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攻穿成农家媳-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沈家的合作能成,多的不行,余出几亩田地来种沈家提供的良种,完全不成问题,就当是卖沈家一个人情。
    就是可惜这一季估计无法扩大种植面积,只能零星试种。
    沈家河放下手中书册,见方天林还埋头案牍之中,起身推门而出,此刻外面已是月上柳梢头,这个时候,恐怕不少人都已经上床睡觉。
    想了下,沈家河拿了一根甘蔗进厨房,很快便将其削皮切段。
    “天林,时间不早了,剩下那些明天做。”沈家河端着一盆甘蔗进房。
    方天林闻声抬头:“什么时辰了?”
    “亥时初。”沈家河把盆子搁在一张板凳上,“今天我让人去买了些甘蔗,味道还行,你尝尝。”
    “甘蔗?”方天林一愣,随后合上书册,将桌子收整一番,把那些不宜见光的物品都收起来,“我都把这个给忘了,我记得我们刚来林山县时,买了些甘蔗当种苗,现在有多大规模了?”
    “只种了几亩,我见你一直没用,就放在沈家铺子中卖,还算赚了点钱,不过没有全卖,剩下那些还存放在库房中。”
    开春前后,甘蔗陆续从蔗塘里起出来,再放下去估计就要发芽了。
    “还剩多少?”自家种植的甘蔗,方天林不可能没吃过,只是那会他心思不在这上头,便一时没想起来当初种植甘蔗的缘由,不过现在记起也不晚。
    “大概还有一两亩的量,你要是没用,我都打算全卖了。”冬天能吃的水果种类少,甘蔗却是其中一种,还是甜度极高的那种,颇受孩子大人喜欢。沈家河老家在广延村,那边可没有甘蔗让他吃,要不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也会对其喜爱非常。
    “这东西城里价格如何?”
    “我让人打听过,当季的时候很便宜,现在价格就要高上许多。这边储藏方式不及我们家,能顺利过冬的甘蔗不少,就是水分流失比较大,吃起来口感不太好,今天买的这些算不错的,同样价格也高。”
    方天林去洗了下手,随手拿起一节甘蔗开啃,的确就如沈家河所说,不如自家那些味道好。将手中那节吃完,他随口问道:“家河,你知道糖怎么来的吗?”
    “糖?”沈家河可一点都不傻,只是反应略慢而已,闻言不由一惊,“莫非甘蔗可以制糖?”
    “嗯,可以制糖的庄稼不少,甘蔗就是其中一种,外面卖的红糖我估摸着多半都是蔗糖。”
    沈家河原本还很讶异,想到方天林种种超过常理的举动,不消一会便淡定下来。那么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都出现在他面前,区区一样糖,还远没到这种程度。不过他还是为方天林感到高兴,最近家里缺钱,多一门营生也好。
    时间一晃而过,袁成安作为中间联络人,费了些时日,总算将林山县范围内有点名望的商家都通知到,之后他同沈家商量,选了个好日子,众人齐聚一堂。
    大家都知道沈家两位老爷年纪不大,但当真正亲眼所见时,依然免不了惊讶一番。通常像两人这个年岁,一般都是家里老太爷主事,放权的不是没有,但不会放得这么彻底。
    在场之人都知道,沈家老太爷还健在,却从未见他露过面,甚至连沈家当家人沈家河沈老爷也是第一次出现众人面前,这就有点微妙了。不过没人会探究这些,他们此行目的可不在于此。
    “诸位既然出现在这里,想必对要商议的事情已经心中有数,这次临时添加一样白糖,合作方式还按原先那样,沈家出方子,提供生产方案,占五成一,余下四成九便由在场各位自己商量着来,无论是一家独占,还是多方合作,你们看着办,沈家不插手……”方天林不欲跟这些人扯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把想说的都说了。
    方天林话毕,气氛顿时滞住,过了半晌,才有人打破一室沉寂。
    “方老爷,一成份子以千两起价,沈家胃口是不是太大?”一个方头大耳,一脸精明相的中年人率先开口。
    要知道林山县地处偏远,要不是财富大多集中到了在场这些人手中,恐怕没几家能拿出一千两之数。就算如此,一千两对在座众人而言,也不是个小数目,有些恐怕还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银子,倒不是钱不够,而是有不少都是私产,拿私产贴补公中,这种事情,不是到必要的时刻,一般没人会做。
    “周老爷,这个价乍看是有点高,但跟可能获得的利益相比,这就有些不够看了。”方天林一点都不急,饵料都放出去了,不怕他们不上钩,“哦,忘了说了,凑份子并不一定要钱,可以拿各种物资或者人工人脉等代替。”
    收到方天林示意,沈家河立刻将准备好的清单发给在场众人。
    大家看过这份物资价目表后,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开始讨论。真金白银拿出这么多,不少人都会觉得有些手重,可用清单上货物替代,便一下子感觉轻松许多。
    解决了最大一个难题,其他事情就好办,很快,各个工坊分出去的份子便被瓜分完毕。
    等人散去后,沈家河不由问道:“天林,怎么没人捣乱?商人不都很奸猾势力吗?”
    “我也不清楚,原先的准备工作算是白费,不过这样也好,省了我们许多事,有机会找袁老爷问问。”
    “嗯。”
    随着两人的离开,声音也渐渐远去。
    
    第173章
    
    有了当地商家的加入,星火村工业区建设速度连跳三级,一个个作坊都被分出去,由一家或几家接手,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
    沈家海看着作坊进度,不由乍舌,真不愧是地头蛇,沈家已经撒了大把银子出去,村子兴建速度依然赶不上当地商家包揽过去的作坊建造速度。
    沈家海实地观察一番后,不再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三弟夫夫定下的规矩,要比他们好多了,之所以作坊建造速度更快,只是他们人更多,若论单个人的效率,自是不及沈家。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沈家是外乡人,刚在林山县落脚,因种种原因,招不到多少人手,并不是沈家恶名在外,这是当地士绅自我保护手段,除非势大到能压过林山县当地豪强,否则谁来都一样。
    见这边暂时没事情,方天林跟沈家河一起回到荒谷,星火村这边还是由沈家海照看,下次过来,就要等作坊建好之后再说。
    一回谷,沈家河便去处理谷中事务,方天林则去查看护卫队训练成效,见没人偷懒,一切都正常后,便把目光转向军校和书院。
    现在方天林只负责教授一些进修科目,基础课程都由其他人接手。这些课程就不止学生才上,连相关科目夫子也在授课范围之内。当然,先生要在学生面前保持威严,只要有时间,方天林会在私下给他们开小灶,否则夫子压不住学生,这场面就乱了,不利于书院管理。
    原先书院中只有柯先生一个夫子,其他都是兼职,现在,书院正式夫子多了好些,不过有功名在身的极少,大多都只有童生身份,有部分甚至连童生都未曾得中。读书人大都自恃身份,即便不计入正式功名的童生,那也是被乡邻高看一等。不管有没有功名在身,能被沈家海请动,愿意远离故土,千里迢迢跑来荒谷的读书人,可以想见,家境有多糟糕。
    最初这些人还端着身份,就算再落魄,这点自尊还有,但当他们在荒谷中生活几个月后,这种优越感顿时消隐无踪。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众多书生甘于贫穷的动力,可要是在学问上都输于他人,甚至连刚在书院中就读一年多的学生,某些地方都远胜他们,尽管那些知识在这之前并不被他们看重,但先生被学生比下去,甭管是因为什么学问,都是极其丢面子的事情,更何况很多知识直接能拿到现实中应用,夫子们哪还坐得住?
    这是还没上任,就要丢饭碗的节奏,请教过柯秀才之后,一帮多数年纪不大的夫子有如打了鸡血般,开始奋起直追,连看不上的知识也照单全收。
    方天林解答完夫子们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疑问之后,找到负责教授体育课的几个武先生,拿过课堂成绩仔细翻看。军校那边一直都是由护卫们撑着,总不能老这样,必须有稳定的生源才行,数量不需要多,但必须得有,否则一个个都成了鲁莽武夫,这怎么行?
    “方院长,我们按照你的意思,符合年龄的学生都发了卷子让他们测验,标‘*’号的学生都有意向转入军校,我们只统计了这些,成绩还得你来批改。”周武夫子抱过来一叠卷子,摆到方天林面前。
    “你们辛苦了,身体锻炼很重要,希望你们继续保持现在这个水准。”说完鼓励的话,方天林便抱起试卷回家。
    快走出书院大门时,沈璋一路小跑着过来:“阿父,你去找武先生们,怎么不告诉我一声,我也是武先生呢?”
    “我不知道你在书院,今天你好像没课吧?”看着跑得汗都沁出来的二儿子,方天林停住脚步,满脸无奈,“你大哥三弟呢,他们没跟你在一块?”
    “大哥在家中,三弟去军校了。”沈璋接过方天林递过来的棉帕子,胡乱在额头上抹了抹,一脸得瑟地说道,“阿父,我刚刚在操场上耍了一套剑法,收获了很多掌声。”
    方天林好笑地看着眉飞色舞的二儿子,很是赏脸地拍了拍他的头,赞道:“璋儿就是厉害,好好练,那样叫好声会更多。”
    沈璋点头如捣蒜,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远小于两个兄弟,练武锻炼的时间起码占了一半,是得好好练,不然他都不好意思说跟大哥三弟是同胞兄弟。
    一大一小有说有笑向书院外走去,到家后,方天林将二儿子打发出去自己玩,开始埋头批卷子。答案都是现成的,主观题也有个大致范围,方天林倒没这么死板,只要有新意的卷子,不管是否跑题,都标上特殊记号,并没有一棍子打死。
    人一专注,时间就过得飞快,等方天林将所有卷子都批改完之后,已临近午时。他先将有意从军那部分学生的卷子挑选出来,再从中选出成绩优异者,特别有想法的也包含在内。另一堆也秉照此处理,不同的是,他只是将出挑的学生暂时做一记录,留作以后参考。
    人的想法时刻在变,现在不愿,以后可就未必。
    一次考试自是不保险,如此又进行两次之后,方天林择优选取十人进入军校,这些学生平常在书院就读,相关身体训练和兵法军事理论课程,则在军校进行。
    这些学生的家长既高兴,又忐忑。军校生以后会进入护卫队,可谁不清楚,这些护卫并不是简单的护院,纪律严明不说,跟当兵也没多少差别,现在看着安全,真要是遇上事,普通人可躲藏逃跑,护卫可不行,他们待遇是好,危险性同样也高。
    不过虽则如此,这些军校生的家长们还是高兴大过忧虑,谷中那么多护卫,一年多下来,也没见他们出什么事,比去边关当兵可要好多了。
    沈家河将谷中事情都处理完毕后,去户籍所走了一趟。当然,这些户籍在外面不会被承认,沈家建立这个部门,也没其他意思,只是单纯为了方便管理谷中人口。瞒报之类在其他地方或许可行,在荒谷中完全行不通,有了这个,只要一翻,就能了解谷中人口现状。
    沈家河并不清楚外面生育率如何,但在荒谷中,从他们来时到现在为止,新生儿数量还算可以。一开始几乎没有,随着荒谷生活条件变好,孕果也跟上之后,这种情况逐渐得到改善,及至目前,每个月都会有孩子出生,数目从一两个到近十个不等。生育率高不高,沈家河无从比较,但婴儿夭折率低,这一点但凡是荒谷中人,都清楚。
    沈家河算了算,去年一共降生三十多个婴儿,今年这才过去两个多月,出生婴儿数量并没有明显变多,但怀孕之人数目可是大增,从刚被诊出有孕,到即将临盆,这人数可着实不少,照目前这个势头下去,今年人口将会增加至少上百。这么多孩子照顾起来可是个麻烦事,谷中老人又少,父母得分出不少心神照顾,谷中人手本就不足,这么一来,只会更加紧张。
    沈家河想了下,决定腾出几间屋子,仿照慈幼院建个婴幼院,专收六岁以下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这样能节省出很多人手。有了想法之后,沈家河立刻行动起来,第一步自是回家同方天林商议。
    方天林闻言,眼里闪过赞赏之色,自家媳妇说的婴幼院,不就是上辈子的托儿所跟幼儿园的集合体吗?这个主意好,方天林赞成都还来不及,哪会拒绝?为了使这个方案更完善,他还提了不少建议。
    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沈家河满面笑容,脚步轻快地出了房门。小孩子容易夭折,一个疏忽便可能导致一条小生命的消逝,交给别人管理他不放心,先找大嫂他们商量,要是不愿意做,他再去找其他细心可靠之人。
    沈家人再次聚头,不过这次跟以往不同,此次会议由沈家河发起,沈老爷子跟沈家湖几人成了旁观者,主要参与人员是姚大嫂等一众内眷。
    “婴幼院?找我们去当管事甚至院长?”听了沈家河的来意,在场之人无不惊讶不已。
    “谷中婴儿越来越多,到明年,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将会高达一二百人,往后还会更多,到时候平均每家都会有两三个六岁以下孩子,集中起来管理能腾出不少人手,还能进行早教,如此一举两得之事,自是越早进行越好。”
    “老三,这钱谁出,难道又是你们一家掏荷包?”老太太眉头微拧,这个习惯可不好,会把人心给养叼了。
    “娘,除了军校基本不收费之外,书院可没有免费,现在钱我家先垫着,等这些人学成之后,他们要为我们家工作,学费会从薪俸里面扣除。至于婴幼院,是这么一个情况,里面会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最低档次算我家给的福利,二档三档都要收取一笔额外费用。不过现在需要的人手不多,娘,大嫂二嫂还有四弟妹,怎么安排你们商量着来。”
    老太太看了眼沈老爷子,见他点头,对着沈家河说道:“老三,你先回去,这事我跟老大媳妇他们商量好了再同你说。”
    “好的,娘,这事不急,你们可以慢慢来。”沈家河应承一声,笑呵呵地离去。
    没过两天,老太太他们便有了决定,婴幼院现在不需要多少人,沈家就出姚大嫂跟柳橙两人,若哪天人手不足,再派出陈二嫂。
    婴幼院管理层就此定下。
    
    第174章
    
    袁成安作为最先同沈家合作的林山县当地商人,沈家自是要给予一定好处,做事情太过讲究公平,反过来就意味着有些不近人情。当然,给了好处,袁成安能不能把握住,这就要看他对沈家,不,确切来说,是对方天林的信任程度。
    当良种运抵星火村,各家立刻派人前来领取,都是按照原先说好的量,一家也就种个几亩田地,粮种总共加起来也没多少,随便来一个人就能轻松拉走。
    袁家比较特殊,他们本身定的数量就比其他家要多一些,余下那些良种还任他们挑,除了粮食种子外,还包括一些常见蔬菜和水果。
    袁家跟沈家关系最好的人是袁成安,这次就是他亲自上门,身边还带着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
    沈家海听到下边人禀报之后,当即放下其他事,全程陪同。
    “沈大老爷,这种子真有方老爷沈三老爷说的那么好?”袁成安将沈家海拉到一边,小声问道。
    “你让我说,那我自然是要说好,问题是我说这个有用吗?关键还在于你信不信。”
    袁成安一时默然。袁家虽然也经商,但田庄收益占的比例不小,一部分田地现在已经种上庄稼,其余那些,到底种多少沈家提供的种子,这个他也不好判断,毕竟谁也没见过沈家粮种产量如何,贸然大批量种植,这实在是过于冒险。
    尤其是袁家现在跟沈家合作,需要拿出大笔银子,林山县并不富裕,袁家那么多年来积攒下的家业,光这一次,就掏出来近半,要是田地收成还出了问题,家里其他人该有意见了,指不定会将已经不管事的老太爷请出来,以期压他一头,把他手中权力都收回去,这就让人不爽了。
    不过富贵险中求,袁成安心中有了主意,一脸肃然,再次开口问道:“沈大老爷,你跟我说下,这些种子怎么个好法。”
    沈家海朝里走几步,随手拿起一个小袋,转回原地笑眯眯地说道:“你看,袋子外面有标号,这袋标着数字‘三’,就表示是三代种子,数字越大种子越好,亩产也越高,自然种子价格也更贵。我这么跟你说吧,这袋是小青菜种子,若原本它需要二十天长成,那这三代种子,大概只需十八九天,产量提高就不说了,抗病虫害能力也强,别的小青菜可能已经被吃得只剩芯子,它应该叶子还没被啃光。当然,这些只针对寻常人家,对你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口感营养,这三代小青菜比普通小青菜要好吃一些,营养也更丰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