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巧的是燕然回到家,丰娘真的在做搅团。包谷糁子稠稠地熬出香味,稍稍冷却,待凝结成团,就是饭了。
丰娘的艺比一般妇女好,搅团做得筋斗,熬汤的时候,放了大茴、小茴、花椒等,三碗水熬成一碗,再放上大油泼的辣椒,加一点碎肉丝,野菜焯水放在搅团上,用那样的汤一浇,吃起来特别香。
燕然端着碗,细细品味,心里还想着,就自己娘亲这厨艺,吃野菜粗粮,根本就不是忆苦思甜饭,而是去后世的杂粮食府,粗粮吃出细粮滋味。这厨艺简直就是在化腐朽为神奇。
令燕然想不到的是,杜家老院子这天也吃搅团,丰娘里有粮食,吃这个为的是节约闹革命,徐氏却是不得已,不吃粗粮过不下去。
第三十一章 多种桑苗多赚钱
去年分家,杜仲德拿走了一千斤麦子,秋粮又收得少,丁氏又被杜伯俭掏空了钱匣子,头只有杜叔贵交给她的几两银子,死活不肯拿出来买粮,徐氏和黄氏里也都有私房,但她们哪里肯把自己的钱贡献出来给一家人用呢?于是乎,还在年节期间呢,家里便只能吃粗粮。
徐氏厨艺,跟丰娘根本没法比,饭桌上,全家人面对搅团,没有一个人能吃得下的,不要说几个小孩子撅嘴吊脸耍脾气,就是丁氏,也勉强吃了几口就摔了筷子。
徐氏这个憋屈,自打嫁过来,她还没吃过这样的苦呢,一肚子的怨气没出撒,眼睛忍不住盯着丰娘,谁知丰娘初五一过,换了粗布衣服便开始做活,虽然没人订购门帘,也不用做点心去卖,她却家里实在破得不能穿的旧衣服清洗了,抹成褙子,收拾出几双鞋底子,上哧啦哧啦地忙个不停。
丁氏的眼睛也往这边看,若是丰娘做好吃的,她不介意放下脸皮去蹭饭,没想到丰娘竟然不是贴包谷面饼子,就是做搅团,她气恼之余,忽然发现自己院子里的两个儿媳妇,一个个袖着双,懒得抽筋,肚子里的怨气立刻就变成了谩骂,大正月的邻居家的耳朵都不得清净,就听丁氏说她命苦,两个媳妇是懒货,好容易丰娘勤快,还是个没良心的,想着法子和她分了家等等。
丁氏骂累了,吃饭,没有好饭食,更要骂人,不是嫌徐氏做饭难吃,就是说黄氏睡过了头,老杜院子里一时鸡飞狗跳,一塌糊涂。正闹得凶呢,杜叔贵回来了,他初二就去慧家当差了。
杜叔贵给老娘带了一筐吃食,有点心,有花生,还有炒萁豆等,花样很多,丁氏有东西解馋,一时高兴的眉开眼笑,谁知杜叔贵却说漏了嘴,原来是慧家待客后,他把残桌给收了。
还好丁氏不是要脸的人,才不管吃食哪里来的呢,能解馋就是硬道理,她高兴了,两个媳妇的日子也好过了。
晚上,徐氏和丈夫嘀咕:“平白把这样的好事给了老三,比你挣钱都多呢。”
杜伯俭沉下脸:“我怎么也不能去慧家做个跑腿的下人吧?你说这话,也不嫌丢份儿。”
徐氏撅着嘴:“你看老三得瑟那样,哪里记得你这个大哥的好儿。”黄氏虽然不敢压她,可也开始不那么敬畏她,徐氏心里不舒服,便在男人面前上眼药。
“你懂什么?”杜伯俭嘴里说着,脑子也不闲着,让三弟去慧家,他也不是没打算。
过了十五,杜仲德去了张家,杜伯俭也穿着一新的出了门,村里人都知道现在老杜这边不如村东头那荒坡上的人家,没有背后不撇嘴的:“买豆腐的掉到河里,人死了架子不倒。”
谁知没多久,慧家看在陈经历的面子上,竟然把左山县这一片盐店的送货任务,交给了杜叔贵。
杜伯俭和杜叔贵兄弟俩在一起碰个头,这一大片人吃的盐,就开始带上了一股苦味儿——杜叔贵从私盐贩子那里弄来些便宜盐,和慧家的官盐搅在一起卖呢。
慧家家业大了,一时也察觉不出,杜叔贵钱来得容易,不管是老婆,还是老娘,给钱的时候都大方得很,老杜家大院的日子又好过了。
那边消停,燕然爹娘这边,日子也好过。虽然刚开春,点心卖不出去,丰娘却接了两个门帘,也算有收入,里有钱,心里不慌,爹爹去张家,哥哥也去读书,燕然和娘亲忙忙碌碌,小日子过得宁静兴旺。
丰娘拿出钱来,让林大娘去买鸡蛋,准备再孵一窝鸡,老母猪快要产崽儿,燕然天天给她挖野菜,丰娘也给它加精饲料,只盼着今年也能和去年一样,从这个上头,收上一笔钱。
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眼看着就要来了,今年地气暖,村里的人都早早动,开始播种。
杜仲德把地都处理好了,丰娘浸种,让王力刚帮忙摇耧种地,这几天杜德广不去卖点心,王力刚借了杜家的驴子拉脚,一天挣个二三十文,够家里嚼用,他和崔氏也认为,帮杜家干活的事儿是天经地义。
燕然拿出一袋子干桑葚剥下来的种子,非要种地里试一试,丰娘拗不过,思忖着反正得留点地种菜,也就由着她了。
也是燕然幸运,桑种播下的第二天晚上,便淅淅沥沥下了一场小雨,时有时无的,连阴了三天,等太阳出来,地皮刚有些干,她就亟不可待地拿了小耙子,到地里给桑苗松土,唯恐小苗儿细嫩,钻不破又干又厚的地皮。
丰娘也拿了耙子在地里忙乎。下过雨,略等一两天,地里能下脚,或是锄地,或是搂耙,把地皮划破,不仅有利于保持土壤中的水分,还能清除杂草。
山脚下一共有十二亩地,去冬种了五亩麦子,三亩油菜,剩下这四亩,燕然的桑苗占了一亩,其余丰娘种了两亩大豆,一亩谷子。
看着女儿小脸晒得红彤彤,晶莹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滴到土地上,丰娘又是心疼,又是着恼:“瞧把你累的,哪有桑树是种出来的?”
燕然也没把握,抿着小嘴不吭声,但还是拿着小耙子,不停地干活儿。
王力刚也认为燕然在胡闹,私下里还给崔氏说:“杜大哥夫妇都是好人,就是太娇惯孩子了。”
崔氏笑:“杜嫂心里门儿清的,不是说那一亩地留下种菜吗?”
“那还不一开始就种菜呢,白白耽误半个月。”
谁知说这话的时候,燕然的桑树苗就开始冒头,两天后就看出一行一行的,她越发往地里跑得勤,小树苗很快长到半寸高,嫩绿嫩绿得特别喜人。王力刚和崔氏跑到地头看热闹,两人目瞪口呆之后便是面面相觑:“桑树真能种啊?”
燕然都快泡到地里了,又怕长了虫子,还怕地力不够,苗儿不长,有心施肥,还担心烧了苗,还是王力刚有经验:“这地肥力足够,不然苗儿都是黄黄细细的。”
燕然这才放宽心,有点雨水,就急忙拿着小锄头松土,地里一根杂草都没有。
第三十二章 齐心协力共富裕
崔氏看到了燕然如此,和丰娘开玩笑:“你家燕然怎就对桑苗那么上心啊。”
丰娘笑道:“她说,明年桑苗长大,我家就可以养蚕了。”
崔氏羡慕不已:“这的确是好事儿,听说养蚕缫了丝,可以织绸缎,那个可挣钱了。”
丰娘又笑:“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呢,再说,我也不会织绸。”
“这个都是可以学的,就是不知桑树能不能种成。”
“是啊。”至此,丰娘也对燕然的桑苗也颇为关注,她还让王力刚砍了很多桑树枝子,截成段插在地头,居然多数发了芽,比燕然种的桑苗长得都大。
杜仲德在张家,每个月有两天沐休,他攒够三天,便是一个半月,急匆匆往家走,才到山脚下,就让燕然的桑苗震惊了一下,他蹲在地头看了又看,回到家,对着老婆一脸兴奋:“照这样的长法,秋天都能采叶子养蚕了。”
丰娘嗔了丈夫一眼:“瞧你那傻样,跟燕儿一样,咱们还不会养蚕呢。”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已经给同窗传讯,让他们帮忙雇个人。”
丰娘点头:“是得雇个人,咱们这一片都没人会养蚕呢。”
桑苗一天天长大,燕然终于放宽了心,娘亲的点心又开始做了,间或还会接个门帘做,林大娘这一季,孵出三百多个小鸡,她回头又买了二百多鸡蛋,开始孵下一茬,于是,燕然便特别忙碌,光早上起来刷洗鸡笼,帮着林大娘清理大鸡的窝棚,都得半天忙,还不算喂鸡喂猪,去桑苗地里除草,小小燕然,常常恨不能多生几双出来。
丰娘看到女儿这么小,就替自己分担那么多家务,心疼不已,正思量着,是不是再雇个人,有人却寻上门来。
林大娘的丈夫,领着个孩子,来找老婆了,去年水灾,他们的家乡,变成了泽国,再也回不去,可怜的人儿四处流浪,一面为了挣口吃食,一面,也为了寻找妻儿。
林大娘本来一儿两女,都跑散了,男人也只找到了小儿林福,他一年时间里,走遍了济阳县、归鸿县、明德府和左山县,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真的一家团聚。
林大娘的儿子林福,都十四岁了,黑溜溜细麻杆的男孩子,乖乖站着,由娘亲搂着肩膀狠哭,哭得他自个儿也满脸是泪。
不要说林家三人哭得恓惶,就是丰娘崔氏和燕然彩菊,都跟着掉了不少眼泪。
丰娘红着眼圈,让燕然帮着烧了一大锅水,她拿出丈夫在家干农活穿的衣服,示意林大娘让她男人和儿子好好洗洗,换了衣服,好吃饭。
正是春季买小鸡的高峰期,林大娘吃过饭就来和丰娘商量,她准备再起两个孵蛋床,她男人先帮着卖小鸡,好挣口吃食。
丰娘和林大娘商量:“你是继续跟着我呢,还是单干?”
林大娘显然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外地人,在这里做什么都难得很,不如跟着娘子干,我们也不图多少工钱,能吃饱饭就行。”
丰娘拿了三吊钱:“这是你一年的工钱,去镇上买点木料,就在山脚下搭一间房子住下吧。”
“我哪里能要这么多工钱?一个大男人一年的工钱也才两吊钱的。”林大娘不敢接。
“林大娘是有艺的,自然比一般人工钱多,你不会是嫌少吧?”丰娘开玩笑道。
林大娘感激不尽,双在衣襟上擦了擦,这才接过钱。
燕然受到启发,劝丰娘划出两块宅基地,卖给林家和王家:“反正他们家都被淹了,再也回不去,娘给他们地盘,哪怕建个草房,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
丰娘想想,觉得可行,就给王家和林家通了气。
崔氏满心欢喜,悄悄去问林大娘的意思,林大娘苦着脸:“好是好,可我们没钱买啊。”
“我家也没钱,杜嫂说,愿意让我们用工钱还,反正,杜秀才不在家,她的活儿多得很,她也乐意我们帮工。”
林大娘想了又想,她和男人,还有孩子,有的是力气,若是能有个立脚的地儿,也是好事,便答应下来。
丰娘捎信让丈夫回来一趟,和王家、林家去里正那里立了契书。
一亩荒地,只有七吊钱,两家各圈了两亩,四面围了篱笆,林家种了些菜,王家买了猪和鸡。
林大娘这一窝鸡孵出来,丰娘没留,让老林挑着担子去卖,已经到了晚春,只能再孵一茬小鸡,再晚,就没人买了,林大娘心急如焚,从家里的鸡下的蛋里,挑出一千四百多个鸡蛋,开了五个孵蛋床。
这是个厚道的好女人,唯恐自己一家把东家吃穷了。
林福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纪,一顿饭能顶一家人吃,自从他到来,丰娘做饭都换了大锅,林大娘看丰娘一句埋怨都没有,这心里愧疚不已。
燕然这边,看林大娘如此劳累,也是心中不忍,她劝娘亲给林大娘分成:“娘,林大娘孵蛋,大叔去卖,咱也不能把利润全拿了,一千四百多个蛋,也就能孵出一千二百只小鸡,卖四十八贯钱,娘亲不如只收四十六贯钱,多出的都是他们俩的,也不枉大娘辛苦一场。”
孵蛋卖鸡有损耗,利润很难控制,燕然这一招,不仅丰娘的收入有保证,林大娘夫妇若是精心些,也有利可图,更重要的,让林大娘一家充满干劲。
果然,林大娘先是推脱,说是利润就该东家得,最后看丰娘态度坚决,就特别感动,一心扑到孵小鸡的事业上,十几天下来,整个儿人都瘦了一圈。
老林和儿子林福,也感念东家的好,不仅包下喂猪喂鸡砍柴挑水等等全部杂活,还帮着杜家锄地浇水施肥,燕然和娘亲本来忙得脚底板打后脑勺,上路都是小跑的,现在一下子松快起来。
小鸡孵出来,竟然活了近一千三百只,创造了孵蛋成活率最高记录。林大娘夫妇和儿子每人挑个担子出去卖,辛苦了七八天,还剩下三百多个小鸡。
小鸡已经长出小翅膀了,卖贵了没人要,便宜了,白白吃了几天食,有些亏本,丰娘一拍:“咱不是还想多留些吗?不卖了。”
三百二十只小鸡,四文一个,共十二贯八百文,丰娘又收了林大娘三十三贯钱,其余的就是林家的收入。
第三十三章 慈母教女去学堂
虽然林家人吃住都是杜家出,燕然也觉得这利润拿得多了。
可林家人不这么想,辛苦一个多月,他们挣了五贯钱,加上丰娘给林大娘去年的工钱,他们在镇上买了木料,建起了三间茅草屋。
有了房子,就算有家了,流浪了一年多的老林泪眼婆娑,对杜家人非常感激:“福儿他娘,还是你运气好,碰上这么厚道的东家,不然,咱一家还不知道在哪里漂泊呢。”
林大娘连连点头:“我的命就是人家娘俩救的,要不,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你们父子呢。”
“咱好好干,东家是个厚道的,他们日子好过了,咱也跟着好过呀。”
那边王家,看老林这么快就建起了屋子,也是羡慕不已,王力刚腊月里杀猪卖肉,也算有点积蓄,姚勤俭跟着丰娘卖杀猪菜,也挣了一贯钱,可他们却不敢花钱,毕竟林家人吃饭有杜家兜着,他们还得攒点以防万一呢。
王力刚饭量大啊,林福那点肚子,到他跟前,根本就不够看的。
“咱们怎的就没有林家的运气呢?投到了杜家门下,吃喝不愁。”崔氏跟男人念叨。
王力刚摆摆:“别提这个,咱也算幸运的,跟杜家做了邻居,不然,你去年那一场病还不知道什么结局呢。”
“嗯,这倒是,可惜今年没人做门帘了,杜嫂只接几个活儿,分不到我跟前了。”
“算了算了,你有空去打点柴吧。”
老母猪产了八个小猪仔,燕然一想年底就是十六贯钱,晚上做梦都笑得咯咯的。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特别快,转眼桑葚便红满枝头,这回,不仅是燕然,连丰娘都很认真地收集桑种呢。
崔氏是个有心计的女人,也捡了不少的桑种,准备种到自家院子里,万一丰娘那边雇到人养蚕,她也能跟着养一养。
虽然没有做门帘的收入,但二百多只鸡都开了窝,一天一百多个鸡蛋,就是三百文,日子比去年好过多了。
夏天过了大半,开始下起连阴雨来,林大娘不得不天天清理鸡舍,在里面撒上石灰防潮,还让丰娘在镇上的药铺里,买了中药,碾碎了加在鸡食里,才算没有闹鸡瘟。
张财主帮着杜仲德,找来一个会种桑养蚕的肖姓老人,说好一年包食宿,再加三吊钱。
肖大爷来到山包的日子,刚刚下过一场雨,天气还阴阴的似下非下,他果然是个有经验的,看了燕然的桑田:“这种得太密,得移栽。”
于是王家林家全都来帮忙。
地力不足,收过麦子就没敢再种秋,刚好把猪粪鸡粪全都运过来,下到地里,翻了一遍土,便开始移栽桑苗。
燕然只知道春天能栽树,见肖大爷果断让夏天移栽,吓了一跳:“大爷,这能活吗?”
“能,能,这几天雨水多,树苗带了土过去,个个都能活,小娘子只管放心。”
一亩桑苗,移栽开来成了四亩。
肖大爷见燕然头,还有好大一袋子桑种,干脆把收获之后的油菜地也施了肥,耕种之后种了桑。
还好这个季节雨水多,桑苗长势良好,偶尔遇到大太阳出来,肖大爷便带了燕然,在桑苗上盖了薄薄的草帘子防晒,竟然也没有晒伤的。
“入冬以前,移栽开来,明年春天,东家就可以养蚕了。”
燕然听了,特别高兴,只是心里还有些疑惑:“肖大爷,先移栽的桑苗太稀疏了。”
“咳咳,小娘子知道还挺多的,移苗时我把顶尖都掐了,你没看到桑苗都分枝了吗?再长一长,就稠起来啦。”
“哦!”燕然拍拍脑门,可不是这个理儿嘛。
按燕然的计划,三年时间,家里的日子达到小康,今年是打基础的重要年份,靠着养殖攒下钱,冬天前建起蚕房,明年就能来个小飞跃了,没想到中秋前,丰娘拿着一个绣了花的小书包,让燕然读书去。
“我不去,女孩子家的,读了没用。”
丰娘急得跺脚:“怎么能没用呢?女孩子也得识字呢。”
原来,陈家那边给杜伯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