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流贼-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淮河的莺歌燕舞,日日笙箫,让从小没见过大城市的方不同沉醉,也让胸有抱负的汪兆麟大开眼界。

    “我迟早要在这样的生活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一代名相!”汪兆麟暗暗发誓。

    “要是能让父母在这里生活,那还有多好啊!大王,小的绝不会辜负您的所托!”方不同并未忘记他的使命。

    ……

    多尔衮总算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昔日仰望不及的大明中心,帝国的都城………北京。

    京师的大明子民在经历过李自成的兵灾之后,对清军的进驻反而有一种异常的欣喜。这种欣喜和后来听到消息的南京一样,它来自于对吴三桂的期望。

    李自成没有留一点军队在北京城,因为他知道,这里不再是他的地盘,留下的人也无异于螳臂当车,徒增伤亡。山海关的石河大战让将士们身心受创,这种情绪自然也传染给了留守部队。纵然李岩一心劝他在此固守,但奈何士兵们战意全无。索性,大举西撤。

    在李自成撤走之后的一天时间内,打前锋的关宁军就在第二天中午到达了北京城下。

    吴三桂得意洋洋的率领着关宁军大摇大摆的入了城。

    他们走的是京师的正门,带着胜利者的骄傲。

    每一名关宁的骑士都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马,怕打乱了整齐的队形。八千人,整整八千人。浩荡无边的队伍引起了京师的震动,百姓们纷纷夹道欢迎他们。

    “平西伯!平西伯!”

    “大明万岁!”

    “平西伯可算是来了!”……

    议论声不绝于耳,吴三桂听到之后不由得微笑起来。他头上带着金光闪闪的翅盔,在正午不强烈的阳光下发出光芒。骑着高大而强壮的战马,配着金刀,这显得他格外的潇洒。

    “快看啊!伯爷的兵就是好!贼好!”街道让酒肆门口站着的瘦青年对自己的同伴说。

    “什么贼好,是特别好,没挑了!没贼了,闯贼被打跑了!”这同伴生的白胖,说话也喘气。

    “哈,你看伯爷的兵,个个盔甲分明,哪像闯贼,打扮的像叫花子似的。”旁边的人也在议论着关宁军的打扮。

    “每个人都有铁盔,好家伙,得不少银子啊!”……

    正当人们讨论关宁军军威的时候,城门洞里忽然起了一阵大风。

    “快看,鞑子!”围观的吃瓜群众中蓦地传出一声惊呼。

    “鞑子!鞑子!是鞑子!”呼声四起。

    关宁军中一名士兵的头盔大概没有系紧,被风吹落于地,漏出了光秃秃的脑袋,后脑勺拖着一根细细的尾巴。

    那士兵手忙脚乱的下了马,利索的捡起头盔戴上,却再也挡不住周围人的异样眼神朝他射来。

    吴三桂听得清清楚楚,他煞费苦心的伪装瞬间被击的粉碎。铁青了脸,他只想赶快离开。倒霉的士兵把头深深的埋在马背上,心里一万句骂娘的话。

    京城的人们对几年前的事情记忆深刻,袁督师率军千里回援都没能挡住鞑子的铁蹄,密云通州一带被扫荡一空,无数的人命烟消云散。

    而现在,他们突然又出现在这里,还是在平西伯的军中。这是怎么回事?人们心中疑问丛丛。

    更令人吃惊的还在后面。

    关宁军入城之后,第一时间所做的,竟然是召集达官贵人,控制每天街道,将人群聚集在皇城大街两侧依次排好,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答案终于明了了:多尔衮所率领的八旗大军列着整齐的阵势开了过来,城外的旧军营里,霎时间被真正的鞑子所占据。身着精致长甲的多尔衮,带着多铎和阿济格以及洪承畴、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打头阵,身后跟着一堆的甲喇章京梅勒章京大大小小的佐领参领牛录章京,大摇大摆的走进了京城。在吴三桂的引导下,迈入了紫禁城。

    李自成退走不久的金銮殿,又迎来了它新的主人。

    “即日起,我大清将以这里为京师。全部百姓,当剔除故明旧俗,以迎新朝。而革旧迎新,当从发式开始。传我的命令,张榜告示,务求全部剃发梳辫!”第一次感受到这里的气势,多尔衮就拿出了作为主人的架子。

    听了他的这句话,朝堂上瞬间炸了锅。

    (本章完)

第37章 汉冠怎能易胡发() 
“睿亲王明鉴,此举万万不可!”首先发声的是洪承畴:“大军刚刚入京,平西伯的先锋可是遵照您的命令,打着为先皇报仇的名义而进京讨逆。王爷也看到了,京师百姓普遍对我朝有些畏惧之情,此时强令剃发,恐招致贼人细作利用。如若激起民变,对我大清则极为不利!请王爷三思!”

    “洪大人此言差矣,我八旗大军尽在九门之外。声威赫赫,威震敌胆,这京师里已被扫荡一空,哪里还有什么细作!”多铎冷笑着反驳:“我大清入主京师,但百姓却不从我满洲习俗,则显得我大清之名不正不顺,岂非让天下人耻笑!”

    “郡王多虑了,京师百姓自然会听从大清号令,顺从******。臣只是说此刻不宜推行剃发梳辫令,但日后我军在京师安定下来,再行事也未必是晚矣……”洪承畴听的出来多铎的不满,故而婉转的解释说。他眼光扫了那一圈肃立的汉人降将,之间个个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任凭他说的口干舌燥,也无动于衷。

    洪承畴心底暗叹一声,心道:“明臣虽不堪大用,但清流之名深固于这些书呆子心里。多尔衮如此强硬,怕是要到处闹来许多条人命才行了!尚可喜孔有德耿精忠吴三桂之辈,也是只顾自己不顾百姓,更不顾主子的江山社稷,可恨可恨!”

    咬了咬牙,洪承畴硬着头皮说道:“恳请王爷暂且收回成命,臣愿意亲自前往各故明旧臣家中,一一劝说,待安抚完毕之后,再行告示百姓!”

    “洪大人可是铁了心的要维系这故明的一切了?”阿济格也忍不住了,斥责道:“不知洪大人是否在效仿那徐庶之举,身在曹营心在汉?大人可知,曹孟德才是这中原之主,你那刘玄德不过是一抷黄土罢了!”

    “我……”洪承畴一时气绝,我了半天。

    “都给本王住口!”多尔衮听了许久,终于出声制止了争论。

    多铎、阿济格、洪承畴立刻噤声。其他人也都愈加站的笔直,做出毕恭毕敬洗耳聆听的样子。

    “嗯吭……”多尔衮低咳一声,又停了一下,才说:“早在石河大战之后,我就已差人往盛京报捷。并且在奏章中立下军令,一定要拿下故明京师,解救这里的百姓于水火。如今大局已定,当请皇上迁都于此,传檄天下!而京师百姓不剃发梳辫,于皇上也是大不敬。洪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从伦理纲常所说,君之命,臣子当从!剃发梳辫,势在必行!诸位不必多言!”

    “诸臣听令!迅速在城内张榜告示,三日之后,在东南西北四门设匠人,为民剃发,以迎皇上驾临!”

    “臣等恭从睿亲王之命!”满汉声音同时响起。

    洪承畴一脸绝望,也不得已随声附和。

    多铎和阿济格互相看了一眼,心道:“盛京那边对这等功劳应该会有封赏,那自己至少也得升到亲王爵位!这样以来,上三旗基本都在自己人手中控制了。到时,那些打杂的活,比如向西攻击李自成之类的事情,就交给豪格他们去办。自己可以带着正白旗的人马奔向更富庶的江南地区,将更为广阔的天地纳入大清的疆土,这可是不世之功啊!”两人看罢,脸上都有些得意的神色。

    “平西伯,你且留一下!”多尔衮宣布完命令,解散了众臣,却又叫住了吴三桂。

    “我已上奏皇上,加封你为亲王。希望你能在这次的剃发行动中不要让本王失望!”多尔衮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赞许的说道。

    “臣一定尽心尽力,为大清鞠躬尽瘁!”吴三桂大喜。

    ……

    阿嚏~~~朱启明打个喷嚏。今天,他来视察新城的进展程度。利思类热情的告诉朱启明,这里一切进展顺利。同时他对朱启明的一些思路感到非常的敬佩,比如用风向来确定一些建筑的方位,安排专门的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的下水道,规划工业区军事区和居民区等等。

    “皇帝陛下,我对您广博的知识十分佩服。要知道,在我的母国,这样的城市设计方法也是前所未有的!”利思类毫不吝啬誉美之词。

    “利司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才学到一点皮毛而已,不足挂齿!”朱启明得意之余不忘显摆优越感。

    “是啊,我学了这么久的汉语,也没有能理解到其中的精髓。比如那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毁之。”利思类提到这些知识时,搔了搔头,显得很迷惑。

    “哈哈哈,利司译不必过分多虑,你再待的久点,什么都明白了!”朱启明才懒得和他讨论这些。

    二人下了工地,到处和工匠们打招呼。因为朱启明来的勤,这里的人也都熟悉了,因此礼数较为简单,只是弯腰施礼。

    朱启明乐得这样,这样没有拘束感。他一边有一边看,感叹不仅是现代人有速度,古代人造起房子来也不遑多让。有了源源不断的水泥供应,建筑速度更上一层楼。

    “大王,您看我这手艺怎么样?”木匠拿着刚刚做好的家具给朱启明过目。

    “唔,不错不错,回头可以给你投资个家具厂!”朱启明随口答道。

    “真的?!草民多谢大王!”这木匠立刻跪下叩了个头。

    “你看你看,看他多有本事,大王要投资他家具厂!你呢,一个石头疙瘩!”一旁的石匠夫妇议论起来。

    朱启明听到声音,心里一暖:多好的日子啊!

    他想到了正在进行汉中战役,想到了现在应当是八旗军队进入北京的时候。而再过一段时间,就会传来福临在北京称帝的消息。

    历史学的好,穿越过得好。

    ……

    十月三十一日。

    在如今的年月,过一个冬好比过了一个年关,难捱的很。

    闯贼走的时候,带走了许多户人家的糊口粮食以及官家的金银珠宝。让本来就不宽裕的人,更难以熬过冬天。

    而现在,一个比吃饭还重要的事情摆在了眼前:要命,还是要祖宗?

    具象起来,这个话题应当是:要鞑子给的粮食,但要剃发梳辫,当满人!还是不要粮食,保留父母所给长发,反抗而死?

    许多人选择了后者。

    多尔衮万万没想到这剃发令遭到了如此激烈的抵抗,即便是拿粮食作为诱惑,也很少有人主动前来剃发。甚至发展到有关宁军独自警戒的士兵被拖到暗地里打了一闷棍的事情发生。

    许多巷子里写下了一些抗拒剃发的纸张,连四门负责剃发的匠人都受到了人身威胁!

    “既然反抗,那就杀了吧!”多铎听了手下戈什哈的报告,轻描淡写的说道。

    他负责拱卫东、南两门及这里的剃发事宜。

    菜市场。

    “汉人岂能衣胡服,留奴辫!”华服峨冠的士子高声呼喊着。

    断头台下的人们沉默着,却攥紧了拳头。

    寒光一闪,血溅七步。

    “郡王,这些汉人难道都不怕死么?”监斩的多铎身边的戈什哈小声的说着。

    “不怕死,那就多杀点!”多铎阴冷着脸,可他心里也起了波澜。

    恐怖伴随着寒冬蔓延。

    (本章完)

第38章 兵临汉中() 
京师的形势出乎多尔衮的预料,多铎的铁腕手段激起了更多反抗,这时他想到了洪承畴的建议。

    同时,发往盛京的折子有了回复,太后和小皇帝马上就准备打包行李全体搬往这里。眼下最紧急的事,当属搞定这里的百姓,用最好的状态迎接盛京的王公大臣们。当他们到来,看到这自己打下的一切,自己这摄政王的名号才算是实至名归!

    金銮殿里空无一人。

    多尔衮慢慢从偏殿走了进来,他仔细的观察着这里,每一处摆设,每一株花草。还有那张金光闪闪的椅子。

    “如果我坐上去,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他死死的盯住那把龙椅,心里思绪翻腾。

    老汗十三副铠甲起兵,经过艰苦创业,忍受李氏的羞辱,征讨周围各部族,终于建立自己的势力。那时自己还小,虽贵为贝勒,但也只能看着几位哥哥:褚英、代善、莽尔古泰……带着铁骑打明朝,占领一处又一处的城池,获取一次次封赏,一处处宅院良田奴隶。从那时起,内心里那种不甘居于人后的强烈感觉就不时的提醒着自己:你要比他们做的更好!

    后来的后来,老汗战死锦州,兄弟黄台吉做了大汗。他并不特别待见自己和弟弟多铎,每次出征也都是自己把握大势,丝毫不减权利的集中。惩戒莽尔古泰,边缘化代善,为的就是牢牢掌握住权利。

    终于,黄台吉也死了,那个死胖子再也压制不住自己了。可又来了他的儿子豪格这个麻烦,为了一个汗位,汉臣、满人争论不休,最后只能拿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让年幼的福临当皇帝,自己和豪格辅政。而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福临,一个还没断奶的娃娃,能成什么大事!豪格,目光短浅的人,他怎么能带领满人有的更远!

    只有我,多尔衮,才是天命所归,满族的真正头领!

    这皇位的魔力如此之大,让多尔衮忍不住的走了上去。坐?还是不坐?

    “王爷!臣洪承畴参见王爷!”突如其来的声音让多尔衮回过神来,他看了看自己,龙椅近在咫尺。

    “洪大人不必多礼,你乃是我大清的重臣,不必如此客气!”多尔衮掩饰着自己尴尬。

    “本王召洪大人前来,是为了商议如何快速地解决当下的争端问题。如今京师的人似乎对我大清有所偏见,剃发之事迟迟不得解决。我已命平西伯的人马去搜捕反抗者,但进展不大。不知洪大人可有良策?”提起这些,多尔衮颇感头痛。

    “当日臣就曾说过,剃发之事不可急。如今百姓怨气十足,有所反抗也是意料之中。王爷也曾饱读中原诗书,必然了解汉人对祖先留下东西的依恋之情。对于百姓而言,换发式无异于背弃祖先。故而才会有士子喊出,汉人岂能胡发。臣并非有意说出此言,还请王爷恕罪。”洪承畴停顿下来,作出因有失礼仪而请罪的样子。

    “洪大人对我大清忠心可见,本王岂会怪罪!”多尔衮觉得洪承畴说的不无道理。

    洪承畴见多尔衮没有怪罪,便继续说道:“依臣之见,唯有暂且停下剃发令,待我等去各故明大臣家中晓之以大义,劝说他们出面维持秩序,并入朝为臣。王爷可允许满汉臣子分立两旁,一则显示大清的包容之心;二则在朝拜时能给皇帝一种征服汉人的感觉。至于王爷所说有失威严,臣看未必,汉人们看到新朝如此宽仁,也定会争先恐后依附******。待天下已定,再行剃发,必不会招致反抗。”

    “嗯,本王听了你的话,觉得有理。看来是本王太过急躁了,那就有劳洪大人去到处走走,告以我大清的政策,一安民众。”多尔衮点了点头,认可了洪承畴的意见。

    “臣替百姓多谢王爷!”洪承畴施了一个礼。

    “此事交由你全权去处理,务必速速办妥!有什么阻碍的,可与平西伯商议。”多尔衮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还是以汉制汉吧!多尔衮想着。

    ……

    撤退回陕西的李自成还没好好的喘息一下,就接到了来自汉中的加急消息。

    汉中守将贺珍报说,原驻扎保宁顺庆的八大王张献忠的军队突然北上,在定北将军张定国的率领下兵临城下。

    不过李自成并未紧张,对张献忠他早有准备。

    李定国的大军很快便到达了汉中城下,然而他碰到的困难很大。

    城墙上的大顺军似乎早已准备好了,他们看起来非常平静,只有摇曳的旗帜随风飘动。

    城墙背面,步阶上的士卒在安静的等待着,虽然拥挤但不失整齐;甲胄如墨,在浓黑的硝烟中时隐时现;枪戈如林,毫不动摇视死如归的决心。

    李定国将军队列阵于汉中城墙之下,自己骑了马,出来查看。

    “张定国!你献营的人马来汉中作甚!”城门楼上的人大喝了一声。

    李定国往上一看,心里一惊,因为他看到那喊话的人不是马爌,而是贺珍。虽有变故,但他已无退路。

    “奉父王军令,来取汉中!贺大哥如果不想跟着闯王,可以来我们大西。定国保证,我父王绝对会厚待你的!这样,也省的你我兵戎相见!”李定国大声的回话。

    嗖~~~

    箭矢破空的声音传来,噗的一声插在泥土里。

    李定国看着射来的箭,明白了贺珍的意思。他不再停留,拨马便走,再留一会恐怕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