余人,受伤者一千七百余人,被俘者四千九百余人,加起来就是九千一百多人,剩余的八百多逃兵则被太史慈尽数活捉。

李严这边六千守城部队战死四百余人,受伤五百多人;赵云率领的四千骑兵战死三百余人,受伤四百余人。合起来算的话,战死近八百人,受伤近千人,伤亡比例尚不到两成,特别是战死者仅为一成左右,可谓战绩辉煌。

公孙度率领了一万兵马前来,李严和赵云的部队加起来也是一万人,结果公孙度的一万兵马被李严和赵云全部吃掉,这样的大捷实在令人有些难以置信。这便是以有心算无心的典型结局,如果这次公孙度率领的是两万兵马,估计照样没有什么好下场,无非是李严和赵云这边死伤的士兵人数多些,但却不会改变最终的输赢结果。

身在蓟城的刘和,一直焦急地等待着前方传回消息,当他接连收到赵云和李严派快马送回的捷报时,顿时乐开了花。

刘和立即将阳乡大捷的消息告诉老爹,刘虞听了之后也是拍手叫好。

刘虞说:“真想不到吾儿麾下将领如此能谋善战!阳乡一役彻底打掉了公孙越的一万兵马,就像斩断了公孙瓒的左臂,这下够他疼上一阵子了!”

刘和说:“父亲,前方李严和赵云都在请示下一步的行动,他们认为可以趁着公孙瓒尚不知公孙越军覆灭的空当,在安次一带继续设伏,然后派人前往雍奴散布公孙越被围的假消息,诱使公孙瓒派出部队增援,然后寻机歼之!”

刘虞皱眉沉思片刻,说道:“若是这次将公孙瓒打击的太厉害,等他逃回南皮之后,只怕无力继续与袁绍抗衡啊。”

刘和明白老爹的意思,于是说道:“父亲考虑的长远,我们现在就算能让公孙瓒大败而去,却也无力控制他占据的冀州之地,更无力与兵强马壮的袁绍争夺冀州。现在看来,最好是将驻守潞县的单经部两万人马逼往雍奴,让他跟公孙瓒合兵一处,我们则逼迫公孙瓒率主力撤回南皮继续与袁绍对抗,只是这么做有些危险,单经与公孙瓒会师之后势力大增,到时候对我们构成更大的威胁。”

“此事实在难以取舍和权衡,前方形势又是瞬息万变,暂时就让李严和赵云合兵一处,驻守安次,静观冀州袁绍的动静吧。”刘虞最终的意见是暂时停止进攻公孙瓒,等摸清了袁绍的动静之后,再定下一步的行动。

刘和赞同刘虞的意见,说道:“这样也好,反正我们从一开始就是采取守势,不是扩张和进攻的策略,这次阳乡大捷俘获的降兵和战马,足够我们消化一阵子。如果公孙瓒依然贼心不死,对广阳郡和涿郡抱着想法,到时候我就让赵云和李严接着揍他!”

正文 第一五七章 后怕

阳乡之战过后第三日,鲜于辅率领两千骑兵前来接收公孙越麾下降兵。

鲜于辅率领的这两千兵马原本驻守于广阳城内,当初是为了防止公孙越或者邹丹率军向北攻掠,同时也是作为预备兵力,随时增援前方或者回援蓟城。两千兵马虽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给部队争取一些撤退或者固守的时间,通过这个安排也能看出众将制定的作战方案并非一味的冒险激进,而是攻守结合,随时可以进行调整。

李严将被俘的四千九百多俘虏和一千七百余名伤兵尽数移交鲜于辅,同时还有己方受伤的近千士兵以及死去的八百多士兵的遗体也一并交给鲜于辅,他本人则率领五千兵马赶往安次,与赵云部汇合,谋划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如何转运这些俘虏、伤兵和己方战士的遗体,以及如何处置战死敌兵的尸体,顿时成了鲜于辅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幸好鲜于辅来时不是一个人,他还带着一位军师,所以这个让他头痛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徐邈便是大公子临时配给鲜于辅的军师,虽然貌似不怎么给力,但实际上很能干。

这位“文宣队长”从鲜于辅军中挑选出一百个头脑机灵、口齿伶俐的士兵,对他们集中进行了半天的“短期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就是教会大家如何宣扬太傅大人和公子的仁慈宽厚,宣传己方的俘虏政策,特别强调幽州人不杀幽州人,只要大家老实听话不反抗,不仅有饭吃,还不会受到打骂和虐待。

徐邈上午忙完这事,下午就将一百名士兵分到降兵当中,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分化和安抚这些降兵,效果非常明显,俘虏们原本担心会受到杀害和各种殴打侮辱,听了这些“宣传员”的宣传之后,终于安定下来。

徐邈见降兵的情绪稳定,便从中挑选出一批表现积极的士兵,告诉他们城外还有战死的同伴尸体需要掩埋,由他们这些人来做这件事,可以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俘虏们觉得能够亲手埋葬死去同袍的遗骸可以减轻内心愧疚,于是按照徐邈的要求在城外十里处一片土坡上掘坑起坟,然后将死去的两千四百余人妥善安葬。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徐邈还从阳乡附近调集医者前来为俘虏当中的伤兵进行救治,虽然救治的手段和条件没有对待己方伤兵那么好,却也让俘虏们感到了真实的关心和照顾。

经过这三件事情,降兵们完全相信了徐邈的话,不再为今后的命运担惊受怕,他们自觉服从管理,老老实实地呆在看管营地之内,等候着下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