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医娘亲之腹黑小萌宝-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咦?”小铁蛋睁大了眼。
  俞婉拉开碗柜,找出一个大碗,将鸡肉与冬笋舀了一半出来:“你给阿奶送去,我再炒个菜。”
  “阿、阿奶已经死了,只有大伯他们。”小铁蛋像见了鬼似的说,也不知是在惊讶俞婉不记得阿奶过世的事,还是惊讶俞婉竟然要给那边送吃食。
  俞婉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当然知道阿奶不在了,我说的是给阿奶家送过去。”
  俞婉装好了鸡肉,往大碗上扣了一个碗,用布条系紧递给小铁蛋:“不烫了,端过去吧,不用舍不得,阿姐给你留了很多。”
  小铁蛋小胸脯一挺,给阿奶家送东西,他才不会舍不得呢!
  小铁蛋接过鸡汤,兴高采烈地去了!
  虽不知阿姐怎么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但这样的阿姐,他很喜欢!
  ……
  大伯家就在阿婉家到菜地的半路上,与赵家想截然相反的方向,阿婉下地劳作都会路过大伯家。
  阿奶是今年春末过世的,小铁蛋叫了几年叫习惯了,没改过口来,每每提到这边仍会说句“阿奶家”。
  小铁蛋抱着鸡汤抵达这家时,大伯正坐在门口晒太阳,怀里抱着一根拐杖。
  大伯一眼看见了小铁蛋,愁容满面的脸上迅速扬起一抹慈祥的笑:“铁蛋来了啊,今天怎么这么晚?你大伯母他们都出门了,粥在锅里,我去给你热。”
  说着,他便要杵着拐杖站起来。
  小铁蛋摇摇头,把怀中的大碗往前一递,脆生生地说道:“大伯,我今天不是来吃饭的,我是来给你们送鸡汤的!鸡汤里有好多好多鸡肉!还有好多好多冬笋!是我阿姐做的!她让我给你们送些过来!”
  大伯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
  冬季,天黑得早,不过傍晚夜色便沉了下来,零零星星地还飘了点雪。
  大伯母带着三个孩子回来了。
  今天是隔壁村的一户远方亲戚摆席面,他们过去帮忙了,没得什么工钱,但领了五斤玉米面与两斤糙米,以及半碗猪油渣,这些东西虽不够过冬,却也能顶上三五日了。
  三五日听着挺少,可谁让家里人多,又除了三岁的小闺女,个个都是大饭桶呢?
  “铁蛋这几日都没吃饱,我蒸几个玉米面馒头给他送去。”大伯母说着就要往厨房去。
  大伯叫住了她,把阿婉让小铁蛋送鸡汤过来的事与几人说了。
  几人的目光落在桌上正面相扣的大碗上,齐齐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她哪儿来的鸡?”大伯母问道。
  “她有鸡干嘛要送给我们?”大儿子沉吟道。
  “别只有一个鸡屁股!”二儿子冷笑道。
  “屁股。”小闺女学舌。
  大伯母一把抱过闺女,狠狠地瞪了二儿子一眼。
  二儿子悻悻地摸了摸鼻子,压低了音量道:“总之,我才不信她会那么好心,真给我们送……”
  话到一半,他揭开了扣在上头的大碗,随后,他整个喉头都梗住了。
  阿婉与老宅的关系并不好。
  阿婉爹不是俞老爷子亲生的,是俞老爷子一次喝多了酒,打山沟沟里捡来的,俞老爷子与妻子一共生养了五个孩子,可真正养活的只有两个,老二还是个闺女。
  老爷子与妻子一合计,觉得一个儿子太少,不妨多养一个,将来也好防老。
  阿婉爹虽捡来的,可养出感情后,二老也拿他当亲生的了。
  阿婉的大伯与姑姑都待这个弟弟极好,有他们一口吃的,就决不让弟弟饿着,谁把弟弟欺负了,他俩能扛着锄头追到人家田里去。
  阿婉姑姑出嫁时,阿婉爹追着牛车哭了半个村子,后西北突发战事,官差来莲花村抓捕壮丁,原本该是长男去,但阿婉爹灌醉了大哥,大半夜的代替大哥上路了。
  那一年,阿婉十岁,姜氏刚怀上小铁蛋。
  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必定是无比艰难,可为了报答俞家的养育之恩,阿婉爹义无反顾地去了。
  这些事阿婉原是不知情的,可也不知谁在她面前嚼了舌根子,说她爹是捡来的,当初抓壮丁,抓的是她大伯,俞家舍不得亲生儿子,才把他爹给推出去送死了。
  战场烽火硝烟,让一个从未练过兵的人去打仗,可不就是送死吗?
  阿婉信了这些搬弄是非的话,自此与大房的关系淡了,之后又分了家,便更形同陌路。
  别说是一个鸡屁股,怕是就连一根鸡毛,她都不会舍得给他们!
  鸡汤是上午送过来的,过了一整日,汤汁早已冻住,乳白的鸡油脂块下,是满满一大碗冬笋与鸡块,冬笋少,鸡块多,多不说,竟然还有一个完整的鸡腿。
  这、这是怎么回事?
  全家都怔住了。


第六章 丰盛的收获
  昏黄的屋内,小铁蛋喝完最后一口鸡汤,捧着肚子,无比餍足地砸了咂嘴。
  这只野鸡够肥硕,分了大伯家一半后,还剩下一小锅,俞婉又去后院的毛竹林里挖了两棵竹笋,切成笋片下进去,如此,方吃到了晚上。
  俞婉给姜氏也喂了些鸡汤,以及一点用鸡胸肉捯成的肉糜。
  姜氏依旧只醒了一小会儿,又很快昏睡过去了。
  久病之人,不宜进补过多,比起鸡汤,姜氏更需要的可能是一碗清淡养胃的糙米粥。
  “阿姐,我们明天吃什么?”小铁蛋坐在火盆旁的小板凳上泡脚丫子,一边泡,一边睁大了眸子问。
  俞婉拿了块粗糙的干棉布走过去:“鸡杂还没动,明天给你炒个蒜苗鸡杂。”
  “鸡杂是什么?”
  “就是鸡的内脏。”
  “内脏又是什么?”
  这孩子话痨起来真是没完没了。
  俞婉说道:“别说话了,说兴奋了待会儿睡不着。”
  “哦。”小铁蛋乖乖地应下,没一秒又张开小嘴巴。
  可不等他开口,俞婉便淡淡地睨了他一眼:“兴奋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
  小铁蛋悻悻地闭了嘴。
  俞婉蹲下身,给小铁蛋擦了湿漉漉的脚,擦过才知道,这孩子的脚后根竟然已经冻上了。
  俞婉拿起小铁蛋的鞋子,就见鞋底果真破了个小洞。
  俞婉把小铁蛋塞进被窝:“睡觉,不许说话了。”
  言罢,她转身去找小铁蛋的鞋,却发现每双都又破又旧。
  “阿姐!”小铁蛋忽然兴冲冲地开口。
  “不是说了不许说话吗?”俞婉转头看向他,就见他不知何时躺在了她昨夜睡过的位置,见自己朝他看来,他忙往姜氏的身侧挪了挪,眨巴水亮的眸子说,“阿姐,被窝给你暖好了!你快来睡吧!”
  俞婉神色未动,心头却掠过一丝难以言说的酸涩,弯了弯唇角,轻声说:“好,我这就来睡。”
  ……
  这边,俞婉歇下了,另一边,赵氏却辗转难眠。
  她想起白日里的事,觉得自己简直是见了鬼!
  那丫头是她看着长大的,有多小媳妇儿她再清楚不过了,平日里在她面前大气都不敢出一下,一口一个“赵婶”,叫得比娘还亲热!
  她让那丫头往东,她从不往西,她让下地,她就不敢不听!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丫头对她的好有增无减,便是曾经去她那什么表姑婆家住了一整年,回来照样没有与她疏远,反而更拿她当佛祖供着,还把从表姑婆家带来的几百两雪花银全都用在了她与儿子身上!
  这蠢丫头对她言听计从,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怎么几日不见的功夫,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想到鸡汤没喝到,还反被阿婉把自己摔进了猪食槽,赵氏面子里子丢尽,气得在被窝里直磨牙!
  但她最气的并不是这个,而是方才女儿告诉她,阿婉那死丫头竟把从她这儿抢走的鸡送去给老俞家的人吃了!
  “死丫头诚心要气死我……你给我等着!阿恒回来了,我让他休了你!”
  ……
  翌日,俞婉再次起了个大早,夜里飘了会儿雪,下得不大,只薄薄地落了一层。
  俞婉今日打算再去菜地里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再逮住一只野鸡,若是逮住了,她便不自家做着吃了,想法子去集市上换点钱银。
  但她的运气仿佛在昨日便用光了,她在菜地里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也没看见任何野鸡出没。
  天光大亮,小铁蛋也该醒了,俞婉只得作罢,砍了一兜被啃得乱七八糟的白菜回家。
  烂菜叶摘掉,菜心勉强还能食用。
  俞婉去厨房,取出最后一小碗鸡汤,下了些白菜心,就着昨日炼出来的一小勺油鸡油炒了个蒜苗鸡杂,顺便没吃的水萝卜洗净凉拌,这是他们最后一顿饭了。
  碗柜再一次空了。
  蒜苗鸡杂的味道果然很好,蒜苗炒得有点焦,但油味儿十足,吃起来咸滑脆爽,鸡杂里,小铁蛋最爱的是两个“小黄鸡蛋”,以及两块肥嫩的鸡肝。
  小铁蛋吃得停不下来,小嘴儿油乎乎的,也只有在这时候,俞婉的耳根子才是清净的。
  吃过早饭,俞婉带着铲子与背篓去了后院的小毛竹地。
  她方才想过了,没有鸡没关系,冬笋也是好东西,虽不知在古代值钱不值钱,但只要是菜,就一定会有人买。
  这儿的毛竹不多,俞婉仔仔细细地挖了一遍,只挖出六个中等大小的冬笋。
  还是太少了些。
  俞婉的目光,放在了毛竹后方的小山坡上,如果她没有看错,山坡后还有一座山峰,峰腰处似乎就是一片绿油油的毛竹林。
  “铁蛋,我出去一下,你在家里照顾阿娘。”
  吩咐完弟弟后,俞婉背着篓子进山了。
  那座山峰看着仿佛近在咫尺,当真走过去,才发现有一段十分夸张的距离,万幸的是这具身体做多了农活儿,体质还不错。
  地面的枯草结了冰,俞婉穿着普通的布鞋,鞋底不怎么防滑,只能走得小心翼翼,如此一耽搁,待她抵达毛竹林时,已是大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不过这儿的毛竹真是多啊,又大又绿,还散发着一股比她家后院清雅十倍不止的竹香,只这么闻着便令人心旷神怡。
  俞婉拿出铲子,开始细细地找起冬笋来。
  冬笋可比春笋难挖多了,春笋会长出地面,一眼就能看到,而冬笋藏在地下,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挖到它。
  她前世的乡下老家也种了不少毛竹,竹笋繁盛的季节,她最爱做的事就是跟在姨婆身后,姨婆挖一个,她捡一个,直到把她的小背篓塞得满满的。
  不过,前世她吃过的冬笋并没有这边的大。
  很快,俞婉挖出了山上的第一个冬笋,好家伙,竟比她后院的笋还要肥硕两分!
  俞婉接着挖,挖出来的一个赛一个大,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俞婉的背篓就变得沉甸甸的了。
  俞婉又挖了一会儿,挖得满头大汗,一直到把背篓装满,才心满意足地下了山。
  临近小山坡时俞婉发现一条河,她停了下来。
  望着静止不动的水面,她轻轻地舔了舔唇角。
  大冷天的,不知道水里还有没有鱼。


第七章 赶集
  俞婉在地上挖了几条地龙丢进水里,不一会儿,果真有鱼儿摆着尾巴游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俞婉抓起地上的枯枝,猛地刺进水里!
  没有刺到,鱼儿逃脱了。
  俞婉并不灰心,换了地方继续。
  几番折腾后,俞婉成功刺到了一条野生大鲫鱼,这条鱼足有两斤重,在野生鲫鱼里算是十分肥硕了。
  之后俞婉刺上来的都没再有这么重的,但足有四条,也算是收获颇丰了。
  此时临近晌午,小铁蛋的肚子该饿了,俞婉见好就收,带上野鱼回家了。
  小铁蛋似是听到了她的脚步声,从灶屋里飞一般地跑了出来:“阿姐!你回来啦!”
  “嗯。”俞婉点点头,穿过自家后院儿的小毛竹地,随小铁蛋一块儿进了灶屋。
  “阿姐!”小铁蛋没着急去看她背篓里的东西,而是拉着她的手,指了指堂屋说,“大哥来了!给我们带了好多吃的!”
  大哥?
  俞婉心神一动,大伯家的长子?
  “大哥!阿姐回来了!”
  俞峰是奉爹娘之命前来给阿婉家送玉米面的,可这不代表他愿意同这个堂妹说话,在听见小铁蛋唤阿姐的一霎,他便转身离开了,却不料小铁蛋眼睛这么尖,又硬生生把他给叫住了。
  俞峰这会子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倒是俞婉神色恬淡地走了过来。
  俞婉没继承有关老宅的任何记忆,因此并不知原主与大伯家的事,还以为两家的关系很好,不然,他们怎么会那么照顾小铁蛋?
  俞婉将背篓放在灶屋,去堂屋见了俞峰。
  这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年纪二十上下,常年日晒,肤色不算白,但五官刚毅,看上去也颇有几分俊朗。
  “大哥。”俞婉与他打了招呼。
  俞峰一惊,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小铁蛋跑过来,抓起桌上的两个布袋,对俞婉道:“阿姐!这是大哥送过来的小米!这是大哥送来的玉米面!”
  俞婉将布袋接在了手里。
  俞峰还当她要拒绝,却突然听得她温声道:“怎么这么多?大哥自己家里留了吗?”
  不是嫌弃送的少,而是担心太多了他们家里没得吃了?
  她几时担心过他们死活?!
  若不是亲耳听见,俞峰怕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俞婉看向一脸怔愣的大哥,微微地弯了弯唇角:“多谢大哥。”
  少女的笑容,清丽而灵动,没有一丝鄙夷,更没有敷衍,她是真心实意地在表达自己的感谢。
  俞峰定了定神,板着脸道:“不是什么值钱东西,我爹娘让我拿过来的,说……谢谢你昨天的鸡肉。”
  “好吃吗?”俞婉问。
  俞峰一愣,含糊地嗯了一声,又道:“家里还有事,我先走了。”
  “大哥先等等。”俞婉叫住他,快步去了灶屋,须臾,用篮子装了一条最大的野生鲫鱼与几个鲜嫩的冬笋出来,递给俞峰道,“鱼是刚抓的,笋也是刚挖的,都很新鲜。”
  俞峰张了张嘴,想拒绝,俞婉却不由分说地把篮子挎在他手上了。
  他方才撒谎了,玉米面和小米是他爹娘让他拿来的不错,却不是感激她送的鸡肉……他们其实很想问她,她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她怎么说?”
  回家后,俞峰被一家人团团围住了,问话的是弟弟俞松。
  不待大哥回答,俞松接着道:“她是不是想找咱们借钱?”
  “咱们家哪儿来的钱?”大伯母瞪了二儿子一眼。
  “她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要。”俞峰将篮子放在桌上,“还给了我这些东西。”
  还叫了我大哥。
  看着篮子里的冬笋与大鲫鱼,俞家人倒抽一口凉气。
  ……
  俞婉苏醒的事渐渐在村子里传开了,之后陆续有人上门,说不清是真心探望还是看热闹,每个上门的人都闻到了她家的鱼香。
  正所谓冬鲫夏鲤,冬天是鲫鱼最肥美的季节,而野生鲫鱼的味道还要更鲜美一些。
  由于没有盐巴,鱼汤的味道是原汁原味的,可饶是如此,依旧鲜得不像话。
  小铁蛋捧着一碗奶白色的鱼汤,喝得呼呼的,额头都冒出汗珠了。
  看着小铁蛋大快朵颐的样子,俞婉觉得自己仿佛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铁蛋,咱们家有绣花针吗?”午饭后,俞婉问弟弟。
  “有啊!阿姐等等,我去找来!”小铁蛋一溜烟儿跑进姜氏屋,拉开柜门,从一个小包袱里翻出了一个针线包。
  俞婉挑了两根细长的绣花针,用火烤软,折弯做了一对鱼钩。
  之后,她又去后院砍了一株毛竹,做成两个长长的鱼竿。
  “阿姐,你要去干嘛?”小铁蛋好奇地问。
  “晚上你就知道了。”
  俞婉用扁担挑着两个木桶,拿上一双鱼竿,从后院去了先前捕获鲫鱼的小河。
  两个时辰后,俞婉回来了,木桶被装得满满的,除了水,还有鱼。
  小铁蛋蹲在地上,小手扒拉着,一条一条地数:“……二、三、四、五、六……”
  数到十,后面的他就不会了。
  中午有乡亲上门时,俞婉用鱼汤与她们交换了一些信息,譬如她知道了这个村子叫莲花村,还知道了最近的集市在哪里,每月一旬一大集,三日一小集,明天就是大赶集的日子,这意味着摊贩会很多,但随之而来的,买东西的客人也会变多。
  而她,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卖。
  ……
  集市远在十里之外,为赶在天亮前抵达集市抢个好位置,俞婉不到五更(约凌晨三点)便起了,她以为自己起得够早,可看了村子里渐次亮起的灯火,方知乡亲们为了这次赶集全都卯足了劲。
  想想并不奇怪,年关将至,该卖的得赶紧卖掉,该买的也得赶紧买入,一旦除夕来临,集市将彻底关闭,一直到二月龙抬头的那天,才会重新招揽生意。
  大伯家的宅子也亮起了灯火。
  她昨日目送俞大哥回家,已经知道他家在哪儿了。
  “阿姐阿姐!你是不是要赶集?我也要去!”
  这个总是能睡到日上三竿的小家伙,竟然嗅到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