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哥是诸葛亮-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三人又玩成语接龙。

    ……

    最后,几人谈论起来诗词。三女诗词做得极好,诸葛均随着二哥学过诗词,也能欣赏一番。

    黄月英从二女那里看到了他剽窃的诗词,觉得真是太好了,就提议他再做一首诗词,三女一起期待地望着他。

    他忽然灵机一动,说到:“诗词吟诵固然好听,唱起来也不错,我给你们唱一个。”他清了清嗓子,唱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中国诗词的巅峰之作之一,意境之优美,寓意之深远,难以用语言形容。

    诸葛均用一种她们从未听过的曲调,将这首词的优美情调,婉转缠绵地演绎了出来。

    诸葛均已经唱完了许久,屋中仍然鸦雀无声。只有一种激荡的情怀萦绕在三女心中。

    阳光从窗子透射进来,温柔地抚摸着三张梨花带雨的脸庞。诸葛军忽然感到有些惭愧。

    下午,诸葛军找到黄月英,郑重其事的说到:“嫂子,我有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量。”

    黄月英从未见他这样严肃过,放下手中的账本,望着他说到:“你说吧。”

    他说到:“咱们要走了,必须离开这里了。”

    黄月英十分惊诧,诸葛家在此已经十一年了,她更是从小在此长大。(黄承彦家住古隆中座山北面的莲花峰黄家山根,又叫黄家隐房,这地名在过去地图上是可以查到的)为什么要搬走呢?

    三国演义是本小说,不是历史。既然叫演义,就有许多故事是虚构的,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去生活,会害死人的。但是,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却是存在的,如历史上有赤壁大战,存在三国魏、蜀、吴,是不容怀疑的。

    建安13年(208年)农历7月,曹操发动了荆襄战役,从地理上看,首当其冲的就是新野。有人考证说不存在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是罗贯中的虚构。但是诸葛亮曾在新野给予曹军重创,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以曹操对付徐庶、刘聪母子的手段,农历8—9月间,为了报复诸葛亮而派人到隆中追杀他的家人,也是可信的。

    就算曹操没有害诸葛亮家人的心思,诸葛均可不敢冒这个险。因此必须搬离此地。

    他给黄月英详细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她的才智也深以为然。她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肯定,曹操今年会来攻打荆州,但是现在她对诸葛均十分信任,只是可惜了这份家业。

    她是个不甘平庸的女子,现在管理着家业,日子过得很充实。于是问道:“那咱们的家业怎么办?”

    他能体会她的感受,笑着说到:“嫂子,别担心,到了新的地方,会有更大的产业等着你去做。”

    他站起身来,给她续了茶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坐下后继续说道:“我考虑了很久了,有个计划,想征求你的意见。”

    黄月英望着他,静听他说。

    他说到:“现在是5中旬月,还有三个月时间。咱们必须提前布局。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搬迁的准备。第一,立刻选址建造新家,待新家建完就走,最晚在7月中旬要搬迁完毕。

    第二,这里的香皂工厂,连同生产技术交给叔父,咱们只占其中五成股份,我想了为了省事,干脆就让叔父先给咱们1000两黄金技术转让费,然后每月给咱们500两黄金,他一定愿意。茶叶也这样办,就交给两位姐姐,你算一下,该收多少。家里的生产目前照样进行,这事你慢慢和他们谈。你也不用可惜这两项技术,到时候我还有新的技术,保证咱们财源滚滚。

    第三做好骨干人员的摸底排查,看哪些可靠的人愿意跟咱们走。明天我就去找二哥,告诉他咱们的想法。回来后就去选址。”

    黄月英点点头,同意他的安排。随即问道:“你打算把新家安在那里?”

第十二章 兄弟谈心

    第二天,诸葛均带上20名家丁,护卫着500石粮食,前往新野,同行的还有黄月英、泠儿和黄小婉。

    昨天,晚饭时,诸葛均说要去看二哥,问泠儿有什么话要带给他,泠儿好久没见到二哥了,就吵着要一起来。诸葛均说婉儿在家里,你就陪婉儿吧,哪想到,黄小婉也说想出去走走。他想左右没事,也乐得路上有人陪着,就答应了。

    黄月英想了一个晚上,实在是想诸葛亮了,也要一起来,他当然没有意见。全家就出动了。

    此时的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治安状况还是很好的,第二天,他们就顺利的到达了新野。

    听说家里来人了,诸葛亮忙迎了出来,见到弟弟,高兴地说到:“小均,你来了,家里都好吗?”

    诸葛均笑着说到:“二哥,你看谁来了?”

    诸葛亮一看,只见黄月英从一辆宽大的马车上走下来。

    诸葛亮心头一热,说到:“月英,你来了。”

    黄月英眼里满是泪水,如果不是旁边有人,早放声哭出来了。

    诸葛亮和泠儿、黄小婉打过招呼,领着他们进了府邸。

    诸葛亮叫书童王浩先招呼他们,说有事要问黄月英。

    诸葛均知道他们夫妻情深,有话要说,就和二女参观二哥的房子。

    他看到二哥的房子还不错,也想知道刘备是不是真的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对诸葛亮倍加信赖。就问到:“小浩,刘皇叔对你们好吗?”

    王浩说到:“三公子,刘皇叔对先生非常敬重,凡事都与先生商量,生活上也很照顾。”

    诸葛均心想,这刘备还行。

    过了好半晌,诸葛亮夫妇两眼红红的走了出来,要带他们去见刘备。这是必要的礼数,一方面诸葛亮身份在此,另一方面他们还带来了粮饷。

    诸葛亮住处,离刘备住处很近,片刻功夫就到了。

    刘备早已经知道诸葛亮家来人了,见他们来访,就在家中接见了他们。

    刘备先说了一些礼节性的话,对他们赞助粮食的义举表示赞赏。还叫出来两位夫人与他们见面。

    刘备此时的夫人,大的称甘夫人,相貌颇为秀丽,虽然已是中年人了,仍然容光逼人,气度雍容,有大家风范,她是阿斗的生母,后为蜀国皇后。年少的那位叫糜夫人,长相一般,中等之姿。相对与孙尚香的政治联姻,她是刘备与糜氏家族经济联姻的结果。

    刘备有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见他对女人的态度。他娶甘夫人前家里就有过妻子。三国中未提及,想来下场不妙。历史上他遇到危险时多次抛弃妻子,独自逃命。可见做他的女人有多悲惨。

    黄月英对这位冷酷的皇叔心里是不感冒的。可是为了诸葛亮她也不便说什么。

    诸葛均想起糜夫人和后来孙夫人的死,有些为她们不值。试想一下,为了自己的前途,随时可以牺牲自己家人的人,能有多少仁义可言。

    回到住处,又唠了一些家常,兄弟两个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单独谈话。

    从黄月英的家书和刚才的絮叨中,诸葛亮已经了解了家里的情况,现在对自己的弟弟很是欣赏。他说到:“小均,你现在的表现真是令人出乎意料。你那些赢巧(技术)是从哪里学来的,诗词也如此高妙,又是从哪里抄来的?”

    诸葛亮还真是了解自己的弟弟,一下子就问到了根子上。

    诸葛均不禁汗颜,就把对黄月英说的来历又说了一遍,说诗词也是那个道士写的。

    诸葛亮也不再追问。只接说到正题:“听你嫂子说,你要搬家,为什么?”

    他问诸葛亮:“二哥,你说曹操会不会来攻打荆州,何时会来?”

    诸葛亮说到:“必来。具体何时不知道,也只在今明两年。”

    他又问:“曹军来时,你能不能将他们打败?”

    诸葛亮自信的说到:“应该可以。”

    他接着问到:“如果曹军来20万人,新野能否保住?”

    诸葛亮说到:“不能。”

    他说到:“你战胜了曹军,必然名声大振,曹操会不会来迫害你的家人?”

    因为还没有发生战争,诸葛亮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他知道弟弟说得是对的。沉默片刻,就问到:“你打算搬到哪里?”

    诸葛均问诸葛亮:“如果曹军来攻打,荆州战事会持续多久?”

    诸葛亮说到:“不知道,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

    他说到:“我对你有信心,跟着你也没有问题。可是我想经商,必须有个安定的环境。因此,我想先到东吴,去见大哥,在那里建立一份产业。”

    诸葛亮想想也是,自己现在处境很尴尬,先将家人安顿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对于他们去投奔大哥,又有些面子上下不来。沉吟着没说话。”

    诸葛均理解他的想法,说到:“二哥,我去那里不是投奔他的,也不用他照顾。我是要在那里建立自己的产业。不会给你丢人的。如果你不同意,我就去汉中。你看哪?”

    诸葛亮想到,在曹操的地盘上不行,汉中也不好,自己将来是要夺取那里的,他们会受到牵连。目前,去东吴是最好的选择了。

    想到这里,他说到:“好吧,就这样,等我这里明朗了再接你们回来。”

    诸葛均忽然想起糜夫人的惨死,说到:“既然已经料定要放弃新野,不如你们也早做准备,请刘皇叔早作安排,省得到时候被家眷拖累。”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一个问题,不禁脸色大变。

第十三章 有争议的问题

    刘备放弃新野时,为什么要带着大约18万百姓前往江夏,是三国中争议最大的事件之一。笔者也有一些看法,与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提出几个问题:

    第一,曹操会不会屠杀百姓?答案是,不会。曹操打下地盘就是要人口,有人口才有粮饷和兵源。历史上也没有曹操随意屠杀百姓的记载。著名的割发代首典故的主人就是曹操,为了几颗秧苗,就处罚自己的曹操,会让手下屠杀数万无辜百姓?

    第二,火烧新野的事件如果存在,那么受到波及的城中百姓也就是几万人,房子被烧毁了,他们跟随刘备去江夏有可能。另外的十几万人,他们都是祖辈居住在新野的百姓,如果我是他们,自己家里有房子,有土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全都不要了,跟着刘备去吃苦,我就做不到。图什么呀?

    第三,安置灾民的原则是,多的容纳少的,50万人安置两、三万人还可以接受,江夏人口与新野相仿,18万人怎么安置?刘备在新野7年,为什么只有几千人马,不是招不来,而是养不起。不要说安置灾民需要的大量土地,就是吃饭,刘备也解决不了。

    第四,新野距离江夏365公里,携带灾民一天最多走30里,曹军前锋是曹操亲率的5000铁骑,一小时就能走30里,刘备从军20多年,起码的常识应该有吧?

    第五,在通讯手段落后的古代,分居各处的百姓是怎么聚集到新野城外的?显然有人通知和组织。肯定不是曹操,谁会组织百姓阻挡自己的大军?

    第六,能让百姓抛家舍业的逃避战乱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有人宣传如果他们不走的话,将遭到屠杀。而说此话的人,一定是他们信任的人。一般的街头巷议没有人会相信。

    第七,为什么有人这么做?一定是会因此而得到利益的人。

    他会得到什么利益哪?

    其一,百姓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阻挡大军的速度。大军遇到阻挡,必然会和百姓发生冲突,百姓中有许多青壮男子,如果有人带头的话,也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这点很容易做到,只要在灾民中混入几个细作,趁乱挑拨即可。而曹操大军也不是轻易乱开杀戒的,军纪是很严的。但是遇到攻击,而且有军士死伤的情况,就不太好控制了。

    如果你的军队主要是步兵,敌军是骑兵,你是不是需要有人为你阻挡,留出逃命的时间?

    有人会问,他不带百姓,早早逃走,就是步兵也可以走了。

    是的,笔者同意这个观点。问题是,他舍不得走,起兵20多年,新野是他唯一地盘,又在此生活了7年,有感情。火烧博望坡胜了曹军,更希望能击退曹军。火烧新野后,曹操亲率大军赶来,再走已经晚了。

    其二,曹操的大军受到阻挡,与百姓发生冲突,百姓有了死伤,他们会恨谁?又会拥护谁?谁会得到利益?

    有人会说了,你矛头所指就是刘备。

    前面说过了,我只是一家之言,不足为凭。刘备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我无权对他进行评价。只是对小说三国演义描写的一段内容进行分析。各位也可凭着自己的好恶判断。三国演义是小说,可以虚构,也许根本没有刘备携带百姓的事情也说不定。

    诸葛均突然想到,三国演义中对新野百姓死伤惨重的描写,问到:“如果你们放弃新野,会不会带走百姓?”

    诸葛亮笑道:“不会,没有任何必要。”

    诸葛均叮嘱说:“你们得早做准备,万一有人要带着百姓,你一定要阻止,我最近看到许多灾民,真是可怜。”

    诸葛亮为弟弟关心百姓而欣慰。

    在新野住了一晚,几人道别诸葛亮,回到了隆中。

    刘表与孙权有仇,初平3年(192),孙坚征伐荆州,被刘表部下黄祖率军所杀。东吴与荆州一直处于交战状态。边境相互封锁。这也是诸葛瑾与诸葛亮来往较少的主要原因。

    任何时代都一样,在利益的趋势下,商业流通国境线是阻止不了的。黄承祖与东吴的商人的交往很是密切,被买通的边防驻军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面查的紧了就停两天,然后一切照旧。商路一直是畅通的。

    诸葛均带着赵洪山、10个护院家丁和15个工匠,在黄月英叔父的帮助下,顺利的进入了东吴境内。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官至太傅。诸葛瑾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胞兄,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生于经学世家的诸葛瑾,治《毛诗》、《尚书》及《左氏春秋》。

    诸葛瑾为避战乱与继母迁到江东,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赖。215年,诸葛瑾奉命出使要刘备归还荆州。219年,他跟随孙权讨伐关羽。221年,他被派往蜀汉前去求和。在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211年东吴建都建业(南京),此时在吴郡吴县(苏州)。诸葛瑾今年34岁,此时任中司马(武官)。

    进入吴郡首府,经过路人指点,已经找到了诸葛瑾住处,先在附近客栈住下,安置了家丁和工匠。然后带着赵洪山和四个家丁拿着礼物,从客栈出来,顺着良平大街走了两刻时间,只见一座宽大的府邸,朱红的大门上方有一座匾额,上书“诸葛府”三个大字,很是气派。门口站着两个士兵,后面是两个家丁。

    诸葛均与大哥分别时很小,可以说印象全无。马上要见到大哥了,他心里一阵激动。

第十四章 拜见诸葛瑾

    诸葛均等人走近大门,里面的家丁见有客来访,就迎了出来。

    赵洪山上前施礼说到:“两位大哥,请通传一下,他的三弟诸葛均来访。”说着,递上两颗金豆子。

    听说是三老爷来访,两人不敢怠慢,金豆子也不敢接。忙进去通传。

    过了片刻,只听有人说道:“是小均吗?”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走了出来,他面貌俊朗,脸有些长。诸葛均长相颇像其父,他一眼就认出他来。

    诸葛瑾一把将他抱住,哽咽着说道:“是小均,我的兄弟!”

    诸葛均也哭着叫到:“大哥。”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诸葛瑾搂着他进了客厅,才放开他,让他坐下。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一个年轻妇女。

    中年妇女是他们的继母宋氏,40岁左右,相貌端庄慈祥,因为从未生养,保养得很好,肌肤白净细腻。她见到诸葛均哭着说道:“十一年了,均儿,可想死我了。”

    诸葛均跪下叩头说道:“拜见二娘。”

    站起来后,诸葛瑾介绍年轻妇女:“这是你大嫂。”

    诸葛瑾夫人王氏,28岁,相貌俊秀,只是神情给人有些不太容易亲近的感觉。

    两人也见了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