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呃,子弃曾与这个马台同县共事,不知其品行和能力如何?”刘和问道。

刘放回答:“公子,马台在雍奴时,为县里的议曹,虽然平时言语不多,但却是个踏实勤勉之人,听说他当初曾经悉心照顾过同乡的老母,却不愿接受人家的感恩和回报。而且,马台在雍奴时,就对当地豪族大户兼并穷苦百姓土地的做法十分反感,还特意向赵都尉提出过杀富筹粮的建议。卑职以为,让他前往涿县,一定不会对那些心怀异心的豪族大户手软!”

一直没有开口的齐周,听了刘放这话,急忙阻止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公子不仅不能让马台前往涿县担任县令,像这样的人,今后都要离他远远的!”

本来心中已经十分意动的刘和,看着齐周焦急的样子,有些不悦地问道:“为何不能让马台出任涿县令?为何还要我今后都离他这样的人远远的?”

齐周解释说道:“公子,各县的豪族大户虽然有些地方做的不对,可他们却是幽州的根基,轻易动摇不得。这些豪族不仅蓄有家兵,多数还建有坞堡,一旦他们察觉到公子今后要派人对付他们,只怕幽州立刻就要乱起来,到时候内忧外患之下,形势危矣!”

齐周说完,赵该点点头,表示同意这个观点。

刘和看看刘放,再看看齐周,忽然有种蛋疼的感觉。

一直轮不上插嘴的鲜于银,这时候开口说道:“公子,我觉得咱们前怕虎、后怕狼的,还是因为马城的事情没有解决。不如你去前线代替太傅大人返回蓟城,我觉得治理内政这些事情,还是太傅大人更有经验一些,而公子你在指挥兵马作战方面,天然就有悟性和才能,一定可以将轲比能和阎柔制服!”

刘和看看鲜于银,不知道这货究竟是在夸自己还是在贬自己。

“公子,属下说的句句都是实话!难道你忘记了自己在三户亭时的作为了么?当时你手下只有我和田畴两个随从,最后却生生覆灭了昭家和景家,还在南阳留下了一支队伍,换做别人,谁能做到?”

说这些话的时候,鲜于银就差跺脚了。

厅中诸人,除了李严多少耳闻了当时三户亭民变的事情,其余人从未听刘和提起这些事情,此时听了鲜于银的讲述,顿时有种眼前一亮的赶脚。

鲜于银说的没错呀!治理内政这种事情,貌似刘和这个愣头青还嫩了一些,而打仗这事貌似刘虞又显得有些不够狠辣,如果将父子两个调换一下,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大家于是一起看着刘和,眼中流露出来的是“就该你去”的表情。

刘和拍拍自己的脑门,郁闷地说道:“好吧,等丁况回来,我就护送着第三批粮草前往马城,将父亲大人替换回来。”

正文 第一一三章 焦急等待

最终,刘和采纳了比较折中的意见,让治中从事齐周带着五百步兵前往涿县一趟,处理县里官吏被杀之后的事情。同时,立即派人赶往马城,将自己愿意接替刘虞镇守马城的想法和原因仔细向刘虞做出汇报。

能不能去马城,不是刘和说了算,最终还得看刘虞的意思。

夜里,刘和只带几个亲卫来到鲜于银的府中,瞪着眼睛问鲜于银:“说说看,为啥要在众人面前怂恿我去马城?是不是你见鲜于辅都上阵了,就留你一个在蓟城,所以心里痒痒的很?你也知道,这次我要是去马城,身边不可能没有武将护送,而蓟城目前就剩你一个都尉了!”

鲜于银有些委屈地说道:“公子哇,我可都是为了你好!涿县这件事情,一个处理不好,对你的名誉就是极大的损害。相反的,马城的形势目前已经稳定下来,公子你在这个时候前往马城,不仅可以避开涿县之事,还能收获一份威望!两相比较之下,我当然是要建议你去马城!”

“我那个去!合着你是让我老爹回来背黑锅,让我去捡桃子是吧?这些话千万不要被我老爹听到!不然他一定饶不了你!”刘和愤愤地说道。

“大人怎么可能背黑锅呢?他比你在幽州的威望不知高出多少,只要返回蓟城,州里各县的豪族和大户们就会立即老实下来,绝对不敢有任何异动!大人的官职比公孙瓒高,如何处理涿县这件事情,总会有合适的办法,反倒是公子你,如果越俎代庖,胡乱替大人做主,到时候不仅会被大人训斥,还落不下什么好!”

“我擦,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打击人?”刘和怒了。

鲜于银也不怕刘和干瞪眼,继续说道:“公子,不管是议事之时,还是现在,我说的都是心里话。我觉得以你现在的身份,其实不宜过多插手州中事务,不如前往马城,从大人手中接过兵权!换成别人,大人不一定愿意将兵权交出,可你是他的嫡长子,这世上他最可信任的人,他绝对不会怀疑你,牵制你。这个乱世,有了兵权,才有一切啊!”

刘和沉默不语。

“我很奇怪,你明明是我父亲手下的将领,为何却要处处替我着想?”

“原因很简单!我替你着想,其实就是在替太傅大人着想,也是在替数百万幽州百姓着想。公子或许不知道,当你在赵家峪从王越大剑师手中夺过宝剑,强忍着心中的恐惧带头杀人时,我一直在旁边默默看着。大人过于仁厚,有的时候其实就是妇人之仁,他这样的主公,根本带不出有血性的强兵,而公子你却可以!”

“那日在校场上比斗,当我看着夏侯兰率领一百真定骑兵轻轻松松就将诚弼麾下最精锐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时,我真的有种心里发慌的感觉!这一百真定骑兵,不过是在公孙瓒营内受训了不到一年而已,为何却要比我们训练三年的骑兵还厉害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士兵缺了一股子敢打硬拼的血性!”

鲜于银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完,却把刘和听愣住了。刘和没有想到一向给自己粗枝大叶印象的鲜于银,心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的想法和体会。或许鲜于银成不了绝世名将,可就冲他这份用心和忠心,刘和觉得自己今后一定不能亏待了这个好哥们。

刘和用手指着心窝,诚恳说道:“明辉,你的话我都记在这里了。你说的对,我现在其实不应该急于抓政权,而应该专心抓兵权,只有带出一支百战百胜的强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后也才有机会去实现心中的想法和愿望。”

见刘和如此用心,鲜于银眼眶顿时有些湿润,正要开口表决心,却听刘和说道:“不过呢,这次我去马城,你却不能跟着!”

“为什么呢?”鲜于银急眼了。

“因为蓟城必须有一员忠诚可靠的武将镇守,而我觉得你这位步兵都尉最合适不过!”

“公子,其实你是不知道,李正方比我还厉害,只要将他留在蓟城,保准可以守得四平八稳!”

“少来!李严我是必须要带走的,没有这个家伙当军师,我可不敢去马城。我把刘放留下来帮助你,他性子内敛一些,相比李严更易服从,能跟你尿到一个壶里去。”

鲜于银见刘和决心已定,只好作罢。他叹口气,向往地说道:“唉!要是子泰这次一起跟着回来就好了,我觉得和他共事最舒坦,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

“你就不要挑肥拣瘦了。就算子泰现在回了幽州,我也不会把他配给你,我肯定是派他去辽东!”

“去辽东?这又是咋回事?”鲜于银八卦之心顿生,立即问道。

刘和于是将白天面见韩珩的事情详细对鲜于银说了一遍,还重点向他描述了太史慈的厉害,以及自己对于太史慈毫不掩饰的向往心思。

“公子,那个太史子义真有这么厉害?竟然能跟赵云一决高下?”鲜于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和点头:“以我估计,一百招之内,两人分不出胜负。一百招之外,子龙略占优势,可以胜出。”

鲜于银搓着手,兴奋地说道:“既然这么厉害,那一定不要让别人将太史慈招揽去了!子龙虽然厉害,却也不能同时对付张飞和关羽两人,若是将太史慈招到我们阵营,今后他们两个联手,正好对付张飞和关羽!要不,就让我去一趟辽东吧?我寻路藏匿的本事可是不差,当初我和子泰两人从幽州出发,途径……”

“打住!赶紧给我打住!就那么点事,我都听你念叨八遍了!”刘和捂着耳朵,不停鲜于银的罗嗦。

“公子,我说真的呢!”鲜于银依然不依不饶。

“招揽太史慈这事,你咋比我还积极呢?”刘和有些不解。

“不积极不行啊!听你将张飞说的那么厉害,我一不小心跟他成了死仇,不找个厉害的帮手,今后岂不是要绕着他走?”

“我擦,原来也是个怂包!”刘和露出一脸的“鄙视”来。

“公子,你教导邓海和陈贵时曾经说过‘多数时候,明知无法取胜,还要硬着头皮送死,其实就是一种傻逼行为!’你还曾经说过‘斗争的意义不在于过程,而在于结果。’”

刘和搔搔脑门,一脸郁闷地问:“我真说过这些话么?”

“公子,傻逼这个词,好像没听别人说过……”

“跑偏了!我们继续说太史慈的事情!你真的想去辽东?”

“真的想去!”

“不怕辽东天寒地冻,路途遥远?”

“公子,当初我和子泰从幽州出发时……”

“赶紧打住!你若是去了辽东,谁替我爹守蓟城?”

“可以让鲜于辅跟随大人一起回蓟城来,他比我还要厉害一些。”

“鲜于辅回来了,谁在马城替我打仗?”

“公子手下现在有赵云和夏侯兰两员猛将,马上又会增添一个孙礼,等我从辽东返回时,再将太史慈给你带回来,到时候就怕你嫌人多而职位不够分呢!”

刘和被鲜于银这么一番“蛊惑”,确实有些心动了。正如鲜于银自己强调的那样,若论前往辽东的合适人选,文士非韩珩莫属,而武将却是赵云和鲜于银最为合适。

赵云的武艺高强,如果派他去,自然可以保得韩珩路上的安全;鲜于银的经验丰富,加之又是土生土长的幽州人,对于辽东的地形比较熟悉。

刘和相信,这两人无论哪个陪着韩珩前去辽东,都会顺利完成任务。

“好吧,我暂且同意你的提议。只要丁况这次带回来的人确实可堪重任,等我到了马城,就让鲜于辅返回来接替你,而你就替我去一趟辽东!”

“一言为定!”鲜于银大声说道。

当日无话,接下来刘和在焦急难耐中等待着马城方向传回新的消息,同时也等待着丁况能够顺利将孙礼给自己带回来。

在刘和的记忆中,孙礼在曹魏阵营内也算是二流拔尖的武将,足以与郭淮、郝昭等人媲美,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正直忠诚,一旦此时被自己招揽,又是一个可塑之才!

还好,大公子的焦急没有持续多久,丁况终于回来了。

丁况比预料中的晚了两天返回,原因是他把任务完成的太扎实彻底了一些,以至于不得不放缓赶路的速度,让大公子白白担心了好几天。

丁况返回蓟城的速度慢,那是因为他已经成功说动了孙礼,并且雇了十几辆马车,将孙礼的老娘和马台的家人以及两家值钱的财物统统运回了蓟城!

丁况跟随刘和日久,亲眼见识了大公子为了招揽和留住人才,不惜付出许多代价,所以他下定决心这次要将事情做得漂亮彻底。既然公子看上了孙礼,那就索性将马台和孙礼两家迁往蓟城,免得今后留得住人,却留不住心!

丁况一行人刚进蓟城南门,就有卫兵前来向大公子汇报消息。刘和听说丁况带着一伙人回来了,顿时喜上眉梢,带上李严,乐颠颠地来到正门前,等候着小将孙礼的到来。

此时的孙礼,确实还小,尚未到二十岁,而郭淮和郝昭两个不错的武将,还只是七八岁年纪的孩子呢。不仅郭淮和郝昭还是孩子,像诸葛亮这种绝世大能,也才刚到十岁而已,还有陆逊、费祎……

正文 第一一四章 孙礼来投

丁况这次能够顺利从容城将孙礼带回来,功劳应该归于马台。

这年头,谁都不傻。别看丁况请马台喝酒时说了许多好听的话,还请来了徐邈等富家公子作陪,但马台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能有这样的待遇,却是沾了小兄弟孙礼的光。

马台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在赵云面前随口提过孙礼一次,没过几天刘和公子就这么上心地派人前去招揽自己兄弟。说心里话,孙家兄弟虽然有一身好武艺,可毕竟只是白丁出身,若论地位,甚至都不如自己这个县吏。刘公子贵为天子侍中和特使,又是刘虞的嫡长子,以他那么高贵的身份,怎么会这样在乎一个武人呢?

不明白归不明白,但马台也知道这次孙家兄弟要走运了,因为他也听说过刘公子在信都时,曾用安平国向公孙瓒换回一个赵云来。这次公子虽然没有拿出一国之地,但也诚意十足,相信不会让孙家兄弟失望的。

马台怀着这样那样的心思,陪同丁况很快赶回了容城,见到了自己的义弟马台,然后将丁况的来意说明。丁况也不含糊,直接从怀里掏出刘和的亲笔信,还有一份《纳贤告示》,邀请孙礼前往蓟城接受公子的任用。

有马台在一旁说话,孙礼也是非常动心,可他担忧自己走后,老母无人照料,于是说出心中顾虑。丁况当场拍板,让孙礼和马台将家人财物一起搬到蓟城,今后就在蓟城落地生根。

蓟城乃幽州治所,大汉东北方的第一大城,能在那里安家落户,当然是孙礼和马台求之不得的事情。

顺利搞定一切,丁况于是带着老老少少数十口奔赴蓟城!

当刘和在州牧府的正门上见到孙礼时,看到的是一个稍显青涩的大男孩,估计年纪也就十七、八岁。孙礼的个子已经长的很高,比刘和还要冒实一些,肤色有些微黑,但身形健硕,目光炯炯,看上去精气神十足。

“公子,卑职幸不辱命,将孙家兄弟给您带回来啦!”丁况一脸兴奋地说道。

此时,刘和的脸上已经笑开了一朵花,他颔首向丁况投去赞许的眼光。

“卑职马台,见过大公子!”

“草民孙礼,见过大公子!”

马台和孙礼依次抱拳,向刘和行礼。

“两位快快免礼!”刘和伸手扶起两人。

“丁况,还要再劳顿你一番。你现在就将二位的亲眷家人带到客栈之中安顿下来,明日再替我在城里挑选两座宅子,赏给两位!”

“正方,交待下去,今晚本公子在府中设宴,为孙壮士和马议曹接风洗尘!”

当日夜里,心情舒畅的刘和大醉一场,忘记了赵爱儿的叮嘱,回头少不得又挨一顿针扎屁股的“温柔”。

次日上午,刘和接到马城方向传回的急报,言称赵云已经顺利接应鲜于辅负责的第二批粮队抵达马城,阎柔这次非常老实,一直盯着退守宁城一带的轲比能,并未给粮队制造新的麻烦。

刘虞同意了刘和的请求,决定将马城和高柳两地驻军的指挥权交给刘和,但是严令刘和不得擅自行动,必须要等赵云带着接应的队伍抵达歠仇水和灅水交汇的地方时,刘和才能带着第三批粮草军资上路。

而且,刘虞指名要让鲜于银护送刘和出行,没有见到赵云之前,不能返回蓟城。

老爹如此小心,也是为了刘和的安全着想,大公子只好耐着性子在蓟城等待赵云传来消息。

与此同时,南皮城内,简雍见到了公孙瓒的拜把子兄弟刘纬台和李移子,他代表刘备向两人送上了大批金银珠宝,请这两个贪财的家伙帮着刘备说话。

金银珠宝都是关羽、张飞和田豫三人在安平境内剿匪时缴获的战利品,虽然来路有些不正,但刘纬台、李移子这种贪婪之徒才不会在乎。他们只要见到钱财,眼睛就会大开,在公孙瓒面前说起话来那就分外的卖力。

公孙瓒此时正带着主力部队在黄河北岸跟黄巾军打仗,一时半会估计回不了南皮,简雍于是住了下来,只等公孙瓒返回之后,亲自面见于他,将刘备交待的事情办稳妥。

如果能够挑起公孙瓒与刘虞的冲突,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至少也要让公孙瓒站出来替刘备撑腰,免得蓟城方面提出过分的要求。

各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时,唯独高邑城内的韩馥不急不慌,他只是让人密切留意着邺城、南皮以及蓟城三个方向的动静,特别是有关刘和公子的消息,韩馥分外在意。

刘和离开冀州之前,曾与韩馥密谈了半宿,至于具体谈了一些什么内容,除了当事人,外间毫不知情。不过从韩馥这段时间的镇定来看,估计刘和一定是向他许诺过什么。

除了关注刘公子的动静,韩馥还让人好生关照着赵云兄长赵全一家子,不仅安排最好的医者给赵全治病,还特意从州牧府里挑选了十几个卫兵和家奴,送到赵全所住的宅子,保护赵家的安全,照顾赵全的生活起居。

韩馥可是听说了赵云到幽州之后的一些事情,他现在真是恨不得将赵全一家当亲人一样供养起来,以后冀州万一有事,说不得还要靠赵云带兵来救呢!

这一天,赵云派往蓟城的信使终于赶到,早已做好准备的刘公子当即带着粮队上路,随他同行的是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