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过午饭,送走了七大爷和杜德广,丰娘牵了黑驴去村里的大磨上磨绿豆,平时她只磨十斤八斤的面,都是人力推磨的。
  胡家庄这个大磨,在村子中间,又是村里人公用的,因而,这里的妇女特别多,常常有人不磨面,也拿了鞋底子花绷子等坐在一边,边干活边聊天。
  看到丰娘磨那么多绿豆,一边的妇女眼里都是怜悯,还有人轻声议论:“没见过这么偏心的婆婆,就这么硬生生赶出家门了,瞧,吃绿豆面呢。”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粮食那么便宜,尤其是麦子。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活儿,常常才有十文钱的工费,一斤麦子就得五六文,相比之下,这价格可是高得离谱。于是,日子艰难的人家,只好吃相对便宜的绿豆面玉米面等。
  绿豆做面条有股怪味儿,下锅煮稀饭,又特别容易煮化了,只剩下豆皮,因而,是比较便宜的粮食,村民误会,以为丰娘打算拿这个当主食呢。
  五十斤的绿豆磨成面,全都做了绿豆糕,竟然三天就完了,丰娘把杜德广交回来的钱数了数,扣去成本,竟然挣了一百五十二文。
  丰娘分给杜德广七十六文,他却没有接,第二天七大爷便来了,要丰娘每天给德广十文的工钱就行。
  “不成,不成,说好赚的钱平分。”丰娘拒绝。
  “不管怎么也不能平分的,德广能有个营生,老叔就心满意足了,若是平分,比好胳膊好腿的棒劳力都挣钱多,那不行。”
  最后,两家说好,每天给杜德广十文工钱,若是卖得多,超过三十文的利润,再给他一半的奖金。
  送走七大爷,杜德广也赶着驴车去卖点心,燕然笑嘻嘻地走到丰娘面前:“娘,你真棒!”
  丰娘也很高兴:“若是这条路走得通,娘还会做豌豆黄、豆沙包呢。”
  “真厉害,真厉害!”燕然翘起大拇指,对着娘亲高高举起。
  丰娘高兴坏了,她拿了砍柴刀和绳索:“走,娘带你去摘桑葚吃。”
  “哦,对了,娘,桑葚酸酸甜甜很好吃,为何不让叔叔也卖了呢?”燕然就差钻到钱眼去,一条蚊子腿,都恨不能抠出一两肉。
  “啊?哦,对啊,还是我家燕然聪明,走吧,咱们今儿采摘回来,明天让叔叔去卖。”
  杜德广是个要强的人,他腿不好,一直由爹娘养活,心里特别憋屈,现在终于有事情可做,对销售绿豆糕特别上心。
  虽然这是个小生意,过了端午节,还不知道能不能销售出去,但五六文就可以买一斤麦子,一天能赚四五十文,已经很不错了。
  燕然为家里有了收入高兴,但也有一件事情让她挺心烦的,娘亲那天给祖母送了几块让品尝,那边吃上瘾了,三天两头要丰娘去送。
  “娘,祖母怎么能这么吃啊?”
  “然儿,不许这么说。”
  “娘,祖母是长辈,吃了就吃了,她一个人哪里吃得了那么多?还不是一大家子都吃啊,咱们家,你都舍不得尝一口的。”
  “然儿,做人不可这么小气。”
  燕然气得跺脚,她很奇怪,娘亲不是已经开始为自己一家人争取了,怎的又变回了包子?
  见每天都能顺利卖出,丰娘做的量也逐渐增大。同时,她隔两三天就要端瓦盆往出送,这天竟然端走了十几块,燕然眼睁睁看着,却没有办法。
  杜德广很奇怪:“嫂子,你怎么总送人啊?”
  丰娘笑了一下,但脸上的苦涩却怎么也挡不住:“你三伯母爱吃。”
  丁氏就是杜德广的三伯母。
  “爱吃也不能往饱的吃啊,我看见嫂子隔三差五地就送过去,这还不把赚的都吃了呀。”
  丰娘低头收拾绿豆糕,嘴里把话题岔开了:“他叔,是不是卖的久了,吃的人就少了?”
  “嫂子,不用担心,我昨天赶着驴车走到了北堡子,今天去赵仪镇,远点不要紧,都能卖掉的。”
  “叔叔辛苦了。”燕然急忙凑热闹,德广叔笑着抚了一下她的小辫。
  “明天,我少做些绿豆糕,再做点豌豆黄试试,样子多了或许就好卖些。”丰娘说着,拿出一串铜板,“这是你上个月的工钱。”
  “这怎么好意思,嫂子还没挣到钱呢。”
  “这是你应得的,等咱们生意做大,你还能挣更多钱呢。”
  杜德广收下了铜钱,脸上扬起快乐的笑容。
  第二天,丰娘把绿豆糕的量减了一些,却做了一小盘豌豆黄,送走杜德广,她端着瓦盆往村里走,燕然随后跟着。
  一路上,很多妇女都对着丰娘背后指指点点:“瞧见了吗?又送绿豆糕了。”
  “唉,怎么这么命苦?能挣多少钱啊,天天这么吃。”
  “可不是,老杜婆子又懒又馋。”……
  这话燕然听多了,她就不信祖母一次都听不见,脸皮竟然有那么厚,为了吃,什么都不顾了。
  一路走,燕然一路腹诽,自己怎么这么倒霉,碰上一个偏心的祖母,还馋得要死,懒的要命。
  杜家大院在村子中间,距离大磨盘不远,那边同样有人指指点点,丰娘低着头只做听不见,她推开大门,叫了一声:“婆婆,大嫂,我送绿豆糕来了。”
  “二弟妹,你才能挣多少钱啊?我们尝尝就行了,哪能再吃你的绿豆糕呢?”徐氏从厨房出来,笑着说道。
  燕然非常惊讶,徐氏前几回,可是连客气话都不说的,只撺掇丁氏嫌送得少,今天怎么回事?


第十章 帮人也是帮自己
  现在,虽然有丰娘每天做糕点来卖,家里多少有些收入,但和燕然想要的还相差很远。燕然这些天,几乎把山头跑遍了,穷山坡一个,没什么值钱的药材,也没有奇花异果,只有满山的灌木可以砍下来当柴烧,这也太不值钱了。
  “唉,别人穿越,都有个空间呀泉水的,自己怎么就这么悲惨呢?什么都没有。”晚上睡觉的时候,燕然嘴里还念念叨叨的,真希望自己能忽然开大运,从天上掉下个聚宝盆。
  端午节过了,绿豆糕虽然不太好卖,但丰娘多做了些品种,绿豆糕豌豆黄,香酥小甜饼等,每天也能维持二三十文的利润,收入稳定,丰娘把英睿送进了胡家学堂。
  这天,丰娘要去村里其他人家收些绿豆,燕然跟着一起去,她迈着小腿在前面跑,丰娘笑着在后面喊:“小心别摔了。”
  燕然刚绕过一丛灌木走到大路上,就看到一个妇女扶着路边的大树,脸色苍白满脸汗水。
  村里经常会有人要饭,燕然见得多了,以前,丁氏不允许她资助分毫,哪怕是糠菜窝头也不行,但现在,燕然料定丰娘绝对不会没有善心,便跑了过去:“你怎么了?”
  那妇女虚弱地说了一句:“大姐儿,能给口汤喝吗?”说完,就低下头去,苍白的脸上满是羞惭,燕然心中不忍,若不是不得已,她肯定不会讨饭的。
  “大娘你等会儿,我这就回去给你拿吃的。”看得出那妇女已经饿得走不动了。
  “谢谢。”妇女果然撑不住,顺着大树溜坐在地上。
  燕然调头往回跑,丰娘迎面而来:“怎么回来了?”
  “娘,有个大娘饿倒了。”
  丰娘脸上涌出悲悯,她往路上望了望,也不知看见了没,拉着燕然往回走,大概心里着急,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
  家里只有两个玉米面发糕,丰娘拿了一个,想了想,还拿了一小块咸菜,然后摸了摸锡壶,见里面开水还温着,也提上,燕然拿了个木碗和木勺,娘俩又匆匆往外跑。
  那个大娘已经倚着大树昏过去,丰娘用开水泡了点发糕,喂她先喝了几口。
  大娘苏醒过来,低声道:“谢谢!”两行浊泪,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来,吃点儿。”丰娘把里的发糕和咸菜递过去,嘴里还说,“配着咸菜,不然容易烧心。”
  玉米面发糕含糖多,吃了胃里常有烧灼感,当地人都说成“烧心”。
  大娘感激地对着丰娘行礼:“谢谢!”
  “吃吧,吃吧。”
  丰娘看了看天色,她和别人约好了时间点,不敢多耽误,就给那妇女道:“你先吃着,我很快回来。”
  “谢谢,你去忙。”
  丰娘带着燕然,匆匆去了村上,买好了绿豆,又返了回来,那个大娘已经吃完了,有了力气,站在路边,远远的就给丰娘行礼:“谢谢大嫂!”
  这个世界的里,降低自己的辈分和年龄,是尊敬别人的表示,其实,她的年纪比丰娘大不止十岁。。
  燕然跑过去收了碗和锡壶,那个妇女弱弱地问了一声:“大嫂,村里可有人家要雇人?我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丰娘脚步一滞,犹豫了一下问:“你想做什么。”
  那妇女脸色通红:“我不怕苦,脏啊累的都不怕,干什么都行,对了,我会孵小鸡。”
  一般人家都在春季孵小鸡,这样,赶秋季的时候,鸡就长大了,当年就能下蛋,但夏季孵出的鸡长成时,冬季已经来临,没法下蛋,要白白吃一冬天的饲料。
  大娘既然会孵小鸡,这个道理如何不懂?她有些羞惭地低下头。
  丰娘却有些意动,只是遗憾地道:“家里没有老母鸡,没法孵蛋的。”
  “人工孵蛋,我会盘孵蛋床,也会照料。”林大娘抬起头,急急忙忙地道。
  丰娘也听说有人工孵鸡蛋的,但那些都是不传之秘,她惊讶地看了林大娘一眼。
  鸡吃得少,好养活,即便赶秋天不能下蛋,但年前可以把公鸡卖掉,那也是收入的,燕然心里盘算着,有些期待地摇了摇娘的。
  丰娘低头看了女儿一眼,下定决心道:“跟我来吧。”
  丰娘的盘算却不一样,偌大一个柴山,只有砍出柴禾才能卖钱,她还得做点心,还想做绣品,眼看那头老母猪也要生崽儿,急需一个帮。
  “我夫家姓林,滁河府小湾村人,今年我们那里发了洪灾,不得已才逃荒的。”妇女低声说道。
  “那我就叫你林大娘啦。”燕然想搞活气氛。
  “这怎么行!”林大娘有些惶恐。
  丰娘发话:“应该这么称呼的,我家也不富裕,大家在一起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吧。”
  “那好吧,东家,你说怎样就怎样。”林大娘一看就是个爽快人。
  燕然见有人帮忙,亟不可待地催促道:“娘,我们可以把山上的鼠洞堵了养鸡啦,娘,我听说山上养鸡不容易生病。”
  林大娘笑:“还是会生病的,但每天把鸡舍打扫干净,过几天撒些石灰,就会好很多,鸡食也有讲究的,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
  “大娘,你不止会孵小鸡,还会养大鸡呀?”
  “嗯啊,我们老家的女人,个个都会养鸡的,一家少说也有七八十只。”
  “养多了,鸡跑散了,晚上不知道回窝怎么办?”虽然这片荒山只有七八十亩,可要是在草窝中间找几只鸡,还真难,丰娘经常看村里的女人到处寻鸡,不由担心地问。
  “东家这个不用担心,阉一只大公鸡做头儿就行,我们那里人都会的。”
  丰娘有些意外,但一点也不怀疑林大娘言不符实,她没有犹豫,点头说道:“好吧,我尽快买些鸡蛋。”
  林大娘看看天:“东家,这时候养鸡虽然有些晚,只能明年开春下蛋,可过年前能卖掉公鸡,也不是没收入。”
  见林大娘说得有道理,燕然心中越发相信她。
  “东家,买鸡蛋时我来挑选,有些蛋里没小鸡的。”
  燕然知道这个道理,母鸡若没有受精,下的蛋就孵不出小鸡。
  “那这事情就拜托你了。”
  燕然没想到发善心竟然捡到了宝,高兴地在一边又蹦又跳,第二天,丰娘做好点心,送杜德广出门,就从村里雇来几个人,把前坡的鼠洞灌了水,老鼠抓的抓,跑的跑,然后用碎砖石头等堵了洞。
  林大娘从村里买回来两百多个鸡蛋。
  燕然看到娘亲眉头紧皱,知道她这些天攒出的钱去了一干二净,估计还动了老本,便安慰她:“娘亲,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钱花出去,才能挣回来。”
  “扑哧——”丰娘见小女儿还没有凳子高,满都是稚气的一张脸,绷得紧紧跟个小大人一般,不由得展颜一笑,“好乖乖,你说得对,娘觉得呀,咱家的日子,一定会好的。”


第十一章 燕然成了鸡司令
  接下来几天,燕然陪着娘去买了一只猫,林大娘亲自动砌出孵蛋床。
  过几天,孵蛋床干了,林大娘买来好几筐鸡蛋,又用藤条编出的蛋架一层一层摆好,放在孵蛋床上,然后在下面点火。
  孵蛋床的结构有些像炕,燕然吓了一跳:“这样不会把蛋蒸熟了?”
  林大娘笑:“不会,上面不烫的,然姐儿你摸摸。”
  燕然把放上去,果然只是温热。
  “万一火大了呢?”燕然担心道。
  林大娘笑了笑:“然姐儿放心,我十岁开始跟着娘学孵蛋,几十年下来,不知几千几万只鸡都孵过了,没有失的。”
  “林大娘你辛苦了。”
  “呵呵呵,然姐儿年纪不大,心里好明白,知道林大娘从今天开始,就跟个孵蛋的老母鸡一样,守着鸡窝离不得。”
  林大娘果然如她所说,接下来的日子,吃饭是在孵蛋床边过的,晚上睡觉,也是在边上搭的窝棚里眯一下。
  林大娘过一刻钟,就要把蛋架前后上下地调换一遍,为的是鸡蛋受热均匀,这样辛苦,她依然在忙碌之余,让丰娘砍来很多藤条树枝编鸡笼。
  “大娘,你不怕床子温度高了,把蛋弄坏了啊?”燕然一天能把孵蛋床摸十次。
  “呵呵呵,然姐儿放心,瞧见大娘坐在什么地方吗?火洞略微热一点,大娘立刻就感觉到了。”
  燕然这才明白,林大娘为何坐在孵蛋床的火口了。
  天热,林大娘又坐在火口,因而脸上总是汗水涔涔,她身边放一个瓦罐,里面都是凉开水,大娘一个时辰,就能把那些喝完。
  丰娘见林大娘如此辛苦,饭菜上便多有照顾,林大娘看到自己碗里比东家的还多,十分感动,一次燕然给她端饭,看到她的眼圈都红了。
  燕然每天给大娘送水送饭的任务,林大娘特别高兴,每次丰娘过来,她都会夸赞几句,转眼就是二十天,燕然这天送水,听到孵蛋床里,有叽叽叽叽的叫声。
  “小鸡孵出来了。”
  “是啊。”林大娘用布巾擦了一把汗,不停地调换蛋架,把里面已经出壳,羽毛干燥了的小鸡捡出来。
  林大娘用编出的树枝隔板,把小鸡分成四部分,每个隔板里面,放一个木盘,倒上开水,她过一会儿,就咕咕地叫一次,哄着小鸡喝水。
  小鸡刚开始吃用水泡过的碎米,林大娘直接撒在一张旧席子上,撒得非常散,这样,鸡不用抢也能吃到食。
  看席子上的米粒吃得差不多,她抓起一只小鸡,摸摸它的嗉子。燕然有样学样,也抓起一只摸嗉子。
  “嗉子里面不能软囔囔没有食,也不能硬顶顶的。”
  “软了就再撒点米吗?”燕然问。
  “对啊,然姐儿真聪明。”
  燕然把头昂得高高的,装出一副骄傲的模样,林大娘被逗得哈哈笑。
  到了第三天,蛋床上还有十来个蛋,有几个已经是小鸡了,但身体出了问题,没法彻底脱壳。
  林大娘把这些蛋和小鸡,都拿到厨房蒸了,然后仔细挑出鸡毛,用盐腌渍交给丰娘:“这个很养人的,给大爷吃吧,读书的人太费神了。”
  那都是蛋白质的,在这食物匮乏的年代,专门孵蛋的人家,还会卖这些,燕然就曾经听到有人在巷子里喊:“卖毛蛋,卖毛蛋,一文一个——”
  丰娘大概怕丈夫看到小鸡不愿意吃,用刀剁碎,加了些焯过水的野菜烩了,端给丈夫和孩子,自己却一口都没舍得。
  杜仲德也没有辜负妻子的一片心意,县试成绩出来了,他考了个榜首,全县第一啊,丰娘特别高兴,做了一顿白面条,砸了蒜泥放在上面,还放了点辣椒面,然后用热油在上面一泼,顿时,香气荡漾,撒满了前坡。
  这是搬出来第一次吃白的麦面条,燕然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麦面这样劲道滑溜,鲜香美味。
  丰娘看着女儿和儿子小口小口十分珍惜的样子,心头发酸。
  “娘,等咱家小鸡长大了,下很多很多的蛋,咱们就有钱了。”燕然安慰娘亲。
  “对,对,我们很快就会有钱的。”丰娘不由信心百倍,脸上再也不见凄楚的痕迹。
  ——————————————————
  这次考试,杜伯俭也通过了县试,回到家里,他报喜不报忧,没脸说杜仲德的成绩。丁氏不明就里,还以为杜仲德没考上呢,第二天,便站在胡家庄最热闹的大磨盘前面,眉飞色舞地吹牛。
  “伯俭的先生说了,他大器晚成,这一回一准能考上秀才。”
  “伯俭这一回县试,考了第十二名,肯定今年能考上秀才的。”……
  丁氏说得口沫横飞,几个推磨的妇女都一脸鄙夷。有个胡王氏,嫁了个丈夫是个笨蛋,最不喜欢听别人说读书的事情,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