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家-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完全是为了陪姑娘,我也想顺便抓一副药,山上的蚊虫多。”那婆子解释了一句,见那小伙子将药包给二乔了,她就赶紧催,“姑娘先去吃饭吧。老婆子马上就来。”
  十分的善解人意。
  二乔笑着应了,转身就要走,“嬷嬷快点,我们都等着呢。”
  要出门了,听见后面的伙计喊:“姑娘常来。”
  二乔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什么叫常来?药铺是常来的地方吗?这是咒谁呢?
  那婆子嘴角一抿,难怪生意不好,用这样的伙计,生意能好吗?
  那伙子好似也讪讪的,“嬷嬷要买防蚊虫的?”
  那婆子点点头,“你随便给我抓一副就好。”这样的方子其实就不用抓,突浑多蚊虫,山里随便找点草药,都行了。
  那伙子转身去忙。那婆子却把视线定在了桌上的药方上。
  等小伙子转过身,那婆子递了一把钱来,“这药方,我替那姑娘拿回去了。”
  小伙计点点头,“您随意。”
  这一天,杨兴平的书案上,放了药方,还有二乔下山以后,都跟哪些人接触过了。
  从卖糖人的,到卖簪子的。从药店的伙计,到饭馆的小二。林林总总,好几十人。
  杨兴平揉了揉额头,查了一圈,什么不也没查出来么?
  怡姑端了茶进来,扫了桌子上的东西一眼,然后‘咦’了一声。
  “怎么?认识?”杨兴平问道。
  怡姑指着药方子,“这药方子眼熟……不过是太太姑娘们吃着去火顺气的。后宅里面常用。没想到您……”她其实是认出六娘的笔迹了,不过是探问一二罢了。
  杨兴平摆摆手,“没事,也出不了事。”
  二乔回去,将所有的经过跟六娘说了一遍,六娘细细的琢磨,并没有什么露出破绽的地方。真要是有人怀疑,也抓不到任何把柄。她缓缓的舒了一口气,“这事办的好。”
  外面砂锅里的药咕嘟嘟的响,满院子都是药味。
  段鲲鹏看了二乔一眼,“给皇后娘娘抓药有功,赏她。”
  小连子马上递过十两银子去。
  六娘垂下眼睑,二乔才接了过来。
  段鲲鹏的话,听起来是挤兑六娘。但六娘却知道,他这是知道二乔去办事了,想打赏的心意是真的。
  而且,他只怕也知道,自己的手里,其实并不宽裕。
  银票倒是有,可拿着大秦的银票,在突浑……真的不方便。除了大商铺会收,其他的人根本就不认识。
  能替她想到这一点,她心里还是受用的。
  可这信件,一去要多久呢。六娘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看着划过天空的鸟儿,心也跟着飘了起来……
  …………………………………………………………
  事实上,这封信,远比想象的要慢的多。
  等五娘收到从金家那边传来的信的时候,她试种的水稻,已经沉甸甸的弯下了腰了。
  中秋已经过完了,再有半个月,水稻就能收割了。早晚都得穿着夹袄才能出门了。
  五娘手里拿着用白绫书写的书信,心里沉甸甸的。
  宋承明忙完兵器工坊的事,早早的带着人就来了庄子。
  如今,五娘这五亩稻子,是辽东最要紧的东西。
  王府的幕僚先生,家将,侍卫,还有这辽东的不少官员,能将稻田围两圈。
  “产量如今还不得而知,但是瞧着稻穗,竟然也不比江南差。”几个先生低头看谷穗道。
  五娘点头,杂交水稻出来之前,南边种稻子,也是只种一茬。生长周期差不了多少。
  “能否推广?”又有人问到。
  五娘想了想,“推广倒是没有问题,但也要考虑因地制宜,不要急于一步到位。倒是在玉米和番薯上,多下些功夫推广。这东西没环境不怎么挑剔,产量相对较高。只番薯一项,推广开来,至少辽东再也不用担心饿死人了。”
  辽东大部分还是以糜子高粱作物为主的。
  甚至是冬小麦,春小麦,种植的都不算多。
  五娘觉得这要是想推广开,并不是难事,只要看到好处,自有百姓想要效仿。这些地里的活计,庄稼把式比这些读书的夫子们知道的要多的多。
  庄稼的地的另一边,作为蓄水的池塘,林雨桐也叫人栽种了莲藕养了鱼。甚至放了虾苗蟹苗。也专门叫宋承明买了会伺候这些东西的下人,如今,莲蓬长的正好,下也能吃了。螃蟹中秋的时候吃过一回,现在也还有。
  五娘叫人准备吃的,来了这么些人,得开好几桌。
  “你净知道给我找事。”五娘抱怨宋承明,可也知道他是好意。他是想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自己对于辽东的意义。
  权势和威望不可能按着身份的高低排列。这都是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才德的。
  宋承明陪着五娘往庄子上正堂去。
  他边走边看五娘的脸色,“这几个月下来,可是黑了不少。”
  五娘瞪眼,“嫌弃了?”
  宋承明左右看看,见没人注意这边,才凑到五娘的耳边,轻声道:“想你了!”
  五娘伸手在他腰上轻轻的拧了一下,“油嘴滑舌。”
  “真的!”宋承明看五娘,“这段时间忙完之后,冬天就陪着我好不好?”
  “陪着你?”五娘才不信他的鬼话,“你去军营我也陪着你?”
  宋承明理所当然的点头,“你有进军营的资格。”
  “还真是将我当成将帅在用了。”五娘冷笑一声,不置可否。
  宋承明看着五娘,“怎么了?今儿这是?心里有什么不自在的?”
  五娘一愣,看着宋承明,心里有些滋味难言。
  自己对他到底是已经亲密到可以随意的发脾气了吗?
  宋承明见五娘的神色不对,才赶紧拉了她进了内室,也不管别人怎么看,直接将门给关了。
  “怎么了?”宋承明拉着五娘的手坐在榻上“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是岳母,还是舅兄?只要有帮助,辽东的一切都任你调遣。别闷在心里。你有我,我是你男人,万事有我担着。到底怎么了。”
  五娘看着他焦急的神色,突然酸酸的一笑,“对不起,我刚才冲你乱发脾气了。我心里不高兴,有点不痛快,当着外人,对你的态度不对……”
  宋承明一把抱住五娘,“你怎么这么傻啊。你心里不痛快,你不冲着我发脾气,还能冲着谁发脾气。”说着,就又扶起五娘,看五娘的表情,然后恍然,“你心里……我是你最亲密的人了,是不是?”
  五娘看着宋承明,嘴角动了动,到底什么也没说,只是扑过去抱住他。突然心里慌慌的。
  宋承明却哈哈哈的笑了起来,“真是傻丫头!你怎么能这么傻呢?”
  五娘深吸了一口气,“是挺傻的。”然后自己也失笑。
  “至亲至疏夫妻!”宋承明笑道,“咱们是夫妻,只要没有外心,那就是天下最至亲的人。怎么像是现在才明白一样呢?”还是年纪小啊。别看这沉稳,在男女之事上,还很懵懂。
  五娘没有说话,就只这么依偎着。
  好半天,宋承明才问五娘,“怎么不高兴了?出什么事了?还是这几天身上有不爽利了?”
  五娘脸一红,这人连生理期有些情绪不稳都知道了?
  “不是。”五娘脸上的神色严肃了起来,将六娘的信拿给宋承明看,“六妹,从来都只想过安稳日子。现在却不得不筹谋大事。我想起以前的事,想起在云家的时候,心里有些伤感罢了。”
  宋承明看了简短的信件,也能明白五娘的心情。
  信短,但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一点也不少。、
  光是‘几乎阴阳相隔’这一句,就知道历经了怎样的凶险。
  宋承明将信交还给五娘,低声道:“其实不用动用金家,咱们自己也行。信上说银子不是问题。这一点,我还是比较动心的。”
  这种事当然不会无偿帮助。国与国的交往,不应该掺杂个人的情感在里面。
  所以,对方提出买卖,只要答应着买卖,本身就是一笔不菲人情了。
  五娘抬眼看宋承明,“工坊那边出成品了?我就怕供应咱们尚且还不够,哪里能有富裕的卖给别人?”
  “咱们没有?金家就有了?”宋承明不赞同的道,“金家在这方面的资源更少。但凡有这样的资源都造了其他东西了。”
  这倒也是……
  作者有话要说:  情节铺排的太大,这两天忙着修改文案。不是有心断更的。头都大了……


第201章 
  海岛上的资源相对来说,更加的贫瘠。远不及这片广袤的大陆来的丰饶。
  宋承明的话,叫五娘无可辩驳。金家不缺金银,缺的从来都是资源。
  “突浑的茶叶,药材,尤其是药材,咱们也十分紧缺。这些东西,储存多少都不嫌弃多。”宋承明的思路明显比五娘清晰,“若是他们能源源不断的提供药材,尤其治疗伤药的药材,兵器的事,不是什么大问题。”
  五娘眉头动了动,“你想扩大兵器坊?”
  宋承明点头,“平安州招募的兵卒已过万,时不我待啊。”
  五娘就不言语了。
  外面相互吆喝着入席的声音传了进来,五娘朝外看了一眼,才道:“你说的是对的。如今虽然看着是各方势力僵持,谁都不会轻举妄动。但实际上,一点小的意外,就能叫冲突直接升级。**可以避免,但是天灾却不由人定。这天下处处都透着一股子不安定的味道。”
  宋承明扭头看了一眼五娘,“没错,这正是我担心的。环宇四海,哪里能处处风调雨顺。”
  “我给六娘回信吧。”五娘沉吟道,“一来一去,少说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留给咱们的准备时间尚算充裕。”
  宋承明二话不说,直接去案几上给五娘研磨。
  五娘坐过去,提笔写下‘久不通涵,致以为念’,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宋承明这才觉得,五娘像个小姑娘的样子了。人人都说自己少年老成,其实,真正的比较起来,五娘比自己还少年老成。
  她将信件封好,叫来了春韭,“立刻发出去。可以慢一点,但是必须是安全保密为第一要务。”
  春韭应了一声,转身就走。
  外面还有不少人要招待,两人没有在屋里多呆,就出门应酬诸人。
  种植水稻的成功,叫宋承明分外的高兴,晚上的时候,一顿饭结束,就已经被众人灌醉了。
  今晚,宋承明陪着五娘就住在庄子上,守着这几亩稻子。
  “只盼着之后的半个月老天赏脸,一定要是大晴天。”红椒边给五娘递热毛巾,边道。
  五娘的手顿了顿,“还是将其他房子的火炕都检查检查,干柴火准备好,实在不行,就得烘干了。”
  这也是以防万一。
  不过好在,老天长眼。这半月还真是晴天。稻子能收割了。
  宋承明不叫别人动,只他自己带着侍卫,将袍子都撩起来,塞进腰带里,拿着镰刀就下地了。
  像是胡田这样的将军,也只能挑着担子,将稻子往场院上挑。
  各自分工不同,五亩稻子,收了一千二百斤稻米。每亩产量才两百多斤。
  跟后世的杂交水稻不能比,但比起南方,也没少多少了。
  “……还是有些不一样,南方的米细长,咱们种的米……短粗……”胡田抓了捣好的米的米,抓起来给宋承明看。
  宋承明平时看到的米,都是做成米饭的米,至于生米是什么样的,他从没拿起来细看过。
  如今胡田一说,还真是的。
  “今儿就都尝尝这新米。”五娘心里有数,东北的大米挺好吃的。黏性极好,又香又糯,尤其是新下来的米,更好吃。
  香荽立马带着人下去了。
  蒸了一些干饭,更多的则是熬成粥,叫今儿在这里的人每人都能尝上一小碗。
  新米煮出来的饭,自有一股子香味。
  等饭上来,也不用菜,都各自细细的嚼着,品味米饭的味道。
  其实饭一端上来,浓郁的香味就已经传了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有种自家产的米,味道更香些。
  等吃到嘴里,不管是米饭还是粥,味道都没有让人指摘的地方。
  不光是能吃,而且还特别的好吃。
  好几个辽东当地的老大人,一时之间,抱着碗就跪下,对着宋承明和五娘就叩头。
  五娘要起身相扶,宋承明拦住了。
  不光拦住了,他自己也郑重的朝五娘行了一礼。
  她的功勋,当得起这一拜。
  宋承明对着五娘这一礼,众人先是一愣,继而都对着五娘肃然行礼。
  五娘看着云里透出来的光,此刻,她才感觉真的被辽东上下接受了。承认自己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辽王妃。
  辽东种出了稻米,这样大的事,怎么会瞒着。
  宋承明大张旗鼓的往京城送折子,一同奉上的,还有几斤米。
  不光是给了宫里的天元帝,就是简亲王府,云家,都送了。
  而最早得到消息,品尝到五娘种出来的大米的却是金夫人。
  她此刻端坐在饭桌上,面前只一碗白莹莹的米饭。
  “主子,咱们姑娘真是了不起。”大嬷嬷看着金夫人一点一点细细的咀嚼,就低声道。语气了有些与有荣焉,“这样的功勋……”
  金夫人眼里的笑意一闪而过,“收拾东西吧。咱们该离开了。”
  离开?
  大嬷嬷看着自家主子,“咱们去哪?”
  “这丫头闹出这么大的事,这烟霞山从此只怕难清净了。”金夫人说着,就将碗筷放下,“去辽东看看。想来她本事大,连稻米都能种出来,应该不至于供不起我这亲娘一碗饭。”
  大嬷嬷心里一笑,这还是嘴硬,明显就是想姑娘了,还不承认。
  “成!咱们说走就能走。”大嬷嬷说着,就端起桌上的空碗。
  这一碗米饭,金夫人全都塞进肚子了。一粒都没剩下。
  云家远进了院子,就看见大嬷嬷端着空碗出来,一下子就明白了。
  “大嬷嬷,也给我来一碗,我尝尝。”他说着,就掀帘子进了里面。
  大嬷嬷笑着应了,“可没准备菜。”
  “不用菜,吃菜哪里还能显出米饭的好来。”云家远说着,人去已经在里面坐在了金夫人的对面。“娘,您尝过了吧?”
  金夫人颔首,“瞧你,怎么还这样的冒失?”
  云家远也不以为意,“娘!我已经叫人将辽东产稻米的事,放出去,不出几天,必然传遍天下。”
  这是为了辽东扬名的事,金夫人认可的点点头,“只怕不少流民,要开始往辽东去了。”辽东是地广人稀,因为谁都知道辽东苦寒。可如今一旦能种出大米,这地方就是一块宝地,各地没恒产的流民,马上回迅速往辽东迁移,这对辽东是有好处的。
  “我已经叫人注意流民的动向了,一旦有消息,就送到宝丫手里、”云家远说着,就又笑了,“还别说,真叫她种地种出名堂来了。这功劳,可比为宋承明守城池的功劳大多了。对辽东的功劳,对着天下又何尝不是功劳一件。”
  金氏这才跟云家远说起,要去辽东的事。“……你留下,京城还有许多事,要你照料。”
  云家远拧眉,“我先送娘去,到了地方我再回来,也不过是几天时间……”
  “连宝丫都能上战场了,你还真把你娘当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了。”金夫人一挥手,“这事就这么定了。”半点不给反对的机会。
  前一天才说了,第二天,金夫人就打马离开了烟霞山,往辽东而去。
  云家远想送一程,都被金夫人给赶回去了。
  而此时,皇宫里的天元帝,手里正拿着宋承明的折子。
  不自觉的,他的手微微的有点颤抖。
  辽东竟然种出了稻米!
  这当然是好事。可这对辽王是,对自己可真算不上是。
  下面那些百姓会怎么想?都会觉得这就是天命吧。
  他将折子给元娘递过去,“你瞧瞧,你这个五妹啊,可真是了不起。”
  元娘有些忐忑,接过来看了一眼,心里就涌起一阵欣喜,她跪下,对着天元帝大礼参拜,“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在皇上在位期间,能有这样的事,您的功勋可比先祖。民以食为天,皇上在这大殿里,夙夜忧叹,不也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人人的餐桌上都有一碗粥喝吗?”
  天元帝就看向元娘,他懂了她的意思。辽王只要还是大秦的辽王,那么这功勋就是大秦的功勋,就是他这个皇帝的功勋。不管心里怎么不舒服,该赏还是要赏的,该夸还是要夸的。不光要夸,还得夸的满天下都知道。
  想起要为宋承明大唱赞歌,天元帝的心口就堵得慌。
  “起来吧。”他起身,将元娘扶了起来,“朕有一个善于劝谏的贤后啊。”
  元娘一笑,转身问付昌九,“辽王没送辽王妃亲自种出的稻米来吗?”
  付昌九赶紧道:“回娘娘的话,送了。在就外面,老奴去拿。”
  元娘对天元帝一笑道:“辽王妃从小就喜欢农事,再是想不到真能种出名堂来。不过,她种的果蔬,确实有独到之处。只干净这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