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二十世纪日常-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然我请?吃什么?我去弄”
  “还是一起吧,去红英姐家做,叫上其他姐妹,他们丈夫不都是你的战友吗?”
  “可我更想与你单独一起”
  看小李那一脸开心的笑,冰兰扶额。五迷三道地被小李拉着出去坐上一辆吉普出了军营。冰兰从来还没好好看过这里,汽车一直开出很久还没停下。
  “我们去哪儿打猎?”
  “好好坐着就是,这儿的林子不多,得往外开很远”
  很远是多远?冰兰最后才知道是很远,远的他们俩要在外面烧烤。“你有预谋的!”冰兰吃着兔子腿道。
  “真的没骗你,只有这儿的兔子好吃”小李也吃着兔子肉,只不过他吃的是肋排。
  “是好吃,可咱们今晚别想回去了。为吃一只兔子露宿荒野,说出去不被笑死”
  “谁敢笑?咱们也不露宿荒野,不是还有车吗?吃饱了我带你溜达溜达,困了你上车睡觉。”小李嘴角含笑。冰兰有种被算计的感觉。
  等冰兰吃饱,小李带着冰兰在茫茫的原野上散步,“以前打仗的时候,我每天都怕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那时候就想着自己一定要强,战争快点结束。跟你一起出任务,我找到了自信和快乐。
  等你走后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心里已经住进了一个人,你的样子不时出现在我脑海,想着你在干什么。但是我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敢说。战争太残酷,我常常祈祷你我都活下来。祈祷你不要着急嫁人,等我来娶你。
  冰兰,明白我说的了吗?我李景川愿意用一生呵护你,让你幸福。”小李双手扶住冰兰的肩头等着冰兰回答。
  冰兰长长吐出一口气:“我一直很矛盾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我希望我的伴侣能一直陪我走下去,不管前路是什么。”
  “我是男人,我会用我的一生来兑现我的承诺。不要多想了,相信你的李大哥还不好?”
  “呵呵,好吧!为了耳根清净,那我就把自己嫁出去吧!”
  “你这丫头!原来我只是一块挡箭牌!”小李朝着冰兰屁股拍去,冰兰一闪身躲开,小李再次抓。落日的余晖照在两个嬉闹的青年身上。
  两人以闪电般的速度结婚了,趁着父母都在,冰兰跟小李说起父母的事,小李不太赞同他们来这边定居,主要是这边的气候不太好。冬季言冷,土地少,粮食短缺。
  “你们原籍不是陕西的吗?不如申请回老家。”小李道。


第118章 岁月  21
  “离得那么远; 想照顾都很难”冰兰还是犹豫。这两个地方土质都不是很肥沃,百姓的生活应该是很艰难的。
  “其实咱们还是应该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咱们安排的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小李道。
  一家人坐一起的时候,何志勇首先表示:“我要跟姐姐姐夫”他舍不得两个师傅; 这里还是军营,自己够了年龄是不是就可以在这里当兵了。
  “那行吧,我们过来; 估计你叔叔他们也会来。咱们老何家可就这两支人了”何季林当即表示。小李道:“我们这回跟您们回去,找一辆车,顺便把家里的东西搬过来。这边我们跟当地商量一下,户口办进来”
  “爹; 娘; 医院马上建成,会需要大批人手,不如你们来医院工作; 可能会干一些扫卫生或食堂什么的工作; 但都不会很累”冰兰道。
  “累点没啥,一家人在一起就好。等你们有了孩子我帮你们带孩子”高秀英道,小李的家人早没了; 闺女连个婆婆都没有,自己不帮谁帮?
  夫妻俩先找到部队和医院; 安置家属部队出面最好。一个医院的确需要很多后勤人员; 做家属工没问题。吕英这边很痛快答应下来; 关于落户; 师部出面找地方,同样很痛快。
  冰兰没花几个钱买了五个破院子,这样的院子战后多得是,那几个钱也就是办手续地皮钱,房子基本上都不能住了。
  “买这么多干啥?”高秀英有些埋怨闺女花冤枉钱买的院子。
  “叔叔家小庆也不小了吧,咱们家志勇多大了?我这是先准备着。等你们来后拉着车去捡石头砖瓦的,回头咱们都盖上,以后娶儿媳妇了都够用了”冰兰道。
  “咱们家就一个儿子,难道你还让我们分开住?”
  “您不要了我和小李要,我们自己盖房子”冰兰不会告诉她以后什么都是计划经济。住房也是老大难。现在不占什么时候占?再说他选的这几个院子虽然破,但是能拆出东西来,盖房子又能用上。
  事已至此,一家人开车回到山村,何树林一切听哥哥的,两家人顺利搬到了大同。冰兰给他们弄来两辆平板车,两家人开始了建房准备。冰兰夫妻闲余的时候也都过来帮着干活。
  小李有时候还会带一些战士,所以两家的房子盖的都很快。虽然都是就砖瓦房梁门窗。能住上宽敞的房子很难得了。两家又都增加了厢房,院墙等等。虽然都是废旧东西,但很规整,两个家就这样落成了。
  吕英动用自己的关系网,聘请来两位红十字会成员加入医院。慢慢医院把其他科室都成立起
  来。忙碌的时间很快,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由两座四层高楼和一些瓦房组成的军区医院很快落成。
  高秀英和冰兰的婶子被安排到了医院食堂做饭。何季林和何树林嫌医院给的工资低,都去了煤矿干活。只不过一个井上,一个井下。何志勇和何志庆(叔叔家的儿子)被冰兰押着去了补习班学习。剩下小的该上学上学。
  这年年底,冰兰怀孕了,他们搬进了刚盖起来的家属楼。第二年一对双胞胎落地。高秀英看冰兰忙不过来,干脆过来帮着带孩子。小李几乎整天在外训练,家里根本帮不上。
  “小李是好,可这个家一点也照顾不到,还没个婆婆帮你”高秀英不免唠叨几句。
  “不然我为啥一直不想找当兵的?最后还是没脱离这个圈”冰兰也道。
  “行啦,别人不都这样过来的吗?只是你这两个孩子可是怪累人的”
  “等大些就好了”
  “可是奶怎么办?这么小难道吃糊糊?”高秀英发愁的是这个,两个孩子饭量会越来越多,闺女的奶水肯定不够。
  “小李说买一只羊来”
  “膻气哄哄的,孩子能吃吗?”
  高秀英的担心是多余的,处理好的羊奶不光孩子爱喝,就连她也喜欢上了。姑爷也是一买就买了两只,一天一大盆,不喝那就是糟蹋东西。家属院的那几家也跟着沾了光,李红英的孩子都会跑了还过来蹭喝。
  不过高秀英高兴,大院的孩子们相差不多,爹娘都跟闺女是战友。处的好了跟自己家的似的。夏天大家出来摆上桌子根本不分谁家的。
  两个孩子两周后,高秀英去了新办的幼儿园上班。顺带着看两个孩子。家属院的住户越来越多。孩子们也是越来越多。现在何志勇如愿以偿当兵去了,家里更加清净。
  冰兰用积蓄买砖石料把自己的院子盖了起来,再不盖以后砖石都不好买了。何树林听从了冰兰意见,也罢另一个院子盖起来。他有两个儿子,更应该早些准备。
  何季林犹豫半天,在闺女暗中帮住下把何志勇的院子盖了起来。只是住房太宽敞了遭人妒忌,那边新院子基本上就锁起来,偶尔过去种种菜。却没让外人知道。
  冰兰没再让自己怀孕,她怕还是双胞胎,两个孩子足够,四个孩子真到了那几年吃喝都成问题。虽然她不担心,但是也不能太过。
  这事夫妻俩商量过,开始小李不同意,国家号召生孩子,为什么不生?别人家可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生呢,如果自己家再不生是不是有人怀疑自己能力问题?
  “相信我,咱们有卫国、卫华就行了”虽然冰兰觉得孩子的名字很俗气,但是小李一定坚持,她只能妥协。“你看你没时间管家和孩子,我现在带班和门诊已经忙的不可开交。咱们真的没精力再多俩孩子”她不能告诉小李,马上三年困难时期,还有那十年还不知道什么状况。她担心不可预知的未来。
  “嗨,我们李家就剩下我一个,我是想多生几个,让爹娘在地下安心”
  “就是想要也等几年吧,等两孩子大大,到时候还能帮着带带弟弟妹妹”冰兰只好拖延。两个孩子上学了,高秀英再次辞工在家带孙子。何志勇退伍后做了一名警察,找了当地的媳妇。现在孩子都生了。
  儿媳妇要上班,自己年龄也大了,被大家劝说着,高秀英做了专职主妇,带小的管大的。小李不在家的时候,冰兰基本上吃住在娘家。何志勇一结婚,高秀英便搬到冰兰这边。这边吃住都方便。
  粮食副食都不少,高秀英也乐得一家人在一起热闹。冰兰带来的粮食东西多,难免有些大手大脚。
  “娘,家里东西用不了就攒起来吧,这两年供应充足,等以后要是赶上天灾什么的供应短缺怎么办?我们要为以后做打算”
  “咱们不是吃供应吗?国家还能短了咱们的口粮?”
  “那也得国家有啊,要是没有怎么给?娘,咱们不是没过过苦日子。东西还是节省着吧,也跟我婶子念叨一下,买回来的粮食吃不完就存起来,以防个万一。我在那边修了一个地窖,以后就把东西过去,土豆和白菜晒干了能放很久。今年夏天我跟孩子们去山里采菜,回来咱们晒干菜”
  “行,要是去了我跟你婶子也去,那干菜包包子也很好吃的”高秀英倒是没想着怎么积攒吃的,而是想怎么换着样的吃。报纸收音机不都说粗粮细做吗?还能做出人造肉。
  冰兰不管高秀英怎么想,她要为自己的存货找最好的借口,也要让婶子家多存货,时间不多了,只有一年时间。这一年他们非常忙碌,不光是带着叔叔家,就是孙荣、李红英等人也被冰兰带动着去农村捡干菜。
  最远的他们都到了河北境内。一群媳妇下车奔向林子里打松子。几个当家男人道:“就收来的那些东西还不够咱们费事的。”
  “媳妇愿意,没办法,小李,我看就你媳妇能折腾,我家哪儿都是东西了!”孙连山道。
  “那是为你家着想,你也想想都生了多少孩子了!粮食够吗?”
  小李一说,孙连山尴尬了,他家还真不咋够,每月都是借着别人家粮本买粮。现在部队一样每月按量供应,家属落到了地方。
  今天难得都有空,孩子大人全部跑进山,一个秋天的收货让冰兰家的地窖满满当当的,就连房子里都装了好多干菜。农村红薯地被他们翻了一遍。家家都多了好几袋子红薯干。孙荣意犹未尽:“明年还来,我家今年保证不用借粮本了”众人哄笑。
  谁也没想到计划跟不上变化,“为什么减少供应?”排队买粮食的人们纷纷问道。
  “上面来的粮食不够,我们怎么办?”粮店职工一样不想,自己家也要凭粮本购粮。
  “知道怎么回事吗?”
  “没听电台广播,今年粮食减产,让大家理解。还有我们国家要还苏联外债,援助越南、朝鲜,啊什么尼亚的”
  “什么时候能恢复啊,我们一家这点粮食怎么够!”
  “南瓜、土豆、白菜,要不?要的赶紧,瓜菜代替粮食供应”那边一喊,众人忙围上去。没粮食瓜菜一样。
  高秀英暗自庆幸闺女有远见,冰兰还是嘱咐娘:“家里东西省着吃吧,这样的日子不知道持续到什么时候”
  “哎,我跟他们学得做菜饼子、菜粥,加点肉丁一定很好吃”高秀英没想到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着,持续着。家里的饭菜越来越降低档次。最后大家到了只能喝菜粥的地步。做的干粮给男人。
  他们的日子还算好的,起码能吃饱。别人不说,孙连山家里都是喝饱,一锅饭菜没多少粮食。几个孩子饿的天天要吃的。
  “不然再去借借?”孙连山道。
  “我怎么好意思开口,家家都这样了,管谁借?都怪你,好容易捡了那么多东西,你偏偏寄给老家,现在你的孩子饿了,谁管你!”


第119章 岁月  22
  “老家过得困难;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能眼看着他们饿死吗?”
  “他们不用饿死,饿死的是你的儿子闺女!”曹艾云哭起来。
  “别哭了,我去找小李; 他家一定多”
  “他家还有丈母娘一家呢,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算了,以后咱们别生了; 生这么多都是讨债的!早听冰兰的就好了。”曹艾云想起当初冰兰跟她说的就后悔。自己干啥一定要生那么多!
  曹艾云的脸色越来越差; 冰兰叹口气,让小李半夜偷偷给他家送去了一代红薯干和一小袋小米。小李回来跟冰兰道:“当初还埋怨你不多生几个; 现在看到他们家那几个孩子的样子; 我都后怕,谁会想到有这么一天!”
  “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政治上的事不要多说,你在外面也要封住嘴巴,话多必有失。相信我; 咱们踏踏实实工作,不要谈论政治,不要派系; 如果能转业; 咱们就去地方”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小李认真看媳妇; 上次也是这样说; 相信她; 为什么要相信?
  “就当我未卜先知,有些事不是咱们能左右的,也许困难的时候还在后面”
  “还在后面?”这难道还不是最困难的?如果比这还难,会是什么样?不可想象,这是新中国,新中国绝不会让百姓过不上好日子。
  “我说的是也许,人就要做最坏的打算”
  “别杞人忧天了,困难是一时,明年就会好的”
  小李的预测没实现,冰兰家的东西减少的很快,她知道有些被娘送给了亲家。弟媳妇家的孩子多,高秀英心软,那样做可以理解。
  冰兰就当不知道,本来那些东西也是两家捡来的。她帮不了更多,只能让小李悄悄夜里给那几家送一些米粮。部队的配给减少的不算多,但是男人要训练,有时候出去就是十来天,粮食也是带着的。
  肚子里没什么油水的人们饭量更大。卫华偷偷往自己书包里装了几块红薯干,卫国在一旁掩护着。冰兰好笑,就当没看到。谁没几个发小?好在两个孩子都算是懂事。
  曹艾云上班红着眼睛找冰兰,没说话先哭起来。
  “先别哭,你可是娘子军里最勇敢的战士,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你!”
  “呜呜,冰兰,这日子没法过了。我好命苦!”
  “怎么啦?”
  “是不是你家来的那群亲戚?”李红英过来问道。
  “什么亲戚?”冰兰看李红英,最近他们一直在娘家住小李又出任务了,有些事还就真不知道。
  “昨天他们家来了十几口子人,老的小的都有”李红英道。
  “婆家的?”
  “嗯,小叔子、小姑,还有公婆和几个侄子侄女”曹艾云道。
  “他家这是多少口人?”
  “孙连山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大姑,一个小姑”
  “不算多,这是都来了?”
  “孩子们都来了,连大姑姐家的,加上我家的那几个,我们一月的粮食一天就去了一半。以后的日子可咋办?”曹艾云接着哭。
  “难道他们还不走了不成?”
  “公公说村里冬天没活,孩子们都饿的受不了了。来这儿哪怕喝口菜汤也好”
  冰兰真的为曹艾云发愁了,“你想咋办?家里那么多人能装的下?”
  “所以我找你,想办法,咱们这里头就你能耐?”曹艾云可怜巴巴看冰兰。冰兰也是头大:“我也没什么好办法,现在不是解放前,缺啥我可以给你们去抢,现在我敢抢吗?你婆家的人我也不能赶跑,赶跑孙连山还不找我来?”
  “不然把你家的房子借我用用?”
  原来在这儿等着呢?“我家那么多东西往哪放?再说你婆家那些孩子没轻没重的,我也心疼不是?”
  “不住你的公房,你那个家就是让我住我都不敢。我说的是你家那个街里头的,把厢房先腾给我行不?”
  “我得跟我娘商量去,一头住着我跟我娘,那头是我弟弟家,这事得他们愿意了。不过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你们吃什么?”
  “我公公不是说喝汤吗?那就喝汤”曹艾云没好气道。众人只得叹气,别人也有婆家娘家,也多多少少照顾一下两边,毕竟他们都拿着工资。可还真没遇到曹艾云这样的。
  冰兰回来跟高秀英说,高秀英道:“咱们这边有地窖,不能让外人看到的。现在大家都饿极了,要知道咱们还有那么多东西,一定会进来贼。那就住你弟弟那边吧,厢房的大炕能住五六口子。”
  何志勇家多了七口子人,孙连山的父亲带着一群小子住进来。好在烧煤不用花钱,孩子们出去捡就够。何志勇夫妻每天在家上上宿,基本上就在高秀英家了。
  大家不忍心看曹艾云家朝不保夕,都多少从家带来一些事物送过去。曹艾云又哭了一场。冰兰只得叹息,能有什么办法?大家都不好过。孙连山的家人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带着憨厚质朴的表情,让人不忍心做出过分的事。不知道他们究竟怎么想的,也许觉得儿子厉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