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商-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年,王家粮铺发展的很稳定,湘城下所属的县城都有粮铺的分铺,头一年会小亏一些,第二年便会扭亏为盈。除了粮铺之外,王修晋每天收到的红利也不少,杂货铺里制冰的红利,花生油工坊的红利等等。很多工坊的东家都到花生油工坊的销售处取经,见到王修晋时,没有一人敢小瞧,这个还未成年的少年,而王修晋算是在整个湘城的商业方面站稳了脚。也因此,当知道王修晋的长姐到了适婚的年纪,很多人趋之若鹜。小小年纪便能积累如此大笔财富,没有一丝张扬,也没有变得轻浮,日后必成大事。和这样的人攀上关系,对自家也有极大的益处。
  王修晋清楚来提亲的人中,大部分是冲着他的名头过来,这些年他给长姐存的嫁妆也不少,每个县城至少一间铺子,湘城三间铺子,一处宅子,京城一处宅子,单单是这些,便足以让穷人变成富户。除此之外,金银首饰,上等木材打制的十件家具,绫罗绸缎,真丝绣线,陪嫁的仆人。给王琇芸的,远超于当初迎娶春氏的采礼。
  王家还没给王琇芸寻到适合的人选,一道圣旨直接搅乱王家原本的打算,王家已经想要给王琇芸寻个平常的人家,日后过着安稳的日子,哪想皇上下了一道圣旨,收王琇芸为义女,不日进京行册封之礼。圣旨一下,别说是梧县,整个湘城都乱了,很多人后悔得直拍大腿,怎么没早些把婚事订下。
  相较外面拍大腿的,捶胸的,王家却是愁云一片,王修晋和王修柏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圣旨已下,肯定不能改变,他们需要测皇上的用意,还有最近有没有和其他地方有没有通婚的意思。王修晋经常和京城的赵四和李菻善通信,而王修柏虽是小小的县令,对朝廷里的事,就算不全然清楚,但也能猜到几分。而被村民尊以“先生”相称的王涣之也常收到京中的信,信都以明黄布包着,写信之人便不言而喻。
  京中的文臣,史官,翰林,言官,对皇帝给王涣之写信的事一清二楚,没有一人敢跳出来反对,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现如今的皇帝可不好惹,便是此次皇帝要收王琇芸为义女的事,便没跟任何的提过,圣旨下了,文武百官才知道。有人想要站出来反对,被交好的人拦住。现下若是出去反对,皇上肯定会回以君无戏言,谁敢让皇上收回成命。
  父子三人在书房里说了半天,别看王涣之远离朝堂,但分析起朝中之事还是头头是道。小儿与四皇子走得近,长子便被会视为四皇子一脉,即便只是个县令。在外人看来将军府与王家是一条绳上,虽然王涣之不愿意承认两家的亲事,但外人是不知的,且李菻善是皇上亲点跟随四皇子。
  四皇子大婚之时,迎取了太子太傅之女,皇上属意谁便不言而喻。四皇子虽憨,但一心为百姓办实事,边关迁民一事便能看出。迁民结束之后,又立刻在那边建了花生油厂,广招伤兵,此举更是获得士兵的认可,民心,军心全都抓住,可谓是傻人有傻福,而在所有的皇子中,只有这位已有了后代,还是嫡子,虽说在襁褓中,但这是皇上第一个嫡孙。从皇上写来的信中,能看出对嫡孙十分喜爱。不过王涣之却嗤之以鼻,再可爱的娃娃,也没有他孙子好。
  认王琇芸为义女,皇上大概是想要为四皇子再加上什么砝码,同时也让王家对皇室更忠心。对于别人来讲被皇上收为义女是无尚的荣耀,但对王修晋来讲,却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他觉得姐姐是因为他而沦为政治牺牲品,王修晋为长姐觉得惋惜,更是后抱赵四的大腿,如果没跟赵四走得近,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事,粮铺发展的可能会慢一些,他不会有现在这么多富有,但至少长姐会获得平凡幸福的婚姻。
  “皇上只有两位公主,都不足十岁,想要指婚也早了些。”王修柏对皇上收妹妹为义女的事,也没多高兴,但事已成定局。
  “收谁不好,怎么偏偏是长姐。”王修晋嘀咕的抱怨,然后便被父亲拿戒尺打了一下,王修晋撇了下嘴,没再言语。
  “修晋陪着琇芸进京。”王涣之做了决定,“若对方不是良人,你跟李家的那个说说,揍也得把他揍成良人。”王涣之不重视女儿,却也不希望女儿的婚事不顺。
  王修晋点头,他也正有此意,给长姐千挑万选还没定下来,却被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毛小子占了便宜,哪有那么好的事。父亲、兄长谈过之后,王修晋便带着王琇芸出发进京。
  进京的路,王琇芸是第二次走,第一次是回乡,第二次是进京,上一次一路坎坷,这一次却是有官兵护送,一路顺利,让王琇芸十分的茫然,更添了对权利的向往,手握成拳,随后又慢慢的松开,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她清楚皇上收她做义女,并不是因为她有多出色,而是因为父亲和弟弟,而父亲和弟弟之间,怕是弟弟占得更多,想到弟弟给她塞的银票,还有地契,王琇芸心里微微的发酸。
  她记不得对弟弟有多少爱护,但弟弟待她却是十分的爱护,好的东西,有趣的玩意,只要弟弟觉得好的,都会给她带,便是大嫂进门之后,面上给的都一样,私下里弟弟给她的绝对比大嫂多,弟弟常说,要给她存嫁妆,待出嫁时,定是最风光的。自打有人上门给她说亲,弟弟便说要给她寻个好人家,若是寻不到,便招个上门女婿,就是父亲不同意,他也要说得父亲点头,定让她过得幸福,不受一点委屈。
  王琇芸的眼眶泛着红,已经含满了泪水,她不知道进宫之后,等待她的将是什么,更不知以后将要嫁给什么样的人,对未来很茫然,不过她要坚强,便是不为了王家,也要为了弟弟以后过好日子,不能让弟弟忙着家业的同时,还要为她操心。
  进京的路十分的顺利,抵达京城,赵四带着李菻善在城门口等候多日,原本只有李菻善一人在等,赵四回京之后听说王修晋要进京,也跟着过来等,便是夫人回娘家,他也只是送一趟,接一趟,并未在岳家久留。说到岳家,赵四心气不顺,虽没有明面上表示什么,但暗里嫌弃他不是嫡出,赵四便想起王修晋说文人的话,手无缚鸡之力,打着圣贤的旗号,要求别人如何,然后自己却做着龌龊之事。
  赵四知王琇芸被父皇收为义女,打心里替王修晋感到高兴,以后王修晋也能称之为皇亲,李家的人,不论是谁都不能小看了他。至于父皇有意要指婚的对象,他也打探了出来,向王修晋暗示了一番。王修晋皱着眉,没出两日便将那户的底子摸清,然后松了口气。在指婚的圣旨没有下来之前,王修晋不敢跟长姐说,就怕到时有什么意外。
  在京城休整了两日,王琇芸换上宫里送来的衣服,跟着传门过来教导宫里规矩的女官进宫。王修晋一将把人送到皇宫外,不放心的让丫头给女官塞了荷包,又给两丫头多放了几个荷包,他不知姐姐今天进宫之后,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在宫里自不如家中,当打点的不能少,希望丫头能机灵一些。
  王琇芸身边的刘姐是个忠心的,但并不适合进宫,跟着进宫的几个丫头,在王家也有些年头,卖身契握在长姐的手里,以长姐的性格,几人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宫门缓缓的关上,王修晋呆站了一会儿,才转身离开,心里带着浓浓惆怅。


第118章 
  在王琇芸进宫之前; 赵四再三保证会照顾好,便是如此; 王修晋仍是不放心,在他眼里; 皇宫就是个吃人的地方; 好好的人进去; 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王修晋在外面担忧得不行; 晚上睡不好,早晨便顶着黑眼圈做事。王修晋准备把之前赵四给他的房子收拾出来,只要不出意外,长姐大概要长居于京城; 大哥便是没有回京城做官,也会带着媳妇进京; 总住在岳家到底不是个事。而他日后也要将产业一点点的转到京城。
  首先便是在京城开粮铺; 寻找铺子的时候,王修晋想着买两个连着的铺子,一间做粮铺,另一间做私房小吃部。与酒楼不同; 小吃部里以卖各地小吃为主; 每天只做六桌菜,多了不做; 天气不好不做,想要休息时不做……开不开门全看东家的心情。王修晋想着把刘姐叫到京城来,前期是他向刘姐说明一些小吃的做法; 然后让刘姐试着做,味道不错就定到菜谱里,味道若是不好,就慢慢的改进。不论什么时候,衣食住行都是人们最为需求的东西。
  王修晋和李菻善在京城转了几天,才寻到一处合意的铺子,前为两间两层铺,后有两进的院子,地点位于京城最有名的特殊服务一条胡同和行业的铺子交汇处,铺子要价不低,在此开个酒楼绝对赚钱,开粮铺倒是有些偏了。王修晋倒不在意,往年运进京的蟹田米,都是进了皇宫,别说百姓想吃,就是当官的想吃都难吃得上。也不知能不能请皇上下个皇室专用的名头,到时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王修晋准备把前面的三层铺,除却一楼相隔之外,两层打通,既然要做私房,那么里面的装修一定要特别,且桌位也不能摆在大厅,而是全以包房为主,每间包房各有特色。买下铺子,王修晋算是了一桩心事,余下的便如何装修。
  转到杂货铺,见到在铺子里米掌柜,身边多了李将军的身影,李将军见王修晋和自家小子一起进来,便叫开儿子,让王修晋和米掌柜谈事。之前在通信的时候,王修晋已经知道米掌柜仍在外做事,心里着实佩服李家的行事,也替米掌柜开心。米掌柜这是进了武官家,对什么文人那套规矩不怎么看得上眼,若是进了文人之家,米掌柜怕是难再出府。
  米掌柜见到王修晋比以前热情多了,听说王修晋想要寻人收拾铺子,立刻帮着挑了几位可靠的手艺人。还让王修晋有什么需要只管说,他这里没有,便派人出去寻。摆设的事,先不急,他也不准备把屋子里弄得花里胡哨的,只是吃饭的地方,还是简单一些的好。
  米掌柜并不是一整天都在铺子里,将军府后宅的事也由他管着,王修晋此次进京并没有住在李府,而是住在赵四的一处宅院里,米掌柜理解王修晋因为其姐的事想要避讳。米掌柜进了将军府后,待李菻善兄妹视如己出,对两个庶子也不亏待。后宅也被他管得井井有条,便是时不时起刺的老三媳妇也被他收拾得变老实。李家的后宅彻底的安静了,这些日子,米掌柜忙着给小叔子寻第二任夫人。
  王修晋有听李菻善提过,不过并没放在心上,他也没啥合适的人选可提供。在杂货铺小坐了一会儿,王修晋便要回去了,他看得出米掌柜是真的很忙,而李将军也时不时的往他们这边望,让他也不好意思再坐下去。离开杂货铺,李菻善小声的开口,“四皇子在酒楼订了位置。”
  得,晚上饭有地解决了,正好也有事想和赵四商谈。见到赵四,王修晋最先问的便是长姐在宫中如何。赵四笑呵呵的说着琇芸妹子在宫里学习规矩,父皇把琇芸妹子养在皇后的名下,虽是义女,却也能沾个“嫡”字。皇后碍于父亲面子,对待琇芸妹子还是不错的,且生出了其他的念头,比方说向父皇提议把琇芸妹子指给她侄儿。
  王修晋一听就不乐意了,皇后为人怎么样,他不清楚,但是皇后的侄儿在京城的名声可不怎么样,仗着姑母是皇后,没少干出缺德的事,家中已有妻室,把长姐指给他,是做正室还是妾。
  “琇芸妹子可聪明了,未着了皇后的道。”赵四一脸的得意,仿佛王琇芸是他亲妹子一般。“昨儿皇后把她嫂子招进宫,以为她们俩合一起能算计琇芸妹子、”
  赵四说得轻快,可王修晋却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长姐会不会因为躲过皇后的算计,而被皇后记恨上,以后的日子是不是就更不好过了。皇后会不会因为此次没成,而后再继续做什么,王修晋恨不得冲进宫里,找皇上说道说道,再把姐姐从宫里接出来。
  “别担心,琇芸妹子聪明着呢!不会有事的,几天后便是行大礼的日子,当天就会旨婚。”赵四看出王修晋的担忧,便出言安慰,只是他的安慰显得略有些苍白,反而让王修晋更是担心,离大礼之日还有数日,谁能保证在这段日子里不会出岔子,
  王修晋在宫外再担忧,也没办法进宫跟在长姐身边,只有在外面干着急,连原本要和赵四商谈的事也被抛到了脑后。王修晋原本想提议在京郊办起花生油工坊,以京城为中心,销售数城,另外单开一单线,专为皇上生产御用橄榄油。在京城办厂,能省下不少运输费用,能够将这附近几个城的花生油价格降下来一些。但,因为王琇芸的事,王修晋便把此事忘记了,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册封大礼即将举行,王琇芸也从宫中回到在四皇子准备的院子,等册封之日,便从这里去往祭祀告天的地方。
  按理说收个义女,用不着这么隆重,但是皇上就想搞得大些,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认了个女儿。当然皇上这么做最大的原因是文官太过闹腾,自从他说认女之后,文官闹腾得让皇上觉得烦了,他们越不想让他舒坦,皇上就越不顺着他们的意。王修晋听到赵四的话后,只说了一句,“更年期。”
  不管因为什么,王琇芸被册封被公主的大礼非常的隆重,便是皇上的嫡女册封,也不会有此荣耀。王修晋却是非常忧心,同时在心时也下了决定,以后要抱住皇上的大腿,顺便一定要让赵四上位,不然,一旦皇上去了,长姐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册封仪式结束,旨婚的圣旨紧跟着下来,王琇芸被指给了一位驻守在边关的宋大将军的嫡长子——宋弘毅。王修晋听到人选之后,松了口气。之后皇上颁给他的圣旨,不准确的说是给王家的圣旨,让王修晋呆愣了很久,皇上将以前的王家宅子归还给他们家。
  拿到圣旨之后,有太监便把全锁门的钥匙送上。接过钥匙,王修晋的心情非常复杂,他不是没想过将房子买回来,便是不去住,就是放在那里,也能显示他们家以前也曾辉煌。可,王修晋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是以为这样的方式又拿回房子。
  推开大门,入眼的并没有杂乱,而是非常整洁,像是有人专门收拾过一样,走过前院,步入后院,便能看出杂乱,院落里杂草丛生,甚至铺好的石子路也长出杂草,推开房门,里面布满了灰掉,蜘蛛网,放在上辈子,妥妥的鬼屋。
  房子修葺起来并不容易,但是王修晋就想把房子修好,在长姐明年出嫁时,能从这里出门。从收回房子那天起,王修晋便在思考如何修整大宅,也因为院子的事,王修晋不得不放弃之前装修房子的计划,还有请父母进京的事。母亲对进京没有反感,主要是父亲,估计说动父亲非常难。
  王修晋盘算得很好,可是皇上明摆着要让王琇芸从宫中出嫁,且嫁妆,皇上也准备一份。王修晋表示,皇上还真把长姐当亲女儿不成,连嫁妆都准备好,这不是要跟父亲抢女儿?给父亲的信中,王修晋把此猜测写了出来,当王涣之看完信后气得不行,便是这样,也没应下进京之事,让王修晋好好准备琇芸出嫁一事,并称夫人不日进京。
  王修晋长叹父亲古怪的脾气,也不知他在坚持什么,就为了破面子,女儿出门都不露面,以后长姐在婆家会不会因此而被另眼相看?王琇芸得知父亲不进京,非但没生气,反而还松了口气。自从被父亲打了一巴掌后,王琇芸在心里对父亲始终有个梗,且回村后,父亲给她的印象一直是不靠谱,即便是后来建了个学堂,也未能让王琇芸改变想法。
  王琇芸清楚出嫁那天,双亲在场有多重要,但她就是不希望父亲在场。


第119章 
  皇上的义女大婚; 便是不从宫里出嫁,其排场自然不会小。王修晋之前给长姐准备的嫁妆; 放在乡野小城绝对可以称为独一份,但在京城便不算什么。王修晋盘算着要添些什么的时候; 比王琇芸年长的皇子纷纷送上礼单; 还有皇后和妃嫔准备的东西; 最后便是皇上送来的长长的嫁妆礼单。加起来远超二十台嫁妆; 王修晋不知这个算多还是算少,又没有可打听的人,将军府倒是有位女眷,但和李菻善的关系不太友好; 去问她,他还怕对方不能以实相告; 在长姐大婚的日子惹出笑话
  与春家; 虽说上门,对方会热情相待,可王修晋总觉得差了一层关系。王修晋急得不行,算着母亲到京城的日子; 又急着收着房子; 没几日,王修晋便瘦了一大圈; 让李菻善看得那叫一个心疼,成天的从家中带补品给王修烜。王琇芸也想帮着弟弟,只是从册封大礼结束之后; 她就变得忙了起来,这个递帖子,那个相邀,便是挑了挑,拒了拒,还有一些是必须要见要赴约。随着王琇芸出宫的,还有一位老官。老官曾照顾过年幼的皇上,对宫里的事十分清楚,是皇上特意旨给王琇芸。
  老官年约六十岁左右,保养得十分好,在古代六十岁上下便是长寿之人,能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