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读鬼谷子-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外交方面:或者因为志同道合而结交,或者结为酒肉朋友,或者因为财货结交,或者因为赏赐封地而结交。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
总之只要我们摸清了别人的真实爱好,无论出入、亲疏、去就、思求,都可以随心所欲,办成所有想办的事。就好像用蚨母(一种虫)血涂钱,可以引钱使归一样。
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出无障碍,入无征兆,独往独来,没有人可以阻挡。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一种切入事物内部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切入的,但是要有一定的制约条件,在制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才可以切入到事物的内部中。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本质规律,这些内在本质规律,都是有一定客观制约条件的,在客观制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人们才能适应这些规律,这是一个永远都不可改变的法则,万事万物都贯穿始末,不可违背。“切入”和“制约条件”是辩证法关系,也就是说他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正反两个方面中国人称之为阴阳,阴阳双方的平衡是动态的平衡。所谓阴阳的动态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量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但又稳定于正常限度之内的状态,是动态的平衡,而非绝对的静止。这并不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不存在相互排斥,只是阴阳双方的相互排斥在正常情况下表现不出来或表现不明显,人们难以观察到而已。维持这种平衡状态的机制,是建立在阴阳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础上的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阴阳双方维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在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体标志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协调。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若一方过于强盛,则另一方过度抑制,可致其不足,一般称为“制约太过”;若一方过于虚弱,则对另一方的抑制不足,可致其相对偏亢,一般称为“制约不及”。如此则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协调。
了解了这一套辩证法,我们就可以把它运用到人与人打交道的外交事务中去。人都是可以结交的,关键是看看制约条件是什么。
志同道合就是一种制约条件,在这个制约条件下,志同道合的人就一定可以结交。酒肉美色也是一种制约条件,在这种制约条件下,就可以与酒色之徒交朋友。金钱与奇货也是一种制约条件,在这种制约条件下,就可以与贪财之人交朋友。土地田宅也是一种制约条件,在这种制约条件下,就可以与贪婪之人交朋友。
总之只要我们摸清了别人的真实内心活动,就没有切入不进去的!无论出入、亲疏、去就、思求,都可以随心所欲,办成所有想办的事。出无障碍,入无征兆,独往独来,没有人可以阻挡。
高山流水觅知音
高山流水觅知音
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几千年。
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就是说匏巴弹瑟时,连水里的鱼都要越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吃草料的马也仰首而听,高度评价了伯牙的演奏技术。
伯牙的成就来自其师成连的独特教学方法,他年轻时跟成连学琴三年,技巧已经掌握,就是达不到精妙的地步。成连称要带他去见自己的老师,就把他带到了蓬莱山,成连将伯牙留在山上,自己则乘船而归。伯牙独处山上,“近望无人,但闻海上汩没崩澌之声,山林杳冥,群鸟悲号,伯牙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他将听到的声音,看见的景物,融入自己的情怀之中,果然韵律与心神合而为一。伯牙因此悟得琴之妙趣,遂成天下妙手。
俞伯牙在蓬莱仙岛上学到高超琴艺后,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之职。他奉命编修乐谱,专程去楚地采风。
一天,俞伯牙带着琴僮顺汉水而下来到长江口,突然乌云盖顶,狂风大作。霎时之间,波涌浪翻,惊涛怒吼,将俞伯牙所乘的船颠得起伏摇晃。俞伯牙待风住雨停,站在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挂在崖顶,月影沉碧,波澜不惊,杜鹃啼鸣,更添幽静,不禁触动乐思,犯了琴瘾。他便回舱开囊取琴,对着明月和浩荡的江水弹拨起来。一曲尚未弹完,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懂得音乐并理解弹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会崩断。伯牙走出船舱,果然见到有一个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他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地下放着一捆柴。
伯牙就高兴地请他到船舱中听琴,换好琴弦后,伯牙先弹了一首《高山》,乐曲刚完,樵夫就赞叹说:“太好了!多么巍峨的泰山啊!”
伯牙随即又弹了一曲《流水》,音乐一停,樵夫就赞美说:“太好了,多么浩荡的江河啊!”
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钟子期不幸病故,伯牙伤心至极,认为知音已去,从此无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为之弹琴,遂大哭之后,将琴摔碎,毕生不再鼓琴。 。 想看书来
庄子与施惠
庄子与施惠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是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
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边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后来,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便派人把他找了去。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经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庄子讲完了故事,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 。。
英雄难过美人关
英雄难过美人关
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
明末,皇太极重兵围困锦州,明朝名将洪承畴率兵增援,被皇太极包围,全军覆没,洪承畴被俘。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得知洪承畴好色,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当夜,皇太极的妃子——小博尔济吉特氏,携人参汤到洪承畴的居所。见洪承畴闭目面壁,毫不理睬。小博尔济吉特氏娇嗔地说道:“洪将军,您对大明江山如此赤胆忠心,实在令人敬佩。将军即使绝食,难道就不喝口水而后就义吗?将军,您还是喝一口吧!”洪承畴望着这迷人秀色,听着这温柔劝话,闻着这诱人香味,顿时心神激荡。美人不断劝饮,同时以壶承其唇。洪承畴不知这“水”是人参汤,便出乎意料地喝了一口。丽人又如此再劝,洪承畴竟连饮了几口。洪承畴只觉下腹燥热难当,忍不住便胡天胡地起来。
隔日(五月四日),戴了绿帽子的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清史稿》载:“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随即剃发易服,归顺清。皇太极大喜,说:“我今获一导者(向导),安得不乐!”委以洪承畴重任。后来,当得知那天夜里把壶劝饮的丽人是当今皇上最宠爱的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时,洪承畴不胜惶恐。可是皇太极和庄妃待他态度如常,好象根本没有发生此事一般。洪承畴越发感激,死心踏地为清效劳。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英雄难过美人关”,洪承畴没有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载就载在没有抵挡住美女的诱惑。 。 想看书来
第三节:以变求内
第三节:以变求内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
笔者字面理解
内者,进说辞也。
所谓“内”就是献上言辞。
楗者,楗所谋也。
所谓“楗”就是要把谋略牢牢的栓在心里。
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
如果要说,务必要做到沉稳的思考,办事务必要做到遵循规律、顺理成章。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头脑里不断思考是否可行,明确指出成败得失,就可以驾御对方的志向。
方来应时,以和其谋。
刚开始应对时,要迎合对方,以揣测他的预谋。
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
不断思考对方的内心世界,应对才会适当。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如果言辞有所不合他意,就不能应用。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要揣测时机,顺着对方的意图行事,等待变化。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
通过对方的变化,实施一整套说辞,目的就可以达到。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内键”之术的关键是控制变化。
我们把“内键”之术,运用到外交事务中,就可以这样来理解:所谓“内”就是献上言辞,以求别人接纳自己的观点。所谓“楗”就是要把自己的谋略牢牢的栓在心里,不能让别人揣测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我们如果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务必要做到深思熟虑,筹划好语言表述的顺序,要顺着别人的意愿一环扣一环的逐渐加深。我们如果要办事,务必要做到遵循规律、顺理成章,要让别人感觉到很自然,没有任何编排过的痕迹,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进行。
刚开始与别人打交道时,要以迎合别人为主,在迎合的过程中不断揣测他的真实意图。要根据揣测出对方的初步意图进行进一步的迎合,在迎合的过程中再揣测出对方更进一步的意图,再进行更深层次的迎合,最终就可以揣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了。
了解了别人的意图,就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了。在陈述自己观点时,要不断观察对方的反映,头脑里要不断思考自己的谋略是否可行,不断调整实施方案,使得方案切实可行。当自己已经预感到别人已经接受自己观点的时候,此时就可以明确指出成败得失,如此这般,绝对不会遭到别人的拒绝。由于抛出了成败得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回应。到了这种程度就已经诱发了变化,抓住变化、控制变化、引导变化就可以驾御对方的志向。
如果在应对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言辞与对方有所不合的征兆时,就要立刻停止实施。把话题引导其他内容上去,要顺着对方的意图行事,等待机会,揣测时机,迎接变化。在变化中寻求再次实施谋略的时机。如此循环反复,最终一定可以揣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距今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宋太宗、真宗皇帝当朝的年代里,为臣两代的吕端,从一名州县地方官吏,逐步升至枢密直学士,朝中宰相和参知政事,官居天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本是太宗多手体察吕端处事为人的一种无可辩驳的评价,而且也确实反映了吕端的人品和才干的真实情况。从历史书籍中能找到的,能说明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事例有以下两件事:
其一,太宗曾向吕端问过计策,说自从汉唐以来,有过封乳母为夫人的事情,要吕端拿个主意,如今该怎么办才好呢?吕端回答说:以前汉唐朝代跟现在不同,那个时候或者是因国大,或者是因为名声好,才那样做的,都是事出有因的。可以这么说吧,法无定法,礼无定制。吕端这番话使得太宗大开心窍。
其二,吕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他就主动的奏请圣上将相位让给了寇准,由寇准接任宰相,吕端自己又做了参知政事那个有相职无权的谋事官职。后来寇准也做了参知政事,按理说吕端在前,寇准在后,其名次排列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可是吕端支队偏偏奏明圣上要求把自己列在寇准之后,并得到了恩准。吕端不计名利地位,遇事顾全大局,处事以清廉简洁为原则,在当时传为佳话。
有这样的事实,加之平时吕端临朝很少发表高谈阔论,就有些人误认为吕端是个糊涂人,然而宋太宗却认为这都是一些小事,吕端只不过是“小事糊涂”罢了,遇有“大事不糊涂”。
太宗的话是言出有据的。宋时,天下战事此伏彼起,内部也不够统一。西夏李继迁造反,搅得西部边境不安,宋出兵攻夏。宋保安年逮住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本来想把她杀了。为此,宋太宗单独召见寇准,询问他有何意见。当时,寇准没有不同意见拿出来献上。在寇准退朝的时候,被吕端瞧见。吕端猜得朝中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在谋划当中。就让寇准留步问个究竟。吕端问寇准:“太宗是不是提到找我吕端商量事情的意思?”寇准说:“没有!”
吕端心想口出:“边关上平常的事情,不必让我知道,若是有军国大事,商量大的计策,我吕端身为当朝宰相,就不可不知道。”寇准听了吕端这番话,觉得这件事确实重大,就将方才太宗召见他是为了处置李继迁之母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了吕端。吕端问寇准:“圣上打算怎么处置呢?”寇准回答:“圣上的意思是把她在保安军北门外斩首示众,打算用这种 处置方法来镇戒那些造反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