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商-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走吴掌柜,王修晋便招来吴举业,“你这脸色摆出来是给谁看的?”打王修晋回来便瞧着吴举业的脸色不好看,刚刚有外人在,王修晋自然不会让侄子失了面子,这会儿铺子里就他们俩,自然要问个清楚,若是被买粮之人欺了,他会劝说几句,但还是会教训一番,开铺子做生意,什么样的人都有,怎么可能不会受些气,赔个小心,若连这个都忍不了,那么他还是早些把人给村长送回去。
  王举业咬了咬下唇,偷偷的看了一眼小叔,见小叔脸色正常,并无生意的样子,便把心里的不痛快小声的说了出来。王修晋听完之后,打量着王举业,多少有些哭笑不得,想想王举业的年纪,越发有种虐待童工的感觉。王修晋让其坐下,话到嘴边过了过,怕一开口说狠了,伤了孩子。王修晋非常认真且仔细的给侄子讲明不让他去的理由,王举业越听越觉得自己不理取闹,想着曾祖父的交待,王举业羞愧的低下头,反复的说着“我错了”。
  “现在知错,便要改正,万不能做出错了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改之事。”王修晋戳了一下小侄子的头。“行了,去做事,今儿中午咱吃些不一样的。”
  一听到有好吃的,王举业眼睛亮晶晶的,干活更有力气了。王修晋瞧着侄子的样子,便是一笑,心想,到底还是个孩子,喜怒全写在了脸上。一边盘算着中午吃什么,一边想着于掌柜送的米应该进了京,也不知如何。
  于掌柜押着几车的粮食进了京,一路上非常的顺当,也没吃着什么苦,更没遇到寻事打茬之人。到了京城,依着吴掌柜给的地址直接奔了过去。站在铺子外面,于掌柜犹豫许久,仍不确定是不是此处。自认也是见过事面的人,于掌柜此时瞧着挂着与梧县同样牌匾,却比梧县杂货铺看着要光面华丽太多的铺子,这哪里像是寻常百姓会进的杂货店,更像是只有贵人才能出入之地。
  门里招呼的伙计见于掌柜一直在门外站着,还担心是不是匪类,一直小心的留意着,可仔细打量对方,又觉得不像是为恶之人,犹豫了一会儿便出门招呼,“您想买些什么,小店里打南边来的,北边供的,全都有,若是寻不到您想要的东西,您也可以留个信,小的报给东家,东家进货之时便给你捎带上。”
  “此处可有一位姓刘的掌柜?”于掌柜被突来的伙计招呼的话弄得一愣,然后便把此行目的说出。
  “刘掌柜?您是?”伙计没想到对方是来找人的,寻刘掌柜的人,他们做伙计的几乎全都认识,这位瞧着眼生。
  “在下打湘城梧县来,给刘掌柜送封信,并捎些东西。”于掌柜将湘城掌柜写的信拿出。
  伙计看了一眼,见对方不像是说谎,便招呼着对方进了铺子,“您稍等一会儿,我去问问掌柜。”
  于掌柜再三道谢,目送伙计离开,然后便打量起杂货铺内部,和人来人往招呼客人的伙计,一个个瞧着都是机灵的。于掌柜没等太久,便见伙计引着一位看起来更像是书生的人出来。“这位便是咱们这儿的刘掌柜。”
  “在下姓刘,不知您寻在下有何事?”
  于掌柜忙把信送上,待对方快速的将信看了一遍之后,抬头打量于掌柜一番,“不知货在何处?”
  “驿站。”
  “且去看看。”刘掌柜有些急,这几天东家时不时的便会派人过来问梧县的粮到没到,刘掌柜自然想要快点把粮收了,更想一睹有何不同。
  于掌柜面上不显,在心里将自己与对方做了比较,便有些自惭形秽。不过很快于掌柜便收了心思,这粮收他送来,临出来前,东家可是让人递了信,杂货铺没给钱,交付时,对方若不给钱,便让对方写个收货的单子,然后再寻杂货铺的东家要钱。
  到了驿站,刘掌柜数了数量,与信中所报相符,同时也称了重,也没啥问题,便打算带走,人还未走两步便被于掌柜拦下。“还请刘掌柜给在下写个签收的单子,我回去后,也好跟东家交差。”
  刘掌柜这会儿才仔细打量于掌柜,“你不是铺子里的人?”
  “在下乃王家粮铺的掌柜。”于掌柜拱了下手,“还请刘掌柜行个方便。”
  刘掌柜看了看粮,又看了看于掌柜,想了想后方点头。于掌柜见对方应下,心中大定。拿到了对方写的字据,他此次进京的任务就算是完满了。
  粮进了京,不出一个时辰,宫里的皇子便知道了,立刻带着李菻善出宫。准备尝尝不同之处,是否真如信中所写那般。
  自带粮进酒楼的,皇子算得上是第一人,酒楼的掌柜一脸的愁,却又不敢得罪人,要知道京城中随随便便都有可能是贵人。掌柜的硬着头皮接过米,送到后厨,让对方将米煮了,煮好之后送到三楼“紫竹”屋内。
  煮饭的人看着只有一包的米,皱起眉,这米精贵在哪?居然还自带米过来,这些贵人真是麻烦。


第41章 
  蟹田米单从外表上看; 与普通大米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米在蒸煮的过程中所散发出的香味; 却让蒸饭的人眼前一亮,这米香啊!就是不知吃的时候; 味道会怎么样。蒸煮的时间越长; 米的香味越浓。引得在后边帮工的人都望向蒸饭专用的屋子。
  皇子带着李菻善坐在包间里等; 左等把菜等了来; 右等仍不见饭来,心有些急,他就是为了尝饭,连酒楼里最有名的酒都没要上一壶; 居然给他拖这么久,莫不是把米贪了?“菻善去问问饭何时能上来。”
  李菻善立刻起身去问饭可蒸好; 包间外候着的小二麻利跑了一趟; 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公子,米饭已经蒸好,这就为您送过来。”
  米饭蒸的时候很香; 起锅后反而淡了不少; 送进包间内,掀开盖在上面的罩子; 便有一顿子香味传出。皇子深吸了一口气,“香,难怪信里说单闻着味便能添几分食欲。”
  添了一小碗饭; 皇子漱口,清了嘴里的味,便端起碗,先吃了一口饭,十分仔细的嚼着,随后眼前一亮。候在一边的李菻善在皇子动筷之后,才添饭,尝了一口之后,李菻善立刻被饭香吸引,饭怎么能这么香。一个成年人,一个半大孩子,两人将一盆饭吃了精光不说,还叫来小二问,他带来的米怎么只蒸出了这么点。小二是个跑堂的,哪里清楚米能蒸出多少饭,便跑到后厨去问,哪想进去便撞到掌柜的在训人。
  前面有一桌催菜,等了挺长时间,把一楼跑堂的骂得狠了,掌柜便过去说了几句小话,接着便去后厨问问怎么回事,他们酒楼少有这样的情况,一进后厨,就见几个厨子围在蒸饭的灶台,似乎在吃什么,把掌柜的气得不行。前边客人催得紧,厨子却在后面偷吃。掌柜的脸都气绿了,训了几句之后,也不知哪个说那米是客人带来的,比店里进的最好的米还要好不少。
  掌柜听着更气了,今儿带米过来的就那么一位,一看就不是好相予的,对方不问还好,若是问起来,他总不能说只蒸出那么点吧!眼下能唬弄过去,可事后被对方知了,到时候,这个掌柜,他怕是不用做了,甚至还有可能背上黑锅,掌柜越想越气,对着几人破口大骂,全无形象。
  过来问的小二,几次上前,都不敢开口,只能时不时的露个头,心想着掌柜今儿怎么了。
  “你在那里偷三摸四的做什么,不好好在上面伺候着,跑到这里来偷懒吗?”掌柜转头正好撞见小二,探头探脑的样子,把火气直转了过去。
  “楼上的公子问他带来的米就蒸出来那点饭吗?”小二立刻把过来的目的说了,看着掌柜的脸色越变越难看,小二学有些奇怪,被掌柜训完的几个厨子头上直冒冷汗,所思所想就只有三个大字——死定了。小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待掌柜的沉着脸先走一步,小二才知原委,冲着后厨的几人直跺脚,随后快步的追上掌柜的,嘴上不停的念着“完了完了……”
  皇子和李菻善打宫里出来的时候,已用过些点心,吃了一盆饭,已然是有些撑,李菻善觉得坐着不舒服,便起身站到了皇子的身边,皇子这会儿才觉得丢人,他也不是贪嘴的人,居然吃了那么的饭,再看看桌上的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几天没吃饭。
  两人没等到小二回来,却等到了掌柜,见掌柜一脸的献媚样,皇子皱起眉,本就吃多了,到肚子里还没消化,就瞧着这么一张脸,那叫一个不舒服。
  掌柜的一路上来,犹豫再三后,决定直说,便得事后被发现背黑锅,“公子带来的米蒸饭两盆。”
  “另一盆在何处,装好了,本公子要带回去给家里人尝个鲜。”皇子也只是说说,那米饭带回去,怕是也入不得贵人的口,不过这会儿皇子虽被掌柜的脸色恶心到,可心情还是不错的,便依着性子开了口。
  掌柜一听冷汗直留,忙行了大礼,“公子,小的管教无方,另一盆饭被厨子们尝了鲜。”
  皇子美好的心情立刻变得相当不美妙,冷冷的看着掌柜的,是谁给他们的胆子。李菻善看向掌柜的眼神如同看死人一般。掌柜的停下深鞠躬的状态不敢动,冷汗顺着脖子往下滑,心里越发的恐惧,今天怕是不能善了。
  进了京城的于掌柜自打见了刘掌柜之后,便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对方,不论是气势上,还是谈吐,放在梧县,于掌柜觉得自己比不起吴掌柜,可也能数到前面,现下却有一种低了人不止一等两等的差距。在驿站里,于掌柜是如何也不能让自己静下心休息,思来想去,干脆整了整衣服,出门,他决定厚着脸皮去杂货铺偷着学学。
  于掌柜先脚进了杂货铺,后脚官兵把杂货铺围了,于掌柜看着外面的官兵一脸的恐怖,后悔不已,自己怎么就没老实的在驿站里休息。比起于掌柜的惊慌,刘掌柜脸上的表情却十分淡定,给屋里没有离开的客人行礼,并承诺所购之物少算一成,铺子里的伙计,也淡定如初,麻利的在客人的身份介绍着。
  于掌柜被刘掌柜的行事震住了,他打小地方来,还真没见过此等的架势,这会儿瞧着,心里有几分复杂,换成是他,能如刘掌柜般淡定吗?答案十分明了,怕是也被吓到,搞不好官兵怎么说他便怎么是了,而瞧着刘掌柜出去与官兵说话的样子,完全没有阿谀奉承的样子,于掌柜挺了挺胸,努力让自己摆出刘掌柜的气势,他现在是不清楚自己是何模样,旁人看着便有几分好笑。
  刘掌柜出去没一会儿便回来了,脸上的表情也没什么变化,叫来一位伙计在他耳边吩咐了几句,随后伙计跑到后院,不到半个时辰,外面的官兵便撤了。有眼尖的瞧见官兵从杂货铺的后院运走几车东西,被布蒙着也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刘掌柜,可是给哪位贵人捎了好东西,是否都出了,能不能均出来些。”京城之中,都知杂货铺后台很硬,对刘掌柜也是礼让三分,无人敢强买强卖。
  “不是什么好东西,日后若有在下便派人送至府上。”刘掌柜没尝过米,也不觉得有什么奇特的地位,几车米也就是打他手中转转,不过看样子,米应该是不错,若不然也不会着急拉走。杂货铺分店无数,有能力的掌柜也不少,知道东家是谁的也就只有两三人,刘掌柜便是其中之一。
  于掌柜仔细观察刘掌柜的处事,再一次在心里感叹不足,回到驿站时,有些抑郁寡欢,睡了一夜之后,便坚定了向刘掌柜学习的念头。新东家的粮能运进京,便不可小窥,日后铺子很有可能越开越大,甚至在京城开铺,若他有刘掌柜般的能力,那么东家必会重用于他。
  于掌柜对新东家抱有很大的期望,这种期待在以前的铺子不是没有过,只是失望的更快,如今重燃期望,不单单是因为王修晋的出身,而是想通了一些事情,信任不是对方单方面给予的,自己若是没有做到,凭什么要求对方在亲人和外人之间选择外人。
  在京城停留三日,于掌柜便带着刘掌柜派人送来的信和快马起程回乡,信是给东家的,于掌柜没有翻看。
  王修晋从于掌柜的手里接过信,便让王举业引着于掌柜去休息,铺子的后院在装修的时候便收拾出三间卧室,原本两间打算自用,一间给伙计休息,后来请了掌柜,就从自用的房间中均出一间给掌柜的用来休息。
  于掌柜一路赶回来着实累了,听着王举业说这间屋子专门留给他休息,于掌柜张了张嘴,最后只是反复道谢。
  王修晋拆开信后,先是快速的翻了翻,里面有四张银票,共计五千两。眨了眨眼睛,又接着揉了揉,王修晋有种被银票砸晕的感觉。将银票放到一旁,快速将信看了一遍,又有些不确定的仔细看,王修晋嘴角扯了扯,心里再一次猜测杂货铺东家的身份。
  五千两是酒楼查封后收出来的,酒楼得罪了皇子的后果,不用多想也能知,除非酒楼的背景比正得天子青睐的皇子还要硬,要不然难逃一劫。至于酒楼里的人,下场也可想像,在皇权制度下,人权就别想了。全数抓起来关押是轻,若是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才叫惨。
  皇子给王修晋的信中自然不会写怎么处置的事,只说酒楼之辈不懂规矩,便赔了五千两,想着没给粮钱,便把五千两全数给了王修晋。
  王修晋觉得钱多烫手,又觉得那位少东家太过大手大脚,五千两就这么送出,若被其父知道,怕是会受到责骂。


第42章 
  京城的变幻离湘城有些远; 对酒楼的事,王修晋也只是感叹了一番; 然后该做什么便做什么。于掌柜休息过后,便开始在王家粮铺的做工; 起初于掌柜仍担心被前东家看到; 后来时间长了; 于掌柜也就不在意了。自打去了一趟京城; 于掌柜开了眼界,行事作风也与以前大不同。
  王修晋并不知于掌柜以前是什么样,看着现在打理铺子的架式,觉得吴掌柜的眼光不错。为此还特意去杂货铺送了些东西以表感谢。于掌柜打理铺子; 王修晋放心,便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家里; 家中只有姐姐顶着; 王修晋还真不放心。
  王村里第二季的种植已经完成,第二季种植的多以耐寒的粮食为主,别看他们村子位于南方,但想种两季稻不太可行; 这里的冬天有时也会飘起雪; 尤其是前两年,那天啊; 想见个太阳都难,处处是灾,好在新皇帝是个善的; 不加税,还减免了,派人送了救灾的粮,虽说粮不好,但也着实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如今村里更是和老六家签了收粮的单子,以后他们种的粮都卖给老六家,他们可都听说了,老六家今年种出来的粮在城里可是卖着高价,还每天每人限量的卖,以前的粮铺是论石收,老六家论斤收,虽说不如他零卖出去的价高,可也比一石一石的实诚。
  王村和相邻的几个村,都盼着日子快点,待到明年把地种了,入了秋后,好卖个高价,赚了钱把家里的房子修整修整,或是给孩子讨媳妇。各自打着算盘,见到王修晋时,个个都笑开了花,打招呼,热情的邀请去他们家坐坐。不只是王修晋,老六家的全都受到这般的欢迎,甚至连之前去偷王修晋地里的螃蟹的几人,见到王修晋也压下尴尬,主动打着招呼。
  对村民的热情,王修晋至今仍不能适应,地里种第二季时,他回来过,去地里一看,地都种完了,帮忙种地的就是之前去偷螃蟹的几人。那六家的长辈见着王修晋起初还有些尴尬,之后见王修晋并没表现出厌恶,才搭话聊起来,去徭役的六人向王修晋行大礼直道歉,称如今已经学好,当时伤得最重的那位,仍是一身媚态,从对方眼神和行事,都能看出全无以前的无赖气。
  同是一个村住着,还沾着亲带着故,王修晋也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对方已然这么客气,他若是再摆着架子,似乎不太好,当然他也会防着一些。对六人帮着种地,他仍是感激。
  如今地里无事,铺子也算红火,手里有些闲钱,王修晋便想着再做点什么。五千两的事,王修晋当谁也没说,从吴掌柜的铺子里买回个完全不起眼的摆件,将银票都藏于其中,倒也不惹人眼。
  粮铺里的粮,不能只有一两种,于掌柜倒是知道几处供货的商家,但如今三份契,供家的商家少有愿意签的,且这些商家都于另外一家粮铺有着久远的合作,王修晋想插一杠子有点难。梧县里的不能想,王修晋便想从别的地方找找看,也托吴掌柜帮着打听。
  吴掌柜诚心与王修晋交好,和王修晋相处久了,吴掌柜也不拿对方当小孩看,早把受东家托留意的初衷抛开。吴掌柜对王修晋所托之事很上心,托了湘城掌柜帮忙问问,这不有了消息,吴掌柜立刻派人去王村通知王修晋。王修晋接到信后,把家里安排了一下,便带着王举业进了城。
  进城的一路,王修晋想着要不要买个老实汉子,后来想想家里的情况又只能摇头,可若是家中没个可以撑场面的男人,王修晋每次进城都不安心。自从回了王村,王修晋就没把父亲当个男人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