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黑白朱元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墨迹干后,朱元璋叫他把它贴到门上。那过往的行人见到,无不驻足观赏,称赞道:
  “这对联写得巧妙,既切合主人所操之事,却又无一俗字,高雅精致,真是大手笔。”
  朱元璋不禁踌躇满志,得意地对张焕说:
  “你听听,朕本是田家子,未曾从师学文,接受过指授,但读书作文,顺畅自然,明白显易,通道术,达时务,胜似那饱学老儒许多,这难道不是上天授我吗?”
  张焕十分机灵,忙说:
  “陛下岂止是胜过那些老儒,依我看,连那宋濂老先生也比不上陛下。有一回,我听他说,陛下常叫他去笔录圣言。陛下出口成章,一口气便可拟成一篇文稿。他说陛下的文思沛然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真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望尘莫及,望尘莫及。我还听宫中王公公说,有一回深夜二更,陛下把他叫去,要和僧人文康的《托钵歌》,他和另一个公公捧着诗稿跪在跟前,陛下口中读,笔下和,运笔如飞,一餐饭的时间和诗就写好了,真是神人。”
  朱元璋本对自己的文思敏捷,能立马成章十分得意,听张焕这么一说,正搔到了痒处,不禁呵呵大笑起来,说:
  “好小张子,想不到你还懂点奥窍,大概也有些天分,明日送你到国子监去学几天,当个学士也罢,不用天天跟在朕跟前操劳了。”
  张焕却说:
  “谁要去国子监,做那个酸秀才。学得那股酸气呀,作诗作文,小家子气,哪像陛下的诗文,思如泉涌,气势雄浑,足可包容天地,无人可比!”
  自古以来,哪个有点地位的人不喜人拍马屁?只看你会拍不会拍。朱元璋也是个人,听到这号不穿的马屁如何不喜,得意得仰面一阵呵呵大笑,那声音震得小巷里嗡嗡作响,大家都惊异地望着他,不知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他兴犹未尽,又来到这家门前,想再欣赏一下他的杰作,再听一听人们对它的称赞。谁知那大门上的对联却不翼而飞了。
  他心中一沉,立即推开那家大门,闯了进去,问道:
  “那对联呢?如何不见了?是不是被人偷走了?”
  那阉猪匠却纳头便拜,说:
  “皇上,小民有眼无珠,昨日不知圣驾光临,多有慢待,望皇上恕小民之罪。那副对联,因是御书,故赶紧揭下,高悬中堂,此后当每日燃香祝圣,谢皇上天恩。”
  朱元璋大喜,便赏给他五十两银子,令他改行另择一职业。经过朱元璋这一番倡导,除夕时题写春联的做法,便在中国民间流传开来。
  通过这次微服查访,朱元璋对民情民心有了体察,他知道百姓对自己的敬仰,登基称帝的心情更为迫切。不过,看看那天公却不作美,连日来,竟大雪不止。城中乡野,钟山之巅,全是一片晶莹洁白。那呼啸的北风不时卷起团团雪花漫天飞舞,搅得天地间一片混混沌沌。
  朱元璋心中不由得阵阵紧缩。他把自己登基称帝是否合天意全押在天气之上。天公如此不作美,“烈风异景”,难道是天帝不允自己称帝?
  他全身泛起一阵战栗。
  

他夺过皇冠自己戴上,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岂能假手他人(1)
随着登基时间的迫近,朱元璋被那天气折磨得面容憔悴。没想到,到大年初一,那除夕夜犹在大雪纷飞,北风怒号的天气突然转变了:北风顿止,大雪停歇,只是阴霾未散,满天阴沉沉的,晴、雪尚在两可之中。
  朱元璋脸上现出了十几天来从未出现过的笑纹。他立即饬令百官执事以戒慎诚敬之心侍奉上帝鬼神,谁个惹怒上天,妨碍登基大典,严惩不贷。
  看来上天真个是看中了朱元璋,要他来治理中国。到正月初四,阴云齐敛,天空一碧澄澈。早饭过后,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整个大地被照得一片金灿。
  朱元璋不由得心花怒放,立即传旨赴南郊祭天。
  按照李善长进呈的即位仪礼表,即位有如下仪式,步步都需严格遵行:
  先告祀天地,礼成,即位于南郊,丞相率百官以下及京城百姓拜贺,山呼万岁。礼毕,至太庙,奉上册宝追尊四代考妣,仍告礼社稷,礼毕,还。再着衮服登奉天殿,接受百官上表赞贺。
  朱元璋历来是个我行我素之人,这次却严格遵照仪礼表,亦步亦趋地进行,不敢有丝毫违背。
  卤簿出城,旌旗蔽空,浩浩荡荡向南郊天地坛逶迤行去,应天城中倾城围观。
  从新宫到天地坛的路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上面撒满了细碎、干爽的黄土,卤簿仪仗、侍臣护卫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令人觉得心中痒痒的,十分舒服。
  朱元璋的心情又归复了平静,他满脸严肃,不时打量着沿路直立排列的护卫,前后簇拥的无数旌旗,和那漫山遍野被阳光照耀得金光四闪的白雪,心神不由得为之一旺。
  他想起了孤庄村的放牛坡,想起了父母的坟庐,想起了皇觉寺的古灯,想起了云游时栖身的山洞,也想起了郭子兴、被杀的叛将邵荣,还有陈友凉、张士诚、方国珍……无数的往事一齐涌上心来,他仿佛听见了岁月流逝的声响,最后,汇入了这卤簿仪仗行进的脚步声中,有条不紊地向着皇位走去。
  他想,这就是天意,这就叫天命所归。
  他的目光落到了远处萧瑟的茅屋,落到了那衣衫褴褛,缩头缩脑,袖手围观的农夫身上。
  他眼中现出了悲悯之光。他想,天下疮痍,民生疾苦,他还有许多事要做。
  他的目光又落到了正在身边匆匆走着的太子朱标身上。他已是满头大汗,嘴里不时呵出团团白气。他心中泛出一股爱怜之情。是他不准太子骑马,更不准他坐轿,而叫他步行的。他怕他们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在这大喜日子里,有意让他吃点苦头,体验一下人世的艰难,增点人生阅历,不然,如何去掌管这个遍地荆棘的国家。
  他的目光又落在簇拥在他身后的大臣们身上。看得出,他们一个个都欢天喜地。以他对人情世态的洞察,他知道,他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他这个皇帝登基而欢欣,其实主要是在为马上将会对他们封妻荫子、加官晋爵而鼓舞。
  一丝阴影掠上心头。他想,朱明皇朝马上就要宣告降世。不过,天下事反反复复,周而复始,这个皇帝到底能在多长时间里姓朱?这些人中有不有窥伺大位、心怀异志,像当年项羽见到秦始皇时说“彼可取而代之”者?他不敢否定,也不敢肯定。想到这,身上泛起了一阵寒栗,不由得对那些文武大臣狠狠地扫视了一番,他们对他的心思毫无觉察,仍在欢天喜地地说笑着。
  天地坛到了。
  朱元璋站在坛下,下意识地正了正衣冠,定了定心神,再打量了那坛一番。这是供天地日月同坛共祭的。坛的底端南向东位供奉着昊天上帝,西位供后土地祇。上面则东西分供奉着社稷、太岁、日月星辰、风云雨雷、四渎五岳、名山大川、城隍之位。
  在鸿胪寺赞礼官洪亮的宣唱声中,祭仪开始了,乐舞俱举。
  先点燃燎坛上堆积的干木柴和生柏枝,将宰杀好的猪、牛、羊三牲置于火上炙烤,使气味播于天际,请各路神祇降坛来享,谓之燔柴祭。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他夺过皇冠自己戴上,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岂能假手他人(2)
朱元璋看着那熊熊燃起的大火,闻着那混合着肉的芳香和松柏枝条苦涩味的空气,心中突然百感交集,一贯冷静沉着的他激动起来。
  他捧着即位告祭文,一步一阶地向坛顶登去,那热泪竟夺眶而出。他急忙伸出右手遮住脸孔,泪水从他的手缝中滚落出来,一滴滴倾洒在祭坛上。
  经过四十一年的苦难磨炼,经过十七年的浴血厮杀,几多艰难,几多惊险,方才有了今天,怎叫他不激动不遐思绵绵不百感交集!
  但他马上克制住了自己,用不易被人觉察的动作迅速将泪水抹去,俯视了一下坛下的群臣,又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天空,投向那浩浩苍天。
  霜天寥廓,一碧清澄,有几只苍鹰在搏击。
  他第一次感到天空是如此清丽明媚,又是如此的空旷坦荡,叫人顿生冥冥难测之感。
  他跪了下去,用浓重的乡音,诵读起了祭文。
  当他念到“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勘定江州陈友谅、苏州张士诚等处狂兵,息民于田里,今地周回二万里广。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吴二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祇,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时,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滚动下来,濡湿了祭文,纸上斑驳一片,仿佛是一幅大一统的中国版图。祭文读完了,他仍跪在地上,捧着那仿佛版图般的湿祭文出神。
  良久,他才缓缓地平身,三上香,出圭,饮过赞礼官跪送上的祭酒,吃下一块祭肉,叫做饮福、受胙。再亲手拨旺坛中大火,凝目注视青烟袅袅融入天空,将所请神祇送走,又瘗埋玉帛于地下。再拜,礼毕,平身。
  掌祭官送上绣有日月山川九龙的衮服,他伸手套上,只叫人扣好衣扣。
  仪礼官又捧上前毓平顶冠冕,想替他安放在头上。他突然将眼一瞪,劈手抢过冠冕,自己将冠冕戴好,只叫礼仪官送来铜镜,自己对镜正了正,然后亲手将系带系定。
  刘伯温将他这一系列动作看在眼中,知道这是他把所取得的一切全视为出于自己之手的一种心理反应,心中不由得一凛,心知天下已定,友情已断,和衷不再,有的只是奴仆之分,今后必须严守君臣之分,否则将生不测。
  朱元璋身着衮服,头戴前毓平顶冠冕,在金銮殿里登上龙椅,即了皇位。
  右丞相李善长立即率领文武百官北向跪倒在朱元璋的脚下,三跪九叩首,山呼万岁。那热辣辣的“万岁”声,震得栖息在树上的麻雀都哄地飞起。朱元璋却满脸肃穆,端坐在龙椅上,凝然不动,刘伯温心中又是一凛。
  礼毕之后,过去的吴王朱元璋,如今的大明洪武皇帝率领着皇长子捧着神主牌位去太庙追赠四代祖先为皇帝、皇后,奉上玉玺、玉册。再着衮服至奉天殿,正式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李善长满脸喜气地率群臣跪拜,然后诵读颂表,群臣再拜起舞。
  李善长又代表皇帝册封马氏为皇后,朱标为皇太子,李善长、徐达等文武百官也加封官爵。到傍晚时分,登基大典才告结束。
  

糟糠之妻不下堂,艰苦日子不能忘(1)
回到后宫,马皇后领着十几位已被册封的妃子早在那儿恭候。跪拜祝贺之后,马皇后亲手替他换下衮服。朱元璋看着这位与自己共过患难的妻子,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说。
  她自二十一岁时嫁给当时还是个小卒的朱元璋,十多年来患难与共,对他帮助良多。
  当郭子兴猜忌、贬斥朱元璋时,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献给小张夫人,求她去向郭子兴疏通讲情。
  朱元璋遭监禁,不得进食,是她从厨房偷出刚出笼的烤饼送给他充饥。为避人耳目,把烤饼藏在怀中,将乳头都烫伤了。
  后来随朱元璋出征,常遇缺粮断餐,她拿出贮存的一点干粮和腌肉,让他吃饱,自己却经常饿着肚子,还不让朱元璋知道,怕分了他的心。
  她十分聪明能干,朱元璋行军作战和随手写下的札记、备忘录,都交给她保管。她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朱元璋想要查询什么问题,她都能马上从囊中拣出,从未误过分毫。
  渡江以后,朱元璋把诸将的妻小留在应天作人质,她不时去安抚她们,并率领她们缝补衣服,分给将士,使她们感到温暖而减少怨言。
  陈友谅奔袭龙湾,她尽发宫中金帛犒赏将士,鼓舞他们的斗志。
  朱元璋与她感情真切,她也经常替他出谋划策,还不时提醒朱元璋说:
  “平定天下在于得人心,人心才是天下的根本。打仗怎能不杀人,但不嗜杀,即可得人心。”
  参军郭景祥守和州,有人告发他的儿子拿着丈八蛇矛想刺杀父亲。朱元璋大怒,要杀掉这个不孝子,没人敢劝。她却出面阻拦说:
  “传闻不一定是事实。郭参军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杀了他,郭家怕要绝代,岂不是更叫他不孝?”
  朱元璋只听得进她的话,派人去调查,果真冤枉。郭景祥之子才免却一死。
  李文忠守严州,杨宪告发他有不轨行为。朱元璋立即将他召回,命令他移守扬州。她又劝阻道:
  “严州边临敌境,撤换将帅切宜慎重。文忠在军中威望甚高,把他撤下,换成别的人,只怕难以服众。”
  朱元璋仔细一想,认为她说的有理,便没动李文忠,使他终成攻克杭州之功。
  她为人贤惠,生活极为朴素,粒米丝缕,她都不肯浪费,平时粗衣淡饭,甘之如饴。
  朱元璋想想自己有今日,真是离不开马皇后的支持,内心中对她充满感激。他动情地对诸位妃子夸奖她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烤饼,比之为汉光武帝危难时冯异所献的芫荽豆粥、滹沱麦饭。还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说:
  “家有良妻,犹国之有良相。”
  马皇后站起来恭谦地说;
  “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既不忘与妾贫贱时相互厮守的艰辛日子,也愿不要忘记与群臣和百姓在困苦时互相扶持的岁月。再说妾哪能比得上长孙皇后,只愿陛下以尧、舜为榜样,能善始善终,与臣民同甘苦、共患难,妾臣就心满意足了。”
  朱元璋听了这番肺腑之言,鼻子阵阵发酸,提出要给马皇后几个刚访得的亲族封个官。马皇后一听,连连摆手道:
  “陛下,此事千万使不得。国家官爵,应当授予贤能之士。妾家的亲属,未必是些可用之才,怎能轻易让他们做官呢?听说前代外戚之家,多有因骄奢淫逸,不守法度而致败亡的,妾就怕重蹈覆辙。故陛下想加恩于妾之亲属,就多赐给他们一点金钱财物,让他们享用一生得了。如果他们果然贤明,自当任用。如属不堪造就之人而给他们官做,他们必然恃宠致败。这绝非妾所愿意见到的事!”
  朱元璋听后连连称善,夸奖马皇后的确贤德。他便不给他们官做,仅赐予丰厚的爵禄。
  是夜,他就留宿在马皇后宫中,共效鱼水之欢。为了报答马皇后的贤德,他使尽全身解数,直弄得马皇后要死要活地呻吟了整整一夜。
   txt小说上传分享

糟糠之妻不下堂,艰苦日子不能忘(2)
第二天早上洪武皇帝从马皇后的身上跨下床来,那满腔的激情便一扫而光,出现在侍臣们面前的又是那个敛容正色,越来越寡言少语的朱元璋。
  他就着咸萝卜吃下一碗玉米粥和两个窝窝头,便召来宫中的宦官,听他训示。
  他读史书,对汉、唐末年宦官擅权弄得两个赫赫皇朝败亡的教训十分重视。他知道,要使大明王朝长治久安,便非管好这些身边人不可。他曾对刘伯温说:
  “吾见史传所载汉唐末世,都是因宦官作恶,终致不可救治,每读至此,不禁为之惋叹。这些人在人主身边,日子长了,便成亲信。他们中也有些小心勤劳的,但开国承家,不能用此等小人。在宫禁之内,只可叫他们去洒扫给使、传达命令而已,岂能让他们参与政事,典兵征战?如不加防范,国必败亡。”
  所以登基之初,他便下决心管好他们。
  宫苑内的大小宦官都聚集在乾清宫中,他下令清点人数,共为一百八十二人,正是他规定的人数,没有超过一人,方才点点头,说道:
  “尔等阍寺之人,朝夕在人君左右,起居饮食全由你等侍奉,人君的音容笑貌,个性喜好全装在你们心中,小善小信皆足以获得人君的欢心。稍不注意,便会让你们假威福、窃权势以干预政事,日子一久,便不可收拾。历代因此而致乱的例子太多了。朕为大明江山计,为尔等身家性命计,给你等立下几条规矩:一是人数毋令过多;二是不许读书识字,不许兼外朝文武官衔,不得穿戴外朝官员的冠服,不许干预政事!三是严禁骂架、斗殴、不服管教,不准心怀恶逆、出不道之言!违者必严惩,甚至凌迟处死。”
  说完,他指定两个心地忠厚的太监,担任巡查之职,发现有违反者,立即禀报。他还亲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几个大字,交工部衙门铸成铁牌置于宫门,以示警戒。
  屏退宦官们,他又召来嫔妃,也给她们规定了几条,不能违背。他说:
  “珠玉非宝,节俭才是宝。如今兵戈未息,民困未苏,你等身居内宫,无身心劳苦,更应节俭,当思一饭一粥、一丝一缕来之不易。你们的月费钱要严加控制,不得超过。吃食当以蔬菜为主,衣未破,不得丢弃另置。包表笺的包裹上绣有金龙,你等要将它细心拆下,积少成多,铸成金块。制衣剩下的布条,也不准丢弃,可缝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