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凰名人外传-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炜
  李炜,凤凰卫视特邀嘉宾,参与凤凰的多个谈话类节目。
    李炜比李嘉诚强
  如果说,作为凤凰雇员的吕宁思是超级替班员,那么,作为凤凰之友的李炜,就是一位超级嘉宾。吕宁思自己说,凤凰除了女厕所,他什么地方都去过了,用这话来说李炜大约也差不多。《时事辩论会》上强词夺理,跟人争得脸红脖子粗,《锵锵三人行》里风花雪月,跟窦文涛一起瞎扯,《凤凰全球连线》,《直播大中华》里评论时事,连《凤凰早班车》,《凤凰子夜快车》他都搭乘过一二回,还出任过两次德语同声传译(这哥们是德语翻译出身)。
  有一次《凤凰全球连线》主编沈向阳请李炜来做“备份”嘉宾,说万一上海那边没话说,您就说;可是要是上海那边说够了,您就不说了。李炜认认真真化了妆,打着精美的领带,乖乖坐在演播室等候,直到节目结束,一言未发。这是凤凰开播以来,绝无仅有的事情。
  编辑部有人问他,李先生,你平时都忙什么?没什么,就忙着给你们凤凰做嘉宾。那你的生意怎么办?我的生意一年就忙几天。既然如此,那就加盟凤凰做一个评论员算了,曹景行和董嘉耀做他的工作,邀请他出任某个节目的常年评论员。李炜说,我奋斗了这些年,就奋斗出一个不用上班的日子来。原来,他是做客可以,当主人就不行。《时事辩论会》的许多嘉宾,编辑部的许多同事,都对李炜的生活状态羡慕不已:这么活着,比李嘉诚都强啊。
    他们也是凤凰的主持人?
  厦门大学香港校友会举办活动,校友会副理事长、《时事辩论会》嘉宾林贡钦请了辩论会的几个主持人参加活动,同样是凤凰嘉宾的李炜也被请到。
  李炜刚一坐下,就有人走过来套瓷:“你是李炜,我常常看你和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
  身边坐着刘庆东和吕宁思,李炜不好意思一人独享凤凰的荣耀,赶紧介绍说,他们都是凤凰的。
  那人冲刘和吕点点头说,幸会幸会,主持人都离不开你们做幕后工作的。
  李炜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主持人。
  那人:他们也是凤凰的主持人?
  刘庆东:我们是主持会议的。
  吕宁思:请问你知道洗手间在哪?
  ……
  那人走后,李炜赶忙安慰刘和吕:这人他只能看到中文台,所以不认识你们。
  

梁文道
  梁文道,凤凰卫视评论员,主持《网络天下》节目,亦是《锵锵三人行》主要嘉宾。生于香港,于台湾成长后返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梁文道少年早慧,兴趣广泛,涉猎各方,在实验剧场当编剧、导演和演员。在观众见面会上,许戈辉称他为“帅哥”,他说,电视这玩意,往往给人造成相反的形象。连我妈都嫌我长得丑,现在却成了帅哥。
    凤凰印象
    1.与凤凰的第一次接触?
  1998年的某一天,上《锵锵三人行》讲日本漫画。观众认为这人样子很像一休,文涛觉得这也是个形象。
    2.最想对老板说的一句话?
  谢谢,真的。
    3.在接受的表扬中,您最受用的一次?
  我被表扬过吗?
    4.最难忘的一次出镜?
  非典期间,去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做专辑。看见医生护士进进出出,自己都忍不住感动起来。
  5.最念念不忘的一期/一档节目?
  我从不回头。
  6.最遗憾的一次采访?
  我没做过采访。
  7.出差最辛苦的一次?
  也很少出差。
  8.最受益匪浅的一次批评?
  更没受过批评。
  9.最激动人心的电视经历?
  发现德国的电视台居然可以播四级成人片。
  10.迈向下一个十年,最期待的是?
  期待中国有天也可以。
  (梁文道)
  

郑浩(1)
  郑浩,凤凰卫视专题部副总监。凤凰的“全才”记者。原是文字记者,因老爸是著名的摄影艺术家,他的血脉也自然流动着来自家族的血液,对摄影如醉如痴。他的英语和德语水平亦获公认。“”凤凰进行直播,郑浩被临时推上主播台进行同声传译,一播就是几小时。他曾赴印度尼西亚,一人身兼编导、摄像、记者、主持人外加后期制作和配音,搞出了一部纪录片。深入战争中的阿富汗、伊拉克,……驾“凤凰号”航海重走当年郑和之路……“十全十美”的郑浩也有被传为笑柄的段子。据揭露,郑浩曾在一次节目中这样开场“观众前的电视机,晚上好,现在是《新闻今日谈》节目。”
    在阿富汗捡条命
  您要单看这题目,怪吓人的。但它确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谢谢老天,经历过这件事的所有哥儿几个还都健在,也还时不时提起这件险些令我们都归西的事儿。
  2001年12月底,美英联军开始攻打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活跃于北部山区的当地反塔利班游击队“北方联盟” ,在卡尔扎依的领导下,也开始向首都喀布尔发动猛攻。眼瞧着塔利班政权是摇摇欲坠,没几天蹦头儿了。也就在这时,几乎全世界的媒体把目光和镜头都对准了喀布尔。凤凰卫视自然也不例外。我和在北京工作的凤凰著名摄像师魏永林接到任务后,匆匆准备了一下,就取道巴基斯坦再搭乘联合国的专机直奔喀布尔。
  由于当时喀布尔正处在战争状态,市内仅有的几家旅馆早就关门大吉了。唯一一家还壮着胆子半营业半躲闪敢宰老外美元的 “洲际酒店”,也都一早被西方媒体垄断了。说实在的,要让我们住在这家经常断水断电没伙食不说,还设有三道岗八个哨的酒店里,别说根本无法展开采访工作,那感觉也跟被本。拉登抓着了当人质没甚么两样! 所以,我们干脆住进了当地一个颇有势力的土老财家里。哎哟,就这老家伙,那叫一个黑! 一间除了有窗户还飕飕透风其它一应俱无的房间,每天收费130美元,赶上五星级酒店的价了! 没办法,我们俩再加上新华社的三名记者,只得先安顿下来再说。
  12月底的喀布尔还真它娘的冷,白天零下15度,晚上零下25度,每天不知刮的是西南风还是东北风,总之是那种小刀子割肉的风。还好,一早我们就料到了这趟阿富汗之行绝不是甚么善事儿,所以都带了羽绒衣等一大堆能招呼抵御风寒的衣裤,还有睡袋。老魏当过兵,浑身上下一身儿野战军装备,还特别通过关系,搞了几箱野战食品,有红烧肉、加热面条、白米饭等,感觉就像是在发起最后猛攻的前夜最后再大搓一顿安慰安慰的那种。
  土老财是个肥头大脑、留着满腮胡子的中年人,他有个特长特难念的名字,我们干脆就叫他“周扒皮”。话说这天“周扒皮”来到我们的屋里,眼见着哥儿几个吃睡工作全他娘的在地上,于是“善心”大发,赶紧着吩咐小管家,把原来的那个不大的煤油炉子,换了个稍大点的,还接了一股节烟囱。炉子大了,屋子里也暖和了,我们的腰包自然是又缩水了。但谁还顾得了钱呀,太给咱中国人掉价了!能基本生存干活花多少钱就是它了。
  出事就出在这个烧煤油的取暖炉上。它的设计是这样的: 炉子高大约是米; 粗呢,比家用煤气罐粗两圈儿有限。炉腰上装有一铁皮盒子,有两个饭盒那么大,内装煤油。铁盒子一端通有流油管和一个小水龙头。这小水龙头就负责往炉子里滴油,开大点儿,火就旺点儿,屋子就暖点儿,当然啦,我们的钱也就烧得快点儿。
  话说这天晚上我们采访归来,大伙都特累特冷特饿。新华社记者刘洪从国内带来一瓶白酒,还有点儿牛肉干咸鱼片儿之类的零食,老魏贡献出来一罐红烧肉,我用买回来的又干又硬的馕,加开水鸡蛋大葱,煮了锅“大馕汤”,哥儿几个就围着煤油炉子,呼吸着带有强烈煤油味儿的空气,听着窗户外“呼呼”做响的狂风,边吃边喝边聊边忽攸,自娱自乐。
  酒过三巡,我们就各干各的活去了。老魏算得上是能喝上几口的人,可那天不知怎的,或许是酒菜不够丰富不太对路吧,亦或许异国他乡孤独所致,没一棵烟的时辰,老魏感觉天旋地转了起来。只见他的脸涨得通红,说话也越来越混沌,不靠谱,剪片(我们带了编辑机)的速度也严重失准。见此状,我就叫他到外面拿几瓶煤油回来,一是想让他吹吹冷风醒醒酒,二是为了取暖,反正到了下半夜也得往盛油的铁皮盒里加油,不如趁早就备着省得后半夜再跑出去取了。
  不知老魏是不是真的听懂我的话了,哼哈着出去了。通常呢,“周扒皮”把油都摆在离我们的住房大约20米的墙根儿处,那里有个挺大的煤油发电机,整天 “轰隆隆”地发电。发电机旁边有两三个大煤油桶。老管家人挺善,怕我们从大桶里往小瓶里折腾煤油费劲还糟蹋,就干脆每天为我们准备好了几瓶放在哪儿,所以桶边老有几瓶已经灌好了的煤油瓶子。可那天也真叫邪了门儿了,不知道是谁把两瓶汽油也放在那了。“周扒皮”家哪儿有专门装煤油汽油的塑料桶啊,全是青一色的废玻璃瓶子,只有大小颜色不同,没有标注之差。
  喝得有点儿高的老魏,他人回来得到还挺快。只见他进了屋不声不响地拧开一瓶就往铁皮盒子里灌。我当时就坐在炉子边儿,那哥儿三也离炉子不过4、5米的距离,大家当时都在忙着写稿发稿,谁也没撩眼看老魏在干甚么。直到一股强烈的汽油味扑鼻而来,我才下意识地抬起头并问老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郑浩(2)
“你倒的是甚么呀? 怎么有股汽油味儿?”
  “你说的!哪儿来的汽油呀?!你喝多了吧你?”
  “喔……。,不对!绝对是汽油味儿!!”
  “嗄……,是有味儿,哪来的呀?”
  “老魏!快点儿!停!别他妈倒啦!!!!”
  这话音还没等落地,我一个地蹦高蹿了起来,一把夺过瓶子,凑在鼻子尖一闻,他奶奶的,果然是汽油!还是纯纯的那种!!我真急了,出口就是这句:“老魏!!你丫找死呢你!赶快出去!!! 刘洪!! 还等甚么呢!!”
  之后他们是怎么跑出来的,我全没看见,因为我是扭头第一个蹿出去的。等我出去有个7、8秒了,那四个才前后脚的跑了出来。可就在这时候,我一个扭身两个跳跃,又窜回屋了。为甚么?还不都是为了拧死那个正往火里滴油的小龙头!
  当您看到这儿或许要发问了,汽油那可是一沾火星子就着呀,你们前后夺命而逃,再怎么快也得有个十秒半分的,那炉子怎么没见炸呀?问得好!这次我们侥幸没交代在阿富汗喀布尔 “周扒皮”家,全都因为那装煤油的铁皮盒子里还有多一半儿的煤油!老魏倒进去了汽油这一点儿不假,可极为万幸的是,刚倒进去的汽油还没沉低儿,还没流动,也还没滴进炉子里。否则,唉,别提了!
  等我们在外面等了好一会儿,不见有爆炸动静,这才战战兢兢的往屋里回。这时老魏的酒也全醒了,唉哟,那叫一个彻底,先是麻溜儿地拆下铁皮盒子,然后就跑到屋外倒掉里面的“混合油”,接着又猛用我特意带的、为数可怜的那几卷珍贵的厕所纸(其实过期的当地废报纸就在他眼前),里外擦了个晃人眼睛,就是销赃灭迹的那种,生怕里面沾有星点儿汽油。后来,连那“周扒皮”见了这个铁皮盒子还说呢:“这盒子还能用呢,不用你们花钱买新的送我,中国人民就是好,真是阿富汗人的好朋友!”这都哪儿挨哪儿呀!
  您可能又问了:如果那天你们都那个了,这悼词儿刘老板他怎么写呀?因公殉职?意外伤亡?还是不明死因?说实在的,这问题也困扰我几年了,但还是没得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有两点我可以肯定,第一,如果那晚那炉子真的炸了,不仅我们五人肯定归西“光荣”了,恐怕连那房子顶也得炸飞了。而“周扒皮”能否逃过一劫,全凭他的运气了;第二,第二天的报纸外电肯定会在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注销这样一条消息:
  “喀布尔x月x日电:昨晚10点零八分,位于首都喀布尔xx地区的一间民宅,突然发生猛烈爆炸,当场炸死5名来历不明的中国人。据在现场勘查的英美联军特别行动指挥官蒙喳喳少校透露,现场已捡拾多部损毁的照相机、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另外还找到数罐尚未开启的中国军用食品罐头、药品和多件军人衣物。由于现场死者的证件可能已经焚毁,或不排除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证件,联军暂时未知他们的来历及目的。蒙喳喳少校还透露说,联军总部已将此事及时向白宫和国防部做了通报,布什总统已经下令彻底调查这起不明爆炸事件。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责成有关部门,调查爆炸是否与塔利班恐怖袭击有关。拉姆斯菲尔德表示,这种袭击手法早已经发生过多起,故不排除是一宗有针对性的恐怖袭击。中情局的一个特别调查小组已于美国当地时间今晨六点启程飞往喀布尔,组长傻傻得出发前向媒体表示,将全力协助蒙喳喳少校调查此案。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均对此事件反应沉默,但据中国消息灵通人士逗文套(译音)透露,中国政府正在内部展开调查,查询是否有新闻媒体记者前往该地区进行采访活动。但据最新消息来源透露,这种可能性已被排除。”
  不管怎样,我们还都愉快地活着。只是每当我再见到老魏时,只要他手里拿着酒瓶子,我都会出自本能地离他远点儿……。( 郑 浩)
  

闾丘露薇(1)
  天真闾丘
  闾丘露薇是个坦率的人,坦率是个挺好的优点,起码让人放心。但是,坦率有时也不好,会让别人尴尬。比如,孩子就可能在客人面前说,妈妈,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坏叔叔吗?
  2004年夏天,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部门请闾丘去给学员讲课,讲完后,大家对她都很崇敬,尤其是她对自己在伊拉克战火中的采访轻描淡写,更让人佩服。从课堂出来,北大的人客气地说,吃完饭再走吧?本来人家是句客气话,她却应道,好呀,反正我也没地方去。今天起晚了,连早饭也没吃。席间,人家问她以前是否到过北大,她楞楞地说,来过。昨天晚上我就来了。人家眼一下睁了好大,问她来干什么?她说,我和我一个同学做梦都想上北大,结果成绩不够,没有上成。昨天晚上,我和她一起到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看看,了却心愿。没想到,这个学校太大了,走着走着走不动了,就买了个西瓜,用拳头砸开,坐在路边吃了。
  北大的朋友听了,问她,有人认出你吗?
  没有。
  下次你来时提前说一声,我们陪你参观。
  闾丘说,不用了,看过了,不会再来了。
  不久,闾丘又与王纪言、阮次山、陈鲁豫、陈晓楠一起到传媒大学(广院)与学生对话。主持人张绍刚非常客气,优先请不是传大校友的阮次山伯伯和闾丘先讲话。阮伯伯高调评价了传大与凤凰的关系:没有传大就没有凤凰。传大万岁!轮到闾丘,话音儿就转了调。她说,在香港,管我的人都是广院的,来了北京好一点,我管的都是广院的。我觉得广院的学生,包括我的这些领导,我现在共事的同事,对电视的了解和操作比我好很多,但是,如果让我选择的话,到目前为止我倒不太愿意选择广院的学生。这是我的一个感觉。因为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对新闻的把握和判断不太好。
  闾丘这一炮,让广院的学生不太受用,也让广院当年的副院长王纪言笑得有点不自然。马上就有学生问,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出现你所说的问题呢?
  闾丘说,对一个记者来说勤奋很重要,积累知识很重要,培养你自己敏感的观察力更重要。另外一点,健康也很重要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在展示新闻素求的同时,他的其它方面也在向世界展示。
  又一个女孩站起来说,我当时听她的播报,不看图像,觉得她很一般,但如果看她的播报,就觉得还不错,这是为什么?
  主持人张绍刚对闾丘说:她的意思是:你的报道一般,你说的话一般,但是当你受了伤,把头发弄乱,然后弄一点血,这就非常成功了。这个记者这么就弄成功了。
  女孩说:我觉得张老师有点歪曲我的意思,但就这么着吧。
  闾丘拢拢头发,沉着作答:你说的这个现象有的。原来我在台湾的那家电视台,台湾的新闻竞争很激烈,我们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情,比方说台风来了,记者要做现场,做现场只是十分钟的时间,如果那一瞬间风不刮了,雨也不怎么下了,有一些现场报道的记者,就跳进水里面抱着电线杆,自己身上洒一些水,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还有一次,我采访99年西雅图的暴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