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尘埃之躯-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竺法兰法师刚来洛阳时间不长,对汉语还不通晓,所以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位翻译。
这个翻译也是朝廷好不容易找来的“半桶水”,说起日常生活的用语还马马虎虎,但是翻译起双方的专业术语就磕磕巴巴,他只能翻译词,而不是句子,他帮助双方介绍各自的身份,更多的谈话内容只能由法师自己去揣摩了。
为了表演逼真,BA假装听不懂对方的话,任由翻译在一旁连比带划地解释。
BA知道,两位高僧是皇帝请来的客人,所以佛教徒在这里受到了礼遇,但是任何一个成熟的信仰体系,必须经历考验。
佛教在印度起源和发展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十事说”和“五事说”的变革、完善,才有今天的大乘佛教,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在一个如此庞大的陌生国度里,今后十年、百年才是真正考验佛教时候。
由于临时见面,加上语言不通,而且道长也没有进入寺院详谈的意思,所以双方暂时僵住了。
过了一会儿,BA断断续续地说:“可否,请高僧前往,清凉山紫府观(五台山)论道?”
听完翻译的话,竺法兰法师明白,这是道教的代表来下战书了。
他迟疑了一下,答应了下来,不过他不知道清凉山在哪里,当他还想再问下去的时候,这位道长已经飘然而去。
摄摩腾法师回来之后,竺法兰法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两个人商量要怎么对待这件事,摄摩腾法师说道:“我预感到,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两个教派第一次正式接触,我们应该向朝廷报告这件事。”
他们立刻向朝廷的联络官报告,从地图上找到了清凉山大致的方位。
经过商议,两位僧人决定向朝廷申请前往五台山(清凉山),回访道教。
朝廷同意并派出了随从人员。
这一行人整装出发,他们沿着北上的官路走走停停,半年之后进入了山西地界,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他们找到了五台山。
眼前的山脉巍峨壮丽。两位僧人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
攀登到一高处时,大家往四周眺望,这里视野开阔,映入他们眼里的山脉,层峦叠嶂,峰岭交错,林木挺拔壮丽,令人心旷神怡。
大家交口称赞,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向导指着前方说:“不远处就是紫府观。”
两位高僧和随行人员来到道观门口停住了,随从人员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一位道长出来迎接他们。
大家进入观内落座,看到眼前这两位长相奇特的外国人(摄摩腾、竺法兰),道长非常好奇。
通过翻译,他们知道了这是皇帝请来的高僧,但是对于这两位僧人的回访说辞,道长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他有些不悦,于是叫来了一个小道士,吩咐道:“你去各处询问,是谁邀请了这两位高僧来访?请他过来。”
过了一会儿,小道士回来了,他禀告道长,没有人做过这件事。
道长心想:“这两位高僧是否另有隐情,他们杜撰了一个故事?”
这样一来双方话不投机,加上语言交流起来不是那么畅通,双方尴尬了,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了,道长只好说:“有请两位高僧和诸位官员在此用个便餐,欢迎留住一宿。”
第二天,摄摩腾向随行的地方官员说:“这里山川壮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清净之地,我教如能在此宝地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修建寺庙,那就太好了。”
随行官员看了一眼旁边的道长,道长想:难道两位高僧也看上了这里,他们这次来回访只是一个借口?
他抢在官员回答之前说:“我教在此修行了百年,如有外来者,恐妨碍各自清净修行,再者,不同教派在临近修行,易引发世人议论,难道天下之大,竟容不下贵教,非要在此地计较?”
两位高僧通过翻译听懂了道长的意思。
在下山的路上,他们合计,建在这里的道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生活配套齐全,最好的地方已经被道观占据,如果选择其他地方,也许没有这里的好,即使朝廷同意在附近新建寺庙,考虑到建设工程浩大,要在深山老林里建立一座寺庙非常不容易,时间一定会拖得很长。
两位僧人改变了主意,本来他们只是想到这里来和道长们论道,现在他们认识到,这次来五台山拜访道教,从道长的表情和语气来看,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佛教来到中原之后,能否长久立足,必须和五台山的道家代表一论高下,这里将成为佛教的必争之地。
一天夜里,BA启示两位高僧,到佛教经典里去找依据,证明佛教很早就和木族具有渊源,否则试图挑战道教的地位将出师无名。
浩瀚的佛教典籍中应该有他们需要的凭据,何况目前大多数经典还是梵文,翻译解释的弹性很大。
两位高僧第二天发现对方也在找证据,才知道原来两个人做的是同一个梦,这是佛祖在启示他们,两个人顿时信心大增。终于两位高僧在梵文的典籍里找到了依据。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有记载(当时是梵文),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也有记载:东北方有处山因清凉得名。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古印度称木族为“震那国”,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非常符合五台山的特征,由此两位僧人向皇帝报告,他们认定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这下汉明帝为难了,两个教派争一个修行的地方,怎么办?大臣们建议:可以通过双方论道来判定佛教与道教的水平孰高孰低。
于是朝廷召集了一个宗教交流会议,在辩论中,大乘佛教的理论体系、哲理和应变能力明显强于道教。
这说明了外来和尚好念经是事实,既然外来的和尚敢于到陌生的地方参与竞争,必定有其过人之处,那就是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爬山涉水的胆识,穿行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历练,经历长时间大范围的传教,练就了符合现实社会的应变能力,视野更加广阔。
但是由于辩论过程,双方的论点和论据以及修行方向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而且解释起来非常麻烦,即使佛教的经书典籍很多,看起来也略胜一筹,但是这不是公开演讲,朝廷很难说服天下人,做出裁定佛教胜过道教。
毕竟道教也是本土教派,不能轻易判定谁胜谁负。
最终有一个大臣出了一个馊主意:既然辩论磕磕巴巴,绵绵不绝,也有可能遥遥无期,那么就来干脆点的,‘约期焚经’。
这位大臣认为,佛教和道教都有神奇的故事,都有得道成仙的祖师,那么他们应该有神人相助,真经不怕火炼嘛!
这个建议得到其他大臣的认可,大家都明白,这件事应该尽快了断,时间久了每个人都会被牵扯进去。
佛教是皇帝请来的客人,有其深意,得罪不起,道教是本土教也同样得罪不起,没有哪位大臣(包括皇帝)敢从理论上来判断谁胜谁负,所以‘焚经决赛’成为了大家认可的方案,两位高僧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回到白马寺,两位高僧一筹莫展,他们日夜诵经希望佛祖保佑,度过这个难关。
他们念出的祷告词:“阿弥陀佛”,然后加上咒语:“唵嘛呢叭咪吽”,最后说:“‘约期焚经’没有对策,怎么办?清凉山之争难有胜算。”
就这样他们一遍一遍地念,这个信息很快就被安装在禅房里的纳米传感器收集到了,主机立即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BA,因为佛教传入中原后的所有活动被BA设定为了优先关注的类别。
BA知道了这件事,他打听到,那位提议焚烧经书,一决胜负的大臣,有意帮助道教。
因为道教在这个国家里是有根基的,不少大臣经常和道士们往来,交流长生不老之术、益寿延年的心得,彼此是有感情的,所以他想出了这么个办法帮道教解围。
只要双方的书都烧起来,分不出胜负,那么佛教也就没有理由占有五台山的紫府观,何况这次“赛法”不是公开的,而是朝廷内部组织的,胜负的结果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如果双方的书都烧起来了,估计朝廷更不会公开了。
约期焚经的日期确定后,佛、道两家都要派出代表人物到西安设立的焚经台赛法。
BA决定立即飞往罗马和MA商讨如何应对。
BA认为,五台山之争的胜负将决定佛教在木族的命运,因为如果错过这次机会,要等到下一个政权的认可和赏识可能要很长时间。
最后她们认为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制造阻燃剂。
MA查阅了制造阻燃剂的方法,说:“磷酸酯类的阻燃剂燃烧时会生产磷化物,产生隔氧的效果,阻止燃烧。”
两位高僧挑选了《金刚经》准备前往西安参加焚经赛法。一路上他们心中无法平静,时时默念菩萨保佑。
精诚所至,这天夜里,两位高僧都在睡梦中听见了菩萨的声音,他们被告知,“赛法”时只能挑选其中的哪几卷来焚烧(这几卷都被喷涂了阻燃剂)。
双方来到焚经台坐定后,当侍从准备拿走经书,放到火盆里的时候,高僧说:“我佛经典乃传承经脉,望能整卷浴火,以示敬重。”
朝廷官员们表示可以理解,同样道教焚烧《道德经》时也可以这样做。(BA将阻燃剂只喷涂在整卷经书的外壳和缝隙,无法每张都去喷涂,所以他托梦给两位高僧,必须整卷焚烧,不能拆开,拆开是对佛教的不尊重。)
佛、道两家的经书放入火盆里,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无损。
“赛法”获胜之后,佛教徒们庆幸之余,更认为这是文殊菩萨大能的应验,因为他在佛教世界中象征着智慧第一。
佛教于公元64年起正式被汉朝接纳,并加以礼遇,期间直到汉朝灭亡,有160多年的历史,佛教在这段时间属于打基础的阶段,要将北传佛教正式转变为汉传佛教,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经典翻译和寺庙修建,民间的推广都在逐步完善。
同时还因为佛教在那个时期由皇家所推崇,但民间并未真正接纳,有时人们对佛教的认识更倾向于可以免税、逃兵役、圈一块地、建一个庙,就能成为一个独立庄园,尚未进入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这样佛教有段时间失去了管束。
佛教在很长时期是高高在上的,这主要是因为,木族在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一种宗教或哲学体系能超越佛教理论,佛教在公元前400年就已经勘透人性,洞察性情,唯其清醒而世人皆醉,在印度经过几代高僧的勘核、修撰、分裂、重组、提升之后,佛教的宗教哲学无人能比,达到了可以解释世间万物的地步。
直到第一次“灭佛”事件发生后,佛教才从云端降落到凡间尘土之上,开始真正意识到走进寻常百姓内心世界的重要性,这时的佛教才是真诚的。
在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木族的各部再次(上次是春秋战国时期)陷入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在动乱的时期,才能真正检验佛教能否和世俗社会融为一体。
在分裂、动荡、整合的大背景之下,佛教和黎民百姓相互依存,获得世人的认可。世道越乱,越能证明佛教的教义对每个人、对整个社会具有疗伤的作用,到了公元420年的隋朝,佛教正式成为了木族社会广为接受的主流教派,到唐朝达到了顶峰。
木族社会的意识形态正是加入了佛教这一精神支柱,它开始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从此将中下阶层和上层社会有效隔离开了。
上层社会享受佛教的哲理和华丽的经典,以及争权夺利后的心理安慰。下层社会享受因果轮回的乐趣,即各得其所。
它成为木族社会各阶层的纽带,之所以有这样的功效,是因为佛教的教义提倡众生平等,渡人渡己的社会和谐观,导致在广阔的领土上,各阶层民众都有一个相同的意识形态。
从此,人们的内心深处装进了新的精神支柱,佛教也有一套类似于世俗社会的等级结构体系,但是它更加公平、更加有弹性、更能苦中作乐,普通百姓更希望膜拜这种信仰。
佛教在五台山布局成功,是继峨眉山、白马寺之后的第三个重要道场,之后,佛教于公元九百年左右完成了另外两个基站的布局(普陀山道场、九华山道场),显现出世界级大教的端倪。
这些地方是中国1000多年以来人口最密集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浙江、安徽,均是排名中国人口大省前列,这显示了大乘佛教传播的性质,它不是往人口少的地方去,相反往人口多的地方去。
大乘佛教具有参与社会事务的雄心,并以此为己任,而且这些地方都非常富庶,历史上都是政治中心、经济大省、产粮大省,人口大省直到今天。
正是因为大乘佛教教义无需避开世俗环境,具有渡人为己任的责任,并具有打通各阶层价值观的教义,因此奠定了佛教在中国的历史重要地位,使“离群索居”的中国本土教被边沿化。
(本章完)
第120章 启发新势力()
佛教在“木族”扎根之后,历史的脚步即将跨入公元六世纪。
主机将欧、亚两大意识形态生成后的地区信息输入分析,通过大数据演算世界格局,模拟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
BA:“这五个部族的天性我们都很了解,他们的习性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帮助他们建立起不同的信仰,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各个部族的信念,从而将他们彼此区分开来,进入新的博弈阶段,为今后形成大区域、大部族的竞争态势埋下伏笔。”
MA:“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人口正在快速膨胀,将来这两个地区的部族可能会突破原有的界限,展开竞争。
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始连接欧亚部族,基督教的传教士也已经零零星星进入木族,只是因为木族内部的支派争斗不断(魏晋三国南北朝),才影响了更频繁的接触。”
BA:“现在水族(古印度)和木族(汉)的信仰相同,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意识共同体区域,这两个地区人口最容易繁衍,都是人口大国,这让我感到一丝隐忧。”
MA看着系统模拟的世界形势图,说:“没错,这些已经成型的大族,他们都会像吸铁石一样,强制要求周边的小部族,加入到他们的联盟之中或成为附属,同时也会强制要求这些小族改变原有信仰,例如唐朝越来越强大之后,他们已经将周边的各部族强制归入自己的版图,或者是要求他们归属自己管辖。
欧洲的基督教势力也正在出现类似的形势,虽然他们分裂成不同的教派,但是传播得更远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欧、亚两个大族将会形成两个庞大的意识共同体,或者形成两大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共同体。”
MA:“如果是这样发展下去,人类社会有可能过早进入两极世界。我们是否要为人类建立另一种信仰体系?”
主机向她们提供了欧洲和东亚最早的军事冲突资料:古罗马军团曾经迷途而误入东亚地区(甘肃),这是最早的欧洲和亚洲部族之间的军事遭遇。
BA:“你看一支军队可以跑那么远,那可是700多年前的事情,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今天他们通过丝绸之路,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民族最终有可能引起重大的冲突。
如果人类社会一直保持两大宗教信仰,那么一段时间后,其中某个族群发展为庞大、先进的社会体系,就会不断蔓延,可能会覆盖掉对方,就将过早地形成独霸天下的局面。”
BA:“嗯,现在是否要考虑建立第三种信仰模式,起到平衡东西方的作用?如果我们能促成第三种力量的生成,就能帮助人类建立稳定的三角关系,到时候谁也无法单独吞下一方,三种不同信仰的社会模式,各自对社会管理、运营方式的理解不同,可以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
BA:“如果人类还没有进入工业文明之前就形成统一,将会使人类失去竞争性,使社会模式的进化出现停顿,社会模式进化一旦停止,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无法获得新的突破,也就难以企及下一个文明阶段。”
MA:“如果出现一枝独秀的局面,没有其他势力的冲击,那么他们就会在封建社会的金字塔模式下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