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让反派痛哭流涕-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将军是想以逸待劳,置辽国先锋军于不理,消磨其锐气,再图其他,”燕琅道:“辽国弃无可弃,自然可以豁出一切背水一战,但丰城之中、临城之内尚且有几十万百姓,我们却不可一时冒进,叫他们置身危险之中,您考虑的很是周到。”
  秦将军唯恐皇太女殿下觉得他年高胆怯,畏惧敌军,所以才龟缩城内,现下听她三言两语将事情讲透,神情又惊又喜,大笑几声,将杯中茶饮尽,道:“殿下天纵英明,有高皇帝之风!”
  军帐中的将领们也是目露钦佩。
  高皇帝是大荣的开国之君,一代英主,秦将军曾经是他帐下之人,如此言说,已经是极高的赞誉。
  燕琅温和的笑,很谦逊的说:“信口一提罢了,您太抬举我了。”
  一行人刚到丰城,倒也不必急着巡视,秦将军便令侍从去清扫居所,转向燕琅,歉然道:“边关苦寒,只怕要委屈殿下了……”
  “我不过来此一探战事如何,短居而已,但列为将军却在此地常驻十余年之久,”燕琅笑道:“你们尚且不曾言苦,我又怎会畏惧?”
  众人愈加敬服。
  将行李搁下,自有侍从帮忙清扫院落出来,同行的禁军副统领便着手组织防卫,护持皇太女安全,燕琅却带了小公子和甄言和,叫解临引着巡视军营。
  秦将军等人自去忙碌,解临相对于东宫而言也并非外人,甄言和这才叹道:“当日臣对殿下提及边军诸事,现下回首去看,却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燕琅回头看他一看,由衷道:“你能孤身前往边关游历,真正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已经很难得了,我笑从何来?谦逊是好事,却也不要妄自菲薄。”
  甄言和目光温和,轻轻应了声:“是。”
  燕琅向他点一下头,带着几人前行,往就近的营寨内去了。
  丰城苦寒,这绝不是说来玩笑的,晚上外边风吹的跟妖怪来了似的,泼水就会成冰,刀枪斧戟放在室外,第二天拿起来的时候手都冷的发疼。
  大荣是守城的一方,日子倒还好过些,只管据城不出便是,一盆水泼在城墙上,保管什么梯子都没法往上爬,可作为进攻一方的辽国便抓瞎了,安营扎寨在相隔几里路的地方干耗,每天到城前去叫阵,却也无人应声,如此几天下去,士气便逐渐萎靡下去。
  对于辽国发动的这场战争,女帝早有准备,粮草充足,补给源源不断的送进丰城,秦将军看似稳坐钓鱼台,心里却也有着自己的担忧。
  他老了,毕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现在还撑得住,但以后呢?
  他希望能拖住这伙敌人,最后将其一举歼灭,重伤辽国元气,也为大荣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燕琅看出来老人家的意思,感慨之中又有些伤怀,令人将黑龙旗悬挂在城头,辽国将将有些退却之意的大军果然重新聚拢起来。
  向来军旗上书就的都是主将姓氏,现在丰城墙头上挂的却是象征大荣皇室的黑龙旗,这也就表明城中有皇族督军,但谁都知道大荣皇室凋零,唯二成年了的也就是女帝和皇太女,至于仪国公这个女帝胞弟,他连个王爵都没混上,压根不算是皇室人员。
  黑龙旗挂出来,要么是大荣的女皇帝亲自前来,要么就是皇太女到了,不管是谁,只要抓住一个,那连后半辈子的饭都能勒索出来。
  辽国人舍不得走了,调动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从丰城墙头上往下看,就见黑压压的一片,像是聚成堆的蚂蟥。
  城中人有些慌了,众将领也不曾见过这等架势,不禁有些难安,丰城百姓唯恐城破,甚至已经开始迁移,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丰城内部的惶恐气息。
  秦将军沉得住气,燕琅也是气定神闲,反倒是小公子与甄言和,进言道:“局势不稳,辽国兵重,殿下千金之躯,何妨暂避一二……”
  燕琅笑问道:“你们怕了?”
  那二人皆摇头。
  燕琅便道:“你们尚且不怕,我又有何惧。”
  小公子:“……”
  甄言和:“……”
  怎么回事,殿下你是觉得自己比我们俩胆子还大吗?
  出了门,甄言和有些无奈的道:“殿下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争强好胜了些。”
  “谁说不是?”小公子附和一句,忍俊不禁道:“不过,若真如同寻常女子一般胆怯畏惧,便不是她了。”
  辽国士兵聚集到一定程度,便开始试探性的进攻,他们没有直接去面对丰城,而是分队去袭杀附近未曾撤离的百姓,大荣将士自然不能视若无睹,免不得要分军作战,如此一来,小规模的对战便逐渐多了起来。
  在这样的试探中,辽国人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向丰城涌来的草原士兵也越来越多,秦将军将合兵围歼这伙辽人的书信送去相邻的鄞州和平州,等待两日之后,正式令人出城还击。
  这是场注定艰辛的战斗。
  辽国人一心要擒拿大荣皇太女,以此勒索钱币财物,加之先前投入了太多,根本无从抽手,又因为辽国大旱,后无退路,作战时格外凶狠;
  大荣将士们身后便是丰州,一旦此处城池失落,身后诸州郡怕就要遭殃,寸土都不肯让。
  兵锋相对,这座寒风凛冽的城池很快就变成了绞肉机,鲜血染红了大地,残肢断骸到处都是。
  燕琅抽调了一半禁军出战,解临身为武将,一开始就冲到了最前面,到最后,小公子与甄言和也登临战场,浴血奋战。
  当晚收兵回城,几人身上或多或少的带了伤,禁军也伤亡了近百人。
  燕琅沉默着帮小公子和甄言和包扎好伤口,这才道:“明天还去吗?”
  二人不约而同道:“去!”
  这声音也齐,两个人说完不觉楞了一下,对视一眼,倒觉得对方此时没那么讨厌了。
  燕琅心里说不出是感慨还是动容,轻轻拍了拍二人肩,温和道:“回去歇着吧,已经很晚了。”
  丰城驻军不过十万,辽国却有二十五万之多,饶是占了守城和粮草充足的优势,硬拖了一天之后,守军也不免疲敝起来。
  辽国皇帝亲自前往丰城三十里处督军,听闻丰城疲敝,攻破在即,着实大喜,令亲兵开道,护持左右,往丰城外去观战。
  辽国士兵听闻皇帝驾临,大受鼓舞,上阵时愈加兴奋,辽帝与战场相隔百米,遥遥望见辽国士兵正攀爬城池,脸上不觉带出几分欢欣之色来。
  甄言和身在乱军之中,眼见丰城危在旦夕,不禁一急,心脏更是狂跳不止,一个晃神,再反应过来时,便见一个辽国将领的长刀已经挥到了近前。
  从脖颈到右肩,如果他力气足够的话,恐怕能直接将他削成两截。
  甄言和脑海中霎时间浮现出家中父母,再然后,却是一张容色无双,总是挂着笑容的面孔……
  他眼睫微微垂下,因为沾了一点血珠的缘故,染得眼睑泛红,正当此时,那辽国将领身体猛地一倾,似是受力不住一般,颓然栽下马去。
  甄言和猝然低头,便见他后背正中一支利箭,力度之大竟将人贯穿,箭尖从前胸冒了出来。
  甄言和猛地松一口气,顺势去看,却见远处一人端坐马上,手持弓弩,面色冷然,眉目含锋。
  她怎么出来了?!
  禁军都是死的吗,怎么连个人都看顾不住?!
  甄言和惊出了一身冷汗,险些惊呼出声,好歹按捺住了,正担忧惊虑间,便见皇太女几不可见的向自己点一下头,旋即便纵马扬鞭,直奔辽帝所在营帐中去,几十个禁军扈从在侧,配合极为默契。
  甄言和心脏险些从喉咙里跳出来,又不敢喊出声,调转马头意欲追随而去,却被身边辽人围住,脱身不得。
  他自是心乱如麻,杀敌之余,又分出精神来去看皇太女行踪,偶然间目光一斜,不禁怔住了。
  皇太女背负弓弩,手持鄣刀,所到之处便见辽人连连败退,血光四溅,当真骁勇无双,所向睥睨。
  甄言和只知道皇太女殿下习武,却不知她身手竟如此出众,松一口气之余,又有些与有荣焉,再去看时,却见她率几十禁军直奔辽帝军帐而去,背影挺直如青松。
  辽人们察觉到了她意图,慌忙举箭去射,燕琅自取了三支箭,拈弓之后疾射而出,不等对方反应过来,又是三支箭过去。
  辽帝原本是想到此庆功,第一时间接纳丰城被占的果实,不想却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被一众亲卫护着且战且退,忽听不远处有人一声厉喝:“耶律雄安?!”
  辽帝下意识回过头去,迎接他的却是一支泛着冷光的利箭,径直将他咽喉射穿。
  耶律雄安猛地向后一倒,僵硬的捂住喉咙,倒地死去,亲卫们霎时间乱作一团,有伏地嚎哭的,还有人仓皇逃离。
  燕琅催马近前,一刀将辽帝头颅斩下,挑于刀上,众人扬声喝道:“辽帝已死,尔等还不跪地乞降?!”
  耶律雄安一死,辽国军心大乱,士卒们四散逃开,将领们出声叫喝,却根本无从止住败势,匆忙北逃,却正逢大荣援军,南北合围,两面夹击,自是穷途末路。
  秦将军只知有人斩辽帝于马下,却不知是谁,正扬声大笑,令下属回城,准备摆酒庆功,便见大荣将士自觉分开一条道路,马蹄声达达,皇太女手握缰绳,催马而至,身后禁军手里提着的,赫然是辽帝人头。
  “殿下怎会在此?!难道——”
  秦将军着实吃了一惊,目光在她凛冽神情与染血的鄣刀上一扫,心里忽然间浮现出一个难以置信的猜测来。
  他站在原地,目视皇太女一行人走近,目光崇敬,眼眶不觉红了起来。
  副将跟随他多年,从未见他如此,心下暗奇,低声问他:“大将军,您在看什么?”
  秦将军目有泪意,震声道:“看我太祖高皇帝!”


第217章 我娘是龙傲天29
  秦将军说话的声音不算大,但也不小,周围人听进耳朵里,脸色不禁一变,等会意过来,却是不约而同的目露感慨。
  太祖高皇帝,那是大荣的开国之君,一代英主啊!
  不过这句赞誉,皇太女殿下的确担得起。
  众将与丰城士兵目视皇太女一行人入城,不知怎么,竟失去了说话的声音,等回过神来之后,却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出声的:“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千万句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与此次大胜的喜气裹挟在一起,淹没了这座刚刚历经战火的城池,也给活下去的人带来了未来的希望与无限欢喜。
  辽帝被杀,辽军大败,大荣斩首近十万,俘虏敌人将近十五万,纵观几代,都是极为出众的战果了。
  燕琅却顾不得高兴,回城之后先令人清点伤亡情况,厘定军功,再对死伤士兵加以抚慰勉励,以宽其心,再然后,却是令人出军向北,直击辽国都城上京。
  有将领提出质疑,道是丰城一战之后,士卒疲敝,实在不宜再战。
  燕琅听罢也不生气,只叫人取了此前小公子绘制的局势图,解释道:“辽帝既死,诸皇子又年幼,其内部诸部落必乱,再加上他们已经损失了将近二十五万壮年男子,元气已伤,更不可能做出有效的抵抗,只需一支轻骑,便可长驱直入,直达上京。”
  众将心服口服,秦将军也赞同这法子,燕琅将面前文书一合,道:“既如此,我这便带人前往,三日之内,必有捷报传来!”
  众人听得变色,正想出声去劝,但一想到皇太女战场之上所向睥睨的势头,到底也没敢说出声,哼哧了半天,只得干巴巴的说了句:“殿下万万保重自身,不要犯险才是……”
  燕琅颔首应了,将诸事交付于秦将军之手,拣选了五千精兵,便扬鞭北上,直达上京。
  小公子与甄言和都在这场战事中受了伤,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医官看过之后,也叫好生歇息。
  那日皇太女殿下的英姿他们都曾亲眼目睹,惊诧之余,又颇觉与有荣焉。
  他们都是东宫的人,说的清楚一点——都是皇太女的人,既然如此,某些事情上也不必矫情,出门在外,皇太女身边就两个男人,不趁这个时候把事情给办了,那还等什么时候?
  小公子想起小时候在亲娘身边耳濡目染的事情,眼珠子转了转,就有主意了,虽然伤的是胳膊,但也假模假样的歪在床上养伤,对外就说是伤得挺重,须得卧床静养才行。
  从前他亲娘只要这么来上一出,他爹就忙不迭凑过去了,端茶倒水好不殷勤,现在他亲身上阵,应该也有用……吧?
  他这么想着,还真是耐着性子在床上躺了几个时辰,从晌午到傍晚,再到深夜,到最后他觉得自己都要长蘑菇了,皇太女殿下的人影也没出现。
  到了这时候,小公子就察觉到不对劲儿了,问侍从说:“皇太女殿下呢?”
  侍从跟他大眼瞪小眼一会儿,出去打探过消息之后,回去说:“殿下亲率五千精锐北进,今天午后就走了。”
  小公子:“……”
  真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生气。
  相对来说,甄言和便要平静得多,因为受了伤的缘故,他面色微白,声音较之平日更轻,人倚在隐囊上询问了几句军情如何,又询问道:“殿下是做什么去了?”
  不等那侍从回话,他便了然道:“想来是往上京去了吧。”
  侍从诧异道:“您怎么知道?”
  甄言和浅笑道:“殿下如若留在丰州,必然会慰问受伤士卒,如何也会来小坐片刻,现下既然未曾到此,想必是不在此处,辽国大败,辽帝伏诛,她那样锐意进取的秉性,如何肯放过这样的良机……”
  侍从钦佩道:“您果真厉害,猜的半点不错。”
  甄言和笑着摇摇头,目光温和,道:“既如此,咱们便只管等着吧,不出五日,便要为殿下庆功了。”
  此战丰城损失颇重,但辽国的损失更大,辽帝耶律雄安的人头,在军营里边儿传了一圈之后,就裹上石灰封存,军方特供快递到京城去了。
  秦将军那口气挺了几十年,骤然松下去之后,脸上的笑意也多了,看着年青一代的将领们,目光慈爱的像是老农在注视自己菜园子里茁壮成长的小白菜。
  “时间已经争取到了,历练的时机也有了,”皇太女不在此处,当晚便由他主持庆功宴,秦将军举杯向众人致意,老怀安慰道:“年轻人,要好好干!”
  这话既没有诗意,也不附有文采,坐下的年轻人们听完,眼眶却情不自禁的热了,他们举杯致意,高声称:“是!”借着仰头饮酒的时候,叫即将溢出来的眼泪倒退回去。
  皇太女奔赴丰城之后,京城之内,太极殿上的气氛一直有些凝重,虽然这场战争开始之前女帝便做好了准备,也清楚战败的可能性很小,但这毕竟是战争,抵达那里的也的确是这偌大帝国的继承人。
  无论是出于母亲对孩子的关爱,还是出于帝王对后继者的担忧,都很难叫她心平气和的等待最后的结果。
  边关捷报传到京城那日,女帝正与百官朝议,忽听殿外层层唱喏,及到最后一层,内侍扬声道:“丰城大捷,信使前来通传胜报!”
  朝堂之上霎时间安静起来,饶是女帝,也静默了几瞬,这才声音有力道:“传!”
  信使急步登上玉阶,进殿之后便跪伏于地,震声道:“丰城大捷!皇太女殿下及大将军斩首十万,俘敌十五万,辽帝耶律雄安伏诛,辽兵大败!”
  伴随着他难掩震颤的声音,朝堂上的空气似乎也颤抖起来,鸦雀无声被打碎,正殿里的气氛忽然热切起来。
  百官低声议论起来,几位宰辅脸上也难掩笑意,短暂的纷乱过去,众臣齐齐出列见礼,跪贺道:“丰城大捷,大荣安矣,臣等为陛下贺!”
  “众卿平身,”女帝强忍住激动的心绪,向信使道:“丰城现下如何?”
  信使道:“皇太女殿下正与秦将军一道清点伤亡情况,处置俘虏,丰城平安,陛下勿虑!”
  说完,他取出封在盒子里的辽帝人头,震声道:“此为皇太女殿下亲临战场,挥刀斩下,令送入太极殿,为陛下贺!”
  女帝大喜过望,下令开盖验看,又降旨褒赞丰城士卒,末了,又令礼官持辽帝人头往太庙去,献于历代先祖灵前。
  丰城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时,丰城这边已经把战场清扫完了,秦将军年高德劭,公正无私,麾下向来无人敢贪墨军功,加之又有甄言和这个政务能手襄助,事情自然办的极快。
  而远赴上京的燕琅,也已经顺利的站在了上京的城头上。
  辽国经历了一场旱灾,再加上瘟疫等人祸,国力本就被削弱,现在又遭逢大败,想组织一场有力的反抗都难。
  燕琅一行人轻装简行到了辽国境内,没费什么力气便拿下了上京。
  较之京城的繁华富饶,上京是真的穷,即便是所谓的皇宫,也带着一股土大款的味道,而且这地方还没有战略价值。
  既不能点亮种花家的种地功能,专门派人驻扎又是弊大于利,真是鸡肋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