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初搞慈善-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德,出自《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
新的龙椅昭示着新的主人,这把龙椅扶手为龙头,用的是紫檀木大料,染为黑色,庄重大气。
林渊背对龙椅,待文武百官入内,才坐上龙椅,取来帝冕,帝冕垂有天子十二旒,天子之气乍现。
林渊坐在龙椅上。
百官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渊伸手:“众卿平身。”
“朕初登大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今大都百姓人心惶惶,诸位可有良策助朕?”林渊问道。
“臣有本奏。”郑清风出列。
百官都看着他。
郑清风是被宋石昭叫来的,他此时上前,胸有成竹。
林渊笑道:“哦,郑卿请讲。”
郑清风言:“开市、纳美、祭天,如此,大都安定,百姓安定。”
“那便依郑卿所言,开市祭天。”林渊,“纳美再议,如今百姓刚刚远离战事,怎好夺人子女?”
郑清风也没有坚持,刚登基就广充后宫确实不妥,他不过是依例提一嘴而已。
林渊叹气道:“经过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
“朕念百姓疾苦,免五年赋税,众卿以为如何?”
宋石昭先一步说:“陛下心怀天下,怜爱百姓,乃百姓之福,天下之福!臣为百姓,谢陛下!”
话都被宋石昭先说了,后面的官员气得要吐血。
下了朝,林渊走到了大明殿后的延春阁。
宋石昭和郑清风紧跟其后。
林渊让两人就坐。
“朕想开府学。”林渊道:“让百姓之子年满六岁者皆可入学。”
“无需学资,一坊一学。”
“从京城开始推行。”
宋石昭沉吟:“陛下,此事耗资巨大,适才陛下又免除五年赋税……”
林渊:“莫急。”
郑清风道:“陛下胸有成竹,已有良策,还望陛下指教。”
林渊笑道:“各地世家,一家便能养活一城。”
宋石昭猛然道:“陛下深谋远虑!可世家未必愿意双手奉上家资,若有不妥,非但无利,反而有害。”
林渊看向郑清风:“卿也以为如此?”
郑清风却说:“宋大人所言不差,但非常时期,还需非常手段。”
林渊笑道:“郑卿知朕心意,那此时就尽托于卿了,朕初登基,手下可用之人甚少,天下世家培养子弟,朕自然虚位以待。”
郑清风拱手道:“臣遵旨。”
——
世家们胆战心惊不过数月,又开始欢欣鼓舞。
朝堂之上已泄露了口风,当今陛下初临朝政,力有不逮,要从世家挑选能臣干将。
世家如今正在商议怎么把自家子弟送到皇宫。
郑家如今的当家人乃是郑家大儿,郑子慧,他得知消息之后召集家中子弟坐谈,他儿子们年纪有大有小,一个家族,最重的就是人,所以他除了妻子以外还有数位妾室姬婢,郑家韬光养晦时关着门就生孩子。
孩子越多越好,无论男女都有用。
于是郑家子弟,年过弱冠的就是六人,未及弱冠的共十一人。
幼童不曾出席,出席的共十四人。
“当今陛下要广开文会,选官以充朝堂,咱们郑家的机会就在眼前。”郑子慧面带笑容,“尔等可明白自己肩上之责?”
儿子们高声说:“儿等明白,必不丢郑家的脸面,多年苦学,便是为了此刻。”
郑子慧:“好!若写文章,必要有溢美之词,再有提议便不会得罪君王。”
“尔等之风骨,需上殿为臣后才能施展,切记切记,莫要自以为事。”
“若能与世家子结识,可亲近,不可亲密。”郑子慧又言,“郑家的未来,就在尔等身上来。”
“儿必为主尽忠!力争上游,为我郑家增光添彩!”郑子慧的大儿子朗声说。
郑子慧拍案:“好志气!”
“我儿必定乘风而起,扶摇直上!”郑子慧大笑,“去吧!郑家就靠你们了!”
文会按时举行,就在皇宫宴会的偏殿。
京城里的世家子弟尽皆前来。
这是他们的机会,他们将在君主面前一展所长,然后封官。
毕竟新朝初立,没有那个时间开科举寻找良才,现在是他们最大的机会。
文会简单,不过就是林渊出一题,众人作答。
不必书写,只需要口头作答。
林渊出的题不算难。
他问:“诸位今日因何而来?”
下面有人答:“为报效国家!”
“为为国取利!”
“为与百姓谋福祉!”
只有一人说:“为闻名天下而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此人,这人面白若玉,身姿挺拔,有修竹之姿,但所说却狂妄至极。
当下就有人问:“你有何能?如此嚣张?今日所来者皆是熟读诗书之人。”
此人:“诸位熟读诗书,奈何?”
众人怒目而视:“圣人言说!治国之道!”
此人又说:“哦,那诸位厉害,书上学之,纸上治国。”
“你!你是何家所出?口气这么大,也不怕咬了自己的舌头!”
此人拱手道:“不才,鄙人姓周,周容。”
“我道是谁,原来是闻名远近的周大才子,有天才之称,少年成名,可惜少时了了,大未必佳,周大才子可有小名?”
周容:“小名不堪入耳。”
“那我便赠你一小名,便叫仲永可好?”
此话落音,众人大笑。
周容却不怒,只说:“听闻口舌能化刀剑,伤人于无形,鄙人见识了。”
“你这话是说我等都是狭隘之辈?”
“周容!如今是天子文会,容不得你放肆!”
“我等为报效国家而来,你为自身名利,我若是你,此时就会羞得无地自容。”
周容:“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鄙人为何羞愧?诸位不是为做官而来?”
众人一愣。
周荣又说:“陛下能得天下,足证陛下心胸宽广,能容天下人,便能容鄙人此等狂妄之人。”
林渊朝身边的宋石昭说:“此人有趣。”
宋石昭笑道:“哗众取宠,但求君王一顾罢了,另辟蹊径,恐名不副实。”
林渊点头:“先生所言有理。”
“叫上前来。”林渊吩咐道。
内侍领周容上前。
林渊笑问他:“周公子,可有见教?”
周容先行礼,等林渊免礼之后才说:“见教不敢,但草民前来,可解陛下之忧。”
林渊又问:“朕有何忧?”
周容:“陛下免除百姓五年赋税,以定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草民感念陛下怜民之情,故此,也愿分陛下之忧。”
“世家盘踞,势大根深,陛下召集世家子弟,便是以虚爵诱之。”
“但京城世家可用此法,他地世家如何?”
林渊正色:“周公子请讲。”
周容:“草民愿为陛下奔走,周家举家之力为陛下分忧!”
林渊:“公子有何求?”
周容双眼精光闪烁:“陛下觉得,草民可堪太常一职?”
宋石昭:“放肆!”
林渊摆手:“先生不必动怒。”
“周公子有鸿鹄之志,朕必应之,公子若成,莫说太常,便授光禄大夫又有何不可?”
“若不成,公子就有欺君之罪,项上人头难保。”
周容当即跪下:“草民若不成,自戮之!”
第151章 151
自林渊登基起; 宋府便门庭若市,宋石昭为了安置门客; 又再买了两边的屋舍。
无数学子想拜入他门下; 好借此跳板扶摇直上。
宋石昭又见过一批学子; 这才能退回室内。
郑清风早已在此等待了。
“先生。”郑清风拱手。
宋石昭回礼道:“郑大人。”
棋盘早已摆上; 郑清风笑道:“先生与下官来一局?”
宋石昭坐到郑清风对面:“郑大人请。”
棋盘上对战正酣; 郑清风忽然问道:“陛下拿世家下手; 是立威。”
宋石昭落子,面上带笑:“天子登基; 此刻正是定基调之时; 世家盘亘; 世家强,则帝王弱; 帝王强; 则世家弱。”
“世家子弟与寒门不同,自幼向学; 陛下即便打压; 也不会全然弃之不用。”郑清风摇头,“陛下此举,可会寒了天下世家子弟之心; 先生为何不劝?”
宋石昭:“如何劝?劝陛下,这天下没有世家,便无人能治?劝陛下,当今之天下; 仍非陛下之天下?放任世家做大,子弟上任为官,营党结私,皇令即便出了京城,也要看世家的脸色?”
郑清风一愣,他自己就是世家子弟,他瞠目道:“先生何以如此狭隘?”
“狭隘?”宋石昭笑道,“我且问你,皇帝是何人?”
郑清风:“统帅天下之人。”
宋石昭:“错,是手握天下权柄之人。”
郑清风面露惧色:“先生的意思是……陛下想要……陛下要……”
宋石昭点头:“世家如狼,狼成群结队,他们各自盘踞一城,如元时一般,天子下派官员只得与其交好,皇帝之令也可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天下是谁人之天下?是皇帝?还是世家?”
“世家有无数,可各自交好。”
“皇帝只有一人。”
“郑大人,懂否?”宋石昭落下最后一子,龙势已成,郑清风落败。
郑清风叹气道:“再无回转之地?”
宋石昭:“郑大人乃世家出身,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陛下如今已非昔日手段,不会立即斩尽杀绝,世家子弟可用,但是却是作为有志之士被擢用,而不是谁家子弟被擢用,懂否?”
郑清风垂首:“听君一席话,下官茅塞顿开。”
宋石昭连忙道:“郑大人是聪明人,忠于陛下,便是忠于国。”
郑清风叹息道:“是我狭隘……”
宋石昭笑道:“郑大人啊,你已是天下少有的明理之人,你信不信,我此时对外头的世家子弟说这番话,他们定然万般不从,因为他们心中,家为重,君为轻,他们是为了家族之名,不是为了帝王之利。”
郑清风明白了:“陛下,想开科举?”
宋石昭抚须:“正是。”
郑清风离开时转身看了眼宋府的牌匾。
陛下不是不愿用世家子弟,他只是要……世家子弟脱了那层壳再为他所用。
要让他们忠于大明,忠于皇帝,忠于皇权。
而不是世家。
世家没有走到绝路。
但也已经走到了绝路。
郑清风上了马车,想到自己的生平。
郑家虽是世家,但世家也分大小,也分穷富,郑家藏书富饶,但那都是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若说钱财,真是穷得叮当作响,他父亲曾告诉他,一时之困,绝不会是一世之困。
只要家中子弟上进,无论如何,都能保住郑家的招牌,只要招牌在,郑家就还能为官。
郑清风果然为官,由亲朋引荐,成了官员。
他亲眼所见,大都派下来的官员被当地世家辖制,没有世家首肯,皇令甚至出不了府衙,更勿论实施。
城池之中,世家盘踞百年,对城中人口了若指掌,城中泰半人口都是世家之奴。
以前他以为世家做的对。
毕竟皇帝昏庸,他的政令于百姓无益,幸而有世家督之。
这才能令百姓休养生息。
可是此刻,郑清风想到过去种种,不寒而栗。
那是皇权!从古至今,独掌权柄之人,哪一个会愿意让人分享皇权?
以下犯上,是死罪。
郑清风叹了口气,对车夫说:“不必去吴府了,回府吧。”
车夫奇怪道:“大人,天色还早呢。”
郑清风摇头:“回府吧。”
车夫只得调转马头。
林渊此刻正在面见能人异士。
他有招贤之心,不过此刻招的不是治国之臣。
是匠人。
匠人地位一直不高,士农工商,看似商是最低,但经过宋元两朝,商人的地位早就不能跟以前同日而语。
实际上,匠人才是地位最低的人。
但国家科技能力,靠的是匠人。
一把刀,一口锅,一艘船,都是匠人的成就。
匠人钻研没有好处,依照旧例没有坏处。
林渊现在希望的是早日造出更强的火器,中国火器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火药乃秦汉时期现世,于唐朝用于沙场。
宋朝时期,火器更进一步,突火枪出现。
元朝改良了突火枪,称做火铳。
到了明朝,火器之利罕见,手持的便有手铳,鸟铳,有大炮还有火箭,不仅如此,还有地雷和水雷。
但是明朝技术不够,没有能力造出后装功能的管阀型炮身。
还是葡萄牙的进犯才让明朝的当权者发现西洋人的火炮更为优秀。
于是明朝开始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可惜的是,虽然学会了,也改良发明出了更强的挚电铳和迅雷铳,但却没有找到大规模制作的办法,没有生产线。
但即便如此,明朝时期的火器还是强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
然而到了清朝,清朝虽然也对火器加以改良,但却因为过于保守,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火器发展,于是列强铁骑踏碎清朝国门,清朝无还手之力。
林渊想要的,就是齐集天下异世,把生产线弄出来,能够大规模制造。
此时跪在下方的,都是各地的匠人,林渊的旨意发下去,各城都把人送了过来。
他的政令此时还没有一点折扣。
他不指望几年内就有进展,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他这一代人都可能没有多少进展,但他要开了这个头,只有这个头开了,国内才能养成习惯。
“诸位都是朕国力之中坚力量。”林渊朝跪在下面瑟瑟发抖的匠人们说,“请起。”
匠人们不敢动,他们以往见个小吏都要担惊受怕,更何况见皇帝了。
林渊站起身来,走至殿内,搀扶起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匠人。
“老师傅一把年纪,来人,赐座。”林渊一语令下,便有侍人送上一椅。
老师傅吓得脸都白来,他差点又给林渊跪下,要不是林渊搀扶着他,他绝对要五体投地。
“草民……草民不敢……”老师傅坐椅子就跟上刑场一样。
林渊按住老师傅的肩膀,对众人说:“朕之国乃诸位之国,诸位之强,便是国之幸,是国之强。”
这话把匠人们吓得不行。
他们……他们只是小民,哪里就能跟国家的强盛联系起来了?
林渊又说:“朕听闻,元时有火铳,如今明已立,自当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诸位学艺,报效国家,朕也绝不吝啬,但有出众者,有革新者,朕以爵位嘉奖之。”
匠人们忽然不抖了。
爵位?爵位!
林渊手里的爵位都是虚爵,没有实权,不能世袭,一代而尽,也不能离京。
但有食禄,有一代为爵,子孙更好出头。
林渊笑道:“大明乃朕之大明,也乃诸位之大明,万望诸位同心协力,壮我国力,扬我国威!”
匠人们额头触地,山呼万岁。
除此以外,京城各坊改名为区,每区设区长,设书吏,整合户籍,政令皆由中央下达。
整个北京城如铁通一般,区长都为林渊发家时跟随之人,书吏为世家子弟。
皇权于京城,盛极一时。
京城周边几城尽数被朱元璋陈柏松和李从戎拿下,
大军驻城,震慑无数阴暗窥视之人。
这几城都是大城,城内官员全被捉拿,新任官员走马上任,行新法,遵新令。
“陛下,国人还需养。”宋石昭进谏道。
林渊正在吃点心,冲宋石昭招手:“先生来坐,请食。”
宋石昭坐下:“如今陛下大刀阔斧,就怕反弹。”
林渊点头:“先生说的是,但如今正好是新朝初立,改制正是时机,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再改就难了。”
宋石昭叹气道:“就怕不稳妥啊。”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原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能打通五大河流,不仅开河道,也能通陆路,运送军备,大开商道,如此,可国富民强,然结果呢?”宋石昭拱手,“陛下,还需徐徐图之。”
林渊:“道理朕懂,先生忧虑,朕也懂。”
“但先生,古有秦国变法而强,今有我大明改制,焉知我大明不强呢?”
宋石昭:“可那商鞅是何下场?”
林渊笑道:“先生,今日不是古时,没有齐楚燕赵韩。”
“先生,可愿为相?”林渊看他。
宋石昭再说不出一句话。
林渊又问:“先生,可愿助朕?”
宋石昭俯首:“臣,不敢推辞,但求为国,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152章 152
登基之后; 林渊颁发的头一个政令,就是大开科举; 选拔人才; 管理国家。
科举古来有之; 自汉朝起便有察举制和征辟制; 到了隋朝时期; 才有了进士科。
“我等学子; 自然要以科举晋身。”学子们议论纷纷,“科举之制; 古来有之; 元朝时不也如此吗?尔等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