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晃、李蒙、牵招和田畴等将领率领的狩猎小队杀破了胆,这些乱七八糟的游牧部落要么没命的逃往北方,要么渡过黄河流窜到了河西羌人的地盘,总之是头也不敢回的从定襄和云中郡撤走了。

颜良和文丑扑了一个空之后,自然是非常的恼怒和纳闷,于是急忙派出大量的探马疯狂搜索刘和下落,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袁军之中有人猜测刘和可能是害怕了颜良和文丑,所以率领大军沿着来时的道路退回到河东境内;也有人推测刘和如今可能率领部下躲进了界山一带,只等颜良和文丑再度率军北上时,就会冲出来攻打晋阳。还有人推测刘和可能借道西河向北方大漠而去,准备穿越漠南的大片草原返回幽州。

不管如何猜测,反正颜良和文丑这回真是白忙活了一场,就算他们现在立即率军北上再度攻打高柳,也给高柳守军留出了足够补充兵力和后勤补给的难得喘息机会。

军师逢纪建议颜良和文丑索性不要去管刘和的下落,趁着刘和还未返回幽州之际,赶紧率军偷袭井陉关,从并州直插冀州后背,先协助袁绍一举夺下冀州被卢植所把控的三郡再说。

围攻高柳迟迟未果的颜良,已经被徐荣搞怕了,他实在不想再跟徐荣在高柳城下磨磨唧唧,所以采纳了逢纪的意见,率领一万精悍步兵抄山中小道直扑井陉关而去。

文丑则率领剩余的一万五千多士兵前往雁门郡紧邻高柳的白登城,防范幽州方面的反扑。

经过五日疾行,慕容平在弹汗山的南麓追上了刘和率领的主力部队。大军稍事休整,立即顺着歠仇水向东而行,又过了一日,终于看到了边塞重镇马城那高耸坚硬的城墙。

近万士兵望着远处的马城城墙,一片欢呼雀跃,打马狂奔的劲头更足。

马城之上负责瞭望和警戒的士兵,忽见西北方一片浑黄的尘土滚滚而来,赶紧向城内的最高长官刘惠报告。刘惠闻讯大惊,急忙登上城头眺望。如今幽州三路受敌,防守高柳的将士伤亡严重,马城方面刚刚挤出两千人马紧急驰援高柳,若是此时北方的恶邻再来进犯,本就岌岌可危的西北防线很有可能彻底崩溃,而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刘惠都不敢去想象。

“传我号令,各门守军全部进入战斗状态,随时抗击来犯之敌!”刘惠果断下令,脸上毫无惧色。

不怪刘惠看不清远处的大军是友非敌,这个年代可没有望远镜这种高档的观察工具,所以隔着十数里时,肉眼所见到只是密匝匝一大片奔腾的骑士,根本无法辨别敌我。

待那擎旗的骑兵将那面绣着“劉”字的大旗打到距离马城还有一里之地时,城头的守军忽然楞了一地,他们面面相觑,实在搞不懂这支声势浩大的骑兵居然打出了一面刘字大旗。

等到近万大军终于在城外一里处汇合完毕时,城头的守军已经欢呼着冲下城头,打开了城门前来迎接率军回援的大公子。

中军帅旗之下,刘和看着出城相迎的刘惠和城中大小官吏,意气风发地大喊了一声:“幽州,我刘世仁回来啦!”

正文 第二二六章 形势紧迫

刘和与留守马城的忠诚下属刘惠相见之后,少不得一番情真意切的相互问候。因为城外人多口杂,所以很多话暂时不便多问多说,刘和只是让众多手下跟刘惠打个照面,便立即率军入城。

骑马走在干净整洁的城内主道上时,刘和有种恍惚的感觉。

三年前,他曾穿着普通士兵的军服在这条道路上巡逻,也曾在城门口边一丝不苟的站岗,还曾与道路两旁的商铺老板们一起喝点小酒,说点荤腥不忌的笑话,再吃个铜炉火锅什么的。

那时候的马城,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原本惊慌失措准备迁徙的城中百姓,听说太傅的儿子前来守城,于是安下心来,积极的参与到了战后各项秩序的恢复,终于使得马城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便恢复了盎然的生机。

想一想当初自己来到马城干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大扫除”,刘和的嘴角就翘了起来。现在看来,留在马城主政的刘惠,分明是继承了自己的做法,把城内拾掇的干净清爽,让人看上去很是舒心悦目。

坐在马车中的蔡琰,好奇地挑起车帘,不时东张西望,丝毫不顾及维持自己的淑女形象。

“爹爹,马城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呢!”蔡琰兴奋地对同乘一车的蔡邕说道。

“哦?你倒是说说看,你想象中的马城是个什么样子?”向来疼爱女儿的大学士,一脸饶有兴趣的看着女儿。

“女儿想象中的马城,一片肃杀阴冷,城头燃放着狼烟,城内的居民战战兢兢度日如年,道路上不时会有疾行的探马来回传递着战报……”

到底是大汉第一才女,就连幻想起来都像作画一样,很有立体感。

蔡邕捋着颌下的胡须,慢条斯理地说:“大汉多数边塞城池,都像昭姬描述的那般,可这马城不同啊!此城当年乃是你那夫君亲自镇守,自从鲜卑酋长轲比能在马城大败之后,这几年此地再也没有胡人敢来侵犯,城中的百姓自然不会栖栖遑遑的过日子了。”

“爹爹,休要取笑女儿!人家还未拜堂成亲,哪里来的夫君!”蔡琰拽着蔡邕的袖子,一副不依不饶的娇羞模样。

“也快啦!等到了蓟城,见过太傅大人,你们就该拜堂成亲了。”

蔡琰摇头,有些忧虑地说:“如今三路大军进犯幽州,蓟城岌岌可危,太傅大人哪里还有心思顾忌这些事情。”

蔡邕一脸的笃定,自信满满的说:“这你就不明白了吧!只要世仁安然返回幽州,公孙瓒之流败亡的时间很快就要来到,他们是奈何不了蓟城的。”

蔡琰撇嘴,不信老爹的这些鬼话。

“小瞧你爹了不是!老夫学贯古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近来我夜观天象,发现幽州上空紫薇显现,这分明是帝王出幽州的吉兆,了不得啊!”

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古时的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蔡邕博学多才,不仅是当时的大文豪,大书法家,也好辞章、数术和天文,既然他说紫微星降临幽州,那还真不会有假。

马城本就是边塞屯兵重镇,虽然一下子涌进来了近万骑兵,但却秩序井然,一点也不显得拥挤逼仄,所有的士兵都有营房可以居住,所有的战马也有整洁干爽的圈厩可供容纳。

随刘和北上幽州的文士,被刘惠安顿在了城中最大的一家客栈之内,蔡邕父女二人则被安顿在刘和当初下榻的那座小院之中,刘和本人则被刘惠请进了军营里面。

“公子,请恕卑职招待不周,如今幽州形势紧迫,作战乃是第一要务,因此我只好把办公的地方搬进军营,这样便于调动和指挥部队,也安全一些。”刘惠向刘和解释为何在军营之中办公的原因。

刘和摆手说:“子惠先生不必跟我客套,若非幽州形势紧迫,我也不会冒着风险紧急返回。幽州的形势一路上我也有所掌握,但一些深层的东西不便在情报中体现,所以总是觉得不够全面深刻,还请先生给我述说一二。”

刘惠看了看刘和身边的郭嘉、田畴等人,欲言又止。

“呵呵,差点忘了向先生介绍奉孝和子泰了。”刘和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然后将郭嘉和田畴的过往经历向刘惠做了一番说明。

刘惠见屋内没有外人,于是一脸凝重地说道:“幽州目前的形势,很不乐观!从今年三月开始,先是袁绍麾下颜良和文丑率领五万大军从并州雁门郡的平城突袭了高柳;紧接着辽东公孙度派出的两万骑与公孙瓒部将田楷和公孙越所率领的三万兵马汇合,五万大军围攻潞县;再接着公孙瓒从海路北上雍奴,切断了幽州与冀州之间的联系。”

“数日之前,蓟城快马来报,潞县已经失陷,守城将领鲜于明辉将军身负重伤,被突围的士兵抬回蓟城,如今生死未卜。公孙瓒那一路兵马记住了上次的教训,这回没有直接进攻蓟城,直接进入涿郡,将防守五阮关的张瓒一部堵在了飞狐道内,如今又继续向西直接突入代郡腹心的趋势。”

“幽州西北防线诸城在这两个月来与袁军打得十分辛苦,主要原因是防线太长,兵力缺少,不过好歹是将袁军阻挡在了外长城下,没有让其突入进来。卑职现在担忧的是公孙瓒那支部队如果从东面包抄过来,与袁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那我们辛苦经营起来的家底就会全部落入敌手。”

刘惠作为刘和留在幽州的幕僚长,对于整个形势的把握和分析很是到位,用最精炼的语言很快就将幽州面临的局势向刘和解说清楚。

“蓟城目前的情形如何?”

“蓟城有太傅大人亲自坐镇,又有鲜于诚弼将军和李军师从旁出谋划策,城上部署了公子亲自设计的众多守城器械,就算五万大军兵围蓟城,也是无法攻克。”

“幽州的军心士气如何?”

“因为没有吃过败仗,多数士卒都是据城防守,我们在后勤供给方面一直没有出现太大问题,所以军心尚稳,士气还算可用。不过潞县和雍奴的相继失守,对于士气的影响较大,长时间的守城作战和人员伤亡也对士兵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如今民心是否可用?”

“代郡和上谷两地的百姓基本稳定,并未出现慌乱情绪,特别是那些分到土地的流民,拥护我们的态度十分坚决。涿郡如今已经被公孙瓒所控制,郡内的不少富家大户已经倒向了公孙瓒,听说公孙瓒军所过之处,有不少人主动出钱出粮。广阳郡内的百姓,听说潞县失守,许多人家都在向上谷郡转移。”

“北方边境是否安定?”

“白山以北的阎柔还算老实,这几年都不曾惹事。校尉府按照公子的指示,这几年给那些曾经出兵助公子南下的乌桓部落送去了各种物资,他们很是感激,所以一直相安无事。白檀以北的乌桓人最近很不老实,他们趁着我们收缩防线,大肆在狄平至渔阳县一带作乱,给当地百姓造成了很大伤害。”

“而今夏侯兰、孙礼、刘放、韩珩、徐邈等人都在何处?”

“夏侯将军被太傅大人调往班氏守城,刘子弃(刘放)前去辅助;韩子佩(韩珩)随程贼曹(程绪)镇守北平邑;徐景山(徐邈)则随孙德达(孙礼)守在广阳。”

刘和一口气问了刘惠许多的问题,刘惠都能详细准确回答,足见他平时一刻都没有耽误。

刘和让人将幽州地形图摊在地上,仔细观察了许久,然后开口问郭嘉:“奉孝,我们如今该如何破局?”

郭嘉每逢大战就会非常兴奋,此时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忧虑之色,反倒是流露出一种毫不掩饰的渴望。他问刘和:“这次你是想多占地盘还是多杀人?”

刘和有些不解,皱眉问道:“想要多占地盘,不就得靠多杀人么?”

郭嘉摇头笑着说:“不是一回事!你如果想多占地盘呢,有些惹恼了你的人就得暂时放他们一马;你如果想要多杀人立威呢,有些地盘暂时就占不下来。”

刘和想了想,说:“那我还是选择多占地盘少杀人吧,不过有些家伙实在很讨厌,如果这次能够一并解决了,那就最好不过!”

郭嘉点头,明白了刘和的心意。

“公孙瓒这次差不多是倾其所有而来,若是我们将他的主力彻底解决,则围攻蓟城的东线敌军就会不战自溃,到时候或是打公孙越放公孙度,或是两个一起收拾,都不是难题。等我们将东线和南线的敌军彻底解决之后,则可以派兵南下占领原本被公孙瓒占据的冀州各郡,继而与冀州方面的部队联手与袁绍交战,这样就可以将袁绍彻底逼出冀州。等到冀州的局面稳定之后,我们在西线的部队也就休养补充完毕,到时候从高柳出兵并州,进一步削弱袁绍的实力,占领并州北方的数郡。”

“如此一来,不出三年,黄河以北的冀幽并三州将会全部落入公子之手,到时候十数万大军从并州上党南下直入洛阳,试看天下还有谁能阻挡!”

郭嘉不愧是三国顶级谋士,三言两语便替刘和理出了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头绪。

正文 第二二七章 倒霉的文丑

郭嘉将破局的大致方略提出来之后,剩下的就是具体的调兵遣将和一场接一场的刀兵相见了。谋略再高,也只是停留在嘴上,能否达成和实现,还得靠成千上万条人命来堆积。

刘和估计公孙瓒一时半会都无法获知自己率兵返回幽州的消息,而这个盲点正好可以用来大做文章。

公孙瓒这次从青州调集了三万精锐部队,从海路横渡渤海,绕开了冀州卢植,在泉州附近上岸之后,向西直扑涿郡,切断了幽州与冀州之间的联系。从公孙瓒这一系列果断准确的动作来看,在他背后定然是有高人指点和谋划,否则公孙瓒根本想不出这样一招走一望三的妙策来。

不过,有句话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公孙瓒当初出兵的时候,绝对想不到刘和会选择从袁绍控制的并州向北突围,然后从漠南绕道返回马城,所以他现在越是深入到幽州腹地,就越是离死更近一步,到时候连逃都没有后路!

事不宜迟,刘和顾不上一路疲惫,在议事结束之后,连夜开始调整幽州西线的兵力部署,针对步步进逼的公孙瓒开始布网。

刘和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做出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将驻守于高柳、班氏和北平邑三地的主力部队全部抽调出来,命令徐荣、夏侯兰和韩珩各自率军同时向紧邻涿郡和上谷的代县一带集结。也就是说,刘和是从原本就十分吃力的西线抽调部队来对付公孙瓒,那么他就不怕兵力空虚的西线被袁绍军一举突破?

刘和当然不会置西线安危于不顾,他这次是要打一个时间差,趁着公孙瓒不知道自己返回幽州,而颜良和文丑以为自己必然会加强西线防守的当口,集中全部兵力一举拿下公孙瓒!

刘和没有返回幽州之前,颜良和文丑集结了五万兵力,尚且无法攻破幽州的西路防线,如今刘和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从他们的眼皮子底下返回了幽州,颜良和文丑自然会以为刘和接下来就会对付他们。

因为这次是要对付公孙瓒,而且很有可能是要一步到位将公孙瓒弄死,所以刘和任命赵云接替徐荣成为防守西线的最高指挥官,从九千多幽州精骑当中挑选出四千汉籍士兵划拨给他,任凭赵云自由发挥。

当初刘和挥师南下时,一万幽州骑兵中有五千汉家骑兵,五千乌桓骑兵,后来经历数次鏖战,五千汉籍士兵折损了一千二百余人,五千乌桓骑兵折损了一千四百余人,慕容平护送李严返回洛阳时带来了两千骑兵,于是将兵力补充到九千多。

北返途中,这支骑兵经历了大小数仗,损失虽然轻微,但还是有数百骑兵埋骨异乡,如今剩下了刚好九千骑。这九千人中,乌桓骑兵还剩下三千五百人左右,其余的皆是汉籍骑兵。

乌桓人当初被公孙瓒杀的很惨,对于推行宽厚政策的刘虞却是存有亲近感激之情,所以刘和才敢大胆启用乌桓骑兵随自己南下。事实证明,乌桓人在北方众多的游牧民族当中算是最容易汉化和驾驭的一支。历史上,乌桓人最终彻底消亡,一方面是被其他游牧民族所吞并,另一方面也与他们两次大规模的南迁中原有关。

这次对付公孙瓒,刘和决定让乌桓骑兵打头阵,这样既可以多保留一些精锐的汉籍骑兵,同时也能让乌桓人报了当初公孙瓒欺凌他们的仇恨。

赵云对于刘和的这个安排心存感激,因为他不必在战场上直面公孙瓒。如果刘和让他带兵前往代县,赵云肯定也不会推辞,但心中多少总会有些别扭难受。虽然赵云早已改弦更张,而且当初还是公孙瓒主动舍弃了他,可让他亲手结果公孙瓒,赵云仍然有些于心不忍。

刘和不愿赵云像那吕布一样背负弑主恶名,自然是爱惜赵云的一种表现。

除了从西线抽调主力前往代县阻截公孙瓒,刘和还准备亲自赶往蓟城,从蓟城和广阳两城同时出兵,彻底截断公孙瓒的退路,不让公孙瓒手下任何一条小鱼小虾逃出幽州。

一口气写完数封书信之后,天色已经微亮,刘和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打了一个哈欠,迈步走出营帐来到了庭院中,却有些意外的看到了心腹爱将赵云正默默地站在不远处的廊檐之下。

“子龙,你怎么也一夜不睡?”刘和有些责怪地说。

“公子都没睡,做属下的怎可酣睡。”

“有什么话想跟我单独说吧?”

“我想了一夜,有句话憋在心里还是想说出来。”

“嗯,你说吧,我会认真听。”

“云恳请公子将来能给公孙伯圭留个后,不要将辽西公孙家灭族。”

“嗨,我还以为是啥事呢!我刘和别的本事没有,自认度量还是有几分的。有道是罪不及家人,公孙瓒屡次三番的冒犯于我,自有取死之道,可这些与他的族人无关,我只惩首恶,绝对不会祸及他的族人。”

“多谢公子宽宏。”

“这次虽然没让你去代县,可你肩上的担子一点都不轻,我将主力都抽光了,就给你剩下一些伤兵和四千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