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摄政王也才三十多,虽然为国事操劳,有些苍白消瘦,但年轻时的俊美容颜,到了这个时候,依稀还在,而且,还多了份成熟稳重、睿利明智,更加吸引女人。
  李瑞娘和方榴花,立刻便爱上了摄政王。
  李瑞娘善琴棋,方榴花工书画,两个女孩子对摄政王,那是恨不得掏出心肝来奉承,她们都读过不少的书,又在深宫大院关了这么多年,宫煎熬的日子,锤炼了她们耐心,摄政王偶尔流露的温情,又给了她们信心。
  没了浮华焦躁,多了聪慧明智,善解人意,两个女子含蓄温婉,做事恰到好处,这份体贴,非常符合摄政王的心意。
  不比不知道,摄政王和李瑞娘方榴花在起,才发现自己的王妃实在太浅薄无知,张狂放肆。
  摄政王还是对和他起度过艰苦岁月的王妃最好,但他对两个美女,也很不错。
  摄政王妃自从嫁过来,丈夫直捧在手心里呵护着,根本没有过过这样焦心的日子,儿子时好时坏,自己病倒在床,丈夫还每天过来打个花胡哨,便去了那两个狐媚子的院子里。
  这些还罢了,摄政王还很“体恤”妻子,怕她劳累,不利于休养,把管家的权利也拿走了。
  嘉佑帝从宫里派来两个嬷嬷,教李瑞娘和方榴花管家。
  方榴花聪慧过人,没多久便上了手,把王府内院打理得井井有条,比王妃管家时,好上不知多少倍。
  摄政王妃刚开始还指望这两个女子年轻不懂事,出点差错,却没想到宫里来的两个嬷嬷会全力以赴。
  她们敢不全力以赴吗?有皇上在督战啊。
  摄政王妃还没有想到,方榴花不到个月就全面上手。
  出事的时候,正是秋天过半,即将进入冬季,全府上下,要备棉衣、柴薪、木炭、冬储菜等等,正是全年最忙的季节。
  方榴花颇有管家天赋。
  以往,下人的棉衣,摄政王妃都会拨钱做新的,那些婆子却除了王妃王爷身边的,其余的人给发旧衣服。反正,旧棉衣洗刷之后也还是很不错的,外面穿上新外罩,没人看得出来。
  方榴花却翻着账簿,把前年退下的旧棉衣算在里面,还专门命人拆洗缝补,然后发下去。
  被断了财路,那几个婆子还没来得及捣乱,方榴花先发制人,查起了她们的账。
  事实面前,不由那几个不认罪,方榴花也是个手段狠辣的,当即把那几个婆子打了棍子卖出去。
  摄政王妃不是个好的管家能手,自然到处都是漏洞,其余的婆子唯恐新管家盯上自己,没有不殷勤服侍,拼命巴结。
  摄政王妃再授意,可那些人无不阳奉阴违,答应好好的,就是不敢和方榴花作对。
  是啊,不听摄政王妃的话,将来会倒霉,可是和方榴花作对,马上就会倒霉,她们如何选择,不是明摆着吗?
  摄政王妃眼看方榴花在王府站稳了脚跟,急得差点吐血,可惜她越是着急,越是不利于身体调养,病情时好时坏。
  这天,摄政王来看望王妃,他现在每天下朝第件事,便是这个。
  摄政王妃觉得今天好了些,她让人好好梳妆了,还用了脂粉胭脂,脸上的气色好了许多。
  摄政王心大喜:“王妃,今日的身体,可是感觉好了?”
  “是的,王爷,妾身是好了许多。”
  “看来任元子这个方子很好,你要接着吃药。”
  “是,王爷。”
  “有好转就好,王妃你好好歇息,怎么下床来了?这两天起寒风了,快躺回去。”
  “王爷,我不觉得冷,我好了啦。”
  “说什么呢,瞧你瘦得,还得好好养。”
  “王爷,我会好好将养的。病了这个多月,府里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我不理事儿,如何能行?”
  “爱妃,皇上派了两个能干的嬷嬷,她们都能打理了皇宫,还管不好咱这王府吗?你就放心吧。”
  “可她们毕竟是外人,恐怕和王爷不贴心,王爷最近都瘦了。”
  “爱妃,我是事务繁杂,瘦是因为忙的,你放心啦。府里事务,还有方姑娘帮着打理,爱妃前两天不是还说方姑娘挺能干的吗?”
  摄政王妃恨不能在自己嘴巴上拍掌。
  前天,摄政王妃给方榴花下了个套儿,方榴花不肯钻,她便在王爷面前使坏,逼迫方榴花,没想到这才几天,便报应到自己身上了。
  摄政王妃咬咬牙,自打嘴巴地道:“方姑娘毕竟还小,做事难免不周全。”
  “好了啦,王妃,你就放心吧,我看府里的事情,都好着呢。”比你亲自管理还好呢,摄政王嘴上不说,心里却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伺候王爷乃是妾身的本分。”
  摄政王很感动,他把妻子抱起来放到炕上:“我个好好的健康人,无暇分身照顾你,已经很惭愧了,怎么能让你个病人照顾我呢?你好好养着,等你好了再说,啊?听话,好好歇着吧,我还有事儿呢。”
  “王爷有什么事儿?不是下朝了吗?”
  “胡大人来访,还在外院等着,你歇着,啊?”
  摄政王妃憋屈地简直能吐血。
  摄政王是真爱老婆,真心想让王妃好好休养,早日康复,可是作为男人,他却不知道老婆的心思。
  其实,男人喜欢掌控切,偏偏想不到女人为何也喜欢掌控,他认为,王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有最好的大夫为她调养,家里最好的东西优先供给王妃,她还有什么遗憾和不满的呢?
  摄政王却丝毫也没发现妻子的不对劲,他现在日子也很不好过,虽然有两个美女慰藉,可太子的事儿,令他太烦心了,每天强打笑脸,在老婆跟前装轻松,他很累很累。


第一百九十一章 傻
  这两天,摄政王直在思索,是不是因为前几次皇位之争太过惨烈,触怒了天神,现在,上天把惩罚降到了太子的身上?不然,为何赵弘琛傻了,赵弘玠又疯了呢?
  好在赵弘玠还小,没人敢说他的疯病就不会好,朝臣还没闹着再立太子,但赵弘玠若是直这样下去,那些事儿迟早会发生。
  赵弘玠若是好不了,还不如赵弘琛傻了呢。
  摄政王和皇上打算大赦,为太子祈福,并且,还准备在冬至日,好好祭祀下。
  和摄政王府的低气压不同,福王府的日子过得还挺有滋有味的。
  虽然贼人死得晚了些,冬天快来了,福王和燕然出游的计划没法立刻实施,但刚好趁此机会,为出行做准备。
  虽然福王府比不得摄政王府那么大,人口那么多,但建府伊始,百废待兴,各种人和事,都得立规矩,燕然在家也不闲着。
  另外,她还在忙着打造出行的马车,既要最结实有防御的能力,还要有定的攻击力,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燕然现在手头的火铳,射程都有些太近了,还比不过那些强力的弓弩,到底马车上装备哪种,还是两种起上,这个选择的确很难,令人头疼。
  马车是她们出行的座驾,若是里面放满了弓弩和火铳,他们坐哪儿?
  有火铳,就得有火药,这也太不安全了。
  可是火铳比弓弩的杀伤力大,尤其是震慑力更强,舍弃是不明智的。
  改造火器,建造马车,燕然恨不能天变成两天用,福王很乖地黏着她,点也不添乱。
  这天两个匠人对弓弩的配置,各执词,燕然犯了难。
  福王跟专家似的,拿起个弩看了看,嘟囔道:“不好。”
  另个匠人脸上涌现喜色,连忙把自己的驽举起来。
  福王接过看了看,继续道:“不好。”
  大家的脸色都有些讪讪的,有心轻视他,又不敢。
  燕然耐心地问福王:“怎么个不好?”
  “箭太沉了。”
  “有道理。”马车的运力有限。
  两个工匠听,起回答:“这好办。”于是各种建议。
  燕然摆手:“我不用听,你们做好了给我看。”
  “是!”
  福王还在大摇其头。
  “还有什么呢?”
  他拿着箭:“太长太粗,占地方。”
  工匠急忙辩驳:“箭太细太小,杀不了人。”
  福王笑了下:“你很笨。”
  那个工匠的脸涨得通红,另个工匠眉头紧锁。
  燕然打圆场道:“你俩想想,有办法就改,没办法就不改了。”
  “好的。”
  没想到过了两天,工匠把箭头带上倒刺,弩弓改得更有力些,箭尾也做了相应改进,试射下,效果比以前还好。
  燕然很高兴,把弓弩和箭递给福王,福王看了看:“赏!”
  两个工匠喜形于色。
  燕然从此,凡事都和福王商量,他肯说,大家就听着,不吭声,燕然也不强求。
  马车的车棚,燕然用的铁壁,外面再加层薄板,然后上漆,看不出来,只是她把从前面上车,改成了从间上车,就像后世里城里面的三摩。
  福王觉得这个很好,那天他上来下去的几十趟,也不嫌烦。
  第二天,他给工匠说,可以在马车下层,装可以自动发射的弓弩。
  工匠没人会做自动发射的机构,他又是个字:“笨!”
  燕然猛然想起那本《四海志异》上面有写的,便讲给了工匠听,害的那几个人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最后到底给试出来了。
  福王又不满意了,坐在车里往外看,开着窗户不安全,关了窗户看不见,很不好。
  这样燕然摇头了:“装玻璃窗户,太奢侈了。”
  福王奇怪地问:“什么是玻璃窗户?”
  “就是琉璃的,看外面没问题,还有层遮挡的。”
  福王摇头:“有那么好的东西?”
  他看向工匠,大家都狠命摇头,有人解释:“琉璃只能做巴掌大点儿,还特别容易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燕然知道这个世界玻璃还没造出来,便不再说这个。
  福王看了看大家:“你们好笨,铁板上挖小孔,小小的孔,不就又能看到,又安全了?”
  燕然拍脑袋:“哎哟,做个钢丝。”
  过了十几天,几个铁匠便献宝样给她看钢丝。
  福王的事儿又来了,钢丝还是不够结实,万有敌人,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把窗户关上呢?
  这个好办,很快便有人设计出机簧。
  劳动人民的智慧,实在太强大了。
  连着两年风调雨顺的,老天爷已经没有耐心了,冬至那天,摄政王代替皇上,领着百官祭天,谁知老天并不领情,傍晚就开始下雪,时断时续纷纷扬扬,下子就是四天,京城里木炭价格翻了番都不止,天天街头都有冻死的流浪者。
  福王在京城外有个庄子,好好的房屋空闲着,燕然去姨母家,和她商量,想救助穷苦人。
  义表嫂荣倩倩怀孕了,姨母宝贝地很,花了很大心力去照顾她去,不然,估计不等燕然找来,姨母已经动手了,她本来就热心肠。
  “这两年庄子上的收成好,庄头说粮仓都装满了,刚好,你出房子,我出粮食。”
  “好啊姨母,我娘也说出点粮食呢,我们家在外公那儿蹭吃,爹爹和哥哥禄米都没领过。”
  姨母笑:“行,给你娘献好心的机会,不足之处,找姨母。”
  燕然派人在街上收容无家可归的人,然后送到城外自家庄子上,她也想过了,这些人少半是孩子,七岁十来岁的,他们吃饱穿暖,精力多得没地儿打发,少不了会打闹惹事,她派了两个认字会算账的仆人,教大家学点化,希望这些人今后能有个职业,不会成为好勇斗狠的黑社会打手。
  皇上和摄政王见福王妃果然胸有丘壑行事大气,面庆幸这门亲事结的好,面心遗憾,若是福王不傻,福王妃的气度,足可母仪天下。
  世上的事情,就是有好有坏,有人听说福王妃行善事,鼻子里哼了声:“男人傻了,她不教着学好,反而跟着学傻,真是不是家人,不进家门,对傻子。”


第一百九十二章 过冬
  燕然成亲后,福王很少去外院,杜英睿无所事事,终于让威远侯挖走去了兵部,他先跟着部员做些辅助的事务,没多久就让威远侯提拔起来,接替了父亲以前的事儿。
  杜英睿和父亲相比,缺少经验,但却反应敏锐,父子俩有个共性,就是厚道但讲原则,行就是行,不行的坚决不答应,杜仲德已经让那些打交道的人养成了该拿的拿,不该拿的莫妄想的习惯,杜英睿做得顺风顺水,十分轻松。
  听说妹妹做起了善事,杜英睿找上门:“然儿,当年在西疆,你做的那些纺织机很好用,何不在庄子上开个纺织厂,收容的人也有事儿做。”
  燕然笑:“唉,不是我没想过,京城好些穷人家的妇女还指望这个养家糊口呢,我若是弄个纺织机,她们就没法活了。”
  杜英睿苦笑:“你不会想别的办法,让这些妇女有事做吗?”
  “当然有,就是太麻烦了,我时顾不上。”
  “我这里每年有大量的被服军装要做,不如给你吧。”
  燕然已经听说了,这些事情以前是梁炳辉的小舅子做的,现在是摄政王的岳家全盘接手。
  摄政王比梁炳辉好,他问了兵部的官员,把被服的价格降了半,质量标准又提高了许多。
  小舅子向他哭穷,说是利润非常薄,刚刚保住本儿,年下来几乎是白忙活,王妃也为哥哥说话,摄政王爱老婆,但更爱朝廷,他私底下给小舅子补贴,却不肯提高价格。
  可惜摄政王的心意,他的小舅子没有理会,今年交的军装,就有些不合格。
  棉衣不够厚,布料显得稀薄,被子也不够斤两。
  交货的时候,刚好是杜仲德去了礼部,暂时由个姓王的官员主持,等杜英睿接手,那些被服都送到边疆去了。
  库房里剩下几件,杜英睿看心情就很不好,在西疆生活了几年,他知道那里的冬天有多冷,最冷的日子,士兵几分钟站着不动,你看着他还微笑呢,人就没了,冻死了。
  杜英睿把衣服给了威远侯。
  威远侯把姓王的和衣服起交给了大理寺。
  大理寺卿不敢招惹摄政王,压着不肯审理,却没想到,护国公百里加急,把衣服送到了朝廷,说今年的衣服,还不如梁炳辉做的呢。
  当然,奏折是直接送到摄政王手里了,他愤怒异常,可是回到家里,面对沉疴难愈的妻子,他又说不出责怪的话语,只派人通知小舅子,已替他辞去皇商资格,让他回家伺候老娘。
  现在,新的皇商还没选出来,杜英睿当然相信妹妹的为人,想让她把这事儿接下来。
  “哥哥,现在不是咱们在西疆了,那时候梁炳辉专权,威远侯惨遭陷害,我们怎么做都是应该的。”
  杜英睿叹了口气:“我知道,可是,皇上身体不好,国事都压在摄政王身上,他是好人,心为国,可他……,唉!”
  “哥哥,摄政王能把舅兄赶回家,这就比梁炳辉好了千倍万倍,你应该对他有信心,人人都有低落的时候,就像摄政王今年冬天,内忧外患,但他肯定会振奋起来的。”
  “我不是对他没信心,去只是觉得,现在还不如咱们在西疆呢,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哥哥,西疆才多少人呀?现在,皇上要管理偌大个国家呢。书上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要讲究火候,我们不能黑着头瞎跑,有时候出了力,反而还起了反作用。”
  “嗯,话是这么说,可官场,挺让人憋屈的。”
  “慢慢就会发现规律。哥哥,你在没有外公那样是影响力,可以左右规律、建立规则的情况下,应该多总结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做自己的事儿,千万别和它对抗,碰得头破血流哦,虽然那会赢得个好名声,但却于国于民,毫无益处。”
  杜英睿勉强笑了下:“然儿,你这些话都说听谁说的?你又没做过官儿,却能说出其的道理。”
  “哥哥,这叫旁观者清,我若是也做官儿,肯定就和你个想法。”
  “呵呵呵,好吧,然儿,是谁来做供应军服的皇商,我就不管了,我只负责到时候发放就是。”
  “嗯,嗯。”
  冬至到过年,也就是个月时间,城外的救助,燕然理顺了,便没有时间再过去,已经有人给她送年礼了,王室成员之间,这些人情礼仪更讲究,燕然不得不仔细应对,她对这些事情,还不太懂,常常要回家问娘亲和舅母。
  福王代替燕然,天天往城外跑,据说那些孤儿特别喜欢他,燕然直想去看看,福王如何受欢迎,可是,却总是有事耽误了。
  大家都忙,渐渐接受福王有时也挺聪明的现状,没人注意他有时候还挺有主见的了,也不怎么流口水了。
  燕然是小辈,福王又有病,和她打交道的人家自然比不得摄政王府。
  去年腊月,给王府送礼的人每天都要排长队,摄政王不得不下了严令:所有以前和他家没交往的官员,现在也不许给他送礼,已经送来的,如数退回去。
  想要巴结摄政王的人太多了,男人们不能再出面,交际工作自然都要交给女人。
  可不送礼,怎样和摄政王妃搭上话?有人脑子灵活,想要曲线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