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那造反的未婚夫-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戚夏云走后,宜臻拆了信,心里头还有几分忐忑和期待。
忐忑的是怕卫珩生气自己插手他的事儿。
期待是在想她插手了他的事儿,卫珩会有个什么反应。
结果信纸一拆开,上头就寥寥一句话:
你莫怕。
没了。
比她的去信还简单。
让宜臻足足看了半刻钟。
最后她面无表情地把信纸收起来,拍了拍自己的脑门。
这样三个字,都能看的这么欢喜。
祝宜臻,你一定是前些日子病邪入体着了魔了罢。
。。。。。。
正月十五,上元节。
东巷西街都张灯结彩热闹不断的好日子,今年却出了一桩子大事儿。
满京城的上等权贵圈子里都传遍了。
关于蒲祭酒家的嫡次子和八皇子在清风楼的“争执”。
据说上元节那夜,蒲小公子不去看灯,反而在清风楼会衣梅子呢。
——衣梅子京城有名的戏子,虽是男身,生的一副风流好相貌,比之女子也不遑多让。
结果两人在行那事时,正巧被八皇子撞上了。
这八皇子向来对衣梅子有几分心思,却一直求而不得,如今看到自己心上人与旁人缠绵,如何能忍住,冲上去便将蒲小公子拽拉下来,拳头跟不要命似的往他身上砸。
蒲小公子也是喝多了酒神志不清了,一时半刻没意识到打他的是皇子,竟然也跟着还了手。
两人在清风楼里打的不可开交,半座楼的人都跑出来围观。
那场面,真是可惜自己没见着。
但有人免不了要疑惑,前些日子不是说蒲小公子还和自己未婚妻的姊妹纠缠不清吗?怎么如今又多了个衣梅子,难不成这小公子竟是男女通吃?
传话的人说这你就不知道了。
蒲小公子真是个断袖,他也不敢大喇喇地说出来啊,蒲家还等他传宗接代呢。据说先前就是他未婚妻发现了他和那戏子间的龃龉,闹着要退婚,他们家一时急了,才将主意打到祝五姑娘身上。
也是可怜了五姑娘,好端端,就招惹来这么一场祸事。
好在如今蒲小公子闹出如此荒唐的事儿,这桩婚事便是不退也得退了。
两家人如今没了联系,总比往后成了婚,才事情败露结大仇来得好。
。。。。。。
祝家和蒲家的婚事,退了已经有半月之久。
但祝府里依旧还是人心惶惶。
这么些日子,打从蒲辰与八皇子的事儿闹出来,满京城最惊惧的,不是蒲家,不是八皇子,也不是无辜被牵连其中的清风楼。
而是祝家。
当日宜臻在上房割腕立誓,要么以死证清白,要么就自己想法子,绝不给祝家带去半点污名。
她确实没给祝家带来半点污名。
可如今这结果,也让人太毛骨悚然了些。
祝老太太如今仍无法肯定,辰哥儿的事,究竟与宜臻有没有关系。
但一对上五丫头黑亮的眼珠子,她心底竟莫名升起一股寒意,有再多的话也质问不出口了。
祝老太太都这样,更别说余下的那些子。
除了祝亭霜心底还有几分数,剩下的人,譬如祝宜嘉,如今连走路都不敢靠近寄春居,夜里时常做噩梦,也是梦到宜臻掐着她的脖子来索命。
在她心里,这个五妹妹怕是比厉鬼还可怕些吧。
但是宜臻才不管她们怎么想。
她现在只觉得,自己当初就不该留在京城,随父兄去了黎州,或是隐姓藏名的,和卫珩一起去游历山川该有多好呢。
不听卫珩言。
吃亏在眼前。
原来这句话竟是真的噢。
。。。。。。
。
京城和东昌府虽隔得不远,但到底也还是有些路程的。
这年低没手机没网络,蒲家和八皇子的事儿在京城权贵圈子里传开时,卫珩还正在处理那些缀在自己身后的尾巴。
全是太子派来的小苍蝇。
不算太厉害,却扰人的紧。
他如今之所以在东昌府,也是拜太子所赐。
两月前他还江南时,就已经有对方的眼线安插在身边,卫珩本不想打草惊蛇,可太子的人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实在不太高,跟看不清形势似的,步步把人把绝境里逼。
无冤无仇的,非要弄死才罢休。
卫珩一恼,随手处理了一两个苍蝇,但这点伤亡顿时引起了一国储君的怒火,几乎要把全部的重心都放到他身上。
眼线一个跟着一个派过来,半月时间里,刺杀就没断过。
卫珩觉得这样下去不太行。
倒不是怕对方真的会伤到自己,而是担心这种小打小闹会越闹越大,到时候牵扯什么不该牵扯的东西,就不那么愉快了。
毕竟东昌府这边,他有一个马场。
还有一个操练场。
人不多,一两百之数。
但全都是死士。甚至是死士中的精锐。
卫珩不能让自己一个疏忽和侥幸,就暴露这么些年费尽心血养起来的心腹。
所以他亲自北行,到了东昌府。
结果刚停了马车第一日,他就受到了宜臻小崽子委屈吧啦的哭诉信。
一句一句的,字也歪歪扭扭,乱七八糟。
可怜的要命。
就像今日收到的这封信。
小崽子说事情都解决妥当了谢谢你噢。
然后又说,事情都解决妥当了谢谢你了。
顾左右而言他,七拐八绕了大半张信纸,最后她才问:
事情都已经解决妥当了谢谢你。
那事情都已经解决妥当了,你还要不要娶我哦?
当然,以祝宜臻的性格,她自然不可能写的如此直白。
但卫珩瞥一眼就晓得她就是这个意思。
他瞅着信纸最下方画的一只乖巧的猪。
沉默片刻,微微叹息一声。
唉。
惨还是小崽子惨。
这崽子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孽,打从投胎降世起,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他卷起信纸,放到储物格里。
罢了。
都这么惨了,他还是娶一下好了。
第43章
宜臻没有收到卫珩的回信。
整整三日。
她坐在院子里逗着不怎么灵慧的鹦鹉,觉得有些儿小惆怅。
最后一封信,因为写的有些厚,她怕风一大就把信纸给吹跑了,所以没有绑在矛隼的脚脖子上,而是直接转交给了金掌柜,托他帮忙递一递。
金掌柜就说最近盯着的人有些多,可能不能加急给她送去东昌府了,问她着急还是不急。
宜臻说不急。
慢一些也没关系,还是小心为上,保全自身才是最要紧。
是以,她其实也不晓得,自己那封信如今到了卫珩手里没有。
若是已经到了卫珩手里,卫珩读完了,心里头又会是个什么想法呢?
小姑娘既懊悔又惧怕。
懊悔的是,她明明只想问卫珩还要不要娶她,但写信的时候,也不知脑子里是如何琢磨的,七拐八绕,竟写的十分晦涩。
宜臻很担心卫珩读完了信,也读不懂她想问的问题。
惧怕的是,卫珩真的读懂了她的问题。
然后回她说自己并不想娶了。
毕竟这桩婚事,本来就是祝家报卫家的恩,而不是卫珩欠她的。
倘若宜臻不肯嫁,那就是祝家忘恩负义,没有良心,要被全天下人戳着脊梁骨骂。
但若是卫珩不肯娶,那最多也就是招人议论一两句罢了,怎样也怪不到他头上。
卫珩想不想娶呢?
宜臻觉得说不准就不想了。
虽然,蒲辰后头出了那桩子事,被全京城的人认为是好男风的断袖,也因此没什么人指责她不知廉耻。
但她和一个男子“搂搂抱抱”过,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女子来说,名声上一旦有了污点,就再难洗干净了。
更何况卫珩好像打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这桩婚事没什么兴趣。
小姑娘越想越难过,越想越觉得自己可怜,到最后都快揪着鹦鹉的毛愁哭了。
卫珩要是真的不愿意娶她了怎么办啊?
她上哪儿再去找一个这么家财万贯视金钱如粪土又放任她四处撒欢儿不管的好未婚夫呢?
。。。。。。
宜臻是看过许多话本的人。
什么江湖豪情的,儿女情长的,深宅闺怨的,花妖狐媚的,她都看。
不仅自己寻,还从卫珩那里搜刮来许多。
所以她**岁时,就知晓了和王生私奔的许六娘,知晓了飞上枝头嫁作皇子妃的平民女子杜白霜,知晓了这世间的士子读书人们,对情爱的幻想是个什么模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也这样写道。
可是思慕,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念头呢?
怎么样才晓得自己是不是思慕一个君子呢?
宜臻不太明白。
她也不是没有手帕交,母亲尚还在京城时,也经常会带她出去赴宴,她也有几个交好的闺密姑娘。
只可惜,这些手帕交们,不是年岁比她大些,如今已经出阁了,就是随父兄去了外地。
没人能与她谈一谈这其中的感受。
也因此,等了足足五日还未收到回信时,宜臻决心要专注自己的事业。
——这也是卫珩教她的。
当年小宜臻还是个藏不住话的幼崽子,成日里担忧老是争执的父母,和二姐姐争锋相对的大姐姐,以及行事越发激进的祝府。
卫珩就对她说,左右你说了人家也听不进耳朵里,你倒不如专注自己的事业了。
小宜臻就好奇地问他,我的事业是什么。
卫珩哥哥告诉她,多攒些银子罢。
这样万一有一日,父母和离了,姊妹闹翻了,祝府被流放了。
她还能靠自己养活自己,不至于像她三四岁时养的那只西洋狗一样,看似千娇万宠,其实生死都由着他人来定。
宜臻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是以她这些年,一直在琢磨要攒些东西,而后千方百计地藏到府外头去,免得到时候整个祝府都被查封了,他们连周转的银钱都没有。
这么几年,也攒了好些许呢。
而这次卫珩不给她回信,她就干脆也堵了气不再继续写给他了。
抱着一堆古籍画册在书房,细细地描着边疆领域。
她祝宜臻可不是个忘恩负义的没良心之人,哪怕日后一拍两散了,答应过卫珩要画的疆域图,她还是会细细给他画好的。
。。。。。。
。
正月过的极快,等到宜臻终于把那疆域图描好的时候,就已经是二月上旬了。
她还是没有收到卫珩的回信。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初春时节,气候已经暖了起来,府里丫鬟们都已换上了春衫,青翠轻便,遥遥望去,鲜嫩的如同雨后刚冒头的新笋。
这日,表小姐戚夏云来寄春居邀五姑娘一块儿出府逛逛。
她道下月便是她大堂哥的生辰,而自己生辰礼还未备,便想着要上街瞧瞧,京城的好东西,向来一定比庆元府的新鲜。
宜臻久居在院里,足不出户的,也想着趁天好出门放放风,对方这么一提,她也就欣然应允了。
她们出府的时辰,正好在辰巳之间。
许是今日的天确实是好,街面上除了本就开着的铺面,还有许多不大的小摊。
琳琅满目,热热闹闹的,让人瞧了心情就忍不住松快起来。
宜臻其实极少和手帕交们相约出府。
她的喜好与同龄的姑娘都有些不太一样,是以逛街也逛不到一块儿去,还不如就写了帖子约在各自府中玩耍呢。
好在今日与戚夏云一块儿上街,本就是为了打发时光的,她都做好了要在首饰楼里干耗一天的准备。
但没想到,这位表小姐一出府,竟就直奔着书坊去了。
也是噢。
要送给大堂哥的生辰礼,去首饰楼好似也不太适合。
她们在书坊里挑了一上午的文房四宝,宜臻还捡了好几本游记诗集。
其实她更想拿话本的,但因戚夏云就在一旁,她不好大喇喇地直接出手,只记下了书名,好让思绿日后再出来买。
但也不知戚夏云是为了与她展示亲近,还是心就真的如此大,居然当着宜臻的面,就捡了本《春海林》放进书匣里。
宜臻虽然没看过这书,但瞧着封皮上的图画,就晓得绝不可能是什么正经的故事集。
极不正经的那种。
她心底里头几乎是震惊的。
但是她什么也未说,面上平平淡淡,仿佛瞎了眼瞧不见。
挑完生辰礼后,正好是用午膳的时辰。
宜臻作为东道主,带着戚夏云去了京城有名的酒楼用了一顿午膳,她看得出戚夏云并不吃得太惯这些京味小吃,却一直极给面子地点头称赞。
这让她真的有些好奇了,自己与这位表妹妹之间,究竟是有什么她不清楚的联系,才让对方这么讨好自己?
。
用完一顿各怀鬼胎的午膳,她们又在街面上随意逛了逛,直到日头渐渐沉了,才打道回府。
只是马车行到一半,路过一间小铺面时,宜臻忽然让马夫停了下来。
红黛一直候在车边儿上,一见她掀车帘子,便知晓她要说什么,笑道:“姑娘,可是要奴婢去买些芸豆糕?”
“嗯,你去买,要多些,咱们拿回府里,也好分呢。”
戚夏云见着她这模样,倒是忍不住插了一句嘴:“这竟是间卖芸豆糕的铺子?”
“其实是卖豆腐的,只是掌柜娘子是江南人士,做的芸豆糕与京城里其他的点心铺子都不太一样,我幼时无意间尝过一次,便一直记住了。旁人或许吃不太惯,我却觉得极合胃口。”
“噢。”
戚夏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连臻姐姐都说好,那我定要好好尝尝了。”
结果半刻后,只等到红黛两手空空地回来,无奈道:“姑娘,掌柜娘子,说今日的芸豆糕已经被一个客人都订完了呢。”
“让她现做些可好?左右咱们能等。”
“奴婢也是这样问的,可掌柜娘子说那客人要的量大,芸豆已经用完了。若是重新买了豆子再泡,便要明日再来取了。”
本来宜臻也并不如何想吃糕点的。
但偏偏恰好经过了这铺面,已做好的芸豆糕还热着,摆在蒸笼外,香气腾腾,又得不到。
她一下就产生了点钻牛角尖儿般的执念。
“我下去亲自与她说。”
“哎,姑娘?”
。。。。。。
“便与那客人说说,匀我一些不好么?”
“我也不要多的,三两斤就好了,只过个嘴瘾呢,明日你做了新的,我再来订。”
“我多出些银子,好不好?”
。。。。。。
掌柜娘子的脸上露出了几分为难。
论理,祝姑娘是老顾客了,又一贯好说话,匀她三两斤,自然是没问题的。
只是今日早上来订的客人也是财大气粗,一瞧就不是普通人家出身,面色淡淡的,浑身气势让人莫名有些瑟缩。
万一要是个脾性不好的,得罪了他,那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便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赔的。
“祝姑娘,这事儿我确实做不了主。要不您先进屋等一等,他想必过会儿就来取糕子了,您可与他商量商量。或是等会儿我就做下一批,我家的已经去买豆子了,我连夜给您赶工做了出来,您明早就能派人来取。”
“顾娘子,我就要三两斤呢。”
小姑娘眨了下眼睛,可怜巴巴地瞅着她,“左右那客人这会子也不在这儿等着,到时你就跟他说豆子不够,就差这么三两斤,想来他不会放在心上的。”
“可是祝姑娘。。。。。。”
“顾娘子,我多出给你一倍的价钱哩。”
“祝姑娘。。。。。。”
“便给她罢。”
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懒散的嗓音,“都这样求你了,她要多少,你给她切去就是了。”
。。。。。。
掌柜娘子已经笑着应了声好。
因终于解决了事儿,面上还有几分喜意,手脚麻利地就去分糕点了。
但宜臻却忽然僵住了。
这嗓音。
可真是熟悉噢。
熟悉的有些吓人呢。
她偷偷把手里那锭要“贿赂”掌柜娘子的银子给藏回到袖口里。
摆出一副极镇定极淡然的模样。
转回头。
前方约莫四五步远的地方。
站着几位年轻的男子。
最中间的那位身量最高,玉带玄衣,手里还提着把扇子。
他的相貌是俊朗的,神情却是淡的,抬起眸时,一双狐狸眼在日头底下流光溢彩。
而后眉毛一挑,目光就落在了她身上。
宜臻下意识往后退了两步。
少年淡淡弯起唇来,语气仿佛平古无波,又仿佛带着笑:“原是祝五姑娘啊。”
“好久不见了。”
金灿灿的,仿若要烧起火来的日头和云彩。
嘈杂的街面,人流不断,周身满是芸豆糕的香味和自柴火堆里升起的烟火气。
清风明月一般的少年,就这么肃肃朗朗地站在面前。
好似那些话本里,王生游湖归来,路过许府时,正好瞧见了下轿的许六娘。
又好似小桥流水,杜白霜在桥下浣衣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