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喋血湘江-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带过兵的,懂打仗。
  军事化管制下的桂北各县颁布了一系列“防共剿共”的奖励办法:
  凡缴获*一支枪者,奖励两块光洋;
  杀死一个*者,奖励四块光洋。
  生擒俘虏一个*者,奖励八块光洋;
  白崇禧在桂北大地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式的死亡阵地。
  该想的都想到了,该防的都防到了,现在的广西仿若铁板一块,构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的防御墙。
  时年四十一岁的白崇禧踌躇满志:只要红军胆敢侵入广西,就准备放开手脚,与红军大战一场,让红军晓得广西的厉害,同时一展平生所学,以建不世之功。
  自命不凡的白崇禧沉浸在遐想之中,遐想中的白崇禧颇为自得。
  颇为自得的白崇禧摩拳擦掌,渴望与红军决一死战,尤其是渴望与蒋介石称为“战争魔鬼”、共产党称为“战神”的*放手一搏,以决胜负。
  白崇禧两眼出神地紧盯着山脚下的湘江水,水势一浪高过一浪,且挟着雷霆万钧之势,盖天劈地往前冲去。
  白崇禧忽然眼角浮起一丝冷笑,仿若自身便是那滚滚北去的湘江巨浪,汹涌澎湃地向红军扑去,将红军吞噬、撕裂、揉碎。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阴霾桂北 六(1)
“三自”、“三寓”,跃跃欲战,白崇禧磨刀霍霍;绞尽脑汁,湘江以西地区,蒋介石再布口袋阵。
  白崇禧将目光移向身边的侍卫及碉堡周围担任警戒的民团,一个个戎装整肃,威武雄壮,斗志昂扬。
  深谙用兵之道的白崇禧当然知道,战争不仅是两个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最高利益或者说最终目标,所进行的军事实力的对决,而且是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大比拼,是政治的延伸,也是实现政治目标最直截了当的手段,战争原本就是流血的政治。
  尽管这时候的桂军没有鼎盛时期北达长城、南及安徽的煊赫势力,但此时的桂军仍保持着第四集团军的番号,拥有第七、第十五两个军,五个师、十六个团的兵力。
  第七军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四师两个师,兵力12335人;
  第十五军辖第四十三师、第四十四师、第四十五师三个师,兵力17042人;
  两军总兵力达29377人,且兵强马壮,将士用命。
  此时的桂军,刚刚换上新式装备。
  桂系民团指挥部
  据一九三五年的桂军《七军年刊》记载:“本师武器弹药,及各项附属用具,自上年换发以来,现均一色新式步枪,机件精良,射击准确,至轻重机枪及各附属用具,亦配备完全。”
  白崇禧感到底气十足,因为他不仅手握近三万人的精兵强将,更可依赖的是辖境内庞大的民团组织。
  自民国二十年(1931年)白崇禧主持召开的全省军政会议确定“三自”、“三寓”政策实施以来,广西全省犹如一个独立王国,自卫、自治、自给,并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创办民团,以民团组织为民众组织,以民团训练为民众训练。
  按白崇禧的说法:“广西有一千二百七十万人口,分为二万四千个村(街)。每村(街)有后备队一队,每队壮丁约百人,共有二百四十万人。由十八岁至三十岁的约居半数,即一百二十万人……一千五百人为一个联队。”
  “至于组织的系统,分政治、军事两方面:政治系统,是由省政府而行政监督,而县政府,以至区、乡、村、甲(城市设镇街,等于乡村)。军事系统,是由总司令部而区指导部,而县司令部,以至联队、大队、后备队。行政监督兼区指挥官,县长兼民团司令,区长兼联队长,乡长兼大队长,村长兼后备队长。”
  “高小实施童军训练,初中实施青年军训练。所谓青年军训练,就是一半童训,一半军训,合于童训与军训之间。高中则于第一学期实施军训。初、高中及师范学校不能升学的学生,可进民团干部学校,毕业后可以当村长、后备队长。”
  白崇禧将全省划为桂林、平乐、柳州、梧州、南宁、龙州、百色、天保共八个民团区,每一民团区设一民团指挥部,负责指挥所属各县民团司令,编练民团。
  每一民团区设三个常备大队,每大队为三百六十人,合计一千零八十人。全省计有四个常备大队八千六百四十人,超过桂军一个正规师。
  此外,各县、区、乡、村组训了后备队。
  到一九三四年,全省二百四十五万壮丁中,有一半以上被桂军强迫接受军事训练。
  全民动员,全民动手,全民皆兵,白崇禧所用的战术在湘江战役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西民团除协助桂军防守外,还在重要路口及关隘设防阻击袭扰红军,尤其是红军在抢渡湘江遭受重大创伤后,一大批走散或受伤的红军指战员,遭到了民团惨无人道的“追剿”和杀害。

阴霾桂北 六(2)
白崇禧在湘江战役之后演讲中吹嘘道:
  “朱、毛在江西,围剿的军队过百万,剿了七年剿不下来。此次经过广西边境,人数号称十万,我们只有十五团人,除分防各地外,实际作战的只有十一团,其余就是民团有十五个联队,约两万人,便能把他打破。”
  二○○六年七月十二日,笔者采访了当年当过民团、现年九十岁的资源县北门坳张帝树老人:
  我那时候在地方当民团,是国民党请去的,叫做后备队。在烟竹坪操练,后备队有三百多人,都是些壮丁。喊了一个叫阎黑子的在这里教,上了一个月操,拿起木棒当枪训练。红军来时把枪发给我们,红军一走又把枪收回去。
  据一九三四年十月广西省民政厅编印出版的《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所载:
  全州拥有民团后备队72队,人数7096人,枪支1666支,子弹17520发,刀矛4554件。
  灌阳拥有民团后备队52队,人数4091人,枪支304支,子弹1070发,刀矛341件。
  兴安拥有民团后备队36队,人数3386人,枪支287支,子弹2008发,刀矛680件。
  尤其让白崇禧感到放心的是,为堵剿红军,十一月初,桂军即调空军从柳州出发,由队长宁明阶率领飞机十架,飞抵桂林,归行营指挥,并不时派往湘、桂边境侦察。一旦发现目标,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进行狂轰滥炸,给没有任何空中优势甚至防空武器的红军予以重创,同时协同步兵作战。
  十一月十二日的当天,白崇禧接悉蒋介石的电令后,立即率领一批指挥部的人员,从南宁出发赶至桂林,成立了前敌指挥部。
  白崇禧亲任前敌总指挥,指挥前线部队作战。
  召开军事会议、与各界人士座谈、做各种动员讲话、调兵遣将、赶筑防御工事、到桂北各县尤其是湘桂边境视察检查,连日来白崇禧早出晚归,四处奔波,日夜忙碌着。
  如今这一切都按照他的意图部署完毕,白崇禧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喜悦:
  快些来吧,西进的红军,俺“小诸葛”早已为你们掘好了坟墓!
  此时此刻,作为军人出身的白崇禧仿佛闻到了那久违的枪炮声,闻到了那呛人的硝烟味和令人作呕的血腥气;依稀看到了那喊打喊杀、裸露血性男儿争强好胜、显现英雄本色的战斗场景,看到了人类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刀对刀、枪对枪最直截了当、最残忍的集体搏杀场面。
  呈现在他面前的仿佛就是一片硝烟弥漫、横尸遍野的战场情景。
  “报告!”突然身后一声报告声,唤醒了沉思中的白崇禧。
  白崇禧缓缓转过身子一看,原来是随从的高级参谋刘斐。
  刘斐行过军礼报告道:“报告副总司令,接桂林前敌总指挥部来电,李总司令已由南宁抵达桂林,要副总司令速回桂林。另据指挥部报告,原定于十七日召开的军事会议已通知完毕。”
  白崇禧举手一挥,做了个走的姿势,嘴里干干脆脆地吐出个“走”字,在随从的簇拥下迈步向山下走去。
  白崇禧驱车行至全州县城西南隅的湘山寺前,前面开道的侍卫依惯例停下车来。
  白崇禧缓缓步下车来,在众侍卫的簇拥下向湘山寺内走去。
  每次到全州,必到湘山寺烧香拜佛,这是虔诚向佛的白崇禧的必不可少的行程。
  湘山寺,誉称楚南第一名刹,坐落在风景绚丽的湘山脚下,系唐朝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高僧无量寿佛爷所建,素有“兴唐显宋”之誉。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阴霾桂北 六(3)
宋朝时,宋徽宗、高宗、宁宗、理宗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湘山寺。
  公元一一○一年,宋徽宗亲临湘山礼塔,并赐寺名,湘山寺由此名声大震,进入鼎盛时期。
  红门楼、玄武门、山门、大雄宝殿、真武殿、寿佛殿、布经楼、大悲阁、伽蓝殿、天台院、大施堂和敕书阁等占地18000平方米的森严高大的建筑群,遍及湘山山上山下,一直延至万乡河之滨,更奇的是寺内有31处奇岩异洞、12口清泉甘井,供游人憩息览胜。
  尤其是与湘山寺相邻的清湘书院,自北宋年间全州州守柳开首创学堂,历经数朝,规模日趋浩大,与岳麓书院等齐名,堪称全国五大书院之一。
  白崇禧手持已点燃的香火,虔诚地跪在寿佛殿的蒲团上,望着金塑的寿佛爷坐像拜了三拜,闭目长跪默默祈祷一番,方站起身来,
  走近坐像前将香插入香炉内,转身离去。
  十一月十七日上午,桂林杉湖畔的李宗仁官邸二楼作战室。
  作战室正中摆设着椭圆形会议桌,会议桌前围坐着桂军团长以上的全体将领,以及各区民团指挥官。
  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五万分之一的湘桂两省军用地图,地图下方端坐着桂军总司令李宗仁和副总司令白崇禧。
  地图前站立着的桂军总参谋长叶琪正手持指挥棍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详尽地介绍着敌我双方的进军态势。
  叶琪的话音一落,与会诸将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争论了半天,白崇禧与李宗仁凑耳交谈一番,站起身来环顾诸将一眼:“据报,*已抵嘉禾、蓝山地域,其势必通过桂北。过去我们判断*红军会沿黄沙河西进,因此,命令第十五军军部进驻兴安,第七军军部进驻恭城,首先以全州县城为中心,道县的蒋家岭、全州的黄沙河为前沿阵地,以从四关沿灌水至全县为主阵地,开始构筑碉堡工事,原定防线过长,现在应改为咸水、石塘圩、新圩前端、文市、四关为主阵地。如红军从四关进,则尽全力防御,拦阻红军不让其向桂林方面进展;如红军入龙虎关,则尽全力攻击,阻止红军向我腹地柳州推进。”
  李宗仁强调说:“诸位,四关是长蛇阵的头部,龙虎关是尾部,我们将主力集结灌阳、恭城地区,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较为稳妥!”
  李、白二人讲完话后,遂命令总参谋长叶琪宣布作战部署:
  决定集中兵力于富川、恭城、龙虎关、灌阳、文市、全州、黄沙河一带。
  又于富、贺、龙虎关迄全州、黄沙河沿线赶筑工事碉堡,即令由黔开回之第七军军长廖磊,会同第十五军副军长夏威,分守全州、灌阳、龙虎关一带,严密布防。
  富川方面,调原驻粤北连阳之第四十四师王赞斌部防堵。
  调原驻龙州之韦云淞师全部开赴恭城。
  所有左、右两江防务,交由李品仙督办负责捍卫。
  加派桂林区民团指挥官陈恩元率部防守全州。
  令平乐区民团指挥官蒋如荃檄调民团八千,注视富、贺县。
  令梧州区民团指挥官石化龙集中民团五千于苍梧、昭平。
  李宗仁部署已定,即返邕宁坐镇,留副总司令白崇禧驻桂林指挥。
  白崇禧即成立行营,在前方“督剿”。
  按照“桂林防剿军事会议”的部署,桂军以第十五军为左翼,布防于清水、高木、永安、雷口四关,主力集结于兴安、全州、灌阳一带;
  以第七军为右翼,布防于贺县、富川、恭城一带,并拱卫桂林,策应两翼,还调集大量民团协助防守。

阴霾桂北 六(4)
会议一散,诸将领皆依令分赴各地布防。
  就在桂军首领们聚集在桂林商讨军事部署的当天黄昏,南昌行营三楼作战室熠熠的灯光下,行营官员们也正紧张地忙碌着。
  此刻,蒋介石正襟危坐在精致的红木写字台后的太师椅上,手指有节奏地轻叩着桌面。
  自从下达完在湘江以东地域围歼红军的命令后,蒋介石并没有高枕无忧。
  尽管从各路“追剿”军所报告的情况来看,西窜的*红军正一步步走近湘江,走近自己精心部署的“铁三角口袋阵”。也尽管何键、李宗仁、白崇禧信誓旦旦,且调兵遣将积极备战,桂军飞机但大战在即,他总有种隐隐约约的不安之感。
  蒋介石当然知道人心难买,军系复杂,深恐粤军、桂军在临战关头会为各自利益口是心非,三心二意。
  蒋介石揣测着湘江战役后可能出现的种种结局,当然也想到了红军突破湘江的各种可能性。凭多年“剿共”的经验和直觉,他知道仅凭一战而彻底消灭*红军是根本做不到的事,很有必要为*红军残部再选一个葬身之地。
  蒋介石的目光沿着湘江向西移动,停留在湘江以西的地域:如果预先调集重兵在湘水以西地域再布下第二个口袋阵,那么侥幸窜过湘江的*红军残部就插翅难逃了!
  对,为确保万无一失,再布一个口袋阵!
  蒋介石在参谋团的协助下,又制定了关于在“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于十一月十七日二十一时电令各路“追剿”大军:
  南昌行营(17日)戊电:查赣匪倾巢西窜,我大军正分头追堵。期于湘水以东地区,将匪扑灭。唯虑该匪一部或其残部,万一漏网,突窜湘、漓水以西,不能预为歼灭之计,兹将拟定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
  (一)方针:防西窜之匪一部或其残部,如窜过湘、漓水以西,应以不使该匪能长驱入黔,会合川匪及蔓延湘西,与贺、萧合股之目的,围剿该匪于黎平、锦屏、黔阳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以北地区,以消灭之。
  (二)纲领:
  (1)应于匪未窜渡湘、漓水以前,于永、宝、武、野、锦、黎、洪、胜、桂线上赶筑工事,先择定重要城镇构成据点,然后逐渐加强增密。“追剿”红军的湘军
  (2)于上述地区内,预为坚壁清野之准备,使匪窜过湘江时,进无所掠。
  (3)先于上述地区内,严密组织民众,布成侦探网,并由湘、黔、桂军于上述工事线上,分布民众团队扼守,并扼要控制有力部队,预为区划守备地点。
  (4)一旦匪若窜过湘、漓水以西,各军即迅就预定之地域,相机堵剿。
  (5)原任追剿之部队,即穷匪所至,追截抄袭,与各守备部队联合兜剿。
  (三)指导要领:
  (甲)湘军:以黄沙河以北,沿湘江经永州至宝庆,沿资江上游经武冈至黔阳,沿清江河至瓮洞为其守备区域……
  (乙)黔军:以瓮洞沿清水江上游至黎平,经中潮至洪州为其守备区域……
  (丙)桂军:沿黄沙河、漓水上游至桂林,经义宁、龙胜、古宜至洪州(不含)为其守备区域。
  ……
  这样,蒋介石就在湘江以东和湘江以西地区精心设置了两个口袋阵,按蒋介石的企图,红军纵使突破湘江天险,仍难以逃出第二个天罗地网。
  下达完电令的蒋介石自认为“剿匪”计划已天衣无缝,*红军已完全陷入绝境,只要各路大军听命调遣,只要*红军西窜湘西的战略目标没有改变,只要毛泽东仍不能执掌*的军政大权,那么彻底剿灭*红军已成不可逆转的定局。
  毛泽东啊毛泽东,想不到你满腹的才学,却毁在一帮满腹“马列经论”的洋学生手里!蒋介石心头忽然涌起怜惜之情。
  眼下,让蒋介石感到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不知临战关头,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是否会听命而行,到时又耍出什么伎俩来?
  蒋介石心底没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阴霾桂北 七(1)
“有匪有我,无匪无我”,临战关头,“小诸葛”为求自保,决意撤离湘江防线,弃守全州。
  晨雾笼罩的漓江,似披着薄纱的少女,如幻如梦,姿态万千。
  一匹枣红色的战马驮着白崇禧在漓江边溜达。
  多年的戎马生涯,使白崇禧养成了晨起遛马的习惯。
  白崇禧是桂林人,一*三年出生于临桂县南乡六塘会仙圩山尾村回族农民家。
  白崇禧排行第三,兄弟四人、姐三人,其父白志书曾经营小杂货铺,后因父早逝,家境贫寒,靠二姐德贞做针线小手工供养。
  白崇禧五岁便入私塾,十一岁入会仙两等小学堂,自小就酷爱阅读古典书籍和古典小说,崇拜英雄人物。
  一九○七年,聪颖伶俐的白崇禧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一期(即桂林陆军小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