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对李世民抱拳说道:“汉王过誉了。老臣从未想过让钢儿成为什么大唐名将。我郭氏一门世代忠烈。国家有事必然挺身而出绝不推托。这是我郭家的本份,更是钢儿应尽的职责。到了阵上,殿下就把钢儿当成普通的士卒来对待,让他去亲身励炼,凭自己的本事去生存吧!”

李世民微笑地应道:“嗯,本王自有区处,老将军不必过虑。”他心中想道:不管你怎么说。无论如何我也是不会让郭钢经历多大风险的。毕竟,他除了是将门虎子,更是我手中一份十分重要的政治本钱。我又怎么可能让他出意外呢?

李世民戎装披挂,骑上了青骓宝马,带着身边众将与五百飞龙骑。出了汉王府。春明门外,两万大军已经整备完毕,只等李世民点将发兵。沿途的百姓在道旁夹道欢送。有许多人还曾记得昔日个汉王收复帝都时的情景,这时纷纷高呼道:“汉王千岁、汉王必胜!”这一口号,顿时得到了许多百姓的呼应。长安大街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从十六王宅到春明门这一段短短地路程,李世民走了近半个时辰。

一路上,他放慢了马匹。深沉而又眷恋的看着这个熟悉的地方。

大唐长安,我李世民的家和根……

城池楼台,板道青墙;一砖一瓦,人情风俗,都是那样的熟悉。这一切地一切,就如同他自己的手脚发肤一样熟悉。当亲眼目睹它沦入贼手时候,我是那样的出离愤怒!沧海横流,现如今。帝都光复大唐正统仍在,我却要被迫离开此地、到外面求生存。

万般感慨,一齐涌上了李世民的心头。他听着耳边百姓们的呼声,看着眼前熟悉地一幕幕,突然感觉心中有一股强烈的失落与彷徨。

武元衡走在他的身边。如同窥得了他地心思一般,轻言说道:“殿下。会再回来的。”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对,我一定会再回来的…………长安,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驾!…………”马鞭挥出,青骓马嘶声长啸,发蹄飞奔起来。身后数将与五百飞龙骑,紧随其后,声势震震的朝春明门外奔去。

百姓们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好…………”

一路畅通无阻,转眼间已经出了长安城。李世民驻马而停,回首遥望着薄雾中巍然屹立的都城,迎着扑面而来的阵阵春风,内心地抑郁突然一扫而空。

这种感觉,就如同心头的枷锁与桎梏全都卸了去,重新得到了自由,重新找回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放眼万里,云海翻腾乾坤震震,心胸顿时变得无限宽广。

虽然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与眷恋,但更多的是一阵豪气冲涌上来。李世民勒马回疆,向着军营地方向大声喝道:“将士们,出发!”

“吼…………”第一次跟随李世民出阵的飞龙骑,爆发出第一声奔雷般地怒吼,豪气四塞!

铁蹄飞扬,劲风如排浪卷起千重沙。五万余人如同一条黄龙,奔腾在长安城外的黄土地上,须臾就到了十五里外军营。这里已经搭好了点将台,龙旗飞扬。司阶举着皇帝颁赐的斧铖,站立两旁。

昨天已经在太庙举行过祭祀大典了,但皇帝今天仍然派了太子到场,为汉王饯行。李诵身着太子衮冕与黄袍,神色十分的庄重严肃,一丝不苟。他带着几个亲王、大臣与将军,一起为李世民敬酒壮行。

其实到目前为止,李世民对李诵也谈不上什么好恶。虽然李诵和他父亲一样也有那么几分阴险,但他比起李适来,算是厚道了许多。从本质上讲,李诵还算是一个敦厚的人。只不过在根本的利益面前,太子与汉王,注定了只能是对立的。这一点李世民心里想得非常清楚。

李诵敬完了酒,不无牵挂的说道:“皇兄病体初愈,又要操劳国事挂帅出征,真是劳苦功高。到了阵上,要多多留意保重自己。愚弟祝皇兄,旗开得胜早奏凯歌!”

李世民微微笑了笑,拱手说道:“多谢太子。”

李诵也微笑说道:“皇兄,愚弟今日还擅作了一回主张。还请皇兄不要介怀。”说罢,就朝一边挥了挥手,停在那里的一张马车徐徐的行驶了过来。

李诵看着李世民疑惑的表情,说道:“愚弟知道,今日本该是皇兄与吴家大小姐订亲的好日子,却要为国出征。虽说忠孝难两全,但皇兄还是不要苦了佳人。今日在这点将台上。皇兄就与吴家大小姐将婚事订了吧。愚弟与在座诸王、众大臣以及两万将士,可都是见证!”

这一举动,还真是有些出乎李世民的预料之外。这时候,马车停住,吴家大小姐身着盛装。在丫鬟的搀下从马车走了下来,正朝点将台走来。

颜真卿也笑呵呵地走到了李世民身边,说道:“汉王,国事为重,但婚姻大事也是不容小觑。既然太子如此美意。汉王不如就顺承了吧?”

李世民略自笑了一笑:“既然如此,就多谢太子与老太师的美意成全了。”

吴月琳头戴乳白宫纱帽,身着七彩托地长襦裙。说不尽的端庄与华贵。她走到了点将台前,先与太子等人见过礼,就转眼看了李世民一眼,脸上顿时一片菲红霞飞。至从那日在吴家见过第一面以后,吴月琳与李世民草草见过两次。但这回,还是第一次正式的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免不得有些羞赧。

吴仲孺与夫人以及郭家的一些人,本来就在场。这时都有几分欢喜。毕竟汉王这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许了亲却悬而未决,毕竟是一件没有颜面的事情。李世民也曾想到了这一节,不想让吴家和郭家受这份委屈。但苦于自己正要肩挑国事,不好提出提前订婚。这下倒好。反倒是太子成全了他的心思。

二人就在颜真卿地指引下,祭拜天下写下生辰八字。交换玉佩信物订下了婚约。吴月琳的户籍,也正式入到了皇室李家,成了李家未过门的亲王妃,只等他日正式完婚了。仪式简单却隆重,完毕后两万军士们齐声大呼:“汉王、王妃!”对他们表示恭贺。李世民也头一次牵起吴仲孺的纤纤素手高高举了起来,接受众人的欢呼。

吴月琳一颗芳心时时如小鹿乱撞,又喜又羞。她还是头一次面对这么多地人,而且还是自己订亲的时候。欢呼完毕后,吴月琳拿起三杯酒,一一敬给李世民喝:

“这第一杯,祝殿下旗开得胜,早日凯旋归来。”

“这第二杯,妾愿殿下一生平安。”

“第三杯……肯请殿下与妾同饮……”吴月琳羞到了极点,眼睛里一阵雾水氤氲,“妾会在长安,永远等着殿下归来。海枯石烂,永不反悔。”

李世民喝下三杯酒,凝神看了吴月琳一眼。他越发的感觉,之前并无半点了解的吴月琳,真是个千依百顺的可人儿。对她说道:“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地!”

短短的几个字,总算让吴月琳一颗悬着的心落回了原地,脸上地笑容更加舒缓了。与此同时,也更加的为自己的如意郎君担扰起来。

定亲仪式完毕,李世民迎着徐徐春风,看向了身前的两万将士。这两万人马,其中有收编的朱叛军,有参加收复长安之战的神策军,也有马燧从河东带来的子弟兵。这些人对于汉王,都不太陌生。

马燧身为长安统兵大将,今日也自然前来送行了。只不过他与汉王并不相熟,一直躲在亲王大臣们中间,没出来和李世民攀谈过一句。李世民暗中留意了一番,发现马燧对自己似乎有那么几分满不在乎。

马燧,五十出头年纪,身板高大结实,虬髯板扎孔武有力。他从军三十余年,大小军功不计其数。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在河北讨伐叛党的战役中,连战数胜,立下了赫赫军功。眼下,已经成了皇帝与太子最信任地将军,其威名甚至还有超越李晟与浑、李怀光等人的趋势。

对于马燧的冷淡反应,李世民倒也不以为意。毕竟同行相妒,而且李谊之前名声的确不佳,马燧这副样子也是情理之中的。更何况,马燧是太子地亲密臣僚,又怎么可能会有好脸色给汉王看?

李世民在点将台上,轻车熟路的安排好了七路大军地各项事宜。浑是皇帝钦点的先锋,率领前军三千铁骑在前开道;左军高固,右军郭钢;左虞候军唐汉臣,右虞候军石演芬;后军统领与粮草押运,依旧由曾经干过这门差事的野诗良辅来负责。汉王自行坐镇中军,行军长史武元衡帐中伺候。五百飞龙骑充入中军驻守帅帐;铁血十三除高固与野诗良辅外的十一人,全部任命为骑兵中侯,直接听命于汉王,成了最亲近的偏将与传令兵。一切准备妥当,军营四方十八声炮响,一人多长的巨大金角轰隆隆的吹响起来。六十四面巨大军鼓,震得地面发颤。两万名铁血战士,发出海呼山啸般的怒号…………“大唐必胜!”

李世民翻身骑上马,拔剑挥指…………“出发!”

“吼…………”先锋浑率领着数千铁骑,发出一声呼号啸响,宛如狂风骤雨一般的朝西面席卷而去。余下万余大军,有条不紊的开出军营,向前西部战场的方向开始挺进。

吴月琳坐回了马车上,一直看着那个金甲红袍的男人彻底消失在了视线里,才忍不住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神情落寞。母亲郭氏轻拍着她的手,说道:“儿啊,既然嫁给了这样的男人,就要守得住寂寞。郭家一门忠烈,出过许多为国征战的将帅。他们的妻儿,还不时常在家倚门而盼么?你要知道,女人这一辈子,就是为男人而生。在家默默的守候,本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份。”

吴月琳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颜:“我知道的,娘。多长的时间,我都能等。我只是,有些为他担心……”

滚滚黄沙之中,李世民强迫自己不再回头看…………那将来只能出现在梦中的长安。

他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他就只能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第三卷 九鼎

第171章 剑指岐山

凤翔府离京师长安以西三百余里。两日以后,李世民率军疾行二百余里,离凤翔仅一步之遥。

凤翔失守长安面临危机,皇帝李适也不敢掉以轻心。配备给李世民的兵马粮草,也尽是拣好的拿。二万人马当中,骑兵就占了一万二千。其余的步兵,也都有驮马,所以行军速度极快。与吐蕃的高原骑兵对抗,如果机动力跟不上,是要完全处于下风的。李适也算是明白其中的道理,不惜血本给了李世民万余精锐骑兵。他可不想再被赶出长安一次流亡在外了。

李世民将大军停止,依傍渭河下了寨。正值春末夏初,汛期即将来临。经过了冬天的缺水期以后,渭河之水也正经缓缓回升。傍水下寨,一来有利取水,二来也可以作为一道屏障甚至是武器。

李世民让大军整休一日,严加戒备刺探前方军情。石演芬与唐汉臣接连派出了左右虞侯军中的斥侯,前往凤翔府打探消息。趁这段时间,李世民将武元衡和浑请到了帅帐里,商议作战细则。

一百多年过去,现在的吐蕃,已经不是昔日贞观时松赞干布治下的吐蕃了。李世民对它可以说是完全的陌生。在开战之前,熟悉并了解一下吐蕃目前的情况,势在必行。好在有博学多才的武元衡在,为李世民省去了许多的功夫。他也深知知己知彼的重要性,这时说道:“汉王,臣下整日在府中无所事事,于是就研读了许多记载有吐蕃事迹的书,并留意了近年来吐蕃的种种动向。臣下明白,汉王总有一天会要与吐蕃打照面,于是早早整理出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以备殿下询问。”

浑对这个年轻的后生。不由于有些惊讶起来:“武长史还真是个有心人…………我与吐蕃打的交道也不在少数了,却一直对它不甚了解。如今也正好悉听一下长史大人的教诲。”

武元衡忙道:“不敢、不敢。卑职做地都是一些书生之事,寻章摘句罢了。”

李世民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伯苍,说吧。详细的介绍一下目前吐蕃的各种情况。大战之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是。”武元衡拱手一拜,侃侃说道,“算起来。眼下的吐蕃是我大唐的舅甥之国。吐蕃的赤松赞普,其生母是我大唐地金城公主。”

浑听完就有些恼怒的低声说道:“外甥打舅舅,这班杂碎真是不知孝为何物。”

李世民也眉头微皱,心中想道:自文成公主李雁儿之后,又有唐宗室女嫁到了吐蕃……联姻啊联姻。看来最多换来一时苟安,毕竟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武元衡依旧微笑说道:“吐蕃的习俗与我们汉人不同。他们是母拜于子、子倨于父,与我们汉人的娘亲舅大刚好相反。吐蕃族人,只尊重青壮与勇猛地人;老弱残者,不管你曾经是谁。都是没有地位或不被重视的。这与我们华夏之民尊老爱幼的传统,也截然相反。在我们看来,吐蕃与我们是舅甥之国;可在他们眼里。可能根本就没这方面的意识了。”

“嗯,你继续说。”对于这些,李世民倒是清楚。吐蕃,更像是一个民智未开的蛮荒民族,许多地风俗与中原大相径庭。可他们偏偏天生彪悍勇猛,作战极其顽强凶悍。纵观大唐百余年历史,在与吐蕃的争夺中占的便宜倒是不大。至少,一直根本无法攻入吐蕃地高原本土。而中原又屡遭侵袭。现如今四夷诸邻中,吐蕃给唐带来的冲击力与危害,可以说是最大的。

武元衡继续说道:“现任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十三岁继位,在三尚一论的辅佐之下。迅速剿灭吐蕃内部反叛族臣及党羽,稳定了吐蕃局势。后来我大唐爆发安史之乱。他一举倾吞了我大唐的河西陇右诸州。广德元年,赤松德赞联合南诏、党项、吐谷浑、回纥等部族,由吐蕃将领马重英率领二十万联军攻入长安。之后,他们立金城公主的弟弟广武王李承宏为大唐皇帝。十五天后,吐蕃败出长安。从此伊始,吐蕃在西部一带完全取代了我大唐的霸主地位。不仅仅是霸占了河西、陇右诸多州县,更是将安西四镇撕裂隔断。大唐从此无缘统领西域,丝绸之路断绝多年。现如今,安西四镇与北庭都护府的大唐军民,几乎与朝廷失去了任何地联系,孤悬海外。由此可见,吐蕃实在是我大唐榻侧猛虎,不可不谨慎对待。”

李世民听得心里一阵窝火,自己好不容易经营多年才拿到了西域霸权,和打通的西域丝绸之路,就这样被吐蕃一举夺了去。这样还不算完,吐蕃人甚至还杀进过长安,立过伪帝,真是罪无可恕!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伯苍,你刚刚所说的三尚一论,是什么人?”

一旁浑接道:“殿下,这个末将知道。吐蕃有四大尚族,是最有权势和名气的宗族。三尚,指的是赤松德赞身边最得力地三名宰相。分别是琛氏的尚结悉、没庐氏地尚赞磨与那囊氏的尚息东赞。这一论,就是吐蕃大将论悉诺。吐蕃的论氏,多出大将。不过在不久前,尚结赞得到了赤松德赞的信任,取代了最受信任的尚结悉,出任了吐蕃大相。这一次来议和缔盟的,就是吐蕃大相尚结赞这厮!此人我印象极深,长得像一只鹰鹫,浑身脏臭但十分的强壮。同时,阴险无比!”

武元衡呵呵的笑了笑:“风俗不同,吐蕃人一生是难得洗两个澡的。喝酒用手捧,吃肉用刀割。不过,这个赤松德赞,还真是个人物。在他的统治之下,吐蕃达到了空前的强盛。从武力上看,吐蕃侵占了大唐在河西、陇右及西域的几乎所有领土。北达天山与回纥相抵,西至葱岭与大食相邻;南至两川边境并驭役了南诏国。东至陇山时时觊觎我大唐中原腹地。”

“与百年前不同的是,现如今的吐蕃高原铁骑,不再只像土匪一样的烧杀抢虐。这一点,从他们在当年在长安扶植伪帝就可以看出。现在,他们转换了之前地强盗策略,也开始逐渐的收拾人心。由此可以看出赤松德赞,是一个极有野心和谋略的人。他的野心。就是想走下高原,霸占富庶的中原。他不断的吸收我大唐与天竺、大食的文化,留为己用。他厘定法律,严格等级制度,明确贵族与属民地界限。鼓励农畜生产与发展自己的医学。并仿照唐制设置诸道节度使,大量屯军耕牧。最重要的是,他吸收并学习天竺佛法,创立了吐蕃自己的藏传佛教,并让佛僧当僧相。这样一来。吐蕃对外表示为极强的武力;对内,他赤松德赞地地位稳如磐石。现如今的吐蕃,就如同是雪域高原走下的一匹饿狼。只待择人而噬。”

李世民与浑二人,都同时惊叹于武元衡的学识起来。他寥寥数语,简明扼要的就说清楚了眼下吐蕃地大体形势。用一句话来概括说,那就是…………现如今的吐蕃,不再是荒蛮的土匪,而成了有野心和有实力地枭雄!

李世民沉默良久,闭口不语。武元衡和浑,都不曾猜到他这时在想什么。李世民遥想当年。让文成公主带了多少东西入藏。农耕、冶炼、医药、历法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一而足。是他李世民,以天可汗的胸襟将大唐的文明传入了雪域高原。现如今,吐蕃就将学到的这些东西,反过来欺负昔日的老师。

李世民心里很不痛快,很矛盾。他深知。自己当初做出这样的决定,更多的是站在长远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