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国家重新归于统一稳定,可以安排大量的劳力去发掘和开采。国内的黄金储量不足也没有关系,可以通过与外国通商、占领、殖民甚至是直接的抢掠来积累黄金。

总之一句话,刘和就是要让大汉朝的民众牢记一个理念,那就是:我们的黄金必须是我们的,而外面的黄金归根结底也要是我们的!

西汉时期国家到底有没有五百吨的黄金,刘和并不是太关心,若是真的有,只要这些黄金还在这颗星球之上,那么未来迟早会有被人发现的那一天。若是没有,那也没有关系,世界上盛产黄金的地方不是一处两处,只要能将汉人投送到这些地方上,并且站住脚跟,那么未来大汉还会缺少黄金么?

黄金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如果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几百吨甚至是上千吨的黄金,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内或许都不会闹什么钱荒吧?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刘和不惜将自己扮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黄金财迷,只要能让大汉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帝国”,就算被人误解又有何惧?

当日夜里,刘和并没有让徐岳、夏侯兰和李儒失望而归,他为大家找到了一个暂时不用太多黄金、白银也能将钱行开办起来的方法。

刘和记得后世的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国民党将国内仅剩的两百多吨黄金运到了台湾,那时候国家银行的地下仓库内估计连十吨黄金都没有,但国家一样在搞经济建设,而且一开始的速度就不低,这就说明哪怕是没有黄金白银,只要制度措施跟得上,国家照样可以发展。

为了降低商人和百姓们在日常流通中对货币越来越大的需求量,刘和让制币司抓紧时间先印制出“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盐票”、“煤票”、“马票”、“农具票”等一大批供应类的票证出来,并且制定出详细的用黄金、白银和铜钱来换购这些票证的兑换表。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向市面投放大量的真金白银,相反的还可以通过温和公平的手段回收藏于民间的黄金白银。

为什么说是温和公平的手段呢?因为刘和没有逼迫商人和民众必须要拿出各种供应票证来,但因为刘和所代表的州郡官府几乎主导甚至是垄断了北方的各种行业,只要商人和百姓有购买的需求,那他们就得用手中的黄金、白银来换购。

比如说,幽州农具厂出品的各式农具不仅结实耐用,而且价格公道,如果是州郡内部采买,各个县和乡的采购人员可以拿着农具票直接来农具厂提货,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金银货币。但是,如果外州外郡的商人前来采买,或者是富家大户私人前来采买,他们手中因为没有农具票,所以要么按照出厂价支付真金白银,要么从其他渠道购买农具票,直接换取所需要的农具。

或许,这样的交易方式可能存在不够灵活的问题,又或者容易滋生出一些腐败问题,但这些问题却不是根本性的问题。票证式的供应虽然机械僵化,但在生产力本就十分落后的农耕时代,却是十分先进的一种制度。因为大汉的外部目前并没十分强大的敌人,大汉不需要跟别的国家比发展速度,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步子往前走,至于快一点慢一点,都不会影响到大汉作为此时世界尚最大最强国家的这个结果。

比方说,有一个五口之家,在幽州代郡以耕种为生,这一家年底时将五百斤左右的粮食卖给了当地的常平仓,乡里验粮的官员按照粮食的实际质量评出等级,然后并不给这家人支付真金白银或者是铜钱,而是开具出一张收粮的票据。随后,这家人拿着验粮官开具出来的票据前往北方钱行在这个乡所设的办事机构,换回来了五百斤左右的粮票票证。有了这粮票在手,这家人如果想要添置几件新衣,可以用粮票去置换依靠织布为生的某家手中拿着的布票,然后拿着布票去官府开办的货栈领布匹回来。

刘和准备实行的这一套,说白了就是计划经济的雏形。在后世,计划经济遭到很多自由民主人士的诟病,但苏联就是依靠两个五年计划迅速追赶靠近了世界头号强国,而中国则依靠前两个计划经济迅速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局面。计划经济不是不好,而是要看在什么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使用,还有就是使用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

在一个睿智有力的领袖领导之下,有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机构,再有一群齐心协力且私欲没有开始膨胀的民众,那么计划经济便是复苏国家的不二法宝。

很显然,刘和目前拥有这三样条件。首先,他有着两世的经验,完全清楚计划经济的利弊,还有克服解决的办法;其次,此时大汉朝从上到下绝大多数的官员道德水准比之后世那些贪腐成性的那些官员而言,简直是天差地别。同样是此时,大汉普通民众或者读书识字率不高,但讲诚信、讲道德的绝对占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远不是后世那个信仰崩塌,道德败坏的时代可以比拟。最后,经过去年那场大饥荒和大瘟疫的考验,如今刘和在北方民众心目中就是神祗一样的存在,刘和只要说一句话,会有无数士兵和平民狂热地响应他。

既然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刘和当然要毫不犹豫地采取计划经济的一些措施,为他快速复兴大汉铺出一条通坦大道来!

即将建立的北方钱行制币司拥有全大汉最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拥有工艺最为精湛的一批制币工匠,作为首任制币司司长,夏侯兰将军深知自己的肩上扛着的是什么,所以这几天他吃住都在制币司,眼睛死死地盯着各条制版线的进度。

夏侯兰因为赵云的关系,投奔了刘和,却凭着自己的认真和努力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赵云的精彩人生道路。从司令署内务司转任制币司司长的职务,虽然远离了军队,但他知道自己接手的这个全新岗位关乎国计民生,比内务司司长的份量更加重要。

今后,夏侯兰和他的属下每天将要面对的是能够让人迷失心智的金山银海,只要他在铸币的过程中悄悄动头发丝那么一点手脚,经年累月下来也能积攒出惊人的财富。除了真金白银的直接诱惑,夏侯兰如果无法保证铸币技术的遥遥领先,让仿冒者钻了空子,那么他给国家和民众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正因为深知责任重大,所以夏侯兰将原本就严苛的性格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凡事都从自己做起,对于制币司的每一项条规不仅倒背如流,而且必定是严格遵守。夏侯兰虽然严苛,但却不是冷血之人,在正常的工作之余,他也很关心工匠们的健康状况和家庭处境,努力为工匠争取更多的福利。因为如此,所以制币司的内部氛围严肃而积极,并非死水一潭,毫无生气。

经过制币司全体人员近十天的连续赶工,一整套的各式票证“样票”提前摆在了刘和的书案上面。

刘和手持一只圆形铜柄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每一套“样票”的纹理、色泽和符号。

“嗯,印制工艺非常好,样票的材质也足够坚韧耐磨,明暗几重防伪标记也处理的很细腻,外人想要仿冒还真是难如登天。制币司开门第一项任务完成的很出色,我会通知内务司对制币司上下实施奖励!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三币铸造上还能拿出最高的水准!”

刘和的夸奖和鼓励,让夏侯兰如释重负,他的脸上终于难得地浮现了几分笑容。

“总裁,既然这些票样通过了您的验收,是否可以开始进行批量印制?”

“嗯,可以的。你去跟徐岳和李儒等人商议一下,看第一批各种票劵需要印制多少数量,宁可缺少一点,也绝对不可滥印!”

“属下明白!”

正文 第五二五章 金迷大将军

刘和用发行各种实物票劵暂时替代流通货币的方法,顺利解决了钱行储备金不足的难题,实际上也是为日后发行纸币在试水和探路。

实物票劵虽然也是用纸张印制出来,但却与纸币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通用性。合法的纸币可以买到各种商品,甚至包括票劵本身,而票劵只能购买与之对应的单一货品,更无法像纸币那样自由地兑换和流通。

不过,无论票劵还是纸币,能够为民众接受的基础还是政府的信用。一个信用良好的政府,哪怕是用半尺白布上面写几行字,再盖上官府或者军队的公章,就能从老百姓手中换取到粮食和生活物资,这样的例子在后世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地盘上司空见惯。反之,一个丧失了信用的政府,哪怕是把各种报表数据做得花团锦簇,死命地忽悠和欺骗民众,但普通百姓从不断飞涨的物价中便能看出这个政府真正的嘴脸。解放前的“法币”,便是最好的注解。

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盐票、煤票……不同花色和样式的票劵被制币厂批量印刷出来,然后由内务司派出卫队送往幽州的各郡,然后再由各郡分发到各县。这段时间,《大汉时报》和《丰报》都在不停地宣传官府印制票劵的用意,以及使用票劵的方便之处。

为了带动民众使用票劵,刘和要求各军和各级官府的办事人员带头使用票劵。以往地方给军队提供的粮草,都是通过转运的方式运输实物到军中,现在司令署直接将票劵下拨到各军,再由各军的后勤军需官将一部分票劵分发给官兵,另一部分票劵则直接用在驻地周边的市场上。

在待遇和保障条件没有任何降低的情况下,军队对于使用票劵是欢迎的,因为有了票劵之后,官兵们可以将分发下来的粮票、盐票和肉票随身带着,再也不用提着一包一包的铜钱“叮铃咣当”,也不用担心在熟睡的时候会被别人悄悄的顺走。

各级官府的办事人员对于使用票劵来代替发放实物的做法也不抵触,他们最清楚幽州目前的实际经济情况,根本不用担心拿着票劵换不到实物,或者出现挤兑抢购的风波。

因为有军队和官府带头使用票劵,加之首批印制的票劵数量并不很大,所以这批票劵投入到幽州之后,反响很不错,一些小问题也很快得到纠正和解决。刘和见发行票劵的进展顺利,于是给制币司下令,印刷第二批票劵,准备投往辽州、冀州。宁州和并州的经济基础受损严重,还需要恢复一到两年时间,刘和暂时不打算向这两个州投放票劵,而是保持实物交易的原始办法,先让两州的民众增加对官府的信任再说。

除了发行票劵,刘和也开始了对各州豪族大户家中所藏黄金、白银的换购计划。

刘和的办法很简单,却也很有效,就是用一些奢侈商品、珍惜物品和稀罕物事来打动豪族大户们的心,让他们甘心情愿、争相恐后地拿出埋在地下的黄金白银来购买只有自己手里才有得卖的物品。

比如,蓟城所产的四轮马车不仅具备了减震和自由转向的功能,而且因为拉车的马匹数量可以从一匹增加到四匹,甚至是六匹,所以车厢可以造得宽敞舒适,还可以添加一些雕龙画凤的装饰,使得马车显得格外地高大上。在没有内燃机的时代,拥有这样的一辆马车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非要作比较的话,普通的马车就像是一辆奇瑞小扣扣,普通的牛车就像是一辆比亚迪,豪华一些的双轮马车就像是入门级的合资车,而蓟城最新研发制造出来的具备了悬挂减震功能的四轮马车,那就是劳斯拉斯,属于限量版的顶级豪车。

之前,这种四轮马车因为数量有限,只陪给郡守以上级别的官员,豪族大户们就算是再眼红,那也只能干看着,根本就买不到。现在,刘和终于同意放开四轮马车的生意,可以向民众出售,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用黄金和白银来购买,铜钱都不行,粮食更不行!

这个时代,民众对于黄金的认识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大家只是把黄金看成是与珍珠、宝石一样的贵重物品,虽然平时不会拿出来使用,但真需要用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有多么难以割舍。蓟城有几家规矩做生意的商户这些年积攒了不少硬通货,当他们得知普通民众就可以购买四轮马车时,根本就没有犹豫,立即拿出家中收藏的黄金,向蓟城车厂订购豪华的四轮马车。

富商们的这种心态,跟后世那些暴发户们在书房里面摆满各种古籍珍本有些相似,都是想要寻找一种身份地位提升的认同感。想想看,原本是大官们才有资格享受的四轮马车,如今咱也能购买了,而且是想买几辆就几辆,只要舍得花钱,咱现在不就是钱多嘛,买一辆哪里够!

有了几个富商带头,豪族大户们也不甘落后,谁都怕在日后出门交际的时候因为乘坐的是两轮马车而被人看不起。如此一来,蓟城的马车厂顿时订单暴增,而黄灿灿、白花花的金银便哗哗地流进了制币司。

如果刘和只是拿四轮马车这一种稀缺商品出来搞饥饿营销,那也太小瞧了他穿越人士的本事。

蓟城有两位医术高超的神医,神医又带出来了一批医术精湛的徒弟,因为他们的存在,加上刘和的全力支持和一些前瞻性的指引,蓟城医学院如今的医疗手段已经到了一种全新高度。华佗和他的几个徒弟已经开始使用麻沸散给病人做开腹手术了,特别是在治疗阑尾炎方面已经取的了长足进步,成功率一直在提高。张机在治疗伤寒症和各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开出的各种偏方有着药到病除的神奇功效。

如今,在蓟城,在幽州,甚至是在整个北方,想请华佗和张机诊病的人多如牛毛,毕竟谁都想多活几年,谁都想健康长寿。但是神医只有两位,神医的徒弟也就那么几个,所以谁若是想要得到特别的医疗救治和健康指导,那得看将军府的安排,不是谁有钱有势就能见到神医的。

为了让豪族大户们“愉快”地拿出真金白银,刘和授意医学院搞了一个专家门诊部,接受来自于民间的医疗预约,但想让专家名医们出诊的费用那是相当昂贵的,没有真金白银,想都别想!或许有人会指责刘和这是在搞歧视和不平等,为什么有钱的人可以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出诊,没钱的人就只能躺在家里等死么?

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无解的。名医的资源就是那么一点点,而天下的病人却有千千万万,抛却有钱没钱这一点,在医者眼中,生了病的人都是需要救治的。难道让所有的名医每天为无钱支付诊费和药费的穷人治病,这样就公平了吗?如果富人的财富来得合理合法,那么他们愿意用更多的财富换取更好的医疗待遇,这又有什么不对呢?

刘和从来就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所以他的努力方向是培养出更多的医生,尽量减少贫穷之人,建立起一种社会救治体系,而不是去创造一个绝对平等和平均和乌托邦。

华佗和张机对于刘和这种嫌贫爱富的做法其实还是有些抵触的,特别是刘和将他们两人当成了医学院最大的两棵摇钱树,这显然让“神医”和“医圣”觉得人格尊严受到了侮辱和挑战。不过刘和告诉他们,医学院通过替富家豪族赚来的金银,其中一半充入钱行,另外一半中的六成用来为处于赤贫的穷苦民众购买药材,剩下的四成则用来培养乡村赤脚医生。刘和这么一番解释,让两位善存于心的老人胸中释然,于是在日后出诊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向豪族富户们索要高得吓人的诊金。

刘和甚至为了此事专门在报纸上刊文,意思就是安抚普通百姓不要觉得两位神医见钱眼开,怀疑他们的人品,同时也安抚那些富家大户,告诉他们这些高额的诊金出得不冤枉,因为他们的豪爽大方,有许多穷苦百姓能够得到基本的救治,这是一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

豪族大户们想到华佗和张机差不多属于刘氏父子的“御用”医官,如今虽然花费的诊金有些肉痛,但能请到家中来替家人诊病,也是很难得和珍惜的机会。何况大将军也说得明白,就是希望有钱人能够多花一些金银出来贴补穷苦之人,所以这个钱花得虽然多,但也是值得的。

除了卖奢侈的四轮马车给豪族富户,垄断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刘和还把放大镜、老花镜、上等好马、珍贵药材、兽皮、各种做工精美的艺术品都作为聚敛黄金白银的财路,只要坚持个三、五年时间,大汉现有的黄金、白银估计都要流进制币司的仓库。

正文 第五二六章 三韩来人

时间转眼便到秋凉,在中秋节前夕,大乔为刘和诞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早在半年之前,远在京城的太傅刘虞听说了儿媳有身孕的消息之后,便为大乔怀的这个孩子取好名字。如果是男孩,便叫刘治;如果是女孩,就叫刘怡。如今小刘治安然出生,刘家又添新丁,蓟城太傅府和公子府中一片喜庆。

好消息还不止这一个。年初时的一场暴雪过后,北方终于迎来了难得的风调雨顺之年,老天爷似乎觉得这两年把北方四州的百姓折腾的过头了,因此难得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一个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