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火十四年:越南战争启示录-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53年11月20日上午,比亚尔率领第1伞兵营的800人登上了64架美式C-47飞机,从河内飞向170里外的奠边府。这个营本来要返回法国,却在前一天晚上接到执行代号“德克萨斯”的行动,营长比亚尔被上面告知,如果天气不利,有大雾或大雨,则这次行动永远解除。后来他常常后悔不迭:“为什么那天没下雨?那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奠边府之战了。”这个铁路工人的儿子曾是二战英雄,抵抗过纳粹占领军,在印度*有9年的战斗经验。他的名言是:“学会直接面对死亡,你是到死人的地方去。”
  这一天,他的空降部队和越军打了一整天的仗,虽然损失了40个人,总算夺下了奠边府。这里距离越寮边界只有十多公里,紧靠上寮,是一块长18公里,宽6~8公里的小盆地,有1万多名傣族、苗族老百姓在种植稻米和罂粟。法国人以前在这里的山谷建了两条飞机跑道,山谷中所有老茅舍都被铲平,建立起指挥所及碉堡,一座初具规模的机场迅速建成。周围的5座低山,7处碉堡,形成了一条堡垒线。卡斯特里上校担任第一线总指挥,这位“精力充沛的风月场老手”的座右铭是:“人生三大乐事,就是有匹马可骑,有敌人可杀,有女人可睡觉。”
  10;814名法军驻守在奠边府及其四周,其中有7;000名老兵,其他的是越南人的“新国军”和非洲人佣兵。卡斯特里戴着阿尔及利亚骑兵的平顶帽,配带红领巾,挥舞著马鞭吼叫着四处监工,在主跑道和村落附近大修工事。这位*成性的军官将其中三个据点以三位前女友的名字命名:“于姬特”在西边,“克劳蒂娜”在南边,“伊莲娜”在东边,希望她们的名字给自己带来好运。东北则有“多明尼克”,总指挥部在中央。在北边公里处又有一个“贝雅翠丝”;3公里外的北边还有一处“加柏李尔”,扼住通往中国的路口;“安娜玛丽”则在跑道东北公里的小坡上;在南边8公里外,还有一个名为“伊莎贝拉”的据点,部署3个步兵营,一个坦克排及一个105毫米自行火炮群。
  总之,法军一共占据了四十九个据点,分为八个群,三个防御分区。芒清中心区为指挥中心,有炮兵阵地,机场和2/3的兵力;北分区即芒清和北面的板桥(安娜玛丽);芒清以南约8公里的航冈,红堪(伊莎贝拉)为南分区。每个据点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40~200米的障碍区,布满电气铁丝网和地雷。
  至3月初,法军兵力增至近两万人。法军每天使用100至200架次飞机向奠边府空运150至300吨物资。法、美一些高级将领都曾视察过奠边府,称之为“一个不可侵犯的堡垒”,是“东南亚的凡尔登”,凭其坚固的工事和众多的精锐部队,认为越南人民军不敢向它进攻。纳瓦尔将军扬言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个据点”,要在奠边府“碾碎”越盟部队。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20)
法国历史学家古杜尔解释说,法军司令部认为越盟没有汽车,无法将武器,食物等运送到离它的后方那么远的地方去。“这绝非愚蠢,而是非常合理的想法。”越南人民军需要穿过800多公里的丛山峻岭,才能到达中国境内的补给库。法国人最大的错误,是以为越军无法从山的斜面向他们开炮,而且也没什么重型炮可用。卡斯特里曾对前来视察的纳瓦尔很有把握地说,越军只有6门以下的重炮和一些中型的榴弹炮,根本打不到他的中心阵地。后来,武元甲透露,他当时有48门美式105毫米大炮,以及150多门轻型火炮;10;000桶汽油,3;000支步枪,240万发子弹,6;000发炮弹,以及170万吨的大米。
  早在1953年11月20日,得知法军占领了奠边府的消息后,正在参加越军高级干部会议的中国顾问团负责人韦国清不由一跃而起,大叫:“一个绝妙的战机出现了。”他立即向武元甲建议,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调集精锐部队与法军展开战略决战,一举歼灭法军主力。
  胡志明代表越共中央下达指示:“这次战役,在军事、政治、国内、国际等方面都是一次重要的战役。因此,全军、全党、全民务必集中力量打好这次战役。”
  开战前夕,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副参谋长黄文泰和中国顾问团负责人韦国清、梅嘉生在前线指挥部经过周密讨论,将一开始确立的“速战速决”改为“稳扎稳打”,采取由外围而纵深,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歼敌,最后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总攻。在后来的战役进程中,这种“剥竹笋”式的战法被证明是置法军于死地的关键一招!
  1954年1月上、中旬,经过紧张的调兵遣将,越军集中4个步兵师、1个工兵师将奠边府围得水泄不通,法军已经插翅难逃了。但是,1月25日夜,按预定计划进入进攻出发阵地的越军部队,突然接到武元甲下达的紧急命令:停止进攻,部队后撤。
  此时法军通过截获一份越军电报,获知了越军的总攻时间。越军突然后撤,让卡斯特里无法忍受这种大战前的煎熬,他甚至将电台波长调到越军的频道,向武元甲发出吼叫:
  “你还在等什么?为什么不敢向我们进攻?你还敢不敢在奠边府和我一决雌雄?”
  武元甲自然不是贸然接受挑战的一介武夫,推迟进攻原因是韦国清考虑到炮兵还未完全进入阵地,如果贸然进攻,并无必胜的把握。武元甲接受了韦国清的建议,命令刚从中国接受训练的2个炮兵团火速向前线进发。这2个团在跨过黑河时走河底隧道,以免被法国飞机从空中侦测到;其中1个团的士兵还徒步横越125公里的山区道路。数以千计的挑夫把大炮的炮身放在特别改装的人力车上,每门炮用4根绳子栓好,每根绳子用25个人拉,走过崎岖倾斜的山道。大炮车都先拆下来,零件由大小拼装车单独或连结运送,到达奠边府的制高点后再重新组装。
  越南人民军的补给线超过100公里,沿途暴雨,山崩,泥石流横阻。数百艘舢板与数千艘竹筏来回穿梭于河道,把货物送到水陆交会处,再由挑夫一担一担挑越过山隘与溪流。武元甲回忆说:“在那些没有路可走的地方,加农炮却能移动,那纯粹是我们士兵的汗水与肌肉所造就出来的。”运送队冒着轰炸与炮火,一寸一寸地把大炮朝前挪动,用了3个月的时间,才将大炮全部运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21)
另一方面,在越南红河三角洲地区,越军总参谋长文进勇亲自指挥第320师主力四面出击,破坏交通线,伏击法军小部队,搞得法军后方鸡犬不宁。武元甲还派出2个团进入老挝,突破法军和老挝王国军队层层阻击,如入无人之境。不仅如此,第312师特工队还于3月4日和6日大显神威,夜袭法军在越南北方两个最大的空军基地——河内嘉林机场和海防吉碑机场,共炸毁和严重损坏法军飞机78架,严重削弱了法军的空中打击和运输能力。
  纳瓦尔本来就不多的机动兵力被调动得四分五裂,奠边府这个“铁竹笋”的表层已经被越军剥开了一层层,露出了薄弱的部分。一场恶战已不可避免。
  武元甲以3∶1的优势兵力,将法军重重围困在奠边府地区,上百门各型火炮进入了预设阵地,炮口俯视着法国人,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鉴于由苏、美、英、法、中5国及有关国家代表参加的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将于4月间召开,向中国驻越军事顾问团提出,在日内瓦会议讨论印度*问题之前,“为了争取外交上的主动,能否与朝鲜停战前一样,在越南组织打几个漂亮的胜仗”。所有准备已经完毕,在中国顾问团建议下,武元甲定下决心,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1954年3月13日17时,在中心区的伞兵指挥官朗格莱中校后来回忆这一时刻说:“并不像我们所预期的那样,下午5点什么也没发生。于是我就去淋了浴。”正当他垂着眼皮昏昏欲睡之际,顷刻间越军的200门大炮齐声怒吼,向机场及三角地区的中心战壕倾泻着炮弹,把他吓得睡意全消,越南人进攻了!4个多小时后,兴兰已经被炸平。兴兰高地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是:“这里到处都是越南人!”14日深夜,308师1个团和312师1个团配合4个炮兵连,经过血战全歼了“外籍军团”一个加强营,将“决战决胜”的旗帜插上了独立山。奠边府的北分区“钢铁堡垒”就此完蛋。
  人民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一阶段正面攻击几乎损失10%的兵力。而法军损失更惨,中心区的指挥官和他的指挥部一起被轰上了天,卡斯特里的参谋长凯勒中校被越军的炮火吓得精神崩溃,被飞机送往后方。卡斯特里命令他的圣西尔军校同学朗格莱接替指挥。比亚尔中校正要回国,3月16日又被召回奠边府。当日,孤注一掷的纳瓦尔下令再向奠边府空运两个伞兵营,得到增援的卡斯特里强打精神,宣称:“奠边府之战是决定印度*命运的一战。”
  此时,越军重炮阵地前推,用猛烈的炮火封锁奠边府机场,越军官兵挖掘“S”形堑壕,向法军阵地步步紧逼。套在法军脖子上的绞索正在一点点收紧,奠边府的法军已经在劫难逃。
  走投无路的法国军政当局只好求助于美国出兵解围,美国紧急增援法军100架轰炸机和战斗机、50架运输机,并借给法国29架C-119型运输机。美国还派出2艘航空母舰进入北部湾举行登陆演习,企图吓阻人民军的进攻,挽救法军在莫边府的危局。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公然宣称,准备运用美国空军B-29型战略轰炸机大规模轰炸包围奠边府的越军,甚至丧心病狂地叫嚣要对越南使用原子弹。然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并不愿意为法国人火中取栗,除非法军交出战争指挥权。当然,高傲的法国人立即拒绝了美国人的条件,他们只好独自面对失败的厄运。。 最好的txt下载网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22)
3月30日,在浓浓的雨雾之中,越军发起奠边府战役第二阶段进攻作战,重点攻击东部高地群。D3高地血流成河,越军312师进攻受阻,成连的战士阵亡。在艾兰高地,比亚尔中校率领伞兵拼死抵抗,击退了316师的进攻。卡斯特里大喜,命令比亚尔率领所有预备队全面反击,企图抓住最后的这根救命稻草。经过D2高地的一番血战,越军顶住了法军的反击,战斗形成僵持。此后,战场的焦点转移到东部高地的核心阵地——C1高地,法越两军拼死争夺,阵地相互易手多次,武元甲派出越军的王牌部队——第308师第102团遭受重创,损失达700多人,几乎占全团的三分之一。越军部队因此情绪低落。在某些高级干部中出现了消极畏难情绪,有的人甚至不愿打下去,主张撤出战斗。奠边府战役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谁能够坚持住,就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4月19日,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全体参战人员:“ 努力克服右倾思想,坚定决心,增强责任感,全歼敌人。”人民军前指党委于4月底召开扩大会议,要求坚决贯彻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着重反对干部中的右倾消极思想,纠正不执行命令、擅离职守、谎报情况的等无纪律行为,同时决定:迅速补充兵员,整顿部队,于5月对法军发起最后总攻。
  法国人的日子更难熬,飞机空投的物资几乎全投到了越军阵地,无法运出的伤员在阵地上一片哀嚎。4月15日,为给前线打气,法国内阁通过一项决定:给奠边府的所有军官晋升一级军衔。刚刚荣升少将的卡斯特里已经预感到要大祸临头了。
  5月1日,越军六管火箭炮发出阵阵怒吼,一道道火球飞向法军阵地,数万名戴着盔式帽的越军高呼口号,向法军发起最后的总攻。越军第316师以两个团并肩突击,很决突破法军C1高地,法军阵地被撕开一个大裂口。血腥的战斗打到5日,法军外围阵地大部丢失,只有A1阵地尚存。5月6日21时,越军第316师第174团向A1高地的进攻突然暂停,高地的法军指挥官普热上尉正在纳闷,突然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越军经过半个多月的施工,把坑道挖到了A1高地下面,装填了整整1吨TNT炸药,此时突然起爆,将A1高地上的法军连同各种军备、碉堡抛到半空!
  东部高地群的失守,使奠边府法军彻底失去了屏障。法军仅存4个残缺不全的营,朗格莱、比亚尔劝卡斯特里突围,自信心完全丧失的卡斯特里回答:“突围是自取灭亡。”5月7日下午15时,武元甲下令对芒清中心区发动最后攻击。
  下午17时,卡斯特里与河内的法军战区司令部最后一次通话,请求批准命令部队投降。司令科尼无奈同意,只是说:“我们失败了,但为了法兰西军队的荣誉,请不要打白旗……”
  中午,卡斯特里在指挥所里被俘。在被俘之前,他还故作镇定地向俘虏他的越军连长表示可以命令部属放下武器投降,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不必了,将军,你的部下已经举白旗投降了!”
  5天内,法军阵亡3;000人,其余3;000人永远伤残,1名法军少将,3名上校,10名中校,27名少校及8;000名士兵被俘,越军也伤亡、失踪约13;000人。一名法军军官懊恼地指出:“一败涂地,我把部下像狗一样推去送死!”他喃喃自语:“8年来,我们的将军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只知道一味地进行反革命战争。奠边府之役不是偶然的,而是对这种愚昧的审判!”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越军前指时,武元甲高喊着“我们胜利了”,和官兵们热烈拥抱,跳起了舞蹈。向来举止稳重的韦国清也禁不住地跑到舞蹈圈中,与越军官兵共庆胜利。
  胡志明亲拟贺电:“我和政府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干部、战士、民工、青年突击队员和地方同胞致以亲切的慰问!”
  奠边府战败的消息震惊了法国朝野上下。法国政府总理拉尼埃一身黑服宣布爱丽舍宫和全国下半旗志哀。1个月后,拉尼埃政府下台。
  奠边府战役结束之日,正好是讨论印度*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法国代表臂戴黑纱出现在会场上。奠边府战役的结局,对日内瓦会议的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7月20日凌晨,柬埔寨、老挝、法国、越南*共和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终于达成了关于在印度*恢复和平的协议。其中规定:以越南北纬17度线以南、9号公路以北的六滨河(又名贤良河)为临时军事分界线。此线以北为越南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军队集结区,以南为法兰西联邦军队集结区。法国军队将撤离印度*,越南将在1956年7月举行全国自由选举,实现*基础上的和平统一。
  至此,法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终于走到了尽头,越南取得了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
   。。

美国伸手扶植南越(1)
二战结束后,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日内瓦协议》让美国大失所望,艾森豪威尔决心拼凑东南亚条约组织,用来对付“共产主义威胁”,防止印度*半岛的“多米诺骨牌”一块块倒塌。鼠目寸光的美国人把信奉天主教的老牌政客吴庭艳扶上南越“总统”宝座,这是个注定让美国人后悔莫及的选择。吴庭艳向南方革命者挥舞屠刀,北越被迫开辟著名的胡志明小道支援南方革命。美国人承认:“胡志明小道的作用是人类忍耐力、顽强精神和组织能力的感人的范例。”
  “多米诺骨牌理论”
  对于法国在越南的溃败,隔岸观火的美国人感到又惊又喜。惊的是没想到装备精良的法军面对衣衫褴褛的“越共”军队失败会如此之快、如此之惨,喜的是终于可以找到机会进行干涉,逐步向整个印度*渗透进去。
  美国对东南亚垂涎已久。众所周知,汤姆大叔从来不对资源贫乏、毫无价值的地区感兴趣。二战期间,美国90%的橡胶、75%的锡矿由东南亚提供,该地区27%的石油由美国石油公司生产。从军事角度上讲,东南亚是位于中国与英属马来亚之间的陆地桥梁,与缅甸和泰国有共同的边界,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美国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二战期间的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并不支持殖*义,他同英国首相丘吉尔会晤时,经常不顾后者的感受,大谈“尊重各国人民选择本国政权组织形式的自决权。”还要英美两国保证“向被剥夺了主权、自决权等权利的人民归还这些权利。” 不过,罗斯福当时将主要精力放在打赢同德国和日本的战争上,从未详细地透露过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让老挝、越南、柬埔寨这三个法属印度*国家获得独立。所以,直到他于二战结束前夕去世之时,美国的印度*政策仍模糊不定。但出于军事原因的考虑,美国人同胡志明领导的反殖*义力量一度走到了一起。
  “敌人的敌人即朋友”,奉行现实主义对外政策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了在军事上打击印度*的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