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爱国军阀-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一线,国民革命军共投入三个师,分别为:
刘湘国民革命军第4师从舒州增援昭通之顾品珍,
卢焘之第7师,从贵州安顺出发,攻击滇军软肋曲靖。
傅常之驻藏军,国民革命军第7师,从凉山、甘孜出发,进攻滇北、滇西。
在第二线,命令王瓒绪率领第1师进入贵州,命令伍祥祯、李家钰率领第2师进入川南,以应对滇桂战场局势变化。
在后方,电令蔡济民的鄂西国民革命军,钟体乾的国民革命军第5师回防川东、川北,以稳定后方局势。
8月中旬,唐继虞与胡若愚、龙云率部杀到昭通城下,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倒唐军也稳住阵脚,顾品珍、黄毓成等人一面派出朱玉阶前往川南,催促国民革命军援军尽快驰援昭通,一面率军固守昭通。
唐继虞知道时间不在自己这边,种种迹象表明,国民革命军参与这次倒唐活动,若是不能迅速击溃顾品珍,到时候杨兴率领周边4个师的国民革命军杀到,以国民革命军装备之精良,兵力之雄厚,击败四分五裂的滇军,疲惫不堪的滇军,那可以说易如反掌。
大家一合意,认为只有在国民革命军到达之前,先击败顾品珍的反唐联军,平息内乱,如此才能避免国民革命军的干涉。
因此,唐军主力一赶到昭通城下,胡若愚就组织人马不分昼夜发动猛攻。
而在这时,唐继尧已经将杨兴的讨唐檄文通报前线各部,希望大家积极应对国民革命军入黔后的局面。
唐继尧告诉唐继虞,种种迹象表明,国民革命军正在集结,不出十日必然赶到昭通城下,若是如此,必然导致战局拖延,消灭叛军无望,滇省将陷入无休止的内战之中。
因为在杨兴讨伐唐继尧檄文中,重申叶荃、顾品珍讨唐檄文唐继尧有关罪恶,声言将率军入滇驱逐唐继尧。
为了彻底粉碎杨兴入滇阴谋,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杨兴赶到昭通之前,不惜一切代价消灭反唐军,平息滇省内乱。
但是经过5天苦战,在8月25号,再次收到唐继尧的电文,在广东战场上,粤军接连攻取蕉岭,大埔等地,桂军前锋被击败。粤军已经随机攻占了潮汕地区。
在河池地区,杨森的国民革命军第3师与桂军2个师发生激战,在苦战5日后,双方都各自后撤10公里,从而形成军事对峙。
在曲靖地区,国民革命军第7师已经与叶荃会合,双方正在猛攻曲靖,张汝冀等人交战不利,全军被迫向曲靖城撤退。
在楚雄地区,出现国民革命军驻藏军罗泽洲一个团的踪迹。
看到国民革命军正全线紧逼,在昭通前线,滇军内部发生激烈争论。
龙云认为,虽然国民革命军第3师与桂系交战不利,但是国民革命军第3师与桂系现在形成对峙之势,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如此希望利用桂系的力量来牵制国民革命军主力的企图落空。
而另一方面,种种迹象表明,国民革命军各部源源不绝的进入云南,滇军交战不利,如今能够做的,最后就是后撤,后撤到曲靖,以保障后方,以缩小战线,以便到时候与国民革命军决一死战。
但是唐继虞则不这样看,他认为正在进攻曲靖、楚雄的国民革命军虽然攻势猛烈,但是一路下来山路崎岖,极其不利于补给。
川军补给,主要还是通过四川公路网,川黔公路进行补给,不过不论如何,川军主战场离公路补给线还有数百公里,若是放弃昭通,就给入滇川军以补给机会。
何况在曲靖,张汝冀等人有部队1万余人,虽然难以抵挡川军进攻,但是保住曲靖城还是绰绰有余。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就是先击败在昭通的顾品珍部,然后回师救援曲靖。
唐继虞计算,从宜宾到昭通,至少要走10天,若加上先前的2日,现在只攻击了4天,留给滇军的时间至少还有4天时间
而如今反唐军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顾品珍绝对难以再支持2天。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攻取昭通,活捉顾品珍、黄毓成,如此在舆论上,军事上占据优势。
在那个时候,即使国民革命军赶到昭通城下,也出师无名。
如此也可利用昭通沿途艰险阻挡国民革命军。
到时候与国民革命军即使交战不利,大家也还可以利用云南道路崎岖进行抵抗,节节消耗国民革命军抵抗意志,如此让杨兴知难而退。
但是龙云坚决不干,认为为今之计,还是率领主力退守昭曲靖好,若是国民革命军突然赶到,里外夹击,滇军必败。
毕竟从舒州到昭通需要十天,是大家通常计算的,若是国民革命军在杨兴发表讨唐檄文之前出发,或是国民革命军急行军,如果是那样的话,唐军将处于全线被动。
除此之外,还有曲靖,卢焘的国民革命军与叶荃残部汇合,正在猛攻张汝成部,若是张部被击败,滇军将受到前后夹击,如此必然陷入死地。
唐继虞大笑道:龙团长,打仗,怎么有这么多可能。
坚决不听龙云劝解,亲自率领部队发动攻城战。
再加上经过4日苦战,反唐联军早已经损失甚重,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是存有这种心理,若是反唐联军抵挡不住,那么整个形势就会逆转。
听到这里,龙云恼火归恼火,但是对方毕竟是唐继虞,并且已经赋予前线指挥大权,龙云不得不听从唐继虞指挥。
唐继虞积极调整前线部署后,唐军发动猛攻,顾品珍、金汉鼎等人日子非常不好过,从昆明撤回后,将士战死的,跑掉的多不甚数,如今在昭通城内的,虽然有部众万余人,但十之二三有伤在身。
除此之外,就是弹药非常短缺,虽然在这之前,国民革命军援助了10万发子弹,援助了10挺轻机枪,但自从三年前退入云南后,唐继尧不但克扣军饷,而且还大大减少弹药补给。
但是没有办法,毕竟昭通是他们最后宿身之所,如果放弃昭通,在云南再无他们立身之地了。
更为重要的,他们在昭通置办了太多田产、物产,若是退出昭通的话,这些东西很可能被唐继尧夺去。唐继尧巧取豪夺,那可是出了名的。
众人一商议,由金汉鼎拿出10万大洋犒劳所部将士,声言,若是等到川军赶到的话,每个将士将获得数十个大洋的犒劳。
大家一听,数十个大洋,够在老家买一块地了,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士气才快速得到恢复。
胡若愚、龙云等人想不到金汉鼎、顾品珍在短期内让败兵一扫数日前的惨景,在昭通城墙下构筑严密的阵地,以阻击唐军进攻。
经过两日交战,虽然唐军取得一个个胜利,也将反唐军逼进昭通城内,但是昭通城墙还是掌握在反唐军手中。
到这个时候,龙云等人已经赶到非常危险了,虽然昭通城墙有几处已经被炸塌,虽然唐军与反唐军在城墙周围多次展开激战,但是不论如何昭通城还掌握在反唐军手中。
况且计算时间,川军最迟也会在后天赶到昭通城下,若是那样,唐军势必陷入困境。。
若是杨兴早已经派出军队潜入川滇边境,若是国民革命军在这之前已经秘密入滇,若是这样,滇军已经颇为危险。
何况从种种迹象来看,国民革命军早就在谋划云南,若不是这样的话,卢焘的第7师为何能迅速的与叶荃残部会合?为何国民革命军现在正猛攻曲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民革命军在昭通前线毫无音讯,本身就已经说明事情非常不正常,现在可以说是撤退的最好时机。
唐继虞颇不以为然,双手紧握指挥刀,看着地图道:志舟老弟,你这是想当然。我们打仗,要以情报为主。在攻击昭通的时候,我们与川滇边境情报网每日一报。
现在国民革命军主力远在2百里外,杨兴拿什么来支援顾品珍。
你再看看,这昭通城墙旦夕可破,若是我们这样放弃的话,若是让杨兴入滇的话,这云南有我兄弟活命之处?
龙云还是坚持自己想法,再次劝说唐继虞。
而一边胡若愚也颇为不满,看着昭通城,狠狠说道:志舟老弟,前线作战,不像过去干侍卫长那样,讲究万无一失,要知道,战争本身就是一场冒险的游戏啊。
在辛亥革命后,龙云方加入云南讲武堂,前几年为唐继尧侍卫长,胡若愚看到反唐军被逼进昭通城后,当即讽刺道。
龙云咧咧嘴,本想说什么,但一考虑到自己乃彝族人,在军界中立足本来就很不容易,笑道:两位长官指教,颇有道理,但是对国民革命军动向,我们也不得不防啊。
在贵州,虽然杨兴在去年统一了贵州政务,但若是让国民革命军占领曲靖,截断我军退路,如此我军必败无疑,如此怎能击败国民革命军?
胡若愚笑道:志舟老弟,你认为当如何,当如何可以击败国民革命军?
龙云看着眼前地图,陷入一片沉思,良久说道:胡将军,击败国民革命军,难上加难,但是我们对国民革命军也不是没有办法?
胡若愚一听,眉头皱了皱,嘴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龙团长,你说如何击败杨兴?
龙云指着地图道:胡将军,我们云南道路崎岖难行,要阻挡杨兴进军,可以将主力撤往曲靖、昆明,沿路留下少量部队游击,如此截断杨兴弹药粮道,在那个时候,川军可不战而亏。
胡若愚一听,大笑道:龙团长,真是高见。我辈乃军人,我辈守土职责,怎么一炮不放,任由国民革命军占据这些土地?
你想过没有,若是杨兴不急于进攻,以昭通为据点,在巩固后防后进攻,如此你说我们将怎么办?书生之见,此种言语快莫将给他人闻听。
当即不顾,下令猛攻昭通城墙。
第292章 昭通三剑客
9月2号,龙云正在前线指挥作战,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若是今天不能攻陷昭通的话,再过两天国民革命军必然赶赴昭通城下,如此之下,战场形势必然逆转。
在今天早上碰头会上,迫于众将压力,唐继虞终于决定,这是最后一天,若是再不能攻陷昭通城墙,那么大家
现在战场形势异常猛烈,唐军正对昭通城南门发动猛攻,就拿前线各部的话说,在今天就可攻破城门
但是龙云感到有哪里不对头,是啊。反唐军已经陷入绝境了,怎么反而士气如此之高啊,将所有部队集中在南门,不时对正在进攻南门的唐军将士发动反击。
参谋长卢汉也指着眼前情景,笑道:志舟兄,看来顾品珍坐不住了,经过半日交锋,我军攻势如潮,看这个架势,我们或者估计错了,看来今天就能攻占这昭通城。
志舟兄,你看,那个拿着指挥刀的就是顾品珍,竟然亲自督战了。
龙云笑道:是啊,按照过去战场经验,反唐军在损失如此之大后,早就应该陷入崩溃,但是他们到现在还在顽强抵抗,如此显得十分难得啊。
卢汉也笑道:将军,这大概就是所说的最后疯狂吧,顾品珍等人知道,若是现在不守住城门的话,只有逃命一途,或者是投奔杨兴而已啊。
龙云点点头,沉思良久说道:卢参谋长,这次顾品珍等人也许是对的,四川过去情形,你也是知道的。但是听说现在在杨兴统治下,变化很大啊,不但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反黑运动,而且在修公路、修铁路,听说办了很多工厂,很多工厂啊(历史上,在顾品珍等人反唐后,胡若愚、龙云于1927年策动“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
就在这时,右翼突然传来阵阵爆炸声,片刻一个通讯员气踹嘘嘘的跑来,边跑边说道:团长,大势不好,右翼的刘营长报告,在右翼,有一支千余人的部队,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号,正在猛攻望海楼。
龙云大吃一惊,一把抹去脸上的汗珠道:妈的,怎么回事情呢?怎么来得这么快,计算行程,至少还应该1~2天啊?
卢汉指着地图,脸色凝重的说道:团长,如此事情颇急,若是国民革命军攻占望海楼,便可直接占领凤凰山,如此不但截断我军退路。到时候我军若是要后退,须绕道数十里之远。
而现在我们团与倒唐军全线接战,几乎无兵可派啊。团长,如果国民革命军真的向凤凰山进发的话,只有让唐继虞将军派兵前往抵抗,以保证我们侧翼安全啊。
龙云点了点头,一抹脸上汗珠道:卢参谋长,远水难解近渴啊。国民革命军突然出现在左翼,当然要向唐继虞将军报告,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阻挡其进攻啊。
我意已决,通知前线各部,立刻停止进攻,逐步转入防守。
邹若衡,你带上团部的手枪连,前往支援左翼刘营长,务必坚守2个小时。
卢参谋长,你马上赶到总指挥部,告诉唐继虞将军,国民革命军已经出现在右翼,让其组织全军后撤。
龙云、卢汉、邹若衡三人相识多年,未参军前被同尊为“昭通三剑客”,可以说心意相通。现在看到事情紧急,相互间简单的拍了一下肩膀后,立马跳上战马离去。
话说邹若衡带领手枪连赶到望海楼,看见数百名穿着灰色制服的士兵,在机枪,大炮掩护下,端着刺刀,向右翼的刘营猛攻。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国民革命军虽然一下投入了三百余人,但是队形展得非常开,士兵之间配合得非常好,三三两两形成一个攻击队形,向唐军发动猛攻。
在国民军猛攻之下,刘营竟然抵挡不住,部分阵地已经相继陷落,整个战线呈现崩溃之势。
邹若衡大惊,须知次飞军可是唐继尧的警卫部队(历史上龙云借此成为云南王),不但装备精良,战士们非常精于搏斗。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在两军近战的时候,次飞军竟然没有讨得便利,这可让邹若衡颇为吃惊。
看见邹若衡带着手枪连赶到,右翼刘营长大喜过望,连连握住邹若衡的手,表示感谢。
揩了揩脸上的汗珠,邹若衡指着弹雨横飞的战场,颇为诧异道:刘营长,这,国民革命军火力怎么如此猛烈,你看,你看,他们前线各连冲锋的时候,竟然有机枪掩护,竟然有大炮掩护,这,这太新奇了啊。
刘营长满眼血丝,瞪着交战双方战场,说道:是啊,邹连长,想不到对方投入不到一个营,火力竟然如此猛烈,竟然有大炮、机枪支援。
邹若衡摇摇头,说道:刘营长,对方虽然有机枪大炮,但是,但是我们次飞军的兄弟多是练家子,近战啊,我们可以通过近战让对方尝到我军的厉害,我们可以通过近战击溃对方啊。我就不相信,只要我们两军混在一起,对方机枪,对方大炮能够发挥威力?
刘营长摇头道:邹连长,刚才一连张连长来报,对方近战非常厉害。他们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枪,就像兄弟的手枪连的弟兄,不需要打一下扳一下,可以连发啊。
邹若衡不以为然道:竟然有这种武器,那正好让他尝尝我们手枪连的威风。
当即一挥手,率领手枪连向国民革命军正面扑去,邹若衡有如此胆量,需从邹若衡的特殊生世,需从民国年间中国军队手枪部队,这一特殊编制说起。
上文说过,邹若衡与龙云、卢汉并称为昭通三大剑客,从小跟随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麾下猛将万振坤(化名张彪)学习南少林拳,在护国战争中,因为武功高强,曾经随侍蔡锷将军左右,为蔡将军亲信副官。
在历史上,邹若衡退役后,曾经寓居昆明,将平生研习武术传授子孙后辈,因其所编套路独具特色,人们习称“邹家拳”,昆明众多弟子,得其口授身传,造诣非浅。
历史上龙云击败法国大力士,就是使的邹家拳。由于龙云、邹若衡、卢汉等人都是练家子出身,故手下140名手枪连弟兄,不但枪法出众,而且个个都精通搏斗之术。所以对近身搏击,邹若衡自认为不输于他人。
除此之外,还要说说民国年间,各部手枪部队编制。
在民国年间,国人使用最多的就是德国毛瑟驳壳枪及其仿制手枪,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子弹初速每秒425米。
这种枪分6发固定弹夹,10发,20发插入式弹匣供弹,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
若是再在这种手枪之后加上一个枪托,就成为一种冲锋枪,其近战火力之猛,就可以想象了。
但即便如此,驳壳枪也很多很问题。
首先就是因为制造工艺非常复杂,造价太高,一支驳壳枪出厂价格达到25美元,基本上是普通枪支的5倍。
其次,装备手枪,则尺寸较大。
不易控制枪口上跳,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
在历史上,由于西方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而这种驳壳枪又不属于禁运之列,所以各方军阀都掌控了一支完全隶属于自己的手枪队,在中国军队得到广泛使用。
有资料记载,德国共生产了150万支驳壳枪,其中有50万买到中国,再加上中国各地军阀纷纷仿制驳壳枪,有人评估,在民国年间,流到中国的驳壳枪大概超过100万支。
在这里我们介绍几个具体事例,以说明驳壳枪用途之广。在四川南充(东方老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