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书]男主给我滚远点-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正今年的院试要在允新考,就干脆留在允新,顺便结交一下同年,参加几次诗会之类的。

    而顾修远则是见天的给他写信,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你什么时候来找我?

    

    第五十三章 3。20晋江独家发表

    

    地里的事弄完后,将家里的鸡猪狗拜托给娄西娄北兄弟,韩小天包袱一背,直奔允新。

    说起来,这还是韩小天来这里后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不新奇是不可能的,但是……

    交通不便,不然坐十一路公交,不然就赶牛车,牛车到了地方又没地放,就只能租县城里车行里的马车。

    要说马就是适合拉车,看,这小步踮起来,跑得多快,可是,就是通往州府的路,也全是土路,即便是夯实了的,那也是被轧得这一条沟,那一道辙的,太特么颠了,有木有,韩小天坐在车里,紧紧的扒着车棚。

    “我说,大叔,咱能慢点吗?”

    车夫一甩马鞭,发出清亮的一声响:“小兄弟,再慢天黑前就到不了了,到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可就不好了,您就放心吧,咱干这一行二十多年了,车保准平稳。”

    又一个沟过去,韩小天差点趴到车厢底,韩小天干脆不坐在椅座上,盘腿坐在车厢,抱着椅座的腿,好容易挨到允新,刚一下车,就吐了。

    活了小半辈子,第一次知道晕车的滋味,整个胃都在闹革命,头晕脑胀,车夫赶紧扶着他,这也太娇气了吧。

    韩小天也没力气找顾修远了,托了车夫去打听顾修远他们借住的那家,等顾修远奔到他那时,韩小天已经在车里将将睡着了。

    顾修远看着他瘦下去的脸,有些心疼,但还是轻轻将他摇醒。

    “哥,咱们回去再睡?”

    “恩,哦,小远你来啦。”韩小天揉揉眼睛,打个舒展,晕车的不适已经好多了,提上他的小包袱,跳下车。

    “走吧。”

    顾修远拉住他的手,“哥,你又瘦了。”

    “瘦了吗?”韩小天摸了摸自己的脸:“这几天是忙了些,没事过两天就长回来了。”

    顾修远低头不语,哥总是这样,对他自己满不在意,只要有吃有喝有穿就满足了,总有一天,他要让哥吃最好的喝最好的穿最好的,一定!

    允新毕竟是府,要比青山县繁华很多,即便华灯初上,也是一片纷纷向荣的景象,虽不比现代的不夜城,但也不错了。

    两人手拉着手漫步往回走,落山的夕阳将二人的影子重合,拉伸,直到消失。

    院试说起来是童生试的最后一场,但其实是要考两场的,考试内容与府试类似,主考官是中央直接委派的提督学政,阅卷的是外地的各书院的山长,故此,要比前边的县试和府试更加严格。

    韩小天有些担心,顾修远太小了,就经历这种大考,太考验心理素质了,而且他还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这万一落选了,这还不得打击死呀,在现代,高考,中考失利自杀的也屡见不鲜。

    晚上睡觉时,韩小天搂着顾修远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小远呀。”

    “嗯?”

    “这个,”韩小天犹豫,说还是不说,说了怕打击他的自信,不说又怕有心理负担,终于知道他高考时,母上大人那欲言又止的神情所为何来,叹了一口气:“咱们就当熟悉考场的,考不上也没关系,知道吗,你还小,今年不行还有明年,明年不行还有后年……”

    “嗤,我在哥心中就这么没用?一个童生试还要考他个三五次?”

    韩小天嘿嘿一笑:“反正你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睡吧。”

    “恩。”顾修远将头枕在韩小天的胳膊上,手脚搭在他身上,闭上了双眼。这多半个月来,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虽然府试刷下去一大批学子,但参加院试的不仅允新一府,故而参考的人不但不显少,反而更多。

    提督学政尚书孝,稍稍训话后,就让人将考卷发下,之后就随意的在考场走动,看到有奋笔疾书的也会驻足观看一二,整体来说,此次考生还是有几个不错的。

    突然,他看到了一个小孩,雌雄莫辨的容貌,梳着包包头,小小的脸蛋还有着婴儿肥,却挂着一副严肃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他来了兴致,这是谁家的孩子,居然能一路闯过县试和府试,想来是有些才学的。

    尚书孝走到顾修远身边低头看他的考卷。首先就被那一手漂亮的馆阁体镇住,怪不得能考到院试,只凭这字,就能保他过前两关,再看答卷,因未答完不能观看全部,但已经作答的贴经竟无一错处,这下他才是真的震惊了。

    他按捺住心中的震惊,面无表情继续巡视,心下却决定,等到山长们阅卷的时候,一定要抽来看看此子的答卷。

    等到山长们将录取名额及名次交上来时,尚书孝刚想翻找一下那个孩子的考卷,就看到放在最上边的那一张考卷上熟悉的馆阁体。

    要知道,山长们最后会整理试卷,将试卷和名次对好,这最上边的当然是第一。

    “吴山长确定此子为第一?”

    吴琦一愣:“此乃吾等商议的结果,莫非学政大人有不同意见?”

    “不,只是说来吴山长可能不信,此试卷乃一孩童所做。”

    “大人认识?”

    尚书孝摇摇头,“不认识,因记住了他的字,本来还想找来看看有没有考上,看来不用找了。”他拿起试卷仔细阅读,当下抚掌:“不错,当得第一。”

    尚书孝这才去看试卷上的名字:“顾修远。咦?”

    吴琦见尚书孝面有疑色:“怎么?”

    尚书孝仔细想了想:“这名字有些熟,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有重名的也说不定。”

    “也是。”

    尚书孝拿起顾修远的履历看了看,这才知道竟是县试府试第一,如若院试再第一,那可就是“小三元”了!一切看下一场吧。

    院试第二场,尚书孝在考上转了一圈,干脆立在了顾修远身边不走了。

    顾修远察觉身边之人立的时间长了,就抬眼看了一眼,尚书孝也不觉,仍笑眯眯看着他答卷,顾修远见他不走,略一点头,心中暗骂有毛病,继续答卷。

    反而尚书孝更加欣赏顾修远,小小年纪,就如此镇静,难得。

    最后果不出其所料,顾修远仍是第一,允新出了一个十一岁的小三元,一下子轰动全城。

    一时间,顾修远就收到了很多的帖子,今儿邀请参加诗会的,明邀请赏花游园的,大家都想看看这十一岁的小三元是不是真材实料,偏偏顾修远一个也没回,除了去尚书孝那里参拜了一次,就拉着韩小天回了顾家村。

    韩小天有些顾虑,不都说要与同科搞好关系吗,就问:“你这样,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

    “随你,不过,下月初你是要入府学的吧?”

    顾修远将脸埋在韩小天的脖颈:“不想去。”

    “怎么,后悔了,也不知当初是谁非要考的,现在说什么你也要去。”

    “过两个月我就去考乡试了,入不入学无关紧要!”顾修远满不在乎说道。

    “什么,你还要考?”

    “当然,一鼓作气,今年考中举人,正好明年春闱考进士,之后,哥你就等着享福吧。”顾修远一脸傲气将自己的打算说给韩小天。

    韩小天先是一愣,过后就哈哈大笑:“你个小屁孩,还是给我好好去府学呆几年再说吧,不说你才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文章,就算是你才华横溢,不世之才,又有几个人敢用一个黄口小儿当官?”

    一句话说的顾修远哑口无言,他怎么偏偏把这茬给忘了呢,别说他这么大,就是十七八的在那些人眼里,都属于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就算他考的再好,身上恐怕也分不到一官半职的。

    顾修远憋屈的撅了撅嘴,一腔热血被一头冷水泼灭,不仅当不了官,还要去府学上学,十天半月的回不来家,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好了,好了,不是还有休沐吗,又不是都不能回家了。”

    顾修远还想争辩,却在此时收到京中的来信,时超考过了童生试,已经入了国子监,但不论时越还是时越的父亲,都认为他此时考乡试还为时过早,让他等下一科,时超虽想试试,还是拗不过他爹和他爷爷的大腿,只好作罢。

    韩小天拿着时超的信,得意洋洋说道:“看看,时超还比你大一岁呢,都这样,所以,你还是死了赶考的心,给我老老实实的去府学呆着去吧。”

    顾修远在家和韩小天腻歪了几天后,被韩小天打包托付给了顾修水和王启明,他二人运气不错,成了“增生”。

    韩小天这才知道,秀才和秀才是不一样的,他家顾修远为“廪生”,是有廪米津贴的,虽少但也够他吃喝了,而顾修水和王启明的“增生”,是属于自费上学的。

    反正韩小天说什么也不再坐车去允新府了,应该说是以后拒绝坐车出远门,顾修远一脸委屈看着韩小天,“难道以后这么多年你都不打算去府学看我吗?”

    掐着嗓子捏着鼻子装着哭腔的话,让顾修水和王启明齐齐打了个寒碜,韩小天却不为所动:“你可以回来的嘛,再说了,这不是能写信吗,托你的福,哥现在也练了一手好字呢!”

    顾修远泪目,真不该让他练字!

    不管怎样,顾修远还是踏进了府学的大门,尚书孝还是想不起在哪里听过顾修远的名字,但不妨碍他对顾修远的欣赏以及培养。

    而韩小天送走顾修远后,一头扎进了地里,现在的玉米与后世玉米相差甚远,秸秆矮不说,还细气,可想而知结出的棒子瘦瘦小小的,即便如此,可还是表现出了抗旱高产的属性,只要撒上种,浇上一两次水,除除草,随便都能产上一石,和精心种出来的小麦几乎一个产量,但费的心思就要少的多。

    韩小天岂是满足的?他见惯了现代的那种高壮的玉米植株,也习惯了胖胖长长的玉米棒,看到地里长出的那细嫩的苗,他差点给跪了,虽然拿到种子后就预料到不会有好的结果了,但比他想的还要差!

    在现代,玉米从传入中国还经历了好几百年的驯化,才长成那个模样,他难道还要再等上好几百年,一代一代的慢慢驯化吗?

    韩小天当然不甘心,但也要等这一季的玉米长成,仔细检查它们的性状之后才能做决定。

    而此时,“文正”墓修好了。

    

    第五十四章 3。20晋江独家发表

    

    颜邵自从知道顾修远的身份后,想了三天,决定冷处理,既然知情者都不愿意让他知道,那么他就当不知道,而且京城已成几家争锋之势,就让他们争去,至于那个渔翁,他就替顾修远当了。

    故而,本来准备过年送到顾家村的东西还原封不动躺在库房,就连“文正”墓修好,他都压抑着想要去祭拜的冲动,只送去一批陪丧品了事。

    韩华也在之后带着工部的人都撤了回来,唯独留下了娄西娄北,守墓。

    关注顾修远的人本来就不多,如此就更没有人在意了,除了邓辛。

    在邓辛连派三人探查无果后,也渐渐不再上心。

    三年,韩小天和时越用了三年的时间,将小麦的良种推广到整个青山县,玉米也在一步步优化,只青山县税收就翻了两番。

    税收是对上透明的,允新知府于志则第一时间就将时越招来询问,而对于推广麦种的事,时越也要于志则帮忙,就马不停蹄赶到允新。

    “大人招属下前来,所谓何事?”时越虽猜出是关于田税的事,还是要问上一问。

    “好,既然你如此开门见山,我也不与你绕圈子,你青山县不过一普通县,如何三年之内田税会翻上两番,你就不怕上边追查你个欺君之罪?”于志则厉声喝问,说起来二人曾一起扳倒上一届官员留下来的贪腐案,也有些交情,于志则就怕时越在地方上呆时间长了,生出些其他想法,走了歪路。

    “大人言重了,我朝税法,田税十之二,下官正是案这个比例收取的。”

    “胡闹,若要照你那样算,你的亩产得多少?”

    “四石。”时越平静的说出一个数字,韩小天当初能种出五石的亩产,一是第一代种子,品质优良,二是他下的功夫大,之后发给下边人的种子虽然也在不断改良,但总有种地方法不当,或者年景不是很好的时候,整个县平均下来,四石的亩产量还是有的。

    “多少?”于志则将耳朵凑近,又问了一遍。要知道春麦秋玉米,合起来一亩才二石多,这要真是四石,那岂不是翻了一番?

    “四石,只一季冬麦的产量。”时越继续放炸弹,炸的于志则神魂颠倒。

    “呵呵,呵呵,你在跟我开玩笑。”

    “下官像是开玩笑吗,其实大人只要到青山县问问就知道了。”

    “我自会去问,你走吧。”于志则决定把时越打发走后,就亲自下一趟青山县,看看时越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可等了一会儿,时越还是没有离开。

    “你怎么不走。”

    “同大人有事相商,还请大人拨冗一二。”

    于志则叹气,反正今天就处理青山县的事了,也不在乎这一会儿:“你说吧。”

    时越当即将韩小天的全面推广麦种计划跟于志则说出。

    于志则震撼了,以韩小天的百亩种子实验田为基础,形成三个辐射圈,第一圈为整个顾家村,第二圈为青山县,第三圈为允新府,当允新所有农民都种出良种后,就可以推广全国。

    “你怎么能保证所得都能为种?”

    “所以要每个村至少出两个庄稼把式去韩小天那里接受培训。然后回去教会所有人。”

    “他们要是不愿意呢?”

    “大人是在说笑吗,别说产量明显增高,就是增个三四斗农民都高兴坏了,这么好的事不都抢着来吗?”

    于志则沉吟半晌,神色复杂看着时越,他沉浸官场久之无法轻易相信,时越就这么轻松的将如此大的一份功劳交到他手上。

    时越看出他的疑虑,微微一笑,抱拳道:“大人不妨仔细想想,下官告退。”

    “等等。”

    “嗯?”

    “我和你一起回去,看看你们的试验田。”

    “欢迎之至。”

    韩小天的试验田就是当初挨他近的那百亩田,虽然当时说统一管理,但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最后通过顾齐福撮合,他将这百亩田略高于市价买了下来,之后再请人按他的要求劳作,总算弄出了点试验田的样子。

    这里出产出不断经过改良的良种,然后供给顾家村种,顾家村种出来的供青山县,青山县种出的供允新,这是他和时越现阶段相出的推广计划,青山县已经全面实施,就等允新知府同意,他们的种子就可以种满全府。

    虽然会有各种原因在推广过程中,得到的种子会不如第一代高产,但最低也不过三石,比之前要高出好多,只这一条就足以令农民满意。

    于志则来到顾家村后,参观过试验田,又看了看种子,确实比他们以前收上来的粮食饱满粒大,这才点点头。

    “我即刻就召集其他知县来,时越,此等大事,你我要早日上报朝廷。”

    “一切都由大人做主!”

    “好好干。”于志则拍了拍时越的肩膀,这个年轻人已经收敛了自身的傲气,真心务实,可又懂得为官之道,他日前程不可估量。

    当于志则的奏折和青山县的田税账册一起摆到颜邵的案头时,大臣们正就要不要出击业而争吵。

    武将主战,文官主和,颜邵最后看向户部尚书,只见那个已经须发花白的瞿硕小老头利索的从袖袋中拿出一个小账本,当庭就念,税收几何,禄米几何,修葺几何,赈灾几何,军费几何,最后,“圣上,如若再无花费,倒是可以打上一个小仗。”

    把颜邵气个出窍不说,武将们更是瞠目结舌,这么大的田税收入竟拿不出经费支持打仗,说出去笑掉大牙了都。

    可偏偏人说的都对上帐,户部就是没银子了,这可怎么办。

    颜邵是想打的,业朝是大兴北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松散联盟,一直都是大兴边疆的祸患,每年秋季来打谷草不说,还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是早就想要收拾而不得。只能被动防御。

    只是今年北方糟了旱,业朝来侵犯的越发频繁,他叹了口气,压下心思开始看奏折,这一看就立即站了起来。

    “宣内阁和各部尚书来。”

    “是。”

    不一会儿,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尚书坐在御书房轮流看那一份奏折。每个人或惊喜或疑虑或震惊,但统一的都是不敢相信。

    颜邵也不敢相信,但青山县的田税帐就摆在一旁,由不得他不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