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嫡_莞尔-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对于自己下场,仿佛也猜到了几分。
  那靠过来与他说话的老者闻听此话,苦笑了两声:“你既心中有数,又何苦来哉。”
  老者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理了衣襟,转身出去了。
  而另一侧府中,凌宪听着长子刚收到的消息,郭翰已经领大军即将与俞昭成会合。
  一旦两军会拢,向定州进发之时,便是他落难之日。
  当日他匆匆起兵之时,分明还向往着分裂大唐疆土,割据大唐称皇称帝的美梦,现如今这‘帝位’尚未坐稳,便已经被人逼至如此境界。
  凌宪的脸色有些阴沉,他的长子说完消息之后,战战兢兢的看他,他的目光里带着森然之色,想起今日刘昌本说的话,仿佛就如一个诅咒般。
  “刘昌本不能留了。”
  他咬了咬牙,阴声道:
  “此人乱我军心,是个祸患。”
  他的长子听到此话,也不敢接声。
  定州也非久留之地,郭翰等人随时会打入定州来,当夜凌宪召了部署随从,却唯独将当日老忠信郡王几位忠心的部曲摒之门外。
  这样的情况众人都看得分明,他没有召刘昌本等人前来议事,显然已经不再视刘昌本如心腹一般。
  凌宪再问及如今大军往哪个方向时,有刘昌本这个前车之鉴,众人自然不敢再提往西北方向桑干河一带逃亡的话了。
  事实上不少人回去细想之后,照刘昌本所说,若大军往桑干河而逃,只要出了关内,再往外便是蛮夷之地,到时唐军就是想要抓捕凌宪也难,确实是条逃生的好时机。
  可凌宪此时态度,摆明了他不愿做丧家之犬一般。
  便有了善揣测其心意之辈,提出了向函谷关进发的建议来。
  函谷关位于洛阳至西京要道之间,紧邻淮水,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因关在峡谷之中,深陷如函而得名。
  此关极窄,仅容一车通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谋士提议,若进函谷关,可以直通洛阳至西京要道。
  到时进可取洛阳,杀大唐新帝,退可夺回西京,再谋他事。
  燕追领郭翰、俞昭成二人点兵向太原、西京出发之时,洛阳城中必定也点了十六卫所人马跟在二将身边,洛阳城守备不一定有那般森严。
  若燕追一落入凌宪之手,当初两位世子先后折于燕追手中之仇可报得,更重要的是,燕唐连失两位皇帝,必定大乱。
  到时这关中之地,会再次陷入战乱纷争之中,他可以从中浑水摸鱼,再谋得好处的。
  而哪怕这个主意不成,洛阳久攻不下,他也可以退回西京,郭翰虽夺回了西京,但那里是凌宪大本营,曾被凌家经营多年,他只要回到西京里,稍事经营,西京仍然姓凌,到时再图谋大事也不晚。
  打定了主意,凌宪自然没有再将刘昌本所说的弃定州往西北之上而逃的话放在心中,反倒是决定往西南方向而下,直逼函谷关。
  他将众人挥退之后,一面令人悄悄私下去点兵马,一面又令人去传刘昌本前来,令他严守定州城,并亲自镇守城北门外,紧盯幽州。
  刘昌本愣了一愣,应了下来。
  直至天亮之后,城中原本凌宪当初领来的三万五兵马,则一夜之间,悄悄的退出了定州城。
  凌宪领兵走了,留给刘昌本的,只是定州城中百十余人可供使唤的旧部,及当日强召为兵的定州城民罢了!
  刘昌本得到消息之时,整个人都蒙了。
  他曾想过凌宪会不喜他进言,毕竟他说的话,不同于其他讨好凌宪的谋士,是字字句句难听了一些,却是处处为凌宪着想的。
  可是刘昌本做梦都没有想到,凌宪会留下这样一个烂摊子,来使他收拾!
  并且他们在临行撤出定州城时,还将他调离了城中,如今报信的人前来,凌宪都不知走了多久了。
  刘昌本浑身发软,手扶着城墙,久久说不出话来。
  前来传句的人都有些不忍看刘昌本那张脸,他乃是昔日老郡王身边的大谋士,极得老郡王信任,出入皆陪同在昔日老郡王身侧,十分威风。
  现如今却被凌宪当成了弃子一般,扔在了定州城。
  刘昌本呆滞了半晌,随即收拾了心中的感受,强忍悲痛,问道:“王爷往哪个方向走了?”
  他守的是北门,正向幽州方向,照理来说,凌宪若听他的话,往西北方向前行,哪怕是不经北门而过,也该是从西侧城门而出。
  刘昌本一直严守北门之上,无论如何凌宪等人踪迹不可能被他漏掉的,尤其是这样多人。
  此时他心中一股不好的预感已经涌上了心头。
  凌宪率大军出发,如此悄无声息,想要瞒过他的视线、耳目,唯有从离北面最远的城门而出,方向不同,他才有可能没有注意到的。
  果不其然,那传令的将士低垂着头,小声的道:“寅时二刻……”
  “快说!”刘昌本此时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一把拽了这军士便大声的喝问。
  若凌宪当真不听他的话,而从南门出,直下函谷关,凌家怕是就有大难临头了。
  他早年曾受郡王大恩,数次器重于他,许他以荣华富贵,年少之时他就曾发誓,终其一生效忠忠信郡王府。
  老郡王临终之前曾叮嘱过他,要他照看凌氏血脉,将来必要保凌氏子孙性命,留凌家传承的。
  刘昌本忆及当年老郡王病榻之前,他殷殷交待的情景,觉得自己的手都在颤抖。
  那将士不妨他年老体迈,又非武者,不过文弱书生,激动之下还有这样的力道,吓了一大跳,连忙就道:“寅时二刻,皇上从南北而出,直奔洛阳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刚愎
  
  话一说出口,刘昌本纵然早就已经猜到了凌宪打算,可此时当真听到这回答时,依旧忍不住眼前一黑,胸中只觉得气血沸腾翻涌,喉间一甜,再也忍耐不住,咳了两声,倒坐到地上,喘着气许久回不过神来。
  “大人,大人……”
  他这模样吓了那将士一跳,刘昌本却是揪着胸口衣襟,长叹了一声:“天意如此,天意如此!”
  如今要苟全性命,非得往西北之上而逃,逃入蛮荒之地,唐军才难以追逐。
  可是偏偏凌宪野心勃勃,到了这样的境地,还不肯轻易认输,竟然往函谷关去了。
  刘昌本何等样的人物,哪里猜不出凌宪心中的打算,他怕是仍想着,领兵攻入洛阳,也好学当日郭翰等人趁其不备,收复西京的举动罢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
  当年老忠信郡王拼死拼活,背负骂名才得来西京的这一切,如今却尽数全毁了。
  刘昌本正痛苦难当之间,又记挂着凌氏血脉不知还有没有尚存时,那原本向他报信的士兵却突然低声道:“大人,对不住了。”
  话音一落,刘昌本还没反应过来时,那士兵从袖口中滑出一支匕首,用力便朝他肚腹捅去。
  刘昌本先是觉得腹下一凉,随即剧痛才传达他四肢百骸。
  他不停的颤抖,伸手本能的去摸肚腹。
  这一刻他想起昨日之时,昔日旧友曾苦劝他的话。
  凌宪早对他数次逆言多有不满,私下里也有人曾来劝他,可是刘昌本却知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凌宪身边趋炎附势的小人众多,好听话凌宪听得不少了,却需有人直言以告形式的。
  他其实早就已经隐隐猜到凌宪有杀他之心,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早罢了。
  刘昌本一想到此处,脸色越发惨白,捂了肚子,那士兵连头也不敢抬。
  不远处有人传来惊呼声,似是有异变发生了。
  那士兵犹豫了一下,看他年纪老迈,早前受了刺激便已经站立不稳了,此时又受了一刀,哪怕还未断气,秦军前来时,也不见得能放过他的,因此那人只顿了片刻,便将手一松,任由那匕首留在刘昌本腹中,自己则转身便跑了。
  俞昭成领了两万人马连夜赶达定州城,而此时的城中凌宪的人马早就已经撤离得差不多了,余下的人原本不多,忠于忠信郡王的不过百十来人罢了,其余人都是临时从城中征调的老弱病残,真正的精锐及年轻力壮者,早被凌宪带离了定州城中。
  受凌宪之命守城的刘昌本又遭人暗算,城中群龙无首,俞昭成轻易便将城门破开了。
  而此时的凌宪领人连夜出城,一路奔波,直至天色将暗,才离函谷关近了,已经是马疲人乏了。
  夕阳的余辉照不进这幽深的谷道,凌宪此时抹了把脸,眼皮直跳。
  早前他接到了定州城被唐军攻下的消息,此时俞昭成等人已经赶到了定州,如他手下谋士所说,这些人拿下定州之后,定会兵分两路,一路与幽州里戚绍会合,解幽州之危,攻打契丹首领屈刺,一路则有可能会派兵来追赶他。
  他不能再耽搁下去了,此时令人向前打探消息,已经半刻钟了,前方未遇敌袭。
  一面担忧着后方有人会追上来,凌宪急着想令车马入谷。
  他谋士之中有人劝阻:
  “皇上,此处至出函谷关共有十八里路,不如您再候上一时片刻,待得安全再入谷中。”
  有人又担忧唐军追来,一路行军凌宪的人马都是提心吊胆的,前方探子已经去了大半刻钟,仍未有报信声传来,想是无碍了。
  此处十分静谧,只隐隐能听到碎石滚落入山谷的声响传来,若是遇伏,他哪怕不敌,大喊一声总是能听得见的,可现在悄无声息,想是无碍了。
  只是凌宪此时已经被吓成了惊弓之鸟,虽然心中认为急于进谷的人话说得没错,但仍耐着性子再候了半柱香功夫,虽未见探子回来,但却也忍不得了,即刻令大军出发。
  至函谷关前,也未见有险象环生,众将放心大胆先行入谷,凌宪走在中间,才行至不到一半,头顶上方只听‘咔咔’的声响传来。
  谷下众人仰头去看,头顶似是有石头滚落。
  这一幕吓得凌宪麾下众将肝胆俱裂,调头要跑,可是这谷内狭窄,仅容一车而过,军队已经慌了阵脚。
  一阵阵惨叫声后,不少人死于滚石之下,也有人死于相互逃命的踩踏之中。
  凌宪好不容易在心腹手下的保护下逃往谷外,前方却听到有人在喊:“有伏!”
  ‘嗖嗖’的箭矢破空声响传来,不时有人发出临死前凄厉的叫喊。
  众人吓得如没头苍蝇一般,又想往后逃,后路此时也已经被人切断。
  当日随凌宪出西京的三万五精锐,此时如同被人瓮中捉鳖一般屠戮。
  士兵凄厉的惨叫声中,凌宪被人护在马上,脸上惨白。
  四周不时就有昔日忠信郡王府治下的士兵倒下,到了这会儿,凌宪哪儿不知自己怕是中了唐军之计了。
  今日怕是他要命丧这函谷关中。
  每倒下一个昔日忠信郡王府的侍卫,他便脸颊一阵抽搐,护在他身周旁忠心耿耿的护卫脸上全是彷徨之色。
  原本勃勃雄心在阵阵痛苦的哀嚎声中,化为乌有。
  凌宪脸色惨白,浑身颤抖。
  他辛苦部署多时,今朝却毁于一旦。
  任凌宪老奸巨滑,可此时在自己麾下士兵遭人屠杀的情况下,脑海中却想不出一个妥贴的办法。
  他手脚冰凉,此时五脏六腑似是被人揪住用力拉扯。
  只木然的任由手下推挤着四处狼狈逃窜。
  这样的危急时刻里,不知为何,他想起了昨日刘昌本说的话,要他往定州之上的西北方向逃亡。
  当时刘昌本一言笃定,他唯有往桑干河方向逃亡,离开关内之地,逃往蛮荒,方才使唐军不易追逐。
  只是那会儿他恨刘昌本说话难听,处处与自己作对,一心一意不肯歌颂自己丰功伟绩,又哪肯听他多说?
  
  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用
  
  凌宪昨日议事之后,心中恨极刘昌本,才在召众谋士商议之后,将其作为弃子,扔在定州城,自己连夜带人逃出定州,赶往函谷关,欲抢夺洛阳,再现凌氏辉煌。
  当时为了担忧刘昌本落入唐兵之手,还叮嘱手下将其杀死。
  这会儿凌宪一想到刘昌本之言应验,心头悔不当初。
  他脸色白得厉害,一双眼睛通红,忠心的护卫还在推着他,嘶吼着要为他拼出一条血路。
  “臣替您断后,使您必逃出函谷关中!”
  说话的人是谁,凌宪好似已经认不出来了。
  “逃?”他喃喃问了一声,嘴唇动了动,又‘哈哈哈’的笑了起来:“如今朕还能逃到哪里去?”
  没有了兵马,他孤身一人,逃不出多远便会被人逮住。
  他脑海里当日所想的凌氏基业,一瞬间分崩离析。
  都怪他自己刚愎自用,不听刘昌本之谏言,以致落得如今的结果。
  “先皇昔年背骂名,以血汗打下西京,交到朕手中,如今朕却无力守住,将来就是到了地底,又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当日曾在凌宪面前信誓旦旦的谋士、‘朝臣’,此时各个捂着头鬼哭狼嚎在逃命,只剩昔日老忠信郡王留下的部下紧跟在他的身旁。
  他当初曾立下的壮志雄心,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若被燕唐逮住,终究难逃一死罢了,还有侮先父当年名诲罢了。”
  凌宪说到此处,抹了把脸,突然伸手去摸腰间配刀:“宁愿死,我也不愿为俘!”
  侍从见他这动作,大吃了一惊,忙伸手要来拉他,凌宪却重重推了众人一把,看了眼前昔日西京旧人遭屠杀的情景,惨然笑了一声。
  此时他也说不出心中是何感受,有些悔于当日起兵太过草率,又恨自己早些时候不肯听刘昌本的话,以致落得如今结果。
  “众卿若看在先父份上,救我凌氏血脉于水火,只求保全传承,不至断根便是了!”
  他话一说完,将刀架到脖子间,手一用力,锋利的刀身割破皮肉,血‘哗啦’一下便溅了出来。
  这一下凌宪抱了必死之心,未给自己留下退路,那刀几乎将他半个脖子割开,他人软软的便倒了下去,手捂着脖子,腿拼命蹬了。
  忠信郡王余下的部众看到凌宪一死,余下的人尽数投降。
  这些人已经被吓破了胆,原本人数是不少的,但早前跟着凌宪匆匆出城逃离之后,士气便已经十分低落。
  在函谷关又中伏,不少人更是无心应战,再遭郭翰领人前后一夹攻,便死伤不少了。
  清点了战场之后,郭翰寻到了自刎而死的凌宪尸身,砍下他的首级,令人送回洛阳之中,自己则领兵北上,一路赶往幽州。
  燕追接到战报时,凌宪的人头也一并被送入的洛阳中。
  这位昔日反唐的枭雄,出师未捷身先死,落了个自刎函谷关的下场罢了。
  凌宪的人头被挑挂于洛阳城头,而郭翰这头领兵北上,与俞昭成会合进入幽州。
  围攻幽州的契丹各部在得知凌宪撤兵,唐军有外援到来,想要逃跑时,已经晚了。
  契丹首领屈刺被斩于郭翰之手,昔日酉阳王郭氏在蛰伏了几十年,当初因为子孙婚事而遭人耻笑多年之后,再一次扬眉吐气。
  首领死于郭翰之手,契丹各部被唐兵追杀,不成气候。
  燕追登基大典定于八月末,因幽州大捷及函谷关斩杀凌宪,也算是为他锦上添花。
  登基前一日,碧蓝去观过礼了,因大典设于宣徽殿前,前一日礼部的人便已经在殿外设了案桌,殿中亦是安置了宝座。
  殿前台阶铺了喜庆红色地衣,以及接承仙露的高高承露云盘及云盖等物,殿外设了表案,宫中教坊司的人前一日便已经候在了殿外之中,不得出丝毫差错。
  碧蓝去瞧过回来,就有些兴奋了。
  早年嘉安帝登基时,她才将出生,又未进洛阳,自然错过了这样的盛况。
  可此时能亲眼瞧见,那种庄严肃穆,使她许久都平静不下来。
  “礼部几位大人都守在宣徽殿前,唯恐出了差错,几位大人再三仔细检查。”
  紫亘听了一阵,也忍不住道:
  “还有教坊的人也要献艺。”
  傅明华斜靠在榻上,薛嬷嬷正抹了香脂按涂她的身体,听着紫亘这话便道:“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先帝才将去不久,皇上仍在孝中,不会献艺的。”
  当年嘉安帝登基时,傅明华虽然还在谢氏腹中,但她虽未亲眼得见,却大礼如何进展,她却也是大概了解的。
  碧蓝一听她这样说,便好奇的问,紫亘也睁大双眼,傅明华便笑着说道:“明日丹凤门前,会安排好云舆,皇上会先使礼部官员祭拜天地宗庙,而皇上则穿孝服,在先帝、太祖及神灵牌位前祈告,吉时到了,钟鼓齐鸣,皇上再穿帝王衮袍,上宣徽殿前祈告。”
  而此时礼部之下鸿胪寺的官员则会领文武大臣,依次入丹凤门,分两列跪东西御道,等燕追祈告完毕之后,再以朝臣品级身份的高低入朝,南北衙禁军鸣鞭,将军卷帘,再由官员高喊行礼,依次五拜三叩。
  礼毕之后,再由官员出宣徽殿,再入上阁门,使中书省官员在诏书之上盖下大印。
  “得礼部官员颁布诏旨之后,中书省的人再将诏旨交由礼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