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商-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官年约六十岁左右,保养得十分好,在古代六十岁上下便是长寿之人,能活到七十岁便已是不得了,能活到百岁的,更能得皇上的奖赏。在宫里,六十岁的老官,大多都已不做事,有能力的掌柜一司,没能力的,估计早就放出宫。皇上给王琇芸一位老官,是对王琇芸的看中,而跟着王琇芸的老官也不敢自自持身份,对待王琇芸十分的用心,也使得王琇芸在京城中,很快站稳了脚,没有人敢慢待王琇芸,更不会有人敢提王琇芸罪臣之女的出身。出算是给王修晋解了一些后顾之忧,不然要忙那么多事,还要成天担忧长姐出去会不会被欺负,劳体又累心,怕不只是受一圈的事。
  王家大宅用了一个多月便修葺完,王修晋想用的人没用上,赵四把他手底下搞建筑的人全都派了过来。大宅里除了主厅只是做修葺,其他几个大院几乎都是拆了重建。这几年京城出了一家铁柱工坊,专门生产铁柱。解决了不少京城内的无业人员的营生问题,也因为有了此工坊,才使得建筑的速度加快很多。
  大宅修葺完成没多久,王夫人便抵达京城,同行而来的还有王春氏和王家的嫡长孙,一路的舟车劳顿,让王智渊发蔫,见到王修晋特别委屈的看着小叔,伸出小手要抱抱。王修晋忙接过侄子,也不知是他瘦了的原因,还是侄子长胖了,他有些抱不动侄子了。
  王智渊被小叔抱起后,便赖着不动,谁劝都不离开小叔,王修晋只能跟着上了马车,让仆人将马车直接驾到王家大宅。王夫人已经知道宅子归还给他们家,心情颇为复杂。第一次进京,王夫人便是入住王家大宅,一住就是十几年,在大宅里有了女儿,又有了幺子,原本以为她会在大宅里看着儿女长大成家,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王家倒了,举家迁回老家,在路上落下一身的病,便是如今能够站起走动几步,但身子骨远不及以前。
  从搬出王家大宅之日起,王夫人就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能再回来,站在大门口,望着御赐的门匾……王宅。王夫人眼泪流了出来,身边的丫头忙送上手绢,王修晋想上前,可手里还抱着王智渊,只能开口劝。“娘,宅子又回来了,是好事,可不能哭。”
  “对,是好事,娘不哭。琇芸也搬过来了?”王夫人扶着丫头的手,坐到轮椅里,让丫头推着她往院里走。
  “昨天搬过来的,前几天去买了几人回来,都仔细挑选过的。”王修晋想到宅子里的管家,便跟王夫人讲有惊喜在院子里等着。王夫人看了看小儿子,忙让丫头快些。
  “小叔子受累了,晚上可得好好补补。”王春氏见王修晋似乎瘦了,便想起出来前夫君交代的话,还未进宅子,便吩咐身边的丫头,晚间吩咐厨房炖些补品给小叔子喝。
  “劳嫂子费心了。”王修晋连忙道谢。在他怀里的王智渊抬手拍了拍小叔叔的肩膀,“硬。”王修晋拍了下小侄子的屁屁,“再乱动就放你下去。”王智渊立刻乖了,指着大门,叫着“去”,他看见祖母进了门,他也要去。
  王修晋抱着小侄子几步便进到院子,王夫人见到管家带着一纵仆人立于院中,脸上又出现了泪水。王修晋忙给大嫂使眼色,让她帮着劝劝母亲,可不能太激动,对身体不好。王春氏立刻上前,“母亲之前不是说累了,先进屋里休息,院子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娘。”王春氏的话刚落,王琇芸便带着人迎了过来。“怎在院子里,快进屋歇歇,都是女儿的错,让母亲赶路过来。”
  “傻话,你是娘的女儿,女儿出嫁,当娘的怎能不来。”王夫人拍了拍女儿的手,激动的情绪因为大媳妇和女儿的话平复了不少。进了屋子,里面的变化并不大,王夫人不时的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待看够了才感叹“没想到啊!”
  “娘,也就是这里没什么变化,其他的院子都拆了,每一处都是两层高的房子,娘还没见到小弟专门设计的小院,四哥之前来了一次后就喜欢上了,非要把自己的院子也改建一番。”王琇芸对现在的院子很是喜欢,“大嫂在院子里,可得小心的看着智渊。”
  “小叔子弄了什么,能让小姑子这般高兴,定是非常不凡。”王春氏对院子泛起好奇心。
  “姑,坏,智渊很乖。”在小叔叔的怀里,王智渊把小屁屁冲向姑姑,以示不满。
  王夫人也被引起好奇心,不过院子什么时候都能看,交待管家的事,却不能拖,她既然到了京城,又回到王家的宅院,且女儿被皇上收为义女,又被旨婚,虽说对方是武将,让相公有些不喜,但小儿子在信里讲明,对方不论是家世。学识,还是人品都是上乘,院子里也没有杂七杂八的人,而她也知那位宋夫人是什么性格,这会儿到了,自然要张罗邀请一些人到府上一聚。至于和管家叙旧的事,以后有很多机会。
  老管家在王家散了之后,便去寻家人,过的日子简单,却也不错。打两年前,家里的人染上重病,每隔一段时间便需要换一副药,家底便几乎被掏空,老管家决定出来寻份营生补贴家用,只是年岁大了,哪里都不愿意收他做工,家里没了钱,老管家便心急,想要去官牙子那卖身。说来也巧 ,刚到官牙子那,就遇到了小少爷,他认不出小少爷有模样,可小少爷却还记得他,听到他的遭遇之后,便立刻请他回王家大宅,老管家听说又能回到王家大宅做事,心里那叫一个激动,随后冷静下来,还以为小少爷在骗他,直到跟着小少爷进了宅院,老管家才老泪纵横。
  王修晋也没想到会再遇到老管家,如果不是老管家头上的一连串的说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老管家出现在那里怕是有人特意安排的,若是那样,他会给银子,绝对不会邀请老管家再回来帮忙照看大宅。
  老管家得了夫人的吩咐,没有立刻去办,而是给大少奶奶和孙少爷行礼,然后才乐呵呵的去办差。老管家的家人住在京郊,对朝廷里的事了解不多,也没能听说大少爷的婚事是皇上旨婚的,当年大少爷高中状元,他还以为是同名之人,他是知道大少爷屡考不中的事。也不知大小姐就是入了皇上眼,被收为义女的那位幸运儿。因差阳错的,老管家便错了数次能与主家相见的机会。
  “帖子准备好送到我那去,我来写。”王修晋适时的开口,在古代帖子发给谁,由谁来写十分重要。
  王智渊揉了揉眼睛,有些发困,王修晋便让嫂子先带侄子回院子休息,院子什么时候转都来得及。王春氏笑着摇头,反倒让王修晋带着智渊去休息,虽说院子什么时候逛都可以,但眼下要请人过来小聚,自然要在家里最好的地方招待客人。
  王修晋无奈,只能抱着王智渊回院子,顺道吩咐仆人给侄子准备些吃食。王智渊进了小叔的房里,便强睁开眼睛,好奇的打量,接着就倒在软踏上,没一会儿便传出呼呼声,也就是王修晋一个转身的工夫,小娃子就已经上着了,速度之快,让王修晋哭笑不得,拿出薄被给侄子盖上,王修晋看着侄子肉肉的小脸乐了。
  许是因为母亲到了的缘故,王修晋觉得轻松了不少,忍住想要戳侄子小脸的想法,没一会儿王修晋在侄子的身边,也睡着了。


第120章 
  有母亲在; 很多事都不用王修晋去忙,他也终于可以从家事之中解脱出来; 着手忙其他的事,粮铺的装修; 还有私房小吃部的事。这次刘姐也跟着一同进京; 王修晋想着等忙过了这段时间后; 便着手让刘姐学做小吃; 等小吃部开张之后,便让刘姐住到那边,顺带照看院子,当然; 让刘姐一人是不可能的,开店就要用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住处; 至于请来的是要刘姐管,还是另请掌柜,就得看刘姐能不能把人压住。
  安排好了粮铺和私房菜的事后,王家准备的聚会也准备得差不多; 请帖发出去不少; 到时能有多少人来,王家没有人在意; 现在以王琇芸的身份,若请的人不来,还没有提前打过招呼; 那么不用王家出面,就有人会跳出来大叫藐视皇亲。
  将军府,王修晋也发了请帖,当然不是邀请将军府里的唯一女性,而是米掌柜。米掌柜并没有拒绝,倒不是他不介意和一帮女眷参加聚会,而是他的时间与其他的人不同,要比其他人提前一天,且受邀的还有李菻善。两家既然注定成为亲家,便要多走动走动,就是为了两个孩子,也得使两家的关系热络起来。除了将军府,同一天过来的还有春家,邀请的不单单是女眷,还有外男。
  三家人坐到一起,没有人敢小看米掌柜,自持清高,不愿与武人为伍的春大人主动的与米掌柜攀谈。米掌柜进退有度,滴水有不漏,春大人便转去夸奖李菻善,还有同来的李霖芾,当年的小娃娃,如今已经会说会跑,却也和她哥哥一样,脸上没什么表情。王智渊开口就叫小姐姐,被王春氏纠正应该叫姑姑,王智渊便吵着“明明是小姐姐,怎么会是姑姑,姑姑应该很大很大。”反抗母亲之后,还拉着李霖芾的手,“是姐姐对吗?”
  李霖芾面无表情,开口之后倒是能让感觉到她的情绪,“要叫姑姑,他是我哥哥。”李霖芾指着李菻善,“风刚我听到你叫他叔叔,就不能叫我姐姐。”
  王智渊一点儿都没因为姐姐变成了姑姑伤心,非常从善如流的改叫姑姑。让王春氏满是无奈,刚刚她说让叫姑姑,儿子偏偏要叫姐姐,这会儿人家说是姑姑,儿子立马就改了,让她哭笑不得。
  在一旁一直看着的王修晋偷乐,侄子也太早慧了,这么小就知道撩妹,长大后还不得成为花花公子?王智渊在宅子里没有玩伴,这会儿好不容易见到一位没比自己大多少的孩子,便觉得有了伴,把能拖出来的玩具倒都拿出来,还带着李霖芾去看他的小世界,都是小叔叔专门给他建的,滑梯,跷跷板,秋千,高低架等等,李霖芾一点儿都不羡慕,这里有的,她家里也都有,且比王家的大,不过每次都是独自玩,不像现在是两人一起玩,感觉有趣多了。
  两孩子疯玩,让仆人在一边看着,大人也放心的谈起其他事,米掌柜给即将出嫁的王琇芸带来了礼物,春家也准备了东西,不过与米掌柜的相比,差了几分。春夫人倒也不在意,她更着急的是女儿自从生下头胎之后,肚子怎么就没动静了。春夫人这会儿不催着女儿给夫君纳小,反倒是催着女儿再生几胎。王家家大业大的,别看都是王修晋赚来的,以后不还得留给姓王的,总不能便宜了李家。女儿的肚子着实争气,第一胎便一举得男,以后肯定要走科举之路,第二胎若再得个男娃,不就得继承王修晋的财业。
  对母亲打的算盘,王春氏心底不太乐意,她清楚母亲是为她好,可是打她头胎怀上后,婆婆就把话说到了明面上,相公虽没明着说,但也暗示过,她若再敢起不该有的心思,便是因旨婚不能休妻,以后也别想如现在这般夫妻和睦,家里上下待她,怕只是供着,再无其他。再说小叔子待她不薄,她什么也不做,小叔子便不会少了她的,反之,她在王家怕是无法立足。看着一脸笑容的小姑子,王春氏非常的羡慕,兄长疼,弟弟敬,对比之下,她未出嫁前的日子,哪像小姑子这般。
  没有应下母亲的话,王春氏觉得她在王家的日子很不错,安逸的生活没什么不好。春夫人被女儿的态度气得不行,若不是因为在王家,她怕是直接上手掐几下解恨,她说得哪里不对,难不成还真等着王修柏把小的接进门,生出儿子,再后悔?说什么不会纳妾,男人的话能信吗?不趁早给自己攒些家底,等日后没了依靠,到时后悔就晚了。
  王春氏没有言语,她相信夫君不会做出违反誓言的话。春夫人见女儿油盐不进的样子,更是气,却也无计可施,毕竟她想得再好,女儿若是不听,她也没办法。
  娘俩的话,春夫人自认不会传到外面去,屋子里除了她和女儿,就只有女儿的丫头,还是当年女儿出嫁时的陪嫁丫头,再有就是她带来的丫头。春夫人忘记了一点,王春氏的丫头如今拿的是王家的工钱,且比在春家时多得多,人的心长得就偏,自然会偏着待他不错的人。丫头在春夫人离开之后,就劝王春氏不能信了夫人的话,若依着夫人的话做了,才是大大的不对。随后在遇到王夫人身边的丫头时,王春氏的丫头,便不着痕迹的给春夫人抹把黑。话传到王夫人那,就成了春夫人迫着女儿生孩子争家业,大儿媳妇不干,反被春夫人骂。王夫人原本对春夫人还高看一眼,听到此事之后,心里立刻就不乐意了。
  王夫人对大儿媳妇很满意,知书达理,和大儿子把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又给王家留了后人,智渊打小就聪明,又招人喜欢,便是一向严肃的老爷都会偷着给孙子弄好东西。大儿媳妇对小姑子,小叔子都不错,一家人和和睦睦挺乐和,春夫人却想把他们家搅得不安宁,安的是什么心。是真心为女儿好,还是看不得女儿好。
  王夫人不会去寻大儿媳妇的不是,反而对大儿媳妇更好,完全是当成亲闺女一样疼,让王春氏越发的偏心夫家,对娘家的意见颇大,尤其是娘家时不时的让她寻小叔子帮忙,不是想弄点这个,就是想要些那个,还都不给钱,让王春氏觉得十分的丢人,后来就直接拒了娘家的请求,还当着小叔子的面直说,若是她娘家所求非重大的事,便不用理会。这话传到春家,春夫人直嚷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几个媳妇也都跟着起哄,母女的关系更不好了。
  事情从头到尾,王修晋猜出一二,对母亲的做法直竖大拇指,比起和亲家起争执,这般的手段才是真真的厉害。不但让大嫂和娘家不亲,还让大嫂对他有愧,更不会有其他的念头。当然,母亲的做法也不是放谁身上都可以,能够成功和大嫂的性格也分不开。
  忙过了聚会,王修晋被赵四请了去,赵四此次回京,并不是就留在京城,边关还有一些事情未完成,待王琇芸出嫁后,他就要带着妻儿回边关。赵四请王修晋是为了送给父皇的院子,想请王修晋给看看,哪里还需要改动的。院子的位置在京郊,占地不小,在挖地基的时候还挖出一处泉眼,赵四将泉眼四周围起,形成了一处天然湖,通往每一个小院。王修晋一边跟赵四逛园子,一边说起油工坊的事,赵四倒没反对,只不过想在京城城中寻一块占地不小的地方,有些困难。
  “没说在城里,放在京郊就可以。”京城里寸土寸金,就算是皇上直接下令强拆,他也没考虑过在京城内建工坊,倒是可以将销售的总部也迁到京城,毕竟京城是大梁最繁华的地方。
  赵四对油工坊如何经营没啥兴趣,也不是他的生意,赚到的钱都进了父皇的私库,没有他什么事,不过倒是可以在建工坊的时候,赚父皇些银子。为了父皇的院子,他赚到的那些钱几乎全都搭了进去,这会儿有赚钱的好活,自然不能落下。
  王修晋对新建的院子评价非常高,院子占地不小,分为十个大院,每个院子都有不同的景色,看得王修晋都想建一处这样的院子。
  从院子出来,两人寻了一处背静的地方,把油工坊的事仔细说道一番,然后赵四回了宫。没几天皇上身边的亲随送了一封信来,信中皇上对在京城建油工坊的事表示认同,需尽快动工,早日将工坊投入生产。随信附上的还有一处地契,地契上写的地方,王修晋倒是知道,只是那边有不少庄稼,虽说种庄稼的人是佃的田,可地已经种了,这会儿把庄稼铲平,改建工坊,可就坑了种地的百姓。


第121章 
  在封建社会; 上位者少有管百姓死活的,便是要地; 补偿之事便是有,最后也都是落到了各层官府的官差手; 分到百姓手里; 怕是也大钱都看不到。花生油工坊在梧县办厂时; 公开给补偿的事; 开始一片赞誉,结果一些不知足的百姓贪得无厌,以为有什么至宝,虽说有人煽动的成分; 但若是自身不贪,又怎么会整出事来。此事后来引发了不少言官上书; 就占地当不发补偿的事; 打了好些日子的嘴仗,用王修晋的话讲是,一帮子文人吃饱了撑的没人事干了,才会把此事当成大事扯皮数日
  此次; 王修晋依然要了补偿; 不管是佃的地,还是自家的地; 地上物是百姓辛苦种的,不论是谁都不能让百姓的辛苦付之东流,也不能让百姓一年没有收成; 而饿死。王修晋把补偿的条款写清,按照亩产最高的数补偿,一部分折长成钱,一部分以粮相抵。将补偿之事跟赵四提过后,王修晋又去京郊跑了一趟。赵四对补偿的事,有些嗤之以鼻,当初的事还历历在目,这会儿他有些不想拿钱,他也清楚,当初的事,有人挑唆,可一些人贪财也是事实。
  王修晋要给的赔偿算出来也没有多少, 毕竟拿补偿的百姓是佃的地,就给些地上物的钱,至于以后百姓靠什么营生,王修晋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