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在黑土地-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凤仙在陕西巷云吉班不算红姑娘,本来接待的客人就不多。即使有客人也十有八九不欢而散,大多让她气跑了。这次也是如此,蔡锷匆匆离去,她理应到门前相送,可是她竟然连面也没露,气的老鸨叹道:“这个小凤仙真是无可救药,不知又把谁得罪了。”
由于卢一鸣在背后起得作用,老袁没有对蔡锷苦苦相逼,而是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给蔡锷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他自己去定夺。这些情况蔡锷哪里知道,老袁突然改变打法,让他有些措手不及,本着对老袁十分了解的心态,使他处于迷茫之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然而妓院之行,小凤仙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个风尘女子与众不同的心态使他彻夜难眠。在家苦闷几日,这种思念越发强烈。不由想到,此女虽沦落风尘,但是出语不凡,仪态高雅,可以作为自己的红粉知己。带着这种迷离的心态,蔡锷再一次来到云吉班。
小凤仙一见蔡锷挖苦道:“你怎不去攀龙附凤,跑我这来做什么?”蔡锷笑道:“攀龙附凤有的是人去做,还轮不到我头上。”小凤仙笑道:“不是轮不到你去做,而是你不屑一顾,你不必在瞒我了。”蔡锷故意试探道:“假如我现在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你又讥笑了吧。”
小凤仙脸色一沉道:“英雄处事,高深莫测,我一个小女子哪敢妄言。”蔡锷怔了一下叹口气道:“难得遇到你,有这样的慧眼,可惜天妒红颜,让你沦落风尘,做这卖笑生涯,”蔡锷话音刚落,小凤仙以是垂眉低首,泪眼盈盈。蔡锷安慰了几句,更加触动了小凤仙的心事,索性以几作枕,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
经过泪水的洗礼,小凤仙把自己的身世毫不保留的告诉了蔡锷,要他以诚相待。而蔡锷却说:“来日方长,何必急在一时。”小凤仙闻听羞愤道:“你还在怀疑我的诚意?”说罢忍痛一咬,把舌头嚼烂血喷了一地说道:“我如果有负于你,有如次血。”
蔡锷大受感动,顺势把小凤仙抱在怀里……。令蔡锷没想到小凤仙虽沦落风尘,竟然保持着清华处子之身。从此以后,蔡锷几乎天天和小凤仙厮守在一起,感情日渐加深,花前月下,如胶如漆。不久蔡锷在京城置办了一处房产,把小凤仙从云吉班赎了出来。此举立即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蔡锷公开宣布要纳小凤仙为妾。
蔡锷此举惹恼了原配夫人,大吵大闹,指责蔡锷贪恋酒色,蔡府立即陷入了混乱之中,原配夫人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愤然回了湖南老家。
袁世凯闻听大吃一惊,考虑到国府大员的颜面,立即责令蔡锷回到云南都督的任上,但不许携带小凤仙一同前往。蔡锷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和小凤仙的感情也是真的。
这次蔡锷上京,出于强烈的思念,毅然把小凤仙带回了云南。就此蔡锷和小凤仙在昆明那个宁静的小院,开始了有份无名的夫妻生活。毕竟好说不好听,如果公开纳妾,良家女子倒没什么,关键是小凤仙的身世,这让蔡锷不得不有所顾忌。
然而小凤仙却很满足,她不止一次对蔡锷说:“我不需要什么名分,只要能依偎在你的身旁,今生今世别无所求。”面对如此年轻、如此有情有义的女人,蔡锷选择了沉默,因为他无言以对,只能歉疚的把小凤仙揽入怀中深深的叹息。
四季如春的昆明,依然春光明媚,而北国以开始出现万紫千红的景观,秋意渐浓。蔡锷感觉自己的身体越发沉重,喉部时常疼痛,精神日渐萎靡。张孝怀曾劝他去日本就医,说那里的医疗条件好,结果被蔡锷断然拒绝了。
国防部发下来了新的训练大纲,身体有些不适的蔡锷,依然支撑着工作。此刻他手里拿着仔细研读。看着看着蔡锷忽然站了起来拍案叫绝,他的举动把张孝怀吓了一跳,见蔡锷苍白的脸上泛起了血色忍不住发问:“松坡,很久没见到你这么高兴了,我想听听你对新式整军的看法?”
蔡锷道:“新颁布的训练大纲,阐述了许多新的观点,在这之前我是闻所未闻。其中心思想是,把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不错人与武器的结合,把人摆在了第一位,说的太精辟了。还有,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一针见血道出了整军问题的实质。”
张孝怀有同感道:“松坡,新式训练大纲,在训练手法上也别具一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非常适用,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按照这份训练大纲有效的实施,不出几年强军有望呀。”
蔡锷更加兴奋道:“大纲的中心论点,尤其是对指挥员的要求,简直就是格言: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说的太好了,这会是段祺瑞的手笔,绝无可能。这里面恐怕有卢总理的影子。我蔡锷自认军事造诣不凡,与之相比望尘莫及呀……。”突然蔡锷感到一阵眩晕,喉部传来剧烈疼痛。
张孝怀慌忙扶住蔡锷道:“松坡,哪里不舒服,我马上叫医生?”蔡锷摆摆手声音沙哑说:“最近时常这样,不碍事的,我休息一会儿就好了,”蔡锷刚说完,一口鲜血从嘴里喷了出来,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一连三天,蔡锷才醒转过来,已经不能发声。小凤仙三天来悲痛欲绝,眼泪早已哭干。此刻他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握住蔡锷的手。蔡锷愧疚的望着小凤仙,一只手轻轻抬起来,抚摸小凤仙的脸颊,小凤仙的心彷佛碎了。接着又对近在身旁哽咽的张孝怀点点头,然后望向大家。他是多么不甘呀,佳人陪伴事业如日中天,前程似锦……。
几天以后,壮志未酬的、年轻的蔡锷撒手人寰,年仅34岁。
噩耗传到北京,孙中山指示以国葬的标准下葬。在蔡锷的葬礼上,小凤仙鞠了三个躬便悄然离去。她送的挽联写道:其一,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其二,万里南天翼展,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后来卢一鸣派人准备把小凤仙接到京城去,结果他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她在哪里。据说每年蔡锷的祭日,都会有一个神秘的女人出现在他的墓旁……。
第三部大国博弈 105国势渐强
是年底唐绍仪从美国漂洋过海回到国内,几分欣喜,几分欢愉,在他脸上表现的十分明显。这次美国之行,是他外交生涯中最扬眉吐气的一次外交斡旋,也是有生以来头一次感到来自国家力量的支持,也使他对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及作为外交官所要旅行的义务。
唐绍仪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清廷派往美国为数不多的留美幼童者之一。他从小就接受了完整的欧式教育,骨子里就崇尚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幻想有一天在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思想渐渐倾向孙中山的民主共和的主张。
幸亥革命一声枪响,唤醒了他心底的斗志。起初他把希望寄托在老袁身上,在民国初年一系列的政治斡旋中,展示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为稳定初生的民国政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老袁的所作所为,使他希望破灭伤透了心,愤然辞去内阁总理的职务。
当初东北建行省他在奉天做巡抚时,听说过了卢一鸣,由于阴差阳错他没有和卢一鸣打过交道。况且那时候他对一个所谓成功的商人并不感冒。虽然对卢一鸣的经商才华也挺欣赏,但仅仅是欣赏而已。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招他入阁。经卢一鸣提议唐绍仪顺利就任外就总长。他听说过卢一鸣担当总商会会长并且受聘老袁的私人顾问,也听说他做得有声有色,但遗憾的是一直无缘见面。通过近距离接触,使他终于知道了卢一鸣是何等人物,一个全才式的精英。欣喜之余,使他看到了国家强大的希望,因此把满腔的热情宣泄了出来。
这次美国之行,本来他没报多大希望。当卫理大使和威尔逊总统密谈后,给国会提交了一份重要的报告。最后美国会经过激烈的讨论,通过了改变对华政策的法案,首先是免除庚子赔款,并且在明年初正式颁布。通过这件事,使唐绍仪感到祖国挺起腰杆的样子是多么鼓舞人心。
首都各大媒体适时报告了这一重要消息,举国震动,一股爱国的浪潮迅速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为此唐绍仪等在天津口岸受到了盛大隆重的欢迎,不少儒家士子都激动得流下眼泪。
在首都总统府,孙中山、卢一鸣等热情的欢迎唐绍仪一行。卢一鸣首先上前握住唐绍仪的手道:“唐老,欢迎你们回到祖国,你们幸苦了。”唐绍仪头一次听到这么亲切的话语,顿时双眼沁满泪花,哽咽着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随后孙中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使欢迎气氛达到了高潮。
其实卢一鸣到没那么高兴,他的表现完全是作秀给人看的。应为他心里明镜,现在的民国政府与后世的那个,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没有可比性。民国政府日益的开放程度,其利益链到底有多大美国人比谁都清楚。况且中国还有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和强有力的领导人。这足以让美国人换位思考,站在务实的立场上,因此对华政策的改变就不足为奇了。
总统府欢迎宴会结束后,卢一鸣与唐绍仪驱车前往总理府进一步磋商。二人进屋坐定后唐绍仪道:“协议签订后,美国人流露出了贷款意向,但是他们提出了必须用在非军事领域,并且派人监督使用情况。”卢一鸣道:“可以答复他们的要求,有多少贷多少。数量越多越好。国家大范围的经济建设,缺少的就是资金。既然美国人主动提出了贷款,我看咱们就狮子大开口,贷款五千万美金。”
唐绍仪道:“卢总理,一次性贷款五千万美金恐怕美国人不会答应。”卢一鸣笑道:“我的意思是和美国人玩个数字游戏,结果能贷款一千万美金就是胜利。”唐绍仪道:“这个主意不错,让美国人猜不到咱们的底线,也许会顺利实施。”
卢一鸣思索了一会道::“目前英法和德国在凡尔登的大战空前惨烈,已经处在焦灼状态。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明年初美国人宣布免除庚子赔款后,你要抓住时机立即和英法谈判,不仅仅是庚子赔款问题,有关盐税海关的主权一起拿回来,现在是最佳时期。”
唐绍仪高兴的说:“太好了,多年了盐税海关的主权一支煎熬着我,让我一直苦闷。能在我有生之年解决这件大事,即使少活他十年也心甘。”卢一鸣又说道:“现在法国是最困难的时期,特别需要中国的大力支持,所以你要在他们身上下足功夫,捞取更多的好处。听说中国的劳工在法国很苦,待遇十分不合理。这次谈判一定要和法国谈这个问题,否则我们就撤回劳工。”唐绍仪欣喜的望着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卢一鸣,看着充满自信的面孔,一股从来没有的豪情在心底迸发出来,久久的难以释怀。
几天以后,唐绍仪又一次见识了卢一鸣的强悍。那天早晨日本大使日置益气势汹汹来到总理府,就抚顺煤矿事件提出强烈抗议,并且对张作霖的野蛮行径提出强烈抗议。只见日置益立着小短腿挺着寸高的身板,站在身躯高大的卢一鸣面前嚎叫道:“总理阁下,抚顺煤矿事件是对大日本帝国的蔑视,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挑衅。督请贵国政府妥善处理此事,承办肇事者,否则我们大日本帝国保留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卢一鸣冷冷注视着日置益,所有人都为卢一鸣捏把汗。卢一鸣沉着说道:“大使先生,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是大日本帝国在对中国发表战争宣言。”日置益顿时愣住了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长久以来日本人对中国的外交辞令,霸气十足以经形成惯例。可以说以前的民国大员在日本人的态度问题上,早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但是谁也没想到卢一鸣作如此回答。
气氛被压抑到极点,卢一鸣又说道:“大使先生,本着中日友好的态度,我们应该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对话来解决争端,这是外交上起码的常识。反过来采用威胁恫吓的手段,这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是不能容忍的。大使先生,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反了。”卢一鸣说完没再搭理日本大使扭头走出了房间。
抚顺煤矿事件的起因是这样。日本人在抚顺煤矿一直进行野蛮的开采,矿井设备极其简陋,东北大地蓬勃发展的经济,尤其是对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这无疑刺激了日本人的神经,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不断的加大开采力度,这就导致了事故的频繁发生。
由于卢一鸣的蝴蝶效应,东北大地所有工厂在用工薪酬上逐渐趋于合理,日本人不得不遵守,否则他根本找不到工人。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是不得已而为之。
前段时间一处矿井突然发生了冒顶事故,造成了二十多人死伤。矿上工会要求资方进行赔偿并且增加安全设施,结果被资方拒绝了。这一下惹恼了矿工们,在工会的组织下群情激奋举行了罢工。日本人不但不平息事态而是出动护矿队把罢工矿工抓了起来。
事件被张作霖知道后,他立即出动了一个团包围了抚顺煤矿,把罢工矿工解救出来,并且扬言日本人要是不妥善处理,他就关闭抚顺煤矿。这一下通了马蜂窝,日本人焦头烂额之下,责令日本人住奉天领事馆领事到张作霖处交涉,没想到张作霖说话更气人道:“告诉你们小日本,我张作霖眼里揉不进沙子,这件事情处理好便罢。如果处理不好,妈拉巴子的,把我惹急眼了我扒了你的南满铁路。”
日本领事气的是目瞪口呆,大骂张作霖是土匪。张作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轰了出去。日本领事情急之下立即报告国内。这才出现日本大使到总理府的抗议。但是令日本人没想到这招不灵了。日置益大使碰了一鼻子灰,回到使馆屁股还没坐热。首都时报一家最有权威的报纸,在第一时间发表特刊。标题就是日本大使日置益向中国发布战争宣言。顿时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闹得是沸沸扬扬。
问题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抚顺煤矿事件的因果,而是上升到两个国家就要开战的地步。京城的各国大使立即乱成了一锅粥,美国人首先站出来指责日本人,各国随后跟风。日本人前一阵子朝鲜半岛的丑闻还没有消除干净,这回在政治上又一次陷入被动,消息传到日本国内,日本内阁慌作一团并及时发表声明,称绝无此事,乃是大使个人所为。随后日置益大使被召回,他的外交生涯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结束了。
在各国大使的监督下,中日两国就抚顺煤矿事件进行了正式谈判,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抚顺煤矿事件获得了解决。这一利好消息迅速传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也许普通百姓只是欢欣鼓舞,而有志之士却是来自心灵的震撼,因为中国在渐渐挺起了脊梁。
通过这件事情,日本人才真正、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变化,不经意间这个惜弱的国家已经挺起了腰杆用实力说话了。来自经济的、军事的报告使日本人更是上火。哈尔滨大型军工厂的曝光,是日本人最难以接受的,为此南满日本情报头子武宫正雄受到了严厉的训斥。
而来自经济方面的报告,更是让日本人目瞪口呆,今年中国的钢产量竟然达到了日本的两倍。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一年之间翻了四倍,铁路里程增加了五千公里。日本人的神经恐怕要崩溃了。于是日本人放下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全力以赴的发展经济。
日本人在调正对华政策的同时,全力以赴投身到朝鲜半岛,对朝鲜所有的矿产资源进行野蛮的掠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与此同时,开始极力拓展海外贸易。无形之中日本人似乎和中国玩起了速度游戏,这是卢一鸣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中国大地的突飞猛进,不仅日本人看到了,其他列强各国也是心知肚明。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坦率说他们希望中国强大吗?答案是否的。美国人趁机和中国修好,也是看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结果。
卢一鸣深知,一战后美国的势力会变得更强,现在必须让美国的资本大量的进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快速的带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是当务之急。
现在摆在卢一鸣面前的是如何加大力度开放上海和广州两个口岸城市,用以拉动东部沿海和南方经济增长,刻不容缓。
第三部大国博弈 106章日新月异
民国大地的变化,在北方开始显现。以山西为例表现得尤为突出,山西的乡野山村已悄悄出现集约化生产的雏形。
在太原北部约五、六十里地一个叫静乐的小镇。小镇里有一家当地数一数二的地主——吴老太爷。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家务农,老二有出息,留洋回来后在省城做事。他常常把小儿子挂在嘴边,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吴老太爷是这个小镇顶尖的富户,有500多亩土地。其住的房子在这小镇更是独树一帜。吴老太爷的“豪宅”,位于镇子南侧,坐北朝南,带有明显的山西建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