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黑白朱元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去可以,不过这军队怎么办?你能不能指挥部队抵抗住元兵?若是行的话,就由你来统领,我好安安心心上路,也没有什么牵挂了。”
  张天祐虽然是濠州起事的老人,又是郭子兴的妻舅,但缺乏谋略,遇事优柔寡断,听了朱元璋的话,他涨红着脸吭哧了一阵,终于摇了摇头。
  “那么。就请舅老爷辛苦一趟吧!”
  朱元璋十分客气地说道。
  张天祐只得应承下来。
  没料想张天祐从小明王那儿带回的任命书竟是以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只是左副元帅,排名第三,等于被剥夺了对这支部队的指挥权。
  朱元璋的部属们一片哗然,认为这是张天祐在其中做了手脚,不然,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排名最后。
  朱元璋接到任命状,随手就摔到地上,用脚跺了几脚,说:
  “大丈夫当自打天下,岂能受制于人!”
  他还要说下去,李善长朝他干咳了一声,他猛地醒悟过来:小明王兵强势盛,依附在他的门下,接受他的封号,就可以打他的旗号掩护自己,减轻元军的压力,大树底下好乘凉,自己正好趁机发展。至于名位那是小事,和州的部队,大多是自己招募或收降来的,又经过自己的训练,郭子兴一死,除了自己,谁也指挥不动。郭天叙、张天祐只不过图个虚名而已,既然如此,何必去得罪小明王呢?
  道理一琢磨透,主意也就来了。他转口道:
  “不过,小明王兵多将广,又是首义的大教主,我们兵弱将寡,遵奉他为皇帝,共抗元兵,也使得,我们当一个他封的都元帅、副元帅也不亏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弄诡计便独揽了军权(2)
说着,他弯腰捡起那张任命书,掸了掸上面的灰,折叠着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张天祐、郭天叙也吁了口气。
  “今后,我们就算小明王的臣民了,当然要奉龙凤年号为正朔。不过,我刚才讲了,大丈夫当自打天下,不能受制于人的话也没错。不靠自己的拳头,我们打不出滁州、和州。所以,我丑话讲在头里,在队伍里要按我们自己的规矩行事,不管是哪个,也不准违抗,自乱章法。否则,军法行事,诸位到时莫怪言之不预!”
  最后这几句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阴气森森,再加上他那逼视全场的目光,使张天祐、郭天叙的背上阵阵发凉,想抗争几句,又不敢,帐下全是朱元璋的部属。不过,这一来,军权不又落到了他的手上?什么都元帅、右副元帅都是一纸空文。
  他们不服气。
  不服气只有干生气。朱元璋的队伍在和州城占了一大半,这些人,没有朱元璋的号令,谁的话也不听。对郭子兴的老部下,朱元璋是恩威并用,心中不服,令却得遵。
  他抓住这些人怕死、贪财、好色的人性弱点,经常给点赏赐,战利品他宁可让手下的二十四将少分一点,也要先满足这些人的贪欲。然而,只要发现他们有违抗命令的行为,必绳之以法,决不宽贷。几个回合下来,他对这些人驾驭得随心应手,无人敢不遵从他的号令。
  兵权独掌后好运就来了。
  小张夫人亲自出面,将自己的亲生女许配给了朱元璋作二夫人。这就是后来的郭惠妃。
  小张夫人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她知道郭子兴有对不住朱元璋之处。她也知道朱元璋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在郭子兴生前服服帖帖,郭子兴死时悲伤欲绝,但谁能担保他不记恨郭子兴?自己两个儿子现在又与朱元璋在明争暗斗,他会不会把老子的账算到儿子头上?
  她一切都没底,但她明白她曾多次救护过朱元璋。郭子兴一死,她只有依靠朱元璋的庇护。她看出,这个人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刚过完洞房花烛夜,朱元璋还沉浸在温柔乡里,几天都陪着郭夫人没出新房一步,李善长和徐达把一切公务都揽了过去,让他轻松、快活几天,没想到郭兴、郭英兄弟来求见。
  郭兴、郭英是郭山甫的儿子。郭山甫精于面相,他是最早给朱元璋看相,又是最早预言他会大富大贵的人,故朱元璋对他素来敬重,两个儿子都在手下为将。
  朱元璋想想,无事要找他们,便说:
  “告诉他们,不见。”
  禀报的人去了又回来报告,他们二人还是要请见。
  “没事见什么,叫他们回去!”
  朱元璋不悦,脸拉长了,斩钉截铁地说。
  一转眼,禀报的人又回来,站在门边,畏畏缩缩,欲言又止。朱元璋刚要大发雷霆,那禀报的人吞吞吐吐地说:
  “……有喜、喜事……”
  朱元璋心中一动,脑子转了转,命令道:
  “帐前回话!”
  他飞步走进元帅军帐,只见郭兴、郭英兄弟拥着一个面容姣好、满脸羞怯的姑娘早已在等候。
  朱元璋瞟了那姑娘一眼,被她的美色打动了,心怦怦乱跳,不由得狠狠地挖了她几眼,方才满面庄重地问郭氏兄弟:
  “为何事要见我?”
  郭英把捧在手中的一只信封恭恭敬敬地呈上。
  朱元璋一目十行地扫视着信,心不由得狂跳起来,眼光又偷偷地瞟了那姑娘几眼。
  原来信是郭山甫写来的,他要把女儿嫁给朱元璋,因行走不便,特别让郭英兄弟将妹妹送上,望他千万别推托。
  朱元璋想起郭山甫给他相面时说过的话,嘴边浮起得意的微笑。
  他猜出这郭老儿的心事。他认定自己将大富大贵,把自己的女儿作资本投资来了。郭英兄弟现在是自己的亲信护卫,有朝一日自己登基作了皇帝,这皇帝的小舅子可是得位列三公,贵甲天下的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小弄诡计便独揽了军权(3)
“狗×的郭老儿,”他在心里笑骂了一句,“真个是精明得到了顶了!”
  不过他心中又甜滋滋的,自尊心得到了最大满足。郭老儿这么做,不是说明他对自己前程的充分相信,说明自己果真非同凡响吗?
  他马上应允了这门亲事,这其一是这女子长得天姿国色,看了叫人心痒;其二是盛意难却;其三是与郭氏兄弟结为亲戚,他们将对自己更死心塌地。自当了左副元帅以后,他日夜在思量如何笼络部下,让他们对自己矢志不渝。
  这位三夫人就是日后得宠的郭宁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仁义之名引来四方豪杰,朱元璋捞得第二桶金(1)
朱元璋仁义、英武的名声越来越大,四面八方的豪杰义士闻风来投。以骁勇闻名的胡大海、邓愈相继投入朱元璋麾下。有的还举家而来。一些小股义军,慕朱元璋势大,也全军归附。
  朱元璋思量自己的实力,足以雄踞一方,应该尽快向外发展,而不应偏安于和州这一弹丸之地。汉高祖刘邦即是不甘局促汉中而决策东向,兵下三秦,才夺得天下的。
  他决定横渡长江,占领那些富庶之地,然后再相机夺取集庆,实现冯国用提出的建议。
  然而,在帐中聚议时,徐达主张直捣集庆。他认为那儿金银遍地,佳丽如云,且附近是个盛产粮食的地方,攻下集庆,军饷财源可迎刃而解。
  他的话当即得到大多数将领的赞同,大家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打过江去。他们嗷嗷乱叫,催朱元璋下令。
  见诸将领斗志如此高扬,朱元璋心中当然高兴,但他心中明白,他们感兴趣的只是金银,还有秦淮河上那些勾人魂魄的美女。为笼络他们,他应该满足他们的欲望。但在打仗这个问题上,他历来谨慎。近来他读了些史书,研究了一下地理,觉得这样做危险太大。
  集庆是江南重镇,驻有许多精锐元兵,城池坚固,如果久攻不下,上游元兵再顺流东下,就会把自己包了饺子。
  他权衡再三,冷冷地吐出几个字:
  “不宜先取集庆。”
  众将领如当头浇了一盆冰水,浑身冰凉。徐达想再申辩几句,李善长朝他递了个眼色,叫他噤声,然后问道:
  “依主公之见,兵下江南,该先取何处?”
  朱元璋沉思了半晌,方才说:
  “我兵众而食少,舟楫不备,不足以争集庆。当年西晋武帝司马炎灭孙吴,也由和州渡长江,先取采石矶,再配合水师取建业(即南京)。南北朝时候景灭萧梁,北宋大将曹彬灭南唐,无一不是先取采石。为何古代名将皆取此道?因采石突出长江,势扼江道,为集庆上游咽喉。采石已破则集庆难守,故我意先取采石,后夺太平(今安徽当涂),再俟机东出,夺取集庆,事易成而无风险。”
  朱元璋的话刚落音,李善长就鼓掌称好。他没想到朱元璋对古籍的领悟力是如此之高,对战局的剖析是如此透剔,不由得衷心钦佩。
  渡江之策确定后,朱元璋率李善长、冯国用、徐达、汤和等人,出了和州城门,去踏勘渡江处所,寻访商船渔舟。
  来到长江边上,放眼纵望,只见大江东去,波浪滔天,江阔水急,对岸的高山只给长江镶了一抹浅浅的灰边。偌大一条江上,竟看不到一叶帆影,芦苇丛中,河汊渔港,也寻不到一只舢板。
  原来自朱元璋占据和州后,南岸的元军,为防备义军过江,不仅封锁了航道,还把所有的船只抢走,或焚为灰烬,或凿沉江底。沿江几十里,只怕也难找到几只可载人的船。
  渡江无船,这可是个大难题。朱元璋浓眉紧锁,闷闷不乐,信马由缰地往前走。
  他刚从一块麦地边经过,突然,从麦地里跳出一条黑塔也似的大汉,朝朱元璋冲来。
  朱元璋警惕地握住剑柄,徐达、汤和忙拥上来护卫,那汉子却纳头便拜:
  “小将常遇春,请明主收留。”
  朱元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常将军,你请我收留,你知我是谁?你又怎知我会从这儿经过在这儿等我?”
  原来这常遇春系濠州属县怀远人,禀性刚毅,膂力盖世,武艺超群,特别善射,两臂长垂如猿,弯弓搭箭可百步穿杨,因家贫无以为生,先随别人落了草。他见这伙人只知抢掠,毫无远图,甚是心灰意冷。听人说和州城有个朱元帅,为人极仁义,不杀不掳,且兵强马壮,每战必胜,故投奔而来。刚才他因困倦,倒在麦田里睡觉,梦见一个披甲神人用盾牌推他说:“快起来,你的主君来了!”他一惊醒,就看见了朱元璋,故直奔而来。
  朱元璋听他说是神灵指点来投他的,且又是濠州人,枣红脸庞,一看便是副忠勇模样,打心底里喜欢上了他,便告诉他,自己便是朱元璋,叫他跟他回城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仁义之名引来四方豪杰,朱元璋捞得第二桶金(2)
收了一员猛将,心中欢喜了一阵,无船渡江的忧虑又袭上心头。朱元璋坐在帐中,郁郁寡欢。
  这时,一位亲兵跑进帐来报告,巢湖水军头领俞通海在帐外求见。
  朱元璋一听见“巢湖”二字,心中烦愁顿时飞到九霄云外,连忙站起,高声呼喝:
  “快请,快请。”
  不一会,一个相貌魁伟、气宇轩昂的青年走进帐来,见了朱元璋,连忙施礼。朱元璋也站起来答礼,神情煞是谦和。
  来人是巢湖红巾军的一位首领,是他的父亲俞廷玉派他来联系归附的。
  原来巢湖有一股以渔民为主的起义军,有大小船舰千余艘,水军万余人,为首的是俞廷玉及他的三个儿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及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等。
  由于局处湖中,势单力孤,常受到庐江强敌左君弼的侵袭,随时有被吞并的危险,也是听到朱元璋仁义的名声,知他兵强马壮,便主动请求投靠。
  这真是久旱逢雨,雪中送炭,焉有不肯之理。朱元璋当即与他谈好收编的条件,并好言抚慰一通。
  送走他之后,朱元璋喜得不能自持,欢跳起来,对李善长说:
  “真乃天助我也,正要渡江,巢湖水师即自天而降,吾大事成矣!”
  

千帆竞渡下江南,常遇春拼死夺采石(1)
俞通海刚一归寨,俞廷玉又派人来催朱元璋快派人去接管,以免左君弼闻讯来攻,夜长梦多。
  朱元璋决定亲自出马。他携带了一批金银珠宝,几十匹塞北良马,还有十余位漂亮女子,立即赴巢湖去整编水军。
  到了巢湖水寨,见到俞廷玉及其三个儿子,以及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和赵庸、张德胜诸位将领,立即将金银珠宝、漂亮女子及好马送上。
  他们个个喜不自胜,连声称谢。
  朱元璋又给他们封官加衔。
  这些局囿于巢湖上的义军首领们,何曾获过如此殊荣,个个都觉得朱元帅名不虚传,果真仁义,一颗心立即与他贴近了。俞廷玉当场决定,巢湖水军统归朱元帅指挥。
  这时正是梅雨时节,连日大雨,沟满塘溢,那条水道浅浅的小河汊也灌得满满的。巢湖水师就从这条小河汊出湖,避开了在湖口准备拦截的元军水师,直驶长江。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即宋小明王龙凤元年六月初一,朱元璋祭旗开炮,下令十万雄师渡江南,打过长江去。他坐在中军虎帐,笑吟吟地对所有将领说:
  “告诉弟兄们,我们的口号是:过江南,吃饱饭,财帛女子当共享。奋勇向前者赏,畏缩后退者斩。拿下采石矶,个个升一级!”
  诸将领听了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那常遇春跨出一步,要求当先锋。
  朱元璋心中一喜,却说:
  “将军勇气可嘉。只是尔自有主人,尔到我这儿来,不过是暂时栖身而已,我怎敢劳动大驾,让尔冒矢石之险呢?”
  常遇春急了,拔出佩剑,意欲自刎。徐达眼明手快,一把将剑夺下。朱元璋呵呵大笑起来:
  “好、好,果真是一条血性汉子,难得有一片赤诚,就让尔当个先锋吧!”
  说罢,便出帐登船。徐达、李善长、邵荣、汤和、常遇春、胡大海、廖永安等各引船跟进。
  船至中流,廖永安请问所向。朱元璋说:
  “采石乃重镇,其备必固。牛渚矶(在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其北部为采石矶)前临大江,彼难为备御,尔往攻之,其势必克!”
  廖永安便一船当先,向牛渚矶箭一般驶去。
  朱元璋催船紧跟。
  霎时间,千帆抵岸。屯守矶上的是元军名将蛮子海牙,骁勇知兵,部下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他们远远见着南来的舟船,早已做好迎战的准备。矶边布满了弓箭手和长枪手,密密麻麻,同蚂蚁一般。
  船只一靠近,蛮子海牙一声令下,矶上万箭齐发,船上飞起一片“哎哟”声,倒下一片。
  朱元璋将令旗一挥,号角声响起,几十条先锋船便调转尾舵,退了回来。
  朱元璋又将令旗一挥。第二拨船又冲了上去。这拨船的船头上,站满了臂挽盾牌的勇士。指挥的是朱元璋的妻舅郭英。
  郭英催船奋进,他亲冒矢雨,冲在头里。船刚靠上石矶,他就拖起云梯往石壁上搭。
  没料想,矶上轰隆隆掷下滚木檑石来。
  合抱的圆木和磨盘似的石块,带着尖啸,滚滚而下,砸在船上,木船顿时破裂。郭英武艺高强,见势不好,飞身纵上后头的船只,逃得了性命。可怜那满船士卒,被砸成了肉酱。
  两次进攻失利,朱元璋仍指挥若定,举起令旗。那胡大海一声怒吼,蹬着脚下的木船冲上前去。两柄大斧舞得风车般,射来的箭矢都被拨落江底。
  蛮子海牙见这个黑脸大汉如此骁勇,忙调集一批弓箭手,集中朝他猛射,务必要将他射倒。
  就在元兵尽力对付胡大海之时,从船队中驶出一只快船。船头站着一员大将,面如重枣,目似朗星,正是先锋常遇春。他左手挽一块盾牌,右手执一把长矛,驾着船箭般驶向矶下。
  常遇春二战采石矶。
  待蛮子海牙发觉,下令阻截时,他已驶到了矶下,举矛即往矶上的元兵乱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千帆竞渡下江南,常遇春拼死夺采石(2)
几个元兵中矛倒下,杀开了一条血路。
  常遇春想冲上矶去,可是那石矶壁立,有二丈多高,他又未带云梯,真是只能望矶兴叹。
  正在这时,一个元将举起长枪往他刺来。说时迟那时快,常遇春劈手抓住元将的枪杆,借力一纵,全身腾起,飞上了石矶。
  那元将被吓懵了,呆呆地看着他。常遇春右手一矛,将那人挑到崖下。
  他又一声大吼,冲进敌阵,一柄长矛左挑右刺,身边的弓箭手和长枪手纷纷倒地,周围的元军吓得撒腿便逃,石矶上出现大段空当。
  朱元璋立即将令旗一举,战船上战鼓紧擂,喊杀声惊天动地,大小船只一齐冲杀过去。
  最早靠近石矶的是胡大海和郭英。他们立起云梯,几步跨至矶上,与元兵血战。
  后续部队蜂拥而上,蛮子海牙知大势已去,只得率残兵退回太平城中固守。
  朱元璋也登上石矶,一边分遣诸将去攻夺沿江敌垒,一边叫人把常遇春唤来。
  远远见着常遇春,他快步抢上前去,亲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