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刘备复汉-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日,发丧之时!”
次日。
黄叙军中,将士们都是一身素裹孝装,刀枪挂白,旌旗素裹。
万人齐哭,悲嚎声震天。
长长地出丧队伍,延绵数里,贴着渭水北岸一路东行。
队伍行至石桥边。
忽然河对岸三声炮响,“咚、咚、咚”,一队兵马从河对岸冲杀过来,拦住了出丧队伍。
为首的战将,头戴镶贴遮眼盔,身穿镔铁连环战甲,外罩蓝色战袍,身后一件大红色的披风,掌中拿着一柄长枪,坐下一匹青雾紫烟驹。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斜谷关的兵马都督,邓艾邓士载。
出丧队伍前,为首的一人将头上的白孝一扯,露出来里面的镔铁吞天盔,向后一扯步从旁边棺椁中抽出了一柄凤头劈山刀,一抖手斩下旁边拉运棺椁的马匹,翻身上马。
刹那间,整个出丧的万人队伍竟然如同长虫脱皮一般,一个个都甩去了身上的孝装,露出了藏于内的甲胄,各擎兵器围拢住邓艾所部。
那为首者怒声叱责道:“邓士载,圣人云:死者为大,当不伤其魂归!汝竟然御兵劫我家都督灵柩,如此卑劣之举妄为名将耶!”此人正是老将军黄忠之子黄叙黄子恒。
“啊!你竟然早有准备?!”邓艾大为疑惑的问道。
黄叙一挥大刀,大喝一声:“若无准备,何以慰藉都督在天之灵?小辈受死吧!”言毕,挥军杀了上去。
万余名汉军大喊着杀了上来。
见到对方大刀砍来,邓艾摆枪相迎。
两军便杀在一处。
莫说黄叙早有准备,难道只有此?
其实不然。
早在昨夜,黄叙便命令狼牙将军宗成带领五千兵马埋伏于桥右;又派虎牙将军曹成带领万人暗中渡过渭水,趁双方交战之际攻打邓艾设在五丈原的营盘。
看到双方交手,门牙将军张存问向宗成:“将军,何时动手?”
“莫急!子陵兵马刚刚起渡,不能功亏一篑!”宗成抬头看向渭水之中,盯着那个拐角处的旗手。
忽然,那个旗手晃动旗子,打起旗语。
宗成立刻带兵杀了出去,直奔邓艾的后方。
忽然间腹背受敌,邓艾军顿时大乱。
司马望破开重围,杀到了邓艾近前,急切的说道:“都督,大事不好了!后面有敌军援兵杀到,我军后阵已乱!”
闻听此言,邓艾暗叫不好,脸上却强作镇定,对司马望说道:“司马将军,汝兄弟速速前往后阵,稳住阵脚!”
这时,司马煌在一旁说道:“都督,还是撤兵吧!这样下去,我军再难破出重围!”说着,他一指宗成杀过的方向。
邓艾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心顿时凉了半截。
自己所部兵马俨然被人家两面包围了!
现如今,那座石桥还在自己这一方;若是再耽误,怕是真的走不了了!
“撤!”他当机立断,带着司马兄弟,朝着小桥撤去。
见到他们要逃,黄叙接连斩杀了身前的几名敌军司马,纵马拦在了邓艾面前,大声喝道:“邓士载,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曹贼父子忤逆天下,汝当真执迷不悟耶?”
“大丈夫在世,以忠义事主!某既然效忠于曹氏,终身效忠曹氏!”邓艾斩钉截铁的说道。
“既然汝如此执迷不悟,某便成全你!”黄叙言毕,挥刀便砍。
邓艾一心想逃,接下黄叙几招,便以虚招脱身,继续逃跑。
黄叙哪里肯放,纵马在后紧紧追赶!
扬威将军张雄见到如此情景,立刻带了骁骑将军高远、高欢、成昆、郝放四人追了上去。
奈何士兵太多,战场太大!
邓艾三人一心想逃,径自过了渭水。
抵达渭水边,邓艾副将石松带着十余名骑兵救下邓艾。
“都督速退,某来断后!”石松对邓艾说道。
“有劳将军!”邓艾应声,遂带着司马望、司马煌和十余名亲卫,望营寨奔去。
追至桥边,黄叙见到石松拦住去路,大喝一声,挥刀便砍。
石松摆刀相迎。
哪知黄叙这一刀看去势凌厉,却暗含变化!
刀至半途,忽然变了方向,让过了石松的大刀,闪电般的划过了石松的咽喉!
电光一闪,石松的动作停在了那一刻!
一抹鲜血顺着石松的咽喉浸出,他瞪着眼睛,张嘴要说话,却没有发出声音,反倒是汲出了一丝血迹顺着嘴角流下。
黄叙看也不看,用刀往他身上一拍。
石松便如同一截木头一般硬生生倒了下去。
一,一个回合!
对!
这就是差距!
见到石松战死,那后面的十几名骑兵见状相互对视一眼,哇呀呀的叫唤着,冲了过来,要替石松报仇!
看来,他们都是石松身边的近卫,平时深受主子关爱,忠心可鉴!
可是,石松都不是对手,他们难道会使对手吗?
却见黄叙大刀舞开,冲杀过来,手起刀落,便斩杀了三人。
后面追上来的张雄五人纷纷拦下那些骑兵,也都一个照面斩杀。
“将军,邓艾已经跑了!”张雄击杀了最后一名骑兵后,赶到黄叙近前说道。
“割下此人头颅,慑服曹军之众!”黄叙吩咐道。
“诺!”张雄答应一声,俯身斩下石松头颅,然后高声喊道,“曹军士兵听真,汝军主将已逃,副将被诛,尔等还不投降?”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汉军士兵一面砍向对手,一面高声喊道。
见到副将的首级被高高挑起,曹军士兵们渐渐的放下了武器,抱着脑袋蹲在了地上。
黄叙令宗成收拾战场,遂引张雄等人,带兵杀向五丈原。
再说邓艾、司马望和司马煌三人逃奔大营。
刚抵半途,他们便碰上了留守大营的副将程秉。
程秉身后稀稀疏疏的兵马不足三千人,一个个都慌慌张张的四下里探望着,犹如惊弓之鸟一般。
便是邓艾等人的出现,他们也都吓了一跳。
“啊?都督?你们怎么这个样子?”程秉惊慌的问道。
“汝切莫管某等。某来问你,汝不在营中留守,到此作甚?”邓艾问道。
程秉慌忙跪倒在地,悲切的说道:“回禀都督,末将无能,被敌军偷袭了大营!”
“什么?多少敌军?”邓艾心中大惊。
“有万人之多!”
“哎!莫非老天要亡我不成?”邓艾望着天空,悲哀的说道。
司马望在一旁劝道:“都督,切莫悲伤。两军交战,胜负各异!唯有保存实力,方能转败为胜!此去五里之遥有座村落,我等可暂时休整。待日后,我军斜穿而出,直奔斜谷关便是!”
邓艾也无他良策,只好听之,不得不受困以此。
再说此时已经出了子午谷的张虎、庞宏二人。
从士兵口中,他们得知驻守子午谷的曹将田续因畏惧邓艾的惩罚径直投了汉中。
听到这个消息,两人大喜。
庞宏向张虎建议,亲统降兵前往斜谷关。
找来降兵中的军司马,庞宏了解了一下斜谷关的情况。
当即,他便带着降兵直奔斜谷关。
斜谷关上留守的大将乃姓仲,名理,字长统,山阳高平人氏。(此人物取自仲长统。改为武将,以字为名,以名为字)
他本是李典的部将。后来李典被俘,深陷长安,他便被派往曹真麾下。
这些年来,他一直想念李典,便暗中于李典有书信往来。
从李典的书信中,他知道了汉朝的一些事情,心中有所向往,只是不敢明言。
这一日,他接到手下的禀报,得知田续兵马回城。
“没有都督的命令,田续怎么忽然回城了?”他心中纳闷,却又不得不前去应酬一番。
来到城上,他见到只不过是田续麾下的一名军司马,便问道:“你等何故回城?”
“回禀将军,我受田将军之命,回城取粮。”军司马回答道。
他不由得闹到:“这厮,就为了吃喝!”
闹归闹,他却不得不开城放了这队士兵入城。
哪知道,城门一开,这些士兵已入城池,城外骤然大变。
城门外忽然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汉军士兵。
他顿时明白了,汉军还是从子午谷方向进来了,只是他们没有取汉中,而是来去斜谷了!
自知已经无法抵挡,他倒是十分果断的吩咐道:“众将士听令,放弃抵抗,投降!”
第384章 调兵再出攻斜谷,御驾亲征为一统()
第384章调兵再出攻斜谷,御驾亲征为一统
上文书讲到张虎、庞宏二人率部乍开斜谷关。
斜谷关守将仲理见到敌军势大,自知已经无法抵抗,遂使士兵缴械投降。
见到仲理率军投降,张虎、庞宏二人大喜。
仲理将二人让进府衙,城上印绥。
张虎收下,然后问其邓艾去向。
仲理便将近日五丈原发生的一切告知了两人。
乍闻父亲过世,庞宏悲切不已。
再说邓艾等人。
休整一夜,他们躲过了黄叙的搜查,绕道离开了五丈原。
连带着半路上收整的残兵,他也算是聚敛近四千余兵马。
来到斜谷关前,他身后的兵马也算是小有规模!
可是,当看清楚关上的旗帜时,他吐血的心都有。
只见关上旗帜鲜明的绣着一个硕大的汉字,旁边两支将旗上面分别绣着一个张字和一个庞字。
“哎呀!大事不好,斜谷关被敌军赚去了!”他哎呀一声,痛声说道。
司马望亦是茫然的说道:“这可如何是好?”
“打!此关一丢,这一条入川之路便开了!我们必须夺回此关。”司马煌在一旁说道。
邓艾点点头,说道:“不错,此关确不可丢!我们必须夺回此关。”
“可是,这些兵马如何能够夺取此关呢?”司马望说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邓艾回头看了看手下这些士兵,见到他们一个个垂头耷拉脑袋的样子,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寻思片刻,他说道:“先取道回汉中,再作打算吧!”
就这样,他们离开了斜谷关,从小道,绕回汉中。
再说后面追赶的黄叙等人引兵来到斜谷关,正碰上张虎、庞宏带兵出城欲追邓艾。
“子豪,巨师,穷寇莫追!”黄叙拦住他们。
见是黄叙,张虎止住队伍,前来见礼:“张虎见过将军。”
“子豪免礼。”
这时,庞宏来到近前,施礼道:“宏见过将军。”
“巨师免礼。”黄叙扶起庞宏,然后说道,“都督故去,巨师节哀顺变吧!”
“宏知晓。还请都督宽恕宏几日,将先父灵柩送回故里。”庞宏说道。
黄叙应声答道:“好!都督故去,我等贸然进兵,实不为妙!今即取斜谷,便以此为界,暂且退兵吧!”
说完,他命振威将军张虎引兵马万人留守斜谷关;派骁骑将军郝放为副将,先锋官张存和降将仲理随军驻守。
黄叙退守长安城。
时下,天子章武大帝刘备派遣使者前来吊唁庞统,颁下圣旨,准许庞宏护送父亲灵柩返回故里。
因庞统过世,长安兵马暂由安北将军黄叙统领。
听闻庞统过世,凉州镇西将军马超派人前来吊唁。
黄叙从来人口中得知,马超所部击溃了韩遂,夺下了街亭,凉州八万大军直逼天水。
西川形势危急。
邓艾退守汉中,见到了逃将田续,得知了斜谷失守的原因,勃然大怒,当即以军法处置了田续,枭首示众。
汉中守将乃是曹仁的三个儿子曹泰、曹楷、曹范。
三人受田续蒙蔽,郁郁寡欢。
听闻庞统病故,他们脸上才有了一些笑容,却听曹泰说道:“庞统过世,长安军中诸将再无人是都督的对手了!今我汉中兵马尚有三万余,何不起兵夺回斜谷关?”
斜谷关的战略地位在邓艾心中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只是,他还不能确定庞统过世之后,哪一个统领长安兵马,又是谁在驻守斜谷?
他对曹泰说道:“曹将军,所言极是。只是某不知斜谷底细,贸然用兵只会损兵折将,影响我军士气!”
“也好,末将这便派出探马,前去打探斜谷的消息。”曹泰说着,便吩咐副将下去安排。
回到府中,曹楷有些不服气的说道:“这个口吃的家伙,现在到神气了起来。竟然站在我们的头上吆三喝四的,我这心头甚是不爽!”
“二弟,他在斜谷兵败,足以说明长安汉军的厉害!若是我等在此执意夺权,一旦再次出现败绩,岂不是你我来背此黑锅!”曹泰说道。
曹范也说道:“邓艾名义上已然是汉中兵马都督,我等受其管制也是正常。更何况,如同大哥所言,此战胜负未知,便让他在前面挡一挡又如何?”
听大哥和三弟这样讲,曹楷才有所明悟。
三兄弟吃过饭后,曹泰回到书房,正在看书。
忽然,曹范匆匆赶来。
“大哥,朝中传来消息,蛮族一战,我军大获全胜。更有十万蛮兵入川助战!”曹范兴奋的说道。
曹泰大喜:“如此说来,文烈又立下了大功!”
“是呀!”
兄弟二人十分高兴的谈论着得来的情报。
次日,邓艾召见诸将,便将司马懿送来的情报向众人简单的说了一遍。
他说道:“大都督在南蛮获得大胜,收服了南蛮蛮王,获得了十万蛮兵相助!司马大人来信,讲到半月之后,将有五万蛮兵前来相助。”
“太好了!”
“听说蛮兵勇猛异常……”
“对呀!如此来说,我等复仇不远了!……”
闻听此言,诸将在下面议论纷纷。
“啪!”的一声,邓艾拿起镇堂木拍在榻上,冷冷的说道:“肃静!”
堂下顿时鸦雀无声,诸将一个个转过头,看向他。
他说道:“昨日探马回报,斜谷关有敌军一万余人,守将乃是汉朝前将军张辽之子、振威将军张虎。此子不足为惧,今日某便御兵两万,征讨斜谷关。”
闻听此言,曹泰上前劝阻道:“都督,半月之后援兵便到,何不等援兵至此,再做出征的打算?”说实在的,将自己的兵马托付给邓艾,曹泰真的有些不忍!
扫了一眼曹泰,邓艾明白了他的想法,不由得一笑:“曹将军多虑了。本都督自有打算,汝兄弟只需驻守汉中便是了!”
言毕,他便起身,点起司马望、司马煌、温升、孟建、杜恕等人为副将,统兵两万,经往斜谷关。
等到邓艾带兵出城,曹泰“啪”的一声拍在案上,厉声大骂道:“好一个口吃儿,竟然如此无视某兄弟!”
都亭侯苏怡在旁劝说道:“将军,切莫为此伤身!他们此去,胜负难料,等大都督兵马来援,将军只需……”说着,便伏在曹泰耳边小声的说了几句。
听罢多时,曹泰脸上顿显喜色。
邓艾一味夺回斜谷关,却不知自己的冷落将自己推向了无底深渊!
此去斜谷,真的会是吉凶难料!
再说庞统病故,诸葛亮上朝觐见。
他向天子刘备禀奏道:“陛下,士元已故,子恒可守长安,却唯有进兵之能!臣以为,可使横冲将军姜维前往长安相助子恒。”
“姜维姜伯约?你的那个弟子?”刘备问道。
“回陛下,是臣弟子。”
“好!伯约相助坦之立下大功,尽显其能!可也!”刘备说完,又想起一事,吩咐道,“诸葛爱卿,曹休和司马懿二人征讨南蛮已毕,据说引得十万蛮兵入川。汝有何见解?”
这个消息早就被刘备的暗探得知。
刘备不单单知道了十万蛮兵出蛮荒入川蜀,还了解到这些蛮兵都是哪些部落的?这些部落里都派出了多少人,有几名蛮族首领带领……
能够做到这些,都是刘备当年建立的暗影的功劳。
如今,诸葛亮掌管情报收集,自然也知道了这些消息。
见天子问询,诸葛亮赶紧奏道:“臣正欲向禀明此事。司马仲达在曹昂面前献策,使蛮王孟获统领五万蛮兵前往巴郡,意欲擒拿张绣,夺其巴郡兵权;使蛮军大将带来洞主等人随同他一起前往汉中,阻挡我军长安一部!”
“看来,曹昂要孤注一掷了!诸葛爱卿,是时候发动全面进攻了!汝速速派人通巴东严颜、张任立刻起兵前往巴郡。令张绣所部假意迎合蛮王孟获!令平儿所部立刻兵知出取房陵,夺上庸!”刘备吩咐道。
“诺!”诸葛亮一一记下。
听天子的安排,诸葛亮心中一惊。
看样子,皇帝陛下这是要对川蜀发动全面进攻了!
这几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