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进击的生活流-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川大哥听了这事哪里敢收?他大姐就想到了青川,青川没有成家,没有孩子。“大的会照顾小的,你只要给他们留着饭就行了。他们的口粮和衣服我会寄过来。就当大姐求你,养两年就行了,等孩子大一点我就接回来。”
  让一个年轻单身汉养小姑娘,这事儿实在不靠谱,还把前妻的孩子给后妻的小舅子养,怎么想的?青川却点点头,“可以啊。记得把学籍转到镇小学来。县城太远了,早晚接送不方便。”
  大姐差点喜极而泣,大姐夫的表情更复杂一点,他叹了口气,板着脸,“以后听你们舅舅的话,我过段时间再来看你们。”
  大的孩子叫张莉莉,今年九岁,小一些的叫张世杰,今年七岁,姐弟两个都不像他们父亲张勇,可能像他们母亲,眉眼精致,脸蛋尖尖。后世还挺喜欢这种长相,这个年代看来却比较有攻击性。两个孩子的行李很齐全,换洗衣服、被褥、洗漱用品都带着,塞了两只大麻袋。
  “这都是什么事啊。”老太太唉声叹气。她对姐弟两的感观并不好,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想要伤害老太太的亲外孙,老太太当然不满意,现在这对姐弟还得麻烦自己的小儿子,哪怕有口粮补贴,总归是糟心事。
  “娘,咱们往好处想,妹夫一个月给两孩子三十斤粮食呢,两孩子吃不了那么多,小弟也能吃饱一些。小弟没有城市户口,拿着钱买粮食不方便,村里也没有多余的卖出去,现在有这点贴补,也不至于饿肚子。”青川大哥说。
  青川带着两孩子和一堆行李回到住处。虽然是单身汉的屋子,却是井井有条的,客房里本来就有一张床放着,他略打扫了一遍,把备用的床垫拿出来铺上。还有备用的洗脸架洗脸盆之类的,甚至还有一张写字桌。两个孩子像是木头人一样的看着他里里外外的打扫。
  镇上小学的开学时间是一月份,过年之后,姐弟两还有几天休息。之后就要正常学习,辍学是绝对不允许的。
  青川看着时间差不多,就要去准备晚饭,“你们先熟悉一下环境,不过附近没什么人家,不要走远了。”
  晚上不需要吃很多东西,他找出了一把红薯粉丝烫熟了,浇上鱼骨汤,每一碗粉汤夹了两大块的鱼肉,又煎了太阳荷包蛋,撒了细葱和烫过的小青菜。这样一碗有鱼有蛋有蔬菜的汤面,便是放在后世也可以招待客人了,何况这个时候。
  “你说你不耐烦照顾孩子的,现在脸疼不疼?”系统说得酸溜溜的,认识这么久,宿主可没这么热情得招待过它。
  “养个一两年,怎么能叫照顾?顶多就是临时照看一下。”青川回道。
  他去客房叫姐弟两出来吃饭,姐弟两个慢慢从屋子里走出来,就像是两只不得不暂时离开自己的蜗牛壳的蜗牛,小心翼翼,十分惶恐。一系列的遭遇磨得他们没有了脾气,上面说什么是什么。大家都觉得他们是没有长大的小恶魔,青川却知道他们是可爱的孩子。
  张勇说到自己小儿子差点让亲姐带走丢了,青川从张莉莉身上感受到的,是后怕,还有做错事的恐慌。
  真正的恶魔,是从来不知道后怕的。青川见过这种天生的恶魔,他特意去一一看过,那些犯下滔天罪孽却依旧活得潇洒的未成年犯罪,他们有的杀了弟弟妹妹,有些把陌生路人推到车轮的下面,有些放火烧了自己学校,还有把自己同学分尸的。
  青川从他们的身上体会不到任何温暖的东西,真正铁石心肠,冷心冷肺。
  恶心到让人想吐。
  所以青川一直不觉得自己和那种动物是同类,他有底线,他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孩子是美好的东西之一。
  初三,青川要去上班,他给姐弟两留了中饭,糙米红薯粥温在锅里,下面的木炭还有余温,可以一直保温到中午。桌子上有一碟子金枪鱼的鱼肉,一叠咸菜,一叠韭菜炒鸡蛋。说是一叠,因为分量真的不多,只够两个孩子吃。
  可是晚上青川回到家,他是带着一罐牛奶回来的,桌子上的菜却基本没怎么动,锅里的粥也剩了一些。青川重新熬了一锅粥,把昨儿剩下的新鲜鱼排拿出一个简单腌制后用油煎了。他给姐弟两个打了饭,把煎鱼一分为三,还有别的菜也都一点点分开,用公筷夹到他们碗里。
  “小孩子想太多要长不高。”
  晚饭后张莉莉主动去洗碗,青川也不拦着,他准备了一些热水,免得太冷。过了一会儿,他把牛奶烧开,里面加了一点点糖,分了三碗。“喝了牛奶就去刷牙洗脸,早点睡觉。”
  昨儿大姐留下一百斤的粮食,说是两孩子三个月的口粮,还有十块钱,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代管费。人家既然又给钱又给粮,总还是要把人家孩子看好了,否则这钱拿着多亏心?
  他们就这么不咸不淡的处着,弟弟有时候会叫青川舅舅,因为他会讲故事还宠孩子,缺了些父爱的小家伙还会特意找他玩,姐姐的防备心更强,一直没有喊过。但是小姑娘很乖,姐弟两的衣服都自己洗,平日还帮忙喂鸡洗碗,纽扣掉了也自己缝。
  开学前一日,青川请了一日假,带着姐弟两个去新学校看过,认识了老师,又在镇上吃了一顿。
  正式开学的时候,青川给两个孩子都蒸了杂粮馒头,鸡蛋、豆腐干和青菜切成丝,一起塞在馒头里面,他做馒头的时候特意把一些麦麸撒在最外面,看着很粗糙难以下咽,其实里面都是软软的带着面食的甜香,“晚点我去接你们。”
  说罢,他推着两孩子进校门。
  “舅舅。”张莉莉忽然喊了一声,“你早点来接我们。”
  青川吸了一口气,像是攻克了一款游戏的第一关,“好。”
  “养孩子就跟捏泥人一样,成功了就特别有成就感。诶,我就喜欢别人喊我舅舅,特别亲切。反正他们爹妈也不要他们了,你说我接回来养怎么样?连结婚都省了呢。”
  系统冷哼了一声,对这个日常自己打脸的宿主没有想法,“你可做个人吧。”


第18章 
  进入六零年之后,情况没有如人所想的顺利起来,反而日常严峻。救济粮迟迟不发,实在困难的家庭开始去条件好的亲戚家里逃难。
  常山村的情况还好,虽然被系统鄙视为送饲料,但这五十斤的油渣真的救了命,就是人口最多最艰难的家庭,也坚持过冬寒。春天一来,草木发芽,日子就能过下去。
  别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好运,大家在私下有消息往来,最困难的地方已经开始出现饿殍。
  首先活不下去的是老人和孩子,一个冬天找不到吃的,活活饿成了火柴人。因为缺少营养,女人们没有怀孕,怀上也熬不到生的时候。粮食开始替代金钱出现在婚姻市场,只要拿出百八十斤粮食做聘礼,中年老汉都能娶十八闺女。
  城里情况略好一些,但供应的粮食里也开始出现红薯皮这种‘主食’,鸡蛋成为稀缺货。青川大姐寄过来的粮食越来越少,现在就寄了十八斤的玉米面,钱倒是多了一些。可是这会儿钱也不好买粮食。
  黑市里头粮食都快论克卖了,鸡蛋应该镶了钻放到橱窗里。就算一向奢侈的屠宰场的大食堂都降低了品质。青川已经很久没吃掌勺大师傅的拿手猪蹄汤。
  粮食少,养的牲畜少,屠宰的也少,青川的工作量降低了许多,工资却涨了一些,从十二块到十四块。大师傅觉得他工作认真,请示领导之后涨的,今年屠宰场的两个正式员工退休了,所以两个临时工转正,其中就有唐宇。他为人开朗热情,做事细心,又有关系,转正不奇怪。另一个是老员工,干了六年了,轮也该轮到了。
  这会儿的工作是继承制,老员工退休,他子女接替了进来成为临时工。新来的变成处理鸭毛鸡毛的助手,老员工全部往上升一等,青川终于开始拿刀独立处理鸡鸭。
  老师傅看他眼睛都不眨一下,抓住鸭脖子,一刀就是一个,手不抖的按着把血流到盆里,称赞他是天生干这个的人才,有大将之风。
  系统就笑,那是没见过青川料理人,真是比料理鸭子还畅快利落,能让人做三天的噩梦,从此对这种笑眯眯拿刀子的人类产生生理性恐惧。
  因多了张家姐弟,青川更加克制,除了每个月一次的免费的牲畜,他再没有买过肉,主食基本以红薯、土豆为主,偶尔夹杂糙米、小米等。盐油酱醋也节省着用,所以菜多是清蒸和炖煮,还有许多腌菜和自制的酱。
  张家姐弟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在县城里有一个运输队的亲爸,日子比大部分都好过,常常可以吃到稀罕物的罐头、糖果、饼干、麦乳精等等,但不代表就可以经常吃肉随便吃饱。如今县城里的日子也艰难,有别的收入的还好,只凭借死工资和限量的供应,大部分也就是吃个八分饱,且质量不高。
  当然,怎么样都比农村这边只能吃五分饱强。张家姐弟住了几个月就知道了,就是镇上的学生,一个月也吃不到一次肉,蛋也少。可是青川每个月都要给他们吃几天荤,他把鸡肉做成鸡肉松,把鱼肉做成鱼肉松,把猪肉做成猪肉松,孩子们每日可以吃到一小碟,有时候夹在菜里带到学校,交好的小伙伴可以分到一丝丝。
  家里养的鸡已经不怎么下蛋,六只母鸡,一天也就能收到两个蛋,甚至只有一个。这一个蛋就会做成鸡蛋羹,每个人一口,或者打开加糖热水滚开,做成鸡蛋茶,每个孩子小半碗。
  虽然青川一直说是他们父母给了钱和粮的,但两孩子不是傻的,他们知道家里差不多三个月没有收到县城里来的包裹,倒是来了两封信。
  青川上班的时候张莉莉偷偷瞧了瞧,信是张勇写的,他说如今县里粮食也紧张,他姐姐家里断了炊,只好先紧着那边,这里就用钱替了。乡下找粮食比城里容易,虽然知道是在为难小舅子,却也是没有办法。
  姑妈家里断炊,就省了子女口粮吗?张莉莉眼泪掉下来。
  他们就知道,如今每一粒米饭,都是青川的口粮。现如今粮食多难得?有钱也买不到。就算真有多的流通到市场上,价格也是往年的数倍,张勇寄过来的每月十块钱,在这个时候真的扛不住。张莉莉突然有些怨恨,就算她做错了事,弟弟总是无辜的,家里这是准备抛弃他们姐弟了是吗?
  妈妈抛弃了他们,现在终于连爸爸也不要他们了。
  张莉莉心思重,虽然极力隐藏,青川还是一个照面就看明白了。他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对这种人情世故真的很苦手。
  张莉莉的心里生出许多惶恐,她到底是个孩子,内心觉得最亲的爸妈都不要他们姐弟两了,更加害怕没有血缘关系的青川也不要他们,所以就是拼命的干活刷存在感。
  青川感觉自己养了一个田螺姑娘。
  正常人该有的欣慰之类的情绪,在他身上的体现就是,业绩出色发奖金。就是买买买,小姑娘喜欢的头绳夹子,肉松糖果小零嘴,军绿色绣着天安门的小书包,流行时尚海魂衫……特别物质。
  他还给两孩子在院子里架了两个秋千,按着两孩子的要求,一个椅子做成花篮形状,一个做成大飞机。村里的人都来玩,女孩子喜欢花篮,男孩子喜欢飞机。
  他这样娇惯,闹得老太太好奇,特地把青川叫过去,问他咋想的,对张家姐弟亲娃儿一样疼,买这买那的倒贴工资,亲爹妈都没那么宠呢。
  “我没养过孩子,先练练手。”青川说。
  这个时候大嫂特别想把大姐儿塞给她叔叔,让他练手。没听过养孩子还得先练练手的,也是神奇。
  不过青川对大姐儿也很好,高价的米粉、每日的牛奶,把大姐儿喂养得白白胖胖。这村里孩子不少,走出来个个皮包骨头,她大姐儿这满手的肉窝窝,那真是村里独一份。
  “你要是想要孩子,那容易啊,娶个老婆,想生几个生几个。你喜欢什么样的?嫂子帮你打听打听,保准找个又能干又漂亮的。”大嫂就像是所有热衷给未婚男女介绍对象的女人一样,说到做媒就眼睛发亮。
  “我不结婚,也不生孩子,一个人挺好的。”
  “那你养别人家孩子养得这么开心?”老太太不明白青川的神逻辑。
  “别人家的当然好养,又不用自己生。我一想到家里要住个女人就汗毛直立,这要是哪天惹了对方,她半夜悄悄起床拿刀把我切割了怎么办?就算对方谨慎一点,不用刀,用杀虫药,也很怕人啊。孩子就不会,孩子那么可爱 ,天真无邪。”
  老太太、大嫂:……
  “那你结婚不结婚?”老太太问。
  “不结。”青川一句话结束话题。
  说时迟那时快,老太太弯腰拿起鞋子就想揍儿子,青川却跑得比兔子都快,一边跑一边回头高声喊,“不结,打死不结,打不死也不结。”
  常山村后面的三个小山都是村里的资产,所以理论上山上的竹木藤蔓都是集体的,不许私人采摘,不过这个饭都吃不上的年头,谁也管不到这些。青川发掘出了葛根粉这种妙物,饿急了的村民连夜就搬空了后山,基本上可以找的葛根都挖出来了。
  他们用斧头把粗壮的根部砍开,切碎,打磨后加水过滤,就能过滤出名为葛根粉的淀粉。干吃的味道不太好,但是烧成糊糊,或是和别的粮食粉一起做饼子就很不错。
  青川自己磨了十多斤的葛根粉,别的人口多的家庭得到的更多。常山村两年没有因为饥饿死人,但别村的情况却很严峻。
  许多本地媳妇的娘家和嫁出去女儿的婆家来借粮食,多了肯定不借,但是十多斤还是有人愿意咬咬牙借出去。实在没有多余粮食的,就教他们上山挖葛根磨粉,也是一条活路。这个时候就要提一提青川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其实葛根粉也不是青川第一个发现的,只是以前没流传开,因为这东西麻烦,半天才弄出一点点粉,正常年代来说很不合算,所以没人知道。现在青川刻意宣传,大家便都知道了。
  灾年,这一点点粉,也是能救命的。
  这样一个传十,十个传百,间接救人无数,系统突然告诉青川,他如今也算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时候,青川简直莫名其妙。
  “你可以用这个标准去判断谁品德高尚了。”系统说。
  但青川压根不明白自己的品德高尚是怎么来的,更谈不上什么标准。每天上下班,手里每每屠杀生命,竟也算得上品德高尚?
  今年有了葛根粉,青川就不再挨家挨户的送粮食(饲料),屠宰场今年的福利里头有糯米粉,青川送了一斤给老太太,自己留了一斤,除夕夜先用一半做芝麻汤圆,元宵的时候再吃另一半。
  做汤圆的糯米粉就半斤,所以汤圆一个个做的皮薄馅厚,乒乓球大小,里面有芝麻馅儿、紫薯馅儿、红豆沙馅儿,都是甜口的。青川给两孩子每个人勺了五个汤圆,倒入桂花糖水,吃完之后在院子里放了几个鞭炮,然后扛着不睡的守夜。
  两孩子坚持过十二点就困得不行了,歪在椅子上睡着了。青川把他们抱回房间里去,脱了鞋子和外套,在他们床头放了两套崭新的绒线的帽子和围巾。
  姐姐是红棕色的,弟弟是藏蓝色的,粗羊毛线打的,斜格子花纹,帽子顶有一个兔毛小绒球,看起来十分可爱。
  这实在是个大惊喜。家里宠孩子的人家,哪怕没法子给孩子做新衣服,总要想方设法的做别的新东西,比如新鞋子新帽子,让孩子高兴高兴。张莉莉以往就看着别家孩子收礼物了,没想到自己也有,且这样合心意。
  姐弟两个美滋滋的戴上新帽子新围巾,对着镜子仔细得照了一会儿。
  青川走过来,用抹脸油给孩子抹脸,然后带着他们去拜年。老太太和大嫂给孩子准备了红包,一毛钱,可以在供销社买十粒糖,在孩子看来就是很大的数字。青川还是给两毛,单身汉就是有这种宠孩子的权利。姐弟两个拿着红包,带着刚走稳当的大姐儿,手拉着手去各家各户拜年找糖果点心。
  “以往都是舅舅往外面送,今年可算找回来了,你们快去,拿多多的,别客气。”
  两孩子中午的时候才回来,兜兜里都是糖果点心,糖少一些,瓜子和炒花生多。他们把糖果撒在桌子上,一个一个数,算着能吃几天。有那存得住的孩子,这些糖可以吃上大半年的了,但大多数,不出元月就差不多吃干净了。
  青川走过来,他手里抱着两个铁盒子,“瓜子和炒花生早点吃了,放久了就潮了。喏,舅舅给你们的礼物,看看喜欢不喜欢。”
  压岁钱是压岁钱,新年礼物是新年礼物,青川舅舅今天依旧如此物质,如此讨孩子喜欢。
  孩子们一下欢呼起来,他们早上看到青川抱着一个差不多的盒子给了大姐儿,里面是满满一盒子青川自己灌的鳕鱼肠。当然,别人不知道是鳕鱼肠,就知道是用海鱼制作的鱼肠,十分鲜美细嫩。
  张莉莉先开了自己的盒子,里面躺着两个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